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藏app下载

小儿科

小儿神色总断∶

凡小儿病,宜先观形症神色,然后察脉。假如肝之为病则面青;心之为病则面赤;脾之为病则面黄;肺之

为病则面白;肾之为病则面黑。先要分别五脏形症,次看禀受盈亏、胎气虚实。明其标本而治之,无不可者。

入门审候歌∶

观形察色辨因由,阴弱阳强发硬柔;

若是伤寒双足冷,要知有热肚皮求;

鼻冷便知是疮疹,耳冷应知风热症;

浑身皆热是伤寒,上热下冷伤食病。

五指稍头冷,惊来不可当;

若逢中指热,必定是伤寒;

中指独自冷,麻痘症相传;

女右男分左,分明仔细看。

观面部五色∶

面赤为风热,面青惊可详;

心肝形此见,脉症辨温凉;

脾怯黄疳积,虚寒 白光;

若逢生黑气,肾败命须亡。

面部观形察色∶

\r面部观形察色图(略)

下颏属肾水,北;左腮属肝木,东;额上属心火,南;鼻准属脾土,中;右腮属肺金,西。

小儿三岁以下有病,须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关。从第二指侧看,第一节名风关,第二节名气关,第三节名

命关。辨其纹色,紫者属热,红者属寒,青者惊风,白者疳病,黑者中恶,黄者脾之困也。若现于风关为轻,

气关为重,过于命关,则难治矣。

三关脉纹主病歌∶

紫黑红伤寒,青惊白是疳,

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

又∶

青色大小曲,人惊并四足;

赤色大小曲,水火飞禽扑;

紫色大小曲,伤米面鱼肉;

黑色大小曲,脾风微作搐。

手指脉纹八段锦∶

\r鱼刺形(略) 鱼刺形,主惊风、痰热。

\r悬针形(略) 悬针形,主伤风、泄泻、积热。

\r水字形(略)水字形,主惊疳、食积、咳嗽。

\r乙字形(略) 乙字形,主肝病惊风。

\r虫形(略)虫形,主肝虫,大肠秽积。

\r环形(略) 环形,主疳积吐逆。

\r乱纹(略) 乱纹主虫。

\r珠形(略)珠形主死。

虎口三关脉纹图∶(略)

\r虎口三关脉纹图(略)

风关第一节,寅位;气关第二节,卯位,命关第三节,辰位;虎口叉手处是也。

凡小儿至三岁以上,乃用一指按寸、关、尺三部,常以六七至为率。添则为热,减则为寒,浮洪风盛,数

则多惊,沉迟为虚,沉实为积。

小儿脉法总歌∶

小儿有病须凭脉,一指三关定息数;

迟冷数热古今传,浮风沉积当先识;

左手人迎主外证,右手气口主内疾;

外候风寒暑湿侵,内候乳食痰积致;

洪紧无汗是伤寒,浮缓伤风有汗液;

浮洪多是风热盛,沉细原因乳食积;

沉紧腹中痛不休,弦紧喉间作气急;

紧促之时疹痘生,紧数之际惊风至;

虚软慢惊作螈 ,紧实风痫发搐搦;

软而细者为疳虫,牢而实者因便闭;

脉芤大小便中血,虚濡有气兼惊悸;

滑主露湿冷所伤,弦急客忤君须记;

大小不匀为恶候,二至为危三至卒;

五至为虚四至损,六至平和曰无疾;

七至八至病尤轻,九至十至病热极;

十一二至死无疑,此诀万中无一失。

小儿死候歌∶

眼生赤脉贯瞳人,囟门肿起又作坑;

指甲黑色鼻干燥,鸦声忽作肚青筋;

虚舌退场门切牙齿,目多直视不转睛;

鱼口气急啼不得,蛔虫既出死形真;

手足掷摇惊过节,灵丹十救一无生。

鱼目定睛夜死,面青唇黑昼亡;

啼而不哭是痛,哭而不啼是惊;

煎不安是烦, 不定是燥。

急惊

急惊风症,牙关紧急,壮热涎潮,窜视反张、搐搦颤动、唇口眉眼牵引、口中热气、颊赤唇红、二便闭结、

脉浮洪数紧,此内有实热、外挟风邪,当截风定搐。若痰热尚作,仍微下之,痰热既泄,急宜调养胃气;搐定

而痰热少退,即宜调补脾气。此大法也。

急惊属肝,风邪、痰热有余之症也。急惊者,阳症也,

治宜解表,败毒散主之。若急惊、肚腹胀痛,灵砂丸、万亿丸之类。

败毒散 治急惊风初起,发热,手足搐搦、上宫天吊、角弓反张,并一切感冒风寒,头疼发热、咳嗽

喘急、鼻塞声重,及疮疹欲出发搐,并宜服之。

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茯苓(去皮) 桔梗(去芦) 川芎 枳壳(去瓤炒) 天麻 全蝎

(去毒) 姜蚕(炒) 白附子(煨) 地骨皮(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灵砂丸 治小儿风痰惊积至危笃者,如神。

南星(泡) 半夏(泡) 巴豆(去壳酒煮干二次。各五钱) 全蝎 朱砂(一半入药,一半为衣。各三钱)

姜蚕(炒,七分) 轻粉(少许)

上为末,水和丸如黍米大,每一次三丸。如惊风,金银汤下。其余姜汤下。

龙脑安神丸 专治大人、小儿惊风癫痫,男、妇骨蒸劳热咳嗽,语涩舌强久不瘥者,及伤寒大热不解,

久无汗者。大人服一丸,井花水调雄黄四五分送下,或细嚼,或研下。小儿一岁以下者,四之一;二三岁,三

之一;四五岁以上者,二之一。极神效。

牛黄(五分) 片脑(三分) 乌犀角(二钱) 朱砂(飞过,二钱) 人参(去芦,二钱) 白茯神

(去皮,三钱) 地骨皮(二钱) 麦门冬(去心,二钱) 桑白皮(二钱) 麝香(三分) 马牙硝(三分)、

甘草(二钱)

上各为末,分两秤停,合为一处,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四大张为衣,阴干,瓷器内放,用黄蜡作

盖,恐泄脑麝之气。此方百发百中,其功不能尽述。

千金散 治小儿一切痰喘,急慢惊风,虽至死,但能开口灌下,无不活者。

全蝎(炙) 姜蚕(各三分) 朱砂(四分) 牛黄(六厘) 冰片 黄连 天麻(各四分) 胆星

甘草(各二分)

上为末,每用五七厘,薄荷、灯芯、金银煎汤,不拘时调下。

保生锭 治小儿急慢惊风,痰涎壅盛、胎惊内吊、多啼、夜间恍惚不宁、久患癫痫、咳嗽发热、夏月

中暑发搐皆治。常服,镇惊安神宁心。

牛黄(三钱) 天竺黄 辰砂(各一两) 雄黄(三钱) 麝香(五分) 片脑(五分) 琥珀(一两)

珍珠(五钱) 大赭石(三钱,火 七次) 蛇含石(三钱,火 七次) 金银箔(四帖) 天麻 防风

甘草 茯苓(去皮) 人参(各三钱) 姜蚕 血竭(各五钱) 远志(去心,三钱) 陈皮 牛胆南星(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米粉糊为锭,辰砂为衣,用薄荷汤化下。

大圣夺命金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癫痫天吊,客忤物忤中恶,及初生脐风、撮口着噤、胎惊胎痫、牙

关紧急、惊风痰热、搐搦掣颤、反躬窜视、昏闷不醒,但是一切惊风危恶紧急之症并皆治之,其效如神。其他

惊药俱不及此,真起死回生之良剂也。(杨绳雨传。)

天麻(泡) 全蝎(去毒) 姜蚕(炒) 胆星 防风(去芦) 羌活 白附子(炮) 茯神(去皮木)

川芎 远志(泡去心) 桔梗(去芦,炒) 石菖蒲 半夏(姜制)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

(去皮) 酸枣仁(炒) 荆穗 细辛(各五钱) 川乌(炮去皮脐,一个) 乌蛇尾(酒浸、炙,五钱) 甘

草大赤头蜈蚣(一条,薄荷汁浸焙) 沉香 犀角 羚羊角 辰砂(水飞) 珍珠 琥珀(各一钱)

天竺黄(一两) 牛黄(一钱五分) 雄黄 麝香(各一钱) 金箔(三十片) 银箔(四十片)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每服一

丸,用金银同薄荷煎汤研化,不拘时服。

一小儿潮热发搐,痰涎上壅,手足指冷,申酉时左腮青色隐白,用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肺,六味丸滋养肝肾

而痊。(二方俱见补益。)

一小儿三岁,因惊搐搦、发热痰盛,久服抱龙丸等药,面色或赤或青,此心肝二经血虚、风热生痰也。用

六味丸滋肾生血,用六君、柴胡、升麻调补脾胃而安。(三方俱见补益。)

慢惊

慢惊症,因病后或吐泻,或药饵伤损脾胃,肢体逆冷、口鼻气微、手足螈 、昏睡露睛,此脾虚生风、无

阳之症也。

慢惊属脾,中气虚损不足之病也。(慢惊者,阴症也,治宜固里,醒脾散主之。)

醒脾散 治小儿吐泻不止,作慢惊风,脾困昏沉,默默不食。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木香 全蝎(去毒) 天麻 白附子(煨) 姜蚕

(炒。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上锉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一方去天麻、姜蚕,加南星(泡)、半夏(泡)、陈仓米二百粒,煎

服,累效。

黄 汤 治小儿慢惊风之神药也。

黄 (二钱,蜜水炒) 人参(三钱) 炙甘草(五分) 加白芍(炒,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

治小儿吐泻脾惊(一二岁可服。)

朱砂(五厘,二岁以上一分,三岁以上四五分) 全蝎(一个,去足、翅、毒,一岁一个,三岁两个。)

上为细末,乳汁调服。

凡慢惊,元气虚损而致昏愦者,急灸百会穴,若待下痰

不愈而后灸之,则元气脱散而不救矣。此乃脏腑传变已极,总归虚处,唯脾受之。无风可逐,无惊可疗,此因

脾虚不能摄涎而似痰也。

紫金锭子 治急慢惊风,涎潮发搐、或吐或泻、不思饮食、神疲气弱。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白茯神(去皮木) 山药(炒) 乳香 赤石脂(醋

