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宁坤秘籍 | 佚名 | 又名《竹林寺女科》。妇产科著作。竹林寺僧撰。三卷。清代刊行。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妇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至清初始有传抄的刊本行世。其后,版本多达三十余种,内容、体例,均有较大出入。《宁坤秘籍》为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上卷载月经病、胎产病、产后病凡九十一症,方七十九首。中卷为产后生化汤论。下卷为经验良方,乃为育嗣而设。是书论述颇简,每症条下寥寥数语,后附方药,所论产后诸病,悉以生化汤为治,加减进退,化裁灵活,足资师法。是书流传较广,影响亦大。有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初刻本,咸丰元年(1851) 重刻本等。 |
妇科秘书八种 | 佚名 | 汇集清·陈佳园《妇科秘方》、郑氏《妇科问答》、《张氏妇科》、《妇科秘书》、清·钱少楠《钱氏秘传产科方——试验录》、《产后十八论》、《家传女科经验摘奇》、《毓麟验方》经点校而成的妇产科丛书。较大篇幅论述了女性性医学及房中方药学。尤其是《毓麟验方》,载100首房中方药及冶容秘方。有1988年中医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
痢症三字诀 | 唐宗海 | 内科学著作。1卷。清·唐宗海(容川)撰。刊于1884年。本书以三言韵语夹注文的形式论述痢疾。包括病理、辨证及治法、方剂等,内容简明,切于实用。又一种版本附张骥补撰的《痢症三字诀歌括》,以七言歌诀介绍治痢常用方剂17首,并加注以说明其主治、方义。本书现存1935年双流张氏刻本。1935年三星书店石印本。又见于丛书《陈修园医书》 中。并有石印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单行本。 |
脚气钩要 | 今村了庵 | 脚气病专著。2卷。日本今村亮(了庵)撰于文久元年(1861年)。书中论述脚气病病因、证候、诊法、治疗、饮食宜忌及并病等,指出脚气乃水毒为病,可分为内因、外因和并病3种。内因系膏腴过分,酒食越度所致,治宜开泄;外因系冒雨蹈淖,坐卧湿地而致,治宜发表;与诸病并发者,则随证治之。全书载方40首、案例7例,分析治疗脚气常用药物43种。其说多以我国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个人心得。原收入《皇汉医学丛书》,建国后有排印本。 |
脚气概论 | 浅田宗伯 | 《脚气概论》是清代日本浅田惟常撰的一本内科类著作,为《皇汉医学丛书》之一。全书分三十五章,以历验实效专论脚气病证治。首列脚气总论,次述种类、证别、诊治、缓急、变化、摄养,末附妇人脚气之诊断。浅田氏认为脚气证候多端,可分九道论治。脚气既可由伤寒、疟痢、停饮、蛔虫、疥癣所致,亦可由大病产后所并发者。治宜审其本证,先治其急者,继后从容调理。本书还记载了脚气外治法,如针灸、渫洗、砭刺、外敷等,并载录治脚气验方八十三首。 |
痢疾明辨 | 吴士瑛 | 清代吴士瑛著,成书于清咸丰十七年(1857)。本书集吴氏四十年治痢疾的心得,辨六经、列四纲,从痢疾初症到痢疾坏症,以及老人虚痢、休息痢、产后痢、胎前痢、噤口痢,详论古今方法之得失,并附以附有治验诸案,堪称治痢疾的专书。现存版本见于《三三医书》。 |
内伤集要 | 蔡贻绩 | 内科著作。又名《虚损失血集要》。6卷。清蔡贻绩(乃庵)撰。成书于道光二年(1822年)。本书专论内伤虚损、失血病证,其辨治强调审证求因、脉证互参、并引《内经》之文,阐发医理,后载治方100余首。现有初刻本。 |
疟痢成法白喉辨证合刻 | 王裕庆 | 疟痢、白喉著作。两书均不分卷。清王裕庆(祉庭)撰。约刊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书为合刻: ①疟痢成法,内收治疟3方、治痢3方。谓疟初症在半表半里,法宜使邪从太阳经出,不可用槟榔、常山截之,鳖甲清之,雄黄、苍术避之。于痢症治疗舍厚朴、木香、槟榔、枳实等破滞之品,选用大黄人煎,巴豆为丸以涤荡之,下后则调和脾胃。②白喉辨证,作者辨驳时医或以白喉色白为寒,或以白喉属疫症为热之偏,主张应审其寒热虚实施治。书中详述辨别寒热之法及相应治疗方药。作者认为白喉虽非疫病,但具传染性,传与不传在于人体正气充实与否。现存清末石印本。 |
