与孝威(读书之宜预也,待兄弟总要尽其亲爱之意)
孝威知之:
读书养身,及时①为自立之计。学问日进,不患无用着处。吾频年兵事,颇得方舆②旧学之力。入浙以后,兼及荒政③、农学,大都昔时偶有会心,故急时稍收其益,以此知读书之宜预也。
尔母书来,言尔兄弟今年读书工课多荒,此大可虑。家居无酬应之烦,尚不及时为学,自甘与世俗庸人等,久之志趣日就污下④,并且求为世俗庸人而不可得矣。阿润资质太差,勋、同吾犹望其能读书,尔当督之。待兄弟总要尽其亲爱之意,“怡怡⑤”二字可时体味,劝勉之意多于训诫⑥,乃为得之。
六月初十日杭州
今译
读书修养身心,把握好时机确定自己立身于世的策略。学问不断增长,不必担心以后没有用处。我多年带兵打仗,相当得力于从前积累的地方政事知识。入驻浙江后,涉及赈灾、农学等事务,大部分由于以前研习时偶有心得,所以紧急情况下能够派上一点用场,由此知道读书应该事前就有所准备。
你母亲来信,说你们兄弟近来功课荒废许多,这很让我担忧。在家里没有应酬的繁杂事务,还不能把握时机好好读书,而甘心将自己等同世俗庸人,久而久之品行和志趣就会越来越卑下,以至于连想当世俗庸人还当不了呢。润儿(孝宽)读书天分太差,我还指望孝勋、孝同能好好学习,你应该督促他们。对待兄弟要尽力表达亲密友爱的意思,“怡怡”(喜悦欢乐的样子)二字要时刻体会,以劝勉为主,少一点教训,这样才算可以。
简注
①及时:把握时机。晋陶渊明《杂诗》之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②方舆:原指地理地物的分布及沿革,后引申为考证地名、行政区域划分、研究历史变迁等关于地理学的学问。宋欧阳修《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穷人迹于遐域,包坤载于方舆。”
③荒政:为应付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
④污下:卑下,鄙陋。
⑤怡怡:形容喜悦欢乐的样子。
⑥训诫:教训或教条式地讲道理。
实践要点
左宗棠教育儿子读书,注重实际生活的参与,反对泥古不化死读书。他以自己读书经历为例,因为早年研习政务、兵法、方舆、农学等经世之学,为他带兵打仗和治理地方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所以,他认为读书应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应拘泥于现在是否用得上。提前掌握一些知识,说不定以后就能用上,以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
兄弟是人伦至亲,也是家族和谐、长久发展的基石。左宗棠指出,孝威作为哥哥应该为兄弟友爱起到引领作用,在生活上多照顾弟弟,在读书做人方面成为弟弟的楷模,积极营造喜悦欢乐的氛围。他还特别提出,对待兄弟应该鼓励多于苛责,以包容与友爱为主。这也说明左宗棠教子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而是慈严相济,始终将对子女的爱放在第一位。确实,鼓励和赞美能带给孩子自信,与孩子平等沟通则能同他们成为亲密的朋友,但适当的严格要求才能让他们长成苍天大树,而刚柔相济的前提是践行爱的教育。
与孝威(少云光景原可不必作官)
霖儿知之:
少云光景原可不必作官,尔大姊不知外间作官苦楚,一意怂恿①,将来必有懊悔不及之日。前为致信籥翁②,今将其回信给阅,听其自打主意。
今译
少云(陶桄)目前的情形原本不适合做官,但你大姐不懂得体恤外面做官的艰辛与难处,只一味地从旁劝说鼓动,将来必定会有后悔不及的时候。前面我曾(为此事)写信给籥翁(骆秉章),现在将他的回信寄去传阅,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吧。
简注
①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②籥翁:骆秉章(1793—1866),原名骆俊,字吁门,后改字籥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被任为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同治六年(1867)病逝,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
