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上
道无方体,德有成亏,合於道则无德之可名,别於德则有名之可辨,仁义礼智,随量而受,因时而施,是德而已。体道者异乎此,故列於下经。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物得以生谓之德,同焉皆得,默与道会,过而不悔,当而不自得也,是谓不德。孔子不居其圣,而为圣之时,乃所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认而有之,自私以失道,何德之有?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行而至,上德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不思则不得,不勉则不中,不行则不至,下德也。德有上下,此圣贤之所以分欤?离形去智,通於大同,仁义礼智,盖将简之而弗得,故无以为。屈折礼乐,吁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故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尧舜性之仁,覆天下而非利之也,故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列敌度宜之谓义,以立我以制事,能无为乎?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礼以交物,以示人以节文仁义,其用多矣。莫先施报而已,施之尽而莫或报之,则忿争之心生,而乖乱之变起。春秋之时,一言之不怜,一拜之不中,两国为之暴骨,则攘臂而仍之,尚其息之小者。圣人厚於仁而薄於义,礼以履之,非所处也。故上仁则同於德,上义则有以为,上礼则有莫之应者。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道不可致,故失道而后德。德不可至,故失德而后仁。仁可为也,则为近乎义,故失仁而后义。义可亏也,亏则饰以礼,故失义而后礼。至於礼则离道滋远,而所失滋众矣。凡物不并盛德是也。理相夺予,威德是也。实厚者貌薄,父子之礼是也。由是观之,礼繁者实必衰也,实衰则伪继之,而争乱作,故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道降而出出而生智,以智为凿,揣而锐之,敝精神而妄意度,兹谓前识。前识则徇末而忘本,故为道之华心劳而智益困,故为愚之始。亿则屡中,此孔子所以恶子贡。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在彼者,道所去,在此者,道所尚。道所尚则厚而不薄,实而无华,非夫智足以自知,返其性本而不流於事物之末习,其孰能之?《易》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敦者,厚之至也。人生而厚者,性也。复其性者处其厚而已,此大丈夫所以备道而全德。
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
《庄子》曰,通於一,万事毕。致一则不贰,抱一则不离,守一则不迁。能知一,则无一之不知,不能知一,则无一之能知。昔之得一者,体天下之至精,物无得而耦之者,故确然乎上者,纯粹而不杂。障然乎下者,静止而不变。至幽而无形者,神也得一则不昧,至虚而善应者,谷也得一则不穷,万物以精化形,故得一以生,侯王以独制众,故得一以为天下正。自天地以至於侯王,虽上下异位,幽明散殊,而天之所以清,地之所以宁,侯王之所以为天下正,非他求而外铄也。一以致之而已,故曰其政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正而贵高将恐蹶。
天职生覆,地职形载,裂则无以覆,发则无以载。神依人而行者也,歇则无以示。谷受而不藏者也,竭则莫之应。聚则精气成物,得一以生故也。散则游魂为变,失一以灭故也。惟正也,故能御万变而独立於万物之上,无以为正而贵高,将不足以自保,能无蹶乎?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贱者,贵之所恃以为固,下者,高之所自起。世之人睹其末,而圣人探其本,世之人见其成,而圣人察其微,故常得一也。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
孤寡不谷,名之贱者也,而侯王以为称,知所本而已。侯王所以贵高而不厦,其以此乎?
