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增损旧方用药犯禁决

  《经》说:合药慎勿合相反畏恶相杀者,不能除病,反伤人命。检旧方相犯者甚多,今根据方用之,乃未见有入口即毙者。凡服犯禁忌药,亦恐病不即除,久远潜为害也。如反药禁所说,以相对者服之即甚耳。诸方既合杂多物,其势应小微,故得不即毙也。

  《经》说:药物有阴贼者,令人羸瘦,阴痿短气,伤坏五内。夫服相反畏恶之药,虽不即毙,然久远潜害,亦可如此,岂可不避者焉。寻古之处方,皆当明审经禁,不应合其相反畏恶也。恐特是野间山郡官典,医辈相传,以意增损,故有犯禁药耳。

  凡病自有外候危急而反易瘥者,服一方即瘥,亦有不治自若瘥者,与此相会,便称方神验,相承推之为旧方,皆不却除其犯禁药物而服之,其实不能除病也。且轻命者多不信脉,亦云诊脉是精妙之术,非不博者所能解,不至辨之士所能究。亦相承见经方是官典医所执传,便谓仍决必是施教,教民治病,非但慈于疾苦,亦以以强于国也。

  寒食大散难将息者,由栝蒌恶干姜故也。夫服此药者,皆是虚冷之人也。虚冷为患,其疾多端,有患咳嗽上气积年者,宜除栝蒌用紫菀二两代之,积服两剂无不皆瘥也。若患脚弱冷痹缓弱者,以石斛二两代之栝蒌也,为治甚效,且无险迕,以为良决也。其余众病,除去栝蒌而已。若虚热渴利痔血不可尽从者也。大理宜知此决也。

  茯苓恶白蔹,而镇心丸用之。茯苓主忧恚惊怒恐悸,心下结痛,是镇心所宜也。白蔹治痈肿心惊痫不如茯苓,今宜除白蔹也。

  麻子恶茯苓,而骨填煎用之。麻子主补中益气,复血脉,破石淋。若疾源须此治者,留麻子去茯苓。若心下结痛,忧恚惊怒恐悸者,去麻子用茯苓也。

  紫菀恶远志,而补心汤用之。远志主伤中,补不足,益智能,补心宜用远志。若患咳嗽上气者,可以余主咳药代远志,用紫菀也。

  牛黄恶龙骨,而治小儿方用之。若下利者,可去牛黄留龙骨。若壮热惊痫者,宜去龙骨留牛黄也。

  芍药恶芒硝,而治小儿方用之。芍药主益气,止邪气腹痛,作优利,除坚积聚耳。须此治者,当去芒硝用芍药。若壮热结寒实毒瓦斯者,可留芒硝去芍药也。

  干姜恶黄连,而断下利方悉用之。若暴冷下者,可以吴茱萸代干姜也。夫是久寒积冷有饮水者,服茱萸喜先下饮水去,然后下止耳。大理宜知如此也。

  乌头与半夏相反,而诸汤皆用之。乌头主中风洒洒恶寒、湿痹积聚、咳逆上气。须此治者,留乌头去半夏。若患伤寒寒热,喉痹咽痛, 胸胀,咳逆,心下结坚,当用半夏。大都此二物为治相似,会宜去一种也。

  藜芦与细辛、人参相反,而乌头丸用之。藜芦主杀蛊毒诸虫,除咳逆肠 下利,若须此治者,留藜芦去细辛、人参。若患久风风头,肢节痛,心神虚者,去藜芦留细辛、人参也。

  藜芦恶大黄,而露宿丸用之。大黄主调中,破除诸积聚,须此治者,留大黄除藜芦也。

  若须藜芦为治者,宜除大黄也。

  石恶细辛,而附子丸用之。 石主寒热鼠痿蚀疮,死肌肉痹,腹中积聚结坚,令人发热。若须此治者,留 石去细辛。若患风痹拘挛,缓弱膝痛,咳逆,坚瘕积聚者,可除 石留防己恶细辛,而治风汤悉用之。防己主中风伤寒,温疟洒洒寒热,诸痫,利大小便。若须浓朴恶泽泻,而前胡丸用之。浓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死肌血痹,去三虫。

