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 黄石公 |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校订者周履靖(明)明万历间刊本,占卜类书籍。此法相传自于战国时期的黄石公,算时不用筹度,只要望空信口起一时辰,即于此时下寻断,无弗应验。此法不用筹数,与诸葛孔明所传马前课相类,即以月、日、起子位,月上起日然后从日上逆数当下之时辰,落於何位即求对应出断语。 |
素问吴注 | 吴昆 | 全称《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医经类著作。明吴昆 (1551—1620)撰。二十四卷。昆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 (今属安徽) 人。家富医书,认真研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曾到江浙等地求师,并在宣城一带行医,颇负盛名。撰有《医方考》、《脉语》、《十三科证治》 等。理论上遵崇《内经》,治疗上主张针药并用。他以王冰的二十四卷本为底本,对《素问》七十九篇 (原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 逐篇分段注释,注文朴实简明,说理透彻,结合临床实际,补前人所未备。如注释《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中的 “三焦者,决渎之官” 说:“决,开也。渎,水道也。上焦不治,水滥高原; 中焦不治,水停中脘; 下焦不治,水蓄膀胱。故三焦气治,则为开决沟渎之官,水道无泛滥停蓄之患矣。”结合临床注释 “三焦决渎”的生理作用,便于读者理解经文,实为可取。但于经文颠倒不顺处有所改纂。故汪昂认为:“《素问吴注》,间有阐发,补前注所未备; 然多改经文,亦觉嫌于轻擅。”有万历二十二年 (1594)刻本、三十七年刻本,一九八四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
养生四要 | 万全 | 养生类著作。明万全撰。五卷。全有《万密斋医学丛书》已著录。认为养生须屏嗜好,适寒温,顺翕张,调滋渗,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卷一,寡欲。论养生莫过于寡欲,倡坚忍之法,列叙七损八益、肾阴、食伤、酒伤等证治。卷二,慎动。以静坐、调息、气功等法保定其气,列叙五志所伤、五劳所伤等证治。卷三,法时。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论四时衣、食、行之宜忌,以和于阴阳,使外邪不干。卷四,祛疾。倡治未病、初病,须慎于医药,附部分医案和数十方剂,多为补气养血之剂。卷五养生总论。论心无烦恼,形无劳倦,兼以导引,助以服饵,即可长生,后附五劳七伤诸证治。与医学理论相结合,介绍摄生基本理论与方法、方药,论理清晰明辨,叙述简要流畅。方药详明,随证而附,切于实用。有 《万密斋医书十种》本,《万密斋医学全书》 本。 |
素问绍识 | 丹波元坚 | 医经著作。4卷。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46年。此书系作者绍其先人丹波元简《素问识》而作,故曰《素问绍识》。元简殁后,仁和寺本《太素》始被发现。其经文异同及杨上善之注解虽不及启玄子所注《素问》之精审,然其可据以补阙订误出“新校正”所援引之外首颇多。在此书成书之前,张琦《素问释义》等数家之说亦相继问世,其中多有可取者。于是潜心研究,撷其精要,兼采其兄柳沜所撰有关《素问》之遗言余录,结合元坚本人研究所得续成此书。现有观养斋抄本、日抄本及皇汉医学丛书本。 |
山居四要 | 汪汝懋 | 养生著作。4卷(一作5卷)。元汪汝懋编。汝懋字遯斋, 号桐江野客。寓居浙江鄞县时, 抄录太史令杨瑀 (字元臣, 自号山居道人, 钱塘人)所撰《摄生要览》、《卫生要览》、《养生要览》、《治生要览》 4图, 细心研读, 增广补充, 于至正二十年 (1360) 整理成编。书中详备起居饮食之节, 疾病药饵之宜, 治农治圃治疱之法, 实为居家养生之大全。卷1摄生之要,将起居格式冠于篇端, 附以居宅、避忌、人事、防闲、莅官、警戒等居家养生事宜。卷2养生之要, 载药忌、食忌、杂忌、及辟谷救荒良方。卷3卫生之要, 论述诸风、伤寒、中暑等数十种常见病证治, 所治采用饮食疗法者居多。卷4治生之要, 论12月忌宜、理家接物、居官莅政、及文房必用、行与须知等, 络之以省心法言、警悟世俗等内容, 与卷1又有所不同。此书新镌本附加减13方为卷5, 故后世有5卷本。全书卷帙不繁, 但收罗广博, 内容丰富, 且又条分缕析而不庞杂。论述深入浅出, 多引证前人经验, 于摄生着重于生活起居, 在养生学著作中, 不受佛家与道家的影响, 而以儒家的养生学思想贯穿始终, 故具有一定特色。惜传本中未见杨瑀所绘4图。现有《格致丛书》虎林胡氏会文堂刊本。 |
