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洞玄灵宝千真科。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洞玄灵宝千真科

尔时,太极左仙公以昊赤乌三年正月一日,登劳盛山,精思念道。是日中时,有地仙道士三十三人,诣坐烧香。倏尔之时,乃有天钧仗乐万锺乐作。太上道君与诸圣,众天真皇人、扶乘千真、仙童玉女,乘空履虚,同时俱至。变所居处,床座庄严,太上道君依位而坐。仙公稽首伏地,良久言曰:玄积劫有幸,好道乐真,衔荷慈尊,降此卑室,千真集会,喜庆难言,沈迹下僚,未由大悟,不审人间,居处道俗,轨仪进退之诚,伏希指示。太上告曰:子有功德,宿着左仙,暂托因缘,寄生下世,为物宗匠,助道弘宣。乃命千真,为说科戒。千真唯唯,伏受教言,护命真人乃说科曰。

科曰:施制立法,要假能行。众中无法者,不问老幼,悉不得共住。共住之人,必须同遵圣教,动止合仪,恶悉能断,善共保护。如劝恶者,事在别科。

科曰:道法清虚,不希名利,闲居静室,谓曰仙家。我弟子中,多畜钱财宝货,牛马奴婢,着不已。如此之人,断三宝原,夺众生眼,能持经奉戒,俱为灭法。

科曰:大德名人,同住一处,有狡猾弟子,苦欲归依。或爱情未离,或枉威逼,事不获已,各试机宜。或先令苦使,或诱弘恬言,或独立坐忘,或摈令远去,或出经宝教授,令斋戒治除,或惧自尊威,而令傍人抚接。若终恶不改,而无进善之功,畜斯弟子,是灭道法,永须远离。

科曰:若有弟子,爱乐正法,深经大义,咸愿欲闻。直以机在前缘,众根暗钝,如此之人,善欲暨发,可须安慰,三戒、五戒,示静安心。大德法师是众生模范,若心性高者,而令低心下意;若动止强梁,而须摄伏;若其懦弱,劝进勇猛。既为众生父母,宁不殷懃,必契道法,永无退转。

科曰:出家之人,能持三戒、五戒、九戒、十戒,乃至三百大戒等,一戒之中,各有二十四善神之所拥护,天人供养,不犯众恶。有不信戒,众恶故犯,罪结冥阳,却受生堕落盲道。违戒奉戒,得福获罪,不问道俗,至理无偏,其功等尔。

科曰:上德尊人,住持大众,下有小过,须避嫌疑。若有不和於国王、妃嫔眷属、大臣宰辅,及俗人儿女、小道士、净人,宿新恶嫌之人前,并不得呵责。若应举罚,先唤来隐处,自以示语。

科曰:不堪为众所恶,乃当白众举罚。

科曰:出家之人,务在简静,非法行事,动则落邪。非法者:一则广求利养,自托我能;二则贪积无穷,为人婚姻卜相;三则强称多解,视天文;四则行等净人,躬执称稼;五则冈乱大众,与恶友交游;六则正法为事,而与凶俗结党;七则坐起无分,混淆法次;八财不依正道,与俗同床;九则暗夜出行,而不炳炬自照;十则樗栎双陆,劫盗行非,恣意所为,而不自戒。入道依众,可以矢之,如不自惩,是灭道法。

科曰:上清法师,不应授人大戒,不应受人依止,不得畜弟子,不应为人教授,不预评论众事,不得暗夜自行,不得亲近邪见,当须动止在法。

科曰:诸小道士所请名德,皆须修饰形仪,整顿冠履,安庠雅步,稽首三拜。拜讫,长跪启白:某甲小兆,未备法教,故以远来,伏愿大德,赐垂解结,我有所闻,必无返逆。大德为白众:今有某道士,从小来心,有结缘累,不能自解。今稽首求悔,若从生至今,行嗔,行怒,行劫盗,行贪欲,一切不善之行,於今解释,不敢复犯,进学正戒,通明义理。说竟,谨依所说,乃起更三拜而退。

科曰:乱众之人,不依正法,饮酒醉乱,轻欺上下者,罚钱及米,或余货财,当时同和,后便违拒,不肯输送,因兹杖罚,或夺财帛,以用供养,或苦役治地,斩伐草木,锄禾收刈。如一众不能治罚,捻集道众。又不能治,可送与国王,以依俗律。