故致数誉无誉。
自高以胜物,自贵以贱物,强而不知守以柔,白而不知守以黑,以求誉於世,而致数誉,则过情之誉暴集,无实之毁随至,所以无誉。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玉贵而石贱,一定而不变,圣人乘时任物,无所底滞,万变无常,而吾心常一,是真得一者也,故不可得而贵贱。孟子曰:所恶乎执一者,谓其执一而废百也。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非知化之圣不能及此,是谓上德。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天下之理,动静相因,强弱相济,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则已往而返复乎至静,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动无非我,故曰反者道之动。柔之胜刚,弱之胜强,道之妙用,实在於此。《庄子》曰:积众小不胜为大胜者,惟圣人能之,故云弱者道之用。四时之行,敛藏於冬,而蕃鲜於春。水之性至柔也,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此之谓欤?然则有无之相生,若循环然,故无动而生有,有极而归无,如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也。彼蔽於莫为,溺於或使,岂道也哉?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士志於道者也,上士闻道,真积力久,至诚不息。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中士则有疑心焉。疑心生则用志分,其於道也,一出焉,一入焉。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下士则信不足,以守智不足与明也,故笑。夫道无形色声味之可得,则其去耳目鼻口之所嗜也远矣。庄子曰大声不入於俚耳,高言不止於众人之心。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若日月之光,照临下土者,明也。丰智原而不示,袭其光而不耀,故若昧。
夷道若颣,
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进道若退。
颜渊以退为进,庄子以谓坐忘。
上德若谷,
虚而能应,应而不竭,虚而能受,受而不藏,经曰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大白若辱,
涤除玄览,不睹一疵,大白也。处众人之所恶,故若辱。
广德若不足,
德无不容,而不自以为有余,故若不足。秋水时至,河伯自喜,所以见笑於大方之家。
建德若偷,
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
质真若渝。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日白乎?涅而不缁。
大方无隅,
大方者,无方之方也。方而不割,故无隅。
大器晚成,
大器者,不器之器也。不益生,不助长,故晚成。
大音希声,
动於无方,而感之斯应,故希声。
大象无形。
托於窈冥,而视之不得见,故无形。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自明道至於大象,皆道也。道之妙不可以智索,不可以形求,可谓隐矣。欲明之而不可得也,圣人得也道,故予而不费,应而不匮,曲成万物,未尝擅而有之,亦且而已。道之体,隐乎无名而用,乃善贷且成,故勤而行之,则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其余事犹足为帝王之功,传曰:学始乎为士,终乎为圣。
道生-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
一生二,
天一而地二,次之水生而火次之,精具而神从之。
二生三,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
三生万物。
天肇一於北,地耦一於南,人成位为三,三才具而万象分矣。号物之数,谓之万,自此以往,巧历不能计。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止而静,万物负焉。君子所以日入而息。阳融而亨,万物抱焉,圣人所以向明而治。必有阴阳之中,冲气是已。庄子曰:至阳赫赫,至阴肃肃,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物罔隆而不杀,事靡盛而不衰,阴阳之运,事物之理也。消息盈虚,与之偕行,而不失其和,其惟圣人乎付做孤寡不谷,人之所恶,而王公以为称,已极而返,已满而损,所以居上而不危。
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木落则粪本,损之而益故也。月盈则必食,益之而损故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然则王公之所称,乃所以政益而处贵高之道。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以强制弱,以刚胜柔,人之所教也。我之所教,则异乎此。强梁者有我而好争,有死之道。智者观之,因以为戒,故将以为教父。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坚则毁矣,锐则挫矣,积众小不胜为大胜者,惟圣人能之。
无有入於无间,
《庄子》外篇论夔蛇风目之相怜,而终之以目怜心,盖足之行,有所不至,目之视,有所不及,而惟神为无方也。内篇论养生之主,而况以庖丁之解牛。丁者火之阴而神之相也,故恢恢乎游刃有余。然则入於无间,非体尽无穷而游无朕者,其孰能之?
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柔之胜刚,无之摄有,道之妙用,实寓於此。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兹所以为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不言之教,设之以神,无为之益,不亏其真。圣人以此抱朴而天下宾,无为而万物化,故及之者希。
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两臂重於天下,则名与身孰亲?生者岂特隋珠之重哉?则身与货孰多?至愿在我,名非所亲也。至富在我,货非所多也。惟不知亲疏多寡之辨,而残生损性,以身为殉,若伯夷死名於首阳之下,盗跖死利於东陵之上,岂不惑哉?达生之情而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得与亡孰病?
