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

今译

乾卦是刚健的,坤卦是柔顺的。比卦与人相比,是快乐的;师卦出师动众,是可忧的。临卦观卦的意义,是或给予,或追求。屯卦虽是初现艰难,但不会失去它的居处。蒙卦有关教育,故繁杂而显著。震卦是震动而起的意思。艮卦是停止的意思。损卦益卦,是盛衰的开始。大畜卦是时时存畜。无妄卦是有无妄之灾。萃卦是聚中,而升卦是不下来的意思。谦卦轻己尊人,豫卦由乐而懈怠。噬嗑是食的意思。贲卦是无色的意思。兑卦喜悦可以看见,巽卦进入而下伏。随卦不是另有其他缘故所发的。蛊卦是整顿之意。剥卦是剥烂的意思。复卦是返回的意思。晋卦日出地上,是白天的意思。明夷,明伤是诛杀的意思。井卦是畅达的意思。困卦是遭遇艰难的意思。咸是普遍快速。恒是永久。涣是离散的意思。

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遁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今译

节卦是停止奢侈,而俭约的意思。解卦是灾难慢慢解除之意。蹇卦是灾难的意思。睽卦是乘违于外之意。家人卦是团聚于内之意。否卦否隔,泰卦通泰,其类相反。大壮是由于太壮盛而停止,遁卦则是退步的意思。大有,所有众多。同人,人相亲近。革卦,革除故旧之事物。鼎卦,不停地取新。小过是有所超过。中孚是诚信相感。丰卦,丰盛至极,故多事故。亲朋寡少,是旅卦,客旅在外之故。离卦,火性炎上;坎卦,水往下流。小畜是蓄积少。履卦是不处非礼。需卦是需待而不前进;讼卦是争讼而不亲近。大过是大有超过,故至于颠倒;姤卦是遭遇之意。柔遇刚之意。渐卦,女归吉,女子谓嫁曰归,是女子归嫁,而需待男行之意。颐卦是养之以正的意思。既济卦是既已成功而安定的意思。归妹卦是说明女子的归宿。未济卦是事未做成,为男人困穷的时候。夬卦是决去的意思,就是说阳刚决去除灭阴柔的意思;象征着君子之道的增长,小人之道的忧困消灭。

今释

杂卦传是解释六十四卦的精义的,从“乾刚坤柔,至需不进也,讼不亲也。”止,都是以相综(反卦)或相错(旁通卦)的卦两两并列,而解释之。汉儒以为最后一句“小人道忧”都作“小人道消”,当从之。宋儒蔡氏以为从“大过颠也”以下,次序当改为“大过颠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归妹女之终也,渐、女归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刚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以合两两相综或相错的文句,可备为一说。唯汉石经之次序与今本同,似亦不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