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虫鱼部下品

田中螺汁

大寒。主目热赤痛,止渴。

《药性论》云:田螺汁,亦可单用。主治肝热,目赤肿痛。取大者七枚,洗净,新汲水养去秽泥,重换水一升浸洗,仍旋取于干净器中,着少盐花于口上,承取自出者,用点目。逐个如此用了,却放之。

陶隐居云:生水田中及湖渎岸侧,形圆大如梨、橘者,人亦煮食之。煮汁,亦疗热,醒酒,止渴。患眼痛,取真珠并黄连纳其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多差。

《唐本》注云:《别录》云:壳,疗尸疰,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渴#1。

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田中螺,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急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傅热疮。烂壳烧为灰末服,主反胃。

陈藏器云:在水田中,圆大者是。小小泥有棱名螭螺,亦止渴,不能下水。食之当先米泔浸去泥,此物至难死,有误泥在壁中,三十年犹活,能伏气饮露,唯生穿散而出即死。烂壳烧为灰末服,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

日华子云:田螺,冷,无毒。治手足肿及热疮,生研汁傅之。

禹锡云:按《蜀本图经》云:生水田中,大如桃、李,状类蜗牛而尖长,青黄色,夏月采之。

《食疗》云:大寒。汁饮疗热、醒酒、压丹石。不可常食。

《圣惠方》: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水中螺、蚌肉、葱、豉,椒、姜煮,饮汁三两盏,差。

《食医心镜方》:主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口干,小便数。田中螺五升,水一斗,浸经宿,渴即饮之。每日一度易水换生螺为妙。又方:以水三升,煮取汁,冷即饮之,螺即任吃。

贝子

味咸,平,有毒。主目翳,鬼疰,蛊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除寒热温疰,解肌,散结热。烧用之良。一名贝齿。生东海池泽。

《图经》曰:贝子,生东海池泽,今南海亦有之。贝类之最小者,又若蜗状。《交州记》曰:大贝出日南,如酒杯;小贝,贝齿。善治毒,俱有紫色是也。洁白如鱼齿,故一名贝齿。古人以饰军容服物,今亦稀用,但穿与小儿戏鬄头,家以饰鉴带,画家亦或使砑物。采无时。珂亦似此而大,黄黑色,骨白,可以饰马。

《药性论》云:贝子,使。能破五淋,利小便,治伤寒狂热。

陶隐居云:此是今小小贝子,人以饰军容服物者,乃出南海。烧作细屑末,以吹眼中,疗翳食#2。又真马珂捣末,亦疗盲翳。

《日华子》云:贝齿,良#3。治翳障并鬼毒,蛊气,下血。又名白贝。

禹锡云:按《蜀本图经》云:蜗类也,形若鱼,齿洁者良。

《海药》云:云南极多,用为钱货易。主水气浮肿及孩子疳蚀,吐乳。并烧过入药中用。

《圣惠方》:治射罔在诸肉中有毒及漏脯毒。用贝子末,水调半钱服,效。或食面臛毒,亦同用。

《孙真人方》:治食物中毒。取贝子一枚,含,自吐。

《千金方》:点小儿黑花眼翳,涩痛。用贝齿一两烧作灰,研如面,入少龙脑,点之妙。又方:去目翳。贝子十枚,烧灰细筛,取一胡豆大,着翳上,卧如炊一石米久乃灭。瘜肉者加真珠与贝子等分。

《衍义》曰:贝子,今谓之贝齿,亦如紫贝,但长寸余,故曰贝子。色微白,有深紫黑者,治目中翳,烧用。北人用之毡帽上为饰及缀衣,或作蹀躞下垂。

石蚕

味咸,寒,有毒。主五癃,破石淋,堕胎。肉,解结气,利水道,除热。一名沙虱。生江汉池泽。

《图经》曰:石蚕,生江汉池泽,旧注或以为草根,生石上,似蚕者。或以为生气物,犹如海中蛎蛤辈。又《本经》云:一名沙虱。沙虱自是水中细虫,都无定论。《蜀本草》注云:此虫所在水石间有之,人取以为钩饵。马胡#4石间出此最多。彼人亦好啖之,云味咸、小辛。今此类川、广中多有之。草根之似蚕者,亦名石蚕,出福州及信州山石上,四时常有,其苗青,亦有节,三月采根,焙干。主走疰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堪单用,捣筛取末,酒温口以。