  若须此治者,留浓朴去泽泻。若须补养益气力者,留泽泻去浓朴也。

  皂荚恶人参,而通草丸用之。皂荚主风痹死肌,风头泪出,利九窍,下水气,杀精物魔鬼,咳逆上气。须此治者,留皂荚去人参。若须补五脏、安精神者,留人参去皂荚也。

  矾石恶牡蛎,而却烦丸用之。矾石主疮蚀及咽痛,坚齿骨。须此治者,留矾石去牡蛎。

  若患伤寒寒热,温疟,洗洗恶寒,忧恚惊怒,气结心痛,鼠 ,女子去赤白浚下血者,留牡蛎去当归恶 茹,而治疮方用之。当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孕,诸疮痉金疮痛。须此治者,用当归。若欲食恶肉杀虫者,用 茹也。

  甘草反海藻、甘遂、大戟、芫花,凡四物亦反甘草,而诸汤皆用之。甘草不只治病,宜是通部制百药耳。须此四物为治者,除甘草用犀角屑亦佳。

  上前件旧方用药犯经禁者,略见凡十七条,其所不见者甚多。若看方有所见,便应根据此决却除之,然后可服耳。药性要物亦已甲乙注名也,故复重记述之,大法宜知此决也。

  

  述旧方合药法

  合汤用半夏,先称量,然后洗,令去滑也;合丸散皆炮之,如三建法,削去焦皮也。

  合汤、丸、散、酒用乌头、附子、天雄法,皆热灰中炮令坼,削去焦皮也。

  合汤药用麻黄者,皆先折去节,然后称之:当先煮,断取沫。不去节与沫,令人咳。

  合汤用桂、浓朴、黄柏诸木皮者,皆削去外粗皮也。

  合药用巴豆者,剥皮去心,熬令紫色。用巴豆多于余药,不可下筛者,皆别冶如脂,以冶散中,更舂令调,然后与蜜也。用少者,可合舂之。

  合药用杏仁,皆汤渍剥去皮,核中有双仁者,不可用也。

  合丸散多不可筛者,亦别冶令如脂,以散合冶之。

  合药用石苇者,皆以汤渍刮洗去外黄毛也。不去毛令人反淋。

  石药合汤酒者,细舂之为末,绵绢裹煮之。

  合汤用胶,炙令焦,沸如浮石状也,煮汤半熟内之,令消尽。

  合汤用胶糖蜜腊膏类髓者,皆成汤内烊令和调也。

  合汤用血及酒者,皆熟纳之,然后绞取汤也。

  附子一枚者,以重三分为准也。

  甘草一尺者,若数寸者,以头径一寸为准也。去赤皮炙之令不吐。

  桂一尺若数寸者,以浓二分广六分为准也。

  麻黄一束者、一把者、一握者,并以三两为准也。

  浓朴一尺及数寸者,以浓三分广一寸为准也。

  黄柏一片者,以重二两为准也。

  人参一枚者,以重二分为准也。

  生姜、干姜累数者,以一支为准也。

  用艾及叶物一莒者,轻重二升为准也。

  方寸匕散者,作丸准梧子十枚也。

  二大豆多可准一刀圭也。

  四刀圭以准一撮也。

  服汤云一杯者,以三合酒杯子为准也。

  上旧方上分齐自有不注明者,合之便应根据此法也。

  

  述看方及逆合备急药决

  寻百病之生违和,共缓急理殊,救治不同。缓者年月乃剧,急者不延时即剧。缓者久而自瘥,急者不救即殒。或有见药欲服未详之,顷而致逝者。此比甚众寻方,学之要以验速为贵。

  夫欲执术者,皆宜善识暴卒病侯,看方宜先解救急要说,次精和缓,末详辅卫,此则要矣。是以官府有成合见药者,以备仓卒也。凡多口数家,亦宜其然也。

  夫病之根源,有风、有寒、有冷、有热、有湿、有劳、有损、有伤、有醉酒、有饮食、有惊怖恐惧怵惕忧恚、有产乳落胎 堕吐下去血、有贪饵五石,皆为病之根源也,为患生诸枝条耳。既不脉之本不知根源也。但问人男女长少根据方说,方说有半与病相会便可服也。宜有增凡病剧者人必弱,人弱则不胜药,处方宜用分两单省者也。病轻者人则强,胜于药,处方宜用分量重复者也。

