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部

(二十六种 附二种)

鳞部

脆蛇

云南志:顺宁府出脆蛇,见人则断,人去复续,取而干之,可治肿毒。 滇黔记游:出滇黔土司,长尺余,伏草莽,见人辄跃起跌数段,顷复合一,色如白金光亮,误拾之,触毒即毙。陈鼎蛇谱:脆蛇产贵州土司中,长尺有二寸,圆如钱,嘴尖尾秃,背黑腹白,暗鳞点点可玩,见人辄跃起数尺,跌为十二段,须臾复合为一。不知者误拾之,即寸断,两端俱生头,啮人即毙。出入往来恒有度,捕之者置竹筒于其迳侧,则不知而入其中,急持之,方可完稍缓则碎矣,故名曰脆。予家多蓄奇药,曾购得其腊,见寸断处皆光润如新截然,亦一异也。查慎行人海记:脆蛇出昆仑山,闻人声即寸断,人伺其断钳取之,须寸各异处,待风干入药;若少顷无人声,寸寸仍续成蛇。

治色痨及惊疑丧胆诸症(玉镜新谈)。

肉熬膏,箍痈疽,去风疠;其骨醋磨围肿毒,良。

接断骨 滇黔记游:脆蛇人得而腊之,用接断骨,价值兼金,视其上、中、下治头腹胫股,无不效。

大麻风、痢 滇略:脆蛇,一名片蛇,产顿宁大候山中,长二尺许,遇人辄自断为三四,人去复续,干之色如黄金,治恶疽,腰以上用首,以下用尾,又治大麻风及痢,近人货之为夹棍药。

鳞部

环蛇

蛇谱云:出三佛齐国,如环,大数围至数十围者,逐兽即疾走,如转车轮于千仞山,兽入环脂 服之刀剑不能伤。

鳞部

翠蛇

珍异药品云:形如曲 ,长可五、六寸,蟠旋作圈。

治疖毒痈疽良。

鳞部

碧飞

湖州府志:武康山多蝮蛇,名碧飞,大者如围瓮,小亦如杯案,斧首出目锯齿方文而绶色,厥雄赤紫,厥雌青黑,色晔 如蜃甲光,目亦如之,山中人谓有目而无视也。春夏布丝草,人物触丝,激射迅于矢,忽不见已攫肉去矣,杀人至死;霜降丝脆,开商树杪,施吐白涎,乌鹊下啄,则吞之。惟鹿以为膳,猎获之,前左足扼其腰中,首尾盘绕,右足又趾寸解,啖无余者。人得而腊之,可入药。凡西北诸山,自余英岭而内,皆是物也。

治风痹蝮伤,人被其啮者,还食其肉则生。

敏按:湖志所言碧飞,吾杭山乡多有之,土人名方胜板,以其遍身花纹如锦中方胜形,匾似板,故名。啮人最毒,惟野猪能食之。土人言冬日蛇蛰地中,野豕嗅其气,辄翻石掘土出而啖之。蛇性大热,野猪食三条,即能过严冬。纲目蝮虺为二,蝮即方胜板,虺即土锦,俗呼灰地匾是也。恶风顽痹,非此猛烈积热之性驱之,则肢废者不能复举,殆以毒攻毒之义,想碧飞或同类而异名者,书此以俟证。

鳞部

蟒油

尔雅:蟒,王蛇 (注:蛇中最大者,故曰王蛇),今深山处处有之,大小不一,色如菜花蛇亦有黑色者,土人名曰乌蟒。捕蛇者有呼蛇法,不拘何种蛇,呼之即蛇皆围伏不动,听其择取,惟不敢伤蟒,蟒伤则诸蛇无王,环起嗾人。闻其人云,蟒蛇自有此种,生而皆有王字,故不论大小也,蟒至则诸毒蛇皆不敢伤人。

治漏疮 集验:取蟒油铜锅内熬熟,随将黄蜡入油内搅匀,油纸摊膏贴患处,十余日便封口按:蟒蛇名王字蛇,其首天生有一王字。予于庚子在奉化长桥,见丐者手握此蛇乞钱,其蛇亦不甚大,性颇驯良,因以千钱买得纵之。纲目诸蛇独遗此,因急补之。

鳞部

断草乌

粤志:断草乌出广中,蛇也,大仅指许,长五六寸,头如龙形而小,身纯乌,其行也,百草沾之立断,人见断草,辄迹得之;故蛇每离地丈许,使身如矢直以入穴,使不沾草,人莫得而迹之。此亦乌蛇中一种,纲目乌稍蛇不载龙头者一种,故录其遗。

治大麻风,煮酒服。

鳞部

龙涎香

龙泄

通雅:龙涎有屿,在花面国傍,独立南海中,彼人言于树收之,最收香气,今大内甜香用之。澳门记略:大食国产龙涎香为上,西洋产于伯西儿海,焚之则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烟缕。 峤南 记:龙涎香新者色白,久则紫,又久则黑,白者如百药煎,黑者次之,似五灵脂,其气近臊,和香焚之,则翠烟浮空不散。试法:将结块者奋力投没水中,须臾,突起浮水面;或取一钱口含之,微有腥气,经宿,其细沫已咽,余胶结舌上,取出就湿秤之,仍重一钱,又干之,其重如故,虽极干枯,用银簪烧极热,钻入枯中,乘暖抽出,其涎引丝不绝,验此,不分褐白、褐黑俱真。海东札记:海翁鱼,大者三四千斤,小者千余斤,即海鳅也。皮生砂石,刀箭不入。或言其鱼口中喷涎,常自为吞吐,有遗于海滨者,黑色,浅黄色不一,即龙涎香也。闻上淡水有之,欲辨真赝,研入水搅之,浮水面如膏,以口沫捻成丸,掷案有声,噙之通宵不耗分毫者为真,每两值数十金。广志:新安有龙穴洲,每风雨即有龙起,去地不数丈,朱鬣金鳞,两目如电,其精华在浮沫,时喷薄如澹泉如雨,土人争承取之,稍缓则入地中,是为龙涎。或谓龙涎多积于海上枯木,如鸟遗状,其色青黧,其香腥杂,百和焚之,翠烟千结,蜿蜒蟠空,经时不散,可以剪分香缕,然多不真。

从番舶来者,出大秦波斯,于雨中焚之, 膊有声者真。坤舆图记:龙涎香,黑人国与伯西儿两海最多,有大块重千余斤者,望之如岛,每为风涛涌泊于岸,诸虫鸟兽亟喜食之。汪机本草:龙吐涎沫可制香。 星槎胜览:锡兰山国、卜剌哇国、竹步国、木骨都束国、剌撒国、佐法儿国、忽鲁谟斯国、溜山洋国,俱产龙涎香。 稗史汇编:龙涎香,白者如百药煎,而腻理极细;黑者亚之,如五灵脂而光泽,其气近于臊,似浮石而轻香,本无损益,但能聚香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则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坐客可用一剪以分烟缕,所以然者,入蜃气楼台之余烈也。泉广合香人云:龙涎入香,能收敛脑麝气,虽经数十年者,香味仍存。广东通志:龙涎在水采者褐黑色,在山采者褐白色。 东西洋考:海傍有花,若木芙蓉花,落海,大鱼吞之腹中,先食龙涎,花咽入,久即胀闷,昂头向石上吐沫,干枯可用,惟粪者不佳,若散碎皆取自沙渗,力薄。 范咸台湾府志:龙涎香传为鳅鱼精液,泡水面凝为涎。能止心痛,助精气,以淡黄色嚼而不化者为佳;出淡水者,皆淡黄色,无黑色。 朱国桢大政记:龙涎香出苏门答剌国,西有龙涎屿,峙南巫里大洋之中,群龙交戏其上,遗涎焉。国人驾独木舟伺采之,舟如龙形,浮海面,人伏其中,随风潮上下,傍亦用桨,龙遇之亦不吞也。每一斤值其国金钱一百九十二枚,准中国铜钱九千文。嘉靖三十四年下户部取香百斤,遍市京师不得,下广东藩司采买。部文至,台司集议,悬价每斤银一千二百两,仅得十一两上进,内验不同,姑存之,亟取真者。部文再至,广州夷囚马那别的贮有一两三钱,上之,黑褐色;密地都密地山夷人继上六两,白褐色。细问状之,黑者采在水,白者采在山,皆真不赝。寻有密地山商再上,通前共得十七两二钱五分。次年进入内,辩验是真,许留用。自后夷船闻上供,稍稍挟来市,始定价每一两价百金。龙涎之为用也,入香合和,能收敛脑麝清气,虽数十年香味仍存。得其真者,和香焚之,翠烟袅空不散。涎沫有三品:曰泛水,曰渗沙,曰鱼食。泛水则轻浮水面,善水者伺龙出取之。渗沙则凝积年久,气渗沙中。鱼食则化粪于沙碛。惟泛水者可食香用。又言鱼食亦有二种:海旁有花若木芙蓉,春夏间盛开,花落海,大鱼吞之,若腹肠先食龙涎,花咽入,久即胀闷,昂头向石上吐沫,干枯可用,惟粪者不佳。 岭南杂记:诸香龙涎最贵,市值每两不下百千,次亦五六十。出大食国,近海有云气罩山间,知有龙睡下,或半年一二载,土人守视云散,则龙已去,必得其涎五七两或十余两,众共分之。又大洋中有涡旋处,龙在其下,涌出之涎,日烁成片,风漂至岸,取之。又岭外杂记:龙枕石而睡,涎浮水、积而坚,新者色白,久紫,甚久者黑,气近臊,形如浮石而轻,腻理光泽,入香焚之,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又出没海上,吐出涎沫,有三品:一泛水,二渗沙,三鱼食,泛水轻浮水面,善水者伺龙出随取;渗沙凡风浪飘泊舟屿,积年气尽于沙土中;鱼食涎作粪,散沙碛,气腥秽,进贡亦不过四两。

按:龙涎论色,则琐记言有白与紫黑之分,而札记又有浅黄色,广志有青黧色,辨真伪,亦诸说互异。大抵不必论其色,总以含之不耗,投水不没,雨中焚之能爆者良。东璧纲目鳞部龙下,龙脑、龙胎俱有主治,而于龙涎独遗之,惟附其名;云龙涎方药鲜用,惟入诸香。云能收脑麝数十年不散,出西南海洋,春间群龙所吐涎沫,浮出者,番人采货之;亦有从大鱼腹中剖得者,其状初若脂胶,黄白色,干则成块,黄黑色,如百药煎而腻理,久则紫黑如五灵脂而光泽,其体细飘似浮石而腥臊,其说亦未确核。盖所云鱼腹中得者,即札记所云海鳅鱼之精也,亦名龙涎,出台湾,不若大洋中产者佳。夫龙脑、龙胎,世上所无,龙涎则闽粤货售者多。东璧何得于罕见者载之,于所有者反略之耶?则甚矣该博之难也。入药用隔汤顿化如胶糖状者佳。

气腥,味微酸咸,无毒。 药性考:味甘,气腥,性涩。 张瑶实云:夹砂者有小毒,乃土人于砂碛上收取之,入药须以甘草水煮过用。 酉阳杂俎云:龙 遇烟煤则不散。入药忌铁器及石膏。