《唐本》注云:石蚕,形似蚕,细小有角节,青黑色。生江汉侧石穴中,坡陇间亦有,北人不多用,采者遂绝尔。今陇州釆送之。

《衍义》曰:石蚕,谓之为草则缪矣。《经》言肉解结气,《注》中更辨不定此物在处。有附生水中石上,作丝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色如泥,蚕在其中,此所以谓之石蚕也。今方家用者绝稀,此亦水中虫耳,山河中多。

雀瓮

味甘,平,无毒。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疰。一名躁舍。生汉中,采蒸之,生树枝间,蛅音髯蟖音斯房也。八月取。

《图经》曰:雀瓮,蛅蟖房也。生汉中木枝上、今处处有之。蛅蟖,蚝虫也,亦曰蛓。毛虫,好在石榴木上,似蚕而短,背上有五色斑,刺螫人有毒,欲老者口吐白汁,凝聚渐坚硬,正如雀卵,故名之。一名雀痈,痈、瓮声近耳,其子在瓮中作蛹,如蚕之在茧也。久而作蛾出,枝间叶上放子如蚕子,复扁#5虫。旧注以瓮为虫卵,非也。

陶隐居云:蛅蟖,蚝虫也。此虫多在石榴树上,俗为蚝虫,其背毛亦螫人。生卵形如雀子,大如巴豆,今方家亦不用此。蚝,一作蛓七吏切。

禹锡云:按《蜀本》注云:雀好食之,俗谓之雀儿饭瓮。

《日华子》云:蛓,毛虫窠,有毒。

《衍义》曰:雀瓮,多在棘枝上,又名棘刚子。研其间虫汁,灌小儿,治惊痫。

白花蛇

味甘、咸,温,有毒。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一名褰鼻蛇,花者良。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月、十月采捕之,火干。

《图经》曰:白花蛇,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其文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黔人有被螫者,立断之。补养既愈,或作木脚续之,亦不妨行。九月、十月采捕之,火干。治风速于诸蛇。然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断。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不复蛀坏。

雷公云:凡使,即云治风。元何治风?缘蛇性窜,即令引药至于有风疾处,因定号之为使。凡一切蛇,须认取雄雌及州土。有蕲州乌蛇,只重三分至一两者妙。头尾全,眼不合,如活,头上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已来,头尾相对,使之入神#6。后#7处若得此样蛇,多留供进,重二两三分者,不居别处。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白花蛇,君。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

《太平广记》曰:赵延禧云:遭恶蛇所螫处,贴蛇皮,便于其上炙之,引去毒气,即止。

《衍义》曰:白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文,以此得名。用之去头、尾,换酒浸三日,弃酒不用,火炙,仍尽去皮、骨。此物毒甚,不可不防也。

乌蛇

无毒。主诸风瘙瘾,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用之炙,入丸散,浸酒、合膏。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东有黑梢蛇,能缠物至死,亦是其类。生商洛山。

《图经》曰:乌蛇,生商洛山左#8,蕲州、黄州山中有之。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至善,不噬物。多在芦丛中嗅其花气,亦乘南风而及#9。最难采补,多于芦枝上得之。至枯死而眼不陷,称之重三分至一两者为上,粗大者转重,力弥减也。又头有逆毛,二寸一路,可长半分以来,头尾相对,用之入神,此极难得也。作伪者,用它蛇生熏之至黑,亦能乱真,但眼不光为异耳。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乌蛇,君,味甘,平,有小毒。能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髭脱落,瘑痒疥等。

《朝野佥载》曰:商州有人患大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屋。有乌蛇坠酒罂中,病人不知,饮酒渐差。罂底尚有蛇骨,方知其由也。

《圣惠方》:治面上疮及,易容方:用乌蛇二两,烧灰末,以腊月猪脂调传之。

《千金方》:治耳聋。以绵裹蛇膏塞耳中,神效。

《衍义》曰:乌蛇,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蛇类中此蛇入药最多。尝于顺安军塘乐#10堤上,见一乌蛇,长一丈余,有鼠狼啮蛇头,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尔。市者多伪以它蛇熏黑色货之,不可不察也。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稍。