实践要点
左宗棠出山后的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但他一直不赞成家人从政,其中的苦楚,冷暖自知。对于大女儿和大女婿两口子的想法,他不赞成,是基于对长婿陶桄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分析。
族中苦人太多,苦难普送。拟今岁以数百金分之,先侭①五服亲属及族中贫老无告者。尔可禀知二伯父酌量②,其银下次即寄归可也。二伯处送银二百两,已交袁升带来。
七月廿三日杭州(寄)
今译
家族中生活贫苦的人太多,受苦受难的到处都是。今年打算拿出几百两银子分送大家,先尽量满足五服之内的亲人和家族中困苦无依的老人。你可以和二伯父(左宗植)斟酌商量这件事情,这些银两我下次便寄送回家。你二伯那里送了二百两银子,已经交给袁升带回。
简注
①侭(jǐn):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量。
②酌量:反复斟酌考虑;估量。
实践要点
左宗棠虽然没有徇私为家族亲戚做事谋官网开一面,但是也没有忘记接济生活困苦的族人。他要求自己家中的生活开销维持最低标准即可,但是对五服亲属及族中贫老无告者还是尽可能多提供一点援助。
与孝威(带兵五年,不私一钱;任疆圻三年,所余养廉不过一万数千金)
霖儿览之:
接七月初十日书,具悉家中安好,新得一孙,足慰老怀。是月克孝丰①,可名之丰孙,所以志也。乳足则无须雇用乳母,不可过于爱之。吾家本寒素,尔父生而吮米汁,日夜啼声不绝,脐为突出,至今腹大而脐不深。吾母尝言育我之艰、嚼米为汁之苦,至今每一念及,犹如闻其声也。尔生时,吾家已小康,亦未雇乳媪,吾盖有念于此。少云欲以第六女配丰孙,尔母欲俟十岁后再议,此甚有见。十岁后男女俱长,吾如尚在,当为订之。
今译
接到七月初十日家书,得知家中一切安好,添了新孙,足以安慰我这个老年人的心怀。这个月收复孝丰县,可以给新添的小孙子取名为丰孙,以纪念这件事。如果母乳足够就不要雇用乳母,不能过于溺爱。我们本是贫寒家庭出身,你父亲出生以后,因贫穷而只能喝米汁,日夜啼哭不止,以至于后来肚脐突出,到现在还是肚子虽大但肚脐不深。我母亲曾经说起养育我的艰难、嚼米取汁的困苦,现在每每回忆起这些,就好像你祖母的声音还在我耳边。你出生的时候,家中已达小康水平,但也没有雇请乳母,就是因为考虑到家中过去的做法。少云打算将他第六个女儿许配给丰孙,你母亲的意思是想等到十岁以后再定夺,我认为这非常有见地。十年之后,双方都长大了,如果我还健在,当会为他们的婚事做主。
简注
①孝丰:孝丰县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地区的一个旧县名。其行政区域包括今天安吉县南部的孝丰镇等地,旧县城在今孝丰镇。
实践要点
爷爷为孙儿降临欣喜,同时不忘提醒儿子“不可过于爱之”,如果“乳足则无须雇用乳母”。为了讲清这个道理,他以自己小时候没有奶吃和孝威小时候虽然宽裕但也没有请乳母为例进行说明,并且再次强调家中的传统,希望传承好寒素家风。
壬叟入学,最为可喜。尔伯父望子甚切,而壬仅中人之资,得此固可塞责①耳。试馆②明岁可改造,义学③明岁可举行。究竟需钱若干,如何规画,尔来书不一言及何耶?义学之外尚须添置义庄,以赡族之鳏寡孤独④,扩充备荒谷以救荒年,吾苦力不赡⑤耳。带兵五年,不私一钱;任疆圻⑥三年,所余养廉不过一万数千金,吾尚拟缴一万两作京饷,则存者不过数千两已耳。浙事了后,当赴闽一行。以一年度之,尚可余廉泉数千。当请觐⑦北上,即决计乞休耳。约略言之,俾⑧尔知自为计。
今译
壬叟进入学堂是最为可喜的事情。你伯父对他寄予了厚望,而他只有中等的资质,(让他上学)已经尽到我们的责任了。试馆明年可以进行修缮改造,义学明年也可以办起来。(这两项)到底需要多少钱,该怎样计划,为什么你的来信没有提到一句呢?除了义学,我们还应该增设义庄,用来赡养族中孤独贫苦、无依无靠的人,增加备荒谷以便帮助族人度过荒年,但我苦于能力和财力不够。带兵五年,我没有存下一分一毫;担任封疆大吏三年,剩余的养廉银不过一万几千两,我准备上缴一万两充作朝廷军饷,剩下的也就数千两而已。浙江战事结束之后,我将去福建赴任。以一年的时间来计算,我还能省下几千两。我决定向圣上请求北上朝见,就是打定主意要告老还乡。我简略地和你说了这些情况,是为了让你知道应该怎么打算。