七次) 辰砂(各三钱) 麝香(一钱)

上为末,以糕一两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一粒,薄荷汤研化服。

一小儿伤食发丹,服发表之剂,手足搐搦;服抱龙丸,目润痰盛。余谓脾胃亏损而变慢惊也。无风可祛,

无痰可逐,只宜温补胃气,遂用六君子加附子,一剂而愈。(方见补益。)

一小儿搐搦、痰涎自流,或用惊风之药益甚。视其面色黄白,余用六君子、补中益气二汤,补脾气而愈。

(二方俱见补益。)

混元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痰嗽喘热、吐泻腹胀,小儿百病,大有功效。(方见通治。)

惊后调治

牛黄镇惊丸 治惊后调理,安心神、养气血、和平预防之剂。

天竺黄(另研) 麦门冬(去心) 当归身(酒洗) 生地黄(酒洗) 赤芍药(煨) 薄荷 木通(去皮)

黄连(姜汁炒) 山栀仁(炒) 辰砂(另研,水飞) 牛黄(另研) 龙骨(火 。各二钱) 青黛(另研,

一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淡姜汤送下。

一小儿五岁。因看会,见妆鬼脸被惊吓。两眼黑睛翻向里,白睛翻向外,视物微觉一线。诸医不能治,求

治于余。

余曰∶此子曾出痘疹否?对曰∶未。俟出痘疹可治。逾月,痘疹盛行,其子发热,似有将出之几,其家果召余

治。以绵胭脂将水泡出汁,慢火熬成膏,涂儿两眼泡上下。一日涂两次,直至痘疹收靥后,其眼复旧。

疳疾

夫小儿疳病,由乳母寒热失理、动止乖违、饮食无节、甘肥过度、喜怒气乱、醉饱劳伤使乳儿者,故成疳

病。又因久吐之后、久泻之后、久痢之后,以致久渴、久汗、久热、久疟、久嗽、下血、久疮之后,皆能亡失

津液,并成疳病。钱氏云∶疳皆脾胃伤、亡津液之所作也。

凡养小儿宜戒敬,酒肉油腻偏生病;生冷硬物凉水浆,不与自无疳癖病。

消疳汤 治小儿大便色疳白,小便混浊,或澄之如米泔,此疳病也。

山楂肉 白芍(炒) 黄连(姜汁炒) 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泽泻(各一钱) 青皮(四分)

甘草(生,三分)

上锉一剂,姜枣水煎。

消疳丸 治五疳皮黄肌瘦,发直尿白,肚大青筋,好食泥、炭、茶、米之物,或吐或泻,腹内积块,

诸虫作痛。

苍术(米泔浸炒) 陈皮 浓朴(姜汁炒) 枳壳(面炒) 槟榔 神曲(炒) 山楂(去子)

麦芽(炒) 三棱(煨) 莪术(煨) 砂仁 茯苓(去皮) 黄连(炒) 胡黄连 芜荑仁 芦荟 使君子

(去壳)

上各等分为末,使君子壳煎汤,泡蒸饼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清米汤化下。

肥儿丸 消疳化积,磨癖清热,伐肝补脾,进食杀虫,润肌肤、养元气。

人参(三钱半) 白术(去芦) 茯苓(各三钱) 黄连(姜炒,三钱半) 胡黄连(五钱) 使君子

(去壳,四钱) 神曲(炒) 麦芽(炒) 山楂肉(各三钱半) 甘草(炙,二钱) 芦荟(三钱半,碗盛,

泥封固,置坑中,四面煨透用)

上为末,黄米糊为丸,米汤化下。或作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下。看儿大小加减。

快活丸 治小儿下痢疳病,皮肤瘦削、骨露如柴、肚大青筋、小便浊、睡卧躁乱、神气昏沉。常服,

健脾化积、进食肥肌,其效如神。

蒸饼 面一斤,作饼子十六个,每一个重一两,予开一窍,取出饼屑,入青矾五分,仍以饼屑填紧,外以

湿纸包固,炭火内 ,透干取出,候冷用之。

上为细末,别以肥小枣用米泔水浸,经一宿,饭上蒸熟,去核、皮,烂杵如糊,同前饼末杵匀为丸,如黍

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时,清米汤送下;或研化,米汤调服亦可。

芦连消疳丸 治小儿生疳、痞块发热、肚胀,壮脾胃、消饮食、清肝火、磨积块。

芦荟 胡黄连 宣黄连(酒炒。各五钱) 白术(米泔浸,焙) 白茯苓(去皮) 当归(全身用酒洗。

各一两) 白芍(酒炒,八钱) 人参 神曲(炒。各六钱) 使君子(去壳晒干) 山楂肉(各七钱) 芜

荑(炒) 槟榔(各五钱) 大甘草节(去粗皮,主用四两)

上为细末,汤泡蒸饼打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六十丸,临晚米汤送下。或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晚噙

化一丸,或米汤下,或酒亦可。

一小儿肝疳、白膜遮睛;筋疳泻血;肾疳,身瘦疮疳;骨疳,喜卧冷地。又治胃怯不言,解颅并年长不能

行者。用六味丸各等分,炼蜜丸,久服神效。(方见补益。)

一小儿,四肢消瘦、肚腹胀大、行步不能,颇能饮食、

作渴发热、去后臭秽,此脾脏伤也。用异功散(方见补益)、肥儿丸调理而安。

一小儿,面色痿黄、眼泡微肿、作渴腹胀、饮食少思、腹中一块或移动、小便澄白、大便不实,此脾疳之

患。用四君子(方见补益) 加山栀、芜荑、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尿浊如米泔。余以江南做酒小曲炒为末,酒调下。三服愈。

癖疾

钱仲阳云∶癖块者,僻于两胁;痞结者,否于中脘。此因乳哺失调,饮食停滞,邪气相搏而成。或乳母六

淫七情所致,古人多用克伐。痞癖既久,饮食减少,脾气必虚,久而不愈,必先以固胃气为主,使养正则积自

除。若欲直攻其结,不唯不能善消,抑且损其脾土。凡脾土亏损,必变症百出矣,当参各类及随儿症而主治之。

若癖块日久,元气脾胃俱虚,宜朝服补中益气汤,夕服千金消癖丸,间与混元丹,兼服治之,获效者多矣。

癖者,生于皮里膜外也。

净腑汤 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

柴胡 白茯苓(去皮) 猪苓 泽泻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山楂(去核。各一钱) 黄芩

白术(去芦) 半夏(姜制) 人参(各八分) 胡黄连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肥儿丸 治癖如神(方见疳疾。)

千金消癖丸 治小儿癖疾、积块,有殊效。

芦荟 阿魏(另为糊) 青黛 木香 浓朴(姜炒) 槟榔 陈皮(去白穣。各一钱) 麦芽(炒,四钱)

使君子(去壳) 胡黄连 山楂肉

香附(水浸) 三棱(醋炒) 莪术(煨,醋炒。各二钱) 水红花子(微炒) 神曲(炒。各四钱)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上为末,将阿魏一钱,白水和面打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饮、白汤吞下。

益儿饼 治小儿癖疾。

水红花子 使君子(去壳) 山楂肉(各五钱) 白术(去芦,四钱) 槟榔(一钱半) 木香(一钱)

神曲(炒,二钱半)

上为末,入黄蜡、面,水和作煎饼吃。

至宝丸

真阿魏(二钱) 芦荟 天竺黄 胡黄连 雄黄 穿山甲(炒) 沉香 白草乌(泡) 砂 没药

(各二分)

上为极细末,用好酒和成一块,入铜锅内,再入酒半茶钟,熬成膏。勿令火大,恐伤药方,量可丸取出。

丸如豌豆大,每丸黄酒送下。十岁以上,服二丸,临卧时服。待其自然汗出,三日服一次。重者,五七服,

轻者,二三服,热即退、块亦消。须要忌口。如服后热不止,可后服金花丸;如羸弱不进食者,可先服平胃散。

癖疾方

麝香(二分) 全蝎(去毒) 斑蝥(去头、翅、足) 红娘子(去头、尾、足翅,女人用、男子去)

阿魏 蠓虫(去足翅) 血竭 雄黄 砂 芦荟 木香 当归尾(酒浸) 三棱(醋煮) 莪术(醋煮)

香附米(炒) 白豆蔻(去皮) 萝卜子(炒,各一钱)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或酒、或温水下。壮盛者可服。

癖疾方

芦荟(五分) 阿魏(五分) 急性子(即小桃红子) 水红花子(一钱) 黑

白牵牛(共一钱) 猴(烧灰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分,黄酒送下,三帖全好。

癖疾方

牛黄(四分) 雄胆(四分) 血竭(一钱) 芦荟(四分) 炉甘石(五分) 天竺黄(五钱)

黄蜡(五钱) 净皮硝(一两) 蜂蜜(四两)

上将蜡化开,与蜂蜜一处,滚熟住火,倾入细瓷碗内,凉冷后,将群药为细末,方入蜜蜡内搅匀。每日常

服。先服用箸头蘸吃,后多服不怕,十日全消。忌醋冷油腻之物。

又方

核桃仁(一斤) 槟榔(二十个) 砂(一钱) 大黄(一两)

上三味为细末,入桃仁,水煮一炷香。水滚时,陆续入皮硝半斤,香尽硝亦尽,止食桃仁亦好。

清香散 治癖疾生牙疳、溃烂臭秽。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轻粉(炒) 象皮(炒灰) 象牙(焙黄) 红褐(炒灰) 珍珠(焙黄)

海巴(焙干。各等分)

上为细末,搽患处,立时痛止,生肌如神。

桃花散 治癖气上攻,牙腮腐烂。

桃花信一块,桑柴火内烧红,淬入细茶浓卤内。如此七次,去信,将茶卤入雄黄一块,研末入卤内,用鸡

翎频扫患处。止痛生肌,立时见效。

克坚膏 专治小儿癖块、发热羸瘦。

木鳖子 穿山甲 川乌 甘遂 甘草 当归 上各八钱,先用真香油一斤入锅内,将前药熬成灰,滤去渣,

再慢火熬,滴水不散,方下黄丹八两,熬滴水成珠,方下细药入内,再不见火 芦荟 阿魏 硼砂 皮硝

水红花子(各五钱) 砂(三钱) 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入内搅匀不熬,摊为膏药。贴时,先用皮硝

