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症

  〔总论〕 血症有吐血。唾血。咳血。衄血之别。大抵多属于热。盖脏腑有热火逼之。

  然后血涌溢而出也。吐血即呕血。属胃经兼肝经。多因酒过。或食热物太过。或劳伤用力太过。也有瘀血紫黑色者。吐之无妨。若鲜红者。则火太盛。若劳伤而吐者。未尽属火也。唾血咯血。出于肾经兼脾经。因色欲太过者。多咳血。嗽血。出于肺经兼肝经。乃酒色怒气。

  种种不节。咳嗽有痰。痰中带血也。 血鼻中出血也。属肺经兼肝经。治法须究其因。若饮食过饱。负重伤胃而吐者。调胃安血。思虑伤心。积热而吐衄者。须补益心志。积热则清之。

  如气郁则顺之。脉宜沉细。不喜浮数。吐而不咳易治。唾中带红丝者难医。为有内损也。有因怒气伤肝。肝木火旺。侵克脾土。致肝不能藏血。脾不能统血。忽然血晕。不省人事。吐血至升斗者。一时切勿用寒凉之剂。及骤用补药。先服童便二三碗。得血止瘥安。次用归身。

  丹参。丹皮。生地。熟地。远志。枣仁。茯苓。(各一钱半)炙甘草。(五分)水煎浓。和童便一盏服。临卧用广西真山羊血。每服三分。引血归源。不过三服。其血自止。然后徐用气血兼补之剂。宿疾自霍然矣。

  〔吐血不止〕 白茅草根水煎服之。(按白茅草根除肠胃中客热。止吐血。消瘀血。利小便。凡劳伤而中气虚者。常服最有益。味甘平无毒。) 白薄纸五张烧灰。水服立效。此方甚奇。 蒲黄。生地。(各一两)忌铁器。水煎。再用藕节七个。捣汁入药。食后温服。 韭菜根于净石臼内木杵捣烂。入童便在内。布帛滤去渣。只将汁与便以碗盛之。置火边令热。

  浊者俱下不用。只取汁便之轻者。服之立效。 嫩荷蒂七个。擂水服之甚佳。 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新汲水调服二钱。(按本草荷叶灰止吐血。莲房灰止泻血。)

  〔血热妄行〕 生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鲜生地各等分捣烂。丸如鸡子大。每一丸水煎去渣服。 不拘吐血鼻血。妄行不止。鲜生地二三斤。取汁服即止。如病久者。用干生地煎浓。日饮三五次即效。

  〔酒伤吐血〕 饮酒过多。热积胸膈。以致吐衄。葛花。(二两)川黄连。(四两)俱为末。以大黄末。(熬膏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温汤下。

  〔妇女吐血不止〕 益母草捣汁一盏。和童便半盏。顿热服。如无鲜者。以干者二两。

  煎汁和服。(或用韭菜连根取汁。合服同效。)

  〔血喷成升斗者〕 花蕊石。(不拘多少。 存性研如粉。)每用二三钱。用童便一盏顿温。食后调下。止后。用人参煎汤补之。须熟睡一觉即安。 如吐出瘀血至升斗。及跌打损伤瘀血冲心。与女人血崩等症。用真广西山羊心血。每服三分。用无灰陈酒下。立见神效。

  〔久嗽以致吐血〕 鲜桑白皮。(一斤米泔水浸刮去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同捣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以好为度。

  〔吐血咳嗽〕 藕节汁。梨汁。茅草根汁。萝卜汁。鸡冠油。麻油各四两。煎膏早晚服即愈。 真阿胶。(五钱蛤粉炒)天冬。(去心一两)川贝母。(水洗去心五钱)白茯苓。(五钱)杏仁。(汤泡去皮尖炒黄五钱)甘草。(五钱)俱为末。炼蜜丸如龙眼核大。不时噙化一丸。

  〔夜热咳嗽口燥吐血初起〕 枯黄芩四两。用猪胆三个。取汁拌匀。饭锅上蒸透晒干三次。为末。米糊为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轻者四两,重者一斤。无不全愈。

  〔痰中带血〕 肺热咳嗽初起。萝卜汁半盏。入盐少许。服之立效。如因虚损而起者。

  童便和竹沥服之即止。

  〔咯血〕 (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是也。或鲜或紫。又如细屑者皆是也。) 白芨一两。藕节五钱。各切片焙燥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立效。 新丝绵烧灰五分。好酒下即效。 嗽久虚劳咯血。五倍子炒研细。每服五分。渐加至一钱。茶调匀。米饮下。

  〔心肺受热受暑吐血〕 真桑黄每用三五钱煎汤服。以好为度。 枯黄芩。(二两)桑皮。(一两)水法为丸。每服二钱白汤下。日二服。以好为度。

  〔妊娠吐血〕 马屁勃研末。浓米汤调服五分即止。

  〔鼻血不止〕 好陈酒烫热。自足浸至膝腕。以汗出为度。凶者浸至半身。再无不止。 栗壳。(烧存性研末)米饮调下二钱立止。 刀刮指甲细末。吹入鼻中立止。 本人头发烧灰。

  吹入鼻中立止。(或乱发烧灰存性。去火毒。井水调下一钱五分。并用少许吹入鼻即止。) 纹银一锭。烧红烫足心。或用红线一根。紧扎手上中指中节。右鼻扎左指。左扎右。皆立止。 大蒜头捣烂。浓涂足心即止。附子末酒调涂足心亦效。纸燃蘸麻油入鼻取嚏即止。(有人一夕衄血盈盈。用此而效。) 白纸一张八折。水湿铺于头顶上。用熨斗微熨之立止。 用小豆大艾丸灸项后发际两肋中间。即常人括痧处。三壮立止。(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出也。) 久衄虚者。用栗壳灰。(二钱)人参末。(五分)黄连末。(一钱)人乳调服立效。 人乳。童便。各一杯。和酒少许。顿热服立止。好后多服润肺之剂。或用枇杷叶刷去毛蜜炙泡汤当茶吃。久服不再发。

  〔九窍出血〕 黄荆叶捣汁。和酒服之。墙上青苔揉匀塞之。 生大蓟一握。捣汁和酒服。(如无生者。以干者为末。冷水调下三钱。)或以冷水浸足。或以冷水喷面。皆可救止。

  然此症名曰上厥下竭。百中救一耳。

  

  劳损诸症

  (附怔忡 不寐盗汗)

  〔骨蒸劳热〕 地骨皮。(一两)小青草。(三钱)六月雪。(五钱)胡黄连。(一钱)米仁。(三钱)柴胡。(二钱)用嫩鸡一双。(约一斤许。取乌骨者佳。用铜刀宰。白酒洗。)将药塞鸡内。线缝。酒水少许盛碗内。蒸熟食之。鸡骨同药炒燥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巳申时服三钱。白汤下。数次即效。 青蒿子。(连叶去梗约一斗)水三升。童便五升。煎取一升半去渣。(慢火熬成膏。甘草末收之。)空心白汤调服五茶匙最效。

  〔五劳七伤咳嗽吐血〕 白蒺藜。(二斤炒去刺研末)枸杞子。(一斤慢火炒)黑芝麻。

  (二斤炒极熟研)牛骨髓。(二斤化开去渣)白蜜。(二斤炼去渣)上将三味药末同髓蜜和匀。

  盛瓷盆内。锅中蒸熟。丸如弹子大。随意食之。白汤送下甚效。

  〔气虚血弱饮食减少〕 莲子肉。(不拘多少。去皮酒浸一宿。)入猪肚中煮捣烂成饼。

  炙燥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汤下。

  〔补中益气汤〕 治劳役负重。内伤元气。或中气不足。体倦食少。人参。黄 。(炙)

  白术。(土炒)炙甘草。(各一钱半)当归(一钱)广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加姜枣水煎空心服。

