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易象大意存解 [标点本] | 任陈晋 | 一卷。清任陈晋撰。任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江苏兴化人。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此书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阐明易象的大意。故以为名。卷首标凡例七则,主要阐发尚象意旨。书中首论太极五行,兼谈河洛、先天诸图,然发挥得明确简要,只标举理可通之处,凡是一切支离推衍,布算经绘弈谱者,一概取消。凡例曰:“后之言象数者流入艺术之科,其术至精而其理亦更奥涩,且偏于一隅,反涉形下之器。”可谓笃实之论。次论彖,论爻,论象,不废弃互体之说,基本以《杂卦传》为依据。又论六十四卦,各卦概括其大意,大致切人事以立言。最后是《系辞》、《序卦》、《说卦》、《杂卦》,文字相当简略,大概其著书之意在六十四卦,其余均互相发明。收入《四库全书》,有程晋芸家藏本。 |
吕祖文集 | 吕洞宾 | 吕洞宾文集,三卷,前有序四篇,收吕洞宾诗文集一百六十一篇。后序云“有唐真人纯阳吕祖集。共八卷。本传及灵迹三卷。诗歌五卷。不知裒于何人。自宋乾道间。已刊布于世。凡为五七言律若干首。五七言绝句若干首。歌词若干首。或专阐玄旨。或因人规讽。或自况寄情。皆所以发挥妙道。迪启后人。要非徒作。夫仙真以道相授。自黄帝广成子。崆峒问答之后。已有玄言见于载籍。嗣后述作贻世者。代不乏人。” |
春秋占筮书 [标点本] | 毛奇龄 | 清毛奇龄撰。三卷。《西河合集》本。此书采摭《左传》、《国语》(合称《春秋内外传》)中所载占筮之例,以揭明古人之《易》学,故名曰《春秋占筮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自汉以来,言占筮者不一家,而取象玩占存于世而可验者,莫先于《春秋传》。奇龄既于所著《仲氏易》、《推易始末》诸书发明其义,因复举《春秋内外传》中凡有得于筮占者汇记成书。而汉、晋以下占筮有合于古法者,亦随类附见焉。《易》本卜筮之书,圣人推究天下之理,而即数以立象;后人推究《周易》之象,而即数以明理。羲、文、周、孔之本旨,如是而已。厥后象、数、理歧为三家,而数又歧为数派,孟喜、焦赣、京房以下,其法不可殚举,而《易》于是乎愈杂。《春秋内外传》所记,虽未必无所附会,而要其占法则固古人之遗轨。譬之史书所载,是非褒贬,或未尽可凭,至其一代之制度,则固无伪撰者也。奇龄因春秋诸占以推三代之筮法,可谓能探其本,而足辟诸家之喙者矣。” |
脉经钞 | 孙鼎宜 | 脉学著作。3卷。民国孙鼎宜编撰。《孙氏医学丛书》之一。是书卷一列脉形状、凭脉知证、脉部位、三部病候、三部病候治法、三部杂论、三部等同病候、三部虚实、三部决死生法; 卷二列四时脉、五脏脉、五脏脉证生死、五脏脉证治法、五脏脉相反、脏腑气绝证候、五脏杂论、奇经病候、病热脉候、五积脉候、百病生死脉法、医律、平妇人脉、平小儿脉; 卷末附列王叔和《脉经·序》,叔和事略,脉经钞目录、脉经钞序、脉经异同字。全编以《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之书脉法各据《脉经》补正之; 又以岐伯之言为一集,校之以 《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所载。 |
医学指要 | 蔡贻绩 | 综合性医学理论著作。6卷。清蔡贻绩编撰。《医学四要》丛书之一。是书卷一为脏腑系属图说、改正内景图等13篇; 卷二为先天根本论,后天根本论等16篇; 卷三为二十八脉指要; 卷四为脉义之要、脉度之要等12篇; 卷五为症治举要、诊治六部虚实等20篇; 卷六为补药得宜论、治法提纲等15篇。全编先论脏腑经络以明脉之原,按证施治以推脉之用; 次论脉之体象、主病、兼病以明脉之体用; 再举病症、治法并伤寒、妇女、小儿脉要以明各病症脉象。作者以为医务先求医之要旨,其道至巨,其理至微,不求其要则茫然莫识指归,执其要则由万汇于一,由博返于约,触类旁通,辨证施治方能不失规矩而游刃有余。 |
烟波钓叟歌 | 佚名 | 《烟波钓叟歌》是北宋通人所作,后经明朝罗通增删修改。世间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甚多,而此书是一部纲领性著作,遁甲术之大要,己尽包其中;若能熟读细玩,参透要旨,实为掌握奇门一术的捷径。其中,《烟波钓叟歌串解》 该书以串解形式,对《烟波钓叟歌》所涉及的内容,作全面论述,而侧重於对‘数奇门’的探讨。 |