水洗皮肤,以膏贴癖。二三日后,觉肚内疾作疼,四五日发痒,粪后有脓血之物是其验也。

抓癖膏(李沧溪传) 香油(半斤) 桐油(半斤) 生猪脑子(半斤) 男子血余(灰水洗净,

不拘多少) 桃仁(四两) 白蜡(四钱)

上俱下锅内,文武火熬的脑子尽,用布绢滤去渣,次下飞过黄丹十四两,熬成膏,待温下∶胡黄连、香白

芷、苏木、红花、三棱、莪术(各三钱)、当归尾、 砂(各五钱)、麝香(一钱半)。各为细末,照分两重

罗,入前膏内搅匀收贮。勿令泄气。如有积块,先用皮硝煎水洗患处,令净,次用生姜擦之,方用绢帛摊药贴

上;贴后,用热鞋底炙热熨之五七十遍,觉内热方可。如贴后,癖即消缩如神。

灸法 穴在小儿背脊中,自尾 骨将手揣摸脊骨两傍有血筋发动处两穴。每一穴用铜钱三文压在穴上,

用艾炷安孔中,各灸七壮。此是癖之根,贯血之所。灸之,疮即发,即可见效。灸不着血筋,则疮不发,而不

效矣。

化癖如神散 治痞块积聚。

蟾酥 黄蜡(各二钱) 羚羊角 牛黄(各五分) 麝香(三分) 巴豆肉(一钱) 砂 冰片(各一分)

上为末,丸如菜子大。每用一丸,用扁头针,或患处刺破皮入之,用膏药粘贴。一伏时揭起,其癖化脓血

出尽,服调理脾胃药。

一小儿,患痞癖,服槟榔、蓬术、枳实、黄连之类,痞益甚。余曰∶此脾经血虚痞也,不可克伐。遂用六

君子加当归数剂,胃气渐复,诸症渐愈;乃朝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夕用异功散加当归、芍药而愈。

(方见补益。)

诸热

小儿诸热辨例∶

伤寒热∶手足梢冷,发热恶寒而无汗,面色青惨而不舒,左额有青纹。

伤风热∶手足梢微温,自汗,面赤而光。

伤食热∶目泡肿,右额有青纹,身热而头额、腹肚尤甚,夜热昼凉,面黄,或吐痢腹疼。

惊风热∶面色青红,额正中有青纹,手心有汗,时作惊惕,手脉络微动而发热。

风热∶身热,倍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秘。

潮热∶如水之潮,根据时而至。

变蒸热∶身体上下而蒸热,上气虚惊,耳热微汗,唇上下有白泡,状如珠子。重者,身热脉乱、腹痛啼叫、

不能乳食、或吐 。周岁以后,无此症也。

潮热,发渴有时;惊热,颠叫恍惚;夜热;夕发且止;余热,寒邪未尽;食热,肚背先热;疳热,骨蒸盗

汗;背热,一向不止;烦热,心躁不安;积热,颊赤口疮;风热,汗出身热;虚热,困倦少力;客热,来去不

定;癖热,涎嗽饮水;寒热,发如疟状;血热,辰巳时发;疹热,耳鼻尖冷。诸热得之,各有所归,其间有三

两症交互者,宜随其轻重而治之。

诸热为病者,宜清热也。

大连翘饮 治小儿伤风感冒,发热。痰壅、风热、丹毒肿痛、颈项有核、腮赤痈疖、眼目赤肿、口舌

生疮、咽喉疼痛、小便淋沥、胎毒痘疹余毒、一切热毒并治。

连翘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牛蒡子 赤芍 栀子 木通 当归 防风(各四分) 柴胡 黄芩 荆芥

(各一钱二分) 蝉蜕(五

分) 甘草(一钱六分)

上锉,竹叶十个、灯芯十茎,水煎,不拘时温服。风痰热变蒸加麦冬;实热、丹热加大黄;胎热、疮疹余

毒加薄荷叶;痈疖热毒加大黄、芒硝。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壅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根出血、口臭颊赤、咽干烦躁、或痘疹余毒未解、

或头目身体多生疮疖。

犀角 桔梗(去芦) 生地黄(酒洗) 赤茯苓(去皮) 牛蒡子(微炒。各五钱) 朴硝 连翘 玄

参(黑者) 粉草(各六钱) 青黛(二钱,研极细)

上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为衣。

感冒

感冒者,宜发散也。

惺惺散 治外感风寒,鼻塞、痰嗽、发热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桔梗 栝蒌根 细辛 甘草 薄荷

上锉,水煎服。

羌活膏 治小儿风寒外感,惊风内积,发热喘促、咳嗽痰涎、潮热搐溺,并痘疹初作。

人参 白术 独活 前胡 川芎 桔梗 羌活 天麻(各五钱) 薄荷(各三钱) 地骨皮(二钱)

甘草(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姜汤研化下。

一小儿八岁。患伤寒,头疼身痛、发热口干、面赤无汗。诸医以伤寒治之,百药罔效。已经旬日,袖手待

毙。余以龙脑安神丸一服,其汗如雨即瘥。

一小儿外感风邪,服表散之剂,汗出作喘,此邪气去而脾肺虚也。用异功散而汗、喘止;再剂而乳食进。

一小儿沉默昏倦、肢冷惊悸、其纹如弓之向里,此属胃气虚而外感寒邪也。先用惺惺散以解外邪、调胃气,

诸症顿愈。但手足逆冷,又用六君子汤调补元气而安。(异功散、六君子汤俱见补益。)

伤食

伤食者,宜消导也。

万亿丸 治小儿乳食生冷所伤,发热肚胀诸症。(方见通治。)

消食丸 治小儿宿食不消。(又名消乳丸。)

砂仁 陈皮 三棱(炒) 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钱) 香附(炒,一两) 加白术(炒、五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大小加减。

消食饼 治小儿时常伤食,皮黄肌瘦、肚大腹胀。用此焦饼,令常服之。

莲肉(去皮) 山药(炒) 白茯苓(去皮) 神曲(炒) 麦芽(炒) 扁豆(炒)

上各等分为末,每四两入面一斤,水同和,烙焦饼用。

一小儿伤寒呕吐、发热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已消,热亦未退。余以为胃经虚血,用六君、升麻、

柴胡,四剂而痊。

一小儿十四岁。伤食发热,服消导丸,胸腹膨胀、发热作渴,此脾气复伤也。先用四君、升麻、柴胡,

饮食渐进;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劳心发热少食,用四物、升麻、柴胡而愈。

一小儿伤食发热、抽搐、呕吐、喘嗽,属脾肺虚、气虚

有热,用六君、炒黑黄连、栀子而愈。(上方俱见补益。)

腹胀

腹胀者,脾胃气虚也。

消胀散 治小儿腹胀。

萝卜子(炒) 苏梗 干葛 陈皮 枳壳(各等分) 甘草(少许)

上锉,水煎服。食少者,加白术。

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作痛,或用药下之,痛虽止而胀益甚,更

加喘粗,此脾气伤而及于肺也。用六君加桔梗调补而痊。

一小儿停食,服通利之剂,作呕腹胀。此脾胃复伤也。

用补中益气汤而愈。(上方俱见补益。)

呕吐

呕吐者,乳食伤胃也。

定吐饮 治吐逆,投诸药不止,服此神效。

半夏(汤泡透切片,焙干为末,二两) 生姜(洗净,和皮一两) 薄桂(去粗皮锉,三钱)

上姜切作小框,如绿豆大,同前半夏和匀,入小铛内,慢火顺手炒。令香熟带干,方下桂再炒匀,微有

香气,以纸摊开地上去火毒,候冷,略播去黑焦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空心,少与缓服。

定吐紫金核 治呕吐。

丁香 木香 藿香 半夏(姜汤泡七次)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各一钱。)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枣核大,用沉香、朱砂各一钱为衣,阴干。每用一丸,用枣一枚去核,放药丸

在内,姜

片夹,湿纸裹,灰火内煨熟,去姜纸,嚼吃,用米饮压之。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抽搐呕吐、气喘吐痰,此饮食伤脾、肺气虚弱所致。用六君子汤、炒黑黄连、山

栀各二分,一剂而愈。(方见补益。)

泄泻

泄泻者,乳食伤脾也。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中气喘、呕吐泄泻。此药中和不热,

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去皮) 山药(炒) 甘草(炙,各二钱) 莲肉(去心)、白扁豆(一钱半,

姜汁浸炒)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去芦。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量儿岁数加减。

启脾丸 消食止泻、止吐消疳、消黄消胀、定腹痛、益脾健胃。

人参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 山药(炒) 莲肉(各一两,去心) 山楂肉 陈皮 泽泻 甘草

(炙。各五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汤下,或米汤研下服亦可。小儿常患伤食,服之立

愈。

一方 益元散加白术末一两,每服一二钱,米汤调下,止小儿泄泻殊效。

一方 止治溏泻,用柿饼烧熟食之即止。

治小儿水泻不止 五倍子为细末,陈醋调稀,熬成膏,贴脐上即止。

水泻痢疾方 生姜(四两) 真香油(四两) 黄丹(二两)熬成膏药贴脐,立效。

一小儿饮食后即泻,先用六君子、升麻、神曲、山楂而止;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痊。后吐泻腹痛,用

保和丸二服,又用异功散调补脾气而安。

一小儿伤食,作泻腹胀、四肢浮肿、小便不利,先用五苓散(方见中暑)加木香,旬余,诸症渐退;又用

五味异功散为主,佐以加减肾气丸,又旬日,二便调和,饮食渐进,浮肿旋消,乃用异功散调理而安。

一小儿因惊久泻,面色青黄,余谓肝木胜脾土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子母俱服而

愈。

一小儿久泻兼脱肛、小腹重坠、四肢浮肿,面色痿黄、时或兼青,诸药到口即呕吐。审乳母,忧郁伤脾,

大便不实。先用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及四神丸调治其母,不两月,子母俱愈。(上方俱见补益。)

吐泻

上吐下泻者,脾胃俱伤也。

白术散 治吐泻,或病后津液不足,口干作渴,和胃生津,止泻痢,将欲成慢惊风者。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藿香 木香 干葛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剂,水煎服。若小儿频频泻痢,将成慢惊,加山药、扁豆、肉豆蔻(煨。各一钱) 姜一片,水煎服;

