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今译

孔子说:“易理的变化,是从乾坤两卦开始,像人们启门而出,乾坤相对,该是易理所从而出的两扇门吧?乾为阳,坤为阴,阴阳的德行,相与配合,阳刚阴柔,刚柔有一定的体制,以体察天地间一切的撰作营为,以通达造化神明自然的德行。”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1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今注

1 稽:考察。

今译

易经》的称述万事万物的名义,虽繁杂,但不越超事理,我们考察它创作的事类,大概是衰乱的时代所创的意象吧!

今释

一卦有一卦的名称,一爻有一爻的名称,或言物象,或言事变,可说非常复杂,但都包括在“体天地之撰”和“通神明之德”之内,不曾有超越情理之外。由于社会凌乱,政治暴乱,于是圣人考察事物种类,每卦每爻都系上文辞,以推陈象理,昭示吉凶,它的用意是拯救末俗的。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1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今注

1 当名:适当的名称。

今译

《易经》是彰明以往的事迹,以体察未来事态的演变,而使细微的理则显著,以阐发宇宙的奥秘。我们一打开《易经》,就可以看到每个卦爻有适当的名称,明辨天下事物的形态,不至于混淆不清,如乾马、坤牛,正确地指陈吉凶变化的道理,推断文辞是吉,则明确地指出是吉象,反之,凶,则指出凶象,毫无偏差,可说是完备无缺的了。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1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今注

1 肆:直截了当,放肆而不隐瞒。

今译

《易经》文辞中所指物名,多似细小,但探取其中的旨意却很广大,它的旨意非常深远,它的文辞又非常文雅,它的言辞委曲婉转,旁敲侧引,无不中理,它所叙述的事物直截了当,放肆而毫无隐藏,但它的道理却又深藏于其中,就因天地间相反相生,或行善而吉,或作恶而凶的道理,使以教导并济助人民的行事,以明辨善恶是非吉凶得失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