  凡久病者,日月已积,必损于食力,食力既弱,亦不胜药,处方宜用分量单省者也。新病者日月既浅,虽损于食,其谷气未虚,犹胜于药,处方亦宜用分两重复者也。

  少壮者,病虽重,其人壮,气血盛,胜于药,处方宜用分两重复者也。虽是优乐人,其人骤病,数服药则难为药势,处方亦宜如此也。

  衰老者,病虽轻,其气血衰,不胜于药,处方亦宜用分两单省者也。虽是辛苦人,其人希病,不经服药者,则易为药势,处方亦宜如此也。

  夫人壮病轻,而用少分两方者,人盛则胜于药势,方分两单省者则不能制病,虽积服之,其势随消,终不制病,是以宜服分两重复者也。

  夫衰老虚人,久病病重,而用多分两方者,人虚衰气力弱则不堪药,药未能遣病而人气力先疲,人疲则病胜,便不敢复服,则不得力也,是以宜服分两单省者也。

  女子妇人,其治异品,女子年十六以上则有月病,其是月病来日,得风寒冷湿,四时之病相协者,皆应自说之,不尔治相触会,便致增困也,处方者亦应问之,是月病来限有他疾者,其方在妇人方卷上。其是凡曰有疾者故同余人方耳。

  江西、江北,其地早寒,寒重于江东,令人阳气早伏,内养肾气。至春解亦晚,腠理闭密,外不受邪湿,故少患脚弱上气,无甚毒螫也。

  江东、岭南晚寒寒轻,令人阳气不伏,肾气弱,且冬月暖,熏于肌肤,腠理开疏而受邪湿,至春解阳气外泄,阴气倍盛于内,邪湿乘之,故多患上气、四肢痿弱及温疟、发黄,多诸毒螫也。

  凡用诸方欲随土地所宜者,俱是治一冷病,共方用温药分两多者,宜江西、江北;用温药分两少者,宜江东,岭南也。所以方有同说而异药者,皆此之类也。

  《经方短剧》有十二卷,所治皆周遍众病也。其中秘要者,是第六一卷,治四时之病,周员终竟,四时无究,终极为最要也。

  夫病有重 ,而不妨气力食饮,而行走如常者;自有休强人,小病便妨食饮眠卧致极者,其中有轻者消息自瘥,服汤不过一两剂而瘥者也。小重者二月卅日可瘥者,既不解脉,得病之始亦无以得知,其应经一月卅日也。唯望五日三日得瘥耳,亦不可日日服汤也。

  自有病源已除,而人气力未展平复者,正宜消息者,五三日中乃复,根据所宜投汤耳。

  自有小盛之人,不避风凉,触犯禁忌,暴竭精液,虽得微疾,皆不可轻以利药下之,一利便竭其精液,因滞着床席,动经年岁也。初始皆宜与平药治也,宜利者乃转就下之耳。唯小儿不在此例,大法宜如此也。

  夫长宿人病宜服利汤药者,未必顿尽一剂也,皆视其利多少,且消息之于一日之宽也。

  病源未除者,明后更合一剂,不必服尽,但以前后利势相成耳。气力堪尽剂者,则不制也。

  病源宜服利药治取除者,服汤之后宜将丸散也,时时服汤助丸散耳。

  夫病是服利汤得瘥者,从此以后慎不中服补汤也,得补病势即还复成也,重就利之,其人则重弊也。若初瘥,气力未展平复者,当消息之。宜服药者,当以平和药逐和之也。若垂平复欲将补益丸散者,自可以意量耳。