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 廖永言验方云:利水通淋散症结,辟精魅鬼邪,消气结,逐劳虫尸疰。 陈良士云:在澳门见倭夷用合舶硫及他药作种子丸,云汉时术士和丹用此。倭夷皆有其方,秘不传中国。 札记云:出淡水者,止心痛,助精气。 周曲大云:龙涎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颊。微若有腥气,粤中夷人合龙涎丸,和以他药,便不腥;入口亦不耗减,一丸可用数十年不败。如单用龙涎入药,须先用鸡汤,将龙涎制死,则入腹便化,否则入腹丝毫不损,盖极难克化者。方书云:焚之其烟能入水盂。予尝试之,多不验。

按:龙乃东方之神,其体纯阳,能嘘气成云,阳之质轻浮,故云上升。其骨反入手足少阴、厥阴经者,盖凡知觉运动之物,皆肖阴阳以立体,孤阳则不生。龙秉纯阳,而骨反属阴,入药能收阳中之阴,治心肾诸病,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其质灵,其齿能治魂游不定,镇惊痫。凡病在肝,而龙主肝木,治之最神。涎乃阳中之阳,故其气绝香。龙属木,木之气得太阳多者必香,故诸香以龙为最。得盂水径扑其中,不落空外,龙以水为用,见水则精入焉。

入药所以能利水道,分阴阳,能杀精魅鬼邪者,亦以至阴之物,见真阳而立解也。

鳞部

龙泄

河南薛姓客言:曾在嘉兴永太守处,见有龙泄结成大块,其质亦轻,有六七两及斤许不等。

每块皆起螺旋纹,如象牙花纹,其色有纯黑有褐白二种;欲辩真伪,刮屑少许,以滚水泡之,其气悉 而成云,遇妇人,云辄扑入发际,旋绕不散,盖龙性好淫故也。人服之,入腹亦不耗,惟见鸡汤辄化。如服后不食鸡汤,次日粪出,其药仍在,色亦不改,淘出洗净,复可再用,气亦不臭。其功效,食之能暖妇人子宫,治男子下元虚冷,入房术中用。又史良宇言:曾见龙血结块如棋子大,光滑可鉴,触手冷如冰。夫龙,纯阳也,而血独冷,又不解何故。龙泄又何物也,其涎与血欤,抑精与溺欤,俱不可知,悉存其说以俟证。

鳞部

西楞鱼

坤舆图说:大东洋海产鱼名西楞,上半身如男女形,下半身则鱼尾,其骨入药用,女鱼更效止血,治一切内伤瘀损等症。

鳞部

鲥鱼鳞

本经逢原鲥鱼性补,温中益虚,而无发毒之虑。其生江中者,大而色青,味极甘美。生海中者,小而色亦,味亦稍薄。观其暗室生光,迥非常鱼可比。 纲目主治,言其肉补虚劳,油涂汤火伤,于集解下记其鳞为妇人钿饰,不及入药功用。 张佳时云:鲥鱼须乘活时,拔划水边二鳞,尖长者佳;若死鱼鳞,便减药力。

汤火伤 逢原云:用鲥鱼鳞香油熬涂,立效。茅集之云:鲥鱼鳞贴腿疮疼痛,立效。

治疔 陈氏传方:疔疮用鲥鱼鳞粘贴,则咬紧,先须与酒饭吃饱,然后将鱼鳞边略略揭起些,须用力急揭去,疔根便带出也。但揭出疔根时,极痛无比,非醉饱,即晕倒也。傅氏方:水疔,用鲥鱼腮下近腹处有划水二瓣,瓣间有长鳞二瓣,最佳,但难得;今人以背上大鳞代之,粘贴即消。 毛世洪经验集:鲥鱼靥用手剖下,不可见水,阴干收贮,此拔疔第一妙药也。用时以银针拨开疔头,将一片粘贴,以清凉膏盖之,俟一宿揭开,其疔连根拔出,后用生肌散收功。予治两贵妇大脚趾患疮,二三年不收功,将靥一片,以银花汤浸软拭干贴之,不数日而愈。

下疳 救生苦海:鲥鱼鳞焙干 研白色,名白龙丹,敷之即愈,得此可包医。

血痣 蔡云白言:人生血痣,挑破血出不止者,用鲥鱼鳞贴之,即痂而愈。

鳞部

苦鱼

刘基苦斋记:匡山在处州龙泉县,剑溪之水出焉,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可食,故名。

解酒毒,可以醒酒。

药性考:苦鱼微辛,形细色斑,烹食腴美,消酒除 。

鳞部

金鱼

此鱼自宋南渡始有,一名朱砂鱼,乃人家蓄玩于盆盎中者,有三尾、四尾、品尾、金管、银管之分。有蛋鱼,名龙蛋、文蛋、虎头及鳞诸品;纯红纯白,或红白相间,体具五色。极大者三、四寸,小者寸许。纲目金鱼条云:主治痢,而所用乃金丝鲤鱼。按:金鱼虽有鲤、鲫、鲦诸种,殊不知鲤鱼中一种红鲤,名金鲤,鲫鱼中一种红鲫,名金鲫,皆有金鱼之名,与此全别,而东璧合为一则误矣。

味苦微咸,有小毒,食之令人吐。纲目本条气味下云:甘平无毒。此指红鲫而言,并非今之解服卤毒,用金鱼一二枚捣之,灌下,吐出涎水,自苏。

治疯癫、石臌、水臌、黄胆。慈航活人书:俱用红色金鱼一个,取三尾者,甘蔗大者一二枚,同捣烂,纹汁服,立刻即吐出痰涎,愈。

鳞部

阿罗鱼

一首十身,音如吠犬,亦可御火。(珍异药品)疗痈疽。

鳞部

陂鱼

舆地志: 县 陂出鱼,味美,可入药。

治痔。

鳞部

四足鱼

物理小识:游子六曰:闽高山源有黑鱼,如指大,其鳞即皮,四足,可调粥入药。

治小儿疳。

鳞部

河豚目

(子)逢原云:抉河豚目,拌轻粉,埋地中化水,拔妇人脚上鸡眼疮,可以脱根。

鳞部

河豚子

性有毒,可绝壁虱。行箧检秘:同蟹壳、樟、冰各五分,拌棉花子,安床下,烧烟熏之。

鳞部

蜣螂鱼

三才藻异:产抚仙湖,状如龟壳,青大如盘,无尾,入足,腹白。

食之辟瘴毒。

鳞部

蜜姑鱼

宦游笔记:自光溪入四明二十余里,有蜜岩,峭壁千寻,下临深溪, 洞无底,岩颠旧有蜂窠,聚蜂数百万,其蜜滴下,溪鱼食之,故鱼味甘绝,曰蜜姑鱼。其钓法倍多曲折,鱼性极喜苔,须缒悬崖下,有水衣演漾深碧而细者,剜以为饵;鱼性暴,遇钓则跳岩,卒不可制。

而蜜岩下溪水清甚,用粗绠,则恐鱼之瞥见而惊游也;用细丝,则又恐不足以胜鱼跳岩之力。钓者乃取丝长十余丈,盘于杆上,遥望见深波中鱼诩诩鼓鬣而至,则取丝徐徐放之,如小儿之送纸鸢者,使得纵其所往。鱼入钩,果一跃数尺,翻波跋浪,横激溪面,其鳞光闪烁,如千片碎金,杂珠颗中随风散洒,观者莫不目眩心动,已而徐徐力倦,乃可取之。

性温味甘,食之生胃津,益肺气,补血脉,增髓去热,除虚羸,壮筋骨,止嗽定喘,功同燕窝,蛤蚧也。

按:此鱼最洁,惟食苔蜜,苔寒而蜜温,得水火既济之力,大能补土生金。燕窝性清肃而下行,蛤蚧性和中而温脏,此则故能兼之,真劳嗽虚羸之食品上药也。柳崖外编载张方海浙人,少年读书四明尝断炊者数月。山 谷多竹,峭壁有蜜,蜜入江化为鱼,名蜜 。张逐掘笋钓而食,自言笋味淡以清,蜜 浓而美,有天台胡麻所不如者。嗣后遂轻身耐寒暑,不复思烟火味。据此,则其功用信不诬也。

鳞部

粤语: 鱼广人池塘多蓄之,以鱼秧长成,与鲫性相反。鲫属土,其性沉,长潜水中;属水,其性浮,长跃水上。鲫食之可以实肠, 食之可以行气,鲫守而 行,性各不同如此。

其物以冬而肥,故名。喜泳浮波上,得 流则跳跃寻丈。生食之,益人气力。 梧浔杂佩:鱼形似鲢而稍短,味甚美,作脍尤佳。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

鳞部

带鱼

出海中,形如带,头尖尾细,长者至五、六尺大小不等,无鳞,身有涎,干之作银光色,周身无细骨,正中一脊骨如边箕状,两面皆肉裹之,今人常食为海鲜。据渔海人言,此鱼八月中自外洋来,千百成群,在洋中辄衔尾而行,不受纲,惟钓斯可得。渔户率以干带鱼肉一块作饵以钓之,一鱼上钓,则诸鱼皆相衔不断,掣取盈船。此鱼之出以八月,盛于十月,雾重则鱼多,雾少则鱼少,率视雾以为贵贱云。纲目无鳞鱼条,独遗此品,故为补之。 五杂俎: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福清志:带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无鳞,入夜烂然有光,小者俗名带柳。 物鉴:带鱼形纤长似带,衔尾而行,渔人取得其一,则连类而起,不可断绝,至盈舟溢载,始举刀割断,舍去其余。 玉环志:带鱼首尾相衔而行。钓法:用大绳一根,套竹筒作浮子,顺浮洋面,缀小绳一百二十根,每小绳头上拴铜丝一尺,铜丝头拴铁钩长三寸,即以带鱼为饵,未得带鱼之先,则以鼻涕鱼代之,凡钓海鱼皆如此。钓期自九月起至次年二月止,谓之鱼汛。 朱排山柑园小识:带鱼生海中,状如鳗,锐首扁身,大眼细齿,色白无鳞,脊骨如篦,肉细而肥,长二三尺,形如带,亦谓之裙带鱼。冬时风浪大作,辄钓得之。 为鲞,以致远。

味甘性平,和中开胃(食物宜忌)。

带鱼形长扁薄似带,色白无鳞,肉细佳;脍腌 风干,久藏不败。煎烹味美,多食发疥。

(可连数十。腌食佳。黑夜有光,故有毒(药性考)。

鳞部

血鳝

出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以白龙潭产者为第一,他产者尾尖尚黑,不能通体如朱砂红也。

葛三春言:白龙潭血鳝,周身红如血,每年所产亦稀。取其血冲酒饮,可以骤长气力。行伍中学可入段锦工夫者,多服之。

增气力,壮筋骨,益血填髓。

鳞部

沙鱼翅

沙即鲛鱼,种类甚多,皆可食。纲目鲛鱼条集解下,濒湖注云:沙鱼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主治下特载其肉、皮、胆之功用,翅独略焉;今人可为常嗜之品,凡宴会肴馔,必设此物为珍享。其翅干者成片,有大小,率以三为对,盖脊翅一,划水翅二也。煮之折去硬骨,检取软刺色如金者,瀹以鸡汤,佐馔,味最美。漳泉有煮好剔取纯软刺,作成团,如胭脂饼状,金色可爱,名沙刺片,更佳。