若慢惊已作,加细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三个)、白附子(八分、煨);若冬月,小儿吐蛔,多是胃寒、

胃虚所致,加丁香三粒;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淡渗之药,乃胃中元气少故也,以此汤补之,加

天花粉;若能食而渴者,白虎汤加人参;如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饮冷,服之即效。

烧针丸 治小儿吐泻。

黄丹 朱砂 白矾(枯过)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三四丸。戳针尖上灯焰上烧过,凉,米泔研烂调服。泻者食前,吐者

无拘时。外用绿豆粉,以鸡子清作膏。如吐,涂两脚心;如泻,涂囟门上。止则去之。

又方 治吐泻。四君子汤加藿香、陈皮,一剂而愈。

助胃膏 治元气、脾胃虚弱,吐泻不止,不思饮食及久泻虚寒。

人参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钱半) 白豆蔻(去壳) 木香 山药(炒,五钱)

肉豆蔻(面包煨,捶去油,二个) 砂仁(炒,二十个) 丁香 官桂 藿香(各三钱) 陈皮(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米汤化下。

秘方 治小儿水泻。白矾、黄丹各五钱,用葱白捣烂,涂脐上即止。

治小儿吐泻 小丁香,陈皮(各等分)。水煎温服。

一小儿数岁间,每停食,辄服峻利之药,后肚腹膨胀、呕吐泄泻。先用六君子汤,诸症渐愈;又用补中益

气汤而安。

一小儿腹胀,饮食后即泻,手足逆冷,此脾气虚寒也。先用人参理中丸,后用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吐泻乳食,色白不化,露睛气喘,此脾肺不足、形病俱虚也。先用异功散加桔梗、柴胡顿愈;再用

补中益气汤而安。

一小儿因惊吐泻腹胀,先用六君、木香、柴胡治之稍可;又以五味异功散而愈。后因惊搐痰甚,或用镇惊

化痰之药,倦怠不食而泄益甚。先用异功加木香、钩藤,四剂而愈。(方俱

见补益。)

一小儿面黄肌瘦、泄泻无度、腹胀如鼓、不思饮食,百药不效。余教用好生白术,酒磨浓汁,以温酒调,

空心服,二三日即愈。

痢疾

东垣云∶白者,湿热伤气分;赤者,湿热伤血分;赤白相杂,气血俱伤也。

痢疾者,腹中实积也。

万亿丸(方见通治。) 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初起者,一服即愈。

一方 治小儿痢。用鸡子一个,冷水下锅煮一沸,取出,去白用黄研碎,以生姜汁小钟半钟和匀,与

儿食。忌茶。

姜茶煎 治痢疾腹痛,不问赤白冷热,皆可用之。

老生姜(切片、三钱) 细茶(三钱) 用新汲水煎服。

一方 用生姜、细茶、连根韭菜,三味同姜汁酒调,立止。

仙梅丸 治痢疾发热发渴者。

细茶 乌梅(水洗则去核,晒)

上为末,用生蜜揭作丸,弹子大。每一丸,水冷热随意化下。

铁门拴 治赤白痢疾、五种泄泻。

文蛤(炒黄色,一两) 白矾(半生半 ,共三钱) 黄丹(二钱)

上为细末,黄蜡一两,熔化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大人十五丸,小儿五七丸,茶一钱、姜二钱煎汤下。

泻痢方 五倍子炒黄色为末,乌梅肉水浸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白痢,冷米汤下;赤痢,姜汤

下;水泻,冷水下。

水泻痢疾方 飞白矾(一钱)、丁香(五分)。共为末,水泻白水下,痢疾黄酒下。

石莲散 治小儿禁口痢,呕逆不食神效。

石莲肉(炒去心)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陈仓米饮调下。如呕,加生姜汁二匙同服。一方,山药末半生半炒,米饮调下。

香连丸 黄连(十两,用吴茱萸五两,水拌湿,入瓷器,顿滚汤中半日,炒焦黑) 木香(二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白汤下。

固肠丸 治红白痢,日久不止。

黄蜡(一两) 黄丹(一两,水飞) 共化一处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三丸。红痢甘草、白痢干姜、红白

痢甘草、干姜汤下,空心服。

治水泻痢疾 用凤眼草蜜水炒,为细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立止。

一小儿患痢脱肛,色赤或痛,用补中益气汤送香连丸而愈。后伤食作泻,复脱肛不入,仍用前汤,更以蓖

麻仁研,涂顶门而愈。

一小儿患痢,口干发热,用白术散煎与恣饮,时与白术散送下香连丸而安。

一小儿久痢,里急后重,欲去不去,手足并冷,此胃气虚寒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补骨脂、倍升

麻、柴胡而愈。

疟疾

疟者,膈上痰结也。万亿丸(方见通治。)

芫花散 治小儿疟疾。

芫花根为末,每用一二分,三岁儿用三分。以鸡子一个,去顶入末搅匀,纸糊顶口,外用湿纸裹,灰火煨

熟,嚼吃。

天灵散 天灵盖烧存性,为细末。每服五匣,黄酒调下立止。

消癖丸 治疟母、停水结癖、腹胁坚痛。

芫花(炒) 朱砂(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十丸,枣汤送下。

祝由科 治疟疾不愈。咒曰∶吾从东方来,路逢一池水,水里一条龙,九头十八尾,问伊芳食甚的,只

吃疟疾鬼。上念一遍,吹在果子上,念七遍在上。令病患于五更鸡犬不闻时,面东而立食讫,于静室中安睡。

忌食瓜果荤肉热物。此法十治八九,无药处可以救人。果者,谓桃、杏、枣、栗之类。

一小儿先因停食腹痛,服峻厉之剂,后患疟,日晡而作。余以为元气下陷。欲治,以补中益气汤。不信,

泛行清热消导,前症益甚,食少作泻。余朝用前汤,夕用异功散加当归,月余而愈。

一小儿每午前先寒后热,不久愈。用六君子加炮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旬余而安。(方见补益。)

咳嗽

咳嗽者,肺伤风也。

参苏饮 治小儿四时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喘急、痰涎壅盛、鼻塞声重、涕唾稠粘、及内伤外感、一

切发热喘嗽。

紫苏 陈皮 前胡 桔梗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去皮) 干葛 枳壳(麸炒。各等分) 甘草

人参(二味减半) 木香(少许)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食后服。若肺实有邪,去人参,

加黄芩、桑白皮、杏仁。

参花散 治咳嗽发热、气喘吐血。

人参 天花粉(各等分) 为末,每服五分,蜜水调下。

蜜梨噙 治咳嗽喘急。

甜梨一个,刀切勿断,入蜜于内,面裹,灰火煨熟,去面吃梨愈。

一方 治小儿喉中痰壅喘急。用巴豆一枚,去壳捣烂,作一丸,以棉花包裹,男左女右,塞鼻中,

痰即坠下而愈。

一方 治伤寒潮热痰咳(男妇小儿皆可用。)

郁金(三钱) 石膏(一两, 过。)上共为末,每服二三匙,清茶送下。

一小儿伤风,咳嗽发热,服解表之剂,加喘促出汗。余谓脾肺气虚,欲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补之。

不信,乃自服二陈、桑皮、枳壳,而发搐痰壅,仍用前药加钩藤钩而痊。

喘急

喘急者,痰气盛也。

一捻金 治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肚腹膨胀、不思饮食。小儿肺胀喘嗽,多人看作风喉;大

黄、槟榔、二牵牛,人参分两等求;五味研成细末,蜜水调量稀稠;每将一字下咽喉,不用神针法灸。

上其症,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胁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嘎不鸣,痰涎涌

塞,俗云马脾风。若不急治,死于旦夕也。

治小儿喉中痰壅喘甚 用巴豆一粒捣烂,作一丸,以棉花包裹,男左女右塞鼻,痰即坠下,效。

一小儿患喘,服发汗之剂,汗出而喘益甚。用异功散顿愈;又用六君子汤而痊愈。(方见补益。)

一小儿有哮病,其母遇劳即发,儿饮其乳亦嗽。用六君子、桔梗、桑皮、杏仁治之,母子并愈。

(方见补益。)

小儿初生杂病

小儿初生,宜先浓煎黄连甘草汤,急用软绢或丝绵包指蘸药,抠退场门中恶血。倘或不及,即以药

汤灌之,待吐出恶沫,方与乳吃。令出痘亦稀,诸毒疮亦少。

一初生三五月,宜绷缚令卧。勿竖头抱出,免致惊痫。

一乳与食,宜相远,不宜一时混吃,令儿生疳癖痞积。

一宜用七八十岁老人旧裙,旧袄改作小儿衣衫,真气相滋,令儿有寿。富贵之家,切不宜新制 丝

绫罗毡绒之类与小儿穿,不唯生病,抑且折福,必致夭殇。

一小儿生四五个月,止与乳吃;六个月以后,方与稀粥哺之;周岁以前,切不可吃荤腥并生冷之物,

令儿多疾。若待二三岁后,脏腑稍壮,才与荤腥方好。

延生第一方 小儿初生,脐带脱落,收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围烧,至烟将尽,放土地上,用

瓦盏之类盖之存性,研为细末;预将朱砂透明者为极细末,水飞过,脐带若有五分重,朱砂用二分五

厘,生地黄、当归身煎浓汁一二蚬壳,调和前两味,抹儿上 间及乳母ru头上,一日之内,晚至尽;

次日,大便遗下秽污浊垢之物,终身永无疮疹及诸疾,生一子则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涤秽免痘汤 用练树子一升,至正月初一日子时,父母只令一人知,将练子煎汤,待温,洗儿

全身头面上下,以去胎毒。洗后,不出痘疹。如出亦轻,或只三五颗而已。

一方 用五六月间收丝瓜小小蔓藤阴干,约重二两半收起,煎汤洗。

一方 用葫芦上藤蔓,如前法亦可。

稀痘万金丹 治婴儿未出痘时,胎毒在脏腑,因时气而发也。如在春秋二分,每服一丸,使痘

毒渐消,出时稀少。如遇出痘时气,身一发热,即磨服一丸,毒从大便而出。若有黑陷倒靥,化下一

丸,即起死回生。如痘出至七日,若服,恐泄元气。修合者不可加减,以取不效。

麻黄根 升麻(各一两半) 羌活 桦皮 茜草根 栝蒌根 鼠粘子(炒) 天麻 连翘(各一两)