蜣螂

味咸,寒,有毒。主小儿惊痫,瘈瘲,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昜音羊。手足端寒,肢满贲豚。一名蛣音喆蜣音羌。火熬之良。生长沙池泽。五月五日取,蒸,藏之,临用当炙,勿置水中,令人吐。畏羊角、石膏。

《图经》曰:蜣螂,生长沙池泽,今处处有之。其类又#11多,取其大者。又鼻高目深者,名胡蜣螂,用之最佳。五月五日取,蒸而藏之,临用当炙,勿置水中,令人吐。小儿疳虫方多用之。蜣螂心,主丁疮。而《本经》不着。唐˙刘禹锡纂《柳州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一年得丁疮,凡十四日,日益笃,善药傅之皆莫能知,长乐贾方伯教用蜣螂心,一夕而百苦皆已。明年正月食羊肉又大作,再用亦如神验。

《药性论》云:蜣螂,使,主治小儿疳虫蚀。

陶隐居云:《庄子》云:蛣蜣之智,在于转丸。其喜入人粪中,取屎丸而却推之,俗名为推丸。当取大者,其类有三四种,以鼻头扁者为真。

《唐本》注云:《别录》云:捣为丸,塞下部,引痔虫出尽,永差。

《日华子》云:能堕胎,治疰忤,和干姜傅恶疮,出箭头,其粪窒痔瘘出虫。入药去足炒用。

葛洪《肘后方》:主箭镞入骨不可拔者,微熬巴豆与蜣螂并研匀,涂所伤处,斯须痛定必微痒,且忍之,待及痒不可忍,便撼动箭镞拔之立出。

《圣惠方》:治一切恶疮及沙虱弓#12弩,恶疽,并治之。将蜣螂十枚,端午日收干者佳。杵末油调傅之。

《外台秘要方》:治疬疡风。取涂中死蜣螂杵烂之,当揩令热,封之,一宿差。

《子母秘录方》:小儿大肠头得恶疮痈热识者#13。取蜣螂用,绞取汁,傅其上。又方:治小儿重舌。烧蜣螂末,和唾傅舌上。

《刘涓子方》:治鼠瘘。死蜣螂烧作灰为末,苦酒和傅之,数过即愈,先以盐汤洗。

《衍义》曰:蜣螂,大小二种:一种大者为胡蜣螂,身黑光,腹翼下有小黄,子附母而飞行,昼不出,夜方飞出,至人家庭户中,见灯光则来。一种小者,身黑暗,昼方飞出,夜不出。今当用胡蜣螂,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牛马,治胀结,绝佳。狐遇而必尽食之。

五灵脂

味甘,温,无毒。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出北地,此是寒号虫粪也。

《图经》曰:五灵脂,出北地,今惟河东州郡有之。云是寒号虫粪,色黑如铁,采无时。然多夹沙石,绝难修治。若用之,先以酒研飞炼,令去沙石,乃佳。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今医治产妇血晕昏迷,上冲闷绝,不知人事者。五灵脂二两,一半炒熟,一半生用,捣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熟水调下。如口噤者,以物斡#14开口灌之,入喉即愈,谓之独胜散。又治血崩不止。五灵脂十两,捣为细末,以水五大盏,煎至三盏,去滓澄清,再煎为膏,入神曲末二两,合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服便止。诸方用之及#15多。

禹锡云:今据号#16虫四足,有肉翅不能远飞,所以不入禽部。

《经验方》:治丈夫、妇人吐逆,连日不止,粥食汤药不能下者,可以应用此候#17效。摩丸,五灵脂不夹土石,拣精好者,不计多少,捣为细末,研狗胆汁和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煎热生姜、酒,摩令及#18细,更以少生姜、酒化以汤,汤药令极热,须是先做下粥,温热得所,左手与患人药吃,不得漱口,右手急将粥与患人吃,不令太多。

