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之二

(卵生类下二十二种)

青蚨

(《拾遗》)

释名】蚨蝉、蟱蜗(音谋瓜)。𧑒𧍪(音敦隅)、蒲虻(音萌)、鱼父、鱼伯。

【集解】藏器曰:青蚨生南海。状如蝉,其子著木。取以涂钱,皆归本处。《搜神记》云:南方有虫名𧑒𧍪,形大如蝉,辛美可食。子著草叶上如蚕种。取其子,则母飞来。虽潜取之,亦知其处。杀其母涂钱,以子涂贯,用钱去则自还。《淮南子·万毕术》云:青蚨还钱。

高诱注云:青蚨一名鱼父、鱼伯。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子血涂八十一钱。留子用母,留母用子,皆自还也。

李珣曰:按《异物志》言:𧑒𧍪生南海诸山。雄雌常处,不相舍。青金色。人采得以法末之,用涂钱,以货易于人,昼用夜归。又能秘精、缩小便,亦人间难得之物也。

时珍曰:按《异物志》云:青蚨形如蝉而长。其子如虾子,著草叶上。得其子则母飞来。煎食甚辛而美。《岣嵝神书》云:青蚨一名蒲虻,似小蝉,大如虻,青色有光。生于池泽,多集蒲叶上。春生子于蒲上,八八为行,或九九为行,如大蚕子而圆。取其母血及火炙子血涂钱,市物仍自还归,用之无穷,诚仙术也。其说俱仿佛。但藏器云子著木上,稍有不同。而许氏《说文》亦曰:青蚨,水虫也。盖水虫而产子于草木尔。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阳道,去冷气,令人悦泽(藏器)。秘精,缩小便(《海药》)。

【附录】庞降 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庞降生于岭南,多在橄榄树上。形如蜩蝉,腹青而薄。其名自呼,但闻其声而鲜能得之。人以善价求为媚药。按此形状似蝉,可为媚药,与李珣《海药》青蚨雌雄不舍,秘精之说相符。恐亦青蚨之类,在木上者也。

蛱蝶

(《纲目》)

【释名】𧌄蝶(𧌄,音叶)、蝴蝶。

时珍曰:蛱蝶轻薄,夹翅而飞,枼枼然也。蝶美于须,蛾美于眉,故又名蝴蝶,俗谓须为胡也。

【集解】时珍曰:蝶,蛾类也。大曰蝶,小曰蛾。其种甚繁,皆四翅有粉,好嗅花香,以须代鼻,其交以鼻,交则粉退。《古今注》谓橘蠹化蝶,《尔雅翼》谓菜虫化蝶,《列子》谓乌足之叶化蝶,《埤雅》谓蔬菜化蝶,《酉阳杂俎》谓百合花化蝶,《北户录》谓树叶化蝶如丹青,《野史》谓彩裙化蝶,皆各据其所见者而言尔。盖不知蠹蠋诸虫,至老俱各蜕而为蝶、为蛾,如蚕之必羽化也。朽衣物亦必生虫而化。草木花叶之化者,乃气化、风化也。其色亦各随其虫所食花叶,及所化之物色而然。杨慎《丹铅录》云:有草蝶、水蝶在水中。《岭南异物志》载:有人浮南海,见蛱蝶大如蒲帆,称肉得八十斤,啖之极肥美。

【气味】缺。

【主治】小儿脱肛。阴干为末,唾调半钱涂手心,以瘥为度(时珍)。

【发明】时珍曰:蝴蝶古方无用者,惟《普济方》载此方治脱肛,亦不知用何等蝶也。

蜻蛉

(《别录》下品)

【释名】蜻虰(音丁)、蜻蝏(亦作蜓)、虰蛵(音馨)、负劳(《尔雅》)、䗓(音匆)、诸乘(弘景)、纱羊(《纲目》),赤者名赤卒。

时珍曰:蜻、䗓,言其色青葱也。蛉、虰,言其状伶仃也,或云其尾如丁也。或云其尾好亭而挺,故曰蝏,曰蜓。俗名纱羊,言其翅如纱也。按崔豹《古今注》云:大而色青者曰蜻蜓;小而黄者,江东名胡黎,淮南名䗧蛜,鄱阳名江鸡,小而赤者,名曰赤卒,曰绛驺,曰赤衣使者,曰赤弁丈人;大而玄绀者,辽海名绀蠜,亦曰天鸡。陶氏谓胡黎为蜻蛉,未考此耳。

【集解】弘景曰:蜻蛉有五六种,惟青色大眼一名诸乘,俗呼为胡黎者入药。道家云:眼可化为青珠。其馀黄细及黑者,不入药。

保升曰:所在有之。好飞水际,六足四翼。

宗奭曰:蜻蜓中一种最大(汴人呼为马大头)者,是也。身绿色。其雌者腰间有碧色一遭。入药用雄者。此物生于水中,故多飞水上。其类眼皆大,陶氏独言蜻蜓眼大何也?

时珍曰:蜻蛉大头露目,短颈长腰軃尾,翼薄如纱。食蚊虻,饮露水。《造化权舆》云:水虿化䗓。罗愿云:水虿化蜻蛉,蜻蛉仍交于水上,附物散卵,复为水虿也。张华博物志》亦言:五月五日,埋蜻蛉头于户内,可化青珠,未知然否?古方惟用大而青者,近时房中术,亦有用红色者。崔豹云:辽海间有绀蠜虫,如蜻蛉而玄绀色,六、七月群飞暗天。夷人食之,云海中青虾所化也。《云南志》云:澜沧蒲蛮诸地,凡土蜂、蜻蛉、蚱蜢之类,无不食之也。

【气味】微寒,无毒。

【主治】强阴,止精(《别录》)。壮阳,暖水脏(《日华》)。

樗鸡

(《本经》中品)

【释名】红娘子(《纲目》)、灰花蛾。

时珍曰:其鸣以时,故得鸡名。《广雅》作樗鸠,《广志》作犨鸡,皆讹矣。其羽文彩,故俗呼红娘子、灰花蛾云。

【集解】《别录》曰:生河内川谷樗树上。七月采,曝干。

弘景曰:今出梁州。形似寒螀而小。樗树似漆而臭,亦犹芫青、亭长在芫、葛上也。

恭曰:河内无此,今出岐州。此有二种:以五色具者为雄,入药良。其青黑质、白斑者是雌,不入药。

宗奭曰:汴洛诸界尤多。形类蚕蛾,但腹大,头足微黑,翅两重,外一重灰色,内一重深红,五色皆具。

颂曰:《尔雅》云:螒,天鸡。郭璞注云:小虫也,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然今之莎鸡生樗木上,六月中出飞,而振羽索索作声,人或蓄之樊中。但头方腹大,翅羽外青内红,而身不黑,头不赤,此殊不类郭说。樗上一种头翅皆赤者,乃如旧说,人呼为红娘子。然不名樗鸡,疑即是此,盖古今之称不同尔。

时珍曰:樗即臭椿也。此物初生,头方而扁,尖喙向下,六足重翼,黑色。及长则能飞,外翼灰黄有斑点,内翅五色相间。其居树上,布置成行。秋深生子在樗皮上。苏恭、寇宗奭之说得之。苏颂引郭璞以为莎鸡者,误矣。莎鸡居莎草间,蟋蟀之类,似蝗而斑,有翅数重,下翅正赤,六月飞而振羽有声。详见陆玑毛诗疏义》。而罗愿《尔雅》翼以莎鸡为络纬,即俗名纺丝者。

