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扶寿精方 | 吴旻 | 方书。3卷。明·吴旻辑,王来贤续编。成书于万历十五年(1587)。上卷重点介绍了食疗和补益诸品。中、下2卷按妇人、小儿、耳目、鼻、牙齿以及头痛、腹痛、肿胀、泄泻、腰痛、肋痛、伤寒、疟疾、折伤、疮疡、脱肛等条目分为28门。每门均列若干防、养、治结合的方剂,分别列述主治、功用、药物组成及服用方法。全书精选前代名方350余首,包括具有延年益寿、养生防病作用的丸散膏丹和食疗药膳。其中莲子粥、八仙糕、鲫鱼汤、长寿丸等是为人喜欢的传统食疗配方,七珍至宝丹、柏子养心丸、人参大补汤、五加皮酒等是临证补益的常用方剂。书中收集的经验秘方、调摄护养、固齿美容诸法,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指出“假若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提出了调饮食、寡情欲的主张和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本书虽为方书,但对于研究药物养生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明万历十五年(1587)刊本、明天启二年(1622)陶氏刊本(2卷)、珍本医书集成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明万历十五年刊本影印本等。 |
辟疫神方 | 许浚 | 朝鲜王朝医学家许浚于 1613 年奉国王之命编撰的医书,收录了唐朝麻疹的治疗就诊情况。1613 年,叶草向国王报告,一种名为 “唐红瘟疫 ”的瘟疫正在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他想根除这种瘟疫。“不幸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医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不能动用我们的双手,百姓死于此病,实在可怜,所以我向国王建议,让内务府大臣写一本医治的书,把各种经过试验的药方编成一本书,让人印刷再版。"叶诏在《光海君日記》中写道。赵王让何君等人迅速编纂了这本书。这一年的秋冬季,爆发了一场瘟疫,世人称之为麻疹,沙门氏菌病也时断时续地流行,据说从这时起,没有一年是不间断的,肃门城外堆满了死人的尸体。接受敕命后,何均与内科的医生们一起研究了疫病的原因和流行情况,并编写了一本关于瘟疫的诊治、预防方法和草药的书。这本书至今仍被中医用于预防和治疗猩红热。 |
医便 | 佚名 | 医方著作。二卷(又有五卷本、六卷本,内容相同)。明·王三才辑。刊于1587年。卷首为全书提纲,总述此书大要。全书共选常用效方226首。其后经明·张受孔、姚学颜等重订刊行,并仿此书体例,另辑428方,名《医便二集》(附《敖氏伤寒金镜录》一卷。)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现存七种明刻本。 |
祖剂 | 施沛 | 明施沛著,由于疾病的变化不可胜究,因此在治疗中既不能执一方而治百病,亦不可治一证而乱用众方。历代医家都注意在一定的方剂基础上,灵活化载,对症治疗。这样就产生了方剂“祖方”、“类方”方面的论著。明末清初医家施沛(字沛然,号笠泽居士)撰著的《祖剂》一书是我国众多方书中最早的“祖方”、“类方”专著。《祖剂》是一部方剂专辑,全书四卷,计载主方75首,附方768首。该书将明以前的方剂以类相附,以<黄帝内经>、《汤液》、《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之方为首,从而推其演变,溯源穷流。其归类准则,或以同一方剂加减而相附,或以方剂名称相近而相属,或以方中主药相同而相归,或以方剂功效相似而相类。使后人借以了解古今方剂承前启后的梗概。施氏对某些方剂还加了按语、注释,较清代医家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早见世百余年。为研究方剂学发展史提供了较有价值的资料。 《祖剂》之末还附有《云起堂诊籍》,这是施氏的医案。案中察因辨证,析理透彻,立方遗药,丝丝入扣,是研究医案的珍贵资料。 |
绛雪丹书 | 赵贞观 | 《绛雪丹书》是一部有关胎产诸症临床治疗的专著,作者系明代赵贞观。《绛雪丹书》立论浅显,方多实用,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尤其产后生化汤,在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甚广。但书中某些观点,并无科学依据,读者应辨别是非,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