科曰:若有不依正法,游入他观,妄有轻欺,科索酒肉;或媒嫁净人,卖买奴婢,及余畜产;或造顺俗之制,犯罪囚禁,遭赦得免;或自货财,方便得脱;或夺贼物,因利求利。律有正科,依法与罪。

科曰:住立道场,皆须众食,登斋应供,十方共同。击磬鸣钟,名集法众,非是斋人,不预斯食,同建福善,道俗无违。恨客闭门,众所同丑,或有问者,食则有限,客乃无违,既不神通,何能供给。答曰:主客之人,递互为作,本供既少,客数又多,听可均分,减口让哺。此是人情,勿宜杜绝。

科曰:道法平等,不简亲疏,亦贵贱同处一众,护惜无伪。若人人作情,来求辄与,此不存众,众即破攘也。各宜慎之。

科曰:若是斋时,俗人来乞食者,监厨之人,即须借问,能斋以否。若能斋,与食,若不能斋,深示因果,使知罪福。非为吝惜,欲令返悟,谨守道法,是为第一慈悲。若不示语,众生得罪。

科曰:若斋食时,有五事:一先当取晷影,二则鸣钟集众,三则行水洗净、铺巾列席,四则打磬就食,五则说先师食咒。若不为此五事,非入净斋,名为盗食。

科曰:诸大众人,每用常料,若先约三,不可加减,减为犯盗,多取亦然。若行食时,果菜已上,并不可长取。若意贪长取,此即犯盗。若行食时,上座须量下座须用多少,不可过取。《升玄经》云:上下共相顾望也。

科曰:道众威仪,事在严整。衣服清洁,轨行可观,则生世善心,诸天称叹。若形仪疏慢,不喜众心,不堪众论,毁辱道法,即是道宝有亏,断大慈种。若为众仪轨,人所钦慕,远玄教益隆,法门有异。

科曰:若就斋戒仪轨,大德之人应当前坐,约语徒众,必使斋整,勿使主人有所嫌鄙。或各争异论,无有畏忌,非唯道俗肾善恶恶,亦乃十方大圣冥鉴。为罪招殃,各因己受。

科曰:入众坐起,皆有法则。若坐时,男先上左脚,正履近床,次上右脚,徐手拓床,平身向后安坐。若下床时,亦徐手拓床,近前取履,先下左脚,次下右脚,安徐而起。女前右脚,坐起咸然。若入堂时,先於门外,端衣笏,正褐帔,束身敛版,存想堂中法众如十方天尊、如得道众圣、如见在国王、如州县府主等,方始安庠进步。

科曰:若入堂时,有门两头东西门,各随左右入。若门西坐者,从门西入;若东坐者,可门东入。不得於门上交过。

科曰:道服,中华之衣,横裙大袖,与俗有别。不得与白衣参杂。袍裘皮靴,角柄食器,皆须添素而已,不繁金银铜器。朝修行事,礼谒众圣,皆盛仪服,随法位次。若上清,衣紫带佩;灵宝通黄,三五衣绛,非事时,细绢为衣,荆槐色而已,不得纹绫罗锦,炫惑时俗。女官不得金玉钗钏,花妆粉饰。一则入道通恶,二则非为正心。

科曰:道士女官,各须净行。道士不得畜女童子,女官不得畜男童子,各便远离,栖肃其心,目不见形,听不闻声。老子经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若有此色,即须白众,告举不肯制止,国王有法。

科曰:大观私房,皆多混乱,特由尊者,不能谨慎,纵恣无方。或是纲维不出教令,身居宝地,心秽悭贪,导引后生,同开恶趣,凶恶长养,塞大道源,使正信者凭心何所。

科曰:共入宝方,同开善趣,怀嗔动煞,咸乖大慈。养牛畜马,不免鞭挞,猎狗放猫,专怀杀意。今入净戒,此等并合戒之。

科曰:人有尊卑,戒无大小,或身虽奉戒,意无在法,不修净舍,讵饰殿堂,招引凶党,动为非法,闻鸣钟礼拜,大笑入观门,见尊德行道,外生诽谤。特由纲维自尔,何能戮力徒众,递互作法,风教日乖。

科曰:若众中有一人不善,可隐处示语云:真品仙阶,行人所践,道无形像,要籍人和,十方法徒,助道扬化,闻有法要,学拟成身。岂得过令他知觉。今大德诸行无犯,唯有其事,不依正道,请即改之,犹如月亏,更满兰歇,更熏幸相,用言共匡,法教不悛,即举白大众。