读易详说 [标点本] | 李光 | 南宋李光撰。十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诸家书目或题《读易老人解说》。此书多援引史事,解说《易》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并为“以史证《易》”之代表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光为刘安世门人,学有师法。绍兴庚申以论和议忤秦桧,谪岭南,自号‘读易老人’,因摅其所得,以作是书。故于当世之治乱,一身之进退,观象玩辞,恒三致意。”又云:“光尝作《胡铨易解序》曰:‘《易》之为书,凡以明人事,学者泥于象数,《易》几为无用之书。邦衡说《易》,真可与论天人之际。’又曰:‘自昔迁贬之士,率多怨怼感愤。邦衡流落瘴乡,而玩意三画,可谓困而不失其所亨,非闻道者能之乎?’其《序》虽为铨作,实则自明其著述之旨也。书中于卦爻之辞,皆即君臣立言,证以史事,或不免间有牵合。然圣人作《易》以垂训,将使天下万世无不知所从违,非徒使上智数人矜谈妙悟,如佛家之传心印、道家之授丹诀。自好异者推阐性命,钩稽奇偶,其言愈精愈妙,而于圣人立教牖民之旨愈南辕而北辙,转不若光作是书,切实近理,为有益于学者矣。自明以来,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兹从《永乐大典》荟萃成编,原阙《豫》、《随》、《无妄》、《睽》、《蹇》、《中孚》六卦及《晋》卦六三以下;其《复》与《大畜》二卦《永乐大典》本不阙,而所载光解《复》卦阙《大象》及后四爻,《大畜》则一字不存,《系辞传》以下则无解,其为原本如是或传写佚脱,均不可知,姑仍其旧。其书《宋史》作《易传》,诸家书目或作《读易老人解说》,或作《读易详说》,殊不画一,而十卷之数则并同,殆一书而异名也。今从《永乐大典》题为《读易详说》,仍析为十卷,存其旧焉。” |
马王堆医书 | 佚名 | 指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1973年,在湖南长沙郊区的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医书,共14种。这些医学著作都是书写在丝帛或竹简上的,所以称为帛书或简书。原书都没有书名,也没有序言、后跋或作者名字,因此把它们统称为马王堆医书,或马王堆汉墓医书。这些书的成书年代,根据研究,有早有晚,但最晚的也是在秦末,即公元前三世纪初以前。这十四部书的书名经专家研究、分析和鉴定,分别给起了名字叫做《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导引方》、《胎产书》、《却谷食气》、《阴阳脉死候》、《脉法》、《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其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有甲乙两种写本,共十四种。《导引图》是帛书上绘有彩色人形的运动姿势图,以各种各样的锻炼姿式进行活动,共44幅彩图。这种活动古代称为导引。《却谷食气》是叙述气功锻炼方法以达到长寿祛病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载有一些方剂,都是强壮身体、补益虚损的方子。《胎产书》则是有关胎产、十月养胎以及古代埋胎胞的方法。其他《十问》等三种,都是叙述古代房中术的内容。 这些医书所涉内容多样,文字比较朴素简炼,都是我国医学早期的著作,是《黄帝内经》著成以前的基础著作,说明后来的《内经》是在总结其前人的大量同类著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难经疏证 | 丹波元胤 | 《难经》注本。2卷。日本丹波元胤(奕禧)撰于日本明治十一年(1879年)。卷首载其父丹波元简(廉夫)《难经》题解1篇,考证《难经》命题之意。疏证部分为作者征引《难经经释》等各家注述,询谋得失,修合己见、补其賸义而成。评、按内容,较为精审。如“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也?”(一难)之疏证:“十二经皆有动脉,吕、杨注详举之,今不赘也。丁曰: ‘十二经皆有动脉者,即在两手三部各有会动之脉也’,据此《脉经》配脏腑于三部者,误也。盖经中未有此说也。”又如对滑寿诠释“脉”字之评议等,其注疏每能考释经文,寻其指归,旁参群籍,资为佐证,并从训诂学角度予以阐解。现有《聿修堂医学丛书》本,《皇汉医学丛书》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 |
太乙版黄帝内经 | 容成公 | 容成公等著,三申道人录。《太乙版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集成典籍,汇聚了各家论点并将其编成书。该书包容并叙,详细列举不同的治疗意见及解辨思路,并不限于一家之言。书中常见因焦点不同而论点类似的节段,如论痰与痰、痰与涎、脏营与腑水,重在说明各自利弊。水火寒热之变化,本就一障之隔,篇中几近相同的文字,衹寥寥数笔之差,却明示了主治水或治痰的辨证。《太乙版黄帝内经》以其多视角的兼容并包,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