《经效方》:治妇人心痛,血气刺不可忍,失笑散:五灵脂净好者,蒲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好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盏同煎至七分,热服,立效。又方:治妇人经血不止。五灵脂末,炒令过熟,出尽烟气。每服大两钱,用当归两片,酒一中盏,与药末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连三五服效。

《衍义》曰:五灵脂,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常有人病眼中翳,往来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此物入肝最速。一法,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同为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温酒磨服,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又有人被毒蛇所伤,良久之间已昏困,有老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及以药滓涂咬处,良久,复灌二钱,其毒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止此耳。后有中毒者用之,无不验。此药虽不#19甚贵,然亦多有伪者。


味甘、辛,有毒。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涩,手足抽掣。形紧小者良。出青州者良。

《图经》曰:按旧#20蝎,旧不着所出州土,注云出青州者良,今京东#21西及河、陕#22州郡皆有之。采无时。用之欲紧小者。今人捕得,皆火逼干死收之。方书谓之蛜蜥。陶隐居《集验方》云:蝎有雌雄,雄者螫人痛止在一处,雌者痛牵诸处。若是雄者,用井泥傅之,温则易。雌者当用瓦屋沟下泥傅之。治中风抽掣手足,及小儿惊搐方,多用蝎。《箧中方》治小儿风痫,取蝎五枚,以一大石榴割头,去子,作瓮子样,内蝎其中,以头盖之,纸根#23和黄泥封裹,以微火炙干,渐加火烧令通赤,良久去火,待冷去泥,取中焦黑者细研。乳汁调半钱匕,灌之便#24定。儿#25稍大,则以防风汤调服之。

禹锡云:按《蜀本》云:蝎,紧小者名蛜蜥。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鼠负虫巨者,多化为蝎。蝎子多负于背,尝见一蝎负十余子,子色犹白,才如稻粒。陈州古仓有蝎,形如钱,螫人必死。江南旧无蝎,开元初尝有主簿,竹筒盛过江,至今江南往往有之,俗呼为主簿虫。蝎常为蜗所食,先以迹规之不复去。蝎前谓之螫,后谓之虿。

《经验方》:治小儿惊风。用蝎一个,不失头尾,薄荷四叶裹合,火上炙令薄荷焦,同碾为末,作四服,汤下。大人风涎只一服。

《杜壬方》:治耳聋。因肾虚所致,十年内一服愈。蝎,至小者四十九枚,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二物铜器内,炒至生#26姜干为度,为末。并作一服,初夜温酒下,至三更尽,尽量饮酒至醉,不妨。次日即效。

《衍义》曰: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稍者,稍力尤功。今青州山中石下捕得,慢火逼,或烈日中煦,蝎渴热时,乃与青泥食之,既满腹,以火逼杀之,故其色多赤,欲其体重而售之故也。医家用之,皆悉去土。

蝼蛄上音娄,下音姑

味咸,寒,无毒。主产难,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一名蟪蛄,一名天蝼,一名螜音斛。生东城平泽,夜出者良,夏至取,暴干。

《图经》曰:蝼蛄,生东城平泽,今处处有之。穴地粪壤中而生,夜则出求食,人夜行忽见出,多打杀之,言其为鬼所使也。夏至后取,暴干,以夜出者良。其自腰以前甚涩,主止大小便,或云止小便。自腰以后甚利,主下大小便。若出拔刺,多用其脑,此一名螜。《尔雅》云:螜,天蝼。《夏小正》篇云:三月螜则鸣是也。《广雅》云:一名硕鼠,《易》晋如硕鼠。孔颖达《正义》云:有五能而不能成技之虫也。又引蔡邕《劝学篇》云:硕鼠五能不成一技术。注云: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免人。《荀子》云:梧鼠五技而穷。并为此蝼蛄也。今方家治石淋导水,用蝼蛄一#27枚,盐二两,同于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温酒调一钱匕,服之即愈。

陶隐居云:以自出者,其自腰以前甚涩,主止大小便。从腰以后甚利,主下大小便。若出拔刺,多用其脑。此物颇叶神鬼,昔人狱中得其蟪力者。今人夜忽见出,多打杀之,言为鬼所使也。