列士徇名,贪夫徇利,其所得者,名与货。而其亡也,乃无名之朴,不赞之躯,病孰甚焉?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无慕於外,则音而不费。无累於物,则守而不失。取予之相权,积散之相代,其至可必。若循环然,岂可长久?
知足不辱,
处乎不淫之度,何辱之有?
知止不殆,
游乎万物之所终始,故无危殆之患。
可以长久。
物有聚散,性无古今,世之人以物易性,故好名而徇利,名辱而身危,圣人尽性而足。天下至大也,而不以害其生,故可以长久,而与天地并。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域中有四大,道居一焉,体道之全,故可名於大。无成与亏,是谓大成。不有其成,故若缺。知化合变,而不以故自持,故其用不敝。此孔子所以集大成而为圣之时。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充塞无外,赡足万有,大盈也。虚以应物,冲而用之,故施之不竭,其用不穷,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
大直若屈,
顺物之变,而委蛇曲折,不求其肆,故若屈。
大巧若拙,
赋物之形,而圆方曲直,不暗其妙,故若拙。
大辩若讷。
不言之辫,是谓大辫,惠施多方,其辩小矣。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阳动而躁,故胜寒。阴止而静,故胜热。二者毗乎阴阳而不适乎中,方且为物汨,方且与动争,乌能正天下?惟无胜寒之躁,胜热之静,则不维而清,抱神而静,天下将自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以道治天下者,民各乐其业,而无所争,粪其田畴而已。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强陵弱,众暴寡,虽疆界不能正也。
罪莫大於可欲,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人之有欲,至於次性命之情以争之,罪之所起也。
祸莫大於不知足,
平为福,有余为祸,知足不辱,何祸之有?
咎莫大於欲得。
欲而得,则人所咎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见可欲,则不知足,不知足则欲得,欲得则争端起而祸乱作。泰至则戎马生於郊,然则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无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饮食而已,何争乱之有?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天下虽大,圣人知之以智,天道虽远,圣人见之以心,智周乎万物,无远之不察,故无待於出户。心潜於神明,无幽之不烛,故无待於窥牖。庄子曰其疾俯仰之间,再抚四海之外,兹圣人所以密运而独化。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近取诸身,万理咸备,求之於阴阳,求之於度数,而去道弥远,所知弥少矣。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以吾之智而知天下,是谓不行而知。以吾之心而见天道,是谓不见而名。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夫何为哉?巍巍乎其有成功,是谓不为而成。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
学以致其道,始乎为士,终乎为圣,日加益而道积於厥躬,孔子谓颜渊曰,吾见其进也。
为道日损。
致道者,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而万事销忘,故曰损。连伯玉所以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
学以穷理而该有,道以尽性而造无,损之又损,则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无为也。寂然不动,无不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静则圣,以动则王。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天下,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圣人体道而以其真治身,帝之所兴,王之所起,偶而应之,天下将自宾,太王直父,所以去邓而成国於岐山之下。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之心,万物之照也。虚而能受,静而能应,如镒对形,以彼妍丑,如谷应声,以彼巨细,何常之有?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因民而已。此之谓以百姓心为心。庄子曰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善否相非,诞信相讥,世俗之情,自为同异,岂德也哉?德善则见百行无非善者,故不善者亦善之。德信则见万情自非信者,故不信者亦信之。真伪两忘,是非一政,是谓全德之人。此舜之於象,所以诚信而喜之。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心。
方其在天下,则吉凶与民同息,虽无常心,而不可以不戒也。故所以为己,则惵惵然不自暇逸,所以为天下,则齐善否,同信诞,两忘而闭其所誉,浑然而已。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故圣人以百姓为心,圣人作而万物睹,故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惟圣人之视听,则圣人者民之父母也。矜怜抚奄,若保赤子,而仁覆天下。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万物皆出於机入於机,大机自张,与出俱生,天机自止,与入俱死,生者造化之所始,死者阴阳之所变。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与生死为徒者,出入乎生死之机,固未免夫累。