科曰:所养子弟,弥加呵责,有大罪过,引五事责之:一我今呵责汝,汝须出去;二则出离之后,莫入我房;三从使无人,誓不用汝;四我之生前,莫至我所;五则宁引化三涂五道,终不与汝共语。此之呵责,折伏为之甚矣。不用分外,非法拷打枷棒,悬首反缚,昼夜打骂。律无此条,伤大慈种。若师主使令弟子酤酒买肉,坐行贩卖,牧牛养马,并为邪淫,驱使弟子,弟子可言曰:以此所作,非天尊之行,某不敢为师弟子,若有嗔责,可须舍去。

科曰:恶行弟子,教不知悔,其行有十:一则为恶不耻,二则见善不修,三则闻谏弥甚,四则动非威仪,五则强梁我慢而无恭肃,六则夷情狠戾,七则友非忠信,八则游习奸淫,九则好乐屠戮,十则醉乱尊卑。有此十种行人,是破道法。若不为恶,能伏勤苦,清旦入房,除秽清尘,朝中日暮,三时问讯,求有所习,随用□使,不辞劳苦,渐盈大器,积德成真。有此弟子,绍隆正法,广以赞叹。

科曰:出家之人,与俗既别,置观立舍,并不得与俗人、及家口寄住。若是十方法众,行往经过,看前人德行高低,作三品安置,尊卑居止,要合行所。

科曰:每观舍,应须精思别院置名,得平常集众,同在斋堂。若是远方行人,来暂居止,即须先问,欲何处居止。其十方来人,自量才德, 请就居止。若才德高远,精思别院。若无奇行,请平常居止。若自量卑弱,请乞下房小室,听可以谦请,不可过分。若是上人让请下人,可须辞谢改处。若才非所处,即须黜退。

科曰:出家之人,既能披黄戴青为相。若能渊澄霜洁,玉润水清,世世福田,行无点污,守持正戒,有五种譬喻:一者如富贵之家,忽生一子而无两目,经涉三月,两目忽明,众家欢喜。无戒之人,犹如无目。二者喻如磨镜,渐渐增明。有戒之人,念念功积。三者喻如婴儿,细细长大,能持戒者,以下之高。四者喻如饥人,终念得食,不得食故,必死无疑。不受戒人,长轮盲道。五者喻如航,能度大海。能持戒者,必度生死苦海。

科曰:若国王、大臣,施主、工匠,能有益众者,可供给饮食,薪火有求索,白众给之。

科曰:若威势及恶贼,能损害众者,亦须供给饮食。此是不善人,能损坏法众故也。

科曰:常住财物,不得贷借,充私房中用。其有病患,切急白众求请,后一陪填还。

科曰:非法之抓,不得布施。仙公曰:何为非法之物?真人曰:牛马奴婢、军械器杖等物,并是也。

科曰:时在饥荒,又遭离乱,各欲随丰逐静。能有守固者,众可分私财物,以与守固之人。

科曰:法物、造像、造经,有所施用,轻重各别。仙公曰:何为法物、什物、经像等之轻重?真人曰:钟磬幡花、炉合帐盖、宝幢经缊之属,此是法物则重,冠履机笏、褐被裙襦衫褶等为什物则轻。本心为重-后作轻,犯五刑律。本作轻今作重,不犯。像有三等,天尊为上,真人为中,众仙、玄中法师等为下。本心舍施,造像为重,不得入轻,入轻犯十恶。若以卑入尊,不犯。经亦然,上清为大洞,是大乘;洞玄灵宝是中乘;洞神三皇为小乘。本心造大乘,后为中、下,犯五刑律。本心造小,今造中、大,不犯。

