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其液唾。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在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阴谷膝内跗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左右五十四穴)。

  此一经起于涌泉,终于俞府。取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与井荥俞经合也。

  脉起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多气少血,酉时气血注此。

  癸水之脏,脉居左尺。一脏而二形,左名肾,男子以藏精;右名命门,女子以系胞。元气之根,精神之舍。受病同归于膀胱,诊候两分于水火。实则脉实,小腹胀满而腰背急强,便黄舌燥者,泻肾汤可以广推;虚则脉虚,气寒阳痿而言音混浊,胫弱脉代者,苁蓉散宜加寻讨。肾气不和腰胁痛,散号异香;阳经郁滞背肩疼,汤名通气。腰痛散八角茴香,精泄末一升韭子。气滞腰间堪顺气,血凝臂痛,可舒经。五味能交心肾,须茯神远志川归,山药苁蓉枸杞;龙骨赡养精神,与益智茴香故纸,鹿茸牛膝黄耆。地黄补肾益阴,加当归而补髓;附子驱寒去湿,倍人参而壮阳。龙骨治骨虚酸痛,猪肾济肾弱腰亏。大抵咸能走肾,秋石须明配合;寒能败命,春茗要别陈新,渗淡泻水之剂宜慎,烧炼助火之丹勿餐。东垣曾谓肉桂独活报使,钱氏独用地黄枸杞引经。抑又闻竹破须将竹补,胞鸡还要卵为。谁知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鹤争知有风巢。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导引本经》:“人禀天地之气以有生,而太极之精寓焉,比吾之所固有,而充塞乎两间者也。人惟志以情诱,念以物牵,以有限之天真,纵无穷之逸欲,消耗日甚,中无所主,则群邪乘之,而百病作。是洞开四门以纳盗,几何不至于败哉!然自古圣人率多令考,岂其浑蒙沕穆,得于天者独厚,嘘吸偃仰,成于人者有异术耶。亦以志宁道一,神爽不漓,俾吾固有之真,常为一身之主,则荣卫周流,邪无自入。彼风寒暑湿,譬之坚城,外盗虽踵至迭窥,其何以得其隙而肆之虐哉?鸣医者家,辨症循方,按脉施剂,倏忽收功,固所不废。然盗至而遏之,孰若无盗之可遏也;病至而疗之,孰若无病之可疗也。与其求金石之饵,而常患其不足,孰若求吾身之精,而恒自有余也。故黄帝、歧伯问答曰,百体从令,惟于保太和而泰天君得之。盖此意也。先贤云:「天地之大宝珠玉,人身之大宝精神。」《内经》曰:「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诚能以理制欲,以义驭情,虽美色在前,不过悦目畅志而已,奚可恣情丧精,所谓油尽灯灭,髓竭人亡;添油灯壮,补髓人强也。」又曰:「冬月天地闭,血气藏,伏阳在内,心膈多热,切忌发汗,以泄阳气,此谓之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勿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人宜服固本益肾酒,以迎阳气耳。不可过暖致伤目,而亦不可太醉冒寒。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故先王于是月闭关,俾寒热适中可也。尝闻之曰:「湛然诚一守精玄,得象忘言辨道看,好把牝门凭理顾,子前午后用神占。是则以元精炼交感之精,三物混合,与道合真,自然元精固,而交感之精不漏,卫生之法,先此而已。前肾所谓精全不思欲,气全不思食,神全不思睡,斯言尽矣。」”

  足少阴肾经考正穴法

  涌泉(一名地冲):

  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白肉际,跪取之。足少阴肾脉所出为井木。实则泻之。《铜人》针五分,无令出血,灸三壮。《明堂》灸不及针。《素注》针三分,留三呼。

  主尸厥,面黑如炭色。咳吐有血,渴而喘,坐欲起,目佴佴无所见,善恐,惕惕如人将捕之,舌干咽肿,上气嗌干,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善悲欠,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胫寒而逆,腰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病饥不嗜食,咳嗽身热,喉闭舌急失音,卒心痛,喉痹,胸胁满闷,头痛目眩,五指端尽痛,足不践地,足下热,男子如蛊,女子如娠,妇人无子,转胞不得尿。

  《千金翼》云:“主喜喘,脊胁相引,忽忽喜忘,阴痹,腹胀,腰痛,不欲食,喘逆,足下冷至膝,咽中痛不可纳食,喑不能言,小便不利,小腹痛,风入肠中,癫病,侠脐痛,鼻衄不止,五疝,热病先腰酸、喜渴数引饮,身项痛而寒且酸,足热不欲言,头痛癫癫然,少气,寒厥,霍乱转筋,肾积贲豚。”

  汉,济北王阿母,病患热厥,足热,淳于意刺足心,立愈。

  然谷(一名龙渊):

  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一云内踝前直下一寸,别于足太阴之郄,足少阴肾脉所溜为荥火。《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留五呼,不宜见血,令人立饥欲食。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主咽内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心恐惧如人将捕,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胀,上抢胸胁,咳唾血,喉痹,淋沥白浊,胻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自汗,盗汗出,痿厥,洞泄,心痛如锥刺,坠堕恶血留内腹中,男子精泄,妇人无子,阴挺出,月事不调,阴痒,初生小儿脐风口噤。

  太溪(一名吕细):

  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死。足少阴肾脉所注为俞土。《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痃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脊,伤寒手足厥冷。

  东垣曰:“成痿者,以导湿热,引胃气出行阳道,不令湿土克肾水,其穴在太溪。”《流注赋》云:“牙齿痛堪治。”

  大钟:

  足跟后踵中,大骨上两筋间。足少阴络,别走太阳,《铜人》灸三壮,针二分,留七呼。《素注》留三呼。

  主呕吐,胸胀喘息,腹满便难,腰脊痛,少气,淋沥洒淅,腹脊强,嗜卧,口中热,多寒,欲闭户而处,少气不足,舌干、咽中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中鸣,咳唾气逆,烦闷。实则闭癃泻之,虚则腰痛补之。

  水泉:

  太溪下一寸,内踝下。少阴郄。《铜人》灸五壮,针四分。

  主目佴佴不能远视,女子月事不来,来即心下多闷痛,阴挺出,小便淋沥,腹中痛。

  照海:

  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阴蹻脉所生。《素注》针四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针三分,灸七壮。《明堂》灸三壮。

  主咽干,心悲不乐,四肢懈惰,久疟,卒疝,呕吐嗜卧,大风默默不知所痛,视如见星,小腹痛,妇女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起或痒,漉清汁,小腹偏痛,淋,阴挺出,月水不调。

  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蹻,照海穴也。”

  复溜(一名昌阳,一名伏白):

  足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傍骨是复溜,后傍筋是交信,二穴止隔一条筋。足少阴肾脉所行为经金。肾虚补之。《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五壮。《明堂》灸七壮。

  主肠澼,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视佴佴,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肿水病(青、赤、黄、白、黑,青取井、赤取荥,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重,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汗注不止,齿龋,脉微细不见,或时无脉。

  交信:

  足内踝骨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阴蹻脉之郄。《铜人》针四分,留十呼,灸三壮,《素注》留五呼。

  主气淋,颓疝,阴急,阴汗,泻利赤白,气热癃,股枢内痛,大小便难,淋,女子漏血不止,阴挺出,月水不来,小腹偏痛,四肢淫泺,盗汗出。

  筑宾:

  内踝上五寸,腨分中,阴维之郄。《铜人》针三分,留五呼,灸五壮。《素注》针三分,灸五壮。

  主颓疝,小儿胎疝,痛不得乳,癫疾狂易,妄言怒骂,吐舌,呕吐涎沫,足腨痛。

  阴谷:

  膝下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足少阴肾脉所入为合水。《铜人》针四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舌纵涎下,烦逆,溺难,小便急引阴痛,阴痿,股内廉痛,妇人漏下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娠。

  横骨:

  大赫下一寸,阴上横骨中,宛曲如仰月中央,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灸三壮,禁针。

  主五淋,小便不通,阴器下纵引痛,小腹满,目赤痛内眦始,五脏虚竭,失精(自肓俞至横骨六穴,《铜人》去腹中行各一十五分,录之以备参考)。

  大赫(一名阴维,一名阴关):

  气穴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三分,《素注》针一寸,灸三壮。

  主虚劳失精,男子阴器结缩,茎中痛,目赤痛从内眦始,妇人赤带。

  气穴(一名胞门,一名子户):

  四满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三分,《素注》针一寸,灸五壮。

  主贲豚,气上下引腰脊痛,泄利不止,目赤痛从内眦始,妇人月事不调。

  四满(一名髓府):

  中注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积聚疝瘕,肠澼,大肠有水,脐下切痛,振寒,目内眦赤痛,妇人月水不调,恶血疞痛,贲豚上下,无子。

  中注:

  肓俞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一寸,灸五壮。

  主小腹有热,大便坚燥不利,泄气,上下引腰脊痛,目内眦赤痛,女子月事不调。

  肓俞:

  商曲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一寸,灸五壮。

  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按诸家俱以疝主于肾,故足少阴经窌穴多兼治疝,丹溪以疝本肝经,与肾绝无相干。足以正千古之讹。

  商曲:

  石关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一寸,灸五壮。

  主腹痛,腹中积聚,时切痛,肠中痛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自幽门至商曲,《铜人》去腹中行五分,《素注》一寸)。

  石关:

  阴都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一寸,灸三壮。

  主哕噫呕逆,腹痛气淋,小便黄,大便不通,心下坚满,脊强不利,多唾,目赤痛从内眦始,妇人无子,脏有恶血,血上冲腹,痛不可忍。

  阴都(一名食宫):

  通谷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身寒热疟病,心下烦满,逆气,肠鸣,肺胀气抢,胁下热痛,目赤痛从内眦始。

  通谷:

  幽门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灸五壮。《明堂》灸三壮。

  主失欠口呿,食饮善呕,暴喑不能言,结积留饮,痃癖胸满,食不化,心恍惚,喜呕,目赤痛从内眦始。

  幽门:

  侠巨阙两旁各一寸五分陷中,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灸五壮。

  主小腹胀满,呕吐涎沫,喜唾,心下烦闷,胸中引痛,满不嗜食,里急数咳,健忘,泄利脓血,目赤痛从内眦始,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

  步廊:

  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主胸胁支满,痛引胸,鼻塞不通,呼吸少气,咳逆呕吐,不嗜食,喘息不得举臂。

  神封:

  灵墟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呕吐,洒淅恶寒,不嗜食。

  灵墟:

  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主胸胁支满,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呕吐,不嗜食。

  神藏:

  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铜人》灸五壮,针三分。《素注》针四分。

  主呕吐,咳逆,喘不得息,胸满,不嗜食。

  彧中:

  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铜人》针四分,灸五壮。《明堂》灸三壮。

  主咳逆喘息不能食,胸胁支满,涎出多唾。

  俞府:

  气舍下,璇玑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素注》针四分,灸三壮。《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主咳逆上气,呕吐,喘嗽,腹胀不下食饮,胸中痛久喘,灸七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