  〔六味丸〕 治肾气虚损。新久憔悴。盗汗发热。瘦弱烦热。吐血下血等症。人秉阴虚者十之八九。中年以后。宜常服之。熟地。(八两)山萸肉。山药。(各四两)茯苓。丹皮。

  泽泻。(各三两)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白汤下。

  〔棉花子丸〕 久服乌须黑发。暖腰肾。起痿弱。种子。阳虚者宜之。棉花子。(十数斤。滚水泡过。盛蒲包内。闷一炷香取出晒裂。取仁去衣净三斤。压去油。酒浸一夜。再蒸三炷香晒干。)破故纸。(一斤。盐水泡一夜炒。)枸杞子。(一斤酒浸蒸晒干。)杜仲。(一斤姜汁炒去丝)菟丝子。(一斤酒煮炒燥)俱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白汤下。)

  〔胡麻丸〕 黑芝麻一斗酒拌。九蒸九晒。以汤脱去皮。炒香杵为末。炼蜜丸。弹子大。

  每日空心服一二丸。能补虚羸。润肺腑。益精神。疗一切疾病。去风。服至三年。白发还黑。

  黑取其入肾。蒸去其寒滑之性耳。

  〔冬瓜仁丸〕 治男子五痨七伤。补肝明目。老冬瓜仁二升。以绢袋盛投三沸汤中。须臾取起晒干。如此三次。又以苦酒渍之二宿。晒干为末。水法为丸。每服三钱白汤下。久服悦颜色。延年不老。(按本草极赞性味平和。功效之妙。)

  〔痨症〕 不拘男女。用鲜剥出小胎羊。砂锅内焙干为末。淡酒调服。 腌鳗鱼细嚼其骨。能追痨虫。 元参一斤。甘松六两为末。加炼蜜一斤和匀。入瓶中封闭。埋地下十日。

  加炭末六两。再埋五日。取出烧之。常令闻香疾自愈。亦可熏衣被。 栗子煮粥食。或羊肾煮粥食。大能补肾益腰脚。 芡实煮粥食。能固精气。明耳目。

  〔乌须种子丸〕 治男子精虚无子。肾水不足。小黑豆。(二升砂锅内酒煮熟晒干)破故纸。(十两盐水炒)菟丝子。(一斤酒煮晒燥)枸杞子。(一斤酒炒)川椒。(八两去闭口并椒目。

  先扫净土地一块。炭火烧红水泼湿。将椒放在地上。用布衬之。以瓦盆盖之。一宿取用。)

  鱼鳔。(一斤蛤粉炒成珠极焦不可生)俱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

  〔传尸痨〕 血气未甚虚损者。不必多方。早服此味。则虫不能为患。无有不愈。此方传自神授。济世之功。不可尽述。川椒。(二斤照前法制研末)酒煮米粉糊为丸。每服三十丸。渐〔返本丸〕 补诸虚百损。黄牛肉。(去筋膜切片。水浸一宿。洗二三遍。用无灰酒入瓦罐内。盐泥封固。文武火煮一昼夜。取出如黄沙样为佳。焦黑无用。焙干为末。每用八两。)

  山药。(盐水炒)白茯苓。小茴香。莲肉。(盐水炒各四两)为细末和匀。用酒煮红枣。(去皮核)同捣为丸。每服三钱。淡酒下。

  〔怔忡〕 其症心中如有人欲捕状。人参。茯苓。(各三钱)制半夏。(二钱)水煎服。

  久服不发。

  〔天王补心丸〕 人参。玄参。丹参。(酒洗各一两)生地。归身。(酒洗各二两)天冬。

  (去心)麦冬。(去心)远志。(去骨甘草水泡)柏子仁。(去油)桔梗。枣仁。(去壳炒黑)

  杜仲。(姜汁炒)生甘草。(各一两)白茯神。(二两)五味子。百部。石菖蒲。(各五钱)俱为末。蜜丸。(不忘。

  〔不寐〕 灯草煎汤。代茶饮即得睡。(每日向晚以后。勿饮茶。勿多言静养。) 或用人参。当归。远志肉。(各一钱)白茯神。(一钱半)枣仁。(炒黑)炙鳖甲。(各三钱)水煎服。 以〔盗汗〕 睡着有汗。故曰盗。阴虚也。莲子。(七粒)黑枣。(七枚)浮麦。马料豆。

  (各一合)水煎服三次愈。 五倍子研细末。以津吐调涂脐中。用绢帕包住。一宿即止。 病后体虚者。用黄 。(六两)甘草。(一两)各用蜜炙数次。出火气。每用一两。水煎服。

  〔自汗〕 病后身体虚而出汗。阳虚也。麻黄根。黄 。等分为末。飞罗面打糊丸。桐子大。每用百丸。浮麦汤下。 经霜桑叶煎汤服即止。 多食鲜山药自止。 黑豆腐浆取衣一张。同豆浆一碗。每日清晨食之即止。 炙黄 。小黑豆。等分。煎服。半月全愈。诸汗皆治。凡虚损症由劳力过度而成者。得安养药食之功。尚在易治。若由偏性七情六欲而成也。

  药力之功居其三。惟静养之功。方可回天。随分忘其家业。住于安闲之所。清心寡欲。去其酒色财气之私心。清晨醒即起。(醒而再睡。易于神驰而昏乱)物我相忘。安神静坐。若有妄念。即徐步自审。此念因何而起。如何而止。与身心无益之念去之。静则再坐。动则再步。

  (此即道经之回光也。)如此行一炷香。少顷再行。必得心息相根据。呼吸自然。坐时以口生精液此人身之大关键也。(此指坐时神注两眼齐平。处如平时心神内守。两目不动。)试细思之。

  一日不静坐。此光流转。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工夫始终则一。

  (根据此法参之。可以超凡入道。岂特却病而已哉。)即行住坐卧。皆要安神内守。行之半月。

  即有奇功。加之善愿助之。可以希仙矣。若从服奇药。或逆气闭息。非徒无益而有害。

  

  胀满诸症

  〔总论〕 胀与满不同。胀者胀于皮肤之间。非脏腑肠胃之内。满者满在肠胃之内。如饱满一般。胀多属虚。而满有虚实之别。实者属热。中气郁滞不行也。若大便结。小便赤。

  口干。体壮者宜下。如虚则吐食。或食不下。大小便清利。以指按之陷者为虚。或朝宽而暮急。或朝急而晚宽。皆属气虚。宜温补。 妇女满胀兼积血者多。治宜行血。又若男妇四肢节痛而兼肿。则属风湿。又有周身四肢皆肿。乃表病也。有先胀满而后肿者可治。若先肿而后胀满者难治。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头面肿而下。为顺可治。反此则难治也。 四肢安而腹独胀者为鼓胀。其治之法。须审其气鼓、水鼓、湿鼓、食鼓之不同。大抵气与水者居多。

  将手指按病患腹上。有窝者可治。脉壮者易治。若脉细脐肿突出者。阴囊无缝者。肚上青筋见。泻后腹肿者。皆不治。

  〔满胀〕 气滞属实者。鸡内金。(一个焙)真沉香。砂仁。(各三钱)陈香圆。(去核五钱)共为末。每服五分。姜汤下。 土鳖。(即接骨虫)瓦上焙燥。每用一二个。以沉香一钱磨水调服甚效。

  〔气虚中满〕 或因病后。或劳役过度。胸腹痞满者。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劳损门。)

  多服取效。

  〔气鼓〕 陈年大麦须水煎汤服。泄气即消。(再以清补药服之不再发。)