科曰:盗法物、什物,罪同五逆。

科曰:将常住食饮,以私饷及归私者,准盗论。

科曰:常住之物,十方共同,递互相付,百代常行。不可当时任意取用,不得共制私自用意,分以归私,并犯五逆罪。

科曰:若母及姑姊妹等,为病患及急难,要须扶提者,无犯。若是他人儿女,没水堕火,纵有淫心,亦须极救,不得犯触。

科曰:出家之人,单景独宿,与物不群,割爱遗荣,超然宴处。若犯逐乱,世不崇敬。

科曰:若行住道路,逢女人有所求觅,并乞食饮等,只得隔十步外遥言。若得物及饮食等,安致地上,或持,去后任来取,不得亲授手中。若路逢妇女,须避路与过。

科曰:居淫心起时,如逢猛虎,如见毒蛇想,如见国王,如为贼废逢主想,如坐在宅中、宅被火发遗烧想,如乘舡渡海、舡漏欲没想。作此六心,淫无起处。

科曰:共居观舍、堂殿、园林、田地,三宝众有,殿属天尊,堂属道士。若其营造尊卑,有其私房,是道士自造,广狭等级,出自己身,死后身前,由身处分。若死后而无付嘱,徒众施为白衣童子,自所营造。得度之后,配名则别者,亦听许自己处分。唯地属三宝,不得改动。若大众先有别约,众例不犯。

科曰:诸初入道,戒行未全,依倚村坊,不住观舍,上无尊德可畏,下多狡猾为朋,诱引儿女,同床坐起,歌笑僖戏,饮酒食肉,俗人见之,返生秽慢。如此之类,是灭道法,破他信敬,尊德巡察,依科与罪。设不能治,国王有法。

科曰:若出家之人,将三宝之物赠遗官人豪势,内求润己,翻令俗人生怖望心,纵能兴建,不如净坐。如有犯者,准盗物论。

科曰:出家之人,不交世俗,不求名利,不作有为功德,静思入定,降伏外魔,名为净戒,是真宝法母。

科曰:出家之人,清堂虚室,着既甚,有十恶累:一则广占荒野、别畜田宅,二则种植园林、自求地利,三则出入贮积丝绵谷帛,四则畜贩奴婢,五则爱养六畜,六则贪聚八珍,七则乐玩,八则铜饰帷帐,九则衣着奇异,十则财宝珍勤。此之十事,并不得为,深宜改革,从道日新。

科曰:若有人来乞索,是因三宝起斋,传度讲诵,转经受施。但是因三宝得者,准明真科,依十二折传处分。看是此外,所得听出意,布施济惠,仍不得以不净取,以为不净施,皆犯枉法得罪。

科曰:若诸弟子,恒畏天寒时乱、遭饥荒等事,储积丝绵、绢布、五谷,以备时急惠施者,不禁。

科曰:若有人,将器杖、禽兽、非法之物,以惠施者,并不合受。

科曰:若有人,将使人奴婢以供给者,悉不合受。其使人能斋菜持戒者,可受。

科曰:出家之人房舍,与俗儿女邻并者,夜宿各须闭户,不闭犯律。

科曰:出家之人,宁受犯偷钟盗像之罪,不得言说他家阴私、秽恶之事。

科曰:出家之人,衣裳鞋履,皆须整顿,行动坐起语笑,要须得节。若为疾病,或威迫惊惧,或被兽,则趂逐被伤刻,举足动步及衣服违法者,不犯。非此等,犯律。有故为者,犯律。仙公问曰:何为犯律。何为犯科。真人曰:律无正犯,而言犯律,杖罪;科无正犯,而言犯科,犯笞罪。

科曰:若野地得藏,还与国王。驯若藏中有冢铭记,记云是经像堂殿功德之物,得者,依其铭记,处分施造,不须白王。若不示,犯十恶律。如路次野中,拾得之物,捉取其物,依物标榜,得主分付。如不得主人,送常住,不尔犯律。

科曰:冬天洗浴,每一旬一浴。先作密室,方六尺,安水槽火垆,筒渠注汤水入其,须桃枝栢叶、兰香竹叶等,内笼滤汤。至乃鸣厨下鼓,尊卑以次入浴,不得男女同室,亦不得与俗人共浴及浴衣。若不示,并犯律。

科曰:出家之人,不得饮酒,或妄托天寒,诈称腹痛,饮后色变,或斗乱尊卑。应供赴斋,或施行章醮,或行游道路,或应对公私,非惟自失礼义,抑亦秽辱道众,是灭道法,无生弘赞。然应人就请,本以清洁为先,出公入私,皆用端严为首。有如此例,皆犯律论。其实是疾痛,众所通知分药,要须不在禁例。须令出外,不得入法席。仙公曰:道法之中,听许饮酒。《灵宝经》云:置酒浮云观,高饮玉清台。此何顿隔之?真人曰:何见之谬。《太清经》云:化金玉为三十六水,以金为水则为金浆,赤玉为水则为琼浆,白玉为水则:为玉浆,或玉液。《定志经》云玉液五者不醉,常思净行,何有许法。