【修治】时珍曰:凡使去翅、足,以糯米或用面炒黄色,去米、面用。

【气味】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别录》)。

【主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身(《本经》)。腰痛下气,强阴多精(《别录》)。通血闭,行瘀血(宗奭)。主瘰疬,散目中结翳,辟邪气,疗猘犬伤(时珍)。

【发明】弘景曰:方药稀用,为大麝香丸用之。

时珍曰:古方辟瘟杀鬼丸中用之,近世方中多用,盖厥阴经药,能行血活血也。《普济方》治目翳拨云膏中,与芫青、斑蝥同用,亦是活血散结之义也。

【附方】新四。

子宫虚寒:《杏林摘要》云:妇人无子,由子宫虚寒,下元虚,月水不调,或闭或漏,或崩中带下,或产后败血未尽,内结不散。用红娘子六十枚,大黄、皂荚、葶苈各一两,巴豆一百二十枚,为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以绵裹留系,用竹筒送入阴hu。一时许发热渴,用熟汤一、二盏解之。后发寒,静睡要安,三日方取出。每日空心以鸡子三枚,胡椒末二分,炒食,酒下以补之,久则子宫暖矣。

瘰疬结核:用红娘子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一钱半,黄丹五分,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不过一月,其核自然脱下矣。(《卫生易简方》)

疯狗咬伤,不治即死:用红娘子二个、斑蝥五个(并去翅、足,若四十岁各加一个,五十岁各加二个),青娘子三个(去翅,足,四十岁加一个,五、六十岁加二个),海马半个,续随子一分,乳香、沉香、桔梗各半分,酥油少许,为末。十岁者作四服,十五岁作三服,二十岁作二服,三十岁作一服。(《谈野翁方》)

横痃便毒:鸡子一个开孔,入红娘子六个,纸包煨熟。去红娘子,食鸡子,以酒下。小便淋沥出浓血即愈。(陆氏《积德堂方》)

枣猫

(《纲目》)

【集解】时珍曰:枣猫,古方无考,近世方广《丹溪心法附余》,治小儿方用之。注云:生枣树上飞虫也。大如枣子,青灰色,两角。采得,阴干用之。

【气味】缺。

【主治】小儿脐风。

时珍曰:按方广云:小儿初生,以绵裹脐带,离脐五、六寸扎定,咬断。以鹅翎筒送药一、二分,入脐大孔,轻轻揉散。以艾炷灸脐头三壮。

结住勿打动,候其自落,永无脐风之患,万不失一。脐硬者用之,软者无病,不必用也。其法用阴干枣猫儿(研末)三个,真珠(槌研)四十九粒,炒黄丹、白枯矾、蛤粉、血竭各五分,研匀,如上法用。脐有三孔,一大二小也。

斑蝥

(《本经》下品)

【校正】陈藏器:螌蝥虫系重出,今并为一。

【释名】斑蝥(《本经》)、龙尾(同上)、螌蝥虫(《拾遗》)、龙蚝(音刺)。斑蚝。

时珍曰: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亦作螌蝥,俗讹为斑蝥,又讹斑蚝为斑尾也。《吴普本草》又名斑菌,曰腃发,曰晏青。

【集解】《别录》曰:斑蝥生河东川谷。八月取,阴干。

吴普曰:生河内川谷,亦生水石。

保升曰:斑蝥所在有之,七、八月大豆叶上甲虫也。长五、六分,黄黑斑纹,乌腹尖喙。就叶上采取,阴干用。

弘景曰:此一虫五变,主疗皆相似。二、三月在芫花上,即呼为芫青;四、五月在王不留行草上,即呼为王不留行虫;六七月在葛花上,即呼为葛上亭长;八、九月在豆花上,即呼为斑蝥;九月、十月复还地蛰,即呼为地胆,此是伪地胆耳。为疗犹同也。其斑蝥大如巴豆,甲上有黄黑斑点;芫青,青黑色;亭长,身黑头赤。

敩曰:芫青、斑蝥、亭长、赤头四件,样各不同,所居、所食、所效亦不同。芫青嘴尖,背上有一画黄,在芫花上食汁;斑蝥背上一画黄,一画黑,嘴尖处有一小赤点,在豆叶上食汁;亭长形黄黑,在葛叶上食汁;赤头身黑,额上有大红一点也。

颂曰:四虫皆是一类,但随时变耳。《深师方》云:四月、五月、六月为葛上亭长,七月为斑蝥,九月、十月为地胆。今医家知用芫青、斑蝥,而地胆、亭长少使,故不得详也。

恭曰:本草、古今诸方,并无王不留行虫。若陶氏所言,则四虫专在一处。今地胆出豳州,芫青出宁州,亭长出雍州,斑蝥所在皆有。四虫出四处,可一岁周游四州乎?芫青、斑蝥,形段相似,亭长、地胆,状貌大殊。且豳州地胆三月至十月采自草菜上,非地中取,陶盖浪言尔。

时珍曰:按:《本经》、《别录》,四虫采取时月,正与陶说相合。《深师方》用亭长,所注亦同。自是一类,随其所居、所出之时而命名尔。苏恭强辟,陶说亦自欠明。按:《太平御览》引《神农本草经》云:春食芫花为芫青,夏食葛花为亭长,秋食豆花为斑蝥,冬入地中为地胆(黑头赤尾)。其说甚明,而唐、宋校正者反失收取,更致纷纭,何哉?陶氏之王不留行虫,雷氏之赤头,方药未有用者。要皆此类,固可理推。余见地胆。

【修治】敩曰:凡斑蝥、芫青、亭长、地胆修事,并用糯米、小麻子相拌炒,至米黄黑色取出,去头、足、两翅,以血馀裹,悬东墙角上一夜,至明用之,则毒去也。

大明曰:入药须去翅、足,糯米炒熟,不可生用,即吐泻人。

时珍曰:一法用麸炒过,醋煮用之也。

【气味】辛,寒,有毒。

普曰:神农:辛。岐伯:咸。扁鹊:甘,有大毒。马刀为之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甘草、豆花。

时珍曰:斑蝥、芫青、亭长、地胆之毒,靛汁、黄连、黑豆、葱、茶,皆能解之。

【主治】寒热,鬼疰蛊毒,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本经》)。血积,伤人肌。治疥癣,堕胎(《别录》)。治瘰疬,通利水道(甄权)。疗淋疾,敷恶疮瘘烂(《日华》)。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蛊毒、轻粉毒(时珍)。

【发明】宗奭曰:妊娠人不可服之,为溃人肉。治淋方多用,极苦人,须斟酌之。

时珍曰:斑蝥,人获得之,尾后恶气射出,臭不可闻。故其入药亦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

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又葛洪《肘后方》云:《席辩刺史传》云:凡中蛊毒,用斑蝥虫四枚,去翅、足炙熟,桃皮五月初五日采取。去黑皮阴干,大戟去骨,各为末。如斑蝥一分,二味各用二分,合和枣核大,以米清饮服之,必吐出蛊。一服不瘥,十日更服。此蛊洪州最多,有老妪解疗之,一人获缣二十匹,秘方不传。后有子孙犯法,黄华公若于则时为都督,因而得之也。