禹锡云:按《蜀本》注云:《尔雅》曰:螜,天蝼是也。《图经》云:夏至取,今所在有。

《日华子》云:冷,有毒。治恶疮水肿,头面肿,入药炒用之。

雷公云:味咸,无毒。

《圣惠方》:十种水病,肿满喘促不得卧。蝼蛄五枚,干为末。食前汤调半钱匕至一钱,小便通,效。

《外台秘要方》:治鲠。蝼蛄脑一物吞,亦治刺不出,傅之,刺即出。

孙真人:治箭镞在咽喉,胸膈及针刺不出。以蝼蛄捣取汁滴上,三五度箭头自出。

《衍义》曰:蝼蛄,此虫当立夏后,至夜则鸣,《月令》谓之蝼蝈鸣者是矣。其声如蚯蚓,此乃是五技而无一长者。

鲮鲤甲

微寒。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图经》曰:鲮鲤甲,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湖岭及金、商、均、房间深山大谷中皆有之。似?而短小,色黑,又似鲤鱼而有四足,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开鳞如死,令蚁入中,蚁满便闭而入水,蚁皆浮出,因接而食之,故主蚁瘘为最。亦主恶疮疥癞,烧其甲,末,傅之。杨炎《南行方》主山瘴疟,有鲮鲤甲汤。今人谓之穿山甲,近医亦用烧灰,与少肉豆蔻末,饮调下,疗肠痔疾。又治人奶疼痛不可忍,用穿山甲炙黄,木通各一两,自然铜半两,主用三味捣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不计时候。

《药性论》云:鲮鲤甲,使,有大毒。治山瘴疟,恶疮,烧傅之。

陶隐居云:其形似?而短小,又似鲤鱼,有四足,能陆能水。出岸开鳞甲,伏如死,令蚁入中,忽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于是食之。故主蚁瘘,方用亦稀,惟疗疮癞及诸疰疾尔。

禹锡云:按《蜀本图经》云:生深山大谷中,金、房、均等州皆有之。

《日华子》云:凉,有毒。治小儿惊邪,妇人鬼魅悲泣及痔漏,恶疮,疥癣。

《千金翼方》:治蚁漏。取鲮鲤甲二七枚,末,猪膏和傅之。

《简要济众方》:治产后血气上冲心成血晕。穿山甲一两,童子小便浸一宿,取出慢火炙令黄,为末。每服一钱,狗胆少许,热酒调下,非时服之。

《外台秘要方》:《肘后》治蚁入耳。烧鳞鲤甲末,以水调灌之,即出。

《衍义》曰:鲮鲤甲,穴山而居,亦能水。烧一两存性,肉豆蔻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治气痔,脓血;甚者加猬皮一两,烧入,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芫青

味辛,微温,有毒。主蛊毒,风疰,鬼疰,堕胎。三月取,暴干。

《图经》曰:芫青,《本经》不载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其形颇与斑猫相类,但纯青绿色,背上一道黄文,尖喙。三四月芫花发时乃生,多就花上采之,暴干。凡用斑猫、芫青、亭长之类,当以糯米同炒,看米色黄黑,即为熟,便出之。去头、足及翅翼,更以乱发裹之,挂屋东荣一宿,然后用之,则去毒矣。

陶隐居云:芫花时取之,青黑色,亦疗鼠瘘。

禹锡云:按《蜀本图经》云:形大小如斑猫,纯青绿色,今出宁州。

雷公云:芫青、斑猫、亭长、赤头等四件,其#28样各不同,所居、所食、所效各不同。其芫青觜尖,背上有一画黄。斑猫背上一画黄,一画黑,觜尖处小点赤,在豆叶上居,食豆叶汁。亭长形黑黄,在蔓叶上居,食蔓胶汁。赤头,额上有大红一点,身黑。用各有#29处。凡修事芫青、斑猫、亭长、赤头并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用血余裹,悬于东墙角上一夜,至明取用。

鼃音蛙

味甘,寒,无毒。主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一名长股。生水中,取无时。

《图经》曰:鼃,《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水中,今处处有之。似虾蟆而背青绿色,俗谓之青鼃。外有背作黄文者,人谓之金钱鼃。陶隐居云:蜂、蚁、鼃、蝉,其类最多,大腹而脊青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即《尔雅》所谓在水曰鼃#30者是也。黑色者,南人呼为蛤子,食之至美,即今所谓之蛤,亦名水鸡是也。闽、蜀、浙东人以为珍候。彼人云食之补虚损,尤宜产妇,即此也。