言医选评 | 裴一中 | 医话。明裴一中撰,清王士雄选评。一卷。一中字兆期,海宁州(今浙江海宁)人。精于医。所撰《裴子言医》四卷,刊于顺治元年(1644)。王氏认为此书内容较好,故选辑五十则评述成帙。无分门类,收载所论医德、诊法、辨证、方药等论,逐段作评。如针对裴氏关于凡泻、痢、虫、疳、水、酒等病,初愈不可滋补,因其以湿热为病源,补则助其湿热之论述,评为泻痢亦有宜滋补者,但须佐以坚阴清热之品,不可甘温腻补。另如指出寒温凝滞为病,藉艾火以温行,实是对证良法。凡用补药,必兼泻邪等。评语引经据典,简要中肯,值得参阅。有《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 |
厚生训纂 | 周臣 | 又名《新刻厚生训纂》。养生类著作。明周臣辑。六卷。臣字在山。嘉靖二十八年(1549)间任衢州太守,因病疡不能视事,于二守周潭石处借阅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三元延寿》、《养生杂纂》、《便民图纂通书》 等居家必用诸书,深有所得,遂摘录有关内容,铨次成帙。卷一育婴 (附产忌)。卷二饮食。卷三起居 (附诸忌)。卷四处己、睦亲。卷五治家。卷六养老、法语。自婴至老,凡性情所动,饮食起居之节,处己睦亲治家之说悉备,每章条目繁多,井然有序。辑者倡养心节欲,安神蓄志,与人为善。书中所载生活常识较多。有 《格致丛书》 中养生书选录十二种本。 |
土牛经 | 周履靖 | 宋代向孟,明代周履靖校梓,占候术著作。在我国吴越等地过年有一项习俗——鞭春牛。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成为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牛的颜色、赶牛人的衣服、赶牛人在牛的前后左右位置、牛的缰索质地颜色,来顺应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以达到吉祥。顺应天意以得到丰收祥瑞。 |
太上玄元道德经解 | 吕洞宾 | 又名《太上道德经解》。《道德经》注本之一。一卷。按河公本分为八十一章。卷首题为“孚佑上帝全经阐义,八洞仙祖分章合注”。卷前有文昌、苏朗、柳守元之序文。柳序云:“曩者八洞仙祖合注此经,予曾题志数言,今门弟子将孚佑上帝阐义合而刻之,归入集中。”考柳守元曾编辑王常月《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王为淸康熙年间人,柳当在王之下为龙门第八代弟子,则此书当编于清代。卷前还有唐肃宗、唐宪宗、宋真宗、宋仁宗、明太祖等御制“太上道德经赞”。注文以孚佑上帝(吕洞宾)阐义附于原文句后,每章之下有正阳帝君、西华帝君、玉华帝君、孚佑帝君、瑶华帝君、妙法 元君、光垣帝君、普炼帝君等八洞仙袓分章合注。本书以道教义理解老。如释“道”,阐义为:“元始一炁,虚无自然”。注文为:“道字乃先天之道矣,惟有道而后有天,所谓道生天地是也。”又曰:“大道不滞形迹,不分畛域,不落意见。浑浑沦沦。”卷末附有苏轼、惠觉、恩洪跋文三篇。本书曾刊入《重刊道藏辑要》心集。今编入《藏外道书》第一册“古佚道书及经典类”。 |
悟性穷原 | 佚名 | 一卷,此书流传下来的版本,均署名为涵谷子,显然,这是一个道号,或者是一个化名。真实姓名不详。《悟性穷原》是一部产生于清代的内丹修炼书籍,言辞简要,说理透彻,为丹书中之上品。至于其内容,在原叙云:其中言性命双修,铅汞交媾,抱元守一,取坎填离,本天地升降之理,实氺火既济之功。所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者此也。至若先天后天关窍,条分缕晰悟性尽性原委,反复详明,扫除三干六百旁门,指归玄关金丹大道,此诚为仙佛之宝筏,俢真之径路矣。上述皆中肯之言,并无虚妄。清光绪五年(1879)广州中和堂刻本。 |
黄帝阴符经译注 | 佚名 | 简称《阴符经》。道教重要经典。旧题黄帝撰,道教传说由骊山老母传与唐李筌,一说为筌托黄帝之名而作,也有人断其为战国末期作品。其书多谈道家修养,间亦涉及丹术,并有部分纵横、兵家言。它根据阴阳五行奇正变化, 阐明“天人合发,万变定基”的道理,主张对客观世界冷静观察,谓“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谓其要旨是:“以知机为运用,以食时为先天,守三要为隄防,见五贼为观执,所以观其时而合其符,察其机而应其事,运生煞之柄,则神机鬼藏矣。”收入《道藏》第27册。另有《阴符经十真集解》三卷及李筌、张果、蹇昌辰等人注本多种。 |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 佚名 | 道教书。托名“关圣帝君”谓“人生在世, 贵尽忠孝节义等事, 方于人道无愧”, 并列举应行的善事、应戒的恶事。为通俗的劝善书。 |
