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分类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从政治的观点去分类,也可以从经济组织的观点去分类;从宗教的观点去分类,也可从教育的观点去分类。但这些分类,都不是我这篇文章中所要讨论的。我这儿所说的世界上四种国家,乃是根据人口密度及职业分派两点所分析的结果。

先概括地说一下这四种国家的特点。

第一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的低。

第二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也比较的低。

第三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的高。

第四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也比较的高。

这四种国家的生活程度,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都不相同的。我们愿意把每种国家举一两个例来讨论一下,同时也要看看中国在这四种国家中,是属于哪一类。

第一类的国家,可以拿英、德两国来做代表。英国的人口密度,每一方公里是181.2,世界各国,除却比利时、荷兰两国外,就要算英国的人口密度最高了。德国的人口密度,每一方公里是133.1。我们如知道世界各国的人口密度,每一方公里在100以上的,只有七个国家(除却上面提到的四个国家以外,还有日本、意大利、捷克斯拉夫),就可知道英德两国的人口密度,是比较高的了。英国人在农业中谋生的,比较最低,只占有职业的人6.8%。德国人在农业中谋生的,也不到有职业的人三分之一,只占30.5%。概括地说,这一类的国家,本国的农产物,大都不能维持本国人的生活,所以不得不于农业之外,发展别的实业,特别是工业。他们便以工业的制造品,卖给别国,以赚来的钱,再从他国买进粮食,来维持本国过剩人口的生活。据哈佛大学易司特教授的估计,英国的农产,只能维持本国人口41%的生活。其他各国的农产物,如俄国,只能维持本国人口72%,意大利只能维持本国人口64%,比利时只能维持本国人口37%。又如日本,人口总计有6000余万人,但本国的粮食,只能养活4000余万人。所以这些人口密度过高的国家,许多都靠别国土地的生产,来维持其生活。这些农业不能自给的国家,既然要靠自己的工业品,去换别人的农业品,所以他们在国际贸易上的商场,如给别人占去了,本国人的生活,便要起很大的恐慌。我们可以拿英国近年来的情形,做一个例子。英国的纺绩工业,在各种工业中是最发达的。他们纺绩出来的货物,有五分之四要运到外国去,本国的市场,只能销去五分之一。这些运往外国的纺绩品,在英国的出口货上,占一个极重要的位置,他的价值,要占出口货全体价值20%,有时或达30%。这些纺绩品,假如在国外的市场上,销得出去,以所赚来的钱,换得粮食归来,那自然是很好的。不过英国的海外市场,并不是颠扑不破的。在1890年,英国的纺绩品,有40%,销在印度,近来只能销30%了。以前有11%,销在中国,近年只能销8%了。东方的市场,在1910年,要销英国出口的纺绩品56.4%,1920年,便降低至43.6%。在1913年,英国出口的布匹,长达70万万码,近来只有45万万码。英国在东方的纺绩品市场,所以衰落的重要原因,一因印度与中国的纺绩业,日有进步,二因有日本与之竞争。这两种势力,不是英国工业的能力所能打破的。所以英国纺绩品商场在东方的丧失,不是暂时的现象,而带有永久的性质。英国的失业问题,有一部分未始不是由于这个重要的原因造成,所以专靠国外的商场,来维持国内的工业,乃是很危险的。

不过这些农业不能自给的国家,其危险还不只此。我们还是以英国来做例子。英国现在粮食不能自给,所以要向外国买进粮食。现在供给英国粮食的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有加拿大,有印度,有阿根廷。印度的人口密度,比较是高的,所生产的粮食,大部分自己消耗,只有一小部分运出。这一小部分能够运出,乃是因为印度人的生活程度太低,正如中国近年有鸡蛋输出,并非因为中国人自己吃了还有得多,乃是因为中国大多数的人民,还没有达到吃鸡蛋的生活程度所致。假如印度的生活程度,略为提高一点,便没有余多的粮食运出的。其余的国家,所以有食物运出,乃是因为本国的人口稀少,农产品用之有余所致。但是这些国家的人口,还在那儿膨胀的。有一个学者估计,以为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在30年之后,便不能有食物输出,因为在这30年内加增的人口,要把余下来的食品都消耗了。这个估计,也许是不对的,不过这些国家,将来或无食品输出,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只看美国在19世纪,输出的食品,数量甚巨,近来因为本国的人口加增,输出的数量,便减少了。假如现在有食物输出的国家,将来停止或减少食物的输出,那么这些农业不能自给的国家,又要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由此看来,本国的农业,不能自给,想靠别种实业,来维持过剩的人口,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办法,虽然是一个为许多强国所采用的方法,却也是一个带有危险性的方法。

第二类的国家,可以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南美的阿根廷,海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为例,这一些国家,除去美国之外,其余四国的人口密度,每方公里都不到5人,美国的人口密度,每方公里也只有15.6人。除开加拿大不算,其余的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都不到30%;从事工业的人,都比从事农业的人还多。加拿大国中从事农业的人,也不过35%。他们从事于农业的人甚少,乃是与第一类的国家如英德等相仿佛的。但有一点与他们却大不相同,便是这些人口密度较低的国家,从事于农业的人虽少,但农产品却可自给。不但是可以自给,还有余多,可以出售。这些国家的生活方法,是最可羡慕的。他们国中从事农业的人,大都用机器生产,所以每家的农场很大,每人的效率极高。美国从事于农业的人,不过1000万左右,但美国在1926年所产的小麦,要占全世界所产的22.8%;所产的玉米,要占全世界的60.9%;所产的棉花,要占全世界的62.2%。他们以少数的人,在农场上工作,便可供给全国人民的衣食而有余。其余人口的时间与精力,便可用在别的上面,来加增国内人口的福利。那些在工业中谋生的,也是用机器来制造物品,所以他们的效率,也较别国的工人为高。1927年,李德教授曾在《大西洋月刊》中发表了一篇文章,比较各国的工人效率,以中国为最低,美国为最高,如下表:

换句话说,美国1个工人的生产力,能抵得过30个中国工人,这并不是因为美国的工人,有天生的神力,为中国人所不及,乃是因为他们有机器帮助的缘故。他们工作的效率既高,所以工资也高。工资既高,购买力便大。购买力大,生活程度自然便提高了。现在世界上的国家,没有一国人民的生活程度,可与美国相颉颃的。美国所以能做到这一步,从我们的观点看来,一因人口与土地的比例,保持得很适当,既不过多,也不太少。二因他们在各职业中的分派,甚为得法,所以能够做到农业既足自给,工业也很发达。各业中的人民,彼此交易货品及服务,因而可使全国人的生活程度,得到平均的提高。我们于此又须注意的一点,便是美国工业品的出路,与英国不同。英国的海外贸易,极其重要。美国本国有一万万以上的人口,所以国内市场,较之海外市场,尤为重要。这种建筑在国内商场上的工业,其基础自较稳固,其危险自然较低。加拿大与阿根廷等国,现在是向美国那条路上走,将来人口加增一些,能够充分的利用本国的富源时,也许可以步美国的后尘,与美国人享受类似的生活程度。不过我们虽然赞美这些国家的人口密度及职业分派,并不就说这些国家中的人民,生活已无问题。近年美国各业的衰落,以及失业人数的众多,表示他们的生活里,还有很严重而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解决他们的问题,须从经济制度上着手,不是改良人口密度及职业分派所能救济的,所以不在本题讨论之内。

第三类的国家,可以俄国为代表。俄国的人口密度,每方公里不过6.9,与第二类的国家相仿佛。但俄国的职业分派,根据1926年的统计,却与第二类的国家大异。他们在农业中谋生的,占有职业的人86.7%,在工业中谋生的,只占7.7%。由此可见俄国在实行五年计划以前,还是一个农业的国家,一个人口密度很低的农业国家。与俄国的情形相仿佛的,世界上大约还有,不过这一类的国家,文化比较落后,统计每不完全,我们很难引证来作参考就是了。俄国的问题,不在人口与土地的比例,而在职业上的分派。他们从事于农业的很多,但他的农业,在五年计划以前,与美国有一点是大不同的,便是用机械的地方很少。现在他们的计划,一方面想法使农业机械化,一方面设法发展农业以外的实业,如工业交通业之类。假如有一天,俄国能使在农业中的人民,降低到30%以下,同时在农业以外谋生的人,也能加增到相当的程度,那么俄国人的生活程度,一定比现在要提高许多,远非欧亚诸国所可及了。不过那一天如果来到,俄国便不是我这儿所说的第三类国家,而成为第二类国家了。他在人口密度上,将与美国相仿,在职业分派上,也将与美国相仿。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万万以上的人口,都有伟大的富源,所不同的只在经济制度一点。那时我们比较两国的生活程度,便可发现到底资本主义的国家中人民的享受,是否比得上社会主义的国家。

除却上面所说的三类国家之外,还有第四类的国家,其特点有二。第一,他们的人口密度,比较的高,每一方公里,人口在50以上。第二,他们的谋生方法,以农业为主体。在农业中的人口,要占70%以上。换句话说,他们的人口密度,有点像第一类的国家,但职业分派,却像第三类的国家。他们与第二类的国家,刚处相反的地位,毫无相同之点。这一类的国家,可以亚洲的印度,欧洲的布加利亚,罗马利亚为例。我们中国,也属于这个团体。这些国家的人口,有一共同之点,便是贫穷。他们主要的谋生方法,既然是农业,但以国内人口繁密的缘故,所以每家分得的农场平均便不很大。他们辛辛苦苦,靠自己的劳力,在农场上做工,一年的收入,最多只有做到温饱两字。一遇凶年及灾乱,便有冻馁之忧。他们的收入既然不多,所以除却衣食住的消费之外,便没有别种享用可言。他们终年碌碌,所为何来,无非为自己要吃饭,一家人要吃饭而已。吃饭这一件事,在生活程度高的国家,虽然也占一个重要的位置,但他们除去吃饭之外,还有别种享乐。据1913年的调查,澳大利亚工人的费用,平均花在食物上面的,只占34.8%。又据1918年的调查,美国12096个劳工家庭,平均用在食物上的款项,占全体用款38.2%。1922至1924年之间,美国劳工局调查了2886个农民家庭,发现他们用在食物上的款项,占全体用款41.2%。他们余多的金钱,便用在别的上面,以满足他们生活上的欲望。但是像印度、中国这些国家,情形便大不同。根据1913至1914年的调查,印度孟买的工人,全年的消费,用在食物上的,要占81.7%。中国各地人民的生活程度不一,但大多数的农工阶级,全年金钱消耗在食品上面的,要在60%以上,高的要达80%以上。他们在食物上面,所花的钱,其百分数虽如此之高,但从营养方面看去,还远不如欧美的工人。别的享受,更不能比较了。这种悲惨的现象,一方面表示这些国家里人口过多的压迫,一方面也表示人力的未尽,不知在农业以外,去开生财之源。为提高这些国家中的人民生活程度起见,人口密度与职业分派两点都需要改良的。

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从我们的观点看去,第一类的国家,人口密度需要改良。第二类的国家,人口密度与职业分派皆颇合式,可为模范。第三类的国家,职业分派,需要改良。第四类的国家,人口密度与职业分派,都有改良的余地。中国既然属于第四类的国家,所以中国人的问题最为艰难,而中国人对于改良的工作,也应当特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