治疟机要 | 刘裁吾 | 近代医家刘裁吾著,成书于公元1912年。该书主要论述了疟疾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刘裁吾在书中特别强调了荣卫在疟疾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荣卫是人身之化机,凡百疾病皆系焉,而疟疾尤为显著。他详细分析了荣卫的生始会合、内外出入、阴阳顺逆、道路异同、度数疾徐等方面,并探讨了疟疾与荣卫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
秘传大麻疯方 | 佚名 | 方书。清佚名撰,蒋抡元校订。一卷。约二万字左右。首载三十六种大麻疯症神效方,继详论疠风病症、辨验方法、禁治法、不治症及各种治疗方法:如静养、食疗、洗浴、汗、泻等。后有药性简汇及药品炮制和预防麻疯方黑虎丹。对麻疯病之辨证、立法、处方及预防论述较详,皆为经验所得,所用药物除蛇、蝎一类以毒攻毒外,多用大枫子,据病症不同而份量稍殊。为后世治疗麻疯病提供了宝贵经验。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傅青主男科 | 傅山 | 内科著作。又名 《男科杂证》。2卷。清傅山 (青竹、青主) 著。约成书于清顺治四年 (1647年)。本书实系多种医著之合刊本,仅卷1为傅氏所著,共分25门,包括伤寒、火证、郁结、虚劳、痰嗽、喘证、吐血、臌证、湿证等200余种病证的证候、治法及方药,其辨证颇为精细; 卷2则收载《续附经验良方》、《十药神书》及《白喉证治养阴歌括》3部医书。此书曾与 《傅青主女科》合刊,名为《傅青主男女科》,道光年间刊行,为较早的一种版本。此外,尚有光绪二十年 (1894年) 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
陆懋修医书文十六卷 | 陆懋修 | 《文》十六卷是陆懋修的医学论文集,共一百二十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集中了陆懋修的医学观点,内容涉及广泛。其主要内容是论述司天理论、伤寒学说、温病、瘟疫学说、各科疾病以及陆懋修对各种学术观点的评价。采用叙述体、问答体、书信体的形式写作而成。 |
医学要数 | 胡文焕 | 明代胡文焕撰的一本基础理论类中医著作,成书年代不详。该书汇集与数字相关的中医名词术语,如一息、二阳病、三焦、四海、五郁、六不治、七诊、八会、九针、十变、十二原、十五络等,逐一详加诠释,释文以引录文献为主,略加评述。 |
医学答问 | 梁玉瑜 | 医论。清梁玉瑜撰。四卷。玉瑜字特岩,茂名(今属广东)人。世医出身,曾官新疆太守。撰有《舌鉴辨正》等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撰成此书。卷一首问四诊,以望诊为先,详叙脉诊,如分别七十二脉、七怪脉、相似脉等,对舌诊亦有阐述。次叙十二经脉,详论六经表里,寒热虚实诸病状及辨治大法,逐一辨析,附以成方。卷二至卷三,论述虚劳内伤、血症等证治,及阳火阴火并绝证之别,喉科之要,十二经温凉补泻药味功用等。对历代医家,亦有详论,如指出缪希雍喜用石膏,陈修园持论过偏等。卷四论食物损益,制方用药方法,并采录古方百余首,简便验方二十余首。末为家训秘传和卫生简言。全书共设四十二问,涉及诊断、辨证、治则、方药等临证常见病症,辨析较为确切,行文条达明晰,如关于血症的论述等颇有见解。有助于临证医家研究和运用。有光绪二十二年太原任正基校刊石印本。 |
医学碎金 | 周礼 | 四卷,明代医家周礼著。撰于1415年。卷一概述人之孕育胚胎、五脏主五窍、五邪所乱、五劳所伤、五劳之疾等5卷二介绍人身之表里病见、治病举纲论、五脏四时更病、病机十九条等5卷三为五运化生、标本运气歌、五郁之发、五运主病等,卷四为诊脉法、诊四季脉法、七方十剂等内容。 |
