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逍遙乎物外,任天而遊無窮也。
北冥有魚,釋文“本一作溟,北海也。”其名為鯤。釋魚:“鯤,魚子。”方以智云:“鯤本小魚、莊子用為大魚之名。”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烏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玉篇:“運,行也。”案:行於海上,故曰“海運”。下雲 “水擊”,是也。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云:“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案:言物之大者,任天而遊。齊諧者,志怪者也。司馬彪云:“齊諧,人姓名。”簡文云:“書名。”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崔撰云:“將飛舉翼,擊水踉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崔云:“拊翼徘徊而上。”爾雅:“扶搖謂之飆。”郭注:“暴風從下上。”去以六月息者也。”成云:“六月,半歲,至天池而息。”引齊諧一證。野馬也,司馬云:“野馬,春月澤中游氣也。”成云:“青春之時,陽氣發動,遙望藪澤,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塵埃也,成云:“揚土曰塵。塵之細者曰埃。”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成云:“天地之間,生物氣息,更相吹動。”案漢書揚雄傳注:“息,出入氣也。”言物之微者,亦任天而遊。入此義,見物無大小,皆任天而動。“鵬”下不言,於此點出。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其,謂鵬。是,謂人視天。鳥在九萬里上,率數約略如此,故曰“則已矣”,非謂遂止也。借人視天喻鵬視下,極言摶上之高。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支遁云:“謂堂有坳垤形也。”則芥為之舟,李頤云:“芥,小草。”置杯焉則膠,崔云:“著地。”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王念孫曰:“培,馮也。周禮馮相氏注:‘馮,乘也。'鵬在風上,故言馮。培、馮聲近義通。漢書周□傳,□封蒯城侯,顏注:‘呂忱蒯音陪,楚漢春秋作馮城侯。'是培、馮音近之證。”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司馬云:“夭,折也。閼,止也。言無有折止使不行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謀向南行。借水喻風,唯力厚,故能負而行,明物非以息相吹不能遊也。蜩與學鳩笑之曰:釋文:“學,本又作鴬。本或作鸒,音預。司馬云:‘學鳩,小鳩。'”俞樾云:“文選江淹詩‘鸒斯高下飛',李注引莊子此文說之。又引司馬云:‘鸒鳩,小鳥。'是司馬注作鸒,不作鴬。”“我決起而飛,李云:“決,疾貌。”槍榆、枋,支云:“槍,突也。”李云:“ 猶集也。”榆、枋,二木名。枋,音方,李云:“檀木。”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王念孫云:“則,猶或也。”司馬云:“控,投也。”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借蜩、鳩之笑,為惠施寫照。適莽蒼者三餐而反,釋文:“蒼,七蕩反,或如字。崔云:‘草野之色。'” 三餐,猶言竟日。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隔宿搗米儲食。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謂蜩、鳩。又何知!借人為二蟲設喻。小知不及大知,釋文:“音智,本亦作智。下大知同。”小年不及大年。上語明顯,設喻駢列,以掩其跡。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列子湯問篇:“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晦謂夜。釋文:“朔,旦也。”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釋文:“惠,本作蟪。司馬云:‘惠蛄,寒蟬也,一名蝭蟧,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楚之南”下,全引列子湯問篇。“楚”,彼作“荊”。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李云:“彭祖,名鏗,堯臣,封彭城,曆虞、夏至商,年七百歲,故以久壽見聞。 ”眾人匹之,言壽者必舉彭祖為比。不亦悲乎!此段從“小年” 句演出。湯之問棘也是已。湯問篇“殷湯問于夏革”,張湛注:“湯大夫。”□、革古同聲通用。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湯問篇:“終發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雲,其體稱焉。”按:列子不言鯤化為鵬。又此下至“而彼且奚適也”,皆列子所無,而其文若相屬為義。漆園引古,在有意無意之間,所謂“洸洋自恣以適己”者,此類是也。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司馬云:“風曲上行若羊角。”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引湯問再證。斥鴳笑之曰:司馬云:“斥,小澤。鴳,鴳雀也。斥,本作尺。”古字通。夏侯湛抵疑:“尺鷃不能陵桑榆。”文選七啟注:“鷃雀飛不過一尺,言其劣弱也。”案:雀飛何止一尺?下文明言“數仞”矣。“彼且奚適也?彼,鵬。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又借斥鴳之笑,為惠施寫照。此小大之辨也。點明。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李云:“比,合也。”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郭慶藩云:“而讀為能。能、而,古字通用。官、鄉、君、國相對,知、行、德、能亦相對。”司馬云:“征,信也。”其自視也亦若此矣。此謂斥鴳。方說到人,暗指惠施一輩人。而宋榮子猶然笑之。司馬、李云:“榮子,宋國人。”崔云:“賢者。”謂猶以為笑。且舉世〔一〕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郭象云:“審自得也。”定乎內外之分,郭云:“內我而外物。”辨乎榮辱之境,郭云:“榮己而辱人。”斯已矣。成云:“榮子智德,止盡於斯。”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言不數數見如此者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司馬云:“樹,立也。至德未立。”案:言宋榮子不足慕。夫列子禦風而行,成云:“列禦寇,鄭人,與鄭繻公同時。”案列子黃帝篇:“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盡二子之道,乘風而歸。”下又云:“ 隨風東西,猶木葉幹殼,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泠然善也,郭云:“泠然,輕妙之貌。”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成云:“致,得也。得風仙之福。”案:言得此福者,亦不數數見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難免步行,猶必待風。列子亦不足慕。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司馬云:“六氣,陰、陽、風、雨、晦、明。”郭慶藩云:“辯讀為變,與正對文。辯、變古字通。”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無所待而游于無窮,方是逍遙遊一篇綱要。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釋文:“己音紀。”成云:“至言其體,神言其用,聖言其名,其實一也。”案:不立功名,不以己與,故為獨絕。此莊子自為說法,下又列四事以明之。