味甘性平,补五脏,消鱼积,解蛊毒。(食物宜忌)益气开膈,托毒,长腰力。(闽部食疏)清

鳞部

土附

嘉兴县志:一名菜花鱼,以其出于菜花时最肥美,故名。程大昌演繁露。土部:吴兴人呼为鲈鳢,以其质园而长,与黑鳢相似;其鳞斑驳,又似鲈鱼,故两名之。长兴谓之荡部,又曰荡鱼。湖州府志:鲋鱼今呼土部。此鱼质沉,常附土而行,不似他鱼浮水游也,故又名土附。钱塘县志:土 ,俗名土哺,以清明前者佳。藻异云:吐哺产杭,本名土附,以其附土而生也,色黑味美。雨航杂录:吐哺,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敏按:美上诸说,皆无杜父之名,而纲目载杜父鱼云:其色黄黑有斑,脊背上有 刺螫人,又名渡父鱼、黄 鱼、船碇鱼、伏念鱼,似与土附绝不相类。沈云将食纂、陈芝山食物宜忌皆以为今之土部鱼,即父鱼也,此乃承山堂肆考之误。今土部杭城甚多,一年皆有,惟正、二、三月独旺,背黑亦有淡黑带土黄色者,不闻能刺人。俗云,此鱼立冬后则伏土闭眼不食,冬至后出土,附土而行,清明后开眼,遍食小虫虾,故有毒。陈芝山云:土部清明后头上生红虫,不可食。细核其形状食性,与杜父全不相类,何能强合。予故于禽虫考中鱼类辨之甚详,以杜父入吹沙类,而另立土附本条,盖不敢附古人而欺后世也。土部纲目所无,复为补之。

味甘,性温。 补脾胃,治噎膈,除水肿湿气,疗一切疮疥。此物又能扶阳,其子用烧酒醉子助相火,暖腰肾。

鳞部

乌鱼蛋

产登莱,乃乌贼腹中卵也。药性考:以为即雄鱼白。味咸,开胃利水。

鳞部

青鱼胆

梧浔杂佩:青鱼胆出藤县之 ( 字不见字书,读如萱,郡人亦有此姓)。洲。洲在江中,长可五六里许,其上居民甚多。水多石上青苔,此鱼食之,其胆极凉,可入药,他处即不堪用。鱼大者百余斤,渔人网得,必以闻官,割取其胆,乃鬻于市。

鳞部

白皮子

史: 生南海,四五月初生如带,至六月渐大如盘,形似白绿絮,而无耳目口鼻鳞骨。

一段赤色破碎者,谓之 头。其肉如水晶,以明矾腌之,吴人呼为水母。鲜久则渐薄如纸,俗呼为白皮纸。按:今所云白皮纸,乃海蜇外面之皮,非陈久之海蜇也,一名秋风子。 朱排山柑园小识:海 上有白皮,洁白脆美,过于海 ,谓之白皮子; 纲目载海 名水母,人以锻石矾水腌之,去其血水,色乃白,其形最浓者谓 头,味更胜云,而不录其外皮之用,且其言性暖可治河鱼腹疾。而农田余话云:水母本阴海凝结之物,食而暖,其性未详,东璧亦无发明。敏曾居东瓯数年,见土人贩 为生者,询之,据言其物确系海水所结。东南海俱咸,遇春夏天,雨在海中者,一滴雨水入海,辄有一小泡凝聚海面,初则大如豆,随波逐荡,受日烘染,渐长大成形如笠,上头下脚,块然随潮而行。土人捞 者,每于海涂间插竹为小城,以稻草作网围之,潮长, 随潮而来,入竹城,为网所络,不得去,然后取之。以刃其中段,砉然而开,有似肠胃秽积者,落落交下,名蜇花,食之亦最美,再以矾灰腌而售之。按:海为阴水,天雨水属阳,相入而感,便生此物。受太阳真气,所以日渐长大而性暖也。

味咸涩,性温,消痰行积,止带祛风。

贴烂腿 救生苦海:用白皮子照疮大小剪作膏贴,内掺银朱。

无名肿毒 集听方:用白皮子一片,白糖霜揉软,中开一孔,粘贴,重者溃,轻者散,又止痛。

流火 文堂集验:取海蜇皮薄者粘贴,燥则易之。

头风 贴两太阳,能拔风湿外出。

膝髌风湿 以白皮子贴之。

消痞 王圣俞云:有二方:一用白皮子同荸荠烧酒浸服;一用白皮子荸荠同煮,止食荸荠,自消痞也。 程克庵云:凡小儿一切积滞,用荸荠与海蜇同煮,去蜇食荠,则诸积自消。亦以积非寒不滞而成,海蜇能暖水脏,荸荠化坚,相因而用,其效故捷也;同寿录载其方治痞:用大荸荠一百个,古钱二十个,海蜇一斤,皮硝四两,烧酒三斤,共浸,七日后每早吃四钱,加至十个止,即愈。

鳞部

滇程记:云南百夷中有小孟贡江,产 鱼。彼夷食之,日御百妇,故夷性极淫,贵贱俱数妻。其地亦产弯姜。 说略云: 鱼产孟贡江,牡者恒多牝而游。夷人常食其肉,一日能御百女。入药用雄者。

壮阳道,固精髓,八十老翁服之,多子。

卷十

介部

(十六种 附四种)

介部

海龙

赤嵌集:海龙产澎湖澳,冬日双跃海滩,渔人获之,号为珍物。首尾似龙,无牙爪,大者尺余,入药。译史:此物有雌雄,雌者黄,雄者青。

功倍海马,益房箔。催生尤捷效,握之即产。

百草镜云:海马之属有三:小者长不及寸,名海蛆,不入药;中等者长一二寸,名海马,尾盘旋作圈形,扁如马,其性温味甘,暖水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肿产难血气痛;海龙乃海马中绝大者,长四五寸至尺许不等,皆长身而尾直,不作圈,入药功力尤倍。虽同一类形状,微有不同,此物广州南海亦有之。体方,周身如玉色,起竹节纹,密密相比,光莹耀目,诚佳品也。 介语: 姑一名海马,其扁如蜈蚣者,烧服,主夜遗。

介部

海牛

本草原始:海牛生东海,海蠃之属,头有角如牛,故名。其角硬尖锐有纹,身苍色,有龟背纹,腹黄白色,有筋,顶花点,鱼尾,今房术中多用之。

气味咸温无毒,主治益肾,固精兴阳。

介部

白鳖

粤志:白鳖可以治痰火,其初得之神授,广人甚珍之。有口号曰:乌耳 、白甲鱼,滋阴降火只须臾。一名玉鼍龙,以其背上偻起如鼍龙也。连首白者良,甲白而首足乃青者,不及。

补虚劳,愈痰火,滋阴降气,养血益精。

介部

鳖胆

卢之颐云:鳖无耳,以眼听,故其目不可瞥,识精于明,复识于聪也。不惟精专肝窍,胆亦异众而味大辛,穹脊连胁,胁亦少阳胆府所属,此木金交互,故得声色叠用;而肝为胆藏,取决更相亲耳。

本草乘雅云:味辛,开聋瞽,除症瘕痞积息肉,恶阴蚀痔核,今人以入房术用,风斯下矣。

痔疮痔漏 家宝方:鳖胆一个,取汁磨香墨,入麝香、冰片少许,鸡毛蘸涂。

物理小识云:鳖胆最辣,通窍尤捷,此人所未知者。

介部

蛏壳

纲目蛏条止载其肉,云治冷痢,补蓐劳,不及其壳之功用。

治喉风急痹 万选方:用蛏壳置瓦上,日晒夜露,经年取下,色白如雪,捣细,水漂净末,晒干,同冰片吹喉,专治咽喉一切急症,立愈。

介部

海蛳

杭州府志:海蛳,杭俗立夏以为应时之味,以花椒洒之,麻油拌食。 从新云:比螺蛳身细而长,壳有旋纹六七屈,头上有靥,春初蜒起,碇海崖石壁,海人设网于下,一掠而取,治以盐酒椒桂。按:海蛳有大如指长一二寸许者,名钉头螺,温台沿海诸郡多有之。海蛳螺生海涂中,立夏后,有人见其群变为虻,今人所称豆娘是也。或云,此螺能跳丈许,盖迁其处。此物又能食蚶。明州奉化多蚶田,皆取苗于海涂种之,久则自大,时田者不时耨视,恐有海蛳苗,盖蚶不畏他物,惟畏海蛳,蚶田中一有此物,蚶无遗种,皆被其吮食尽。玉环出者大如指,名钉头螺。

咸寒,治瘰 结核,能降郁气。

辟蛆 云客传方:立夏日食海蛳后,以壳七枚,勿令人见,撒厕中或马桶内,暑日不生蛆虫,颇验。

介部

吐铁

沈云将食物本草曰:吐铁,海中螺属也,大如指中,有腹如凝膏白,其壳中吐膏,大于本身,光明洁白可爱,姑苏人享客,佐下酒小盘,为海错上品,一名麦螺,一名梅螺。产宁波者,大而多脂,余姚者不及;生食之令人头痛,土人以盐渍之,去其初次涎,便缩可食。 海味索隐曰:土铁一名泥螺,出宁波南田者佳,五月梅雨后收制。 会稽志:吐铁岁时含以沙,沙黑似铁,至桃花时,铁始吐尽。见只编云:九月可食,盖此物产泥涂,以泥为食,八月至九月不复食泥,吐白脂,晶莹涂上,比他月出者佳。 福州府志:吐铁为海错上品,色青,外壳亦软,肉黑如铁,吐露壳外,人以腌藏糟浸,货之四方。别有小如绿豆者,桃花时方有,名桃花吐铁。产泉州者,名曰麦螺。 楷弟观颐录云:吐铁出海宁者,无脂多泥,肉韧不堪食。出宁波者,极大,多脂无泥,肉脆,水洗三次,用甜生白酒浸半日,待盐味出,换白酒酿,加烧酒或单用烧酒浸亦可,必多入白糖,藏久不坏。 柑园小识;吐铁生海中,微似扁螺,壳薄而白,肉青黑色,大者多脂,以盐渍之,可以致远。

甘酸咸寒,补肝肾,益精髓,明耳目。

按:吐铁色青,得甲木之气,以斥卤为食,不复他食,更得土之余润而生脂膏,八九月不食土者,以秋金盛而木气衰,故吐泥而不食,其能补肝肾益精髓,亦犹脾土得养,化津液上升,而并及耳目也;东璧以蓼螺为泥螺,味酸入肝,二物形质不同,性味亦异,则强合为一,误矣。此物又能润喉燥生津,予庚申岁二月,每患燥火,入夜喉咽干燥,舌枯欲裂,服花粉生津药,多不验,一日市吐铁食之,甘,至夜咽干亦愈,可知生津液养脾阴之力大也。

介部

田螺涎

保元方:田螺涎能去水肿,用田螺不拘多少,水漂,加香油一盏于水内,其涎自然吐出,取晒干为末,每服不过三分,酒调下,水自小便下,气自大便出,肿即消;再服养脾胃药,全愈。