民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贪生而背理,亡心生而徇利,凡民之生,动之死地,则其生也与死奚择?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生之徒悦生而累形,死之徒趣寂而忘身。动之死地,桁杨者相接也,刑戮者相望也,是皆不知身之为大患,生之为有涯,而存生之过厚耳。古之得道者,富贵不以养伤身,贫贱不以利累形,不乐寿,不哀夭,朝彻而见独,故能无古今而入於不死不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善摄生者,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其天守全,其神无却,港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故物而不折,物莫之能伤也。《易》曰:通乎昼夜之道,而出入於死生之机者,物莫不然。知死生之说,而超然通乎物之所造,其惟至人乎?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
德畜之,
物得以生谓之德。
物形之,
留动而生物,物生成理谓之形。
势成之。
形质既具,体势斯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其势然也。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莫不首之者,道也。成而上者,德也。尊,故能胜物而小之,贵,故物莫能贱之。孟子曰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非德故也。
道之尊,德之贵,莫之爵,而常自然。
物有时而弊,势有时而倾,真君高世,良贵在我,不假势物,而常自若也。
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别而言,则有道德势物之异,合而言,则皆出於道。道者万物之奥也,万物化作而道与之生,万物敛藏,而道与之成。出乎震,成乎艮,养乎坤,覆乎乾,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若有机缄而不能自已,道实冒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则兆於动出,为则效於变化,长则见於统壹,道之降而在德者尔。然生而不有其功,为而不恃其能,长而不睹其刻制之巧,非德之妙而小者,孰能与此?故曰是谓玄德。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与母皆道也。自其气之始则谓之始,自其生生则谓之母,有始则能生生矣。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道能母万物而字之,则物者其子也。通於道者兼物,物故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穷物之理而不累於物,达道之缴而不失其妙,则利用出入,往来不穷,可以全生,可以尽年,而无危殆之患。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兑以言悦,门以言出,物诱於外,则心悦於内。耳目鼻口,神明出焉。慎汝内,闭汝外,不以通物为乐,物无得而引之,则乐天而自得,孰弊弊然以物为事?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妄见可说,与接为构,而从事於务,则与物相刃相靡,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见小曰明,
小者,道之妙,见道之妙者,自知而已,故无不明。
守柔曰强。
柔者,道之本。守道之本者,自胜而已,故无不胜。
用其光,复归其明。
明者光之体,光者明之用,圣人之应世,从体起用,则辉散为光,摄用归体,则智彻为明,显诸仁,藏诸用,如彼日月万物,皆照而明,未尝亏,所以神明其德者是也。
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物之化,无常也。惟复命者遗物离人,复归於明,而不与物俱化,故体常而无患,与形谋成光者异矣。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道去奢去泰,奢则淫於德,泰则侈於性,施之过也。介者,小而辩於物。介然辩物,而内以自知,则深根固蒂,而取足於身,故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道夷而径速,欲速以邀近功,而去道也远矣。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尚贤使能,以致朝廷之治,而不知力穑积用,以成富庶之俗,则徇末而弃本,非可久之道。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券内者行乎无名,券外者志乎期费。行乎无名,则惟施是畏,志乎期费,则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资财有余以为荣,不足以为辱,估侈灭义,骄淫矜夸,岂道也哉?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建中以该上下,故不拔。
善抱者不脱,
抱一以应万变,故不脱。
子孙以祭杞不辍。
建中而不外乎道,抱一而不离於精,若是者,岂行一国与当年,盖将及天下与来世,其传也远矣。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修之身,其德乃真,所谓道之真以治身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所谓其绪余以治人也。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所谓其土直以治天下国家也。其修弥远,其德弥广,在我者皆其真也,在彼者特其末耳。故余而后长,丰而后普,於道为外。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故以身观身而身治,推此类也。天下有常然,以之观天下,而天下治矣。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含德之厚,不迁於物,则气专而志一。孟子曰: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乌不搏。
含德之厚者,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物莫能伤焉。庄子曰: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蛟作,精之至也。
德全者形全,故骨弱筋柔而握固。形全者神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蛟作。精之至者,可以入神,《庄子》曰:圣人贵精。
终日号而嗑不嘎,和之至也。
致一之谓精,精则德全而神不亏,冲气以为和,和则气全而哑不嗄。人之生也,精受於天一而为智之源,和得於天五而为信之本,及其至也,可以入神,可以复命,而失其赤子之心者,精摇而不守,气暴而不纯,驰其形性,潜之万物,岂不悲夫?