  夫有常患之人,不妨行走,气力未衰,欲将补益,冷热随宜丸散者,乃可先服利汤下,便除胸腹中瘀积痰实,然后可将补药。复有虚人,积服补药,或中实食为害者,可止服利药除之。复有平实之人,暴虚空竭者,亦宜以微补药止以和之,而不可顿补也,暴虚微补,则易平也,过补喜痞结为害也。

  夫极虚极劳病应服补汤者,风病应服治风汤者,此皆非五三剂可知也。自有滞风洞虚,积服数十剂及至百余剂,乃可瘥者也,然应随宜增损之,以逐其体寒温涩利耳。

  要方第一卷所治如下:调三焦诸方治胸痹诸方治胸胁痰冷气满诸方治心腹胀满冷痛诸方治下利诸方治咳嗽上气诸方治气逆如奔豚状并诸汤方治虚满水肿诸方上七件

  

  治胸痹诸方

  橘皮汤,治胸痹方。胸痹之候,胸中 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呕沫是也。

  橘皮(一升)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栝蒌子汤,治胸痹方。

  栝蒌子(一枚) 枳实(三两) 半夏(四两,洗) 薤白(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胸胁痰冷气满诸方

  通气汤,主胸胁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洗) 生姜(六两) 桂肉(三两) 吴茱萸(三十枚)

  凡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半夏麦门冬汤,治胸满短气方。

  半夏(一升,洗) 麦门冬(一升) 生姜(八两) 桂肉(二两) 葱白(一虎口)

  蜜(二合) 淡竹叶(一虎口) 甘草(一两)

  凡八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下痰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欲痛方。

  生姜(五两) 人参(一两) 半夏(三两,洗) 桂肉(三两) 吴茱萸(三两) 大枣(三十枚) 甘草(一两,炙)

  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纳白蜜五合,分三服。

  生姜汤,治中冷失声,及服诸冷物食冷,心下强痛,或上气方。

  生姜(一升) 半夏(五两,洗) 附子(二两,炮) 吴茱萸(三百枚)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半夏橘皮汤,治胸中冷痰气满,不欲食饮方。

  半夏(五两,洗) 橘皮(二两) 桂肉(四两) 茯苓(三两) 人参(一两) 白术(三两)

  生凡九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半夏茯苓汤,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漕烦,或水鸣多吐,口清水自出,心胁弦急胀痛,不欲食,此皆胃气受冷故也,其脉喜沉弦细迟,方悉主之。若宜取利者,加大黄;须半夏(五两,洗) 生姜(五两) 茯苓(三两) 旋复花(一两) 细辛(二两) 橘皮(二两)

  桂凡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病者先时喜有水下者,用术三两,除旋复花,去下便调瘥也。

  半夏枳实汤,治冷热久癖,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状如水气方。

  半夏(四两,洗) 枳实(五枚) 术(三两) 桂肉(二两)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茯苓(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汤,治胃脘有寒病,烦满不受饮食,饮食呕逆方。

  吴茱萸(五两) 蜀椒(一合) 桂肉(一两) 大枣(二十枚) 半夏(一升,洗) 人参(一两) 小麦(一升)

  凡七物,以水一斗,煮小麦令熟,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汤,治胃中冷,胸中逆满方。

  吴茱萸(一两) 甘草(一两) 桂肉(一两) 栀子(七枚) 生姜(三两) 当归(一两) 生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两) 芍药(一两)

  凡九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二合,分三服。

  茱萸汤,治胸中少气,昼日少瘥,夜卧欲绝,腰背喜痛,手足逆冷,食不得味,时时呕吐,阴不足阳有余方。

  吴茱萸(一升) 甘草(一两) 五味子(一两) 人参(三分,一方一两) 生姜(二两)

  凡五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再服。

  游气汤,治五脏有余寒虚气、劳气、惊忧气,其人喜悸,胸中热,上下无常,多悲伤,气流四肢常肿,齐四边核赤肿,小便不利方。

  浓朴(四两) 桂肉(五两) 人参(二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二两,洗) 黄芩(二两)

  生姜(八两) 陈枳实(五枚) 甘草(二两)

  凡九物,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三服。

  治胸胁不利,腹中胀,气急妨闷,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去滑) 生姜(一斤,合皮切) 桂心(六两) 槟榔仁(二两,末。)