【附方】旧六,新九。

内消瘰疬,不拘大人小儿:《经验方》:用斑蝥一两(去翅、足),以粟一升同炒,米焦去米不用,入干薄荷四两为末,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五丸,以消为度。《广利》:治瘰疬经久不瘥。用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以浆水一盏,空腹吞之。用蜜水亦可。重者不过七枚瘥也。

瘘疮有虫:八月中多取斑蝥,以苦酒浸半日,晒干。每用五个,(铜器炒熟为末),巴豆一粒,黄犬背上毛二七根(炒研),朱砂五分。同和苦酒顿服,其虫当尽出也。

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直指》)

疔肿拔根:斑蝥一枚捻破,以针划疮上,作米字形样,封之,即出根也。(《外台》)

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名破毒饮,甚效。(东垣方)

积年癣疮:《外台》:用斑蝥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永类》:用斑蝥七个,醋浸,露一夜,搽之。

面上㾦㿔大风,面上有紫㾦㿔未消:用干斑蝥末,以生油调敷。约半日,㾦㿔胀起。以软帛拭去药,以棘针挑破,近下令水出干。不得剥其疮皮,及不可以药近口、眼。若是尖㾦㿔子,即勿用此,别用胆矾末合药以治之。(《圣济总录》)

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钱,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

疯狗咬伤:《卫生易简方》云:此乃九死一生之病。急用斑蝥七枚,以糯米炒黄,去米为末。酒一盏,煎半盏。空心温服,取下小肉狗三、四十枚为尽。如数少,数日再服。七次无狗形,永不再发也,累试累验。《医方大成》:用大斑蝥三七枚,去头、翅、足,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青烟为度,去蝥,只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利,再进。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

中沙虱毒:斑蝥二枚:一枚末服;一枚烧至烟尽,研末,敷疮中,立瘥。(《肘后》)

塞耳治聋:斑蝥(炒)二枚,生巴豆(去皮、心)二枚,杵丸枣核大。绵裹塞之。(《圣惠方》)

妊娠胎死:斑蝥一枚,烧研水服,即下。(《广利方》)

芫青

(《别录》下品)

【释名】青娘子。

时珍曰:居芫花上而色青,故名芫青。世俗讳之,呼为青娘子,以配红娘子也。

【集解】《别录》曰:三月取,曝干。

弘景曰:二月、三月在芫花上,花时取之,青黑色。

恭曰:出宁州。

颂曰:处处有之。形似斑蝥,但色纯青绿,背上一道黄纹,尖喙。三、四月芫花发时乃生,多就芫花上采之,曝干。

时珍曰:但连芫花茎叶采置地上,一夕尽自出也。余见斑蝥。

【修治】见斑蝥。

【气味】辛,微温,有毒。

时珍曰:芫青之功同斑蝥,而毒尤猛,盖芫花有毒故也。畏、恶同斑蝥。

【主治】蛊毒、风疰、鬼疰,堕胎(《别录》)。治鼠瘘(弘景)。主疝气,利小水,消瘰疬,下痰结,治耳聋目翳,猘犬伤毒。余功同斑蝥(时珍)。

【附方】新三。

偏坠疼痛:青娘子、红娘子各十枚,白面拌炒黄色,去前二物,熟汤调服,立效也。(《谈野翁方》)

目中顽翳:发背膏:用青娘子、红娘子、斑蝥各二个(去头、足,面炒黄色),硼砂一钱,蕤仁(去油)五个,为末。每点少许,日五、六次,仍同春雪膏点之(膏见黄连下)。(《普济方》)

塞耳治聋:芫青、巴豆仁、蓖麻仁各一枚研,丸枣核大。绵包塞之。(《圣惠方》)

葛上亭长

(《别录》下品)

【释名】弘景曰:此虫黑身赤头,如亭长之著玄衣赤帻,故名也。

【集解】《别录》曰:七月取,曝干。

弘景曰:葛花开时取之。身黑头赤,腹中有卵,白如米粒。

恭曰:出雍州。

保升曰:处处有之。五、六月葛叶上采之。形似芫青而苍黑色。

敩曰:亭长形黑黄,在葛上食蔓胶汁。又有赤头,身黑色,额上有大红一点,各有用处。

时珍曰:陶言黑身赤头,故名亭长。而雷氏别出赤头,不言出处,似谬。

【修治】同斑蝥。

【气味】辛,微温,有毒。恶、畏同斑蝥。

【主治】蛊毒鬼疰,破淋结积聚,堕胎(《别录》)。

通血闭症块鬼胎。余功同斑蝥(时珍)。

【发明】颂曰:《深师》疗淋用亭长,说之最详。云:取葛上亭长折断腹,腹中有白子,如小米,三二分。安白板上,阴干燥,二、三日收之。若有人患十年淋,服三枚;八、九年以还,服二枚。服时以水如枣许著小杯中,爪甲研之,当扁扁见于水中。仰面吞之,勿令近牙齿间。药虽微小,下喉自觉,当至下焦淋所。有顷,药大作。烦急不可堪者,饮干麦饭汁,则药势止也。若无干麦饭,但水亦可耳。老、小服三分之一,当下淋疾如脓血连连尔。石去者,或如指头,或青或黄,不拘男女皆愈。若药不快,淋不下,以意节度,更增服之。此虫四月、五月、六月为亭长(头赤身黑),七月为斑蝥,九月、十月为地胆,随时变耳。

【附方】新二。

经脉不通:妇人经脉不通,症块胀满,腹有鬼胎。用葛上亭长五枚,以糙米和炒,去翅、足,研末。分三服,空心甘草汤下。须臾觉脐腹急痛,以黑豆煎汤服之,当通。(《圣惠方》)肺风白癞:葛上亭长四七枚(去翅、足,与糯米同炒,米熟为度,不用米),干蝮蛇一枚(头尾全者,炙黄,去鳞及腹中物),共捣罗,生绢袋贮。以酒五升,瓷瓶中慢火煅煮。酒及一升以下,将绵囊蘸药汁,摩涂癞上,日二夜一。如不急痛,日夜可五七次涂之。(《圣济总录》)

地胆

(《本经》下品)

【释名】蚖青(《本经》)、青蠵(携)。

弘景曰:地胆是芫青所化,故亦名蚖青。用蚖字者,亦承误尔。

时珍曰:地胆者,居地中,其色如胆也。按:《太平御览》引《尔雅》云:地胆、地要,青蠵也。又引《吴普本草》云:地胆一名杜龙,一名青虹。陶弘景以蠵字为蛙字,音乌娲切者,误矣。宋本因之,今俱釐政也。

【集解】《别录》曰:生汶山川谷。八月取之。

弘景曰:真地胆出梁州,状如大蚂蚁,有翼。伪者是斑蝥所化,状如大豆。大抵疗体略同,亦难得真耳。

恭曰:形如大蚂蚁者,今出邠州,三月至十月,草莱上采之,非地中也。状如大豆者,未见之,陶亦浪证尔。

保升曰:二月、三月、八月、九月,草莱上取之,形倍黑色,芫青所化也。

时珍曰:今处处有之,在地中或墙石内,盖芫青、亭长之类,冬月入蛰者,状如斑蝥。苏恭未见,反非陶说,非也。《本经》别名芫青,尤为可证。既曰地胆,不应覆在草莱上矣。盖芫青,青绿色;斑蝥,黄斑色;亭长,黑身赤头;地胆,黑头赤尾。色虽不同,功亦相近。