介部

蛤蜊肉

浓壳紫口而园者曰蛤蜊。纲目本条下,载其肉性寒,而辟高武宗痘疹正宗以为可发疹及治痘毒入目取其汁点之说为谬,不知其肉惟性寒,方能解热药之毒,正取其与丹石相反为用耳。

治痈疔痘毒 集听载一捻金方,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最验,兼治疔疮喉风、蛇伤犬咬,及小儿痘毒。乳香一钱,雄黄三钱,血竭钱半,此三味不必制;没药一钱,明矾一钱,朱砂三钱,红信六钱,麝香六分,蟾酥一钱,蛤蜊肉二钱,蜈蚣三钱,甲片炒三钱,僵蚕一钱,川乌一钱,牙皂四钱,共为末,以瓷罐贮之。大人一分五厘,小人七厘,强者二分亦可,将葱白三寸捣烂,和药为丸,好酒服下,取汗;再服,不必汗。

介部

蚬腊

蚬生沙泥中,江湖溪涧多有,其类不一,有黄蚬、黑蚬、白蚬、金口、玉口等名。黄蚬壳薄肉肥,黑蚬壳浓肉薄。又番禺韦涌地方产无耳蚬,更甘美异常。凡蛤之属皆能孕子,而黄蚬化蛾而散卵,白蚬藉雾以生形,则又一异。海南介语:蚬在沙者黄,在泥者黑。蚬老则肉出小蛾而蚬死,小蛾复散卵水上为蚬;凡南风雾重,则多白蚬,北风雾则否。盖白蚬之生,生于雾。雾味咸,咸为白蚬所生之本。始生时,白蚬之形如雾,自空而下,若无若有,人见以为雾也。渔人知之,以为天雨蚬子也。蚬子即成,以天暖而肥,寒而瘠。在茭塘沙湾二都江水中,积浓至数十百丈,是曰蚬塘,其利颇大。纲目蚬下集解,尚欠详晰,且其主治下壳肉蚬水皆载,而蚬腊无闻焉,特采介语以补。

解蛊,并治不服水土(介语)。

介部

蚌泪

蚌中水也。蚌生淡水中,色苍入肝,故有清热行湿治雀目夜盲之力。纲目载蚌肉及蚌粉功用,独遗其壳内所含之水,不知此水乃真阴天一之精,入药最广,特为补其缺。

清热安胎,消痰除湿,解酒积,丹石药毒。

初生小儿哑惊,逢原云,用活蚌水磨墨滴入口中,少顷下黑粪而愈。

汤火伤,用生蚌炙水涂之。

介部

西施舌

屠本 曰:沙蛤土匙也,产吴航,似蛤蜊而长大,有舌白色,名西施舌。闽部疏曰:海错出东四郡者,以西施舌为第一,蛎房次之。西施舌本名车蛤,以美见谥,产长乐湾中。本草从新:西施舌浙温州有之,生海泥中,似车螯而扁,常吐肉寸余,类舌,故名。 敏按:临安馆刘芳洲明府署中,刘为诸城相国胞侄,据言介属之美,无过西施舌,天下以产诸城黄石澜海滨者为第一。此物生沙中,仲冬始有,过正月半即无。取者先以石碌碡磨沙岸,使沙土平实,少顷视沙际见有xiao穴出泡沫,即知有此物,然后掘取之。纲目海蛤蛤蜊条中独遗此,今依吴氏从新本补之。

甘咸平,益精,润脏腑,止烦渴,为补阴要药。(从新)宦游笔记:西施舌似车螯而扁,生海泥中,一名沙蛤,长可二寸,常吐肉寸余,类舌,俗以其甘美故名。

介部

俗呼龟脚蛏,海滨多有之。古未闻入药,濒湖独增比品,止载其能利小便,不知其别有功用朱排山柑园小识:龟脚蛏形似龟脚,生海中石上,壳如蟹螯,其色紫可食,即石 也。

江淹有石 赋。

下寒 ,消积痞湿肿胀,虚损人以米酒同煮食,最补益。(介语)

介部

干虾

虾米 莺爪 虾子 对虾

虾生淡水者色青,生咸水者色白。溪涧中出者壳浓气腥,以其得土气薄也;湖泽池沼中者壳薄肉满,气不腥,味佳;海中者色白肉粗,味殊劣。入药以湖泽中者为第一。以虾煮晒干去壳,大者曰莺爪,小者曰虾米,又虾子名曰虾春;钱塘八月潮盛时,江滨人俟潮退后,率于江沙浅水处捞取虾子,入市货卖。黠者以腐渣搀和,须取少许置铜铫中,和盐炒之,色纯红者乃真。多腌藏贮作来春食品。纲目虾及海虾分条明晰,于虾内集解下载虾米,海虾集解下载对虾,皆不立主治,仅云充馔品而已,故悉为补正其缺。

介部

虾米

味甘性平,逐风痰胡潜法制编有蛤蚧虾制法,云食之补肾益阳。虾米一斤,蛤蚧二枚,茴香、蜀椒各四两,并以青盐化酒炙炒,以木香末一两和匀,乘热收新瓶中,密封,每服一匙,空心监酒嚼下,甚妙。

介部

莺爪

味甘性平,治疣去癣(食物宜忌)。

治无乳及乳病,虾米酒:鲜虾米一片,取净肉捣烂,黄酒热服,少时乳至,再用猪蹄汤饮之,一日几次,其乳如泉。

宣吐风痰不药良方:连壳虾米半斤,入葱姜酱煮汁,先吃虾,后吃汁,紧束肚腹,以鸡翎探引取吐。

赤白游风不药良方:虾米捣碎敷之。

介部

虾子

鲜者味甘,腌者味咸甘,皆性温助阳,通血脉,(俱见食物宜忌) 敏按:粤语云,虾春,非虾子也。江中有水 ,大仅如豆,其卵散布,取之不穷,然则虾春之性当与虾性有别。陈芝山助阳之说,或未加精核耳。

介部

对虾

粤志: 虾产咸水中,大者长五六寸,出水则死。渔人以丝粘网,其深四尺有五寸、六寸者,仄立海中,丝柔而轻, 虾至则须尾穿 ,弗能脱也。两两干之为对虾,鲜者肉肥白而甘。朱排山柑园小识:海虾磔须钺鼻,背有断节,尾有硬鳞,多足而好跃,大于溪河所生,长尺余,须可为簪。土人两两干之,谓之对虾,以充上馔。 宦游笔记:淮海产对虾,长数寸,两两干之,勾结如环,烹以为羹,味鲜美,居人往往以享客,且可致远。或曰:以雌雄为对,但当怀子,即散之后,雌雄亦无从辩。至其出时,自正月望后始,二、三、四月大盛,端阳而后即杳不可得,亦物理之不可推者也。

补肾兴阳,烧酒浸服。

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 医学指南: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戟、朱砂、骨碎补、枸杞子、续断、牛膝各二两,菟大虾米四两,丝饼四两,用烧酒二十斤煮服,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两,酒服完,将渣晒干为细末,蜜丸,每服二钱,酒送下。

介部

虾酱

粤语:虾酱以香山所造为美,曰香山虾,其出新甯大襟海上,下二川者,亦香而细,头尾与须皆红,白身黑眼。初腌时,每百斤用盐三斤,卦定缸口,候虾身溃烂,乃加至四十斤盐,于是味大佳,可以久食。

解毒树蛊。广有毒树蛊,其树无花,结子如牛奶,食之立死,以虾酱解之。

宦游笔记:辽东大凌河出虾酱、虾油、皆甘美。平海又出一种小虾,名红毛子,作虾酱尤佳。今浙江宁波及苏,皆有虾酱,味亦佳。

介部

石上螺蛳

俗名鬼螺蛳,形如海蛳而小,秋冬常在墙脚石隙中,夏月在湿地青苔上,取用洗去土。

治黄胆 慈航活人书:取石上螺蛳半碗,捣如泥,无灰白酒顿热冲服之。

疔 济世良方:黄风膏治疔疮,及头面热毒疮。雄黄一两,钉锈、白梅肉各五钱,消风;散一两,夏月加鬼螺蛳二十个,共研细末,苦盐卤调匀,贮瓷罐内。凡患疔肿毒疮,用银针挑破毒顶,敷上此药,以绵纸盖定,其毒收敛不走,三日后即愈。 黄氏医抄:取细长小鬼螺蛳捣烂,连壳敷患处,露头出脓,次日即可消。

拔疔 保合堂秘方:鬼螺蛳一个,荔枝核三个, 存性,白梅肉六个,共捣烂成膏,贴之。

取出疔根后用八宝丹收功。

鼻疔 慈航活人书:花盆中青螺二三个,同盐捣涂,立效。

白火丹 集听:丹有五种,青、黄、赤、白、黑,黄白易治,黑丹莫救,青丹十日内可治,赤丹亦然,俱不可见灯火、食盐物。治法:取溪涧中鬼螺蛳酒煮食,即消。胀肿气闷者,食数次愈。

三漏丸 活人书:治穿屁漏、通肠漏、瓜藤漏,皆湿热之邪毒,杀虫退管稳当之剂;土蜂窝、鬼螺蛳 、蝉蜕 各七钱,乳香、没药,川萆 酥炙、陈棕 、管仲 各五钱,猪悬蹄甲十个,刺 皮炙一个,雷丸三钱,黄蜡四两化开,加麻油六七匙,入药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汤下。

通经 周氏家宝:鬼螺蛳十四个砑碎,油纸摊贴脐上,缚定周时。此螺生在阴处。

卷十

虫部

(四十种 附四种)

虫部

雪虾蟆

忆旧游诗话:巴里坤雪山中有之,医家取作性命根源之药,军中人争买之,一枚价至数十金,且不易得也。 朱退谷曾于吴门见之,云遍身有金线纹,其形绝似虾蟆。

性大热,补命门,益丹田,能回已绝之阳,功兼参、附,火盛者不可服。

内造伏虎丹 秘方集腋:兴阳种子,强肾助神,用真川贝每四两,须四制:第一次用大附子一个,童便一汤碗蒸,切细,干,烧酒三汤碗,韭菜汁三汤碗,同入砂锅,将贝母煮干,去附子不用;第二次用雪虾蟆一两,无则以大蛤蚧一对代之,用石敲碎,亦用烧酒、韭汁各三碗,同贝母煮干,去蛤蚧不用;第三次用吴茱萸一两,亦用酒、韭汁各三碗,用贝母煮干,去茱萸不用;第四次用公丁香五钱,亦用酒、韭汁各三碗,同贝母煮干,去丁香不用,制完,其贝母烂如泥,置石臼中舂,再入真阿芙蓉一钱,乳制蟾酥三钱,麝香五分,拌匀作条,焙干收贮,用时唾津磨搽。

