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1〕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藂薄〔2〕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3〕。

【注释】

〔1〕薇蕨:薇科植物叶尖端卷曲,蕨科植物嫩叶前端卷曲如拳,此处比喻茶芽初抽时的样子。

〔2〕藂(cóng)薄:藂,同“丛”,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淮南子·俶真》高诱注:“聚木曰丛,深草曰薄。”

〔3〕茶之干矣:饼茶完全干燥。

【译文】

采茶一般都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芽未萌发的,生长在烂石沃土中,有四五寸长,就像薇蕨刚开始抽芽,要乘着晨露未干时采摘。茶已发芽的,生长在丛生的草木中,有三枝、四枝、五枝的新梢,采摘时要选择那些长在中央且茶芽挺拔的。下雨时不采茶,虽是晴天但多云时也不要采。晴天时采摘,再经过蒸透、捣烂、拍压、烘烤、穿串、封藏等数道工序,饼茶就完全干燥了。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1〕者蹙缩然京虽文〔2〕也,犎牛臆〔3〕者廉襜然〔4〕,浮云出山者轮菌然〔5〕,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6〕之谓澄泥也。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7〕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8〕上离下师。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注释】

〔1〕胡人靴:我国古代北方或西域少数民族常穿的长筒的鞋。

〔2〕京虽文:虽,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据张宗祥校明抄本排印《说郛》本(以下简称“张校《说郛》本”)作“锥”,《四库》本作“谓”,其义未详。

〔3〕犎(fēng)牛臆:犎,一种领肉隆起的野牛。臆,胸部。此比喻茶芽的形状像野牛胸部一样突出拳曲。

〔4〕廉襜(chān)然:边侧。襜,围裙。此指像系围裙一样有皱褶。

〔5〕轮菌然:屈曲的样子。《文选·七发李善注引张晏《汉书注》:“轮菌,委曲也。”

〔6〕澄泚(cǐ):沉淀使水清亮。

〔7〕箨(tuò):竹笋外面一片片的皮。

〔8〕籭簁(shāi shāi)然:散开的样子。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七:陆羽茶经》:“其形籭簁然。”案籭簁,散貌。吴谚谓物之散者曰“籭簁”。

【译文】

饼茶的形状多种多样,粗略地说,有像胡人的靴子一样皱缩的就像“京虽文”,有像野牛胸部一样起伏不平的,有像浮云出山一样曲折回旋的,有像轻风吹过水面一样表面有水波纹的。还有像陶工筛出、再放入水中沉淀的细土一样细腻的指的是澄泥。又有像新修整过的土地经过暴雨流水的冲刷,显得沟壑支离的。这些都是茶饼中的精品才有的特征。有些茶叶像竹笋壳,这种茶树枝干坚韧,所以叶子很难蒸透捣烂,做出来的茶饼形状松散而不紧实上字读如离,下字读如师。有些像经霜打过的荷叶,叶子凋枯,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和面貌,因而饼茶形状干枯萎缩。这些都是饼茶中贫瘠、粗老的劣品具有的特征。

自采至于封,七经〔1〕。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2〕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3〕;蒸压则平正,纵之〔4〕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5〕,存于口诀。

【注释】

〔1〕“七经”后原衍“目”字,据《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茶经》删。

〔2〕坳(āo)垤(dié):坳,指土地低凹处。垤,指小土堆。这里指茶饼的表面凹凸不平。

〔3〕宿制:隔一夜再焙制。日成:当天制成。唐孟诜食疗本草》卷上《茗》认为“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会对人产生不好的作用。

〔4〕纵:放纵,放松,指压得不实。

〔5〕否(pǐ)臧:否定和肯定茶的好坏,实际上指鉴别茶的品质高低的方法。

【译文】

从采摘到封藏,经过七道工序。从如同胡人靴子一样皱缩的饼茶到像霜打过的荷叶一样干枯的饼茶,分为八个等级。有人把光亮黝黑、平整的看做好茶,这是最差的鉴别;把皱缩、色黄、表面凹凸不平的看做好茶,这是较次的鉴别。如果茶的好处和劣处都能说出来,这才是最好的鉴别。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压出茶汁的饼茶表面显得光洁,富含茶汁的则表面皱缩;隔夜制作的饼茶颜色会发黑,当天制作的则颜色发黄;蒸压得好则饼茶表面平整,蒸压得不好就会凹凸不平。在这个层面上讲,茶叶与草木叶子是一样的。茶品质的高低,另有口诀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