  上四味,细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快利为度。忌羊肉、饧、生葱、油腻。

  

  治心痛腹胀满冷痛诸方

  治腹气满,浓朴汤方。

  浓朴(八两) 陈枳实子(五枚) 甘草(三两) 桂肉(二两) 大黄(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枚)

  凡七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温脾汤方,治除冷实,肠胃中实,始作滞下,腹痛自下佳。

  干姜(三两) 附子(三两) 人参(三两)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凡五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温胃汤,治胃气不平,时胀满,或呕,不能饮食方。

  附子(一两,炮) 当归(一两) 干姜(五分) 椒(三合) 浓朴(半两) 人参(一两) 橘皮(一两) 芍药(一两) 甘草(一两)

  凡九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当归大黄汤,治冷气牵腰背胁内痛,少腹坚,小便难且不禁,尺脉牢实者方。

  当归(三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五合) 桂肉(三两) 芍药(二两) 人参(一两) 大黄(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芍药汤,治虚羸腹中痛,补益气力方。

  芍药(三两) 茯苓(二两半) 当归(二两) 生姜(二两) 麦门冬(二两) 桂肉(一两)

  大枣(二十枚) 甘草(一两)

  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寒疝心腹疼方。夫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疼痛,灸刺诸药所不治者,桂枝汤加乌头汤主之。

  桂肉(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乌头(五枚,破之,以蜜一升,煎取五合,汤成纳之)

  凡六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蜜煎,分服五合,日三。

  解急蜀椒汤,主寒疝心痛如刺,绕脐绞痛,腹中尽痛,白汗自出,欲绝方。

  蜀椒(三百枚,二枚)

  大枣(三十枚) 甘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汤成热服一升,不瘥复服一升,数用治心痛最良。一说寒气心腹痛,槎搅困急欲死,解结逐寒下气止痛方良。

  芎 汤,治卒寒,腹中拘急痛方。

  芎 (一两) 当归(一两) 桂肉(一两) 黄芩(半两) 芍药(一两) 干姜(半两) 杏仁(三凡八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当归汤,主心腹绞痛,诸虚冷气满方。

  当归(三两) 干姜(四两) 甘草(二两) 芍药(三两) 浓朴(三两) 黄 (二两) 蜀椒(一凡十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强人服一升,羸人服八合,大冷者加附子一枚。

  治寒冷腹痛,茱萸汤方。

  茱萸(二升) 甘草(一两) 人参(一两) 桂肉(一两) 生姜(一斤) 半夏(一两,洗)

  小麦(一斤) 当归(二两)

  凡八物,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

  治久寒坚,数吐下之,止痛温中,七物当归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干地黄(二两) 干姜(二两) 人参(二两) 阿胶(一两) 黄(三两)

  凡七物,以劳水一斗,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

  治寒疝腹中痛,及诸胁痛里急,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

  当归(三两) 生姜(三两) 芍药(三两) 羊肉(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斗二升,煮肉令熟烂,出肉纳诸药,煎取三升,服七合,日三,试用验。

  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其寒,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温中当归汤方,治暴冷,心腹刺痛,面目青,肉冷汗出,欲霍乱吐下,脉沉细者,及伤寒毒冷,下清水,变作青白滞,及先作青白滞后,复清水者悉主之,此方可以调诸冷病也。

  当归(二两) 人参 干姜 茯苓 浓朴 青木香 桂肉 桔梗 芍药 甘草(各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三服,不耐青木香者,以犀角一两代之凡厥心痛,与背相引,喜螈 ,如物从后触其心,身伛偻者,肾心痛也。

  厥心痛,腹胀满,心痛尤甚者,胃心痛也。

  厥心痛,痛如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灰状,不得叹息者,肝心痛也。

  厥心痛,卧若从居心间痛,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

  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心腹中痛,发作种聚,行来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热,喜涎出,是蛔虫咬也。

  九痛丸,主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生来心痛,方悉主之。并治冷肿上气,落马堕车方。

  附子(二两) 巴豆仁(一两) 生野狼毒(一两,炙令极香,抨)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一两)