  〔一切鼓胀〕 雄猪肚一具洗净。入大蒜四两淡煮烂。去蒜连汁食之。连吃五七次全愈。

  忌〔水鼓〕 赤尾大鲤鱼。用大蒜二两淡煮食。以好为度。 或服陈皮。木通。大腹皮。

  (盐水洗)茯苓。(各一钱)车前子。米仁。(各三钱)茵陈。(一钱半)榔槟。(八分)水煎服。忌食盐。好后。调养脾胃。方无后患。真水银粉。(二钱)巴豆肉。(研去油四两)生硫黄。(一钱)研成饼贴脐上。黄水自下。(贴时。先以绵二片铺脐上。次贴药饼。外用帛缚之。如人行三五里。黄水自下。待三五度后。去饼温粥补之。调理脾胃自愈。久患者隔日取水。一药饼可治二三十人。)凡水鼓食盐太早。复发无药可治者。用大虾蟆。(取腹中KT 肚。不见水切碎)

  〔腹胀及四肢发肿〕 干鸡屎半斤。酒一斗浸七日。日饮三杯。或炒燥为末。酒下二钱即效。 鸡屎炒研。沸汤淋汁。调木香。(研)槟榔。(炒研各一钱)即效。(按本草鸡屎白。

  微寒无毒。治瘕症鼓胀。诸药不效者。用之即验。用此等方勿与病患知之) 鸬 鸟焙干为末。米饮调下亦效。

  〔妇人血鼓〕 马鞭草。刘寄奴煎浓服。

  

  黄胆症

  〔总论〕 其症有黄胆、谷疸、色疸、劳疸、酒疸之分。大抵多属湿热。盖湿热积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致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凡郁郁不得志之人。多生此病。虽云湿热不可纯用寒凉。必佐之以甘温。行之以渗泄。则湿易除。热易解。其病自愈。若纯用凉药。重伤脾土。湿未必除。热未必解。反变为腹胀者有矣。(脉宜洪数浮大。如微涩即难医。)

  〔谷疸〕 谷疸者。食已头眩。心中怫郁不安。饥饱失调所致。胃气蒸冲而黄。苦参。

  (二两)龙胆草。(一两碎)牛胆汁。(一两)入炼蜜少许。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滚水或生姜〔酒疸〕 酒疸者。身目俱黄。足胫肿。尿赤。面黄。赤斑。因酒后胃热。醉卧当风。

  滞湿得之也。葛根。(三钱)山栀仁。淡豆豉。枳实。(麸炒各二钱)炙甘草。(一钱)水煎服。

  以好为度。

  〔黄胆〕 黄胆者。多起于饮食劳倦。脾土不能运化。湿热内郁所致。通身面目悉黄如金。白术。猪苓。泽泻。茵陈。(各一两)茯苓。(一两五钱)为末。白汤调下五钱。日三服。

  多饮热汤。汗出愈。 田螺去尾。单取头肉。以米醋浸吃数次愈。如吃时觉腥气者。非黄胆也。 凡患疸症。宜多吃荸荠。不拘生熟自效。 如黄焦色而兼渴者难治。

  〔食积黄胆〕 老丝瓜。(连子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因面得病者面汤下。因酒得病者淡酒下。连进数服即愈。

  〔女劳疸〕 大劳大热之后。或房劳之后。为水湿所搏。以致日晡发热畏寒。膀胱急。

  少腹满。目黄。额上黑腹胀如水。大便黑色时溏。故云黑疸。白术。茯苓。白芍。炙黄 。

  白扁豆。(炒各三钱)炙甘草。(一钱)加生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服。以好为度。 凡疸症好后。忌盐及糟鹅百日。

  〔一切黄胆通治方〕 平地木。(生于山上。随处有之。叶似山茶而色老。冬结红子。

  如南天竺子。木本高尺许者多。至冬不凋。)采叶煎汤当茶饮。数日即效。 黑山栀。萝卜子。(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三钱。(即饮食不进。病至垂危。有湿热者。服三钱。二三次。

  如虚黄者减轻服。)用天青地白叶。(生于平野者多。叶似山茶而狭面青底白。故名天青地白。

  春采叶煎汤调服。每日煎汤当茶吃。立能见效。 三白草。(捣汁一茶杯。)冲生白酒空心服。

  (冬用根。如干者。研末三钱酒下。) 枸杞根捣汁。用生白酒热冲服。 土牛膝四两。生白凡好后忌一切鲜发之物。并宜食淡。

  〔虚疸〕 阴虚病后调理失宜。以致周身色似黄胆者。其状耳鸣口淡。怔忡微热。四肢无力。怠惰嗜卧。脚软脉细。以理中汤治之。人参。白术。(土炒各二钱半)炮姜。炙甘草。

  (各〔食积脾病黄肿〕 青矾。(四两火 成赤珠为度)归身。(四两酒浸七日焙燥)百草霜。

  (三两)俱为末。以浸过归身酒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汤下。一月后全愈。

  〔瘀血发黄〕 起于伤力。或因跌扑。身体发热。小便利。大便黑。脉芤涩者是。桃仁。

  丹皮。(各一钱)桂枝。枳壳。(各八分)生甘草。(六分)水碗半煎至一半。入大黄。(炒熟一二钱)再煎一二沸。五更时热服。利下黑物即愈。(此即桃仁承气汤。治一切瘀血胀满。

  大实大痛〔黄汗〕 身体俱肿。汗出不渴。其汗能染衣如柏汁。此由脾胃有热。汗出为风所闭。

  热结于中之病也。生黄 。赤芍。茵陈。(各二两)石膏。(四两)麦冬。(去心)豆豉。(各一两)炙甘草。(五钱)俱为末。每服五钱。淡姜汤调。食远服。

  〔黄病〕 六味丸。(方见劳损门。)照分两。加青矾二两。(即绿矾中颜色深。青莹净者。醋炒红。)为末和匀。蜜丸。每服二钱。白汤早晚下。

  

  痞积诸症

  (附虫积)

  〔总论〕 丹溪论积聚症瘕不一。积者停蓄之总名也。宜以在中在左在右分治。凡块乃有形之物。气不能成形。痰与食积死血而已。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大法盐以软之。坚则削之。行气开痰为主。久痞及老年者。大约不宜妄动。虚损人亦不宜乱治。

  而孕妇尤不宜治痞。恐伤其胎也。慎之慎之。有此症者。大宜戒气恼。及冷物发气等项。不然。恐再发难治。(积聚之脉。实强可生。沉细难愈。)

  〔治痞积方〕 不拘何膏药二张。以一张揭开。用白信五分。研细糁之。(小儿只用三分。)再以一张粘贴。将背面贴患处。以布包好。数日痞化。治皮里膜外者效尤速。如贴膏药后。腹中胀闷。乃痞积将散。须服枳壳。(八分)大腹皮。(盐水洗一钱)苏梗。(八分)

  浓朴。(一钱二分)青皮。莪术。(各八分)山楂。(二钱)乌药。(六分)香附。(一钱五分)

  缩砂。(五分)广木香。(三分)水二碗煎六分。空心服。三四剂愈。

  〔痞块熨法〕 葱白同蜜二味捣烂。浓涂患处上。以布盖。用熨斗微火熨之。痞即消。

  愈后宜服四物汤。(方见中风门以养气血。)

  〔消痞膏〕 大黄。朴硝。(各一两)独部蒜。(七枚)同捣烂贴患处即消。 水红花。

  (无花。用子捣取汁。) 每汁一碗。水三碗。桑柴火熬成膏。量痞之大小。用纸摊贴以好为度。

  仍将膏用酒调服。忌荤腥油腻。 独部蒜。穿山甲。真蕲艾等分。将穿山甲洗净。瓦上 过成炭研细。又将艾拌匀。同蒜捣烂贴患处。(照痞大小药味量加。) 候线香一炷为度。

  〔腹中痞积〕 观音柳。(即垂丝柳。)煎汤露一夜。五更空心饮数次。痞自消。 如已成痞块。猪腰子两个切薄片。用木鳖子肉一两。与猪腰子相间缚定。外用湿纸包。火煨熟。

  捣如泥。加黄连三钱。研末为丸。桐子大。初服二十丸。乌梅甘草汤下。第二服加五丸。渐加至以痛为度。块从大便中出。神效。 凡服利药。或外治消痞之后。宜服人参。(一钱)