简注
①塞责:尽到责任。
②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各地应试的人居住的场所。
③义学:私人募集款项,为公众所设免收学费的学校。
④鳏(guān)寡孤独: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的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亦作“矜寡孤独”。
⑤赡:充足、富足。
⑥疆圻(qí):边疆。借指封疆大吏。
⑦请觐:请求朝见君主。
⑧俾:使(达到某种效果)。
实践要点
放眼晚清官场,左宗棠无疑是一个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典范。堂堂一名封疆大吏,经手的军饷税费不知多少,可真实情况是“带兵五年,不私一钱;任疆圻三年,所余养廉不过一万数千金”。这些养廉银,“吾尚拟缴一万两作京饷,则存者不过数千两已耳”。即便是这些规规矩矩的收入,他还要考虑在家乡改造试馆、举办义学义庄,根本没考虑为家人留下什么。他将自己对养廉银使用的计划和盘托出,正是在身体力行培育清廉仁爱的家风。
尔意必欲会试,吾不尔阻。其实则帖括①之学亦无害于学问,且可借此磨砻②心性。如只八股一种,若作得精切③妥惬亦极不易。非多读经书,博其义理之趣,多看经世有用之书,求诸事物之理,亦不能言之当于人心也。尔初学浅尝,固宜其视此太易。今岁并未见尔寄文字来,阅字画亦无长进,可见尔之不曾用心读书,不留心学帖,乃妄意幸博科第,以便专心有用之学,吾所不解。
曾记冯钝吟先生有云:“小时志大言大,父师切勿抑之。”此为庸俗父兄之拘束佳子弟者也。若尔之性质不逾④中人,而我之教汝者并不在科第之学,自不得以此例之。且尔欲为有用之学,岂可不读书?欲轰轰烈烈作一个有用之人,岂必定由科第?汝父四十八九犹一举人,不数年位至督抚⑤,亦何尝由进士出身耶?当其未作官时,亦何尝不为科第之学,亦何尝以会试为事?今尔欲急赴会试以博科名,欲幸得科名以便为有用之学,视读书致用为两事,吾所不解也。大约近日颇事游嬉⑥,未尝学问,故不觉言之放旷⑦如此。
八月初六夜杭州(书寄)
今译
你打算参加会试,我也不阻拦你。其实潜心琢磨科举文章对增进学问原本无害,还可以借此磨炼人的意志和心性。就拿八股文来说,要作得精要贴切,也是极不容易的。若非多读经书,领悟书中的义理之趣,多看经世致用的书籍,探求各种事物之间的道理,也不能表述得契合人心。你初学八股文,研究并不深入,还没领会到其中的奥秘,想当然认为这很容易。今年都没有收到你寄来文章,看你写字也觉得没有什么长进,可见你平时并没有用心读书,也没有留心好好临摹古人的字帖,一心只想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还说这样今后就可以专心攻读有用之书,对你的这种说法我感到很不理解。
记得冯钝吟先生曾经说过:“小时候志向远大,言论放旷,父亲和老师不要去约束。”这是庸常父兄拘束聪慧子女的情形。像你的资质不过中等水平,而且我教育你的用意也不是在科举功名上面,自然不属于他所讲的情况。况且,你想学些有用之学,难道可以不好好读书?如果想轰轰烈烈做一个有用之人,难道就一定要通过科举的道路?你父亲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四十八九岁还只是一个举人,不过几年时间就官至总督,又何尝是进士出身?就算是我没有做官的时候,又何尝没有钻研科举之学,又何尝将会试当作头等大事?现在你急于参加会试以博取功名,希图在侥幸获取功名后再致力于有用之学,将读书和致用视为两件不相干的事,我很不理解。可能是你近来一直在游手好闲虚度时日,未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所以才有了这些荒唐的想法和言论。
简注