  六味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三丸,卒中恶腹痛,口不言,二日一服。连年积冷,流注心胸者,亦服之,好好将息,神验。

  又方桃白皮煮汁,空腹以意服之。

  凡暴心痛,面无色,欲死方。

  以布裹盐如弹丸,烧令赤,置酒中消,服之。

  治两胁痛方。

  以热汤浸两手足,冷又浸之。

  七气丸,治七气。七气为病,有寒气、怒气、喜气、忧气、恚气、愁气、热气。此七气为病,皆生积聚,坚牢如坏在腹中,心痛烦怨,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作有时,每发痛欲绝也热病上荡心,短气欲绝,不得息;其恚气则积聚心下,不得食饮;其喜气则不可疾行久立;其忧气则不可苦作,卧不安席;其愁气则恕忘,置物四旁,不复忆处,四肢手足跗肿,不得举。亦治产生早起中风余疾也。

  大黄(十分,炮) 人参(三分) 椒(二分,熬) 半夏(三分,炮) 乌头(五分,炮) 桔梗分) 芎(三分) 紫菀(三分) 甘草(三分) 石膏(三分) 柴胡(三分) 桃仁(三分)

  凡十七物,冶合下筛,和以蜜,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至十丸为度。

  治伏梁心积方。

  铜器盛白马尿一升,旦旦服之,妙。

  治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陆光录说:有人食桃,有不消作病,时

  

  治下利诸方

  黄连汤,治春月暴热,解脱饮冷,或眠湿地,中冷腹痛,下青黄汁,疲极欲死方。

  黄连(四两) 当归(三两) 干姜(三两) 浓朴(二两)

  凡四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冷彻赤白滞下不断,变成赤黑血汁,如烂鱼肠,腹痛枯瘦,不能饮食方。

  黄连(四两) 吴茱萸(三两) 当归(三两) 石榴壳(二两)

  凡四物,以水三升,渍黄连一宿,明旦更加三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杂下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黄;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瘀赤血;七久下;八下不可止;九连年下;十卒下;十一下少血数;十二霍乱而下;十三下如舍水;十四下已则烦;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下而不欲食;十七食无数,但下者;十八下但欲饮水;十九重下;二十杂错不可名状,合二十种下,江夏太守以此法治,是下尽愈方。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熟艾(一两) 附子(一两,炮) 甘草(一两) 干姜(二两)

  乌梅(二十枚,去复选肉,熬之)

  凡七物,合捣下筛,蜜和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渐渐至二十丸,日三。

  青要结肠丸,治热毒下不绝,不问久新,悉治之方。

  苦参 橘皮 阿胶(炙) 独活 芍药 黄连 蓝青(一方干姜四分代) 鬼臼 黄柏甘草(各四分)

  凡十物,合捣下筛,蜜烊胶和之,并手捻作丸,如梧子,干以饮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增。

  久卒赤白下方。

  烧马屎一丸作灰,分服。酒、水随意服。已试,良。

  治青下、白下,姜附散方。

  干姜 附子(炮) 皂荚(炙,去子)

  上三味,等分,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不过再服即愈。亦可丸服。

  

  治咳嗽上气诸气

  治咳嗽,紫菀七味汤方。

  紫菀(半两) 五味子(一两) 桂心(二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两仁,碎) 干姜(四两)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上药切,以水九升,前取二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蒜、面、腥腻。

  治咳,生姜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五合) 生姜(八两) 紫菀(一两) 半夏(二两,洗) 吴茱萸(一两) 款冬花(半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一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温三服。老人可服五合。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羊肉、饧、生菜、醋物、生葱。

  治咳逆,喉中如水鸡声,贝母汤方。

  贝母 甘草(炙,各二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 半夏(洗) 干姜(各三两) 杏仁(七十枚,去尖皮两仁者熬)

  上七味,切,以水二斗三升,先煮麻黄,得十沸,纳药,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

  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

  治咳而上气,咽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二枚) 麻黄(去节) 生姜(各四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如大钱许,八枚,洗) 大枣(七枚,擘)