  熟地。当归。(各二三钱)白术。(炒一钱半)炙甘草。(一钱)水煎。食远服。五七剂后不再发。

  〔诸物食积久不愈〕 海蜇。(一斤)水煮化。加白荠四十九个同煮收干。每早晚空心吃五七枚。以好为度。 如食积作痛。白术。(炒焦)茯苓。制半夏。(各一两)萝卜子。(二钱)

  山楂肉。(一两五钱)陈皮。(五钱)炼蜜丸如弹子大。空心米汤下一丸即止。 如已成痞块胀痛。野芋头。(一名仙人掌。同野芋一种。但此种叶较小。略似慈菇。叶有尖。)磨烂和糯米粉淡煮粥。每早食一茶钟。不用油盐。十服之后。其积自消。甚效无害。

  〔食积成痞〕木贼草为末。每服三五分。白汤空心服即消。年远不过两服。

  〔痰积成痞〕瓦棱子。(火 。醋淬三次研细。)醋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淡醋汤下。

  〔气滞似痞〕 胡桃肉每两加明矾末三钱。同捣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好酒下。

  〔鱼 生 积〕 生鱼多食不化。即成瘕症。马鞭草捣汁饮之即消。 生姜汁点汤服。

  或橄榄煎浓汁服皆效。

  〔诸虫积〕 痛时口中清涎流出。汤饮不能进。用乌梅。花椒。生姜片煎汤服止痛。 于月之初一至初五六虫头向上。用芦荟。(二钱)史君子肉。擂丸。(各四钱)苦楝根。(向东不出土者佳。去皮及骨一两半。)白芜荑仁。(炒)鹤虱草。槟榔。(各五钱)俱研末。砂糖为丸。

  

  痿痹

  (附鹅掌风鹤膝风)

  痿症之状。四肢难举。不能伸缩转动。状若瘫痪。而不痛者。乃因气血不足属虚。勿以风治。误用热燥攻风之药。宜当归。白芍。杜仲。牛膝。黄 。炒白术。(各一钱)熟地。(二三风痹之症。即今人所谓痛风也。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故宜行血养血药治之。

  〔筋骨酸痛〕 十大功劳叶。(即老鼠刺叶。采一篮剪去叶上刺。好酒一斤拌蒸晒干七次。)红花。(五钱炒)当归。(一两酒炒枯)虎骨。(一两炙酥)同为细末。砂糖调服二钱。

  日两次。

  〔风气痛〕 一切肩背手足皆治。姜汁。葱汁。蒜汁。凤仙花汁各一碗。米醋一小碗。

  牛入独部蒜四十九个。葱头一大握。油内煎枯。去渣。加入血丹四两。铅粉四两。(俱炒黄)

  慢〔历节风〕 每遇天将阴雨。手足作痛。至夜转甚。肢节肿痛者。用松树节十斤。好酒三斗。浸二十七日。每服二钟。日五六次。以好为度。 腰腿风气痛不可践地。用松叶一升。

  (神。

  〔手足痛风冷痛如虎咬者〕 樟木屑一斗。以急流水一担煮沸。将樟木屑入大桶内。用沸水泡之。桶内安一踏脚凳。桶边放一兀凳。患者坐桶边。以脚在桶内熏之。候温洗。外以夹布单围之。勿令汤气入目。恐致坏眼。其功甚捷。一切风湿脚气肿大者俱宜。

  〔风热臂痛〕 桑枝切段炒。水煎服。 小便黄涩者。用木通一二两水煎。服三次愈。

  〔秘传黄豆丸〕 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脾胃气结积滞。大黑豆一斗。(水浸透。)甑上蒸熟。如造酱法铺席上。用荷叶覆盖七日。黄透取出晒干。去黄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

  空心每服百丸。白汤下。(并能壮力补虚损。开胃进食。大有神验。)

  〔秘传药酒方〕 治一切风痹。手足麻木。肢体不仁。将成瘫痪之症。不拘男妇屡效。

  肉桂。秦艽。山萸肉。川断肉。(各一钱)广木香。牛膝。(各三钱)当归。枸杞。风藤。防风。

  黄。(各五钱)熟地。杜仲。木瓜。白术。丹皮。五加皮。(各二钱)陈绍酒二斤。连药入瓶内。隔水蒸出药性。待凉。加烧酒十斤。(冬用煮酒亦可。)过七日。早晚饮三杯。如体素热者〔鹅掌疯〕 穿山甲。雄黄二味。火烧烟熏之。数次自愈。吕祖传方。 鸡脑髓乘热掌心搓擦数次即愈。 真蕲艾四五两。水煮五六滚。入大口瓶内盛贮。将手心放在瓶口熏之。

  如冷再煮热即效。 活蟹煮汤。洗手即效。

  〔鹤膝疯〕 三阴之气不足。风邪乘之。两膝作痛。久则膝愈大而腿愈细。因名鹤膝风。

  乃败症也。乳香。没药。(各一钱五分)地骨皮。(三钱)无名异。(五钱)麝香。(一分)共为细末。用车前草捣汁。入酒少许。调敷患处。不拘久近。敷三日愈。 用去湿膏药贴患处一二日。次用鲜威灵仙捣烂罨上。须略痛一日。出黄水即愈。仍贴膏药收功。 此症须内服人参。

  (二钱)白术。制附子。当归。白芍。(酒炒)熟地。川芎。防风。杜仲。黄 。羌活。牛膝。

  甘草。(各一钱)加姜一片水煎。食前服。多服易效。(此方兼治附骨疽。皮色不变。大腿通肿。疼痛无奈。及痢后脚疼缓弱不能行。或腿膝肿痛等症。须配参方验。)

  

  疝气

  (附囊痈)

  〔总论〕 疝气症有各别。治亦不同。如寒疝。囊冷结硬如石。阴jing不举。或引睾丸痛。

  乃起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喜暖畏寒者是也。以温暖去湿之药治之。 水疝。囊肿如水晶。阴汗痒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乃得于醉酒行房。汗出遇风寒。湿结囊中。以逐水之剂下之。 筋疝。阴jing肿胀。或溃或脓。里急筋缩疼痛。痛极则痒。或挺出不收。溺浊如精。乃得于房中邪术所致。宜降心火之药治之。 血疝。状如黄瓜。在小腹两傍横骨两端。

  俗名便痈。得之春夏大暖。劳于使内。其气流溢。渗入脬囊。结为痈肿。以和血药治之。

  气疝。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气郁而胀。以散气药治之。 狐疝。状如瓦。卧则入腹。行则出。上下无定。如狐之惑也。以逐气流经之药治之。 疝。阴囊肿大。如升如斗。不痒不痛。因受湿气而生。多服去湿之药治之。凡患疝气者。杨梅不可与烧酒同食。

  食则实时举发。无药可解矣。慎之。

  〔疝气初起〕 白凤仙花阴干。荸荠风干等分。烧酒浸服。日饮二三钟即效。 橘核炒去壳为末。每日空心温酒调服一二钱甚效。 山楂。苍术。(各五钱)无灰酒碗半。煎八分热服。盖被出汗数服愈。

  〔寒疝攻痛及偏坠〕 不论老少。病在左。荔枝核一岁一粒。慢火 存性。研末。空心好酒调服。(年纪多者。不妨作数次服。须一日服之。)病在右。小茴香盐水炒。研末。空心烧酒调下三钱。黄酒亦效。

  〔寒疝气上冲中脘筑痛〕 乳香。(箬上炙去油研细二钱)生姜自然汁二钱。水一钟。

  同煎三五沸。通口服。

  〔寒疝诸疝心腹痛不可忍〕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共煮浓汁。

  每服半碗。日三服。如寒重加生姜。呕吐者加陈皮二两。白术一两。 玄胡索。小茴香。(等分)胡椒少许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寒重加胡椒。