科曰:出家之人,出外行游,见人斗打,不孝父母,不顺兄弟,为偷盗,行军兵,伤杀人事,皆须归观香汤洗浴,入静思微,不示犯科。

科曰:斋时受食,皆须净手巾盛

受。

科曰:斋后,须杨枝揩洗口齿。

科曰:斋取时,依立主法,分二十四炁,以定得失。

科曰:小师若见大德,及经像在背后者,皆须侍卫,不得违背。

科曰:传经度戒之时,女官得入道士观,道士得入女官观,要须请师资,位定白众,令知严整法戒,不得一人自往听将,二人同行,直入法堂,更不得私房混乱法事。当日即出,不得经宿,不尔犯律。

科曰:男女官各得依止。男官依止男官,女官依止女官,大法者为师。每一旬,至师所受教训。至时,整理法服,赤心灵宇,恭敬谨肃,直诣师门,不得东西异向。至师门已,通问云:某弟子问讯。师知己,乃端严衣帔,烧香於经诵之室,命弟子进。进至师前,安详三拜,问讯云:师比者起居安否?德无损乎?师无他故,乃答云:亦无亏礼诵。若有疾苦,随事应弟子。若有罪过,先闻师耳,可云:汝有某事,可加戒诲,令其改隔。弟子拜谢乃云:不能自励,劳师戒勑。又拜谢云:从今以去,不敢复犯。若是斋前,设斋。斋后,无所施设,乃辞去再拜:愿师以自珍重。师重戒云:所在之处,勤行斋戒,以自慎护,勿起骄慢。唯然即退,三步乃始转去,不得更入他房。归至本观,以师戒诲之言,示众大小,不得藏匿。若女官无大法,不解传授者,可访男官请受。若有高德女官,男官亦得诣请受法。俯仰之格,男女通用。问曰:道士女官,而被俗人不依道理轻凌,若为依止?答曰:若道士女官,而为俗人不依道理轻欺者,告父母、兄弟,及村落有势力者,以为外护。若道士女官,有不是罪过,可白徒众,徒众依律治罪。不受,送与国王。问曰:天尊初得成道,听许男子出家,未审女人从何乃得入道?答曰:天尊因乐净信,夫妻结果,道成为元始,因许男女通令出家。妻以果地,为金中候太夫人之称,亦许女人相系入道。传经度戒之后,大洞女官见男子入道,受老子自然法已,即须敬礼,依法引接,为能绍隆圣种。若见有过,垂心慰喻,不得骂詈非谤。若治箓童子,须礼大洞女官,为敬法故。问曰:男女童子,依奉经戒,王勑与度,作何方法,得度之后,合礼父母以否?答曰:绍隆圣种相系,弘护男女入道,拣取端正慈敏、有道心者,师先试练,十行可轨,听许讲习。王勑与度,依王法制,应合度已,依一大观,严整玄坛,施安兰纂,依明真拔罪之法。预度男女於坛南,依左右方面以别,两行倚立。以监度官长正南横行,须一大洞法师横行之前,施案席然香,赞叹曰:大圣天人尊,历代所崇敬。今有珍贵者,是我大国王。以发慈善心,普令入正道。得入正道已,实由国王恩。永离有为情,长寻圣境界。必得大法利,同趣证无为。赞叹既已,白新度法师:今日之后,礼圣礼真,永离亲俗。人各三礼,长为俗别。第一礼国王帝主,德泽无尽;第二礼州县官长,度脱之恩;第三礼存没父母,得与出家离俗。三礼讫,法师投新度一人衣冠曰:大哉,圣化被无穷,星宿为冠,日月为服,法天行道,勿替四时,广度众生,求超三界。法师令大众,普皆唱善弹指三声,旧人唱善弹指,齐各三声讫,乃捴着法衣。竟,官人行香如法,行道三周,旧人在前引发坛。叹道事讫,投斋。斋竟,各谢法徒。从老起至下竟,列坐父母、兄弟,皆来礼拜。於儿女边,父母并称弟子,发愿之后,师必定成道,与弟子等,同入正真。问曰:出家之后,从少至老,有何阶级?答曰:出家之人,有五种阶级:从七岁至十一,名蒲车道士;十二至十四,名驻邪道士;十五至十九,名趂施道士;二十至六十,名弘护道士;七十至九十,名住持道士。问曰:三乘之道,何以为心?答曰:一、小乘之人,隐处山林,自调自爱;二、中乘之人,德泽弘深后,能兼济度物;三、大乘之人,忘功绝私,发弘誓愿。

