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行军方便便方 | 罗世瑶 | 方书。清罗世瑶辑。三卷。世瑶字白生,新仪(今属湖南) 人。平素搜集良方,以便行军及村野随时应用,故名。系从《良方集要》、《洗冤录》、《武备志》、《便元集》等多种书籍中摘录经验之方而成。全书约三万字。卷上分备豫、杜防二类。备豫中载有可辟谷不饥或充当粮食之方。杜防,以预防疾病方为主,如辟蛊毒、烟瘴、瘟疫、时气等; 卷中分疗伤、愈疾二类。疗伤为治疗金疮、刀伤、折伤、跌仆、汤火伤、咬伤等方。愈疾为治疗臁疮、肺痈、鹤膝风等病方,以内、外、五官科病症为主; 卷下载救解、五绝、中毒、刺入、误吞异物及治马疾等方。方极简便,易于使用。既有预防,也有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咸丰二年 (1852) 刊本,《三三医书》 本。 |
和缓遗风 | 金有恒 | 医案著作。2卷。金有恒(子久)著,门人刘哲明录存,后由裘吉生刊于《三三医书》第二集。此书所载系金氏在浙沪等地出诊治疗案例,由门人刘氏记录其师医案。全书共收50余则病例,所诊者皆膏粱重症,而以时症为多,如温病、痢疾、发疽、孕妇暑温挟湿等。各案诊治前后资料完整。另有与名医会诊时之方案记录,较能体现金子久临床经验。金氏临证干练,用药轻灵,善用甘淡甘凉以护养津液,对重病之后虚弱亦将养有方。是书多用对偶、骈四骊六之俪体文辞记述,为医案著作中少见者。现存《三三医书(第二集)》本,后附陈莲舫与余伯陶会诊医案、费绳甫医案各1例。 |
难经直解 | 莫熺 | 医经著作。又名《详注难经脉诀直解大全》。2卷。清莫熺(丹子)撰。成书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作者以“讲求《难经》,须究《灵》、《素》”,而“后之学者,欲溯《灵》、《素》之源流,亦当从此而入门”为前提,对《难经》进行诠释。并以滑寿《难经本义》的学术见解为主,兼采各家,参以己见,编成此书。其注文简明易懂,是学习《难经》的通俗读本。现有《莫氏锦囊十二种》本。 |
历验再寿编 | 童月轩 | 《历验再寿编》,童月轩编著的一部方书类中医著作。刊于1924年。全书载方二百余首,内容涉及临床各科及禽兽方,其组方简单,具有简、便、验的特点。 人不能无病,病欲求愈,则赖于医。医之效否,则系乎方。吾国成方浩繁,有经方、时方、单 方之别,经方时方,非个中能手莫能施用。惟历验单方,人人能知。既便于马足船唇,复裨乎寒 家贫士。且其奏效,有胜于经方时方者,此世之慈善家所以汲汲焉以刊传单方为急务也。本书 为童月轩家藏抄本,方剂简单,药无贵品,历试亲友,活人甚众。承王理堂社友惠寄,爰亟寿诸梨枣。 |
不谢方 | 陆懋修 | 方书。又名《世补斋不谢方》。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于同治五年(1866年)。陆氏取“病愈而不谢,病愈之速而更不谢”之意,谓书中诸方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名《不谢方》。共收风寒温散方、风热凉散方、风寒挟食方、风寒挟痰方等温病、内、妇、儿科用方30首,每方概述应用要领。现存稿本、《世补斋医书》本等。 |
三历撮要 | 毛晋 | 古人对于选择时日行事非常重视,到宋代已相当成熟,并有专著问世。此宋代编著《三历撮要》分三部分:一月到十二月每月的吉日(如嫁娶、求婚、送礼、出行等)、万通历吉凶图说、万通历吉凶图诀。此刊本为明末最大私人书坊虞山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 |
儒医心镜 | 佚名 | 《儒医心镜》一书,原抄本中未见撰者与抄写者,书中每篇后,有“田氏考之曰”之语,田氏当为整理补充与抄写之人,然其事迹无法考。从此书引用书目看,下至明代,又不避“常”、“玄”等明末及清代之讳,因此,成书年代疑为明朝中期以前。此书开篇以歌诀形式记述了二陈汤、四物汤及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基本涵盖了此三张方剂在临床上常见的兼症及用药变化,言简意赅,便于记诵,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后记载了二十六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用药治法,其编写体例与宋代以来的内科重要方书大致相同。每篇先综合医经及前代诸医之论,叙述本病的分类、代表症状、辨证规律、治疗大法及预后,下列代表方剂及具体煎服法,然后再由田氏对此疾病的辨证治疗进行补充。 |