知和曰常,
纯气之守,制命在内,形化而性不亡。
知常曰明,
明足以见道者,知性之不亡故也。
益生曰祥,
祥者,物之先见,生物之理,增之则赘,祸福特未定也。
心使气曰强。
体合於心,心合於气,则气和而不暴,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心实使之兹强也。以与物敌,而非自胜之道。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道无古今,物有壮老,强有时而弱,盛有时而衰,役於时而制於数,岂道也哉?
不道早已。
道未始有穷,民之迷,其日固已久矣。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无问,问无应,知道者默而识之,无所事言。啮缺问於王倪,所以四问而四不知,多言数穷,离道远矣。
塞其兑,闭其门,
涂部守神,退藏於密,
挫其锐,解其纷,
以深为根,以约为纪。
和其光,同其尘,
与物委蛇,而同其波。
是谓玄同。
道复乎至幽,合乎至一,至幽之谓玄,至一之谓同。玄同则万物与我,将择焉而不可得,岂窃窃然自投於亲疏利害贵贱之间为哉?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世之人爱恶相攻,而有戚疏之态,情伪相感而有利害之见,用拾相权而有贵贱之分,反复更代,未始有极,奚足为天下贵?知道者忘言,忘言者泯好恶,忘情伪,离用拾而玄同於一性之内,良贵至足,天下兼忘,故为天下贵。
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正者道之常,奇者道之变,无事者道之真。国以正定,兵以奇胜,道之真,无容私焉。顺物自然,而天下治矣。
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致其所恶则散。今也无爱利之心,而多忌讳之禁,民将散而之四方,故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生则纯白不备,而或罔上以非其道。
人多仗巧,奇物滋起。
仗巧胜则人趋末,而异服奇器出以乱俗。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克核太至者,必有不肖之心应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圣人天地而已,故民曰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我好静而民自正,
鉴水之与形接也,不设智故,而物之方圆曲直不能逃也,夫岂待钧绳规矩而后正哉?
我无事而民自富,
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无以扰之,民将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不尚贤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同乎无欲,而民性得矣。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
在宥天下,下知有之,而无欣欣之乐。
其民淳淳,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其政察察,
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然以苛为明,此察察之政。
其民缺缺。
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故无全德。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昭昭生於冥冥,有伦生於无形,德慧术智,存乎疢疾,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知时无止,知分无常,知终始之不可故,则祸福之倚伏,何常之有?
其无正邪?
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乌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乌能正之?然则孰为天下之至正哉?
正复为奇,善复为祆。民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
通天下一气耳,今是而昨非,先逢而后合,神奇臭腐,相为终始,则奇正之相生,祆善之更化,乃一气之自尔。天下之生久矣,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自私之俗,胜而不明乎?祸福之倚伏,且复察察以治之,民安得而反其真乎?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方者介於辨物,大方无隅,止而不流,无辨物之迹。
廉而不剧,
康者矜於自洁,大康不赚,清而容物,无刻制之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直而肆则陵物之态生,光而耀则扬行之患至,内直而外曲,用其光而复归其明,其唯圣人乎!民之迷也,以方为是者,如子莫之执中,以康为是者,如仲子之操,知伸而不知屈,知彰而不知微,以夸末世之弊俗,而失圣人之大全,岂足以正天下?圣人所以正天下者何哉?如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