科曰:能劝他人男女,并舍自子出家,譬如微尘世界之数功德,亦不如劝人舍子等出家之功德。纵有人造幡造盖悬,至三清之境功德,亦不如劝人出家之功德。

科曰:道俗二徒,造於经像,俗人仰之,以金木铜彩模写圣仪,安心供养,名为造像。

科曰;若有信敬舍施田宅园林,为人侵夺,请报本施主,令其转货。

科曰:出家之人,与俗有别,然而死病亦无定法。然稍修轨制病之时,转读然香,昼夜不绝,临打无常磬送终,依五练生尸法,失以病疾。观内大众,数以存问,检校厨下,令前与病人食。疾病之时,难有达命,福势既尽,乃欲隐避东西。此并是前路功德无凭,而以临时惊惧作此,意速死而已。可以净洒扫,开敞房舍,来往善知识达命之言,更相启发,请法无常。宁有住者,必应寿尽,量命无机,可移入迁化堂。其堂,可於观西北角别立,为院堂三间五架,堂面看西北。其堂中高座,上造升虚像,身坐莲花,如人大,举左手以指天门,左右二真侠。侍病人恐命将绝,移入堂中像座后安置,用黄纹全幅为幡,长二丈四尺,尖击左真腰,幡头与病人手投,令病人直心正念,愿随二真登天门,诣金阙。若未应化,随建福田,男向左真,女向右真,一人入此堂、难得平然归者,临命将绝,咸称未困,特是贪生,有此计耳。达命君子,岂去住为心。

科曰:出外行游,须思量结觅好伴,当有十可观:一择觅知己,二要须正见,三心心相得,四疾苦相忧,五递乐相师,六威仪勿失,七行动检摄,八所见鞠躬,九礼敬尽节,十进退合仪。可同行也。

科曰:道学法徒,速来客依,不问大小,各须安置。先与房舍,次给所须,三令随众朝拜,四教示门中讳忌,五语去处避就。

科曰:清信俗人,欲入观舍,观斋听法,请会供养者,并须清净,不染熏辛酒气,严整衣服。结束卑恭,敛身下意,先礼天尊,次拜大德,后小戒道士。既入门,通当崇敬。若是日日斋讲,恒在二时,须来者,直於礼座,礼天尊,即以安坐。其善女人来者,亦准此,不得语笑倡荡,脂粉图饬,妆眉画面,常须执志整容,观听妙法,舍香发愿,同契成道。