雪里虾蟆性热微辛,壮阳却冷,痿弱能兴(药性考)。

虫部

海参

闽小记云:闽中海参色独白,类撑以竹签,大如掌,与胶州辽海所出异,味亦淡劣。入药以产辽海者良,红旗街出者更胜于绿旗街。有刺者名刺参,无刺者名光参,入药用大而有刺者佳。一名海男子,有粳、糯二种,而黑腻者尤佳。人以肾为海,此种生北海咸水中,色又黑,以滋肾水,求其类也。 百草镜云:南海泥涂亦产海参,色黄而大,无刺,肉亦硬,不中食品,土人名曰海瓜皮,言其如瓜皮之粗韧也。以其充庖 猪肉食,可健脾。入滋补阴分药,必须用辽东产者,亦可熬膏作胶用。 药鉴:海参出盛京奉天等处者第一,色黑肉糯多刺,名辽参刺参;出广海者名广参,色黄;出福建者皮白肉粳,糙浓无刺,名肥皂参;光参出浙江宁波者,大而软无刺,名瓜皮参,品更劣矣。 关东韩子雅言:海参生东海中,大小不一,体滑如蜒蝣,能伸缩,群居海底,游行迅疾。取参者用海狗油水,海水乃清见底,见有海参,即入水取之。此物沾人气便不动,先以两手探握,置颈两傍,再取置肋下,次及两腿胯下膝,皆可夹取,此物一沾人气即不动,然后出水,以刀刳去肠胃,锻石腌去腥涎,令体肉紧密,干之乃缩至寸许,其实生者大如瓜,长尺许也。若干者寸外,生时体更大可知。

蓬莱李金什言:海参亦出登州海中,与辽东接壤,所产海参亦佳。彼土人言海参多伏海中大石上,水深不可见,取参者必用海狗油滴入水中,则有一晕散开,清澈见底,然后入水取之。每每遭鲨鱼毒害,故其价亦不廉。其体生者身多滑涎,去肠胃以灰腌去腥涎,干之出售,每多灰咸气也。 福山陈良翰云:海参生北海者佳,为天下;其参潜伏海底,至二、三月东风解冻时,多浮出水面,在海涂浅沙中孳乳,入水易取;然腹中出子后,惟有空皮,皮薄体松,味不甚美,价亦廉,识者贱之,名曰春皮。四五月则入大海深水抱石而处,取之稍难,体略肥浓;至伏月则潜伏海中极深处石底,或泥穴中,不易取,其质肥浓,皮刺光泽,味最美,此为第一,名曰伏皮,价颇昂,入药以此种为上。若秋冬时,则又蛰入海底不可得矣。 五杂俎:海参辽东海滨有之,一名海男子,其状如男子势然,淡菜之对也,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曰海参。 药性考:海参辽产者佳,吴、浙、闽、粤者肥大无味。虚火燥结,同木耳切烂,入猪大肠煮食。歌云:海参咸寒,降火滋肾,通肠润燥,除劳怯症。辽产小佳,刺密脆硬,南产浓大,肉味稍逊。

甘温。食物宜忌:味甘咸,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痿,杀疮虫。

生百脉血 临安儒医盛天然语予云:曾往青山里视一妇人病,眼、鼻、口、耳、发根皆出血,下部亦然,其人已昏不知人。询其夫得症之由,数日前受惊而起。时天酷暑大旱,又中燥烈之气,致血溢奔腾,上下散出,即不救矣,诸医皆敛手无策。盛有叔曾于都中得一方,专治此症,幸尚记忆。逐急唤人取山泉一桶,烧酒一斤,挟妇起坐,裸其小腿,先以烧酒淋之,俾酒从踝下即滴入水桶内;淋讫,然后将腿置水中一饭顷,其上下血即止,妇亦苏,面色如粉;急叫人觅壮年乳妇,以乳哺之;再用海参半斤,切片焙为末,每次调服三钱,日三服。盖海参能生百脉之血,若失血过多,必须以此补之,其生血之功,捷于于归芍也。

治休息痢 宋春晖云:余姚有孝子某,其父患休息痢,经年垂危,孝子日走神庙,祈求医药,如是月余。一日,途遇老人,教以用海参,每日煎汤服,不数日,全愈。

治溃疡生蛆 慈溪杨静山云:曾有人患痈破烂,内生虫蛆,累累千百计,治以杀虫药无效。

一老医以海参片焙末敷之,蛆皆化黄水,然后以生肌膏贴之,愈。据言,凡一切金创及疽毒破烂,交暑内溃生蛆,惟海参末可疗。不药良方:夏月溃疡生蛆,系阴湿所化,海参为末掺之,或皂矾飞过为末掺之,皆化为水。

虫部

队队

游宦余谈:队队形如壁虱,生有定偶,缅甸有之。夷妇有不得于夫者,饲于枕中,则其情自合,故不惜金珠以易。詹景凤小辨:同年苏侍御民杰。按云南还,语予:云南有小虫,名曰队队,状如虱,出必雌雄随;人偶得之,以卖富贵家,价至四五金。富贵家贮以银匣,置于枕头内,则夫妻和好无反目,此则物气之正人也。

入媚药,治夫妇不和。

虫部

风蛤

职方考:闽邵武府出风蛤,类虾蟆。峨嵋峰麓之数村,每春初东南风起,则此物满床厨间,性温暖,治风及手足拘挛折伤。

虫部

饭苍蝇

谢天士云:虫中各种俱入药用,惟饭苍蝇无用,故本草不载其主治。予精思十年,求其主治不可得。嘉庆庚申,偶在东江晤柴又升先生云:昔在台州患面疔,初起即麻木,痒几入骨,不可忍。山中仓卒无药,有教以用饭蝇七个、冰片一二厘,同研烂敷之,即不走黄。如言,果痒定,次日渐痊,旬日而愈。

束疔根,不走黄;涂疮疤,即生发。

吴秀峰用以涂小儿疖,愈后脱疤不长发,用此捣涂立生。

塞鼻,治拳毛倒睫(药性考)。

虫部

粤志:阳春有 蜂,尝附橄榄树而生,虽有首足,与木叶无别,须木叶凋落乃得之。土人以置箧笥,每遇蛊毒必鸣,鸣则自呼,又以其声之清浊卜祸福,佩之辟蛊。

虫部

蜜蜂

纲目只用子,云入足阳明、太阴,而无用蜂者;赤水元珠有治瘰 方用之,为补为后。

赤水元珠云:蜜蜂同杏仁叶、蝙蝠、蛇蜕,治瘰 神效。

虫部

苦蜜

出处州。刘基苦斋记:匡山之巅,四面峭壁,风从北来,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性之苦者,莫不布族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难,久则弥觉其甘。按:纲目言蜜有黄连蜜,味苦,而知更有天成自然之苦蜜,故补之。

除积热,已烦渴,解热痢暑积,驱风,丸药中用之,更佳。老人肠燥,以一盏和酒食,尤宜。

虫部

蜜虎

似蜂而大,首尖身园,状如橄榄形;有两翼,亦如蜂翅:遍身生毛,花斑色;尾有短毫,铺张如鹅尾;鼻上有须二根,喜入花心中,以须钩取花蕊而出,其须能伸缩屈曲,如象鼻然以卷物,登州人呼古路哥子,安徽人呼为蜜虎,养蜜者最忌之。 台湾府志:蜂虎虫属,状似灯蛾而大,头有斑点,入蜜蜂窠则尽食其蜂。 汪杭苇言:蜜虎多喜入凤仙花丛中,散子于叶背,日久生小灰色虫,如青蠖,体上有黑白斑晕,食其花叶长大;及老则下根底,变为蛹,头粗尾尖如海蛳状,作老黄色;久则蛹出为蛾,即成蜜虎;如此循环,生生不已。

治咽喉肿痛生蛾 陈良翰云:蜜虎登州最多,人捕得装入布袋,悬挂檐下阴干,遇有咽喉肿痛或生单蛾、双蛾,取一枚瓦上火焙去其周身绒毛,剪去头足尾翅,再用火焙为末,加冰片少许,吹入喉中即愈,此神方也。又入壮药用。

治心痛 鞠子静方:用 噜哥,即蜜虎,五六月飞行墙壁,山东甚多,取置竹筒中,此物难死,必待二十日,方干死在筒中,自能扑打,体上绒毛尽落,有患心痛者及腹痛者,瓦焙研末,酒服一二枚即止。诸城王逊亭云:古路哥有雌雄,雄者身瘦小,雌者腹大,入药用雄者,以线穿阴干,可合房术药用。其老仆王三云:此虫山东极多,能食蜂,养蜂家最忌之。其虫口中有黑丝,常卷,若入蜂窝,即吐直其丝以刺蜂,蜂即毙,然后食之。盖蜂针在尾,而此虫之针在首,想亦有毒。针在尾者阴,在首者阳,以阳克阴,故蜂为所刺,无不立毙。其虫于初秋散子,在豆荚中,则为豆虫,如青蠖状,食豆;在黍穣上,则为朝天猴,如刺蝥状,后黍叶自下食而上,最为庄田之患。然可食,庄人候日未出时,此虫着露体重翅轻不能飞,易于扑取。人捕得,去其翅,群置瓦罐内,令其自相扑掷,其体上细毛自落,然后以油盐椒姜炒食之,味胜蚕蛹。但其体上毛不可着人眼,着眼即损目。

虫部

蟾皮

此乃癞虾蟆皮也,能拔大毒外出,又能回毒,攻效不可殚述。纲目蟾蜍条主治,皆全用,无单用其皮者,惟附方引孙真人千金方中治肠头推出,用蟾皮一片,烧熏并敷,仅录其些小功用,反遗其大者,故特着明补之。

贴大毒,能拔毒、收毒。 黄汝良行箧检秘方载:指头红肿生毒,用活蟾一只,生剥皮,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明日,其毒一齐拔出;或发背、对口等症,毒忽收内,如又起再贴。切记不可将其皮里面着肉,即咬牢难揭,凡痘疹后回毒,亦可用此治。

瘰 敛口膏药:治瘰 脓已尽,肿已平,疮口未敛,以此贴之。 虾蟆皮二个(要活剥者),鼠皮二张,蛇蜕二条,蜂房大者一个,右四味,俱 灰;将水胶一两,用井花水一酒钟化开后加蜜一两,蜈蚣煎麻油一小钟,搅匀;前四味灰临起,入麝香一分,将绢摊来,不湿为度灵秘丹药云:凡患痈疽疮毒者,用土中大虾蟆一个,剥全身癞皮,盖贴疮口。于蟆皮上,用针将皮刺数孔,以出毒瓦斯,自觉安静;且能爬住疮口,不令长大;又可免蜈蚣闻气来侵,神妙神妙。

舌拔疔外科全书:夏月患疔,用虾蟆舌一个,研烂,蟾肚皮盖贴,其根自出。

虫部

土槟榔

粤西丛载:状如槟榔,在孔穴间,得之新者犹软,相传蟾蜍矢也,不常有之。

主治恶疮。

虫部

蝥黄

物理小识:余岸少养蜘蛛,以小者饲大者,久之以朱砂饲大者,数十日满身皆赤,其腹有黄

虫部

药蜂针

物理小识:取黄蜂尾针,合硫炼,加冰,麝为药,置疮疡之头,以火点之,灸疮上,本草未载此法。须先以湿纸覆疮,先干者,即疮头灸之。

虫部

驴龙

物理小识:驴腹中蛔也,方体方目,有足,可以小使,入房术用,与皋厌、黑兜虫、瓦雀卵、卫子茎、堕蛤蚧、吉吊脂同功。

虫部

龙虱

闽小记云:龙虱形如小蟑螂,又似金龟而黑色,每八月十三至十五日,飞堕漳州海口,余日绝无。

除面上黝 赤气,食之良;兼美男女颜色,活血。

物理小识:智少随老父福宁,曾见龙虱,后在姚有仆暑中食此,云自濠镜来;则他处亦出此

虫部

洋虫

一名九龙虫,出外洋,明末年始传入中国;或云,出大西洋,康熙初年始有此物。形如米蛘子,初生蚁如小蚕,久则变黑如豆瓣,有雌雄,今人用竹筒置谷花饲之。性极畏寒,天冷须藏之怀袖中,夜则置衾褥间,否则冻死,得人气则生。极蕃衍,有饲以茯苓屑、红花、交桂末者,则色红而光泽可爱,入药尤良。