不居集 | [清]吴澄 | 内科著作。50卷。清吴澄(师朗)撰于乾隆四年(1739年)。吴氏精通《周易》,又以《易》通医,认为天地化生万物,总不外河洛、八卦,医之理即《易》之理也,故尊《周易》“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理,取名为《不居集》。全书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内虚以真阴真阳五脏内亏立论,阐述血症、热症、咳嗽、痰症、泄泻、怔忡、惊悸等40余种病证的理法方药,其中以嗽、热、痰、血为四大症,论之甚详,因虚损之人未有不兼此数症者,四症之中又以血症论述最详;下集外损为作者之创见,将六淫外感,由浅及深导致虚损诸病症分为风劳、风寒、风热、暑症、湿劳等20种,认为外损之症惟风劳最多。其体例,首列经旨,次脉法,次病机,次治法,次方药,次治案。采摭《内经》、《难经》有关论述及张仲景、葛真人、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家治虚损之法,选集前贤方剂800余首,并有吴氏治血症方9首。全书内容丰富,引据广博,所列医案进一步阐明该病的症因脉治,可谓集虚损之大成。现存版本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道光十六年(1836年)刻本及1935年上海中医书局排印本。 |
瞻山医案 | 任贤斗 | 清代任贤斗(号瞻山)著。成书于1814~1823年间,约十一万言。初未付梓,仅藏于门人之中,因而未有广泛影响。民国十三年(1924)正式刊印后,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书共四卷,名为医案,实为综合性医学著述。主要记载任贤斗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其于每一病下,先述其理论源流,多所阐述,次则附录生平精彩验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著作。本书反映了任贤斗的医学思想及临床经验,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卷首为按时察病总诀,论述认证法则、六气、日分四时、八卦值月等内容,阐述运气学说的临证应用。所载医案以证分类,包括伤寒、伤风、眩晕等六十证,每证首论该证之病因、病机、症候、脉象及论治,后附若干医案。每案详叙证候脉象,析因辨证,立法遣方,用药慎重,多以成方加减。善于汲取前人经验。卷末附方七十六首,以供查阅。本次整理以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1924年浏阳唐文胎室木活字本为底本。 |
中国内科医鉴 | 大塚敬节 | 内科著作。日本汤本求真论述,大冢敬节著。成书于昭和八年(1933年)。书分前后两篇。前篇为证候与治法概论,收载头痛、呕吐、不眠等30种证候,每证先明定义,次述中医辨证分类,联系西医有关疾病,再列中医治方。后篇为病证各论,收载肺炎、胃溃疡、糖尿病等44种病,每病分原因、证候、疗法、备考诸项,间附治验病案。其中病因、证候分析,悉本西医之说,治疗部分则用中医方药。书中多引我国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个人心得或加按语。治方主要选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以五苓散治肾炎水肿、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大柴胡汤治胆囊炎等均切合临床实际,但惟以病索方,不言辨证施治。曾收入《皇汉医学丛书》中,建国后有排印本。 |
证治摘要 | 佚名 | 临证综合类。二卷。日本中川成章编。成书于日本文久二年(1862)。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卷上为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证治等内容,卷下为妇人、小儿、诸伤、麻疹、疮疡等。书末另附录家方、制铁粉法、《方舆》所载后世方及辨附子瞑眩与中毒等医方杂论四篇。本书是日本《皇汉医学丛书》所辑中川成章先生的名著,内容丰富,切合临床,从本书之内容可以了解到历史上我国医学对日本医学发展的影响。现存《皇汉医学丛书》1936年世界书局铅印书。 |
济阳纲目 | 武之望 | 综合类著作。明武之望撰。一百零八卷。之望有《济阴纲目》已著录。武氏编完妇科专著《济阴纲目》后,认为还应编一部利济男患者(所谓济阳)的医书,遂广参博搜,“汇集众编,别异比类”(见自序)而为本书。广搜博采、删繁取要,仿前书体例于天启六年(1626)撰成此书。内容丰富,包括内、外、伤、五官各科病证,以病名为纲,以诸论为目。每论一病,先因证设论,后据证列方,各论之下,引录古今医家学说,论述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疗原则、类证鉴别、具体治法等内容。条理清楚,便于读者检索阅览。有清咸丰六年(1856)泾阳姚锡三重刊,一九八二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据宏道书院藏版影印本。 |