【修治】同斑蝥。

【气味】辛,寒,有毒。

【主治】鬼疰寒热,鼠瘘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本经》)。

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别录》)。

宣拔瘰疬根,从小便中出,上亦吐出。又治鼻齆(《药性》)。治疝积疼痛。余功同斑蝥(时珍)。

【发明】颂曰:今医家多用斑蝥、芫青,而稀用亭长、地胆,盖功亦相类耳。

时珍曰:按杨氏《直指方》云:有癌疮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深穿孔,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令人昏迷。急宜用地胆为君,佐以白牵牛、滑石、木通,利小便以宣其毒。更服童尿灌涤馀邪,乃可得安也。

【附方】新三。

小肠气痛:地胆(去翅、足、头,微炒)、朱砂各半两,滑石一两,为末。每苦杖酒食前调服二钱,即愈。(《宣明》)

鼻中息肉:地胆,生研汁,灌之。干者,酒煮取汁。又方:细辛、白芷等分。为末,以生地胆汁和成膏。每用少许点之,取消为度。(并《圣惠方》)

蜘蛛

(《别录》下品)

【释名】次𧋌(音秋。《尔雅》)、蠾蝓(属俞。《方言》)、䖦蟱(亦作蝃蝥。音拙谋)。

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设一面之网,物触而后诛之。知乎诛义者,故曰蜘蛛。《尔雅》作鼅鼄,从黾,黾者大腹也。扬雄《方言》云:自关而东呼为蠾蝓,侏儒语转也。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蝳蜍。齐人又呼为社公。䖦蟱见下。

【集解】弘景曰:蜘蛛数十种,今入药惟用悬网如鱼罾者,亦名䖦蟱。赤斑者俗名络新妇,亦入方术家用。其馀并不入药。

颂曰:蜘蛛处处有之,其类极多。《尔雅》云:次𧋌、鼅鼄,蝃蝥也。土鼅鼄,草鼅鼄,蟏蛸,长踦。郭璞注云:今江东呼鼅鼄为蝃蝥。长脚者俗呼为蟢子。则陶云䖦蟱者,即蝃蝥也。

藏器曰:䖦蟱在孔穴中及草木上,陶言即蜘蛛,非矣。

敩曰:凡五色者,及大身有刺毛生者,并薄小者,并不入药。惟身小尻大,腹内有苍黄脓者为真。取屋西结网者,去头、足,研膏用。

宗奭曰:蜘蛛品多,皆有毒。今人多用人家檐角、篱头、陋巷之间,空中作圆网,大腹深灰色者耳。遗尿著人,令人生疮癣。

恭曰:剑南、山东,为此虫所啮,疮中出丝,屡有死者。

时珍曰:蜘蛛布网,其丝右绕。其类甚多,大小颜色不一,《尔雅》但分蜘蛛、草、土及蟏蛸四种而已。蜘蛛啮人甚毒,往往见于典籍。

刘禹锡《传信方》云:判官张延赏,为斑蜘蛛咬颈上,一宿有二赤脉绕项下至心前,头面肿如数斗,几至不救。一人以大蓝汁入麝香、雄黄,取一蛛投入,随化为水。遂以点咬处,两日悉愈。又云:贞元十年,崔从质员外言:有人被蜘蛛咬,腹大如孕妇。有僧教饮羊乳,数日而平。又李绛《兵部手集》云:蜘蛛咬人遍身成疮者,饮好酒至醉,则虫于肉中似小米自出也。刘郁《西使记》云:赤木儿城有虫如蛛,毒中人则烦渴,饮水立死,惟饮葡萄酒至醉吐则解。此与李绛所言蜘蛛毒人,饮酒至醉则愈之意同,盖亦蜘蛛也。郑晓吾《学编》云:西域赛蓝地方,夏秋间草生小黑蜘蛛,甚毒,啮人痛声彻地。土人诵咒以薄荷枝拂之,又以羊肝遍擦其体,经一日夜痛方止,愈后皮脱如蜕。牛马被伤辄死也。元稹《长庆集》云:巴中蜘蛛大而毒,甚者身边数寸。踦长数倍其身,竹木被网皆死。中人,疮痏痛痒倍常,惟以苦酒调雄黄涂之,仍用鼠负虫食其丝尽则愈。不急救之,毒及心能死人也。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深山蜘蛛有大如车轮者,能食人物。若此数说,皆不可不知。《淮南万毕术》言:赤斑蜘蛛食猪肪百日,杀以涂布,雨不能濡;杀以涂足,可履水上。《抱朴子》言:蜘蛛、水马,合冯夷水仙丸服,可居水中。皆方士幻诞之谈,不足信也。

【气味】微寒,有小毒。

大明曰:无毒。畏蔓青、雄黄。

时珍曰:蛛入饮食不可食。

【主治】大人、小儿㿉,及小儿大腹丁奚,三年不能行者(《别录》)。蜈蚣、蜂、虿螫人,取置咬处,吸其毒(弘景)。主蛇毒温疟,止呕逆霍乱(苏恭)。取汁,涂蛇伤。烧啖,治小儿腹疳(苏颂)。主口㖞、脱肛、疮肿、胡臭、齿䘌(时珍)。斑者,治疟疾疔肿(《日华》)。

【发明】颂曰:《别录》言蜘蛛治㿉。张仲景治阴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蜘蛛散主之。蜘蛛十四枚(炒焦),桂半两,为散。每服八分一匕,日再。或以蜜丸亦通。

恭曰:蜘蛛能制蛇,故治蛇毒,而本条无此。

时珍曰:《鹤林玉露》载:蜘蛛能制蜈蚣,以溺射之,节节断烂。则陶氏言蜘蛛治蜈蚣伤,亦相伏尔。沈括《笔谈》载:蛛为蜂螫,能啮芋梗,磨创而愈。今蛛又能治蜂、蝎螫,何哉?又刘义庆幽明录》云:张甲与司徒蔡谟有亲。谟昼寝梦甲曰:忽暴病,心腹痛,胀满不得吐下。名干霍乱,惟用蜘蛛生断去脚吞之则愈。但人不知,甲某时死矣。谟觉,使人验之,甲果死矣。后用此治干霍乱辄验也。按此说虽怪,正合《唐注》治呕逆霍乱之文,当亦不谬。盖蜘蛛服之,能令人利也。

【附方】旧七,新十五。

中风口㖞:向火取蜘蛛摩偏急颊车上,候正即止。(《千金方》)

小儿口噤:《直指》立圣散:用干蜘蛛一枚(去足,竹沥浸一宿,炙焦),蝎梢七个,腻粉少许。为末。每用一字,乳汁调,时时灌入口中。《圣惠方》:治小儿十日内,口噤不能吮乳。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末。入猪乳一合,和匀。分作三服,徐徐灌之,神效无比。止截疟疾:葛洪方:用蜘蛛一枚,同饭捣丸,吞之。《杨氏家藏》:用蜘蛛一枚,著芦管中,密塞,绾项上。勿令患人知之。《海上》:用蜘蛛三五枚,绵包,系寸口上。《宣明方》:用大蜘蛛三枚,信砒一钱,雄黑豆四十九粒,为末,滴水为丸豌豆大。先夜以一丸献于北斗下,次早纸裹插耳内,立见神圣。一丸可医二人。

泄痢脱肛:疼痛已久者,黑圣散主之。大蜘蛛一个,瓠叶两重包扎定,合子内烧存性,入黄丹少许,为末。先以白矾、葱、椒煎汤洗,拭干,以前药末置软帛上,托入收之,甚是有效也。(《乘闲方》)