性温,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脏,健筋骨,去湿 风,壮阳道,治怯弱。 附治各症兼引; 老人不寐,茯苓引;小儿夜啼,朱砂引; 女童夜溺,枸杞引, 少妇阴寒,附子引;痈疽发背,沉香末引; 舌燥作渴,麦冬引; 眼目闭痛,甘草引; 耳鸣耳聋,当归引;感冒风寒,防风引; 中湿瘟毒,苍术引; 跌打损伤,全蝎引; 酒醉伤人,葛花引;怒气伤人,沉香引; 绞肠痧痛,青蒿引。以上十四症,俱用虫十四个,好陈酒冲服。

治刀斧伤,用虫捣敷即愈。疯瘫,用虫九个,木香汤送。打伤,用九个,黑枣、薄荷汤送。

黄胆痧,用十二个,薄荷、灯心汤送。 哮喘,用九个,薄荷汤送。 眼胀,用七个,薄荷汤送。 伤食,用九个,姜汤送, 水毒,用九个,薄荷、灯心汤送。 气痛,用九个,槟榔汤送。中风不语,用二十四个,薄荷、灯心汤送。 小肚痛,用九个,姜汤送。急慢惊风,用九个,薄荷、杏仁汤送。 喉痛,用二十四个,薄荷、银花汤送。 脾风,用二十四个,酒送。 胃痛心疼,用七个,木香末冲酒服。 无名肿毒,用十六个,陈酒送,五更服。痘疹,用七个,米汤冲服。 膨胀,用二十四个,薄荷、陈皮汤送。 呕吐痰水,用七个,淡姜汤送。 乍寒乍热、口干舌燥,用七个,陈皮、半夏煎酒冲服。 五劳七伤,白茯苓三钱,用七个,捣烂,每日空心酒冲服,以复元为止。 疟后寒热不调,用七个,以未发之先冲酒服,三次即止。 梦遗、白浊、血淋、白带,以芡实三钱微炒研末,白果五枚去皮心,先将药捣烂,再加淫羊藿二钱去边,广皮二钱,韭子三钱,同煎,用虫七个,酒冲服。

赤白带及产后等症,以香附、炙 、乌 骨各八分,酒煎,用虫七个,冲服即愈。 气急咳嗽,以川贝母二钱,牛蒡子、当归、陈皮、淮牛膝各八分,水煎服;如妇人,去牛蒡子,加益母、炒香附各三钱,水煎冲服三次,神效。 腰痛,以破故纸二钱,雄猪腰一对,竹刀剖开去衣,将破故纸内入,酒蒸熟烂,加桔梗二钱为末,用七个,捣冲酒服,神效。 痢疾,白痢用红糖,红痢用白糖,陈酒冲虫七个服。 水泻不止,猪苓、白术各一钱,陈酒煎冲七个服之,忌油腻、鱼腥等物。 偏正头风,以川芎、防风,荆芥、蝉蜕各一钱,细辛八分,陈酒煎冲七个服之,忌生冷、葱、韭等物。 骨节酸痛、胃寒等症,以川芎、白术各八分,酒煎冲虫七个服,三次即愈。吐血不止、喘息燥热等症,以古墨研浓,贝母三分研末,虫七个,陈酒冲服,七次愈; 小便不通,以灯心、车前各七根,虫七个,陈酒冲服。 饱闷成痞,肚腹肿胀,用酒冲七个服,三次。 翻胃膈食,以生姜七片,装布袋内,入粪坑,浸七日,取起,清水洗净埋土中,一层姜一层土,七日取起,用阴阳瓦焙干研末,每次一分,用虫七个冲酒服,三次愈。吐血,以藕节,茅草根洗净酒煎,用人乳、酒各半,冲七个服,三次愈。 筋骨疼痛,以核桃肉三钱,陈酒冲虫七个服。痨嗽,以牛骨髓三钱,核桃肉三钱,共为末,入虫七个,再捣为丸,每丸三钱;每日五更衔化一丸,九日见效。 痿症,蛇床子三钱,煎汤冲虫九个服,三次即愈;久服延年种子。经水不调,以香附、陈皮、益母草、当归、元胡索各八分,水煎和酒冲虫七个,服之即愈;久远者连服数次,其效如神。产后崩症,以香附、白芍、益母草、当归、陈皮、茯苓、白果、苏木各八分,酒冲虫七个服,三次即愈。

药性考:洋虫色黑,形如壁虱,活吞数枚,止血劳怯。

粪如蚕砂状。金御乘云:研末敷金刃伤,立结痂止血,最效。

虫部

蟋蟀

纲目于灶马下附促织,仅列其名,云古方未用。附此以俟考。

性通利,治小便闭。 药性考:蟋蟀辛咸温,能发痘,胜于桑虫。

治跌蹼伤小肚、尿闭不出。 养素园集验方:用蟋蟀一枚,煎服,立验。

小儿遗尿 慈航活人书:取全蟋蟀一个焙末,滚水下,照岁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治男妇小水不通、痛胀不止。 集听:用蟋蟀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半个即通。

催生 赵际昌云:斗虫之戏,蟋蟀最盛,其百战百胜者,俗呼为将军。其虫至冬必死,勿轻弃去,留以救产厄,神验。凡产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汤服即生,并无横倒之患。(许景尼云:斗蟋蟀家,冬则封盆,待其自死,成对干之,留为产科、痘科用。须成对者入药。)治水蛊 朱 斋任城日钞云:促织可治水蛊,昔有人患水蛊百治不效,一日偶饮开水,水中先有促织一对在内,其人仓卒一并吞之,越数日,其病渐消,方知促织可治此症。后传此方数人,无不验者。一对不足,连服二、三对自效。

虫部

蚱蜢

纲目 螽仅引拾遗佩药一条,并无主治。

按:蚱蜢初夏大火始有,得秋金之气而繁,性窜烈,能开关透窍。一种灰色而小者,各土磔,不入药用;大而青黄者入药,有尖头、方头二种,救生苦海五虎丹中用之,治暴疾气闭,大抵取其窜捷之功为引也。

味辛平微毒,性窜而不守,治咳嗽、惊风、破伤,疗折损、冻疮, 疹不出。

治鸬 瘟 王氏效方:鸬 瘟,其症咳嗽不已,连作数十声,类哮非哮,似喘非喘;小儿多患此,取谷田内蚱蜢十个,煎汤服,三剂愈。 百草镜云:鸬 郁小儿有之,其症如物哽咽,欲吐难出之状,久之出痰少许,日久必死。治以干蚱蜢煎汤服。

破伤风 救生苦海治破伤,用霜降后稻田内收方头灰色蚱蜢,同谷装入布袋内,晒干,勿令痧胀 养素园集验方:用蚱蜢五、六个,煎汤温服。

冻疮 养素园集验方:用方头黄色蚱蜢风干 研,香油和搽,掺亦可。

小儿惊风 李氏表方:用蚱蜢不拘多少 存性,砂糖和服,立愈。 一方,治急慢惊,量大小人多寡用之,煎服。王立人易简方:用蚂蜡焙干为末,姜汤调服少许,立愈。

急慢惊风 百草镜:霜降后,稻田中取方头黄身蚱蜢,不拘多少,与谷共入布袋内风干,常晒勿令受湿虫蛀;遇此症,用十个或七个,加钩藤钩、薄荷叶各一撮,煎汤灌下,渣再煎服,重者三剂愈。李东来常施此药。据云山东王虫尤妙,每服只须二个。 王站住不药良方:急慢惊风,先用白凤仙花根汁半盏服下,即用方头蚱蜢焙干研末,滚水调下,即愈。

产后冒风王良生救急方:干蚱蜢数十个,瓦上 存性,好酒调服。

虫部

淮东子

今名跳 虫,生湿土中,形如跳蚤,而大逾倍,色如 青,腹下多足如 ,善跳跃,儿童以器置于水中,捕得辄投入,便不能跃出,秋时斗蟋蟀家多畜之,凡蛩遇斗伤及虚羸,必每日以此饲之,云能益蛩力也。其性最窜捷,能达透经络,皮里膜外,无不行到。

治风痹,去湿肿。

虫部

灯蛾

今古方无入药者,祝氏效方有治痔管法:用蜣螂一个,同扑灯蛾十个,放罐内一宿,加麝香一钱,阴干为末,吹入管内,自能出水,水干即愈。

虫部

蝇虎

古今注:蝇虎,蝇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一名蝇虎子。潜确居类书:一名蝇豹,身黑,嘴有双肉爪,攫蝇而食,两目似虎,炯然生光。易曰:震来 。雅俗稽言曰:,蝇虎也。常若多惧,故取象焉。 按:蝇虎亦蜘蛛之属,腹亦有丝,而不能结网,惟居墙壁,捕蝇食;其体灰褐色,身上有微毛,嘴有两钳,翕吸频动,跳跃如虎,亦有纯白色,两目朱色,绝可爱。儿童捕置器中,捉蝇以饲之,视其搏跃为戏。此物未闻入药,故濒湖纲目壁钱、 皆列入,而此独遗之。今徐氏验方云:其性频动而不静,取以调血脉,治跌打,因录其方以备品云。

治跌打损伤 徐顺之验方:取蝇虎数个,研烂好酒下。

虫部

灶马

今之灶马,俗呼赃郎,又作蟑螂,纲目所谓蜚蠊也。纲目虫部亦有灶马,形如蟋蟀,今人名灶壁鸡又与蟑螂别。濒湖于蜚蠊条下无治疔疳诸法,今备录之。

拔疔 集听:灶上蟑螂不拘多少,捣烂敷之,其疔根自出。 卿子妙方:蟑螂虫其黄紫色甚臭者,取数个,用患者自吐唾沫几口,研烂敷疮四围,顶上露孔,使毒瓦斯从孔出,一日愈矣。邵仲达方:治疔疮,取蟑螂大者七个,去头足壳,将砂糖少许同捣烂,敷疔四围,露出头,昼夜即愈。

药性考:灶马拔刺,捣涂有效。

解诸疔毒 传信方:灶上红蟑螂五个,研烂,热酒冲服,取汗为度。

红丝疔 传信方:蟑螂一个去头,和青糖捣烂搽上,即效。

白火丹 叶氏方:用蟑螂瓦上焙干为末,白滚汤服,一、二个立效,兼治疔疮。

对口 活人书:桂州荔枝肉二、三枚;蟑螂二、三个,同捣如泥敷,露头,数次即散。

无名肿毒 慈航活人书:蟑螂十个,盐一撮,同捣烂敷之,留头。

治诸毒恶疮 严氏家用方:蟑螂捣,锻石敷之。

痧症 周衍园方:活蟑螂虫二、三个,用纸包,灶上焙干,研细,冷水和灌,或吐或泻,即愈。

吐血 徐云生方:取蟑螂五个,止去翅净,在火盆净瓦上焙干为末,纸包安土上,存性,用湿腐皮包一个,滚汤吞下,每日如此,吞五日,不可间断。

气虚中满 医宗汇编:以蟑螂七个为末,用地枯蒌煎汤送,数服愈。

臌胀 家宝方:蟑螂一个焙干,萝卜子一撮,共炒为末,好酒吞十日,全愈。

一切儿疳 集听云:凡小儿患疳疾,不拘何等疳,垂死者皆效。取灶上蟑螂焙干,与之食,患者但闻其香,不知有腥臭之气,犹中蛊者,食豆无辛,含矾不苦也。有患此症,治之无不效,只须食一、二次即愈。愈后体更肥白,且屡试屡验。 百草镜云:儿疳初起,用蟑螂去头足翅,新瓦焙干,常与食之,百个病愈。

