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本草单方 | 缪希雍 | 明缪希雍撰。十九卷。希雍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已著录。缪氏著述颇丰,多行于世,唯此不轻易示人。谢世十余载后,由康文初与庄敛之搜讨诠次,分门别类,历二年而成书于崇祯六年(1633)。分内、外、妇、儿及杂病五科。卷中以病症为目,归纳诸方。伤寒方因有仲景《伤寒论》可稽,故不录; 药品价昂难求及药性峻烈者不收; 方中品味多者,虽效著,但难于制得者亦不载。卷一至卷九,为内科病证。载有卒中暴厥、疟疾、痰饮、反胃、胸痛、黄疸等八十九类病证。卷十至卷十一,为五官科病证。载有眼目、耳、鼻、口等十五类病证。卷十二至卷十三,为妇科病证。载有调经、经闭、产难等二十类病证。卷十四至卷十五,为儿科病证。载有初生、疳、滞颐等二十八类病证。卷十六至卷十八,为外科病证。载有痈疽、疔疮、手足皲裂、金疮等四十五类病证。卷十九,杂病。分奇病、服食、杂治、解中诸毒等七类病证。凡二百零四类。门类齐全,载方多,纲目清晰,易于查寻。其方以单方为主,药简易得、运用方便。尤可为基层医生临症参考。有崇祯六年刊本。 |
种杏仙方 | 龚廷贤 | 方书。4卷。明龚廷贤(云林) 辑。刊于万历九年 (1581年)。汇辑各科单验方,按病证分为中风、中湿、脾胃、伤食、痰火、咳嗽等90门。每门首为七言歌诀四句,略述每病辨证、治疗要领。卷末附“经验秘方”,详介桃源龟龄延寿丹、紫霞丹等的配制和使用。现存初刻本、其他明刻本及日刻本等。 |
校订愿体医话良方 | 王士雄 | 扬州史典搢臣著, 仁和俞世贵桂庭参补, 甥王士雄孟英 校订。医话。一卷。典字搢臣,扬州(今属江苏)人。此书经王孟英舅父俞世贵参补,于道光十二年(1838)刊行。首载医话十二则,杂说医药及养生等心得随笔,内容简略。次载解诸服毒、诸物鲠、吞五金,并救缢死、刎、溺、冻,压、吓等诸死伤之各种急救法,及咽喉急证、牙疳、霍乱急证、痈疽等二十多种急症的简易疗法。所载急救法除内服方药外、亦有敷、洗、涂、贴、薰、温、灸、刺等多种外治法,多为验方,方药简便易得,便于救急应用。俞氏除逐条补充或评议外,对急救方药亦有较多增补。有《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咸丰元年(1851)重庆堂刻《三家医话》本。 |
四科简效方 | 王士雄 | 方书。清王士雄撰。四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王氏据三十年之经验,将所见闻及已验证之方,编辑成书。按甲、乙、丙、丁之序,分为内科、外科、女科、幼科四科。其药廉、方简、效佳,故名。成书于咸丰四年(1854),约三万九千字。但未及刊行。光绪十一年(1885),会稽(今浙江绍兴)徐树兰取王氏手校本付梓。甲集,内科。有头风、臂痛、脱肛等三百一十九种病证。乙集,外科。有头疮、肩疽、便痈等一百五十四种病证。丙集,女科。有胎漏、无乳、阴冷等八十一种病证。丁集,幼科。有初生、痘疹等五十八种病证。共有六百一十余种病证。每集皆先列通治,以述各科一般病证治法。内、外科又分上、中、下三部,以便按证检方。其中,外科又将跌打、金刃、汤火、人物诸伤附于后。女科则分胎前、临产、产后、乳病、癥瘕、隐疾诸证。幼科详述痘疹诸证。选方多为平易之品,分类详尽,条分缕析,便于检阅,可供临症参考。有光绪十一年越州徐氏校刊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 |
潜斋简效方 | 王士雄 | 方书。清王士雄撰。一卷。士雄有《温热经纬》已著录。是书以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中单方及自采简效诸方于咸丰元年(1851)合编成书,约二万余字。取方皆简易有效,故名。包括头风、面皱、肺痈、痰哮、妇女诸病、小儿诸病等四十六种疾病之单、验方百余首。药物易得,方法简便实用。后附潘志裘之《救急良方》。有中暑、溺死、冻死、中风不省人事等五十八种病证的救急方法。有咸丰元年重庆堂刊《三家医话》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 |
应急良方 | 胡文焕 | 明代胡文焕撰,方书,该书主要收集了居家应急药方,分为通用、妇人、小儿三门,共收录了173则药方,其中多为单方偏方,所用药品多为平常生活中可及之物。《应急良方》作为其医学著作之一,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医疗知识与实践经验。 |