运气易览 | 汪机 | 医经类著作。明汪机(1463—1539)撰。三卷。机字省之(一说名省之,字机),别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其父渭乃当地名医。机初为诸生,后承家学随父行医,声名日著。对内、外、针灸、痘疹等均有一定见解。学术上强调补气血,偏重于理气。推崇朱丹溪学说,并有所发挥。后世认为,其在医理上亦有欠妥见解。编著有《石山医案》、《医学原理》、《读素问钞》等多种医书。是书成于正德十四年(1519)。取《内经》 中五运六气之说,对运气主病、证候、治法等详加阐释,并附以歌诀和图示。其中颇有发明,对研究运气学说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临证仍应辨证施治,不宜拘泥。有明刊石山八种本,《古今医统大全》本。 |
内经难字音义 | 陆懋修 | 医经著作。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刊于光绪十年(1866年)。陆氏于医学外,复长于音韵训诂之学。鉴于《内经》诘屈难读,且有一字一病、一字一治而难以理解、精究其义者,若置而弗读则所失必多。遂着重于《内经》中难字音义之训释,尤究心于形声通假字之诠释、训诂。如《素问·平人气象论》:“前曲后居”,陆氏据《汉书·郅都传》注谓“居与倨同”;《痿论》“主闰宗筋”则据徐楚《金繫传》谓“闰当作烦撋解”。凡此,均非王冰旧释所能及。此书先注《灵枢》,后注《素问》,引古注以证字义亦不拘古注之先后,只求易辨而已。现存《世补斋医书前集》本。 |
周易传注[标点本] | 李塨 | 七卷。附《周易筮考》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曾师事颜元,以六德、六行、六艺为学问之本,又从王余佑学兵法,从毛奇龄学乐律。官至通州学正。其学恪守颜元家法,主张以行求知,提倡实学,为颜李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此编要义,说圣教少言性命与天道,乾坤四德,必归于人事。屯卦“建侯”、蒙卦“初筮”,每卦都是以人事立言。陈抟“龙图”、刘牧《钩隐》以及探测无极、推衍先天者,均是使易道变成无用之学,《参同契》、《三易洞玑》各书,都是异端方技之传,其论说足以扰乱《周易》。即便五行胜负,分卦直日,一世二世三世各说,均为在三圣所说之外再出枝节,因此此书极为淳实,没有支离破碎、虚无漂渺的言论。他驳斥卦变之说,以讼卦彖辞为例证;驳斥河图洛书之说,以《系辞传》为例证;驳斥先天八卦之说,以《说卦传》为例证;其余则只阐明经义,不再辨驳纠正旧文。《凡例》说先儒辨难,卷不胜载,惟甚有关者,才不得已加以辨正。大致以观象为主,并且也兼用互体。对古人之说,多采李鼎祚《集解》;对近人之说,多取自毛奇龄《仲氏易》、《图书原舛编》、胡渭 《易图明辨》。有绣谷亭抄本、道光二十三年刊本,收入《四库全书》 与1923年 《颜李丛书》。 |
读易大旨[标点本] | 孙奇逢 | 清孙奇逢撰。五卷。《孙夏峰全集》本。此书系孙氏入清后流寓河南时所作,其意主于阐发义理,推戒人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自序》云:至苏门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见之所及,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字作解,故曰《大旨》。其门人耿极为之校订。末附‘兼山堂问答’及与三无道人李崶论《易》之语,别为一卷。崶,雄县人,奇逢所从学《易》者也。后奇逢曾孙用正复取其论《易》之语散见他著述者五条,汇冠卷首,题曰《义例》。《跋》称:原本序文、凡例皆阙,故以是补亡。案奇逢说《易》,不显攻图书,亦无一字及图书。大意发明义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凡所训释,皆先列己说。后附旧训。其平生之学,主于实用,故所言皆关法戒,有足取焉。” |
龙门秘旨 | 丘处机 | 署名长春真人丘处机著,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高仁峒刊本行世。高仁峒谓《龙门秘旨》词赋“系由《道藏》辑录而成”。 清末名士郑观应在《龙门秘旨序》中称:“兹得北派《龙门秘旨》一书,七章中惟《小周天火候口诀》最真,字斟句酌,直泄天机。其余六章,如《炼气化神》为十月怀胎内事,《炼神还虚》为三年乳哺中事,《炼虚合道》为九年面壁内事,篇中次序不合,且文词亦不简净,恐非邱祖所作,是后人托名耳。然其半隐修炼真诀,世所罕见,均宜珍重。” 观之诸词赋,所述丹法口诀,确与龙门派伍柳一系丹法若合符节,故为北派丹诀之真传不谬也。诚如高氏所谓:“长春祖师秘传丹诀七章,括尽金丹大旨,正如皓月当空,山河影都归笼罩,洵道门心法也。”“七章广大,精微包埽一切,无义不搜,无美不备,直与天机密合、造化同游。自入手以迄成功,层次井然,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洵性命之全功、天仙之正法眼藏也。”“果能猛勇精进,黾勉不懈,将功行愈进愈上,出神入化不难矣。” 光绪年间方内散人非常推崇《小周天火候口诀歌》,称“此歌字字口诀,……周天火候,已泄十之五六,内尚有文武火候、爻铢斤两、沐浴闰余细微,未敢轻于泄露,特念后人访师艰苦,俾知刻漏上应周天,丹诀确有秘传,学者熟读精思,再求明师指点,不难打破此关矣。” 本篇以1902年郑观应交付上海翼化善堂重刊本为底本整理。 |