当归 芍药 川芎(各七钱)

上锉作片,用水五升,煎至半升,去渣,入银器内,以汤顿成膏,入炼蜜少许,调匀,入后药∶

朱砂(五钱)、 冰片、雄黄(各五分)、虾蟆灰(一钱半)、麝香(七分)、全蝎(十四个,炙)。上

为末,入前药和匀,分作十丸,以蜡封之,如弹子大,临时用猪心血、或兔血调匀,热酒调下,温服。

凡初生小儿,口 并牙根生白点,名马牙,不能食乳。此与鹅口不同,少缓即不能救,多致夭伤。

急用针缚箸头上,将白点挑破出血,用好京墨磨薄荷汤,以手指捻母油头发蘸墨遍口 擦之。勿令乳食。

待睡一时,醒方与乳食,再擦之。

小儿不时变蒸,变者,异常也,蒸者,发热也,所以变换五脏、蒸养六腑,须要变蒸多变,气血方荣,

骨脉始长,情性有异,则后来出痘轻可。凡变蒸,不宜服药。或因伤食、因伤风、因惊吓等项夹杂,相

值而发,令人疑感,亦须守候一二日,俟病势真的,是食则消食,是风则行痰,是惊则安神。若变蒸

而妄投药饵,则为药引入各经,症遂难识,而且缠绵不脱,反药有所误也。

一小儿月内发搐鼻塞,乃风邪所伤。以六君子汤加桔梗、细辛,子母俱服;更以葱头七茎、生姜一

片,细擂摊纸上,合置掌中,令热急贴囟门,少顷,鼻利搐止。

一小儿未盈月发搐呕乳、腹胀作泻,此乳伤脾胃。用五味异功散加漏芦,令母服之,儿亦

服匙许,遂愈。

小儿杂病

胎热胎寒者,禀受有亏也。

胎热∶小儿生下,面赤、眼间口中气热、焦啼烦躁。

甘草(一钱) 黑豆(二钱) 淡竹叶(五个)

上锉一剂,灯草七茎,水煎,频频少进,令乳母多服。

胎寒∶母孕时受寒,儿生下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大便青黑、口冷腹痛、身起寒栗。

当归(炒) 黄 (蜜炒) 桂心 黄芩(炒) 细辛 龙骨(细研) 白芍(煨,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匙,以乳汁调下。

脐风撮口者,胎元有毒也。

脐风∶多因断脐之时,被风湿所乘,或者胎元禀有热毒,则儿下胎时,视按其脐,必硬,直定有脐风,

必自脐发出一道青筋,行肚则分两岔。行至心者必死。于青筋初发,急用灯芯点油燃于灯上,自青筋头

并岔行尽处燎之,以截住,不致攻心;更以外灸中脘三壮,内服万亿丸一二粒,以泄其胎毒也。

五通膏 治小儿脐风撮口。

生地黄 生姜 葱白 萝卜子 田螺肉(各等分)

上件共捣烂,搭脐四围一指浓,抱住一时,有屁下泄而愈。

治小儿断脐不如法,七日内有风出,用直僵蚕二三条,

炒去丝,为末,蜜调,敷口或ru头上、带下亦可。

香螺膏 治脐风肿硬如盘。

田螺三个,入麝少许,捣烂,搭脐上,须臾,再易,肿痛立消。

宣风散 初生小儿,脐风撮口、多啼不乳、口出白沫。

全蝎(二十八个,头尾全者,去毒,用酒炙,为末) 麝香(一字,另研。)

上同和匀细末,每用半字,金银煎汤调服。

撮口∶由胎气挟热,风邪入脐,毒流心脾之经,故令舌强唇青、聚口啼哭不得,当视其齿根之

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状,急以温水蘸青绵布裹指,轻轻擦破,即开口便安。甚者,用牛黄二分,将竹

沥调,滴入口即愈。

胎惊夜啼者,邪热乘心也。

胎惊宜

镇惊散 治小儿在胎受惊,故生下来盈月而惊也。

朱砂(研细入) 牛黄(少许) 取猪乳汁调稀,抹入口中,加麝香少许尤效。

夜啼宜

花火膏 治邪热相乘,焦躁夜啼。

灯火三颗,以乳汁调,抹儿口,或抹母乳上,令儿吮之。

一方 用灯芯烧灰,敷乳上,令儿吮之。

一方 加朱砂,共研末,用白蜜调,待儿睡,抹儿口内。

蝉花散 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

蝉蜕七个,下半截为细末,用薄荷汤调入,好酒少许,食后服。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根据

前法服,复啼如初。古人立法,莫知其妙。小儿触犯禁忌而夜啼者,宜醋炭熏,服苏合香丸。

一方 用火柴头一个,长四五寸,削平,面用朱砂写云∶拨火杖、拨火杖、将来作神,将

捉着夜啼鬼,打杀不要放,急急如律令。

小儿夜啼不止,将朱砂书“甲寅”二字,贴床头即止。

中恶天吊者,冒犯邪气也。

中恶宜

辟邪膏 治小儿卒中恶毒,心腹刺痛、闷乱欲死等症。

降真香 白胶香 沉香 虎头骨 鬼臼 龙胆草 人参 白茯苓(各五钱)

上为细末,入雄黄半两、麝香一钱,炼蜜为丸,乳香汤下。

天吊宜

钩藤散 治小儿天吊、潮热。

钩藤 人参 犀角(各五钱) 全蝎 天麻(各二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上锉一剂,水煎服。

鹅口、口疮者,胃中湿热也。

牛黄散 治小儿口中百病,鹅口口疮、重 不能吮乳及咽喉肿塞、一切热毒。

牛黄 冰片 硼砂 辰砂(研。各一分) 雄黄 青黛(各二分) 牙硝(一分半) 黄连

(末八分) 黄柏(末八分)

上共入乳钵内研匀,每用少许,敷入口内。

泻心汤 治小儿口疮。净黄连为细末,蜜水调服。

一方 治小儿白口疮。用黄丹、巴豆仁同炒焦,去豆

用丹,掺口疮上立愈。

重舌、木舌者,脾经实火也。(附弄舌。)

重舌,乃舌下生舌也。宜

当归连翘汤 治小儿心脾有热,舌下有形如舌而小者,名曰重舌,及唇口两傍生疮。

归尾 连翘 白芷(各三钱) 大黄(煨)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剂,水煎,食后频服。

千金方 治重舌。

竹沥青 黄柏末。二味和匀,无时点舌上即退。

又方 用蒲黄涂之即瘥。

又方 用胆矾研细敷之。

又方 用百草霜、芒硝、滑石,共为末,酒调敷之。

木舌,乃肿硬不柔和也。宜

雪硝散 治木舌。

朴硝(五钱) 真紫雪(二分) 盐(半分)

上为末,入竹沥二三点,用白汤调敷。(咽津无妨。)

泻黄散 治小儿木舌、弄舌。

藿香叶(七分) 山栀(一钱) 软石膏(五分) 防风(四分) 甘草(七分)

上锉一剂,水煎,不拘时服。

走马牙疳者,气虚湿热也。

立效散 治走马牙疳。

青黛 黄柏 枯矾 子末(各一钱)

上研细末,用米泔水先漱口内,掺贴患处。

清胃升麻汤 治小儿牙肿、流涎腮肿、走马牙疳,主阳明之热。

升麻 川芎 白芍 半夏(汤泡,各七分) 干葛 防风 黄连(酒炒二次) 生甘草(各五分)

软石膏(煨,一钱) 白术(七分) 白芷(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热服。能漱即含漱而吐之。漱药不用白术、半夏。

爱吃泥土者,脾脏生疳也。

清胃养脾汤 治小儿爱吃泥土,乃脾虚胃热所致,此药主之。

黄芩 软石膏 陈皮 白术(去芦) 甘草

上各等分,水煎服。

砂糖丸 腻粉一钱,和砂糖为丸,如麻子大,米饮送下,泻出其土立愈。

黄金饼 治小儿好吃泥土。

干黄土为末,浓煎黄连汁和为饼,食之立愈。

丹毒者,火行于外也。

赤肿者,游走遍体也。

犀角消毒饮 治风毒赤紫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胸膈满闷、咽喉肿痛、九道

有血妄行、遍身赤毒及痘疹已出未出,不能决透,或已出热不解,急服此。

牛蒡子(四钱,微炒) 荆芥穗 防风 黄芩(各一钱) 犀角(镑) 甘草(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不拘时服。无犀角,以升麻代之。

冰黄散 治赤游丹毒。

土硝 大黄末(各一钱)。上合一处,新汲水调匀,用鸡翎蘸药,频频涂扫。

又方 用伏龙肝,不拘多少,用鸡子清调敷患处,专治赤毒、赤肿、火毒走注。

泥金膏 治一切无名肿硬 赤,但是诸般丹瘤、热瘰湿烂,大人亦同此治。

阴地上蚯蚓粪 熟皮硝。蚯蚓粪三分之二,共一处研细,新汲水、井水浓调浓敷患处,干则再上。

喉痹者,热毒也。会厌两旁肿者,为双乳鹅,是易治。一旁肿者,为单乳鹅,是难治。

乳鹅差小者,为喉痹。热结于咽喉,且麻且痒,肿绕于外,高咽喉风。喉痹暴发暴

死者,名走马喉风是也。

甘桔汤 治小儿咽喉肿痛,风热等毒。

桔梗(二钱) 防风 荆芥 薄荷黄 黄芩 甘草(各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频频温服。

碧雪 治心肺积热,上攻咽喉,肿痛闭塞、水浆不下,或生疮疖、重舌、木舌并治。

碧雪真青黛 硼砂与焰硝 蒲黄甘草末 等分掺咽喉。

眼痛者,火盛也。

拔毒膏 治婴儿患眼肿痛。

用熟地黄一两,以新汲水浸透,捣烂贴脚心,布裹住,有效。

通天散 治赤眼暴发肿痛。

芒硝(五钱) 雄黄(三钱) 共为细末,吹入两鼻内流水,双目流泪,即效。

脓耳者,肾气热冲也。

羽泽散 治耳中出脓,或痛或疼,或出水。

枯矾(少许) 为细末,吹入耳中即愈。

一方 用五倍子烧灰存性为末,吹入耳亦效。

一方 用抱出鸡卵皮,炒黄色,为细末,香油调,灌耳内,实时止疼。

黄龙散 治停耳。小儿因沐浴,水入耳中,水湿停留,搏于血气,酝酿成脓耳。

枯矾 龙骨(煨) 黄丹(水飞) 胭脂(烧灰) 麝香(少许) 海螵蛸(煨)