①帖括: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后来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②磨砻(lóng):磨炼;切磋。
③精切:精要贴切,精当切合。
④逾(yú):超过,超越。
⑤督抚:总督及巡抚的合称。
⑥游嬉:游戏玩耍。
⑦放旷:放逸旷达。西晋潘岳《秋兴赋》:“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闲之世。”
实践要点
左宗棠在科举受挫后潜心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为他日后带兵打仗、处理各种突发的复杂问题、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读书不以科举功名为重,崇尚践行和实用精神,便成为他教育子女的一项主要内容。
孝威来信说目前要将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希冀在侥幸博取功名后再钻研有用之学,对此左宗棠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这是无知妄言。左宗棠认为帖括之学和经世致用之间并不矛盾,相反,还是一贯相通的。虽然自己在科举道路上走得不顺,也不希望下一代汲汲于科举功名,但是他指出写好科举文章同样需要厚积薄发,以领会义理、积累知识、训练思维和磨炼心性,其中也蕴含着有用之学,并没有否定科举文章的价值所在。所论公允,有一定的见地。因此,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要求子女不能只为了科举功名而读书,不能认为帖括之学是无用之学,不能轻视帖括之学,不能将钻研写好科举文章与钻研有用之学截然对立起来,更不能说出要先应试科举博取功名然后才能专心钻研有用之学的无稽之谈,而是要求子女将掌握帖括之学与研习有用之学好好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帖括之学和有用之学,做到珍惜时间、心无旁骛、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左宗棠作为一名科举应试不成功人士而能体会出这种通达和远见,颇为难能可贵。正所谓开卷有益,人类文明史上累积的所有知识和学问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实践都是有价值的,知识和学问之间都是相通的,都有益于训练大脑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养成学习者的价值取向。其实并没有“有用”和“无用”、“实用”和“务虚”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去学习、理解和运用,重点在于不要成为生搬硬套读死书的“书呆子”。这种有关应试教育的认识,对于现在一些“重理轻文”、“重热门轻冷门”、“重专业课程轻通识教育”的部分家长来说,也是大有启示的。
与孝威(天道非翕聚不能发舒,人事非历练不能通晓)
孝威知之:
尔抵杭后,闲谈日多,读书日少。言动之间童心未化,虽无大谬可指,却无佳处可夸。窥其心之所存,不免有功名科第之念。此在寻常子弟亦不为谬,然吾意却不以此望儿也。
自古功名振世①之人,大都早年备尝辛苦,至晚岁事权到手乃有建树,未闻早达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②不能发舒,人事非历练不能通晓。《孟子》“孤臣孽子③”一章,原其所以达之故在于操心危、虑患深,正谓此也。儿但知吾频年事功之易,不知吾频年涉历之难;但知此日肃清④之易,不知吾后此负荷⑤之难。观儿上尔母书谓“闽事当易了办”一语,可见儿之易视天下事也。《书》曰:“思其艰以图其易。”又曰:“臣克艰厥臣。”古人建立丰功伟绩无不本其难其慎之心出之,事后尚不敢稍自放恣,则事前更可知矣。少年意气正盛,视天下无难事。及至事务盘错⑥,一再无成,而后爽然自失⑦,岂不可惜?