  上九味,切,以东流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饧、生菜。

  治咳嗽上气,呼吸攀绳,肩息欲死,覆杯汤方。

  麻黄(四两) 甘草(二两) 干姜(二两) 桂肉(二两) 贝母(二两)

  凡五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再服即愈。

  沃雪汤,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麻黄(四两) 细辛(二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四两) 半夏(四两) 桂心(一两)

  凡六物,以水一半,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投杯即得卧,一名投杯汤。令得汗,汗多喜不得眠,汗者一服,消息后服。

  

  治气逆如奔豚状并诸汤方

  黄帝问金冶子曰:惊为病,如奔豚,其病奈何?金冶子对曰:惊为奔豚,心中踊踊,如车盖惊,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欲走,闭眼谬言,开眼妄语,或张面目,不相取与,众师不知,呼有所负,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黄帝问金冶子曰:忧思奔豚,何以别之?金治子对曰:忧思奔豚者,气满支心,心下烦乱,不欲闻人入声,发作有时,乍差乍剧,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众师不知,呼有触忤,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师曰:病如奔豚者,气从少腹起,上冲喉咽,发作欲死,复还生,皆从惊恐得之,肾间有脓故也。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者,皆从惊发。得之火邪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若新亡财,为县官所捕迫,从惊恐者,治用鸱头铅丹,复余物未定,所言奔豚者,病患气息逆喘迫上,如豚奔走之状,奔豚汤主之。

  治卒伤损,食下则觉胸中偏痛,栗栗然,水浆下亦尔,问病与相应,急作此方。

  生李根(一斤,细锉之)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桂心(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

  奔豚汤,治虚劳五脏气之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憧憧,时气来便自如坐惊梦,精光竭不泽,阴痿,上引少腹急痛,而乍热赤色,喜怒无常,耳聋,目视无精光方。

  葛根(八两,干者) 生李根(切,一升) 人参(三两) 半夏(一升,洗) 芍药(三两)

  当归(二两) 桂心(五两) 生姜(二片) 甘草(炙,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得五升,温服八合,日三,不知稍增至一升,日三。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等。

  所言如奔豚之状者,是病患气如豚奔走,气息喘迫上逆之状也。汤方用奔猪者,谓雄豚斗子是,先逐之,使奔之,然后杀取血及脏合药也。葛根奔豚汤方。

  葛根(八两,干者) 生李根(一升,去皮) 人参(三两) 术(二两) 半夏(一升,洗,炙) 芍药(三两) 当归(二两) 桂肉(五两) 生姜(一斤) 甘草(二两)

  凡十物,以豚汁二斗,煮得五升,温服八合,日三。

  牡蛎奔豚汤,治奔豚,气从少腹起冲胸,手足逆冷方。

  牡蛎(三两,熬) 桂心(八两) 李根白皮(一斤,切)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取李根皮,得七升,去滓,纳余药再煮,取三升,分服五合,日三夜再。忌生葱、海藻、菘菜。

  治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奔豚汤方。

  甘草(四两,炙) 李根白皮(一斤,切) 葛根(一斤) 黄芩(三两) 桂心(二两) 栝蒌(二两) 人参(二两) 芎 (一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再。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方,桐君说。

  伏出鸡卵壳中白皮 梨木灰 麻黄(去节) 紫菀(各等分)

  上四味,捣下筛,作丸、散,随宜酒服十丸,如梧子,散者方寸匕。治三十年喉中结气咳逆立瘥也。亦可水煮为汤,以意分之。

  

  治虚满水肿诸方

  治水肿,大豆汤方。

  大豆(三升)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令熟,出豆澄汁,更纳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饧,服一升,渐增之,令小下。

  桃皮酒,治水肿方。

  桃皮(三斤,剥去上黑皮,取里黄皮) 女曲(一升) 秫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三斗,煮桃皮,令得一斗,以五升汁渍女曲,五升汁蒸饭,酿如酒法,熟漉去滓,可服一合,日三。耐酒者增之,以体中有热为候,小便多者即是病去,便愈。忌生冷、酒、面,一切毒物。