走马牙疳,出血作臭:用蜘蛛一枚,铜绿半钱,麝香少许,杵匀擦之。无蛛用壳。(《直指》)

齿䘌断烂:用大蜘蛛一个,以湿纸重裹,荷叶包之,灰火煨焦为末,入麝香少许,研敷。(《永类钤方》)

聤耳出脓:蜘蛛一个,胭脂坯子半钱,麝香一字,为末。用鹅翎吹之。

吹奶疼痛:蜘蛛一枚,面裹烧存性,为末。酒服即止,神效。

颏下结核:大蜘蛛不计多少,好酒浸过,同研烂,澄去滓。临卧时服之,最效。(《医林集要》)

瘰疬结核,无问有头、无头。用大蜘蛛五枚,日干,去足细研,酥调涂之,日再上。(《圣惠方》)

鼠瘘肿核已破出脓水者:蜘蛛二七枚,烧研,敷之。(《千金方》)

便毒初起:大黑蜘蛛一枚,研烂,热酒一碗,搅服,随左右侧卧取利。不退再服,必效。(《寿域》)

疔肿拔根:取户边蜘蛛,杵烂,醋和,先挑四畔血出,根稍露,敷之,干即易。一日夜根拔出,大有神效。(《千金方》)

腋下狐臭:大蜘蛛一枚,以黄泥入少赤石脂末,及盐少许,和匀裹蛛,煅之为末,入轻粉一字,醋调成膏。临卧敷腋下,明早登厕,必泄下黑汁也。(《三因方》)

蜂蝎螫伤:蜘蛛研汁涂之,并以生者安咬处吸其毒。(《广利方》)

蜈蚣咬伤:同上(《孙真人》)。

蛇虺咬伤:蜘蛛捣烂敷之,甚效。

一切恶疮:蜘蛛晒,研末,入轻粉,麻油涂之。(《直指方》)

蜕壳 

【主治】虫牙、牙疳(时珍)。

【附方】旧一,新一。

虫牙有孔:蜘蛛壳一枚,绵裹塞之。(《备急》)牙疳出血:蜘蛛壳,为末,入胭脂、麝香少许,敷之。(《直指方》)

网 

【主治】喜忘,七月七日取置衣领中,勿令人知(《别录》)。以缠疣赘,七日消落,有验(苏恭)。疗疮毒,止金疮血出。炒黄研末,酒服,治吐血(时珍。出《圣惠方》)。

【发明】

时珍曰:按:侯延庆《退斋雅闻录》云:凡人卒暴吐血者,用大蜘蛛网,搓成小团,米饮吞之,一服立止。此乃孙绍先所传方也。又《酉阳杂俎》云:裴旻山行,见山蜘蛛垂丝如匹布。引弓射杀,断其丝数尺收之。部下有金疮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观此,则蛛网盖止血之物也。

【附方】新四。

积年诸疮:蜘蛛膜贴之,数易。(《千金方》)

反花疮疾:同上。

肛门鼠痔:蜘蛛丝,缠之,即落。

疣瘤初起:柳树上花蜘蛛丝缠之,久则自消。(《简便方》)

草蜘蛛

(《拾遗》)

【正误】旧标作䖦蚜,今据《尔雅》改作草蜘蛛。见下。

【集解】藏器曰:䖦蟱在孔穴中,及草木稠密处,作网如蚕丝为幕络者,就中开一门出入。形段微似蜘蛛而斑小。陶言䖦蟱即蜘蛛,误矣。

时珍曰:《尔雅》:鼅鼄,蝃蝥也。草鼅鼄,在草上络幕者。据此则陶氏所谓䖦蟱,正与《尔雅》相合。而陈氏所谓䖦蟱,即《尔雅》之草蜘蛛也,今改正之。然草上亦有数种,入药亦取其大者尔。有甚毒者,不可不知。

李氏《三元书》云:草上花蜘蛛丝最毒,能缠断牛尾。有人遗尿,丝缠其阴至断烂也。又沈存中《笔谈》言:草上花蜘蛛咬人,为天蛇毒,则误矣。详见鳞部天蛇下。

【气味】缺。

【主治】出疔肿根,捣膏涂之(藏器)。

丝 

【主治】去瘤赘疣子,禳疟疾(时珍)。 

【附方】新二。

瘤疣:用稻上花蜘蛛十馀,安桃枝上,待丝垂下,取东边者捻为线系之,七日一换,自消落也。(《总微论》)

截疟:五月五日取花蜘蛛,晒干,绛囊盛之,临期,男左女右系臂上,勿令知之。(《普济方》)

壁钱

(《拾遗》)

【释名】壁镜。

时珍曰:皆以窠形命名也。

【集解】藏器曰:壁钱虫似蜘蛛,作白幕如钱,贴墙壁间,北人呼为壁茧。

时珍曰:大如蜘蛛,而形扁斑色,八足而长。亦时蜕壳,其膜色光白如茧。或云:其虫有毒,咬人至死。惟以桑柴灰煎取汁,调白矾末敷之。妙。

【气味】无毒。

【主治】鼻衄,及金疮出血不止,捺取虫汁,注鼻中及点疮上。亦疗外野鸡病下血(藏器)。治大人、小儿急疳,牙蚀腐臭,以壁虫同人中白等分,烧研,贴之。又主喉痹(时珍。出《圣惠》等方)。

【附方】新一。

喉痹乳蛾:已死者复活。用墙上壁钱七个,内要活蛛二枚,捻作一处,以白矾七分一块,化开,以壁钱惹矾,烧存性,出火毒,为末。竹管吹入,立时就好。忌热肉、硬物。

窠幕 

【主治】小儿呕逆,取二七枚煮汁饮之(藏器)。

产后咳逆,三、五日不止欲死者,取三、五个煎汁,呷之,良。又止金疮、诸疮出血不止,及治疮口不敛,取茧频贴之。止虫牙痛(时珍)。

【附方】新二。

虫牙疼痛:《普济方》:以壁上白蟢窠四、五个(剥去黑者),以铁刀烧出汗,将窠惹汗丸之,纳入牙中甚效。又以乳香入窠内烧存性,纳之亦效。一方:用墙上白蛛窠,包胡椒末塞耳,左痛塞右,右痛塞左,手掩住,侧卧,待额上有微汗,即愈。

螲蟷

(《拾遗》)

【释名】蛈蜴(《尔雅》)、颠当虫(《拾遗》)、蛈母(《纲目》)、土蜘蛛。

藏器曰:螲蟷(音窒当),《尔雅》作蛈蜴(音迭汤),今转为颠当虫,河北人呼为蛈蟷(音侄唐),鬼谷子谓之蛈母。

【集解】藏器曰:螲蟷是处有之。形似蜘蛛,穴土为窠,穴上有盖覆穴口。

时珍曰:蛈蜴,即《尔雅》土蜘蛛也,土中布网。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斋前雨后多颠当窠,深如蚓穴,网丝其中,土盖与地平,大如榆荚。常仰捍其盖,伺蝇、蠖过,辄翻盖捕之。才入复闭,与地一色,无隙可寻,而蜂复食之。秦中儿谣云:颠当颠当牢守门,蠮螉寇汝无处奔。