上为细末,先将纸条拭干脓水,后以药掺入,勿令入风。

治停耳、脓耳,不问新久,痛不止。用黄蜡如皂角子大,搓成条,外用好绵艾捶熟,

裹蜡条烧着,烟熏患处,痛止住熏。

鼻疮者,风湿气攻也。

鼻疮∶热壅伤肺,肺主气,通于鼻。风湿之气乘虚客于皮毛,入于血脉,故鼻下两傍

疮湿痒烂,是名鼻慝。其疮不痛,但所流处即又成疮,泽泻散主之。

泽泻散(治鼻疮)

泽泻 郁金 山栀仁 甘草(炙。各一钱)

上为细末,用甘草煎汤,食后调服。

头疮者,热毒也。

一扫光 治小儿头上肥疮,或多生虱子,搔痒成疮,脓水出不止。

细茶(三钱、口嚼烂) 水银(入茶内研,一钱) 牙皂 花椒(各二钱)

上为细末,香油调搽。

蜡油膏 治小儿头疮。

腊猪油(半生半熟) 雄黄 水银(各等分)

上研三味和匀,先将水洗净脓汁,后敷药。

脐疮者,风湿也。

枯矾散 治小儿因剪脐外伤于风邪,以致脐疮不干。

枯矾 龙骨(煨。各五分) 共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脐上。

一、小儿脐中汁出并痛,用枯矾末干敷,或黄柏末敷之。又蚕茧空烧灰存性,掺之亦可。

诸虫痛者,胃气伤也。

追虫散 治小儿虫积痛。凡腹痛,口中出清水者,虫积也。

使君子(用肉二钱,用壳五分) 槟榔(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远服。

一方 用使君子(一钱) 槟榔(一钱) 雄黄(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苦楝根煎汤调下。

灵矾散 治小儿虫咬,心痛欲绝。

五灵脂(末,二钱) 枯矾(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当吐出虫即愈。

练阳汤 治小儿蛔虫。歌曰∶

蛔虫退场门有三般,口鼻中来大不堪;

如或白虫兼黑色,灵丹纵服病难安。

苦楝根皮(二钱)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钱氏白术散 治小儿冬月吐蛔,多是胃寒胃虚所致。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藿香 甘草(各二钱) 木香(二钱)

丁香(二粒) 干葛(二钱)

上锉,每剂一二钱,水煎温服。

尾骨痛者,阴虚痰也。

小儿尾骨痛,乃是阴虚痰火所致。若阴虚而痛者,宜补阴降火汤主之;痰火作痛者,

宜化痰降火汤主之。

补阴降火汤 治阴虚尾骨节痛。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黄(酒蒸) 黄柏(炒) 知母(酒炒。各等分)

上锉,少用官桂为引,或以前胡、木香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化痰降火汤 治痰火尾骨节痛。

陈皮(去白) 半夏(姜汁制) 茯苓(去皮) 泽泻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甘草(各等分)

上锉,必用前胡、木香为引。盖阴虚,故痰盛也。若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阴肿疝气者,寒所郁也。

秘方 治小儿偏坠气痛。

五倍子烧灰存性为末,以好酒调服,出汗立愈。

又方 治小儿外肾肿大。

牡蛎,不拘多少,为末,用鸡子清调涂,即消。

又方 治阴囊忽肿,或坐地多时,或风邪、或虫蚁吹者。

蝉蜕五钱,水一大碗,煎汤洗肿处,其痛立止。若不消,再煎再洗,后服五苓散,灯草煎服。

又方 用葱园内蚯蚓粪,以甘草汁调,涂肿处,或薄荷汁调亦可。

仙传方 治风热,外肾 赤肿痛,日夜啼叫,不数日,退皮如鸡卵壳。愈而复作,用老杉木烧灰,

入腻粉,清油

调敷患处即效。

盘肠气痛者,风冷所搏也。

小儿盘肠气痛者,则腰曲干啼、额有汗,是小儿为冷气所搏而然。其口闭脚冷,或大便青色不实、

上唇干者是也。此多因生下洗迟,感受风冷而致也。急用葱汤淋洗其腹、揉葱熨脐腹间,良久,尿自涌出,

其痛自止,宜服乳香散。

乳香散 治盘肠气痛。

乳香 没药(各等分)。共为细末,以木香煎汤调服。

脱肛者,大肠虚滑也。

小儿脱肛,皆因久患泻痢所致。大肠头自粪门出而不收。宜用葱汤熏洗,令软送上。或以五倍子为末,

敷而频托入;又以五倍子煎汤洗亦可。又以鳖头烧灰存性,香油调敷;一法,以此物烧灰熏之,久自收。

又以东壁土泡汤,先熏后洗亦效。

提肛散 小儿大肠气虚,肛门脱出。

龙骨(一钱半) 诃子( 去核) 没石子 赤石脂 罂粟壳(去蒂,穣,醋炙。各等分)

上为末,用米饮调,食前服。仍将葱汤熏洗,令软,款款托上。

一方 用蓖麻子捣烂,贴顶上,肠收即去之。

脱肛洗药 苦参 五倍子 陈壁土

上等分,水煎汤洗,次用木贼末搽上。

遗尿者,膀胱冷弱也。

鸡 散 治小儿遗尿。

鸡 (一具) 鸡肠(一具,烧存性) 猪泡(炙焦)

上为末,每服一钱,黄酒调服。男用雌、女用雄。

破故纸散 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桂肝丸 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去者。

官桂为末 雄鸡胆一具,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每日进三服。

尿浊者,湿滞脾胃也。

澄清散 治小儿大便白、小便浊,或澄之如米泔。

白术 茯苓 白芍(炒) 黄连(姜汁炒) 泽泻 山楂(去子,各一钱)

青皮(四分) 甘草(生,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便血者,热传心肺也。

凡初生婴儿,七日之内,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气热盛之所致也。因母食酒面炙爆热毒等物,

流入心肺,儿在胎内受之。热毒传入心肺,且女子热入心,故小便有之;男子热入于肺,故大便有

之。治法,以生地黄取自汁,入蜜少许和匀,温服,男女皆效,或甘露饮兼服尤妙。

甘露饮 治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饥烦不欲饮食及目赤肿痛、

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身面皆黄、肢体微肿、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并治。

熟地黄 生地黄(酒洗)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枳壳(酒炒) 茵陈 黄芩(酒炒)

枇杷叶 石斛 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临卧服。

一方 用生蒲黄、油头发烧灰,各一钱,为末,生地黄

汁,或米饮、乳汁调,同服。

下淋者,膀胱郁热也。

五淋散 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拂便热。

赤茯苓(六钱) 赤芍药 山栀仁(各二钱) 条黄芩(三钱) 当归 甘草(各五分)

上锉一剂,每服三钱,灯芯一团,水煎服。

一方 用生地黄、泽泻、木通、滑石、车前各二钱。

吐血者,荣卫气逆也。

黄金丸 治小儿吐血、衄血、下血。

黄芩不拘多少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实大。三岁儿,每一丸,盐汤化下。

柏枝散 治小儿衄血、吐血。

柏枝(晒干) 藕节(晒干) 各等分为末。三岁者,服半钱,藕汁和蜜一匙调白汤下。

一方 用山栀子炒黑,每用三钱,生姜煎。

又方 治咯血、吐血、衄血。

用白芍药为末,磨犀角汁调服愈。

秘方 治小儿吐血不止。

用黄连末一钱、豆豉二十粒,水煎温服。

小便不通者,膀胱火也。

通神散 治小便紧急不通,或去血。

小便闭塞不堪言,唯用儿茶末一钱;

蓄煎汤来送下,霎时溲便涌如泉。

五苓散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各等分) 官桂(减半)

上锉一剂,水煎,食前服。加车前子、灯草尤效。

大便不通者,脏腑热也。

万亿丸治大便不通如神。(方见通治。)

没药散 治小儿风与热滞留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

没药 大黄 枳壳(炒) 桔梗(各二钱) 木香 甘草(各一钱,炙。)

上锉,每剂一钱,姜三片,水煎服。

治新生小儿二三日不大小便,用葱汁、人乳各半,调匀,抹在口中同乳带下即通。

掩脐法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

取连根葱白一茎、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粒、盐一小匙,同研烂、捏作饼子,贴脐中。烘热贴之,

用绢帛扎定。良久,气透自通。不通,再易一饼。

二妙散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

六七月间,寻牛粪中有蜣螂,不拘多少,用线串起阴干收贮。用时,取一个,要全者,放净砖上,

四面以炭火烘干,以刀从腰切断。如大便闭,用上半截;小便闭,用下半截;二便俱闭,全用。为细

末,新汲水调服。

水肿者,土亏水旺也。

加味五皮饮 治小儿四肢肿满,阳水阴水皆可服。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一钱) 加姜黄 木瓜(各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一方去五加皮,加陈皮、桑白皮。

牵牛散 治小儿诸般肿胀。

黑牵牛(半生半炒) 取头细末,每服一二匙,桑白皮煎汤,磨木香汁调服。

黄胆者,脾胃湿热也。

茯苓渗湿汤 治小儿黄胆,寒热呕吐而渴欲饮冷水、身体面目俱黄、小水不利、不得安卧、不

思饮食。

茯苓 茵陈 山栀 黄连 黄芩 防己 白术 苍术 陈皮 青皮

枳壳 猪苓(各一钱) 泽泻(三分)

上锉,水煎,徐徐温服。如小便不通加木通;如伤食不思食加砂仁、神曲(炒)、麦芽(炒)。

汗者,阴阳偏胜也。

团参汤 治小儿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此药收敛心气。

新罗人参 川当归(各三钱)

上细锉,用雄猪心一个,切二片。每服二钱,猪心一片,井水一盏半煎,食前作两次服。

止汗散 治小儿肿而自汗。

故蒲扇灰(如无扇,只将旧蒲烧灰) 为末,温酒调服。

牡蛎散 治小儿盗汗,因食生冷之物过度,或热水淘饭,大能损土,为水之所伤,不能制

其津液,故汗自出也。

牡蛎( ,二钱) 黄 (蜜炙) 生地黄(各一两)