九皇新经注解 | 吕洞宾 | 《九皇新经注解》,一名《吕注北斗九皇丹经》,全称《太清紫微中天北斗九皇七元救生济死至真妙道尊经》,三卷,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注。全书大旨在发本命斗诀之理。书前有《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张大真人序》、《天机内相度人无量天尊葛大真人序》、《天枢上相净明普化天尊许大真人序》、《都雷上相清虚妙道天尊萨大真人序》、《玉清左相丹阳抱一马真君序》、《玉清内相纯阳演正警化孚佑上帝自序》,《玉皇赦罪大天尊开经宝偈》。盖自斗姆从西竺国静怡以来,修元始大道,以金莲九苞,化生九子,主持造化,掌握阴阳,而为天之枢纽,人之司命。其后斗姆化身开方便门,说北元统章,后世方知七元各有所掌,九皇各有所拜,因从斗中精微之理,阐出拜斗之法。吕祖纯阳为度尽众生,设法阐教,降笔临乩,于己酉年四月,演《九皇新经》,内寓本命斗诀,仅以引证,未曾讲明,乃又于己未岁九月,复演《注解》,以本命斗诀,阐出所以然之理,功夫效验,无不指点,使门下各认本命,依诀而行。 |
关帝忠孝忠义经 | 佚名 | 《关帝忠孝忠义经》(全称《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道书集成》卷六,页597上~605上。这是一部扶鸾善书。此部经典中的关公不再只是小说中的神武将军而已,而是地位极为崇高的“三界伏魔大帝”。《关帝忠孝忠义经》借关帝之口称其为经缘由:“视我赤心,听我微言,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慈母爱,兄弟友恭,夫妇倡随,朋友信义,乡邻婢仆,真诚和气。” |
中医入门 | 秦伯未 | 秦伯未著。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部分:“理论之部”阐述中医特点、基本学说、生理及病因;“法则之部”包括辨证、诊法与治法;“方剂之部”重点介绍方剂、基本方剂和处方;“药物之部”分述药物采集、炮制、药性及临床使用。秦氏强调学习中医离不开理法方药,只要循序渐进,就可由入门而提高,书中多能结合临床心得予以阐述。由于《中医入门》的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在学后对中医治病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特就中医的医疗特点“辨症论治”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供目前一般初学中医者作为入门读物之用。 |
名医论方 | 佚名 | 中医,方书。汲取了成无己,吴谦,唐宗海,柯琴等宋元明清名医,对于古代名方的论述。分二十六类。一、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三、调和肠胃,四、截疟,五、辛温解表剂等等,对于中医医方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
浮黎鼻祖金华秘诀 | 葛玄 | 道教书。旧题广成子著,葛玄注,有张伯端序。皆依托。此书一卷,分十二章。《道藏精华录》提要收入第六集,《提要》云:“凡药物火候,鼎器坛炉,俱已吐露。然金水交姤之玄,玄关橐籥之秘,灰池炼气之真,犹秘而未言。后此书得张紫阳序而出之,更得葛仙翁注解,始将前所未发之蕴,纤悉毕陈。于是乎天机之秘,于此书尽泄。”收入《道藏辑要》斗集四。 |
董公择日要览 | 董德彰 | 董公择曰法又名十二月建除法。十二建星起例:建星子月(年)起子,丑为除,寅为满,卯为平……建:为岁君,为元神,吉凶众神之主,可坐不可向,在山在方迭吉则吉,迭凶则凶,在方为堆黄方,亦迭吉则吉,迭凶则凶。由各个月中第一个曰支与月支相同之曰谓之建曰,旺建之气,势不可当。阳气过盛不宜结婚(要阴阳调和),适合上任,祈福,营造及出行。除:为四利太阳小吉(吉庆之神)。旺建之气有所减,其气温和,宜安宅,祭礼,百事皆宜。出军行师,宜嫁娶。满:为土瘟为四利丧门凶,又为天富小吉。满曰较除曰为次,为月中福德之神,但与戍曰同值为天狗凶曰,满曰忌葬,有完满之意。与破曰、开曰三合有破曰坏影向,不是全好。忌祭祀祈福(寅曰同)亥曰嫁。平:为三台,又为士曲,又为四利太阳大吉。物满必溢,溢之则平,平宜收瘟,剥削,解除,除百灾,补垣,修造。 |