科曰:俗人入观寄宿,不得眠坐常卧之床,得坐居客别床。眠时,不得脱衣露体。

科曰:恩德大者,无过孝顺,父母师主亲自供养,温良无失,此恩最大。又能劝课,令人作善,其功等比。若父母贫老、疾病、死亡,无可以充衣食、汤药、茶饼者,得供营送。若父母不敬信三宝者,怡颜劝喻,令得法利。问曰:俗人欲斋戒者,何为教示?答曰:若欲入斋者,可以一日、八日、十五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六斋日示之。若能进,又以一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以八斋日示之。若又能进,以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十直斋日示之。若又能进,即以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斋示之。若又能进,即以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岁中六斋月示之。若欲斋,人先令受戒,戒之所起,三业为初。身业有三:杀、盗、邪淫,口业有四:妄言、绮语、两舌、恶骂,意则有三:贪、嗔、痴。此之十戒,由三业根,先须防之。问曰:斋食,若为次第?答曰:若自居常斋,厨下监厨一人,先自检校厨头巢菜,调和生熟、颜色、气味,并令得所。次看日时圭影。天阴,取漏刻,以正斋时。时,鸣钟召食,各送食器於斋堂,量坐处位次安置。敛钟讫,行道赞叹竟,各坐定已,水一遍,次行食,中始就食。尊卑得序,前下先师拌,监厨人长跪擎柈於先师座前,节众人座头鸣磬子一下,座头大德咒曰:建斋,为道真、为道种、道父、道母、真人、神人、仙人、圣人,或同为道,同共饮食,长生无极。竟,柈下先师前,次下斋人食,恒声各唱巢菜饮食名示众,斋人各捧器物盛受。若不须者,勿取。大德顾望看食,通至下周遍竟,乃令鸣磬子一下云:请就食。大众安庠正坐,无语无笑,以就食。食时,示不鸣唇,亦不□口,亦无歠饮之声,亦无咯唾,亦无呻声吐气,亦无惊匙打筋。上座缓食,相待行食之时,事事三遍,行上次下第。行食讫,从下收上。行食时至,是时应受,非时不得辄索。斋欲了,敛取众生饭散与众生。非监厨人,不得向厨下有所科索。饭食来不及斋,即须下堂食。若强入斋堂,即名触食。众食未了,食饱辄起,即名惊座。众若自居长斋,无先师拌,即无先师,咒即有出。众生饭咒食了,行饮一遍,次行水一遍,各收食器竟,鸣磬子一下,唱曰:斋食以竟,各随意下息。大德乃以捧食器出堂,归房盥漱。监厨人检校厨下,不得一人不出。若犯前一条者,对众各罚二十拜。若应俗人斋供,坐起受食并同,唯受果不得不受,俗人恐生拣择之意。但受之食竟,余果食并面前节,众人鸣磬子一下,唱白:大众斋余长食,充主人无碍用。同者嘿然,不同者说。三唱讫,斋官或有父母、师主老病,得取此余果,即起白云:某甲有父母、师主老病,今将某果归家饷馈。上座大德答云:好将去。若不此者,并令主人收充家中无碍用。或问曰:斋时,合出众生余否?答曰:弃贤世界初开,元始命行道真人下教,为遍尝百草,以得五谷,活於人命,一切饿鬼,无种植功。於斋之次,各出饭七粒,真人德施与一切众生,亦名神农饭,亦名众生饭,一切众生得此饭一粒,能饱千曰。

科曰:出家人行动语笑,并避讥嫌。入法之人,不得言杀心杀,不得言奸起奸,不得言盗起盗,才非正法,并须隐避。

科曰:圣人去代,众生恋慕,可以驻心,发众生敬信。堂造堂殿,宫阙台榭,施置雕饰,造十方天尊、真仙、圣众,或金、或铜,或铁、泥木、图画,随力能辨,幡化仗乐,种种供养。若以日月增久,虫鼠侵伤,乌粪秽污,牛马冲突,遂致毁坏。能有敬信,身手治理,或顾借工匠,洗饰安置,犹胜前人初造功德。何以故重发人敬信,又续前人基址故也。

科曰:朝哺礼拜三宝,得於礼拜板上。若行道时,得於地铺席上。若於路相逢无席,得於地上。如地上礼时,手至地,得屈指,指背着地,不使尘污掌心,名为护净。若为高广大床、平床、长床、方床上礼拜者,并不合仪,深乖崇敬。譬如见世间高贵,尚当进退合节,何况谒圣朝真,而於床上启白,冥考一百日。

科曰:尊像之前,即是奉真承圣。对俗间官长,尚乃不敢低顿,岂况朝谒八真七圣,而以倨傲形容,或大语高声,或更相亏林,或攘怒眼,或仰卧斜身,并以结罪冥科,亦大为俗人不生敬信。

科曰:斋戒之家,未至一日,先於门前竖一长竿,悬十绝大幡,标门户,示绝浮好,以存闭静。

科曰:出家之人,常合忠正,出入动止,以正为先。一正己身,二正门徒子弟,三正观中良贱,四正四远法众,五正顽为俗人。能正己身为物轨,则能正弟子,承禀有仪,能正观中大小从顺,能正四远法义称扬,能正顽为广增惠解。能如此者,名为道士。若身既不正,为物所憎,弟子不敬,却贱师主。观中常无禁忌,大小贵贱混淆,不存信义,四远同皆厌恶,欺凌愚蔽,增长罪田,不能广立威恩,却更诱引他家子弟、奴婢,或图物入己,或私与交关,不依正义在身,恒以邪僻为行。有如此色逃课凶贼,共所防戒。如不受惩,国王有法。

科曰:出家之人,还归俗家。若有父母,可归父母之堂,别床安置,不得与俗人共床坐。若父母有疾,听得扶持看侍。若无父母,可进客堂,安慰大小,并不得嗔声大语,及俗间戏吓哂笑,累杂男女,经宿居停,并犯戒律。