  麝香散,治水肿方。

  麝香(三铢) 芫花(三分,熬) 甘遂(三分)

  上三味,合下筛,酒服钱半边匕,老小钱边三分匕。亦可丸服之,强人如小豆十丸,老人五丸。

  治水肿,商陆膏方。

  商陆根(一斤,生者) 猪膏(一斤,先煎,可有二升)

  上二味,合煎令黄,去滓,以摩肿。亦可服少许。忌犬肉。

  小女曲散,治利后虚肿水肿者,服此药小便得利,止肿亦消方。

  女曲(一升,生用) 干姜 细辛 椒目 附子(炮) 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为散,酒服方寸匕,不知,服二、三匕,日三。

  产后虚满者大良。忌猪肉、生葱、生菜。

  麻黄甘草汤,治皮中涌水,面目身体虚肿方。

  麻黄(去根节,二两) 甘草(一两)

  上 咀三钱,水一杯,煮麻黄五沸,纳甘草八分,煎服,汗出,慎风冷。有人患气促,积久不瘥,遂成水肿,服之效。此治表实,老人和虚人不可用之,宜详。

  十水丸,治水肿方。肿从头起,名为白水,其根在肺,椒目主之;肿从胸起,名为黄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肿从面起,名为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肿从腹起,名为气水,乍实乍虚,其根在肠,芫花主之;肿从股起,名为黑水,其根在肾,玄参主之;肿从面起至足,名为悬水,其根在胆,赤小豆主之;肿从内起,坚块,四肢肿,名为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主之;肿从四肢起,腹肿,名为风水,其根在胃,泽漆主之;肿从腹起,名为冷水,其根在小肠,巴豆主之;肿从胸中起,名为赤水,其根在心,葶苈主之。

  上十种,随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药皆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冶末,合下筛,蜜丸,服如梧子三丸,得下为度,不下日三。亦可作散末,食服半钱匕,大便利,明朝复服如法,再服病愈。即禁饮食,但得食于鱼耳。

  十水散,治水肿方。先从脚肿,名曰清水,其根在心,葶苈子主之;先从阴肿,名曰劳水,其根在肾,泽漆主之;先从腹肿,名曰冷水,其根在大肠,蜀椒主之;先从面目肿,名曰气水,其根在肺,桑根主之;先从手足肿,名曰心水,其根在小肠,巴豆主之;先从口唇肿,名曰黄水,其根在胃,大戟主之;先从胁肿,名曰饮水,其根在肝,芫花主之;先从腰肿,名曰肝水,其根在膈,甘遂主之;先从胸肿,名曰石水,其根在脾,茯苓主之;先从背肿,名曰鬼水,其根在胆,雄黄主之。

  上十物,分等,主十水。随肿所从始,案方偏加药二分,合捣下筛。空腹以水服方寸匕,当下。水多者,减服;下少者,益之。

  葱豆洗汤,治虚热及石热,当风露卧,冷湿伤肌,热菹在里,变成热风水病,心腹肿满,气急不得下头,小便不利,大便难,四肢肿,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蚕色,阴卵坚肿如斗,茎肿生疮如死鼠,此皆虚损,肾中有热,强取风冷,湿损脾胃故也。纳根据方服诸利水药,外宜以此汤洗四肢竟,以葱豆膏敷之,别以猪蹄汤洗阴jing疮烂处及卵肿也。

  葱(合青白切,一升) 蒺藜子(一升,舂碎) 赤小豆(一升) 菘菜子(一升,舂碎) 蒴(切,五升) 巴豆(一百枚,合心皮,打碎)

  上六物,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八斗,以淋洗身肿处。葱豆膏,猪蹄汤方在本方。

  葶苈子回神酒,治风水通身洪肿,肉如裂者,服之小便利,自随消方。

  春时酿清酒五斗(一方五升,)葶苈子三升,熬,着酒中渍再宿,便服一合,以渐增之,病去,小便利,肿自消灭及缩也。神良,有验。若不得春酒,余极好酒亦佳。

  水肿尿泣,用乌犍牛尿半升,空腹饮,小便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