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中汤〔寒客中焦〕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回阳。
【方源】·张仲景
本方有温中除寒,治理中焦脾胃的作用,所以叫做理中汤。由炙甘草、人参、白术、黑干姜各三两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
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脾,干姜温胃散寒,所以合起来能治疗由于脾胃被寒邪所伤,发生呕吐、大便下利、腹痛、口不渴等中焦阴虚寒盛的证候。
本方加附子一枚,叫附子理中汤。因为附子能回阳,所以对脾胃阳虚的人更合适。
2、真武汤〔壮肾阳〕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润惕保安康。
【方源】·张仲景
本方能温壮肾中阳气,驱散在里的阴寒水气,所以用北方水神的名字——真武作为方名。由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水煎分四次温服。
茯苓、白术能补脾土而利水,治疗头眩和心下悸动。生姜能温散在内的寒水。附子温补肾阳,增强散寒逐水的作用。芍药能敛阴合营而止腹痛。因此,凡是足少阴肾经阳虚,因寒水而致的腹痛、小便不利、大便下利,以及由于辛温发汗太过而致汗多亡阳的头眩心下悸、肉瞤筋惕等证,服本方后能保全安康。
3、四逆汤〔阴证厥逆〕
四逆汤中姜附草,三阴厥逆太阳沉。
或盖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任。
【方源】·张仲景
本方能治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阳虚而阴寒抬升的四肢厥逆,所以叫四逆汤。由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组成,水煎分两次服。
寒邪在里,应当用甘热药治疗,所以用干姜、附子的大热来伸发扬其、驱除寒邪,又配甘草的甘温益气补中,既助阳气伸发,又防大热上僣(tiě),所以对阴寒厥逆、身疼腹痛、下利清谷、恶寒、口不渴以及太阳伤寒、头痛发热身疼而脉反沉的证候都有良好效果。
假使阴证厥逆而见脉微欲绝的,可以将本方中干姜改为三两,附子用一枚大的,名通脉四逆汤。
若再见呕吐的,四逆汤加生姜二两散逆止呕;面发赤色的,加葱白九茎通阳气;大便下利虽止而脉仍旧不出的,加人参二两助阳气补阴血以复脉;腹中痛的,加芍药二两敛阴和营以止痛;咽痛的,加桔梗一两利咽喉。所以本方是一张具有通阳复脉能力的方剂。
4、白通加猪胆汁汤〔阴盛格阳〕
白通加尿猪胆汁,干姜附子兼葱白。
热因寒用妙义深,阴盛格阳厥无脉。
【方源】·张仲景
本方由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以上三味即白通汤),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组成,水煎分两次温服。是一张热因寒用的良方。
阴证厥逆,下利不止,干呕心烦而无脉,是由于人体真阴真阳皆虚,而在里的阴寒太盛,将虚阳格拒在外所致,因此,除用干姜、附子的大热来助阳驱寒,还配合葱白来通阳气。但阴寒太盛的病必定会格据阳药,所以再加人尿、猪胆汁等寒凉的药品味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即是热因寒用)。这种以热药为主配合寒药在一起治疗的方法,对阴盛格阳的证候来说,有很深长的意义,值得仔细学习。
5、吴茱萸汤〔吐利寒厥〕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方源】·张仲景
本方由吴茱萸一升(汤洗七遍),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六两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
吴茱萸味苦辛,性大热,有温中散寒下气的功能,是组成本方的主要药物,所以用作方名,突出本方温中散寒的作用。
生姜温胃散寒而止呕逆,人参、大枣能补益脾胃而和中气,所以凡是胃中有寒、食入即呕吐的;或少阴伤寒而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不安、难以忍受的;以及厥阴有寒邪上冲而干呕,口吐涎沫,头痛等证,都能治疗,而且有良好效果。
6、益元汤〔戴阳烦躁〕
益元艾附与干姜,麦味知连参草将。
姜枣葱煎入童便,内寒外热名戴阳。
【方源】·朱肱
本方由艾叶、炮附子、干姜、麦冬、五味子、知母、黄连、人参、炙甘草组成,加生姜、大枣、葱白同煎,煎成后再加童子小便一匙冷服。有补益真元的功用,所以叫做益元汤。
病当真元虚到一定程度,而内里的阴寒又非常重的时候,往往发生虚阳被阴寒逼迫上越,出现面赤身热,烦躁不安,要想坐到水中去,却又非要加厚衣被不可;同时要饮水,水到口中即吐的内有真寒,外生假热的戴阳证。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证候,所以一方面用干姜、附子配合温中逐冷,通十二经络而能回阳的艾叶来补阳救阳。一方面又用人参、甘草补益阳气,麦冬、五味子配人参来生脉。再加黄连清上越的虚火,知母滋下焦的阴液,姜枣和营卫,葱白通阳气,并和入童便冷服,既不致药入即吐,还能引无根之火下行归原,所以治戴阳证的效果颇好,这也是一张热因寒用的方剂。
