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限於篇幅,敍述古代思想由春秋中晚開始,更前的不再推溯。

二、每一時期各只提及主要的幾家,每一家各只提及主要的幾點。其餘都略去了。因之此書只能提供出中國思想史裏幾個主要節目,並非中國思想史之全貌。

三、每一思想家之生卒年代及其師友淵源,生活出處,以及時代背景,均為研究思想史者必須注意之項目,但此書因限於篇幅,都略去了。

四、書籍之眞偽及其著作年代必先經考覈。如本書敍述老子思想在莊子後,敍述中庸、易繋辭在孟荀後,在本書作者均有極精密的考訂,與極堅強的證據,但本書中全避涉及。

五、各家思想之內在精義,本書均未能詳盡闡發,只求以簡括透闢的語句,就扼要處約略指點,留待讀者自己研尋。

六、本書所引各家原著,除極少例外,均未詳細注明書名篇目,因此乃研治中國思想史者之普通常識,為節省篇幅計,均經略去。

七、本書作者以前各著作,與本書可互相闡發者,有(一)國史大綱(二)國學概論(三)先秦諸子繫年(四)四書釋義(五)墨子(六)惠施公孫龍(七)莊老通辨(八)陽明學述要(九)近三百年學術史及(十)中國文化史導論(十一)文化學大義諸種。其未經集成專書之大量散篇論文,將來擬彙合為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書。本書大體,僅為上述諸書之賅括而綜合的敍述。讀此書者,希望能參考及上列諸書。

八、研治思想史,決不當不注意及通史與文化史。讀此書者,尤希望至少能參考及拙著國史大綱及中國文化史導論之兩種。

九、研治中國思想史,最好能旁通西方思想,始可探討異同,比較短長。本書關於此點,僅能微引端緒,甚望讀者勿輕易略過。

十、本書旨求簡易通俗,各家思想之精深博大處,終不易於言下盡求速瞭。讀者貴能細心玩索,明得一家是一家,明得一節是一節,明得一句是一句。若能反覆研玩,積累之久,自能有豁然貫通之境。

十一、無思想之民族,決不能獨立自存於世界之上。思想必有淵源,有生命。無淵源無生命之思想,乃等於小兒學語,不得稱之為思想。今天中國之思想界,正不幸像犯了一小兒學語之病。本書旨在指示出中國思想之深遠的淵源,抉發出中國思想之眞實的生命。學者由此窺入,明體可以達用,博古可以通今。庶乎使中國民族之將來,仍可自有思想,自覓出路。幸讀此書者,切勿以知道一些舊公案,拾得一些舊話頭,卽為了事。

十二、本書成稿距今已二十多年。經作者再自閱讀,有增添,有改定,與舊版稍有不同。幸讀者注意。

一九七七年歲首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