陶隐居云:凡蜂、蚁、鼃、蝉,其类最多。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又一种黑色,南人名为蛉#31子,食之至美。又一种小#32形善鸣唤,名鼃子,此则是也。

禹锡云:按《蜀本》注云:虾蟆属也,居陆地,青脊善鸣,声作鼃者是。

《日华子》云:青鼃,性冷,治小儿热#33,背有黄路者;名金线。杀尸疰病虫,去劳劣,解热毒,身青绿者是也。

《千金方》:主小儿赤气。

《衍义》曰:鼃,其色青,腹细嘴尖,后肱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月令》所谓雀入大水化为蛤者也。唐˙韩退之诗一夜青蛙啼到晓者是。此食之性平,解劳热。

蜻蛉上音青,下音零

微寒。强阴,止#34精。

《图经》曰:蜻蛉,旧不载所出州郡,今所在水际多有之。此有数种,当用青色大眼者为良。其余红#35赤及黑色者不入用。俗间正名蜻蜓,而不甚须也。道家则多用之。

陶隐居云:此有五六种,今用青色大眼者,一名诸乘,俗呼胡蜊,道家用以止精。眼可化为青珠。其余黄细及黑者,不入药用,一名蜻蜓。

禹锡云:按《蜀本》注云:蜻蜓六足四翼,好飞溪渠侧。

《日华子》云:蜻蜓,凉,无毒。壮阳,暖水脏。入药去翼足,炒用良。

《衍义》曰:蜻蛉,其中一种最大,京师名为马大头者是,身绿色,雌者腰间一遭碧色。用则当用雄者,陶隐居以谓青色大眼。一类之中,元无青者,眼一类皆大。此物生化于水中,故多飞水上。唐˙杜甫云:点水蜻蜓款款飞。

鼠妇

味酸,温、微寒,无毒。主气癃,不得小便,痫痓,寒热,利水道。妇人月闭,血瘕,一名负燔#36音烦,一名?音伊蝛音威,一名蜲?。生魏郡平谷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取。

《图经》曰:鼠妇,生魏郡平谷及人家地上,今处处有之。多在下湿处瓮器底及土坎中,常惹着鼠背,故名鼠负。今作妇字,谬耳。《尔雅》云:蟠鼠,鼠负。郭璞云:瓮器底虫#37。又云:?蝛,蜲?。《诗˙东山》云:?蝛在室。郑笺云:此物家无人则生。然《本经》亦有此名,是今人所谓湿生虫者也。五月五日取。古方有用者,张仲景主久疟,大鳖甲丸中使之,以其主寒热也。

陶隐居云:一名鼠负,言鼠多在坎中,背则负之,今作妇字,如似乖理。又一名鼠姑。

《日华子》云:鼠妇虫,有毒。通#38小便,能堕胎。

《千金方》:治产后小便不利。鼠妇七枚,一味熬为屑,作一服,酒调下。

《衍义》曰:鼠妇,此湿生虫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横纹蹙起,大者长三四分,在处有之,砖甃及下湿处多,用处绝少。

衣鱼

味咸,温,无毒。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上声也背起,摩之。又疗淋,堕胎,涂疮灭瘢。一名白鱼,一名蟫音谈。生咸阳平泽。

《图经》曰:衣鱼,生咸阳平泽,今处处有之。衣中乃少,而多在书卷中。《尔雅》所谓蟫潭,寻两音,白鱼。郭璞云:衣、书中虫,一名蛃鱼是也。段成式云:补阙张周#39见壁上瓜子化为白鱼,因知《列子》朽瓜为鱼之言不虚也。古方主小儿淋闭,取以摩脐及小腹,溺即通。又合鹰屎、殭蚕同傅疮瘢即灭。今人谓之壁鱼,俗传壁鱼入道经函中,因蠹食神仙字,则身有五色,人能得而吞之,可致神仙。唐˙张汤之少子,惑其说,乃多书神仙字,碎剪置瓶中,取壁鱼投之,冀其蠹食而不能得,遂致心疾。蛃音丙。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衣中白鱼,以#40有毒,利小便。