太上感应篇译注 | 李昌龄 | 宋代李昌龄撰。一卷。全文1200字,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极,如影随形”十六字为纲, 叙述行善积德与长生多福的关系。列举20多条善行和 100多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并说人体中有“三尸” 神专司人过,随时记录人的恶行,于每月庚申日上白天曹、 下讼地府,由此定夺人的寿夭祸福。它将道教的方术和戒 律贯穿于道德修养之中,由神来对人作道德上的善恶评 判,要求人从一念处下工夫。全篇主要宣扬天人感应,因 果报应思想,熔儒、释、道三教思想于一炉。此书问世以 后,受到历代统治者欢迎,在社会上广泛流布。 |
金仙直指性命真源 | 薛阳桂 | 《金仙直指性命真源》,薛阳桂(清)撰,字心香。师事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闵一得,得丹法秘旨。并继承了闵派学说。 闵派学说的主要特点有:其一:大道为主的理论思想;其二:非南非北的内炼功法;其三:在家住庙皆修道 本篇就延续了其非南非北的内练功法特点 |
圣源觉真经 | 佚名 | 《圣源觉真经》,民间印行的善书。讲述玉皇公(玉皇大帝)及远古时期“舍身堵北缺,代存万众生”的壮士的故事。在东南亚一带流传甚广,但属民间宗教常用经文,非《道藏》所珍藏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
文昌延嗣经 | 朱珪 | 《文昌延嗣经》全称《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其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延嗣生育思想。《文昌延嗣经》秉持了“道生万物”的生命哲学和阴阳和合的生命孕育思想,它认为无嗣的原因在于纵欲竭精、触犯性禁忌、妻妾不和、婚配犯煞,因而与之相应的提出了持诵此经、敬惜字纸、筹办社仓等极具文昌信仰特色的延嗣措施。该经缓解了普通民众求嗣无门的巨大心理压力,扩大了道教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提出了不同于正统儒家的注重阴阳平衡的生育理念,通过宣扬因果报应和道德教化思想提升了社会道德文明水平。深入剖析这部道教科技文献,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 |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 | 佚名 | 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一卷,收入《藏外道书》(第22册) |
本草衍义补遗 | 朱震亨 | 本草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朱氏医理精深,治验宏富,并对本草学颇有研究。认为寇宗奭《本草衍义》虽有可取之处,但亦有补遗必要,故撰是书。载药近二百种,其中有《本草衍义》未载药物四十五种,对本草学的发展有所贡献。如龟板一药,《本草衍义》失载,而是书详载“龟板大有其补阴之功,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止血、治四肢无力等症。论述药物有独到见解,实补寇氏之不足。李时珍评赞:“比书盖因寇氏 《衍义》之义,而推衍之,近二百种,多有发明。”但以“兰草之为兰花,胡粉之为锡粉,未免泥于旧说”,实为白玉微瑕。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丹溪心法附余》本。 |
道德经释辞 | 王一清 | 王一清,号体物子,明万历间道士。生卒年不详。少习儒学,但科举失败。因素喜读道家书,遂有绝尘之志,乃戴黄冠,游历东南各省,1590年入武当山。他在武当山“阅《道德经》八十余家注释”,认为那些注释“言多乖劣,罔合经旨,互有得失,罔见全书”,于是“折衷诸家之说,参之未发,直而注之,目曰《道德经释辞》”。其注写成之后,久未刊行。1597年春,王一清于京师白云观中遇宦官段某,与之谈道,段某遂拜王一清为师,乃出资刊行其《道德经释辞》一书。该书后被收入《道藏辑要》心集之中。明代许多道士在注解《道德经》时,往往仅以修炼之道进行阐释。王一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说,“五千文之道,不只专言炼养,盖亦兼言治道。……若概以炼养之意释之,则隘矣,然非老子之旨也”。在他看来,“老子之道,极深研几圣人南面之术也”。因此,他非常注重《道德经》中的治国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救世情怀。这使他的《道德经释辞》在道教诸注中颇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