临症经验方 | 张大爔 | 又名《爱庐方案》、《爱庐医案》。医案。清张大爔撰。一卷。大爔字仲华,号爱庐,古吴(今江苏吴县)人。善治伤寒,医名颇著。主张诊病必穷源探本,明理,关键是审症、用药、立方。积三十余年经验,将得心应手之方汇编成书,刊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记叙湿温、蓐劳、溲秘、霍乱、胃困、便秘等七十六种病症医案百余例。每案皆述病症、证治机理、立法、处方及治疗过程。方不繁而门类全,案不多而始末详,简约明详,立法、处方切合病情,可供临症参考。光绪八年(1882)柳宝诒选录其中二十四案,加以按语,编入《柳选四家医案》,改名《爱庐医案》。分为内伤杂病、内风、伏气、妇人等十八门。有光绪八年刊本。 |
益世经验良方 | 盛景云 | 又名《益世简便良方》。方书。清盛景云辑。一卷。景云字非龙。虑荒僻之处不得医与药,乃从《本草纲目》 中选录简便常用之方,并博采古人屡经验证之方,汇为一帙。刊于嘉庆八年 (1803)。首载治上焦病方。分脑漏、头风痛、目疾等十类; 次载治中焦病方。分失心疯疾、一切心痛、肺痈等六类。再次为治下焦病方。分赤白痢疾、大便下血等五类。另有女科、妇人难产等六类; 儿科,小儿惊风、小儿夜啼等三类及杂症,包括一切疮毒、汤火烧伤等十八类。共分四十八类,载方二百六十余首。附《达生编》 摘要十则及产科方药。选方简练,药物易求。不必远访名医,无需多费钱财,实为简便之验方书。可供家中备用或临时急救之用。有嘉庆八年 (1803) 延庆堂刊本。 |
医方拾锦 | 田绵淮 | 清代田绵淮撰,方书,成书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不分卷。分头、面、耳、目、口、齿、鼻、声音、周身、茶酒、杂方、足、救饥、诸伤、诸虫伤、辟虫、污衣十七部,汇收验方二百五十三首。选方偏重头面部疾患,多为简便验方。 |
经验良方全集 | 姚俊 | 方书。清姚俊撰。四卷。俊号菊吾主人,泾阳 (今属陕西) 人。谓药良组方才能有效,而方良须医术高明才能见功。故留心医学,仿陆成本《经验良方》之义,广搜博采历经验证之良方。同治元年(1862),蜀中时疫流行,撰者与当地名医探索古方妙义,并取验之辄效者,汇编成帙。分内、外两科,并附痘疹。刊于同治二年。卷一,有保养、补益、急治、伤寒等十六类。卷二,有咳嗽、吐血、痰症等二十三类及厥、癖等十七种病症之汇考,男妇痧症等十六类。卷三,有外科枢要,疔毒、痈疽等十类及艾灸等。卷四,痘疹易知。论述痘疹因证,并附治疗方剂,后附药性。全书共分八十余类,载方二千余首,包括各科病症验方。用法简便,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同治四年惠谦堂刊本。 |
叶氏录验方 | 叶大廉 | 方书。3卷。南宋叶大廉撰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书汇集叶氏先世所传及平时常用效验方。分为诸风、伤寒、气、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小儿、杂病、眼目、咽喉口齿、疮肿伤折、汤方、香谱、备急方凡17门,录灵宝丹、万金丹、万金散、梦仙备成丹、透骨散、心安丹等580方。方多为丸散剂。每方记传方人及主治、药物、分量、制法、用法等。所收治伤寒神捷解肌汤、补心气七宝丹,皆有佳效。本书于南宋时,“江淮间人,多信用之”。现存日本文政六年(1823年)皮纸抄本。 |
温隐居海上仙方 | 温大明 | 方书。2卷。明胡文焕 (德甫) 辑刊。分前后两集。前集1卷南宋医家温大明著。撰于1216年,原书名《隐居助道方服药须知》,将五世家传名方及行医四十余年所得效验丸散及古今名医诸方集一册。计诗七十七首,附以注说。明熊宗立重编后更名《温隐居方备急海上仙方》。后集1卷系旧题孙思邈撰 《孙真人海上方》。现存明刊本。 |
临证一得方 | 朱费元 | 外科类中医文献,清代朱费元编著。约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全书按部位分类,详述外科疾病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卷一论述发于头面部的疾病;卷二论述发于咽喉颈项部疾病;卷三论述发于上下身及内痈病症;卷四论述发于手足、无定处的疾病。书末附《疡医探源论》、《读<疡医探源记>》、《论疔疮对口发背治法》及《外科应用经验要方》。《外科应用经验要方》载膏、散、丹、丸诸方三十四首。 |
吴氏医方汇编 | 吴杖仙 | 方书。1卷。清吴杞 (杖仙)辑。乾隆九年(1744年)成书。吴氏汇录历代治疗疮疡良方。首为总论,收十二经络部位歌、十二经络引经药歌、十二经所属五行歌、五善、七恶、收功万全歌、秘传口诀、饮食戒忌、阴证收口论、视证要诀等。以下分百会疽、顶门痈、额疽、鬓疽等82症录方。又按托里、清解、发散、攻里、补养、通用分类,汇录疮疡用方,并述治疗疮疡器械、淋洗法、针法及外敷通用方等。现存乾隆九年 (1744年)稿本。 |