《千金方》:治沙石草落目中,咪,不出。白鱼以乳汁和,注目中。

《外台秘要方》:主眼翳。白鱼末,注少许于翳中。

《孙真人方》:卒患偏风,口喎语涩。取白鱼摩耳下。喎向左摩右,向右摩左,正即止。

《子母秘录方》:治妇人无故遗血溺。衣中白鱼三十个,纳阴中。

《衍义》曰:衣鱼,多在故书中,久不动,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纸中也。身有厚粉,手搐之则落,亦啮毳衣,用处亦少。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灭瘢痕。

甲香

味咸,平,无毒。主心腹满痛,气急,止痢,下淋。生南海。

《图经》曰:甲香,生南海,今岭外、闽中近海州郡及明州皆有之。海蠡之掩也。《南州异物志》曰:甲香,大者如瓯面,前边直搀长数寸,围壳疽?有刺。其掩杂众香烧之使益芳,独烧则臭。一名流螺。诸螺之中,流最厚味是也。其蠡大如小拳,青黄色,长四五寸。人亦啖其肉。今医方稀用。蠡音螺。

《唐本》注云:蠡大如小拳,青黄色,长四五寸,取?烧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亦无损益也。

《海药》云:和气清神,主腹#41风瘘痔。陈氏云:主#42甲疽,瘘疮,蛇、蝎、蜂螫,疥癣,头疮,嚵疮。甲煎,口脂用也。《广州记》云:南人常食,若龟鳖之类。又有小甲香,若螺子状。取其蒂而修成也。

《衍义》曰:甲香,善能管香烟,与沉、檀、龙、麝用之,甚佳。

金蛇

无毒。解生金毒。人中金药毒者,取蛇四寸,炙令黄,煮汁饮,频服之,以差为度。大如中指,长尺许,常登木饮露,身作金色,照日有光。亦有银蛇,解银药毒。人中金毒,候之法,合瞑取银口中含,至晓银变为金色者是也。令人肉作鸡脚裂。生宾、澄州。

《图经》曰:金蛇,出宾州。大如中指,长尺许,常登木饮露,体作金色,照日有光、能解金毒。亦有银蛇,解银五毒。今不见有捕得者,而信州上饶县灵山乡出一种蛇,酷似此,彼人呼为金星地鳝,冬月收捕之,亦能解众毒,止泻泄及邪热。

马陆

味辛,温,有毒。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息肉,恶疮,白秃,疗寒热痞结,胁下满。一名百足,一名马轴。生玄菟川谷。

陶隐居云:李云此虫形长五六寸,状如大蛩,夏月登树鸣,冬则蛰,今人呼为飞蚿虫也,恐不必是马陆尔。今有一细黄虫,状如蜈蚣而甚长,俗名土虫,鸡食之醉闷亦至死。书云: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此虫足甚多,寸寸断便寸行,或欲相似,方家既不复用,市人亦无取者,未详何者的是。

《唐本》注云:此虫大如细笔管,长三四寸,斑色,一如蚰蜓,襄阳人名为马蚿,亦呼马轴,亦名刀环虫,以其死侧卧,状如刀环也。有人自毒,服一枚便死也。

《衍义》曰:马陆,即今百节虫也,身如槎节,节有细蹙纹,起紫黑色,光润,百足。死则侧卧状如刀环也,长二三寸,尤者粗如小指。西京上阳宫及内城砖墙中甚多,入药至鲜。

地胆

味辛,寒,有毒。主鬼疰,寒热,鼠瘘,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一名阮青,一名蛙#43乌娲切。生汶山川谷,八月取。恶甘草。

《药性论》云:地胆,能宣出瘰疬根,从小便出,上亦吐之。治鼻塞。

陶隐居云:真者出梁州,状如大马蚁,有翼,伪者即斑猫所化,状如大豆,大都疗体略同,必不能得真尔,此亦可用,故有蚖青之名。蚖字乃异,恐是相承误矣。

《唐本》注云:形如大马蚁者,今见出邠州者是也。状如大豆者,未见也。

禹锡云:按《蜀本图经》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草菜上取之,形倍黑色,芫青所化也。