虫部

水马

纲目名水龟,于主治下云:令人不渴,杀鸡犬,不知有治痔之功,更为补之。按:水马四、五月内出浮水面,身硬脚长,池沼中甚多,性喜食蝇。予在瓯亲见小儿捕之嬉戏,用钓竿系绳,绳头穿一蝇,掷水面,诱之即来,以四足抱蝇不放,因而获之。

治痔 东医宝鉴有水马散:夏月三伏内,于止水中采婆子,一名水马儿,高脚水面跳走是也。采取三十个,用三个纸包,每包十个,于背阴处悬挂阴干,每包作一服,研烂,空心酒调下,良久乃吃饭,三日连三服,十日内效,久痔脓血者,二、三十服绝根。

虫部

壁虱

俗呼臭虫,以其气腥秽触鼻,故名,行必南向,为南方秽湿所产。今江南北人家多有之,稍不洁即生此物,亦有远行于旅店驿舍中带入衣被,归家即生。极易蕃育,一日夜生九十九子,与螽斯同。其形俨如半粒豌豆,老则黑,次则枣皮红,初生者色黄而细小。其子如蚁子,白色,卵生与虱同。初生便啮人,生一、二日即能褪壳,愈褪愈大,渐渐而老,色转红而黑,老者啮人愈毒。多藏 荐中及壁内,或桌凳床缝间,其身遍而易入。至冬则入蛰,多藏泥沙山穴中,及古树根下,交春皆启蛰,而出入人家壁木内藏。性畏蚁,山中有一种红蚁,喜食之,故近山及山寺僧舍此物甚少;有带入者,辄为山蚁衔去。其啮人尤狡黠,不与蚤、虱同。昔人谓暑时有五大害,乃蝇、蚊、虱、蚤、臭虫也,然蝇、蚊迭为昼夜,蝇可挥拂,蚊可设帐,虱则暑时裸浴,生者绝少,蚤则因土湿而生,夏时土干,亦不甚患,惟此最可憎,无分昼夜,潜身床褥及几闼间,善识人气,伺人一徙倚,即 其膏血,肿块累累,如贯珠然,愈爬搔则愈大,痛痒难禁,小儿肉嫩,尤遭其苦,辄 号不已。或云其物口有白气一、二寸,啮人能隔席穿肤吮血,索之不可得;在床褥辄夜聚晓散,率其丑类,待人倦睡而恣啖焉。古方辟除之法甚多,无一验者,惟席下铺零陵香草及樟脑,可稍杀其势,然隔一、二日,药气减则横虐愈甚;惟用真扬州安息香,涂上好银朱为衣,燃床下,周遭以席护,令烟熏透,则壁虱尽死,子亦不能复生。第香气恶烈,触鼻令头痛,须熏后停一、二日方可卧宿。贫家何能办理?古云:南方淫气生短狐,此亦淫湿腥秽之气所感而生,凡勤洁之家鲜有之。闽人云,此虫滚水泡死者能复生,惟有以冷水浸死不能复生。山堂肆考:壁虱身扁而臭,不能跳,善啮人,名曰茭蚤,又名扁虱。五杂俎:壁虱闽人谓之木虱,多杉木所生。治者以荞麦 烧灰水淋之。江南壁虱多生水中,惟延绥生土中,遍地皆是,入夜则缘床入 , 人遍体成疮,虽徙至广夏,悬床空中,亦自空飞至。事物绀珠:壁虱一名壁驼,遍小褐色,而啮人。六书故:扁虱着牛马食其血,产荐蓐间差小, 人肤,俗谓荐蚍,又名茭虱,今人讹为壁矣。是古人虽有其名,从无入药者。纲目并不列其品,近来治疗有用此者,故录之,见天下无弃物也。

气腥,味微咸,性平,在土者有毒。(凡用壁虱,须置温水中令其臭气泄尽,入药。)治咽膈 集听方:用虱十枚,滴花,烧酒浸服。

饭 百草镜云:用臭虫研涂。

疮臭烂 西亭药镜:用臭虫同水龙骨捣和,麻油调敷,出尽黄水,立愈。

眼生偷针 臭虫血点之,即散。

海上方有用壁虱治小儿惊风。用壁虱于净水中漂去臭气,焙干入药。

拔疔 杨氏经验方:臭虫同米饭捣匀,搽疔上,能立拔疔根外出。

鱼刺戳。医宗汇编:凹谷茴香叶,使盐花烧酒捣糊疮上;如口久烂,用臭虫 去头敷之。

虫部

叩头虫

形黑如大豆,以手按其身,其头能俯屈,剥剥有声,出南方者小而微,北土者大而力浓,小而捕之为戏。入药用大者,试法:取虫置桌,翻其背令仰,少顷便跳起三、四寸,有跳起过五、六寸及尺许者,力更大。纲目以之附 螽后,亦不言主治之功。此虫北人谓之跳百丈。

治腰脚无力,与山蚂蚁子并入壮药用。百草镜云:外用可绝疟,叩头虫一个,安眉心,虫头向上,膏药盖住,过时自愈。

大力丸 汇集:此冯嘉宝方,蒺藜酒洗炒去刺,白茯苓、白芍、苁蓉酒洗、杜仲酥油炒、菟丝子酒煮、续断、当归、覆盆子、威灵仙、破故纸、薏苡仁各一两五钱;牛膝酒洗、无名异、自然铜醋 七次各一两,乳香、没药、朱砂飞过、血竭、青盐各五钱,天雄二两童便浸五日,象鳖一个去头足翅(如无,用土鳖代之),跳百丈十个去足,虎骨二两酥油炙,上药俱为细末,炼蜜丸,二钱半重,早晚盐汤或黄酒送下。少时用力行功,散于四肢。

虫部

沙鸡母

物理小识:土鳖是象房屎中所生,或以旋土成窝者充之,不知旋土窝者乃沙鸡母,非土鳖也。

同金墨磨,涂口疮。

虫部

禾虫

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广志:夏暑雨禾中蒸郁而生虫,或稻根腐而生虫,稻根色黄,虫乃稻根所化,故色亦黄。

大者如箸许,长至丈,节节有口,生青熟红黄,霜降前禾熟则虫亦熟;以初一、二及十五、六乘大潮断节而出,浮游田上,网取之。得醋则白浆自出,以白米泔滤过,蒸为膏,甘美益人,得稻之精华者也。其腌为脯作醢酱,则贫者之食。 吴震方岭南杂记:禾虫绝类蚂蝗,青黄色,状绝可恶厌。潮所淹没淡水田禾根内出,数尺长至丈余,寸寸断皆活,能游泳,午后即败不可食。滴盐醋一小杯,裂出白浆,蒸鸡鸭蛋,牛乳最鲜。 粤录:禾虫状如蚕,长一、二寸,无种类。夏秋间早、晚稻将熟,禾虫自稻根出,潮长浸田,因乘潮入海,日浮夜沉,浮则水百皆紫。采者以巨口狭尾之网系于 ,逆流迎之,网尻有囊,重则倾泻于舟。

补脾胃,生血利湿,行小便;疮疡勿食,能作脓。

虫部

茄稞虫

此虫生茄稞内,梗上有蛀眼,内即有虫。其虫带绿色黑嘴者是。

治男女童痨 刘羽仪经验方云:男女童痨,其症不必如大人咳嗽吐血泄精,只是身体瘦弱,皮毛焦枯,肌肤微热,急宜早治。用野茄稞内虫,取数十条,私和在食物之内,与病者吃,数次即愈。

虫部

棕虫

滇南各甸土司记:棕虫产腾越州外各土司中,穴居棕榈木中,食其根脂汁,状如海参,粗如臂,色黑。土人以为珍馔,土司饷贵客,必向各峒丁索取此虫作供,连棕木数尺解送,剖木取之,作羹味绝鲜美,肉亦坚韧而腴,绝似辽东海参。云食之增髓益血,尤治带下。彼土妇人无患带者,以食此虫也。

治赤白带,肠红血痢。其行血而又能补血,功同当归。

虫部

蔗蛄

漳泉种蔗田中,出一种虫如蚕,食蔗根,名蔗蛄。土人食之,味甚甘美。

发痘行浆,托痈清毒,化痰醒酒,和中利小便。

虫部

桃丝竹虱

此桃丝竹上所生竹虱。李氏草秘云:罨疔疮痘疔最妙。

虫部

牙皂树虫

救生苦海云:此树大如钱,粗者方得有虫;但取之有法,以利刀速砍其树,迟则虫即下行入根,不可得。其虫子时下行,过午则上行,须午后伐取。

治一切肿毒初起。其虫有大小,大者用一条,小者用二条;证轻者用一条,证重者用二条或脓者不治。

虫部

黄麻梗虫

须秋时先收取,以葱管藏之。 百草镜:麻虫生麻梗近根上一节中,二月化为飞虫,穿穴去。山左人每于刈麻时,将虫连麻梗寸断,布袋装盛,带至南方,货与养禽鸟家,饲画眉、百翎之用。云其虫性暖,去风行血,鸟食之可以御寒。虫形如小蚕,细长明净。入药须连麻梗蒸焙用;如用生者,须以葱藏。

治疔 程林即得方:用黄麻梗内虫,以葱叶包贮,挂风头令干,将疔疮挑破,以麻虫少许,入于所挑之处,疮即化为水而愈。 陶节庵治疔蜣螂膏:用蜣螂三个(肚白者佳),黄麻虫十个,二味捣匀,拨破患处贴之;如患在手足,有红丝上臂,丝尽处,将针挑断出血,仍用前药。毒重者更服败毒药。 叶氏方:用黄麻梗中虫一条,焙干为末,酒调服下,疔化为水。

虫部

芝麻虫

生芝麻梗中,三更辄从下而上,至顶食露,五更辄下,取之以夜。性热助阳,入帏箔用。

去痔管 用芝麻虫,如蚕绿色,取焙干为末,开水送下,每日一钱。服七日,其管自出。

虫部

桐蛀

李氏草秘:生桐油树中,即木蠹也。最治恶肿毒,取七根焙末冲酒服,即愈。

虫部

牛膝蛀

李氏草秘:虫生牛膝草节中,香油浸制。

治指头毒,昼夜痛不可忍者,敷上即愈。

虫部

山蚂蚁窠子

朱乐只云:山草中有之,系草树之叶结成,大者如斗,冬月取之,蚁在土而不在窠矣。

救生苦海:山蚁窠深山内大树根中有之,十一月或正月草枯时寻取。有二种,一种大如升斗,色黄柔软,形如干黄烂叶,又若柔皮纸,窠皮上层层有刷纹成晕,若虎头,俗呼虎头蚂蚁窠,不知何物所造,惟内中多筋,其筋系松毛草茎之类也,抽去内中筋及泥土用之。一种色白,系是泥土所为,其形有类松皮,研用入药。