科曰:若退一纪,即退三百日。若减十算,减十日。

科曰:参省师主大德,皆三拜侍立,命坐即拜而坐,更问他故,则起立而答,皆条直身体,并脚敛手。

科曰:为弟子洒扫之礼,必加篇於箕上,两手捧接腋下而来,次有五事:一则敛尘扫时,以袂拘而却;二则灭迹,勿使有於痕迹,不净於恶;三则不背长者,勿生不敬;四则除粪箕自向;五则扫篇还故处。不尔,犯科。

科曰:为弟子之礼师主,令过授物事。师主若立,则倚授;师主若坐,则长跪授。

科曰:进尊者之房户,知在房中、或库内,若不闻声,□咳发觉。如不闻,退。若问,称名启白,命入则入,房开则开,户闭则闭。入户,正视尊者,左右斜顾犯科。

科曰:为弟子之礼师主,有客当即拂拭床席枕褥,洒扫前后讫,白师主,师主令命客进,乃命客进。

科曰:弟子有所启白,得主及同观、外观大德,皆整衣至房,房闭,当屈指细细打户三过。停少时,不闻人声,又三过,合九过,不闻人声则退。

科曰:师主大德,若从远归,命所使先到观中,令知归至。弟子则整衣被出观迎接,当以大顾望,不得无故掩人不备。

科曰:若於道路,逢见得主及师知故,皆以下风避影,不隔越道路而与共言,当以曲腰磬拆,有言则对,无言则退。

科日:随从尊者出入,当为提持机杖、鞋履。登危临崄,当以亲侍左右,两手提携,不得散手远离,老少别用。

科曰:夫为弟子之礼,出则启白,还则慰问,问讯上下,乃复常业。

科曰:众有疑惑,我不劝成。众有评论,我所审察。众有擅造,我从众宜。众有行游,我不矫俗。自常卑退,尊敬於前人。

科曰:为师主大德存众之法,宽宏以立节容物,慈爱以约众,行事以恭勤,朝修以肃敬。上乃均平,不生异心,下无怨色,斯为大德者矣。

科曰:为人自己有善行,当与在下共之,勿自取归己。

科曰:学道者,不发他人过,不扬己之能,不拒人之谏,不见己之怨。

科曰:行道时,斋主礼三宝讫,投香炉,拱手长跪法师之前。法师三揲香咒曰:当愿主人七世父母得出长夜,身睹光明,灾消福降,生死升仙。讫乃行香。

科曰:自临中食时,咒曰:二玄上道,四极清泠,太乙帝君,百神黄宁,受粮三宫,灌溉脾灵,上飨太和,餐味五声,魂胎之命,七液流停,百关通和,五藏华明,双皇合景,飞行上清。

科曰:为人斋,出饭咒曰:今日是吉日,斋戒向太上。中食天行厨,主人福无量。

科曰:下先师饭咒曰:建斋,为道真,为道种、道父、道母、真人、神人、仙人、圣人,或共为道,同共饭食,长生无极。

科曰:出众生饭咒曰:勤修大道法,精诚感太冥。真降魔魅散,众妖皆灭形。七祖生南宫,兆身登上清。福既无不普,法食施众生。

科曰:服糜咒曰:今日清净,服食仙粮。行香吃粥,寿命延长。又曰:乾、元、亨、利、贞,身为大法王。糜粥入腹,五脏清凉。漱口咒曰:杨枝捶口眼明好,愿得一枝供大道。道在一树多名香,愿将身心奉三宝。

科曰:出家同道,与俗有乖,是我法徒,共相掩蔽,匿恶举善,递互生恩,使远近称扬,通令深信。

论云:天下善人少,不善人多。今时之人,吹毛觅瑕,互相谗嫉,不知己过,强毁他非。设有一善,争相毁谤,不能改身就善,乃欲败善同恶,故坏道法,专由此人。大德尊者,深所约语。

科曰:盗造像物,罪同十恶。若盗将他家,相缘路告讫,又取物入己,被八门长考,万劫无出。

科曰:盗十方斋供众物,或为头首,私自入己,入火坑狱,万劫方出,更入酆都,六十年考,长为饿鬼。

科曰:若有恶口赤舌,凶徒恶党以相群聚,常怀远离。设使偶会,情不获已,须要口顺心。若不能行,灾为切害。

科曰:凡人为道,威仪不足,皆为犯科。以此示子,子明审之。仙公奉科,稽首而退。

洞玄灵宝千真科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