  〔寒疝偏坠〕 大茴香一两。(研末)小茴香一两。用猪尿脬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

  系定入罐内。以酒煮烂。连脬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滚汤下。

  〔热疝〕 乃火邪聚于阴分。大能作痛。必以热症热脉。或大便秘结。小便热少。烦热喜冷者是也。用紫背天葵草三两。好酒二斤。灰火上煎至十分之五。早晚饮一二杯。两次愈。

  忌〔水疝〕 苍术。(八两米泔水浸一宿晒干用生姜八两葱白四两捣炒苍术干去葱姜不用)

  茴香。(八两。用生姜汁四两浸一二宿后用盐炒燥)吴茱萸。(汤泡三五次焙燥二两)共为细末。捣葱白成膏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湿疝阴丸作痛。艾叶。紫苏叶。

  川椒同炒热拌匀。乘热用绢袋盛夹囊下。勿令走气。冷即易之。

  〔血疝偏坠肿痛〕 苏木煮酒服。 楮树叶。栗树叶。煮酒服。俱效。 以铁秤锤烧红淬酒服。亦效。 雄鸡翼毛。左患取左。右患取右。烧灰酒调下。

  〔偏坠〕 鸡子。(一个尖上开一孔)入硫黄末三钱。火 成炭。研细。白汤下。 丝瓜叶烧存性三钱。鸡蛋壳烧灰二钱。温酒调服。 左里 螺蛳骨上排起四指。是三阳交穴。

  灸七壮止痛如神。即除根。

  〔主心疝〕 山羊血不落水者。荷叶包裹。挂当风处阴干。不可着雨。遇此症。取三五钱冲热酒服。(不饮酒者。滚汤亦可。并治诸疝。)

  〔 疝〕 南星。(汤泡)山楂。苍术。(各二两)白芷。半夏。(制)枳实。神曲。(各一两)海藻。昆布。(各五钱)玄明粉。吴茱萸。(泡三次各二钱)为末。酒糊为丸。盐汤下。

  三五十丸。

  〔木疝〕 即木肾。凡人心火下降。则肾水不患其不温。真阳下行。则肾气不患其不和。

  温且和安有所谓木强者哉。木强则伤肾矣。故不可纯用燥药。当行温和散利。以逐其邪。病邪渐去。营卫流转则愈。须服枸杞子丸。枸杞子。昆布吴茱萸。(汤泡二三次各四两)南星。

  (汤泡七次)半夏。(制)白芷。山楂。(去核)神曲。(炒各二两)滑石。(炒)苍术。(盐炒)橘核〔诸疝举发痛不可忍〕 荔枝核。(炒脆为末)空心白汤下。或加青皮。山栀。山楂。

  茱萸。各等分。炒末。仍用白汤调服。 大茴香同荔枝核炒黑。各半研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如兼肿痛。取旱莲草捣汁一盏。酒半盏和匀。顿热服。不论老少新久。服之立效。以旱莲草能行血治血故也。

  〔疝气囊肿〕 田间青蛙皮贴之效。艾灸大敦穴。(在足大趾肉甲相连之处。)灸三壮即愈。

  〔治诸疝〕 茄蒂。伏天晒干切片。交秋不用。蒸好。酒服自愈。 如主心疝。加砂仁。

  (再发〔偏坠初起〕 小茴香。(盐水炒一两)穿山甲。(炮五钱)俱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如蛋九个。(米醋二斤。锅内浸煮。以醋干为度。)取出去壳。每食三个。好酒下。年久者二次愈。

  〔木 偏坠上下不定疼痛不止〕 牡蛎。(不拘多少)盐泥固济。用炭三斤。 令火尽。

  冷取出。每用二两。加干姜末一两。同研和匀。冷水调涂患处。小便大利即愈。 内服玄胡索。(盐水炒一两)全蝎。(五钱)俱为末。每服二钱。盐汤下。

  〔囊痈〕 凡小腹作痛。牵引肾子。多寒少热。好饮热汤。乃疝气也。如阴囊红肿发热。

  小便赤涩。内热口干。坠重作痛。乃囊痈之症。不宜用疝家热药。清肝渗湿汤治之。川芎。

  龙胆草。天花粉。当归。生地。柴胡。山栀。黄芩。(各一钱)泽泻。木通。甘草。(各五分)

  加灯心水煎。食前服。 溃后糁药。蚌壳。( )黄连。(炒)青黛各等分。研极细敷之。

  〔阴肿核痛大如升者〕 捣马鞭草汁涂之。 韭菜地上蚯蚓粪。以生甘草煎浓调涂。

  〔阴囊烂尽只留二子〕 凤仙花子。甘草等分。研末。麻油调敷即生肉。(囊痈。乃阴虚湿热流注于囊。结而为肿。至溃后睾丸悬挂者。犹不伤人。以其毒从外发。治当补阴清利湿热。取效者十有八九。) 老杉木。(烧灰存性)苏叶。(焙燥)各等分。为细末敷上。仍以苏叶包之。

  〔肾子肿如水晶阴汗潮湿〕 灶心土二升研碎。砂锅内炒热。加川椒小茴香于上。乘温将阴囊放在上面。冷则再炒。三次愈。内服米仁。(朝东壁土同炒燥去土。)水煮连汁服。(多吃〔肾囊风肾子肿大〕 鸡蛋煮熟去白留黄。炒枯出油,再用老杉木烧灰存性。调油搽之。

  〔囊痒〕 燥者以油核桃取油润之。 湿者五加皮。千里光。明矾。刘寄奴。 草。

  煎汤洗之。 猪窠草。(生小猪时者。)煎汤洗。陈壁土研末扑上愈。 阴囊。肾茎。肛门瘙痒难忍。用陈葫芦烧灰存性。擦糁患处立愈。

  

  痢疾

  〔总论〕 治痢大法。当祖述内经。参考诸家名论。方能尽善。或六氵㸒之邪侵于外。或饮食之积伤于内。间或岁时疫气流行。皆能致痢。其病大率至三秋而发者。盖暑湿之邪偏多。

  伤气分则白。伤血分则赤。赤白相兼。气血俱病。焦黄色者。食积也。绿豆汁色者。湿也。

  纯血无粪者。热毒极深也。杂下散血者。内伤也。五色备者。五脏俱受病也。青碧色者。有风邪。肝气实也。当分内伤外感。虚实寒热而施治。初起头疼发热。四肢酸痛者。宜表散微汗之。勿骤服攻里之药。倘口干舌黄。里急后重。或日下数十行者。则攻里又不容缓矣。手足热能食为实。手足冷不能食为虚。古人以行血调气为主。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三五日内。宜通因通用。不可即服收涩之药而遽止之。必变生他病。惟日久正气虚而不止者。然后用补涩之剂。更须节饮食。慎起居。忌一切油腻面果之物。若宿滞未除。又增新积。肠胃何由而清。元气何由而复。渐至痞满恶食。成噤口痢。多至不救者有之。痢稍久不宜下。胃虚故也。属热滞者十之六七。亦有虚而寒者。虚者宜补。寒者宜温。老年及虚弱人不宜下。

  〔主方〕 黄连。(酒炒一钱半)黄芩。(酒炒二钱半)白芍。(酒炒二钱)木香。枳壳。

  (炒各一钱)槟榔。(五分)炙甘草。(三分) 腹痛加当归。(一钱半)缩砂。(一钱)再加木香。

  白芍。(各五分) 后重小便涩。加滑石。(炒一钱半) 白痢加白术。(炒)白茯苓。(炒)滑石。

  陈皮。(各一钱)烦躁闭急。再加大黄。(五钱)兼食积者。加山楂。枳实。(各一钱) 红痢加当归。川芎。桃仁。(各一钱半)初欲下之。再加大黄。(五钱) 红白相杂。加当归。川芎。