内经运气表 | 陆懋修 | 医经类著作。清陆懋修撰。一卷。懋修有《世补斋医书》已著录。陆氏认为运气学说非图不明其义,亦有不能图而宜于表者,故将《内经》七篇大论的运气内容以表格形式概括阐发,编次成帙。约成书于光绪十年(1886)。书中共列十三表,每表均附简论。表一,五运经天;表二,阴阳五行中运;表三,五运合五音太少相生;表四,司天在泉左右间气;表五,阴阳五行中运;表六,六政六纪上中下;表七,客气加临主气;表八,五运齐化兼化;表九,天符岁会;表十,运气中上顺逆;表十一,六元本标中气治法;表十二,五行胜复;表十三,司天在泉胜复补泻。陆氏重视天人合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研究运气学说,探讨疾病诊治规律。巧妙地将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加临演化、运气合治等理论精心化裁为十三表,简明赅括,一目了然,便于查检。附论亦简洁明了,有助于理解。有《世补斋医书前集》光绪十二年山左书局重印本,一九一二——一九一四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
内经运气病释 | 陆懋修 | 医经类著作。清陆懋修撰。九卷。懋修有《世补斋医书》已著录。此书为同治四年(1865)来往于吴淞峰泖之间所作,首列《内经》言运气之经文,即以气交之旨,概括而疏通之,附以宋陈无择三因十六方、清缪芳远十六方解,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卷一释六气脏象、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大论;卷二释五常政大论;卷三释六元正纪大论;卷四至卷七释至真要大论;卷八、九载列陈无择三因十六方。前七卷于每篇摘录经文,加以阐释简明扼要,以求六经病之病因治法。后二卷乃结合运气配以方治。每方首论运气之病,药物组成,附以缪氏方解。此书为结合临床证治阐释运气学说的著作,可供研究运气学说参考。有《世补斋医书前集》光绪十二年山左书局重印本,一九一二——一九一四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 马莳 | 又名 《灵枢注证发微》。医经类著作。明马莳注。九卷。莳有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已著录。马氏认为 《灵枢》 内容“大体详全,细目具备,犹儒书之有《大学》,三纲入目,总言互发,真医家之指南,其功当先于《素问》”。但自古迄今,并无注释。故据南宋史崧传本,分九卷八十一篇,以合 《汉书·艺文志》 之旧观。注释体例与 《素问注证发微》 同。初刊于明万历八年 (1580)。其注释结合临床实际和四时气候变化,多有发挥,并附有人体经脉腧穴图解。故汪昂评曰:“《灵枢》 从前无注,其文字古奥,名数繁多,观者蹙頞颦目,医率废而不读,至明始有马玄台之注,其疏经络穴道,颇为详明,可谓有功于后学。”有清光绪五年(1879) 刻清太医院藏版。 |
内经辨言 | 俞樾 | 医经类著作。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成书。清俞樾(1821—1907)撰。一卷。《内经辨言》为校勘《内经》之专书。俞氏共摘取48条《内经》中有疑问的经文,运用文字考证、训诂学,音韵学等方法来校正其中的纰漏。《内经》多年传抄,其中遗误、错、讹、脱、衍随处可见。许多地方有以讹传讹的倾向。俞氏摘取疑点,精心考证,其引证资料多取自宋本《内经》、晋代皇甫谧的《甲乙经》、齐梁时代全元起的《素问训解》和唐代王冰注的《素问》等。运用这些权威性的古本典籍,判断经文正误、注家得失、文字讹误、语句脱衍等疑点难点,并且旁引经、史、子、集等诸子百家之说,作为勘误的论点,比较翔实精当。经俞氏勘正后,使部分经文义理昭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之“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俞氏按:“‘足’疑‘是’字之误。”俞氏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字形相近产生的讹误,勘正后,言通理顺。又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根据后文“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前文的两个“其所生”,其义则不同,前一个“其所生”是指子脏而言,而后一个“其所生”则指母脏。同一语言环境中的同一词,而含义不同,似不合文法规律。俞氏按:“两言‘其所生’,则无别矣,疑下句衍‘其’字也。‘其所生’者,其子也。所生者,其母也。”俞氏的勘正,甚为高明。俞氏不愧经学大家,其《内经辨言》一书,揭开了不少千古疑团,为深入研究《内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医家千字文 | 佚名 | 医史著作。日本惟宗时俊著。1册。作者通过阅读大量中医典籍,择取部分含义深邃的警句格言,适当进行文辞润色而写成医家千字文。一般为四字格式,八字为一句。每句下附录历代医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该书对具有医学知识的人能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对于研究某一问题的学者也能起到集中提供历代学者见解的作用。现存日本永仁元年(1293年)静观堂藏版。 |