〔一〕“舉世”下,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本(以下簡稱集釋本)有“ 而”字。下句“舉世”下同。
堯讓天下于許由,司馬云:“潁川陽城人。”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字林:“爝,炬火也。”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成云:“屍,主也。 ”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李云:“鷦鷯,小鳥。”郭璞云:“桃雀。”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李頤云:“偃鼠,鼷鼠也。”李楨云:“偃,或作鼴,俗作□。”本草陶注: “一名鼢鼠,常穿耕地中行,討掘即得。”說文“鼢” 下云:“地行鼠,伯勞所化也。”李說誤。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釋文:“傳鬼神言曰祝。” 案:引不受天下之許由,為己寫照。言非此不能獨全其天。
肩吾問于連叔成云:“並古之懷道者。”曰:“吾聞言於接輿,釋文:“皇甫謐云:‘接輿躬耕,楚王遣使以黃金百鎰、車二駟聘之,不應。'”大而無當,釋文:“丁浪反。”案:當,底也。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成云:“猶上天河漢,迢遞清高,尋其源流,略無窮極。”大有逕庭,宣穎云:“逕,門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謂相遠之甚。”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釋文:“藐音邈,簡文云:‘遠也。'姑射,山名,在北海中。”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李云:“淖約,好貌。”釋文:“處子,在室女。”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乘雲氣”三句,又見齊物論篇,“禦飛龍”作“騎日月”。其神凝,三字吃緊。非遊物外者,不能凝於神。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司馬云:“疵,毀也。”癘音癩,惡病。列子黃帝篇:“姑射山在海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己無愆。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均,字育常時,年谷常豐。而土無劄傷,人無夭惡,物無疵癘。”漆園本此為說。吾是以狂而不信也。”狂,李又九況反。案:音讀如誑。言以為誑。連叔曰:“然。□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惟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司馬云:“猶處女也。”案:時,是也。雲是其言也,猶是若處女者也。此人也、此德也云云,極擬議之詞。之人也,之德也,將磅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李雲“磅礴,猶旁礴。”李楨云:“亦作旁魄,廣被意也。言其德行廣被萬物,以為一世求治,豈肯有勞天下之跡!老子曰:‘我無為而民自化。'亂,治也。”簡文云:“弊弊,經營貌。”案:蘄同期。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司馬云:“ 稽,至也。”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說文“□”作“秕”。釋文:“秕糠,猶繁碎。”案:言於煩碎之事物,直以塵垢視之。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又引不以天下為事之神人,以明其自全之道。宋人資章甫〔一〕適諸越,李云:“資,貨也。章甫,殷冠也。以冠為貨。”司馬云:“諸,於也。 ”越人短髮〔二〕文身,無所用之。為無所用天下設喻。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司馬、李云:“四子,王倪、齧缺、被衣、許由。”李楨云:“四子本無其人,征名以實之,則鑿矣。”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汾水之陽,堯都。宣云: “窅然,深遠貌。”案:言堯亦自失其有天下之尊,下此更不足言矣。
〔一〕“章甫”下,集釋本有“而” 字。
〔二〕“短髮”,集釋本作“斷發” 。
惠子謂莊子曰:司馬云:“姓惠名施,為梁相。”“魏王貽我大瓠之種,瓠,瓜也,即今葫蘆瓜。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成云:“樹,植。實,子也。虛脆不堅,故不能自勝舉。”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簡文云:“瓠落,猶廓落也。”成云:“平淺不容多物。”非不呺然大也,釋文:“呺,本亦作□。李云:‘虛大貌。'”俞樾云:“呺,俗字,當作枵,虛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向秀云:“龜,拘坼也。”釋文:“徐音舉倫反。”李楨云:“此以龜為皸之假借。玄應音義皸下引通俗文:‘ 手足坼裂曰皸,經文或作龜坼。'下引此文為證。”世世以洴澼絖為事。成云:“洴,浮。澼,漂。絖,絮也。”李云:“漂絮水上。”盧文弨云: “洴澼,擊絮之聲。”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李云:“金方寸重一斤為一金。百金,百斤也。”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司馬云:“慮,猶結綴也。樽如酒器,縛之於身,浮於江湖,可以自渡。”案:所謂腰舟。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向云: “蓬者,短不暢,曲士之謂。”案:言惠施以有用為無用,不得用之道也。
惠子曰〔一〕:“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猶言棄而不取。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成云:“狌,野貓。”卑身而伏,以候敖者;司馬云:“遨翔之物,雞鼠之屬。”東西跳樑,成云:“跳樑,猶走擲。”不辟高下;辟音避。中於機辟,辟,所以陷物。鹽鐵論刑法篇“辟陷設而當其蹊”,與此同義。亦作 “臂”。楚詞哀時命篇:“外迫脅於機臂兮。”機臂,即機辟也。玉篇王注,以為弩身。死於網罟。今夫斄牛,司馬云:“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成云:“山中遠望,如天際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簡文云:“莫,大也。”仿徨乎無為其側,釋文:“仿徨,猶翱翔。”逍遙乎寢臥其下?郭慶藩云:“逍遙,依說文,當作‘消搖'。”又引王瞀夜云:“消搖者,調暢悅豫之意。”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言無處可用之。人間世篇:“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又云:“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又山木篇:“無所可用。”文意並與此同。安所困苦哉!”又言狸狌之不得其死,斄牛之大而無用,不如樗樹之善全,以曉惠施。蓋惠施用世,莊子逃世,惠以莊言為無用,不知莊之游於無窮,所謂“大知”“小知”之異也。
〔一〕“惠子曰”,集釋本作“惠子謂莊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