  桃仁。(各一钱半)以理血。滑石。陈皮。苍术。(炒各一钱半)以理气。有食积。亦加山楂。

  枳实。 赤黑相杂。小便赤涩者。加木通。泽泻。茯苓。(各一钱)黑山栀。(五分)以分利之。

  〔痢疾初起〕 水红花近水边者取花叶晒。 炒。研。每服三钱。红痢蜜汤下。白痢砂糖汤下。 山楂肉。(炒炭研末三钱)槟榔。(一钱焙研末)陈细茶。(二钱研)红痢蜜汤下。白痢加橘红。(五分)木香。(六分)同研末。砂糖调服即效。 千金方用薤白一握。细切煮粥食即止。灰苋菜子。(连叶阴干研末)每服三钱。砂糖调下。

  〔白痢〕 痢下白脓不止。白面。(炒熟筛)煮米粥将好。入面和匀食之。即日痢百行。

  亦能见效。 痢下如鱼冻。用白鸭血好酒冲热服。

  〔冷痢腹痛〕 肉豆蔻一两去皮。醋和面裹煨捣末。每服一钱。米饮下。即饮食不进者。

  亦能见效。 如食蟹冷痢。用鲜藕节洗净。捣碎煮汁热服。 白痢如冻胶。如鼻涕者。又宜干姜。缩砂。浓朴。肉桂之类温之。

  〔热痢〕 痢下纯血鲜红。小便热涩而痛。脉息滑实有力。畏热喜冷。躁急多烦。益元散。(方见暑症门。)每服三钱。新汲井水调服。以好为止。车前草。(取子叶)捣汁一杯。

  入白蜜半杯调服。或用大黄(一两酒浸一日去酒)水煎匀。两次服。或加入煎药内服。

  〔血痢〕 韭菜连根捣汁一杯。和酒一杯。温服最效。 荷叶蒂水煎服亦效。 臭椿树。

  (取根上白皮)枯矾。(各一两)槐米。(二两)炙甘草。(五钱)俱为末。水法为丸。每服三钱。

  米饮下。日两服。 血痢诸药不效。垂危者。取臭椿根白皮。五钱。酒二杯。煎一杯服下即效。屡验。 痢下纯血。麻仁汁。绿豆同煮食即效。 饮食不进。疼痛不可忍者。用延胡索(炒为末)三钱。米饮调下立止。或淡酒温下。 痢下清血。腹中刺痛。樗树根白皮切片炒。

  研末。米醋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

  〔酒痢〕 痢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者。老丝瓜一条。连皮烧研。空心酒服二钱。以好为度〔不论赤白久痢〕 白扁豆花照本人每岁一朵。加冰糖三钱。陈细茶三钱。水一碗煎至六分服。缓一顿饭间。再用红扁豆花如前法煎服。屡验。

  〔久痢不愈〕 桑树蛀虫屎炒燥。研细。筛过。砂糖调服即效。

  〔肛门痛〕 久痢痛不可忍。炒食盐布包温熨之。或用枳实炙热熨之。熟艾。黄蜡。诃子。烧烟熏之。

  〔痢后脱肛〕 赤石脂。伏龙肝。(即灶心土。)研细敷之。 五倍子三钱。研入。白矾一块。水碗半煎汤洗之。 大肠虚冷脱肛。用蜗牛。(一两焙燥烧灰)猪脂调和。敷之立缩。

  最效。

  〔清暑丸〕 治痢疾不拘红白。日夜。无度。里急后重等症。用猪苓。(酒炒)赤芍。

  广皮。乌药。玄胡索。(淡醋汤炒)生甘草。(切片晒燥研末各二两)葛根。(三两)黄芩。(三两酒炒)泽泻。(四两。盐水拌炒)广木香。(一两切片研)俱为细末。用青蒿。(三两)苏叶。

  (二两)煎浓汤洒药末上。如水法为丸。外用白云苓。(四两研末)滑石。(八两水飞研)为衣。

  每服三钱。以白扁豆花。(二十朵)鲜荷叶。(三钱)同煎汤吞下。或用陈年萝卜菜干。煎汤下更效。服一二次后。屡试立效。忌油腻荤腥。面、蛋、生冷、数日。如酷热之后。宜多备济人。

  惟白痢如鱼冻者勿服。水泻勿服。

  〔噤口痢〕 古方用石莲肉。二钱为末。陈米饮下。但石莲如无真者。用藕汁煮熟。稍加砂糖频服。兼进多年陈米稀糜。调其胃口必效。 丹溪方。用人参。(二钱)黄连。(一钱姜汁炒)水煎浓。终日细细呷之。如吐再服。但得一呷下咽便开。又宜引热下行。用田螺一个捣碎。入麝香少许。罨脐中即效。 大蒜捣烂贴足心。(并治小儿。) 水蛙。(即田鸡一个。)连肚肠捣烂。新瓦上烘热。入麝香三分。贴脐上气通即食。 金鲤鱼一尾。(重一二斤者。治净。)用葱酱入胡椒三五分煮熟。令病患嗅之。欲食随意食之。即效。 乌梅一斤敲碎。置盆中。用滚水十余碗泡熟。令病患坐盆上。待热气冲上肛门。温即洗。其人如睡去。

  即扶上床。煎陈米粥汤候之。如思食即食半碗。少顷再饮。不宜多。若小儿减半治之。 诸药不效者。用水仙子。(即粪缸中蛆。)洗净。瓦上焙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米饮调下。便能思食凡噤口痢。如头痛。心烦。手足温热。未尝多服凉药。察其脉症。脾胃不弱者。乃毒瓦斯上冲心肺。以致呕而不食。宜用败毒散。(茯苓。川芎。柴胡。前胡。桔梗。羌活。独活。

  枳壳。生甘草。)各等分。每服四钱。加陈仓米百粒。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 若脉气微弱。或心腹膨胀。手足厥冷。初病则不呕。因服罂粟。乌梅。苦涩凉药太过。以致闻食先呕者。乃脾胃虚弱。用山药。(一半生。一半熟。)炒为末。米饮下。 若虚寒甚。脉弱者。须理中汤治之。(人参。炒白术。炮干姜。炙甘草。)各一钱。水煎服。

  〔渴痢不止〕 羊肺一具。和盐豉作羹食。三次即愈。

  

  大小便症

  (附脱肛 便血淋浊 遗精)

  〔大便闭结〕 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芝麻。(二两捣烂和水少许去汁)杏仁。(二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二两煨熟)黑山栀。(四两)俱为末。炼蜜入麻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大肠实热秘结〕 生大黄。(四两)牙皂荚。(去子筋炒黄四钱)俱为末。蜜丸绿豆大。

  每服一二钱。白汤空心下。并治肠风秘结。 如年老不可服大黄者。柏子仁。松子仁。火麻仁。(各一两)共研匀。用黄蜡五钱。熔化和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饮下即通。

  苏子。麻仁。(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即津液枯燥肠风。服之即效。

  〔风结血秘〕 或胃中伏火。大便秘涩不通。不思饮食。皆应润燥和血疏风。则自通矣。

  归尾。大黄。(煨熟切片研)羌活。(各五钱)麻仁。桃仁。(去皮尖各一两)先以二仁研如泥。

  同药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

  〔老年津液枯燥秘结〕 猪脂油。(一斤。熬净去渣。)白蜜。(一斤炼净)再同入铜锅熬数沸。加归身。(四两煎浓汁)和入成膏。不时挑服至妙。

  〔一切秘结〕 生蜜一大杯。滚水一碗调玄明粉三钱服之即通快。不损脾胃。大小便。

  五七日不通者。牙皂。(二分取不蛀者烧灰)米饮调下二三钱即通。

  〔大小便日久不通欲死者〕 推车虫。(七枚)土狗。(七枚)男病。(推车虫用头。土狗用身。)女病。(土狗用头。推车虫用身。)新瓦上焙干为末。用虎杖树皮向南者。浓煎汁调服。诸药不效。用此即通。

