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 | 端木蕻良 | 端木蕻良的红学论集,详细描述自己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的不解之缘,共收其红学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如《红楼梦》的艺术、人物描写特色、《红楼梦与饮食文化》、服饰,《红楼梦》与其它文学创作的关系,曹雪芹的生平、创作观、情欲观,曹家的遗迹文化等等。为了阐释曹雪芹精深的思想,端木先生从《红楼梦》的情节中爬梳剔抉,找出一个个闪光点拿来与孔夫子、屈原、戴震、王夫子等思想大家作比较,梳理出曹雪芹的唯物哲学思想。这一点在别的红学著作是很少见的,而这又可以加深人们对《红楼梦》的理解。散杂的几十篇短文里,是端木蕻良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理解的精髓。 |
红楼风俗谭 | 邓云乡 | 此书与《红楼识小录》为姊妹篇。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风俗说起,考证《红楼梦》中涉及的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锁至细,无不包藏。作者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 |
国学概论讲话 | 谭正璧 | 作者谭正璧,主要讲述了国学的相关知识。本书原版由蔡元培题写书名。这本书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凡国学上之基本知识,均已搜辑无遗。”全书如同一幅工笔画,纤毫毕现,细致入微。作为初窥国学门径的入门书,放置案头,随手翻检,很是轻便可喜。 |
中国政治二千年 | 张纯明 | 《中国政治二千年》是中国政治学百年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湮没了七十年之后,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位被遗忘的民国学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写成的这本小册子,以中西文化的视野和洗练生动的文笔,把中国二千年纷繁的传统政治文化,概括得如此清晰而深刻,今天再读,依然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
古代汉语常识 | 王力 | 王力应人民教育出版社之约写的一本古代汉语概论性质的书,1979年出版。《古代汉语常识》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讲话的结集,包括《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十篇。在书中,作者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古代历法知识、汉语语音与词汇的发展变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本书文风清通简要,不搞繁琐考证,以面向大众读者、普及汉语知识为目的,适合大中院校学生及古典文化爱好者认知、了解、学习古汉语的需求。 |
书法指南 | 俞剑华 | 1948年初版,《书法指南》是一本指导学习书法之途径与基础知识的普及读物书。是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知名书画家俞剑华惟一的书法论著。后世学者评价此书是:一本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书法指南之类的普及读物,可谓多矣!而由一位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知名书画家写就的这种入门小书,却是难得。后世学者评价这本《书法指南》:这是一本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可惜这样的大家小书,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
中国语言学史 | 王力 |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原是在北京大学授课时所用的讲义,前三章曾在《中国语文》杂志上连载。除前言、结论外,分四章。以清末《马氏文通》出现为界,将汉代至1949年的中国语言学史分为两个阶段。前三章论述第一阶段的三个时期:训诂为主时期,属经学时期,特点是以疏解经义为目的;韵书为主时期,属佛学理学时期,语言学重点转移至音韵学;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时期,属经学复兴时期,小学硕果累累,研究方法超越前人。第四章论述1899年以后的西学东渐时期,语言学的领域扩大,方法改进,有了崭新的面貌。全书主要叙述中国*语文学,也给古文字学、语法学、普通语言学、语言调查等以适当地位。对各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都作了精到的分析。指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实用目的,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以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本书叙述深入浅出,所用“语言学”一词,采用了最广泛的意义。首次提出了中国语言学史的间架体系。【书中有些异体字,文中无法显示,可以对比PDF阅读】 |