易学四同 | 季本 | 八卷,明季本著。朱熹《易本义》首列九图,谓:“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季本极反对朱熹此说,故反其义以《四同》为名。主旨以发明杨简之《易》为主,以心学为宗。又据欧阳修说,以《系辞》为经师所传,非孔子所作,故多割裂经文,从吴澄所定之本。将《系辞上》“《易》其至矣乎”句,删“子曰”二字,分属“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下;于“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谓前五十六字为重出,后三十六字当移于第十二章;“鹤鸣在阴”七节与其古本十二章“《易》曰自天佑之”五十一字,与《系辞下》古本第五章合。乾、坤《文言》为一卷,附《系辞》之后。《系辞下》“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分为二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慙”为第三章。此书后附《别录》四卷,其中《图文馀辨》分内、外两篇,内篇辨朱熹九图之误等,外篇杂论术数之数,如《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皆一一辨之。又有《蓍法别传》二卷,其序称:“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于《易》词之中,物类增分于《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朱彝尊《经义考》载两书各为一卷,疑误二为一。又载《古易辨》一卷,此本无之,可能已脱佚。今存《四库全书》。 |
新刊校正音释易经 | 佚名 | 此《新刊校正音释易经》,全书共两册,四卷,分:周易上经、下经,系辞上传、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以《周易》白文为主。此为明代刊本,卷首有新刊会通馆校正音释周易程子传序,可能是翻刻明弘治年间华氏会通馆音释五经。序(序首叶前半面残) 新刊会通馆校正音释周易程子传序 卷一:周易上经 卷二:周易下经 卷三:系辞上传 卷四: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
阳宅真诀 | 佚名 | 风水书,明代陈时旸著。陈时旸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其内容主要依据八宅周书,以坐山定吉凶方位。全书共四卷,包含:总论宅地、论平地阳宅、论山谷阳宅、太极图说、论八宅口气、论化气神机、论宫星五删制化诀、八宅卦气年限诀、起建新宅之诀 等条目。此为一鹿斋藏板,明天启四年刊本。 |
医方絜度 | 钱敏捷 | 《医方絜度》三卷,载方261首,每方均标出处、主治、煎服法、方信纸。对研究与学习方剂大有裨益,而其特色则寓于方论之中。援引包括著者及其史钱韵之在内45人的300条方率,多有名医之论,诸如叶天士、王孟英、汪讱庵、徐灵胎等人。对每首方子皆条分缕析,援理确凿,分析透彻,如香连丸条下:叶天士曰:夏秋利疾,固是湿热积滞,古人称曰滞下,谓滞在气,滞在血,不独食滞一因也。木香调气导滞,黄连清化温热,二物相须,夏秋下利初起第一神方。 |
易筋经外经图说 | 梁世昌 | 此《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是易筋经的重要支流,可用于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此书前半部分是十二大劲,内容与二十二势易筋经第一套十二势一样。后半部分是八段锦,口诀是现代八段锦口诀的蓝本,书前有清末民初梁世昌序。此为清末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易筋经十二大劲》从创立之初,乃是为了训练功力之用,尤其是上肢部位的筋肉功力,人体肌肉的特性为收缩,紧张肌肉,正是由肌肉的收缩来逐渐刺激内里的组织,同时掌、指为人体经筋之余,刺激肢体末端,自然有易筋之效,如上面陈太平先生所言,不能一味求紧,尤其是不能只追求肌肉之紧,否则只能作用于肌肉,且致肌肉劲力僵化而不能快速转换,用于实战武功之基础则殊为可惜。 |