济世珍宝 | 佚名 | 中医妇科专著,清王永撰,王永生平不详。不分卷,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专论妇科病证及孕产。书中列有种子、调经、安胎时的注意事项及有关方药。 |
春脚集 | 孟文瑞 | 方书。清孟文瑞辑。四卷。文瑞字荇州,泃阳(今属河北)人。嗜岐黄之术,每遇良方必录而藏之,或家传,或旁搜博采,剂之大小不一,分量轻重不等,但必求其验。历三十余年,按人身不同部位所患病症分类编成此书,其不足者,以谢五堂所藏之《回生集》、《经验集》之方补之。全书约三万余字。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取“爱民恤物”者为“有脚阳春”之典,故名。卷一至卷三,分为头、目、咽喉、舌、牙齿等十七部,分列治疗该部疾患之方。卷四,分内、妇、幼、外科随录四部分。共载方约四百八十余首。每部下皆有论述,阐明其生理、病理,言简意赅。次选方剂,其方大多简要,药物易得,切实可用。少则一、二味,多则数十味。纲目清楚,查阅方便,为救急便用之书。可供临症参考。有道光二十六年潞河谢金声刊本,光绪十六年(1890)善成堂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
鸡鸣录 | 王士雄 | 方书。清王孟英(署海昌野云氏)辑于咸丰二年(1852年)。分女科、儿科、养生、虚劳等17门,每门分列诸症,按症汇辑医方。方多简便,如用生南瓜蒂研烂绢包塞鼻孔治疗黄疸,车前子研末服治暴泻不止。所附汪谢城按语,或补充方治,或阐发医理。原书有下卷,录尤氏治例、杨氏咽喉18证、蓬窗录验方,已佚。现存《珍本医书集成》本及单行本。 |
外科经验方 | 薛己 | 方书。明薛己撰。一卷。己另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本书载有治疗肿疡、溃疡、疔疮、乳痈、瘰疬、咽喉口齿、下疳、痔疮、便痈、悬痈、臁疮、汤火伤、破伤风、小儿丹毒等十三种外科病症之方,共载方七十首。以病症为目,下选方剂,清晰明了,易于查寻。间有述及致病机理及治法。其方多为临床常用者,可供参考。有《薛氏医案》刊本。 |
四诊集成 | 吕绍元 | 8卷。清·吕绍元撰于1835年。吕绍元,字玉峰,洙溪人。生平未详,大约生活于19世纪。吕氏是清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志行笃诚,识力周到,医术精谌,有“治疾应如桴鼓”之誉。本书为四诊综论之作。作者有感于生死事大,医学之关尤甚,“施治一差,人鬼立判”,指出为医者“欲寡其过,必先勉其学,实学或不易至,实心自无可忘。有志于斯者,其惟读书乎?然而书籍汗牛充栋,在前人语焉必详,在后人择焉宜精,苟非深造自得,曷由心心相印”?“历考自古诊视,首重望、闻、问、切,诚以四者相须,必内外合参,心目交至,使病无遁情,然后处方施治,投剂得中,轻重缓急,不失锱铢方寸,其与古人之心庶几不期合而自合矣”。因而以林慎庵、吴仪洛《四诊须详》为张本,更采集《内经》、《难经》及历代医家有关四诊的论述充实补订,编为一书。是书所辑皆先贤名论,并能融会经旨,贯穿百家,不失为四诊集成之作。尤其书中所论脉学内容,详明广博,不乏新见。其书凡例称:“脉学,轩岐、仲景而后,代有哲人,自《脉诀》行而《脉经》晦,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辨者纷纭,愈论愈繁,后人欲便于诵习,编为歌括,则又只泥迹象之求,而不能详悉精微之义。是编忘其固陋,彻底掀翻,先以诸前哲论脉原委、体用及历来经传诊治诸说,逐一拈出,后将二十八脉迹象反复详明,阐微发隐,而复汇其旨趣,归于一贯。”本书后经陈经国、张厚成参校整理,并附续《审证》、《方论》二种,使其更加完备而切于实用。但由于本书只刻印过一次,流传不广,故其影响并不很大。现存只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双遂堂刻本一种。 |
疑难急症简方 | 罗越峰 | 方书。清罗越峰辑。四卷。越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承家训,素谙岐黄,学有渊源,行医历四十年。有感于疑难病症易为俗医所误,危急症不及延医,穷乡僻壤医药皆不易寻,乃广为搜辑各种急症简易之方。历十余年,将所得之方分别门类,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编辑成书。全书约十二万字。卷一为癫狗恶狗咬伤、毒蛇恶虫咬伤、食毒五伤等九类;卷二为胎、产、崩漏、吐血等二十四类; 卷三为中风、中气、泄泻、五淋等三十类;卷四为痘瘄、外科、杂症等七类。凡七十类。包括临床各科病症。所选方剂皆注明出处,方简实用,多系一、二味药物组成,药品易得,便于急救。卷四中药辨真假损益,论述有关药物辨别真伪法,对正确运用药物有一定帮助。可供临症参考。有光绪二十二年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