味咸,平,无毒。主目中翳,断血,生肌。贝类也,大如鳆,皮黄黑而骨白,以为马饰。生南海,取无时。

《海药》云:谨按《名医别录》云:生南海,白如蚌。主消翳膜及筋弩肉,并刮点之。此外无诸要用也。

雷公云:要冬采得色白腻#44者,并有白旋水纹。勿令见火,立无用处。夫用,以铜刀刮作末子,细研,用重绢罗筛过后,研千余下用。此物不入妇人药中用。

萤火

味辛,微温,无毒。主明目,小儿火疮,伤热气,蛊毒,鬼疰,通神精。一名夜光,一名放光,一名照耀上以入切,下以灼切,一名即照音照。生阶地池泽。七月七日取,阴干。

陶隐居云:此是腐草及烂竹根所化,初犹未如虫,腹下已有光,数日便变而能飞。方卫家捕取纳酒中令死,乃干之,俗药用之亦稀。

海螺

《百一》云:治目痛累年,或三四十年方。取生螺一枚,洗之,内燥抹螺口开,以黄连一枚,纳螺口中,令其螺饮黄连汁,以绵注取汁,着眦中。

孙真人:合菜食,治心痛。

海月

味辛,平,无毒。主消渴下气,令人能食,利五脏。

独脚蜂

所用同前。似小蜂,黑色,一足。连树根不得去,不能动摇,五月采取,出岭南。又有独脚蚁,功用同蜂。亦连树根,不#45能动摇,出岭南。

飞生虫

无毒。令人易产,取角,临时执之。亦得可烧末服少许,虫如啮发,头上有角。

两头蛇

见之令人不吉。大如指,一头无目无口,二头俱能行。出会稽,人云是越王弩弦。昔孙叔敖埋之,恐后人见之,将必死也。人见蛇足,亦云不佳。蛇以桑薪烧之,则足出见,无可怪也。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三十四  竟

#1渴:原作『湿』,据晦明轩本改。

#2食:晦明轩本作『良』。

#3良:晦明轩本作『凉』。

#4胡:晦明轩本作『湖』。

#5扁:晦明轩本作『为』。

#6神:晦明轩本作『药』。

#7后:晦明轩本作『彼』。

#8左:晦明轩本作『今』,属下读。

#9及:晦明轩本作『吸』。

#10乐:晦明轩本作『泺』。

#11又:晦明轩本作『极』。

#12弓:晦明轩本作『水』。

#13小儿大肠头得恶疮痈热议者:晦明轩本作『小儿大人忽得恶疮未辨识者』。

#14斡:原作『干』,据晦明轩本改。

#15及:晦明轩本作『极』。

#16号:晦明轩本『号』上有『寒』字。

#17候:晦明轩本作『得』。

#18及:晦明轩本作『极』。

#19不: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0按旧:晦明轩本无此二字。

#21东:原作『木』,据晦明轩本改。

#22陕:原作『夹』,据晦明轩本改。

#23根:晦明轩本作『筋』。

#24便:原作『更』,据晦明轩本改。

#25儿:原作『与』,据晦明轩本改。

#26生:原作『柱』,据晦明轩本改。

#27一:晦明轩本作『七』。

#28其:原作『一』,据晦明轩本改。

#29有:晦明轩本『有』下有『长』字。

#30鼃:原作『蛙』,据晦明轩本改。

#31蛉:晦明轩本作『蛤』。

#32小:原作『下』,据晦明轩本改。

#33热:晦明轩本『热』下有『疮』字。

#34止:原作『上』,据晦明轩本改。

#35红:晦明轩本作『黄』。

#36燔:晦明轩本作『蟠』。

#37虫:原作『二』,据晦明轩本改。

#38通: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39周:晦明轩本『周』下有『封』字。

#40以:晦明轩本作『使』,独字为句。

#41腹:晦明轩本作『肠』。

#42主:原作『至』,据晦明轩本政。

#43蛙:晦明轩本『蛙』上有『青』字。

#44腻:原作『二』,据晦明轩本改。

#45不:晦明轩本作『下』,属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