今译
你到达杭州后,每天闲谈的时间多,用来读书的时间少。言行举止之间,还有童心未泯的稚气模样,虽无大的过错,但也没有特别值得夸奖的地方。仔细琢磨你的心思,觉得你仍存有通过科举及第博得功名的想法。这对一般读书子弟来说,原本没有什么不妥当的,但我并不希望我的子女将主要心思放在功名上。
自古能建立赫赫功勋的人,早年大多历经坎坷磨难,到晚年才有所建树,很少听说年少时期天资聪颖,长大后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世间万物成长的规律在于没有经过深厚的积淀不能展露发舒,没有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历练是不能通晓世事的。《孟子》的“孤臣孽子”一章指出,一个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处境不好的时候能够怀抱深重的忧患意识,考虑问题比较深远,正是这个道理。你只知道父亲这几年建立功勋的容易,但并不知道我这些年所经历的曲折艰辛;你只看到今日我平定战乱的容易,却想不到来日责任在肩的困难。看到你给你母亲的书信中,有“闽事当易了办”(福建的战事应当容易解决)的字句,可见你把天下的事情想得太容易了。
《尚书》里说:“思其艰以图其易。”(做事情,要先想到过程的艰辛,结果才能简易有成效。)又说:“臣克艰厥臣。”(做臣子的想到做臣子的不容易,才能将事情做好。)古时候成就一番功业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时刻想到所做之事的困难、时时考虑谨慎行事才成功的,成功之后仍不稍微放纵自己,则任事前的谨慎和忧患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少年热血方刚,意气行事,总是把天下的事情想得过于容易,这也是常理。不过,等到后来跨入社会以身任事时,发现世事盘根错节,处理起来力不从心,以至一事无成,到时候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简注
①振世:振动社会,指功劳卓著、名声显赫的人。
②翕聚:聚合在一起。翕,合。
③孤臣孽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chèn,热病)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
④肃清:削平乱事,整饬纲纪。
⑤负荷:重担与责任。
⑥盘错:盘旋交错,比喻事情错综复杂。
⑦爽然自失:失意茫然,不知所措。
实践要点
左宗棠认为但凡事业有成者早年必须经历艰辛磨砺后才有所成,这是《孟子》“孤臣孽子”一章所讲的道理。他坚持“做官要认真,遇事要耐烦”,紧守一个“慎”字,所以在出山后方能处理各种复杂的局面,应对各种难题,逐步取得成功。他发现孝威没有认识到父亲在福建征战的艰辛,儿子阅历不深且认为世上的事情容易解决,所以语重心长地要儿子怀抱谨慎之心,希望他明白“思其艰以图其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不能年轻气盛而把人间事看得太容易。
“少年心事当拿云”,年轻人充满自信可以理解,但是在自信的同时,更要明白“看事容易做事难”,临阵磨枪、准备仓促和志大才疏而最终一事无成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一个人在着手处理事情时,要经常保持谦卑、低调、谨慎的态度,切勿认为这是小事、简单的事和容易的事,应该在做事之前先充分想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不断磨砺自己的韧性。只有将简单的小事做好,循序渐进,积累经验和实力,才能在重任在肩和经受挫折之时,从容应对各种事务乃至建功立业。
至科第一事无足重轻,名之立与不立,人之传与不传,并不在此。儿言欲早得科第,免留心帖括,得及早为有用之学。如其诚然,亦见志趣之不苟,然吾不能无疑。科第之学本无与于事业,然欲求有以取科第之具,则正自不易,非熟读经史必不能通达事理,非潜心玩索必不能体认入微。世人说八股人才毫无用处,实则真八股人才亦极不易得。明代及国朝乾隆二三十年以前名儒名臣有不从八股出者乎?罗慎斋①先生以八股教人,其八股亦多不可训,然严乐园②先生从之游,卒为名臣。尝言,得力于先生,在一“思”字。盖以慎斋教人作八股必沉思半日然后下笔,其识解必求出寻常意见之外乃首肯也。今之作者,但知涂泽③敷衍,揣摩腔调,并不讲题中实、理、虚、神、题解、题分、章法、股法,与僧众诵经念佛何异?如是而求人才出其中,其可得哉?儿从师学时俗八股尚未有成,遽④望以此弋取⑤科第,所见差矣。至谓“俟得科第后再读有用之书”,然则从前所读何书?将来更读何书耶?如果能熟精传注,则由此以窥圣贤蕴奥⑥亦复非难。不然,则书自书,人自人,八股自八股,学问自学问,科第不可必得,而学业迄无所成,岂不可惜?试细思之。
今译