叶八白易传[标点本] | 叶山 | 一名《八白易传》,十六卷。明叶山撰。叶山字八白,里籍不详。据作者自序;十岁始读《周易》,越十年能压学究语。嘉靖二十二年(1543)从鹿田精舍见杨诚斋(万里)《易传》而读之,因自著《八白易传》十六卷,然属未定之稿,以后反复修改,叶氏有《重改易传序》二篇、《改录易传序》一篇可证,至嘉靖三十九年定稿誊清,藏之石匮,可见其为学之不苟。此书专释六十四卦卦辞、爻辞,对《彖》、《象》、《文言》等《十翼》没有涉及。大旨以《诚斋易传》为主,出入子史,佐以博辨,实为借《易》以言人事,非尽为经义而作。其体例先列卦辞、爻辞原文,再加“叶子曰”三字进行解说。《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所言“往往可以昭法戒”。 |
列仙传译注 | 刘向 | 2卷。《正统道藏》本列传70人,人系以赞。《云笈七籤》节载48人,有传无赞。旧题刘向撰。据《真诰》记载,“刘向撰列仙亦七十二人”。全书记上古三代秦汉之神仙,起于赤松,终于玄俗。博采诸家言神仙之事,传赞编纂,全仿《列女传》。 据本传和《汉书·艺文志》载,刘向博采传记,著《新序》《说苑》《世说》和《女传》等67篇,无《列仙传》之名。也有近人认定其为东汉时方士托名刘向所作。 无论本书是否确系伪托,《隋书·经籍志》已载《列仙传》之名,东晋葛洪《神仙传》亦有引用,是晋时已有流传。后世言神仙事,亦多据之。实为开神仙传说专著之先河。 |
岭南卫生方 | 佚名 | 本书为宋元时期研究岭南地区流行性疾病——瘴疟的专著。前二卷辑入李待制瘴疟论、张致远瘴疟沦、王棐指迷方瘴疟论、汪南容治冷热瘴疟脉证方论(疑与前王棐为一人)、章杰岭表十说、继洪卫生补遗回头瘴说等。卷三为明以后人增附,收入娄安道八证标类及《东垣药性赋》,后附日人山田筒之《募原偶记》。此书早于吴又可《温疫论》三百余年,提出瘴疟与伤寒不同,主张治疗因地制宜。可与《温疫论》互为表里,但一主苦寒,一主辛温,盖以岁运方土异其治耳。现据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东瀛天保十二年学古馆雕板影印。 |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 朱佐 | 南宋朱佐编撰。该书是一部方书,全书共15卷,载方900余首。其特点是汇集了历代效验医方。 以疾病分类,共分为15大门类,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临床各科的内容。每一疾病都先立论,后列方,间附效验之医案。载方多为宋以前方剂,不仅收录历代医书之方,而且收录了许多士大夫家藏秘方及笔记小说中记载的医方,内容丰富,颇具实用价值。对学习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均有很大的帮助。 |
活人事证方后集 | 刘信甫 | 宋·刘信甫著。《活人事证方后集》乃因前集辑成药处方未备,再辑常用之方而成之。全书无序跋,惟目录前有无名氏小引一则,略叙原委。本书与前集一致,亦为二十卷,列有总目及分目,条理秩然。计分二十七门,论及中风、心气、虚损、白浊、盗汗、中暑、瘴疟、霍乱、痰饮、呕吐、肿满、疝气、肠风、胎产、淋闭、发背、血疾、中毒、咽喉、头目、口齿、耳鼻、疹痘、汤火等各病证候,分门别类,先原其病候,次引事以证之。病源证候多用巢元方所论,所引各方类证,更达百家之多,而引证之中时有商榷批正,发明已说。全书共集方约一千余首,皆经验已效之方,故称此方可活天下。在每方后详列了主治证,同时还具体说明了有关药物的炮制法和药剂的修制法,因此不但在理论上具有参考意义,且临床上亦便于采用。 |
濒湖炮炙法 | 李时珍 | 《濒湖炮炙法》,中药炮制书籍,明代李时珍著。本书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类,分类论述各个药物的炮制方法,对后世医家有参考价值。 |