上锉一剂,水煎服。

斑者,阴阳毒瓦斯也。

治小儿身常发热风斑,及脚指常红肿,此脾经风热也。用防风通圣散去硝黄,

加鼠粘子、酒炒黄连,为末,亦用防

风、白芷、薄荷、黄连、黄芩、黄 、黄柏煎汤浴之,宜避风。

解颅鹤节者,胎元不全也。

解颅宜八物汤。有热加酒炒黄连、黄 、甘草,水煎服。外绢帛紧束,及以白芨末敷之。

人参地黄丸 治小儿颅囟开解、头缝不合,此乃肾气不成。胝主肾髓而脑髓海,肾气不盛,所以

脑髓不足,故不能食。

人参(二钱) 怀熟地(四钱) 嫩鹿茸 干山药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山茱萸(去核。各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用人参煎汤研化,食远服。

鹤节宜

当归地黄丸 治小儿血气不充,故肌瘦薄、骨节呈露如鹤之膝。

怀熟地(酒蒸,八钱) 山茱萸(酒蒸,去核) 山药(蒸) 泽泻(去毛) 牡丹皮(去梗)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各三钱) 一方加鹿茸(酥炙)、牛膝(酒洗。各四钱,去芦。)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用热水研化,食前服。仍以大南星炮去皮脐,研细末,入米醋调,

敷绢帛上,烘热贴之,亦良法也。

行迟发迟者,血气不充也。

行迟宜

调元散 治小儿禀受元气不足,颅囟开解、肌肉消瘦、腹大而胀、语迟行迟、手足如筒、神

色昏慢、齿生迟。

干山药(五钱) 白芍(炒) 茯苓(去皮) 茯神(去皮木。各二钱) 白术(二钱半)

石菖蒲(一钱) 人参(去芦) 熟地 当归 川芎 黄 (蜜炙。各二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上锉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不拘时服。婴儿、乳母同服。

钱氏地黄丸 治肝肾虚弱、骨髓不充、不能行。根据本方加酒炙鹿茸、牛膝、五加皮同服,自然髓生

而骨强,即能渐渐行也。

语迟者,邪乘心也。

菖蒲丸 治小儿语迟。

石菖蒲 人参 麦门冬(炒去心) 川芎 乳香 当归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朱砂

上为末,炼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食远,粳米汤饮下。

齿迟者,肾不足也。

芎归散 治小儿齿迟。

川芎 干山药 当归 白芍(炒) 甘草(炙。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食后服。将此干药末擦牙龈即生。

龟胸者,肺热胀满也。

龟胸丸 治小儿龟胸,高如覆掌。

川大黄(煨,六钱) 天门冬(去心) 百合 杏仁(去皮尖,麸炒) 木通(去节)

枳壳(麸炒) 桑白皮(蜜炙) 甜葶苈(隔纸炒) 软石膏(各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化下,

食后临卧服。仍宜灸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两行三骨间,六处各灸三壮。春夏从下灸起,秋冬从上灸起。

根据法灸之。

龟背者,风邪入脊也。

龟背丸 治小儿龟背。

枳壳(麸炒) 防风(去芦) 独活 大黄(煨) 前胡(去芦) 当归 麻黄(去节。各三钱。)

上为细末,面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看儿大小,以米饮下,食后服。仍灸肺俞穴,

在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心俞穴,在五椎下各一寸半;膈俞穴,在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六处

穴各灸三壮。以小儿中指节为一寸。艾炷以小麦大,但灸三壮而已。

小儿行迟、齿迟、解颅、囟填、五软、鹤膝、肾疳、齿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禀受肾气不足,

当以六味丸加鹿茸补之。若因精气未满而御女以通,多致头目眩晕、口渴吐痰,或发热足热、腰腿酸软,

或自汗盗汗、二便涩痛,变生诸疾,难以名状。余常用六味、八味二丸及补中益气之剂,加减用之,

无不奏效。(方见补益。)

小儿五岁不能言,咸以为废人也。但其形色悉属肺肾不足,遂用六味丸加鹿茸及补中益气汤加五味,

两月余,形气渐健;将五月半载,能发一二言;至年许,始声音明白。(方见补益。)

痘疮

小儿痘疮何以知?腮赤眼泡亦赤时;呵欠喷嚏及惊怖,耳尖手指冰如之;证作三日疮不见,升发

之药不可迟;败毒葛根堪选用,解热表汗最为宜;寒凉之剂慎勿用,脏腑一动

致灾危。

小儿患痘疮,脏腑虚寒者见证(忌服寒凉药)∶恶寒、寒热往来、自汗恶风、手足厥冷、面青、

面色 白、目睛青色、粪色青白;体净、怠惰嗜卧、二便清利、吐泻不渴;昏睡、口鼻气冷、饮

食不进、乳食不化;腹胀、声音微弱、足胫冰冷、精神慢弱;懒言、吐乳泻清、脉浮细而虚(乃表虚)、

脉沉细而迟(乃里虚)。

小儿痘疮,脏腑实热者见证(忌服温热药)∶面赤、大便闭、身体壮热、毛焦肤燥;唇紫、小

便赤、手足热极、惊悸谵语;眼黄、口气热、吐痢而渴、狂乱叫哭;鼻塞、流清涕、大便

焦黄、腹胀不食;头痛、身皆痛、烦躁痰壅、胸膈痞满;呛喉、咽干燥、咳嗽喘促、上下失血;脉浮

数而实大(表)、脉沉实而数(里)。

痘有十候∶发热、初出、出齐、起泛、行浆、浆足、回水、收靥、结痂、还元。

初发热宜∶

加味败毒散 初起发热即服此药,神效。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防风 荆芥 薄荷 枳壳 桔梗 川芎 天麻 地骨皮。

上古方,除参苓,恐补早助火也。宜加紫草、蝉蜕、苏叶、麻黄、姜蚕、葱白带根解热。泄

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水煎热服,出汗为佳。

升麻葛根汤 发热之初,未分麻痘、伤寒、伤食等症,宜此解散,庶无误事。

升麻 葛根 白芍(各三钱)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寒月加苏叶八分;四肢逆冷加桂枝一钱半;腰痛当知是痘,

加桂枝钱半;时气酷

烈,发热太甚,乃是毒瓦斯盛,加牛蒡子一钱半,只服前败毒散尤妙。

痘初出宜∶

神功散 治痘出毒瓦斯太盛,血红一片,不分地界,如纹蚕种,或诸失血、呕,吐泻,七日以前

诸症可服解毒。

黄 人参 白芍 紫草 生地 红花 牛蒡子(各等分) 前胡 甘草(减半)

上锉,水煎,不拘时服。热甚加黄连、黄芩各一钱;未退者,再加大黄研入。有惊者,加蝉蜕一个

去翅足。若头粒淡黑者,有寒乘之,加官桂一钱。

胡荽酒 痘初出时,宜用此酒遍喷四面床壁,及与患者服。役人皆饮,能辟秽毒;又以净胭脂点

两眼角,防痘入眼。

胡荽一束,铜钱大,细切,用好酒热和与服。须臾,浑身通畅。过一二时,以纸蘸麻油点照于无痘处,

又出如珍珠光亮数十颗矣。如无胡荽,即用胡荽子研亦可。

痘出齐宜

保元汤

人参(二钱) 黄 (嫩者二钱)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

四日以前有寒症,其色黑惨,宜用保元汤加官桂。五日以后,有寒中里者,用附子理中汤,不甚,

只宜保元汤加官桂。

腹痛者,毒盛也,神功散主之。

面红不退,地界不分者,神功散倍前胡。

吐者毒盛,乘火炎而宣也,神功散主之。

泄泻者,火盛而奔越也,服神功散即止。却用升麻以升提之,不可用止涩之药,唯解其毒则自止矣。

渴者,红花子汤加牛蒡子,虽口中如烟起即解。发渴者,或用人参、麦门冬汤饮之亦可。切不可用枣汤。

大渴者,取真黄土百沸汤,碗盖泡取水,少加砂糖调饮立止。

汗不止者而身已凉,乃血随气溢也。用当归(五钱)、黄 (三钱)、酸枣(一钱)。共锉一剂,水煎

温服,立止。

痰,用白附子水磨服,效。不可用二陈汤,使燥阳明经,使孤阳无阴,不能施化也。

嗽,用杏仁煎汤,磨白附子服。

三日内顶陷者,非虚也,乃火盛阳极,反为阴降,如当午树枝向下。宜用九味神功散退其火。

三四日色惨不阴,宜用神功散活血退火,使其莹满光明。

或有失治,不知解毒,五六日间,以灯照之,生气未戕,其毒太盛作热,地界红燥,宜用神功

散治之。观随其变而施治,犹或可救一二。过此则不能施其神功矣。

认痘法∶故曰气尊血分者生,谓火靖而后出,气得其令,头粒尖而白,根颗红而不散,譬如一颗珍

珠放在胭脂上也,头粒白于上,见气升而尊,根红于下,见血附而安其分也,故生。故曰毒参阳位者死,

谓带火而出,气不得令,头粒红紫、地界不分,譬如 血、猪肝,势极而不返,故死。若朱砂胭脂包者,

生息之气犹存,可治也。

痘不治法∶初出涌壮者不治,出如蚕种者不治;随出随没者不治;如蚊虫咬者不治;气血相失者不治;

倒出者不治;饮水如促鼻者不治。与肺气不能疏理也。

大凡七日以前为里实,不可投温燥之剂,能助毒也。八日以后为里虚,不可投寒凉之剂,能伐生气也。

起泛宜∶

当起泛而不起,用川山甲炒成珠,研二钱,温酒调服。

血弱不起,根底淡薄,用保元汤加丁香(三粒)、肉桂(一钱)、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水煎服。

凡痘不起胀、灰白色、顶陷者,气血不足、虚寒症也,宜托里散加丁香。

凡痘紫红不起胀者,火盛血热,宜服内托散去桂、加紫草、红花;热盛加黄芩;若紫黑陷伏、用此药

调川山甲炒成珠为末,五分,同服。

内托散 治血气虚损,或风邪秽毒冲触,使疮毒内陷,伏而不出,或出而不匀。用此药活血匀

气、调出补虚、内托疮毒,使之尽出易收。

黄 (蜜炙) 人参 当归(各二钱) 川芎 防风 桔梗 白芷 浓朴(姜汁炒) 甘草(各一钱)