中国人文小史 | 叶鋆生 | 《中国人文小史》初版于民国时期,一书将五千年的历史和与全民精神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史实做了系统叙述,编成简明扼要的新史,涉及文字、书籍、书道、绘画、文学、小说与戏曲、史学的变迁、经学的变迁等诸多方面,可谓是介绍中国文化的万花筒。 |
国文趣味 | 姜建邦 | 《国文趣味》是令人三叹的一本书。将国文的趣味讲得如此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竟是出自半个世纪前一位中学教师之手,一叹也。本书初版后近七十年来在大陆没有再版,寂寂无闻,二叹也。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先生,其生平事迹如流星划过夜空,了无痕迹,三叹也。一本书让孩子从此爱上语文。 他问你识多少汉字?再讲汉字的趣味、汉字的建筑; 他读着让人感动的、美丽的古典诗词; 他谈自己最爱读的传记和使人落泪的文章; 他告诉你写日记的重要意义和书信的温情; 他笑谈那些文人的怪癖、文人的出身之类逸闻; 他告诉你二十种有效学习的重要法则; 他总结出十五种学生作文的困难,又讲到作文的要诀; 这位民国教师对国文的讲解,是多么的兴高采烈、妙趣横生啊! 你津津有味地听下来,会情不自禁地想:原来语文会这么有趣! |
文言尺牍入门 | 谭正璧 | 文言尺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特有的脱离口语而形成的独立书面语体。“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然而在人际交往日益重要的今天,文言文典雅庄重、谦恭委婉、简洁精练的优点,重新得到人们的青睐。 本书作者经过多年钻研和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旧形式服务于新内容,将慰问、邀约、感谢、恳托、馈赠、延聘等20多个门类的数百种人际交往事项,各举当今应用实例以示读者。 本书为学习文言尺牍而写,取材以实用平浅为主,雅俗共赏。每篇尺牍后均附有注释和译文,可令读者无师自通。 本书按性质分为四类:请求类、陈叙类、人事类、交际类。书后附有称谓、套语,读者可参照使用。 |
怎样学习古文 | 周振甫 | 如果你在求学、写作过程中一直未得名师点拨,不妨读一下这本书。这是一本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讲学习古文的好书。它既具有学术性,又通俗易懂。 本书从“找问题”、“比较”、“辨流别”等读书方法出发,对春秋三传、《史记》、《汉书》等古代经典著作,以及唐宋八大家、清代桐城派等所创作的作品的特色、风格、得失都作了见微知著式的分析。读者可通过作者耐心细致的讲解,体会到古代经典著作的价值,了解不同名家的渊源流派,以此学习读书,提高写作水平。 文中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古代大文豪作品风格的介绍颇具导读性质,应是青年学子案头必备之书。 |
中国文化的出路 | 陈序经 | 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源自1933年作者在中山大学所作的一次同名演讲,经过充实完善而成,7章,既包括作者关于“文化的根本观念”,也有对当时流行的文化观批评和对作者文化主张的重点论述。此书旨在比较研究文化学和中西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对作者在中山大学演讲中的“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为中国的前途计,我们要为它寻找一条出路”的展开和深化。同时,此书也坚持了对于晚清以来关于中国文化问题的3种主要主张的划分,即以张之洞为主要代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折衷派”;以梁漱溟为主要代表、主张保存中国固有文化(“尊孔复古”)的“复古派”;以作者(包括胡适等人)为主要代表、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全盘西化派”(“西洋派”)。作者分篇对前两种主张进行了剖析和批评,指出前者“昧于文化的一致与和谐的真意”,后者“昧于文化发展变化的道理”。并基于其文化观念和对中西文化之构成、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坚决主张中国文化必须要走全盘西化的道路,这不仅是因为“欧洲近代文化的确要比我们进步得多”,而且因为西洋现代文化是“现世的趋势”。陈序经关于中国文化出路之“全盘西化”的主张,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激进的观点,在因悠久的传统文化骄傲的中国自然会招致诸多争议和批评,甚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带来一场“中西文化论战”,“全盘西化”的主张至今也依然主要是批评的对象。 |