久不收口烂疮,贴之即收口。

治刀伤出血 救生苦海:用山蚁窠,抽去内中筋及泥土,包裹伤处,再用布缚,即血止收口秃疮 周氏传方:山蚂蚁窠中土,盐卤调敷,数日即愈。

生皮结靥。 凡疮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不肯收口,用山蚁窠搓去草泥等物,扯开贴之,即结靥生肉。 张圣来云:山蚁生深山穷谷中,头如虎,有牙钳甚 利,有翼能飞。凡虎食人过饱则醉,醉后即吐,蚁食其唾余,则形变虎头而生翼;即以其所吐涎啮树汁草浆,和山土酿如泥,缘树枝成窠。其窠重叠如蜂窝,内有台,外则黄白纹,大如斗,挂树枝上。山人见其窠,以烟熏去蚁,采之入药。

窠敷金刃伤,止血定痛,生肌收口。

窠中台,治发背、百鸟朝王毒。

窠上缘枝,治蛀脊。

虫部

山蚂蚁子

白如粞米,俗呼状元子,大力丸用之。然微有毒,食之作胀。纲目蚁下仅存其名,无主治。

近行伍中营医以此合壮药,颇效。

益气力,泽颜色。

敏按:蚁有各种,入药用窠,则取山蚁窠;盖山蚁形大,在草中或树根内作窠。其子粗如粒米,入药力太猛。用子以黄色细蚁所生子为佳,盖此蚁力最大,能举等身铁,故人食其子,亦力大也。 宦游笔记:广人美味有蚁子酱,于山间收蚁卵,淘净滓垢,卤以为酱。诧为珍品,则其子亦无毒矣。

虫部

蛆窠

王安采药录:大窖坑内有蛆虫窠,如白茧子样,挂在蓬 内者,取来净去泥灰,晒燥焙用。

治 疮疳蛀,一切虫蛀烂孔,外科收口药用。

疳疮蛀梗 柴氏独妙方:用粪坑内蛆虫窠,在蓬尘内者,形如白茧子而小,取来不拘多少,放在罐中,焙燥为细末,贮小口瓶内,瓶口以细 纱包扎覆转,轻轻敲弹少许药末于疮口内;如有小蛀眼,药末不能入,用麦草秆吹药入细孔内,每日三、五次。其蛀烂者,肉孔自能长平,神效无比。

虫部

死人蛀虫

人蚜

此检尸场中棺内死蛆也。唐怡士云:凡人死后魂魄散尽,其生气有未尽者,肉烂后悉腐而为蛆,攒啮筋骨,久之蛆亦随死;故强死者,棺中无不有黑蛆。凡有须问仵作于尸场收之。

治大麻疯癞疾 赤水元珠,治大麻疯癞疾方:用死人蛆虫,洗净,钢片上焙干为末,每用一、二钱,皂角刺煎浓汤调下;若肿而有疙瘩者,乃阳明经湿热壅盛,先以防风通圣散服二、三帖,然后再服此药,有补功。以皂针为引,故能达表。能久服之,极有神效,非泛常草木可比也。 医学指南有治大麻疯秘方:用人蛆一升,细布袋盛之,放在急水内流之,干净取起,以麻黄煎汤,将蛆连布袋浸之,良久取起,晒干,再用甘草煎汤浸晒干,又用苦参煎汤浸晒干,又用童便浸晒干,又用葱、姜煎汤,投蛆入内,不必取起,就放锅内煮干,焙为末,每一两加麝二钱、蟾酥三钱,共为一处,入瓷器内。每服一钱,石藓花煎汤下,花即山中石上生白藓如钱样;用苍耳草煎汤洗浴,然后服药。七日见效。体壮者一日一服,体弱者二日一服,即愈。

治劳痨,能驱尸虫,以贼攻贼之义;跌扑;绝邪疟、尸蛀、石疣。

驱痨虫 吴秀峰虚劳论云:痨有虫,为湿郁所化,在外为虱,在脏腑为虫。用死人身上蛆虫,制令洁净,焙干和药服之,则痨虫化为水下。

虫部

人蚜

陈所安今见录:近有一种不肖奸徒,辄于攒殡左右,勾贿寄户(寄户者,以产赁人厝棺,杭人呼为开寄场),每有七日内之出厝棺木,到场即被昏夜启棺,窃取人蚜,货与方术家及走医,为夹棍药,并治跌打,绝邪疟等用。予初不解人蚜为何物,后询唐博士与宜,博士家有老仆来升曾见之,云:凡人死七日外,遍身肌肉腐如浆,心气散漫,蒸为人蚜,形如九龙虫而小,色赤如血,光滑异常,男女皆有,入药男棺者佳,其取之法:用大钻于棺和头前钻一大孔,以香糟涂孔外,内虫闻糟气,皆从孔出,其虫虽有甲而不能飞,用手搦投入小瓶中,烧酒浸,阴阳瓦上焙干用。

按:人死血肉腐为虫,或为蛆,或为蚜,形各不一,或云二物并生,或云一物先后互化;又

虫部

虹虫

物理小识:虹为淫气。方士于东海见虹处掘地得虫,红色,得之入术用。

媚药,益帏箔,同紫稍花。功力更大。

本草纲目拾遗跋

本草纲目拾遗十卷,乾隆间吾杭赵恕轩先生所着利济十二种之一也;十二种者,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串雅、花药小名录、升降秘要、摄生间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及是编也。全目及总序,备载于是编卷首。鲍氏汇刻书目,亦载十二种之目。但有传钞本,皆未刻。至嘉庆末年,传钞本则只有是编与串雅二种,其十种已不传;且是编每药品下论列各条,颠倒错乱,眉目不晰。余因访知杭医连翁楚珍藏其稿本,假阅,乃先生手辑未缮清本者,初稿纸短,续补之条,皆粘于上方,粘条殆满,而未注所排序次,故传钞错乱耳。余乃按其体例,以稿本校正排比传钞本之误,然后各条朗若列眉,还其旧观。

原稿本仍归返连翁。迨庚申寇乱,翁家原稿本亡失,串雅亦佚,余编缮此本,幸携带仅存,得存先生遗着之一,亦足宝重矣。余又闻雍干间杭人汪君怀着有草药纲目一书,裒然大部,与濒湖纲目等,其稿未传钞,访诸其族人,皆未见,想已湮没失传,恨未得其书,与李氏、赵氏鼎峙,为本草之大全也,惜哉。同治甲子秋日,钱唐张应昌仲甫氏撰。

利济十二种总序

先君子昔艰于嗣,尝至京师,遇异人云,准君相无后,若行利济事,可得子。及总鹾下砂,时海溢,淹毙者不下数十万,先君悉为设法捞埋,秋疫疠继作,又为捐俸延医合药以疗疾,赖生者数万人,更详创筑塘;当事转题得奉俞旨允行。时各场皆被潮灾,攀辕借寇,自下砂石堰穿山鸣鹤龙头等凡七邑,皆一身董其事。塘成,名曰利济。是年秋潮骤至,迄无害。

后由永春可马宰尤溪,甫生余昆季二人,乳字之曰利济,退居之日,用以名其堂,此利济所由也。先君尝以一子业儒,一子业医,故楷弟自幼年读经书外,兼课以灵素、难经伤寒论诸书,吓时复命默画铜人图以嬉戏,贮甲乙卷于养素园,区地一畦为栽药圃,予弟兄春秋辄寝食其中。今弟锐意岐黄,用承先志,虽未敢自信出以应世,然亲串间有请诊者,服其药无不应手愈。居恒喜着书,所纂有百草镜八卷,救生苦海百卷,皆言中肯綮,解洞玄微,诚有裨于斯道者不浅。予自愧谫庸,号涔勺水,曾当大雅之目者,乃欲为瓦釜鸣耶。忆自髫龄性好博览,凡星历医卜方技诸学,间亦涉历之,意有所得,即欣欣忘倦。钞撮成帙纳之箧,久而所积溢簏外,束庋阁上,累累几千卷。近亦稍自厌弃,间岁检阅其无用者焚之。此十二种内祝由、串雅二稿,己丑春已取投之焰,时因小辈攫去,乃姑存焉。自甲戌岁始成医林集腋,从邻人黄贩翁家阅所藏医书万余卷,参以旧存江闽秘本,集其屡验者,名之曰腑,见精选之匪易也。戚好中有以验方见示,及游箧所得,历年频增,为传信方。乙亥春,湖南汪子师僦予舍居,见其案头有祝由本,汪君用之素验,暇日因借录一通;后又得张氏本及儒门事亲万薛二家抄,采择试之,删其妄而存其效,且便于行者,以为山居一时不能备药石之助,作祝由录验。予素有书癖,日不给,焚膏继之,恐堂上呵禁,尝篝灯帷中,藏书夜观,煤积翠帐皆黑。丙子秋患目几废,息视不启者六月乃愈,因作囊露集,较瑶函、银海、龙木论、明镜笺,自谓过之。以囊露名者,盖取囊柏叶露可治目意。宗子柏云挟华扁术,行游名都,戊寅,航海从中山归,相阔已八载矣,投刺来竭。予时读礼家居,馆之三月,间与谈,有辟其谬处。柏云故虚怀士,颇以予言为然,慷慨出其历游方术顶串诸法,合予养素园简验方本汇编之,串而曰雅,知非江湖俗技之末也。镜水居士隐元上人皆擅点茆法,素与何竹里善。

庚辰,予读书西山寺回峰精舍,适竹里避暑至,与之结河朔饮,曾一面焉,因得闻制伏鼎火诸说,予用其法于诸科升降药中,体不耗而功倍捷,因集古来升降诸方,参以制法,为秘要一书,而以药性之奇制者为元解,以见本草之用为最广。昔高濂有珍异药品而搜其未全,濒湖着本草纲目而后出未补,悉为续之,一曰奇药备考,一曰纲目拾遗,均各有义例焉。天本草之成书,自神农本经、桐君药录而下,继作者不下数十家,固无乎不备矣,然后重者药性,则论性者多考其真伪若何,辨其地产各别,如地黄有三才之判,天冬有五岳之分,纵李氏已略言之,而究之风俗异宜,古今殊辙,百余年来未有不转易者。况乎婆奶公须,名随俗改,丹经媚帖,艺以途分,苟隐僻或谢未知,将名称亦云素昧乎,有不为所窃笑者几希,因作本草话、花药小名录。至于摄生间览,为导引却病之方,坎离栽接之说何取哉,嗟乎!学期适用,医可通元,殊惭袜线之才,敢诩金针之秘。用是述其缘起,赘于简端。他日倘能将灵素、脉经、伤寒有见解处,着为医论,续增十种,合吾弟所着二书并梓之,为利济后集,斯予之志也。夫庚寅春仲上浣六日,恕轩赵学敏序。

利济十二种全目:医林集腋十六卷 养素园传信方六卷祝由录验四卷 囊露集四卷本草话三十二卷 串雅八卷花药小名录四卷 升降秘要二卷摄生闲览四卷 药性元解四卷奇药备考六卷 本草纲目拾遗十卷通计一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