【气味】有毒。

【主治】一切疔肿、附骨疽蚀等疮。宿肉赘瘤,烧为末,和腊月猪脂敷之。亦可同诸药敷疔肿,出根为上(藏器)。

(《开宝》)

【释名】蛜𧌴(音伊祁。《蜀本》)主簿虫(《开宝》)、杜柏(《广雅》)、虿尾虫。

志曰: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江南旧无蝎。开元初有主簿,以竹筒盛过江,至今往往有之,故俗称为主簿虫。

时珍曰:按:《唐史》云:剑南本无蝎,有主簿将至,遂呼为主簿虫。又张揖《广雅》云:杜伯,蝎也。陆玑《诗疏》云:虿一名杜伯,幽州人谓之蝎。观此,则主簿乃杜伯之讹,而后人遂附会其说。许慎云:蝎,虿尾虫也。长尾为虿。短尾为蝎。葛洪云:蝎前为螫,后为虿。古语云:蜂、虿垂芒,其毒在尾。今入药有全用者,谓之全蝎;有用尾者,谓之蝎梢,其力尤紧。

【集解】志曰:蝎出青州。形紧小者良。段成式云:鼠负虫巨者,多化为蝎。蝎子多负于背,子色白,才如稻粒。陈州古仓有蝎,形如钱,螫人必死。蜗能食之,先以迹规之,不复去也。

宗奭曰:今青州山中石下捕得,慢火逼之,或烈日中晒,至蝎渴时,食以青泥;既饱,以火逼杀之,故其色多赤。欲其体重而售之也。用者当去其土。

颂曰:今汴洛、河陕州郡皆有之。采无时,以火逼干死收之。陶隐居《集验方》言:蝎有雄雌:雄者螫人痛止在一处,用井泥敷之;雌者痛牵诸处,用瓦屋沟下泥敷之。皆可画地作十字取土,水服方寸匕,或在手足以冷水渍之,微暖即易,在身以水浸布拓之,皆验。又有咒禁法,亦验。

时珍曰:蝎形如水黾,八足而长尾,有节色青。今捕者多以盐泥食之,入药去足焙用。《古今录验》云:被蝎螫者,但以木碗合之,神验不传之方也。

【气味】甘,辛,平,有毒。

【主治】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涩,手足抽掣(《开宝》)。小儿惊痫风搐,大人痎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时珍)。

【发明】宗奭曰:大人、小儿通用,惊风尤不可阙。

颂曰:古今治中风抽掣,及小儿惊搐方多用之。《箧中方》,治小儿风痫有方。

时珍曰:蝎产于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东垣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附方】旧四,新十九。

小儿脐风:宣风散:治初生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乳。用全蝎二十一个,无灰酒涂炙为末,入麝香少许。每用金、银煎汤,调半字服之。(《全幼心鉴》)

小儿风痫:取蝎五枚,以一大石榴割头剜空,纳蝎于中,以头盖之。纸筋和黄泥封裹,微火炙干,渐加火煅赤。候冷去泥,取中焦黑者细研。乳汁调半钱,灌之便定。儿稍大,以防风汤调服。(《箧中方》)

慢脾惊风:小儿久病后,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为末,以石榴一枚剜空,用无灰酒调末,填入盖定。坐文武火上,时时搅动,熬膏,取出放冷。每服一字,金、银、薄荷汤调下。《本事方》:治吐利后虚困昏睡,欲生风痫,慢脾风症。全蝎、白术、麻黄(去节)等分为末。二岁以下一字,三岁以上半钱。薄荷汤下。

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好),朱砂三绿豆大,为末,饭丸绿豆大。外以朱砂少许,同酒化下一丸,顿愈。(《圣惠》)

小儿胎惊:蝎一枚,薄荷叶包,炙为末,入朱砂、麝香少许。麦门冬煎汤,调下一字,效(《汤氏宝书》)

小儿惊风:用蝎一个(头尾全者),以薄荷四叶裹定,火上炙焦,同研为末。分四服,白汤下。(《经验方》)

大人风涎:即上方,作一服。

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先与通关,次以全蝎七个瓦炒,入麝香一字研匀,酒三盏,空心调服。如觉已透则止,未透再服。如病未尽除,自后专以婆蒿根洗净,酒煎,日二服。(《直指方》)

破伤中风:《普济方》:用干蝎、麝香各一分,为末。敷患处,令风速愈。《圣惠》:用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为末,以蟾酥二钱,汤化为糊和捣,丸绿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豆淋酒下(甚者加至三丸),取汗。

肾气冷痛:《圣惠》定痛丸:治肾脏虚,冷气攻脐腹,疼痛不可忍,及两胁疼痛。用干蝎七钱半,焙为末。以酒及童便各三升,煎如稠膏,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二十丸。又蛜𧌴散:用蛜𧌴三十六枚(头足全者)。掘一地坑,深、阔各五寸,用炭火五斤,烧赤,去火,淋醋一升入内。待渗干,匀排蛜𧌴于坑底,瓷碗盖一夜,取出)。木香、萝卜子(炒)各一分,胡椒三十粒,槟榔、肉豆蔻各一个。为末。每服一钱,热酒下。

小肠疝气:用紧小全蝎焙为末。每发时服一钱,入麝香半字,温酒调服。少顷再进,神效。

肾虚耳聋:十年者,二服可愈。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同炒,姜干为度。研末,温酒服之。至一二更时,更进一服,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笙簧声,即效。(《杜壬方》)。

耳暴聋闭:全蝎,去毒,为末,酒服一钱,以耳中闻水声即效。(周密《志雅堂杂钞》)

脓耳疼痛:蝎梢七枚,(去毒焙),入麝香半钱为末。挑少许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为度。(《杨氏家藏》)

偏正头风,气上攻不可忍:用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为末。酒调,摊贴太阳穴上。(《德生堂经验方》)。

风牙疼痛:全蝎三个,蜂房二钱,炒研,擦之。(《直指方》)。

肠风下血:干蝎(炒)、白矾(烧)各二两。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圣惠方》)。

子肠不收:全蝎,炒,研末。口噙水,鼻中㗜之,立效。(《卫生宝鉴》)

诸痔发痒:用全蝎不以多少,烧烟熏之,即效,秘法也。(《袖珍方》)

诸疮毒肿:全蝎七枚,栀子七个,麻油煎黑,去滓,入黄蜡,化成膏,敷之。(《澹寮方》)

水蛭

(《本经》下品)

【释名】蚑(与蜞同。《尔雅》作虮)。至掌(《别录》),大者名马蜞(《唐本》)、马蛭(《唐本》)、马蟥(《衍义》)、马鳖(《衍义》)。

时珍曰:方音讹蛭为痴,故俗有水痴、草痴之称。

宗奭曰:汴人谓大者为马鳖,腹黄者为马蟥。

【集解】《别录》曰:水蛭生雷泽池泽。五月、六月采,曝干。

弘景曰:处处河池有之,蚑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干之为佳。山蚑及诸小者,皆不堪用。

恭曰:有水蛭、草蛭,大者长尺许,并能咂牛、马、人血。今俗多取水中小者,用之大效,不必食人血满腹者。其草蛭在深山草上,人行即著胫股,不觉入于肉中,产育为害,山人自有疗法。