素问灵枢心得 | 胡文焕 | 医经类著作,四卷,明·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别号抱琴居士)撰。约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对素问灵枢进行分别论述,简明扼要,直中其要义。对于后世研究《素问灵枢》的医家有参考价值。 |
医宗必读 | 李中梓 | 中医门径书。十卷。明李中梓撰。成书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本书卷一为医论及图说,其中医论十四篇,详述医学源流及业医应有的知识,代表作者学术思想的“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和“水火阴阳论”即在其中,图说则论述了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卷二为脉诊、色诊。卷三卷四分草、木、果、谷等十类论述常用药物三百五十余种。卷五至卷十,论伤寒及内科杂证三十六种,每种病证均先取《内经》之说,次采各家名论,并参以己见,对其病因病机、脉象症状,治法方药等详加论述,其间每有独到见解。如对“伤风”主张防治兼顾;“积聚”证治疗分初、中、末、三法;“肿胀”分寒热虚实之辨;“心腹诸痛”从部位的不同分析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等,对临床都有指导意义。在学术上,作者主要继承了张元素、李杲、薛已、张介宾等易水学派诸医家的学术思想,主张脾肾并重,阴阳并重以阳气为主。他认为人身之根本有二,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治先天之本当分水火,治后天之本当分饮食劳倦。水不足而火旺,用六味丸壮水以制阳光;火不足而水盛,用八味丸益火以消阴翳;饮食伤者虚中有实,用枳术丸消而补之;劳倦伤者属虚,用补中益气汤补之。李氏师众取长,持论公允,善于概括总结,如书中明确提出的“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补气在补血之先”、“阳阴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等论断,即一直为后世所遵。本书内容简易,立论中肯,辨析精详,选方实用,为学习中医的习用之书。 |
化书新声 | 王清一 | 明王清一(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清一的情况,史籍记载极略。书中自序作者自称先天风雷侍者,言万历壬辰(1592),“自京师奏太后,请武当山《道藏》经回。”可知其为明神宗时人。《化书新声》是清一取五代时谭峭《化书》,按节分章,各为注释而成。如《释大同章》“思火生暖,思水生凉”诸语,颇有道理。然而,由于他的解释,大都采道家之言,致使全书内容十分杂芜。版本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有浙江巡抚采进本,四经本等。 |
运气证治歌诀 | 王泰林 | 本书阐扬运气临证思维,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五运论”“六气论”载方16首。龙砂医家将其单独编辑,阐微释奥,名之“三因司天方”。清代龙砂医家缪问(字芳远)曾专门有注释,并在序言中记录了“姜氏世医”姜体乾善用“司天运气方”。王旭高对“三因司天方”研究易深,编撰《运气证治歌诀》,阐释方义,并将“司天运气图歌”,“司天 在泉六淫治例”等运气歌诀。 |
赤凤髓 | 周履靖 | 养生学著作。明代周履靖撰,三卷。卷一载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胎息秘要歌诀、祛病延年六字法、五禽戏图、八段锦导引诀;卷二为诸仙导引法;卷三为华山十二睡功诀。全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并配有插图七十二幅,全书所论,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并注重实际,如华山十二睡功,迄今仍有参考价值。书中重视导引的作用,广为搜罗,图文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