胡希恕讲伤寒论 | 胡希恕 | 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其特点是以八纲释六经及方证,并结合临床解读,易于理解和应用。 胡老一生于生活淡泊名利,于学术精益求精,于患家尽心尽责,于弟子子女严格要求,其坚毅质朴于师长处每多闻及。今闻其声,亦想见其为人,如身临其境,亲奉先生之教,虽未若狂,实亦欣喜至极。 这些录音的内容是胡老生平最后一次系统讲解《伤寒杂病论》,此时胡老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如同天上的颗颗明星,汇成灿烂瀚海。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对于胡老录音的整理出版,在“存神”上我们争取,在“全形”上我们尽最大努力。 |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 胡希恕 | 这部《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是根据先生讲授伤寒杂病论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胡老一生于生活淡泊名利,于学术精益求精,于患家尽心尽责,于弟子子女严格要求,其坚毅质朴于师长处每多闻及。今闻其声,亦想见其为人,如身临其境,亲奉先生之教,虽未若狂,实亦欣喜至极。 这些录音的内容是胡老生平最后一次系统讲解《伤寒杂病论》,此时胡老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如同天上的颗颗明星,汇成灿烂瀚海。 |
串雅补 | 鲁照 | 成书于1825年。清代鲁照撰。上海扫叶山房1919年石印本。是一种关于串医(走方医)的验方汇编,共5卷,按照串医的旧例,分为一顶(发汗、烧丹)、二串(攻下、毒药)、三抵(偏药、制药、制假药)、四色(拔牙、点痣,熨烙、火罐),另附多种效方成药,补赵学敏之未收者。该书的炮制方法多数来自民间,方法较为独特。尤其对毒剧药番木鳖、木鳖子、白信、斑蝥等的炮制非常讲究。如番木鳖有:“刷去毛”、“泉水浸胀刮去毛”、“油炸”、油炸后“以纸压去油”、“掘向阳山上黄土斤余筛细,随掘随用,不可经宿,拌木鳖入锅炒燥,勿使焦黑,摊地去火毒,用筛格出即为细末,收贮严密,随症施用”、“麻油炸黄色”、“炸松黄色不令焦黑”等。川木鳖有九制法:第一次用川芎、白芷制;第二次用银花、柴胡制;第三次用甘草、青盐制;第四次用南星、半夏制;第五次用川牛膝制;第六次用杜仲制;第七次用木瓜制;第八次用干姜制;第九次用天花粉制。信石用豆腐煮、信石用绿豆煮,马齿苋汁煮川倍子均出于该书。离骨散中的炮制方法也较特殊,取活大鲫鱼一条,去肠入白玉簪花根、皮硝,缝好,大碗盖令出白霜,扫下收贮,遇患牙,点少许牙根即落。 |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 戴丽三 | 临床医著。戴慧芬等整理。本书分两部分: 前为论著,收录戴氏有关方证研究论文6篇;后为医案,选辑戴氏内、妇、儿等科病证82题,每题有医案若干例,经方时方并用,且能灵活化裁。198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部分阐述了桂枝汤在中医治疗中调和营卫的原理、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与临床运用、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麻黄人参芍药汤治疗咳血的原理与运用,以及麻疹、牙痛的病理机制与论治;医案部分介绍了75种病证100余例医案的详细诊疗过程,阐述了作者对病因的分析、遣方用药及临证、心得。《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语言简练,病例精详,内容丰富,适合各级中医从业者阅读参考。 |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 李翰卿 |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乃李翰卿先生遗著。现有1959年油印本(韩五辉原藏)和1960年手稿本存世.1959年1月的油印本书名为《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其编排体例为:前言;其113方谨依《伤寒论》原书之序,未作分类编排:细目有方义、药品、加减法、煎法服法、用药大意、主治经验摘要、主症、禁忌症、应参考的方剂等9项。论述简明醒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