至于科举功名,我认为无关紧要。能否成就功名,能否流芳后世,并不全在于科考。你的意思是及早考取功名,那么就不用一直留心学习八股科举文章,而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如果真的是这样,也可说明你的志趣不同流俗,但是,我对你的这个想法不能没有疑惑。科举考试和成就人生功业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一个想要建功立业的人,如果计划先通过科举博取功名,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熟读经史则必然不能通达事理,没有潜心钻研帖括之学则必然不能对其中的精义体认入微。
世人都说会写八股文的人才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我认为真正会写八股文的人才极为难得。从明代算起,直到本朝乾隆二三十年以前那些有名望的儒家学者、有名的大臣,哪一位不是从八股取士这条道路上脱颖而出的呢?罗慎斋先生教学生八股文,却不把学生束缚在科举功业上。但严乐园师从他学习,却成为一代名臣。他曾经说,自己得益于先生的在一个“思”字。慎斋先生教人作八股文,要求必须思考半天后才能下笔,且立意角度必须突破寻常人的想法,才能得到他的肯定。而如今的八股文作者,只知道敷衍了事,揣摩一些时下流行的腔调而已,却不把深入研究题目中所包含的义理、虚实、主旨、神韵、题解、章法、布局等等放在首要位置,这与庙中和尚有口无心地念经又有什么差别呢?想要通过这种方法找到人才,怎么可能呢?你跟着老师学习时下流行的八股文写作,尚且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却想拿八股文写作来博取功名,这种想法很不应该呀。
至于你所说“等到获取功名后再读有用的书”,那你从前读的都是什么书呢?将来又准备打算读什么书呢?如果你能熟读经史以及后人为它们所做的注疏,由此体会圣贤思想的精义奥妙,也不是难事。不然的话,书还是书,你还是你,八股文还是八股文,学问还只是书本上的学问,功名也不一定能考取,而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并没有增进,难道不可惜吗?你应当认真思考思考。
简注
① 罗慎斋: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乾隆丁卯(1747)举乡试第一,辛未(1751)进士,授编修擢御史,历官鸿胪寺少卿。归主岳麓书院讲席二十七年,卒祀乡贤祠。著有《凝园五经说》及诗文集。
②严乐园:严如熤,字炳文,一字苏亭,号乐园,湖南溆浦人。曾就读岳麓书院,清地理学家。湘黔边苗民大起义时,撰《苗防备览》,说明苗疆地理形势,苗俗风习,提出对策。嘉庆五年应试孝廉方正科,上《平定川楚陕三省方略策》,得仁宗赞赏,拔为第一,授陕西洵阳知县,参与镇压白莲教,因军功迁定远厅、潼关厅同知。嘉庆十四年升汉中知府。他兴劝农事,推行区田法,教民纺织,创办社仓、义学。又筹划水利,修复山河、五门、杨坝诸堰,灌田数万顷。道光五年升贵州按察使,明年复调陕西,因患病,归卒于家,赠布政使。纂《洋务辑要》《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指陈形势,规划兵旅,了如指掌。有《汉中府志》《乐园文钞诗钞》等著述传世。
③涂泽:原指化妆,修饰容貌。这里指修饰文章。
④遽(jù):遂,就。
⑤弋(yì)取:原意指用带绳子的箭射鸟,这里指获得、获取的意思。
⑥蕴奥:精深的涵义。
实践要点
左宗棠对于儿子的读书方法,逐条分析,并提出了批判。对孝威提出的“先考取功名,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多读经世致用、有益于实际生活的书”的观点,他认为这明显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对于八股文,左宗棠有着异于常人的透彻见解,替被时人误解的八股文“正名”。他认为八股文不是凭一腔热血和想象就能学好的,真正八股文章写得好的人,须有真才实学,必须对圣贤经典熟读深思,形成自己的领悟和见解后,笔下才能流淌出好文章。
他列举的事实有两条:其一是从明代到清代乾隆三十年以前的名儒名臣都是从八股取士这条道路上脱颖而出的;其二是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教学的事例:罗典教书院学生写好八股文,并不只是为了博取功名,而是从中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结果培养出诸如严如熤这样经世致用的“天下第一知府”(嘉庆皇帝的赞语)和著名地理学家。可见,研习八股文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才能写好,同样有益于世用,不能认为只是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左宗棠这么教导儿子,是希望儿子能沉下心来消化和理解儒家传统文化典籍,它们既是八股文的出题范围,也是获取真知的途径,并不冲突。作为今人,我们也要正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需从《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遗产里汲取有益的营养。
至交游,必择其胜我者,一言一动必慎其悔,尤为切近之图。断不可旷言高论,自蹈轻浮恶习!不可胡思乱作①,致为下流②之归!儿当谨记吾言,不复多告!