保升曰:惟采水中小者用之。别有石蛭生石上,泥蛭生泥中,二蛭头尖腰粗色赤。误食之,令人眼中如生烟,渐致枯损。

时珍曰:李石续博物志》云:南方水痴似鼻涕,闻人气闪闪而动,就人体成疮,惟以麝香、朱砂涂之即愈。此即草蛭也。

【修治】保升曰:采得,以䈽竹筒盛;待干,用米泔浸一夜,曝干,以冬猪脂煎令焦黄,然后用之。

藏器曰:收干蛭,当展其身令长,腹中有子者去之。性最难死,虽以火炙,亦如鱼子烟熏经年,得水犹活也。

大明曰:此物极难修治,须细锉,以微火炒,色黄乃熟。不尔,入腹生子为害。

时珍曰:昔有途行饮水,及食水菜,误吞水蛭入腹,生子为害,啖咂脏血,肠痛黄瘦者。惟以田泥或擂黄土水饮数升,则必尽下出也。盖蛭在人腹,忽得土气而下尔。或以牛、羊热血一二升,同猪脂饮之,亦下也。

【气味】咸、苦,平,有毒。

《别录》曰:微寒。畏石灰、食盐。

【主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症积聚,无子,利水道(《本经》)。堕胎(《别录》)。治女子月闭,欲成血劳(《药性》)。咂赤白游疹,及痈肿毒肿(藏器)。治折伤坠扑蓄血有功(寇宗奭)。

【发明】成无己曰:咸走血,苦胜血。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乃肝经血分药,故能通肝经聚血。

弘景曰:楚王食寒菹,见蛭吞之,果能去结积。虽曰阴祐,亦是物性兼然。

藏器曰:此物难死,故为楚王之病也。

时珍曰:按:贾谊新书》云:楚惠王食寒菹得蛭,恐监食当死,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曰:天道无亲,惟德是辅。王有仁德,病不为伤。王果病愈。此楚王吞蛭之事也。王充论衡》亦云:蛭乃食血之虫,楚王殆有积血之病,故食蛭而病愈也。与陶说相符。

【附方】旧四,新八。

漏血不止:水蛭,炒为末,酒服一钱,日二服,恶血消即愈。(《千金》)。

产后血晕:血结聚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胁肋。用水蛭(炒)、虻虫(去翅、足,炒)、没药、麝香各一钱,为末,以四物汤调下。血下痛止,仍服四物汤。(《保命集》)

折伤疼痛:水蛭,新瓦焙为细末。酒服一钱。食顷作痛,可更一服。痛止,便将折骨药封,以物夹定,调理。(《经验方》)

跌扑损伤,瘀血凝滞,心腹胀痛,大小便不通,气绝欲死:用红蛭(石灰炒黄)半两,大黄、牵牛头末各二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当下恶血,以尽为度。名夺命散。(《济生》)

坠跌打击:内伤神效方:水蛭、麝香各一两锉碎,烧令烟出,为末。酒服一钱,当下蓄血。未止再服,其效如神。(《古今录验方》)

杖疮肿痛:水蛭,炒研,同朴硝等分。研末,水调敷之。(周密《志雅堂杂抄》)

赤白丹肿:藏器曰:以水蛭十馀枚,令咂病处,取皮皱肉白为效。冬月无蛭,地中掘取,暖水养之令动。先净人皮肤,以竹筒盛蛭合之,须臾咬咂,血满自脱,更用饥者。

痈肿初起:同上方法。

纫染白须:谈野翁方:用水蛭为极细末,以龟尿调,捻须梢,自行入根也。一用白乌骨鸡一只,杀血入瓶中,纳活水蛭数十于内,待化成水,以猪胆皮包指,蘸捻须梢,自黑入根也。《普济》:用大水蛭七枚为末,汞一两,以银三两作小盒盛之。用蚯蚓泥固济半指厚,深埋马粪中。四十九日取出,化为黑油。以鱼脬笼指,每蘸少许捻须上,其油自然倒行至根,变为黑色也。又黑须倒卷帘方:用大马蜞二、三十条,竹筒装之,夜置露处受气。饿过七日,以鸡冠血磨京墨与食,过四五次,复阴干。将猪胫骨打断,放蜞入内,仍合定,铁线缠住,盐泥涂之。干时放地上,火煅五寸香;二次,退开三寸火,又五寸香;三次,再退远火,又五寸香,取出为末。将猪胆皮包指,承末搽须梢,即倒上也。

(《纲目》)

【释名】玄驹(亦作蚼)、蚍蜉。

时珍曰:蚁有君臣之义,故字从义。亦作螘。大者为蚍蜉,亦曰马蚁。赤者名蠪),飞者名螱。扬雄《方言》云:齐鲁之间谓之蚼蟓,梁益之间谓之玄蚼,幽燕谓之蛾蛘。《夏小正》云:十二月,玄蚼奔。谓蚁入蛰也。大蚁喜酣战,故有马驹之称;而崔豹《古今注》遂以蚁妖附会其说,谬矣。今不取。

【集解】时珍曰:蚁处处有之。有大、小、黑、白、黄、赤数种,穴居卵生。其居有等,其行有队。能知雨候,春出冬蛰。壅土成封,曰蚁封,以及蚁垤、蚁𪣻、蚁冢,状其如封、垤、𪣻、冢也。其卵名蚳(音迟),山人掘之,有至斗石者。古人食之,故内则、周官馈食之豆有蚳醢也。今惟南夷食之。刘恂《岭表录异》云:交广溪峒间酋长,多取蚁卵,淘净为酱。云味似肉酱,非尊贵不可得也。又云:岭南多蚁,其窠如薄絮囊。连带枝叶,彼人以布袋贮之,卖与养柑子者,以辟蠹虫。古今《五行记》云:后魏时,兖州有赤蚁与黑蚁斗,长六七步,广四寸,赤蚁断头死。则《楚辞·招魂》所谓西方“赤蚁若象,玄蜂若壶”者,非寓言也。又按陈藏器言:岭南有独脚蚁,一足连树根下,只能动摇,不能脱去。亦一异者也。

独脚蚁

【主治】疔肿疽毒,捣涂之(藏器)。

【附录】白蚁 时珍曰:白蚁,即蚁之白者,一名螱,一名飞蚁。穴地而居,蠹木而食,因湿营土,大为物害。初生为蚁蝝,至夏遗卵,生翼而飞,则变黑色,寻亦陨死。性畏烰炭、桐油、竹鸡云。蝝,音铅。蚁垤土、白蚁泥 并见土部

青腰虫

(《拾遗》)

【集解】藏器曰:虫大如中蚁,赤色,腰中青黑,似狗猲,一尾而尖,有短翅能飞,春夏有之也。

【主治】有大毒。著人皮肉,肿起。剥人面皮,除印字至骨者亦尽。食恶疮息肉,杀癣虫(藏器)。

(《纲目》)

【释名】时珍曰:蛆行趑趄,故谓之蛆。或云沮洳则生,亦通。

【集解】时珍曰:蛆,蝇之子也。凡物败臭则生之。古法治酱生蛆,以草乌切片投之。张子和治痈疽疮疡生蛆,以木香槟榔散末敷之。李楼治烂痘生蛆,以嫩柳叶铺卧引出之。高武用猪肉片引出,以藜芦、贯众、白蔹为末,用真香油调敷之也。