丁甘仁家传珍方 | 佚名 | 方书。又名《丁氏家传方》。不分卷。不著撰者。成书于1940年。全书辑录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验方,分为丸方、散方、膏方、丹方、杂方五部,每方著其方名、主治、组成、剂量、制法、及服用法。间有西药方。 全书共载方264首。所治病症广泛涉及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尤以治外科疑难杂证见一长,辨证着眼整体联系,处方用药往往内外参合、.表里并重,善于运用和胃健脾之剂、益气托毒之法,以扶正祛邪而收效。观其遣方用药,善用以毒攻毒法治疗疮疡、疗毒、痈疽发背、湿痰流注、风火丹毒、阴疽痰核等病症。如治疮疡瘘管久不收口、下疳、疔等症,常用轻粉、雄黄、升药等毒性药物以收化腐生肌之功,但该类方后又常强调“不宜多服”,“溃后不可服”等等,胆大中不乏审慎,高超医技,尽显其中。治病方药,症状病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全书所载丸、散、膏、丹诸方,不论内服还是外敷,皆详细介绍制作方法,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
医通祖方 | 张璐 | 清代张璐著,方书,成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桂枝汤、麻黄汤、续命汤、升麻汤、小柴胡汤、星香汤等三十六方为方祖,各方之下列有关方若干,明其主治、组成及加减变化之法。共收方三百十九首。为方剂分类另开一门径。 |
不知医必要 | 梁廉夫 | 方书。清梁廉夫撰。四卷。廉夫字子材,广郁(今属广西贵县)人,晚清医家。梁氏鉴于庸医不求辨证,仅凭所抄医方治病,常不能切中病情,以致误治。故“取前人所著方论,择其辨证显明,药皆常见者,删繁就简,并参以己见”,于光绪六年(1880)撰成此书。卷首简述诊断、预后方法。卷一至卷三论述内、儿科病证治。卷四论述妇、外科病证治。卷末附有培补药方。每论一病,先述病因病机、证治大法,后列方药,方下注明主治用法,理、法、方、药贯于一体,切合临床。书中所选八百余方,多为常用名方。诸如二陈汤、半夏汤、白术散、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四物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十全大补汤等,迄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民国四年(1915)江山奇气楼铅印本。 |
医论拾遗 | 王泰林 | 此中的“退思集题词”、“杂说”、“痰论”、“疟辨”等文,原散见于抄本《退思集》及《葛可久十药神书歌诀》等书之中,其中“杂说”系残文。以上均为首次出版。《医学问对·注》系从王旭高表兄高鼎汾所著《医学问对》中摘出,并附录了相关内容。《医学问对》刊在《三三医书》中,此系节录再版。 |
吕帝圣迹纪要 | 佚名 | 《吕帝圣迹纪要》,载《重刊道藏辑要》(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重刊本),壁集 |
喻选古方试验 | 喻昌 | 方书。清喻昌撰。四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本书约十二万字,选录《本草纲目》所附方剂,予以分类编辑而成,间附亲试之单方、验方。卷一,为合药分剂法则、养生须知、患病须知、服药须知、食物宜忌、通治方四首等内容。卷二,杂证上、中、下三部。包括头病、目病、面病、肠风下血、诸淋等六十四种病证。卷三,妇科。包括调经、崩漏、带下等九种病证。卷四,儿科。包括小儿诸病、小儿惊痫、小儿诸疳、痘疹四大类。外科。包括折伤跌扑、虫兽伤、中毒及食物毒等十三种病证。凡九十二种病证,近二千首方剂。分类详明,每种病证,又详列治法,易于读者检索。对研究《本草纲目》及临床运用均有帮助。有道光十八年 (1838)梅春华家刊本,裘吉生 《珍本医书集成》 本。 |
堪舆倒杖诀 | 佚名 | 《堪舆倒杖诀》作者谢和卿,字觉斋,别具玉元子,有神宝经、天宝经传世。此书专言作穴之法。全书计三十六章,每章以四言绝句的韵文形式概述全章大旨。另有高山、平地、四应杂录三篇,详言水法和山法,多有精义。注解者高懋,字时勉,号望京。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高懋为四川铜梁人,嘉靖八年(公元一五二九年)己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五名进士。任钦天挈壶正,从八品,掌漏刻孔壶,考中星昏明、击钟鼓报时。精于堪舆之学,逐一训解谢和卿倒杖三十六诀,条分缕析,发明倒杖之妙,深辨卦例之非。考是书高懋自序,成于嘉靖壬辰即嘉靖十一年。 |
峦头心法图诀 | 蔡麟士 | 《峦头心法图诀》这部由清代风水大师蔡麟士创作的古籍,成书于清咸丰四年,由广州儒雅堂发兑,西园书屋藏板。《峦头心法图诀》深入阐述了他对地势、水流以及各种微妙元素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实体的见解和经验,力求能够让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中,精确合理地调整环境因素,从而达到最佳的气场控制效果。 |