增订伪药条辨 | 曹炳章 | 《增订伪药条辨》是曹炳章在郑肖岩《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编写的一部集大成的鉴药专著。郑肖岩于1901年著成《伪药条辨》一卷,收载药物110种。曹炳章(1877~1956年),字赤电,浙江鄞县人,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1913年在绍兴发起创设“和济药局”,倡导药品改良。先后出任神州医药总会绍兴分会评议,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热心发展中医事业,主编《中国医学大成》,著述亦多。于1927年夏在闽县(今福州市)编写成《增订伪药条辨》,《增订伪药条辨》分为四卷,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书中共载药110种,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增订伪药条辨》于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 |
法师选择记 | 佚名 | 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为佛道二教选择吉日,占验祸福之日历书。其中列举行斋日、合帐吉日、试新衣日、太子洗头日、文殊裁衣日、男女值年星命、探病日、出行日、得病凶日、黄沙日、鬼哭日、二十八宿吉凶日、六十甲子喜神方等。 |
本草正义 | 张山雷 | 《本草正义》是张氏在兰溪中医学校任教时所编之教材。书中分草、木、果、蔬、金、石、鸟、兽、虫、鱼、人等类。每味药名之下,首列《本经》、《别录》原文,下列诸项有:“正义”,是阐述原文之义。“广义”,是《本经》、《别录》以后各家论药之功用。“发明”,是张氏自己对该药的见解。还有“正讹”一项,是纠正诸家论药不切之说。《本草正义》内容,有其独到之处,可资参考。 |
药论 | 佚名 | 清代沈文彬辑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沈文彬,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全书收药二百二十一种,分补剂、散剂、泻剂、血剂、杂剂五门。每门下按功效再分若干类,如补剂又分温中、平补、滋阴、安神,泻剂又分泻火、泻实、泻水、润下、降痰等。每药简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配伍等内容。 |
本草约言 | 薛己 | 4卷,卷一、卷二为“药性本草”,卷三、卷四为“食物本草”。《药性本草》2卷,分草部(134种)、木部(57种)、果部(18种)、莱部(13种)、米谷部(8种)、金石部(26种)、人部(6种)、禽兽部(12种)、虫鱼部(14种)等9部,共收药287种。卷首列“医学启源”“药性要旨”“脏气法时补泻法”“各经引用”“五味所用”“用药各定分两”“药性生熟用法”“药用根梢法”等8个短论,简要介绍药物归经、气味药性、升降沉浮、君臣佐使及药物基本炮制作用等中药基础知识。此后按部属分类,各药先列气味、阴阳、升降、归经、功效主治、炮炙方法及临床配伍使用等,有时也进行一些品种产地、采集时间等方面的讨论。次引前贤对于此药的论述,有时也加以一些按语,发表薛立斋本人的用药经验体会。总之,此书主要讨论药性、用药法及药物炮炙。《食物本草》亦2卷,分水部(34种)、谷部(35种)、菜部(87种)、果部(57种)、禽部(56种)、兽部(38种)、鱼部(58种)、味部(23种)等8部,共载品物385种,多为日常食品。各物品均先注出性味功效,次引前人的论述,偶尔记载此物的形态、产地及优劣选择。如“井水”条指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河中渗来者欠佳。又城市人家稠密,沟渠污水杂入井中成碱,用须煎滚,停顿一时,候碱下坠,取上面清水用之,否则气味俱恶。”“粳米”条也指出此米有早、中、晚三熟,而以白晚米为第一。书中还记载落花生的形态为:“藤蔓茎叶似扁豆,开花落地,一花就地结一果,大如桃。深秋取食之,味甘美异常,人所称羡。” |
金箓资度早午晚朝仪 | 佚名 | 玉箓资度早午晚朝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
本草详节 | 佚名 | 12卷,清代闵钺编著、卢煌校正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刊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闵钺清代人,生平履历不详。分草、木、谷、菜、果、金、石、水、火、土、兽、禽、鳞、介、虫、人、服用17部,载药896种,其中正名697种,附药199种。每药首录性味阴阳、有毒无毒、产地、生药形态、归经、相使、相恶、禁忌、炮制等内容;次述功效、主治;末为按语,阐述治病机理、配伍应用及用药宜忌等。 |