7、加阳急救汤〔三阴寒逆〕
加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
【方源】·陶节庵
本方是治疗寒邪直中三阴经而出现四肢厥冷、恶寒战栗、身体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指甲口唇发青等阴盛阳微的救急方剂,所以叫做回阳急救汤。由人参五分,白术、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三分,陈皮、姜半夏各七分(以上即六君子汤)、肉桂、炮附子、干姜各五分。五味子九粒组成,加生姜三片同煎,临服时加麝香三厘冲服。若无脉加猪胆汁一匙。
六君子稳补阳气,兼除寒痰而止吐泻。桂附补肾中元阳。五味子收敛微阳,以免发生散越的危险。生姜温中散寒,助陈皮、半夏止呕吐。尤其是加入麝香三厘,通关窍,助药力,并能引导阳气迅速布达周身。但切切不可多用,多用会造成阳气耗越。无脉加猪胆汁与前面两张方剂热因寒用的意义一样。因此治疗三阴寒厥的重证,有非常好的效果。
8、四神丸〔肾虚脾泻〕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泻火衰扶。
【方源】·王肯堂
本方用四味药治肾脾都虚的五更泻有良好效果,所以叫做四神丸。由破故纸(酒浸一宿、炒)四两,吴茱萸(盐汤泡、炒)一两,肉豆蔻(面裹煨)、五味子(炒)各三两,共研细末,用大枣百枚和生姜八两同煮,然后去生姜,取枣肉和药末捣匀作成丸药,每次服二钱,在临睡前用盐汤送下。
破故纸温中补命门之火,吴茱萸温脾胃、散里寒而燥湿,肉豆蔻行气消食、温胃涩肠,五味子温肾涩精而固下元阳气,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所以对命门火衰,脾胃虚寒,每日五更天明时大便泄泻,饮食不健的证候,可以通过本方扶益命门火来温暖脾土,燥湿散寒而达到止泻的效果。
9、厚朴温中汤〔虚寒胀满〕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方源】·李东垣
本方有温中除满止痛的作用,而以厚朴为主药,所以叫做厚朴温中汤。方药的配伍是姜制厚朴、陈皮各一钱,甘草、茯苓、草豆寇、木香各五分,干姜三分,加生姜同煎温服。
厚朴能温中散满,陈皮、木香能和中调气。然而里寒能使气滞不行,所以又配合干姜、草豆寇的辛热散寒行气,生姜暖胃和中,再加茯苓、甘草健脾渗湿。因此,凡是脾胃虚寒的腹痛、胃脘痛,以及脘腹胀满等证,用本方治疗皆有灵验效果。
10、导气汤〔寒疝〕
疝气方用荔枝核,栀子山楂枳壳益。
再入吴茱入厥阴,长流水煎疝痛释。
【方源】·
本方由川楝子四钱,茴香二钱,木香三钱,吴茱萸(汤泡)一钱组成,用河中长流水煎服。
寒疝俗称小肠气,是因为阴湿积在下焦,又受寒邪侵袭,于是阴囊清冷,结硬如石,牵引睾丸作痛。阴囊是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湿气久郁就会生热,所以首先用川楝子入肝舒筋以止痛,还能引导小肠和膀胱的湿热从小便而出。茴香能暖下焦而散寒气,木香通调诸气,吴茱萸燥湿除寒而破结散郁,因此,合起来就成了一张散寒除湿,导气止痛,治疗寒疝疼痛的良效方剂。
12、橘核丸〔颓疝〕
橘核丸中川楝桂,朴实延胡藻带昆。
桃仁二木酒糊合,颓疝痛顽盐酒吞。
【方源】·严用和
本方由炒橘核、炒川楝子、海藻、海带、昆布、桃仁各二两,肉桂、厚朴、炒枳实、炒延胡索、木香、木通各五钱,共研细末,用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七十丸,用盐汤或酒送下。治颓(实为疒下加一颓字,电脑字库里无此字)疝,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阴囊肿胀,睾丸坚硬如石,或上引脐腹绞痛等证。
橘核、木香、行肝经结气。桃仁、延胡索,和肝经血分。川楝子、木通,导引膀胱小肠之热由小便下行而去湿。肉桂温暖命门而散积寒。厚朴、枳实,下滞气而破坚结。海藻、海带、昆布,软坚清结而除肿胀。合起来就能调和气血,散寒去湿。再加用酒助药力迅速行于经络,而盐既能软坚,还能引药下行,所以能消坚散结,除肿止痛,有效地治疗颓疝顽痛的证候。
·增辑·
1、参附汤
参附汤疗汗自流,肾阳脱汗此方求。
卫阳不固须芪附,郁遏脾阳术附投。
2、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木茴香,川楝槟榔巴豆姜。
再用青皮为细末,一钱酒下痛疝尝。
3、黑锡丹
黑锡丹能镇肾寒,硫黄入锡结成团。
胡芦故纸茴沉木,桂附金铃肉蔻丸。
4、半硫丸
半硫半夏与硫黄,虚冷下元便秘尝。
金液丹中硫一味,沉寒厥逆亦兴阳。
5、浆水散
浆水散中用地浆,干姜附桂与良姜。
再加甘草同半夏,吐泻身凉立转阳。
6、来复丹
来复丹用玄精石,硝石硫黄橘红着。
青皮灵脂复元阳,上盛下虚可镇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