医方捷径指南全书 | 王宗显 | 简称《医方捷径》。综合类著作。明王宗显辑。二卷(一作四卷)。宗显自号怀阴道人。约成书于万历年间。全书约三万三千字。卷上包括医学入门、本草引序、药性赋、诸品药性歌二百首、用药发明、药本五味歌、引经报使药歌、六陈歌、十八反歌、捷径歌、十九畏歌、妊娠服药禁歌、炮制药歌、药象圭治及用药身稍论、用药丸散论、和类集古方、得效诸方歌百五十八首;卷下包括用药入门要诀、伤寒六经传变、正病歌九首及伤寒各症歌诀,载方二百零八首内、妇、儿各科病症六十七类。后附救急数条。所选方药多以歌括形式表现,内容完备,便于学者记诵,为中医入门之参考书。有万历刻本,天启间刻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 刻本。 |
万氏家抄济世良方 | 万表 | 又名 《万氏济世良方》、《医学入门良方》。方书。明万表撰。八卷。表字民望,号鹿园,四明 (今浙江宁波) 人。正德进士,官淮安总兵,佥书南京中府都督同知。著有 《积善堂活人经验方》、《积善堂活人滋补方》、《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等。公余之暇,抄集古方,分门别类,汇编成帙。成书于万历三十年 (1602)。卷一,分中风、厥、疠风、瘟疫等十五类; 卷二,分疟、火、斑疹、哮等三十类; 卷三,分虚损、吐血、咳血、咯血等三十二类; 卷四,分痈疽、瘰疬、疔疮等十类; 卷五,分妇人经病、崩漏、小儿诸病、解诸毒等九类及扁鹊、华佗察声色、定生死要诀,诸病灸法等; 卷六七八为万邦浮增辑。含脉诀、药性及经验方。每类病证均以选录方剂为主,简述病候及服法、药物加减。选方简切实用,辑入脉诀、药性,可使医者察脉、识药,斟酌处方,不至泥成方以误病,可供临症参考。有万历三十年刊本。 |
金镜内台方议 | 许宏 | 伤寒类著作。明许宏撰集,清程永培校订。十二卷。宏字道宗,建安(福建建瓯) 人。精于医,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撰有 《通元录》 等。本书成于永乐二十二年 (1422)年,于清乾隆十四年(1794)经程永培校订。许氏将原书一百一十三方归纳为汤、散、丸三类。每类按主方和从方以及主治功能等原则分列卷目。卷一载桂枝汤及由之加减变化而成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等十九首。卷二载麻黄汤、麻黄杏子石膏汤等六首。卷三载大、小青龙汤等七首。卷四载小柴胡汤及由之加减变化而成大柴胡汤等七首。卷五载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八首。卷六载大黄、黄连、附子、半夏、生姜、甘草五泻心汤等九首。卷七载四逆汤等十三首。卷八载栀子豉汤等十九首。卷九载甘草附子汤等十首。卷十载桃花汤等十一首。卷十一载五苓散等七首。十二卷载理中丸等五首。末附“内台用药性品制” 、“用药加减法”,以及“论分雨”,论述《伤寒论》诸药性能、临证加减以及古今计量。并对每方主治、药物组成、服法、方义、戒忌等加以论述。对《伤寒论》 理论探讨、方药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有清乾隆五十九年 (1794) 程永培校刊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傅氏杂方 | 傅山 | 方书,一卷,清傅山撰。 |
医方选要 | 周文采 | 十卷。明周文采 (生卒年不详)编。周氏生平事迹不详。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作周良采。弘治年间(1488—1505)曾任宪宗第四子朱祐杬兴献王府良医副使。著有《外科集验方》一书。此书成于弘治八年 (1495),为刘氏奉兴献王之命,将平日所集常用效方精选其简明切要者,分门别类,汇集成编。全书约十五万字。卷一载诸风、诸寒、中暑、中湿四门;卷二载伤寒、疟疾、诸痢、泄泻、霍乱五门; 卷三载呕吐、秘结、咳嗽、痨瘵、诸虚五门; 卷四载脾胃、诸气、积聚、水肿胀满四门;卷五载心腹痛、翻胃膈噎、咳逆、头痛、眩晕、腰胁痛六门;卷六载痰饮、喘、消渴、遗精白浊、诸淋五门;卷七载五疽、脚气痿痹、自汗盗汗、怔忡健忘动悸、疝气、积热四门;卷八载痼冷、诸血、肠澼痔漏脱肛、眼目、耳鼻五门;卷九载咽喉口齿、痈疽疮疖二门;卷十载折伤、妇人、小儿三门。共四十五门,载方一千一百六十余首。每门均抄录古方,又加以论述,论述病证机理,方便实用,有一定的临症参考价值。书中前有兴献王序及周氏自序。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 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