【气味】寒,无毒。

【主治】粪中蛆:治小儿诸疳积疳疮,热病谵妄,毒痢作吐。

泥中蛆:治目赤,洗净晒研贴之。

马肉蛆:治针、箭入肉中,及取虫牙。

蛤蟆肉蛆:治小儿诸疳(并时珍)。

【附方】新十。

一切疳疾:《圣济总录》:六月取粪

坑中蛆淘净,入竹筒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一、二钱,入麝香,米饮服之。又方:用蛆蜕,米泔逐日换浸五日,再以清水换浸三日,晒焙为末,入黄连末等分,每半两入麝香五分,以獖猪胆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神效。

小儿热疳:尿如米泔,大便不调。粪蛆,烧灰,杂物与食之。

小儿痹积:用粪中蛆,洗浸,晒干为末,入甘草末少许,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甚妙。(《总微论》)

小儿诸疳,疳积及无辜疳:一服退热,二服烦渴止,三服泻痢住。用端午午时取蛤蟆(金眼大腹,不跳不鸣者),槌死,置尿桶中。候生蛆食尽,取蛆入新布袋,悬长流水中三日,新瓦焙干,入麝香少许,为末。每空心,以砂糖汤调服一钱。或粳米糊为丸,每米饮服二、三十丸。(《直指》)

齿鼻疳疮:粪蛆(有尾者)烧灰一钱,褐衣灰五分。和匀,频吹,神效无比。

热痢吐食:因服热药而致者。用粪中蛆,流水洗净,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

眼目赤瞎:青泥中蛆,淘净,日干为末。令患人仰卧合目,每次用一钱,散目上,须臾药行,待少时去药,赤瞎亦无。(《保命集》)

利骨取牙:《普济》

如神散:取牙,用肥赤马肉一斤,入硇砂二两,拌和,候生蛆,取日干为末。每一两入粉霜半钱,研匀。先以针拨动牙根,四畔空虚,次以灯心蘸末少许点之,良久自落。《秘韫》

利骨散:用白马脑上肉一二斤,待生蛆,与乌骨白鸡一只食之,取粪阴干。每一钱,入硇砂一钱研匀,用少许擦疼处,片时取之即落。

(《纲目》)

【释名】时珍曰:蝇飞营营,其声自呼,故名。

【集解】时珍曰:蝇处处有之。夏出冬蛰,喜暖恶寒。苍者声雄壮,负金者声清括,青者粪能败物,巨者首如火,麻者茅根所化。蝇声在鼻,而足喜交。其蛆胎生。蛆入灰中蜕化为蝇,如蚕、蝎之化蛾也。蝇溺水死,得灰复活。故《淮南子》云:烂灰生蝇。古人憎之,多有辟法。一种小蟢蛛,专捕食之,谓之蝇虎者是也。

【主治】拳毛倒睫,以腊月蛰蝇干研为末,以鼻频嗅之,即愈(时珍)。

【发明】时珍曰:蝇古方未见用者,近时《普济方》载此法,云出《海上名方》也。

狗蝇

(《纲目》)

【集解】时珍曰:狗蝇生狗身上,状如蝇,黄色能飞,坚皮利喙,啖咂狗血,冬月则藏狗耳中。

【气味】缺。

【主治】痰疟不止,活取一枚,去翅、足,面裹为丸,衣以黄丹。发日早,米饮吞之,得吐即止。或以蜡丸酒服亦可。又擂酒服,治痘疮倒黡(时珍)。

【发明】时珍曰:狗蝇古方未见用者,近世《医方大成》载治疟方,《齐东野语》载托痘方,盖亦鼠负、牛虱之类耳。周密云:同僚括苍陈坡,老儒也,言其孙三岁时,发热七日痘出而倒黡。色黑,唇口冰冷,危证也。遍试诸药不效,因求卜。遇一士,告以故。士曰:恰有药可起此疾,甚奇。因为经营少许,持归服之,移时即红润也。常恳求其方,乃用狗蝇七枚擂细,和醅酒少许调服尔。夫痘疮固是危事,然不可扰。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然尔。然或有变证,则不得不资于药也。

【附录】壁虱 时珍曰:即臭虫也。状如酸枣仁,咂人血食,与蚤皆为床榻之害。古人多于席下置麝香、雄黄,或菖蒲末,或蒴藋末,或楝花末,或蓼末;或烧木瓜烟、黄柏烟、牛角烟、马蹄烟,以辟之也。

牛虱

(《纲目》)

【释名】牛螕(音卑)。

时珍曰:螕亦作蜱。按吕忱《字林》云:螕,啮牛虱也。

【集解】时珍曰:牛虱生牛身上,状如蓖麻子,有白、黑二色。啮血满腹时,自坠落也。入药用白色者。

【气味】缺。

【主治】预解小儿痘疹毒,焙研服之(时珍)。

【发明】时珍曰:牛虱古方未见用者,近世预解痘毒方时或用之。按:高仲武《痘疹管见》云:世俗用牛虱治痘,考之本草不载。窃恐牛虱啖血,例比虻虫。终非痘家所宜,而毒亦未必能解也。

【附方】新二。

预解痘毒:谈野翁方:用白水牛虱一岁一枚,和米粉作饼,与儿空腹食之,取下恶粪,终身可免痘疮之患。一方:用白牛虱四十九枚(焙),绿豆四十九粒,朱砂四分九釐,研末,炼蜜丸小豆大,以绿豆汤下。

人虱

(《拾遗》)

【释名】虱。

时珍曰:虱从虱,从⿱䖝䖵。卂音迅,⿱䖝䖵音昆,虱行迅疾而昆繁故也。俗作虱。

【集解】慎微曰:按:《酉阳杂俎》云:人将死,虱离身。或云取病人虱于床前,可卜病。如将差虱行向病者,背则必死也。荆州张典兵曾扪得两头虱也。

时珍曰:人物皆有虫,但形各不同。始由气化,而后乃遗卵出虮也。《草木子》言其六足,行必向北。《抱朴子》云:头虱黑,著身变白。身虱白,著头变黑,所渐然也。又有虱症、虱瘤诸方法,可见虱之为害非小也。《千金方》云:有人啮虱在腹中,生长为症,能毙人。用败篦败梳,各以一半烧末,一半煮汤调服,即从下部出也。徐铉稽神录》云:浮梁李生背起如盂,惟痒不可忍。人皆不识。医士秦德立云:此虱瘤也。以药敷之,一夕瘤破,出虱斗余,即日体轻。但小窍不合,时时虱出无数,竟死。《予记唐小说》载滑台一人病此。贾魏公言:惟千年木梳烧灰,及黄龙浴水,乃能治之也。洪迈夷坚志》云:临川有人颊生瘤,痒不可忍,惟以火炙。一医剖之,出虱无数,最后出二大虱,一白一黑,顿愈,亦无瘢痕。此虱瘤也。又今人阴mao中多生阴虱,痒不可当,肉中挑出,皆八足而扁,或白或红。古方不载。医以银杏擦之,或银朱熏之皆愈也。

【气味】咸,平,微毒。畏水银、银朱、百部、菖蒲、虱建草、水中竹叶、赤龙水、大空。

【主治】人大发头热者,令脑缝裂开,取黑虱三五百捣敷之。又治疔肿,以十枚置疮上,用荻箔绳作炷,灸虱上,即根出也。又治脚指间肉刺疮,以黑虱敷之,根亦出也(藏器)。眼毛倒睫者(拔去毛,以虱血点上,数次即愈。时珍)。

【附方】新一。

脚指鸡眼:先挑破。取黑、白虱各一枚置于上缚之,数用自愈也。(《便民图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