木香 官桂(各三分)

上方于红紫黑陷属热毒者,去桂,加紫草、红花、黄芩;若淡白、灰黑、陷伏属虚寒者,加丁香救里、

官桂救表;当贯脓而不贯脓者,倍参、 、当归,煎热,临服入人乳汁、好酒同参温服,此贯脓之巧法也;

泄泻加丁香、干姜、肉蔻。

行浆宜∶

八日浆不行,其根虚薄、血少故耳。盖以初起时毒载血妄行,未免蹿进,其血亏矣。至此不能成浆,

急以归茸汤益之。

归茸汤

鹿茸(酥炙,一两) 当归(五钱) 锉,酒煎服。

凡痘属虚寒,八九日色光、白如水泡,顶陷根白、痒塌寒战等症。

回阳酒

鹿茸(酥炙焙) 大附子(面包煨去脐皮) 嫩黄 当归(酒洗。)

上锉,好酒煎服。兼有痰嗽,加牛胆南星。

灰陷黑陷,呕吐白沫为表虚,用木香散。

呕甚,用木香散加白豆蔻。此正治也。若未曾解毒,另有法。

寒战切牙、痒塌泄泻为里虚,用异功散。泄泻甚,用异功散加肉豆蔻。

干呕属胃虚里热,用异功散。

木香散

木香(磨) 前胡 黄 白茯苓(去皮) 白术 浓朴(姜汁炒) 诃子(煨,取肉)

陈皮(各一钱) 肉桂(八分) 人参 丁香(雄者五粒。)

上锉一剂,水一钟,煎八分。温服。

异功散

当归 川芎 人参(减半) 黄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诃子(煨,取肉)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 半夏(姜汁炒。各一钱) 浓朴(姜汁炒) 肉桂(各八分) 小丁香(七枚)

上锉一剂,水一钟,煎至八分,温服。

浆行而作痒,此内热而外为风寒所束。用荆芥穗纸裹紧搓糊,粘指头,令不散,灯上烧过,却于桌上吹

去灰,快放手,指定痒痘头用荆芥穗火点痒处一下即放退。患者自以为妙,每痒痘悉点之立止。

行浆行足而发疔,认定是黑疔痘,或黑而硬,或有红丝,或为大紫泡,未曾解毒者,仍以神功散加雄黄、

黄芩、黄连、大黄煎服。却用点法∶雄黄一钱,研胭脂,重浸水合浓,调雄黄末,点疔痘顶上,立时即出

红活,亦神法也。盖雄黄能拔毒,胭脂能活血水。

浆足宜∶

此时有咳逆,胃气上越欲绝也。以真黄土,鼻边闻之,立止。

九日而寒者异功散,甚者宜。九日寒战,大附子半个面裹煨热七钱、干姜炒黑五钱、白术五钱、人

参三钱,水煎温服。

此时浆满,或为寒所薄,一时痘俱紫黑,即如紫葡萄样,不必惊恐,急以肉桂磨汤服之,立见如旧。

回水宜∶

九日十日,回水之时,元气熏蒸,真阳运化,其水自然消燥,此循环之妙理也。其有未曾解毒,至此

时水不能化,反归于胃,与所伏之毒伏于阳明,则脾胃受戕,宜以定中汤治之。

定中汤 用真黄土,能镇安胃气,收敛中土,取真正黄色不杂者,用一块在碗内百沸汤泡,即以碗

盖,少倾出用。如冷倾入盏内,外以热水顿热,用两酒盏和药∶朱砂研细五分,能镇心胞络,使小肠不奔

也;雄黄研细一钱,能解毒,使胃气宁也。二味同和匀,以黄土汤少加砂糖温服,二服立效。烦躁、闷乱、

发渴,定中汤加片脑半分,牛蒡子汤二盏和服。

有寒战切牙等症,宜用附子理中汤。

有擦破周身不能回水,急以新瓦椿作粉,掺在破处,立收。此妙法也。

收靥宜∶

若解毒不尽,或未经解毒,到当靥而不靥,发热蒸蒸者,用甘露回天饮∶砂糖半酒盏,百沸汤调一大碗,

温服,立时退热,痘即靥。万发万中,回天之力也。

若痘靥时湿靥,乃外溃之痘淋漓粘沾者,宜以甄陶散敷之∶新瓦不拘多少,为细末,筛过,绢袋包,扑

患处。若干痂堆不落,内又窨脓,即以瓦粉用鸭蛋清调敷,立收而落

痂矣。

当靥时腹痛不靥,其痛着在中脘,乃热毒凝滞、瘀血作痛也。

手捻散

牛蒡子 白芍 桃仁 大黄(各一钱) 红花(八分) 桂枝(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一服立愈。

若将靥时,其痘一时尽黑,非靥也,乃火极攻里,即凶矣。

结痂宜∶

外溃不结痂者,甄陶散敷之。结痂而误犯风寒,恶寒发热者,以补中益气汤主之。

补中益气汤

当归 黄 (各一钱) 人参(五分) 白术(八分) 柴胡 升麻 干葛(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

结痂后虚烦者,宜加味保元汤。

加味保元汤

黄 (二钱) 人参(一钱) 麦门冬(去心,二钱半) 知母(一钱半) 栀子(炒,一钱半)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结痂后有余热者,以前药加牛蒡子(一钱半)、白附子(一钱)。

还元宜∶

痂落,血气尚虚无力者,宜调理,八物汤主之,或十全大补汤。

还元痂落,有余毒,觉其聚于脏腑,时复作热,腹内疼痛,宜牛蒡子饮主之。

牛蒡子饮

牛蒡子 前胡 黄连 黄芩 连翘 白附子 玄参 赤芍(各一钱) 羌活 防风 甘草(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五福化毒丹 治痘疹后余毒,神效。(方见前诸热。)

祖传经验秘方 凡痘后,不问痈毒发于何经,初起红肿时用。

黑、绿、赤三豆,以酸醋浸,研浆,时时以鹅翎刷之,随手退去,效。

〔补遗秘方〕

治小儿痘疹不起发。用李树上津胶,每用些须熬水,饮之即起。

复生丸 治小儿痘疹不起发,紫黑陷伏,并痘疹初作,已发未发,服之,其毒即解,五日以前可

服,其效如神。(大梁钟云山传。)

当归 白芍 西芎 升麻 葛根 甘草(各五钱) 嫩紫草茸(一两) 辰砂(一两一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冰、雪、雨三水送下。如无,河水亦可;或糯米汤入酒一

匙送下亦可。

桃红痘疔方

雄黄(一钱) 紫草(三钱)

上为细末,胭脂汁调,将银簪挑破黑疔,将药点入内即效。

发痘方

穿山甲(用钱铺炒焦黄色)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六七岁者,热酒调下三分,不可多用,盖被片时,通身汗出。

牛黄散 治痘黑陷,虚弱而不起发。

朱砂(一分) 牛黄(三厘)

上为细末,蜂蜜打湿胭脂汁,取蜜调药,用银簪刺黑陷上为之三次,一日涂一次,去黑。

麻疹

麻疹,乃六腑肠胃之热蒸于肺,外感内伤并发。与痘疹表似同里实异。初热三日,出胀共三日,

出而又没,没而又出,一周时许。重者,遍身绷胀,眼亦封闭。有赤白微黄不同,仍要红活,最嫌

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咽喉攒缠者逆。发不出而喘者,即死。与大科瘾疹相似,又与发斑相似,

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状。麻即如麻,遍身无空,但疏密不同耳,仍有夹斑、夹丹、夹疮同出者。

初起,呵欠、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头眩,宜升麻葛根汤加紫苏、葱白以解肌。

切忌大汗。斑不红者亦宜。乃麻痘初起之神方。潮热甚,加芩连地骨皮;谵语调辰砂、六一散;咳嗽

加麻黄、杏仁、麦冬、石膏;咳甚,另用凉膈散加桔梗、地骨皮;泄泻宜四苓散;便血合犀角地黄汤;

吐、衄血加炒山栀;不便赤加木通;寒热似疟,小柴胡汤。

初起全类伤寒,但面赤、中指冷为异耳。

已出烦躁作渴者,解毒汤合白虎汤;喘便闭者,前胡枳壳汤加赤茯苓、大黄、甘草、五味,水煎服;

便闭三四日者,小承气汤、防风通圣散;谵语尿闭者,导赤散;如泔者,四苓散加车前、木通;谚语如

狂者,解毒汤调辰砂六一散;大便血、小便亦见血者,犀角地黄汤合解毒汤;吐血衄血,解毒汤加炒山

栀、童便;泄泻,解毒汤合四苓散;喘兼泄泻溺涩者,柴苓汤;烦渴、吐、作泻者,白虎汤加苍术、猪苓汤;

热盛干呕,解毒汤;伤食呕吐,四君子汤;夏月因暑作呕,

四苓散加人参。忌用豆蔻、木香、姜、桂热药。

麻症初起,已出已没及一切杂症,与痘毒大同,但始终药宜清凉。虽麻喜清凉、痘爱温暖,不易常

道,虚则补,实则泻,医家活法。故治麻亦有血虚而用四物汤,气虚用四君子汤,天寒伤冷则温中、理

中之药,一时之权变用也。

麻症没后,余热内攻,循衣摸床、谵言妄语。神昏丧志者死。如热轻,余毒未除,必先见诸气色,

虽预防之始终,以升麻葛根汤为主,或消毒饮、解毒汤,随症选用。仍忌鱼腥葱蒜之物。

升麻葛根汤(方见痘疮。)

辰砂六一散(即益元散,方见中暑。)

凉膈散(方见火证。)

四苓散(即五苓散,方见中暑。)

犀角地黄汤(方见吐血。)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解毒汤(方见伤寒。)

白虎汤(方见伤寒。)

小承气汤(即大黄、枳实,浓朴、水煎服。)

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导赤散(即生地、木通、甘草、淡竹叶七个,水煎服。)

柴苓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

四君子汤(方见补益。)

四物汤(方见补益。)

理中汤(方见中寒。)

清毒饮(牛蒡子、防风、荆芥、甘草,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