  〔大小便一切秘结〕 或兼他症。或老弱虚极。不可用下药者。蜜。(不拘多少熬老。)

  入皂荚末少许。以葱白作骨。乘热捏作兑。候冷硬。用油涂肛门。插入立通。 以锅勺炒盐至赤。为末。入竹筒中纳肛门内。一次立解。 葱白。(一斤。捣烂炒热。)用帕包熨小腹上。

  气透即通。(无葱大蒜同效。) 食盐。(炒红待冷。)填脐内。切蒜一片盖盐上。用艾炷灸三五壮即通。此二方小儿同治。男妇皆效。 大猪胆。(一枚取汁)和醋少许。用竹筒灌入肛门内。少顷即通。(如不得进。竹管一头。用猪尿脬扎紧。然后入汁内。手力一捻。药即入内。)

  〔脱肛〕 气虚而脱者多。人参。(一二钱)炙黄 。(三钱)川芎。当归。升麻。(各一钱)水煎食前服。如血虚。加白芍。熟地。如血热。加炒黄柏。如虚寒。加炒黑干姜。 外用五倍子。(炒研)水煎汤浸洗即收入。或再用五倍子。(研极细。)或加赤石脂细末。糁在芭蕉叶上。托而上之。再无不效。 如肠风有血者。加蛇床子煎汤洗。外用蛇床子。(炒为末。

  出火〔大肠伏热脱肛红肿〕 砂仁。黄连。木贼。各等分。为细末。空心米饮下。外用五倍子。荆芥。煎浓洗之。再以木贼烧灰存性。研细糁上托入。

  〔脱肛下血〕 韭菜。(一大握。捣碎。瓦罐内煎熟。)再用生韭汁冲汤内。先熏后洗。

  一二次即效。

  〔一切脱肛〕 常以升麻煮猪大肠食之。即收上。 常以二桑叶代草纸效。 用药收上频脱者。多服补中益气汤。(方见劳损门。) 年久不愈。生铁三斤。(水一斗煎至五升。)取汤洗。 鳖头一枚。烧令烟尽。为末敷上。手按托之。即止。

  〔肛门肿痛〕 木鳖子。(去壳取油。五六枚。)研如泥。滚水泡汤乘热洗。另研少许敷患处。

  〔肛门肿痒〕 杏仁捣膏。敷上即止。 病久虫多者。用桃叶五七斤。蒸热透。纳小口坛内。以患处坐上受熏。虫尽死。 有因脱肛。里急后重。久而生虫者。刮取猪肚上垢腻。

  入花椒末拌匀。涂痒处。上以青布袋兜之。再以温汤入坛内。坐上熏之。少顷虫入布袋内。

  二三次虫去痒止。

  〔大便血〕 血清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黯者。脏毒也。肛门射血如线者虫痔也。

  〔肠风下血〕 槐米。(二两)防风。地榆。黄芩。(酒炒)当归。(各一两)枳壳。(六钱)

  俱为末。用面糊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二十丸。 赤小豆炒黑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如先血后便。用赤小豆。(五两。浸令芽出。晒干。)当归。(一两)为末。白汤调下二钱。日三服。 绿豆粉。(一斤。炒黄黑色。)为末。每服五钱。砂糖汤调服立效。忌食榧子。豆腐。

  (末入袋滤出浆者。带渣取来。)锅内炒黄燥。可以研末为度。每服三钱。如下紫血块者。

  白糖汤调服。红血块者。砂糖汤服。日三钱。即远年便血。至面皮黄色垂危者。服之神效。 木耳。(炒黑一两。生一两。)芝麻。(五钱)煎水作茶饮甚效。 荞麦粉。(一斤)二蚕砂。(二斤。焙燥研细。)米饮丸桐子大。每服五钱。以好为度。 便血服凉药不效者。用归脾汤。

  加(槐米。黄芩。)治之。

  〔脏毒血痔〕 秦艽。防风。当归。川芎。地榆。红花。(各五钱)宣州大黄连。(二两去毛净)俱为末。糯米一茶杯。(浸一宿)用猪大肠。(洗净)将药末装入肠内。两头扎紧。

  煮烂杵为丸。桐子大。早晚空心白汤下三四十丸。 日久不止者。用僵蚕。(炒黄。一两研。)

  败棕。(烧灰存性。二两。)米饮丸桐子大。每服二钱。醋汤空心下。 年久不效。用百药煎。

  (生用一两。烧灰一两。炒焦一两。)共研细蜜丸。桐子大。空心参汤下五七十丸。(或米饮下二三十丸。)

  〔酒积便血〕 神曲。(一两半)白酒药。(二丸)俱为末。水调捏成饼。慢火炙黄为末。

  每服二钱。白汤下。

  〔粪后红〕 下霜时冬青子。蜜浸。晒干三次。空心。白汤下二三十粒。

  〔小便不通〕 脉浮发热。口渴溺管疼痛者。猪苓。滑石。(各三钱)茯苓。泽泻。(各二钱)阿胶。(一钱半)水煎温服。连服即通。 益元散。(方见暑症)泉水调下三钱即通。 因肺燥热。小便不通。黄芩。(一钱)黑山栀。(二钱)盐豉。(二十粒)长流水煎服。 如服热药过多。致小便不利。或脐下痛不可忍。黄连(炒一钱) 黄柏。知母。(俱盐水炒各一钱半。)

  生甘草。(一钱)水煎服。 如血郁脐下切痛不通。蒲黄粉。(二钱)滑石。(六分)白汤调下。

  日三服。或用妇人油发灰二钱。酒调下。止痛即通。

  〔小便不通兼血淋〕 茎中痛不可忍者。牛膝。(二两)煎浓。用无灰白酒冲服。或时刻煎汤当茶饮。以好为度。并治五淋。如不通畅。每牛膝一两。加朴硝三钱。

  〔热症中暑小便不通〕 蚯蚓。(杵烂。用凉泉水搅和澄清。)取汁半碗。服下立通。能大解热疾。不知人事欲死者。服下即效。

  〔老年或虚弱小便不通淋涩〕 琥珀。(研细末。)每服一钱。人参汤调服。并治一切淋症。诸药无效。病久虚损。服之即效。

  〔小便不通至急〕 大田螺。(三枚。生去壳。)捣烂。入麝香三厘。封脐上即通。 不拘男妇。用大蒜分开取瓣内心一条。入水门内即通。 至急者。土狗一枚。独头蒜一个。同捣烂。贴脐上即通。 皂荚。葱头。王不留行。各数两。煎汤一盆。令病者熏洗小腹下体。

  热气内达即通矣。如妇女用葱白塞水道中。再加熏洗。其通尤速。 前法炒葱。熨脐至效。 白菊花根。捣烂。生白酒冲汁温服。 有因膀胱气闭。结滞。不能通达。诸药不效。危困将死者。用猪尿脬一个。两头俱用鹅毛管穿透。线扎。先缚住下口。将上口进气满亦缚定。将下口鹅毛管尖插入马口内。去根下所缚。则气直入膀胱。塞开小水自通矣。最妙法也。〔尿哽淋滴不出〕 屋檐上清明日插杨柳条。(朝北者效。)煎汤服。一二日效。大人病此。忍小便一二时。畅解即愈。

  〔老年遗尿不知〕 蔷薇根捣烂绞汁。温酒冲服。 桑螵蛸。(不拘多少。酒炒为末。)

  姜汤调下二钱。

  〔小便血〕 尿血不痛。如溺管中痛者。以淋症同治。发灰二钱。用茅草根。车前子。

  煎汤调下。二三次即止。并治舌上出血。 干柿饼。(三枚烧灰。)陈米汤调服。以好为度。 苎麻根。(一两)煎汤服。 益母草捣汁服皆效。 日久不愈。用鲜地骨皮。(洗净捣自然汁。)