中华文化十二讲 | 钱穆 | 这本书汇集了钱穆所做有关中国文化之十二次讲演的讲辞。先生就中国文化之“中心思想”“进退升沉”“终极理想 ”“中庸之道”“前途展望”等内容详加发挥,逐一阐述,指出心性修养乃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而心性修养之道当上溯于孔孟教义,此诚中华文化精义所在,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善加体会,善加推扩,方能体会和弘扬中华文化之大义,“惟此最为我中华文化传统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前途有其大贡献之处。”读此书,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伟大,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
红楼识小录 | 邓云乡 | 《红楼识小录》,堪称一部“红楼博物学”。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今人已难考实的许多事物加以描述,仿若一座别致的博物馆。作者以小识大,汇释难懂之物、费解之事,包含经济、交通、民俗、工艺、营造、园艺、饮馔等方面,将《红楼梦》细展于读者面前。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
中国神话史 | 袁珂 | 本书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的专著,是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必读经典。 |
天道与人文 | 竺可桢 | 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一位卓越的大学教育家,许多文史工作者在选用素材时,都有“六经注我”或堆砌编排的特点,其最终分析可能失之偏颇。竺可桢选用材料十分讲究,对历史的分析基本上做到了唯材料是举。《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变迁的分期,既不是根据温度变迁的周期,也不是根据历史朝代的不同,更不是根据纪年方式的变更。而纯粹是“根据手边材料的性质”。把气候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这种分期方式与气候变迁本身并无关系,表面上看来极不合自然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方便实用且能最接近客观真实的一种方式,典型地体现了他所反复提倡的“求是”精神。 |
葵书 | 王桂 | 十六卷,清王桂撰,刘琦解,李仪鹏释义。写于乾隆甲戌年(公元1754年),是一部研究治军、救灾、勤王、农桑、经史子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奇书。是书初刻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其博大精深,不胫而走。邓州刘琦为之作《溓壁解》,解梁李仪鹏为之笺注并作《释义》。咸丰初年李仪鹏意欲再刻时,礼部右侍郎曾国藩为之写序。书设四纲、十六目、一百六十子目,子目之下或数条,或十数条。刘琦解、李仪鹏释义散附原文之下。其内容,自厚生、正德之常经、整军、勤王之远略乃至经史子集之奥赜,凡益国利于民用者,靡不探究发挥。曾国藩称“其所谓《葵书》也者,以为葵一微物,睠睠向日,匹夫报国,义亦如之。……其文体无所规摹,句锻而字鍊之,征引故实,博极群书。”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省图藏。 |
少广补遗 | 陈世仁 | 一卷。清陈世仁(1676—1722)撰。陈世仁字元之,号焕吾,浙江海宁人,系陈訏的族侄,好学工为文,精晓算学。康熙五十四年 (1715)以进士入翰林后,即回乡不仕。《少广补遗》专论垛积之术,视垛积为少广,实为幂级数求和之法。其时杨辉、朱世杰等宋元算术湮没无闻,垛积术无人研治,作者独辟蹊径,自立名称,多有发明。清阮元在 《畴人传》称赞“世仁详人之所不详,其用心有足尚已。”全书共七节,三十七个垛积公式,可归为平尖、立尖、倍尖、方尖、再乘尖、抽奇平尖、抽偶平尖、抽偶立尖、抽奇立尖、抽奇偶方尖、抽偶再乘尖、抽奇再乘尖等十二类。其中如“抽偶方尖准立尖”: 1+ (1+9)+ (1+9+25)+···+[1+9+25+···+(2n-1)²]=1/3{n²(n+1)²-1/2n(n+1)}等为前人所未述。陈世仁的工作在我国级数研究方面占有一定地位。在十九世纪,“幂和公式”经董祐诚、屈曾发、汪莱、李善兰等人研究得到重大发展。该书无刊本,仅有《四库》本。另有抄本分藏于李俨 (现已捐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南京图书馆和广东中山图书馆等处。 |
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 | 梁启超 | 梁启超著,作于1925年,本书专研中国文化中之社会组织部分,共有世系探讨、婚姻、宗法、姓氏、阶级、乡治、都市等八大章。内容考核经史子典籍,如:周礼、史记、汉书、唐会要、水经注、资治通鉴、说文等,引文并加以释义,擘划出中国社会古今大貌。是为研究史学、社会学者不可缺的参考书。 |
中国神话通论 | 袁珂 | 本书是袁珂先生多年来研究中国“广义神话”,对古籍文献中的文学性神话片段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初名《中国神话漫谈》,袁珂先生于1989年修订后,改名为《中国神话通论》,分“概论之部”与“分论之部”,合共九十九篇。“概论之部”从《山海经》谈起,分析了上古神话的起源,神话与宗教、仙话、历史、文学等的关系,神话的流变、发展、散亡和整理过程。“分论之部”则具体分析了传世神话故事的不同版本,著名神话角色罕为人知的不同面貌。 |