食物本草 | 薛己 | 二卷;明薛己著。是以记载食、药两用植物、动物等为特色的本草专著,由于《食物本草》的作者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因此,该书至今仍是常用的中医食疗类著作的经典代表,具有很好的社会影响和很广的读者认可。 |
历代名医蒙求 | 周守忠 | 本书2卷,医史著作,南宋周守忠(榕庵)撰。书成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本书上自三皇、下迄宋代,记录了202位医家的医事活动,将历代文史和医籍中所载名医事迹,医锦典故,加以汇集,用韵语形式,上下各以四字为联,每联下加注材料出处。对于了解我国医学历史之发展,颇资参考。如该书首联为“神农百草,虑羲九针”,前者以《史记》记载炎帝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为依据;后者则以《帝王世纪》记述之虑羲氏“制九针,以拯夭枉”为资料来源,使人读韵语便于记诵,读注文又颇便了解名医事迹,故名《历代名医蒙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部分名医的生平、籍贯、主要著作;二是历代医家的奇闻轶事和病案选编;三是部分药名考证和神话传说。本书作为文献考证性著作,尚不够严密。但全篇韵语珠连,妙趣横生,广收博览,史料丰富,对于了解宋以前医事活动,仍不失为较好的参考书。【异体字较多,请对比PDF图片阅读】 |
本草汇言 | 倪朱谟 | 《本草汇言》二十卷,明·倪朱谟纂于天启四年(1624年)。书稿由其子倪洙龙刊行于明末清初。该书汇集了历代本草书40余种,还汇集了采访148名明代医药家所得的药论或方剂。像这样在采访搜求上百家医药家药论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本草著作,在古代还是十分罕见的。 |
金火丹诀 | 佚名 | 中孚子按语:按《金火丹诀》题西凉致一子许信良著,乃同类阴阳法门之彼家丹法一脉。民国年间潇湘渔父常遵先为之校正,尚多缺字,以方圈代之。先师知非子得此抄本,皆为之补齐。此抄本转至余手,又依师传彼家法诀反复推敲,并参照所得坊间印本,校其疏漏,为之写定。常遵先校辞昧于南派同类阴阳龙虎丹法之传,虽未为允当,为存原貌,一仍其旧。又正宗彼家全诀必以清净入手,非常氏所云“含北派法”也。《金火丹诀》循《悟真篇》之家法而偏重“彼家”,可与崔公《入药镜》、吕祖《鼎器歌》、《真经歌》、《指玄篇》等同参,其功法不离“清净头,彼家尾”之大旨,应许为彼家丹法正宗功夫。今世传彼家丹法滥竽充数者甚伙,而得真诀者罕见。此派功夫历代相传,师法甚严,余为防同类阴阳之彼家丹法泯没,故发无缘大悲心将《金火丹诀》重加校正公诸于世,使世间知有双修法之真传,且更开示彼家丹法之诗诀云:“晦朔之间窥生机,月中探取真消息。欲得骊龙颔下珠,须借人间上天梯。” |
琴火重光 | 陈自得 | 《琴火重光》系明福建陈竹泉著,一九三九年经陈撄宁先生校订后,由上海丹道刻经会刊印发行。收入《陈撄宁文集》第七册外丹经典卷(下)。 |
本草通玄 | 李中梓 | 明代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本书为李氏药物专著,全书二卷。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十四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每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末附用药机要、引经报使及针灸要穴图等。本书的特点是将药物的应用与炮制结合起来,广泛论述药性、制药及用药等方面的内容。 |
本草正 | 张景岳 | 药物学著作。2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卷48-49。书中择常用药300种,仿《本草纲目》编述,分山草、隰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荽、金石、禽兽、虫鱼、人等14部,次第介绍其别名、性味厚薄、阴阳主要功效与机理,临床运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作者论药条理清晰,主论持平。相似药物功效比较、药物配伍等阐析甚明。尤擅用熟地,论其功治配伍、炮制等,见解超群。故于书中将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做为药之“四维”以扶阳救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