  加酒少许。空心温服。(清心肾。开郁结。兼分利。)如无汁。煎浓。每服一二杯。 久病而体虚者。阿胶三两。(蛤粉炒成珠。研末。)淡酒调服三钱。

  〔房劳小便出血〕 山药。(一两)鹿角。(五钱刮屑。)发灰。(二钱)俱研末。苎根捣汁。

  打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 凡小便血。服清利药不效者。用补中益气汤。加车前子治之。(方见劳损门。)

  〔小便淋症〕 淋者。淋沥涩痛也。小便尿血为血淋。火气煎烁为砂石淋。气滞涩痛为气淋。尿出凝如膏糊为膏淋。因劳而作为劳淋。此五淋之辨也。总以疏通清热为主。韭菜捣汁。和生白酒空心服。其渣煎汤洗阴jing。船底青苔煮水饮之。(此药得水气之精。大能分利阴阳。去脏腑之邪毒。)

  〔血淋痛不可忍〕 侧柏叶。藕节。车前子。煎浓温服。如重者调益元散(方见暑症门。)

  三钱。服下即效。 茅草根煎汤。当茶饮即止。 旱莲草。车前草同取汁。每服一钟立效。

  发灰二钱。藕节汤调服三次愈。

  〔诸淋〕 初起。用车前子。(五钱)淡竹叶。赤茯苓。荆芥穗。灯草。(各二钱)水煎服。

  以好为度。 痛不可忍者。白硝石二钱。(研细。)以泉水调下即止。如气淋小腹急满。尿后而有余沥。用木通煎汤下。 如石淋将硝微炒研。温水调下。 葛粉。砂糖和丸。如弹子大。泉水化服。日三服。多吃即效。 杜牛膝。捣碎煎浓汁。入麝香少许。频服至效。(盖牛膝茎叶煮酒服。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及妇人血结。坚痛如刺。及治淋症之要药也。)

  〔砂石淋〕 石首鱼脑骨。(五对火 。)滑石。(五钱)俱研细。分两服。用木通煎汤调下。以好为度。 白扁豆根数寸煎汤服。能止痛。 瓦松煎汤乘热洗。良久即通。

  〔膏淋〕 海金沙。滑石。(研细各一两)瞿麦穗。杏仁。(各三钱)甘草。(二钱)俱为末。

  每服二钱。用麦冬通草煎汤调服。

  〔死血作淋〕 牛膝。(四两。酒浸一宿。)归尾。(二两酒洗)赤芍。(一两半)生地。

  (一两半酒洗)川芎。(五钱)水五碗煎至二碗。入麝香少许。分四次服。

  〔白浊〕 色白若泔浆浊。在溺后不痛者。乃湿热所致。用五爪龙藤。(连根一两)土茯苓。杜牛膝。(各八钱)生白酒三碗。煎至一碗。空心服三次愈。并治下疳如神。 冬瓜仁炒为末。米饮下五钱。亦治白带。(按冬瓜仁久服悦颜色。益气血。补肝。明目。治五劳七伤。) 病久下元虚冷。小便不禁。浊而兼遗者。韭菜。(二斤取汁。) 牡蛎。(左边者八两。

  炭〔淋浊〕 小便频数而痛者。车前草四两捣烂。生白酒搅汁。入盐少许。空心热服一二次即愈。 痛不可忍。羊角烧灰三钱。好酒空心下。

  〔赤浊〕 益母草子茎叶。取汁一盏。空心服即效。

  〔梦遗〕 肾虚精滑。日久不愈。服之如神。鸡蛋十个煮熟。去壳。再用砻糠火煨如黑炭。如不能透。皮上先焦者。剥下再煨。中心以黑炭为度。研细。每服三钱。用潼关沙苑蒺藜一钱。煎汤冲服。 新出蚕茧七枚。去蚕蛾。用新瓦二片合茧。火上炙烟尽存性。逐个各包开。每日清晨。用 树脂一茶匙。调化一枚。好酒半杯送下。服完全愈。

  〔茯菟丸〕 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溺有余沥。或白浊遗精。菟丝子。(五两酒煮。) 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一切遗症〕 白浊血淋难愈者。谷精草。猪骨髓。(各一两)酒煎服。以好为度。

  

  脚气

  (附肾脏风)

  〔总论〕 脚气始受于湿。复挟风寒暑热之邪而成。故先起于腿足。脚先屈弱。而举体转筋。肢节痛。而足 肿。少腹不仁。心中悸动。胸满便涩。发热头疼身痛。其状绝似伤寒。

  人多误治。仲景以脚气为类伤寒症。另立篇目以别之。盖为此也。初起按之必热且痛。但红肿自足起渐行至股。势必上升。如升至心者不治。急宜疗之。

  〔一切脚气初起〕 土乌药。(一二两去皮)以碗片刮下屑。收于瓷器内。以好酒一斤。

  浸一宿。次日空心去药。入麝香少许。将酒分三次温服。如无麝。多服一二次。得溏泻后即效。

  〔脚丫湿烂肿痛〕 两足生疮。不能行走。苍术。(米泔浸一日。晒干切片。盐水炒三钱。)黄柏。(酒炒三钱)川牛膝。(酒炒二钱)水煎。空心服。重者日两服。五七次后。再无不效。 外用枸杞叶捣汁。将鹅毛涂患处。或萝卜菜连根煎汤洗皆效。

  〔防己饮〕 治湿气足痛胫肿。白术。(土炒)苍术。(照前制)犀角。生地。(酒炒)

  黄柏。

  (酒炒各一钱)木通。防己。槟榔。龙胆草。(各八分)甘草。(五分)水煎热服。 如有痰。

  加竹沥姜汁。如大便秘。加桃仁。小便涩。加牛膝。 凤仙花叶晒干。煎汤热洗。仍以叶捣烂敷患处。

  〔脚气发肿〕 马鞭草煎汤洗二三次愈。如老年或病后虚肿。用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门。)加(米仁三钱。牛膝二钱。)多服即效。

  〔脚气止痛〕 牛皮胶。(锉碎。同麸皮炒成珠。研细末。)每用酒调下一钱。日两服止痛。 赤小豆。(研末)南星。(炒研)和匀。姜汁调涂止痛。 艾叶。(八两揉)花椒。(一斤)

  草乌。(二两切片)和匀。布包如棉褥。置悠火炉上洗足。于褥上 之。椒气上升。立能止痛。

  〔脚气冲心〕 槟榔一个为末。用童便姜汁。共半盏调下。

  〔脚气垂死〕 恶寒发热。两足肿大。心烦体痛垂死者。用杉木节。(三两)槟榔。大腹皮。橘叶。(各一两)俱切细。长流水六碗。煎至二碗。分作三服。如少年体实者。一日服尽。

  大(按此症非风邪。乃气逆也。槟榔行至高之气。腹皮行胸膈之气。杉节行肢节之气。橘行肝气。气行则病去。药非大剂。不胜其邪。用者酌宜。)

  〔流火〕 腿足红肿。疼痛无定处。活络丹酒调服甚效。 外用海蜇皮。取薄者。粘贴。

  燥则易之。 或用碱。(不拘多少。研细。)水调涂。燥则有霜。拂去再涂。或用煤炭研细。

  米醋调涂。皆止痛妙法也。 杉木屑煎汤洗亦效。

  〔肾脏风壅积腰膝沉重〕 威灵仙。(炒研细末)蜜丸桐子大。五更时酒下七八十丸。

  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即是风湿积滞。如未动。次日再服百丸。利后吃粥补之。愈后仍服平补药数剂。则不再发。(按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络。微利不泻。服之忌茶面。)

  〔肾脏风攻注脚膝腿肿如瓠〕 甘遂一两。木鳖子。(一雌。一雄。)去壳为末和匀。用猪腰子二个。批开入药末一钱。湿纸裹数重。火内煨熟。五更初细嚼米饮下。平明利下积水为度。利后吃粥助之。如只患左腿。用左边腰子。患右用右。药末只用一钱。即年久。服之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