经学讲演录 | 范文澜 | 范文澜著。载近代史研究所编《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全文分经学的开始、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宋学、明清经学四部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扼要通俗地阐明了经学的产生、演变及其社会历史根源。指出,章学诚称 “六经皆史” ,《说文》和班固又各以 “常” ,“直” 释经,皆有所偏。实际上,所谓经,即孔子教授学生的课本。孔子 “述而不作” ,根据各种文献整理出易、书、诗、礼、乐、春秋六书,称六经,此即经学的开始。六经各有其专门内容。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孟荀两派,明显对立,反映原始儒学中保守派与适时派的矛盾,西汉后期到唐代,演变为今、古文之争。今古文之争,实际上是齐鲁之争。西晋永嘉之乱,今文消失。南北朝时期,南北各继承魏晋与东汉学风。唐初,钦定《五经正义》,(孔颖达撰) 统一南北经学,儒生凭《正义》应试,经学无从发展。由于靖内乱和反宗教需要,宋学兴盛起来。宋学以伦常为基础,同时与佛道结合,虽重气节,但流于空疏,成为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之一。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主张经世致用,学、思结合,是有清一代经学、史学的开创者。由于雍正乾隆间,文字狱日烈,于是专事考据的乾嘉学派一时风行。道光以后,西汉今文经学昌盛,讲微言大义,好作引申附会。本书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史的重要的学术专著。 |
阅古漫录 | 王国维 | 本书收入王国维著作《东山杂记》《二牖轩随录》《阅古漫录》,为民国初年王国维旅居日本期间所作的读书札记及掌故考实,连载于日人主办的《盛京时报》。《东山杂记》初题《风俗杂谈》,发表于 1913 年 7 月 12 日至 1914 年 5 月 5 日,署名“礼堂”。内容涉及民俗历史、诗词戏曲、典章制度、书画金石、敦煌文献等方面。《二牗轩随录》内容与《东山杂记》相仿,发布于1914 年 9 月 9 日至 1915 年 7 月 16 日,署名“礼堂”,1915 年2 月 2 日起改署“词山”。《阅古漫录》多是笔录古人书画题跋及评论,1915 年 9 月 18 日至 11 月 28 日连载,署名“词山”。其中部分内容后来收入《观堂集林》《观堂别集》和《庚辛之间读书记》等,其他则不见于王氏遗书或其他文集。依《王国维全集》编者的说法,这几种著作“大致反映了民国初年王氏学术研究重点由文学戏曲史转向古文字、金石考古和历史学的基本趋势”。作者自述此间“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冠”。 |
文化学概观 | 陈序经 | 本书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序经文化研究和文化学思想的系统总结,呈现了陈序经在文化学研究上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与应用体系。自陈先生1928年在一次学术讨论会首次使用“文化学”这个名词,到提出建立一门文化学学科,在西南联大首开“文化学”课程,再到陆续发表相关著作,不断修改完善,直至1946年整套“文化论丛”基本完稿,陈序经的文化学研究历程体现了一代学人立足中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懈求索的精神。“文化论丛”是中国学者自己建立的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对中国文化学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其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后,在中外文化学研究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处于国际学术的前沿,代表了时代的最高水平。 |
公孙龙子悬解 | 王献唐 | 现代王琯著。192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否认前人关于《公孙龙子》系伪作之说。对公孙龙学派的渊源及其与墨辩的异同进行了评述,认定前者在逻辑方式、方法、论证法则甚至所使用的术语等方面与《墨经》具有师承关系。尝试运用形式逻辑的知识校释《公孙龙子》,对公孙龙子的名辩思想基本持肯定的态度。在训诂校勘方面,此书被后人称为明清以来的“最为善本”,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尤其是公孙龙的逻辑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韩非子研究 | 谢无量 |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评介韩非学术渊源, 与老子、孔子、荀子、慎到、尹文的关系;下编评介学说,从非法古论、法术论、赏罚论、非仁义论、耕战论、亡国论、个人对国家论、人生道德观八个方面,重点揭示他的法制思想对秦王朝兴盛的贡献以及对后世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从这本书开始,韩非子研究开始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