病机沙篆 | 李中梓 | 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卷一,载中风、中寒、中气、中热、虚劳、咳嗽吐血等十八种病证。卷二,载头痛、眩晕、心痛、腹痛等二十七种病证。凡四十五种病证。每证之下,又详列子目。引述《内经》及诸家之论,结合临床,参以己见,予以发挥。对每病的含义、病因、病机、症状、分类、鉴别、治则、治法、急救、预防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有论有方,以论为主。其治法以方剂为主,间有针灸等治法。对眩晕、痹证、中风、虚劳等病证的论述,简明扼要,议理精当,给人以启迪。书中所论,体现了作者治病重视脾肾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乘云:“明乎虚实强弱,标本先后以施治疗之方,则沙篆备矣。”可供中医临证及研究参考。有康熙六年(1667)《士材三书》刻本,宣统二年(1910)印本。 |
彤园初集大方脉 | 郑玉坛 | 又名《伤寒杂病心法集解》,综合性医学著作。6卷。清郑玉坛编撰。《郑氏彤园医书四种》之一。成书于1786年。是书卷一、卷二为《伤寒心法集解》。其中卷一为三阳伤寒篇、三阴伤寒编; 卷二为伤寒辨证篇,含两感全篇、辨别诸证、类伤寒门、同伤寒门、伤寒附法。因 《伤寒论》头绪繁多,未易领会,故节录《伤寒总注》系于篇首,以便学者熟读默记,明其大旨,然后对伤寒各证条分缕析,予以发挥。卷三、卷四为《幼科心法集解》。其中卷三列伤寒、感冒、瘟疫、暑症、伤湿、发热、汗症、咳嗽、噤乳、痰饮、头痛、腹痛、积滞、癖积14门; 卷四列霍乱,疟疾、呕吐、泄泻、吐泻、痢疾、淋症、便门、消渴、麻疹10门,附痘中杂症。对各病证衍其奥旨,分经论治,诸家方书有似是而非者概不入选; 不仅可运用于幼科,予以施治大、小、男、妇均无不可。卷五、卷六为《伤寒杂病医方合编》,乃与前4卷相辅而行之作。其中卷五列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7门; 卷六列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补养、明目、救急13门。两卷载方700余首,为历代名医有关伤寒治疗药方精华汇集,复循其法,酌其量,阐释发明,以俾时用。 |
通俗内科学 | 张拯滋 | 内科著作。张拯滋(若霞)编,成书于1916年。作者试图融会中西医学,以传染病、呼吸器病、循环器病、消化器病、泌尿器病、运动器病、神经系病分类方法阐述常见内科疾病43种,每病分病因、症候、经过、预后、类症、治法、处方等项。解释病理多采西医说,治疗则以西医常规处理参合中医方药。该书将西医所论由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中医之伤寒、霍乱混为一谈,并提出分别用麻黄汤、理中汤治疗,是明显错误。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及单行本。 |
羊毛瘟证论 | 随霖 | 又名《瘟证羊毛论》、《羊毛温论》。温病类著作。清随霖撰。未分卷。随霖字万宁,上元(今属江苏江宁)人。长于温症。随氏认为羊毛瘟属于伏气温病,虽较少见,但病情易于变化,易致误诊,遂撰此书。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书中主论羊毛瘟的病因证治,论述简要,切于实用。为此证较早的专著。现有乾隆六十年孳善堂镌本,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九年大东书局铅印《中国医学大成》本。 |
秋疟指南 | 林天佑 | 疟痢专著。2卷。林天佑(德臣)著。刊于1910年。作者依《灵枢》、《素问》为经,张仲景书为纬,兼研先祖医案,结合己验而成此书。上卷言治疟之寒热,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一症一方,条分缕析;下卷论治疟之单热,自制救阴逐暑饮等方。末附经验鼠疫证治,医家小说等。此书于1923年收入《三三医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