十月二十九日富阳舟中(谕)
今译
在交朋友这件事上,必须选择比我优秀的人做朋友,必须谨言慎行,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这些都是与人交往中特别需要记住的稳妥可靠的方法。在公开场合,切不可高谈阔论,不可沾染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不可胡思乱想,任意而为,让自己成为堕落、猥琐之人!你当牢记我的教诲,我就不多说了!
简注
①胡思乱作:随意根据自己的臆想,而做出行为不妥当的事情。
②下流:卑鄙龌龊,也指人品的末流。
实践要点
人以群居,物以类聚,周围的“朋友圈”,就是你周围的生活环境。对于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大多数人来说,环境既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论语》中的表述为“无友不如己者”,杨伯峻先生翻译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值得我们深思。
左宗棠希望儿子交友能秉承孔子在《论语》中的训导,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互为榜样,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孔子家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讲的也是这个道理。需要指出的是,孔子重在强调交友选择中道德学问方面的因素,强调的是选择交往对象和所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并非一种功利势利的交友观和看不起周围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他也不会说“三人行必有吾师”这样的话,所以在践行“无友不如己者”和“至交游,必择胜我者”这种择友观时不要理解错误,避免误入歧途。
与周夫人(督饬诸儿及家人妇子,格外谨严)
比因洪福瑱①就禽,仰荷②朝廷论功行赏,宗棠亦忝膺③五等之封,并赐名曰“恪靖”。再疏固辞,未蒙俞允。自惟薄劣④,遭值圣明,懋赏⑤频颁,实惭非分。此皆先世积累之厚,郁极而兴,乃独钟于宗棠之身。大惧发泄⑥太甚,盈满为灾,使吾祖宗之泽,至吾身而损坠,则罪大矣。夙夜兢兢⑦,实不敢有一毫喜色。愿夫人深喻此心,督饬诸儿及家人妇子,格外谨严,绝不可因改换门庭⑧,日趋奢侈,致忘却本来面目也。
今译
最近由于太平军幼主洪天贵福束手就擒,承蒙朝廷论功行赏,我有幸接受了五等爵位之封,赐封爵位“恪靖”。我两次上书坚决推辞,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我自认为德才低劣,却多次得到圣明皇帝的勉励和褒奖,实在让我感到惭愧,这已经超过了我应得的。我认为这些都是先祖世代积累的福泽,他们愁苦到了极点才开始转向兴盛,幸运的果实恰好降临到我的身上。我非常害怕我的幸运太多太盛,事物盛极便会转向衰败,功名盈满便会转为灾难,假如折损了祖宗的世泽,到我这里而门庭衰落,那我的罪过就太大了。我整天都小心谨慎,实在不敢表露出一丝一毫的喜色。希望夫人能够切实理解我的这份用心,督促儿子媳妇们,为人处世要特别谨慎,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能以为我被封侯就生活越来越奢侈,以至忘记了自己原有的情形。
简注
①洪福瑱(tiàn):洪秀全的长子,太平天国的幼主,后改名为洪天贵福。
②仰荷:敬领,承受。
③忝膺(tiǎn yīng):谦辞,惭愧地接受。
④薄劣:低劣,拙劣。
⑤懋(mào)赏:奖赏以示勉励;褒美奖赏。
⑥发泄:放散出来。
⑦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⑧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以提高身份地位。
实践要点
左宗棠因军功迭升,以至被封为“恪靖伯”,可谓荣宠至极。但他始终保持谦卑之心,认为这是先祖克己患难积累福泽,才有家族今日的余庆。他视名誉为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除了督促自己砥砺奋进,还要提防它会成为伤害毁灭家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他特别提醒夫人,要告诫督导儿子们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切勿因为父亲位极人臣的声望,而忘记了自己寒素的出身,方能无忝其祖,传承清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