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 错剥 综姤
夬1,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今注
1 夬:卦名,决的意思,阳决去阴,三月之卦。泽水在天上,势必及下,五阳盛长,一阴将消,这是夬卦的现象。《序卦》曰:“益而不已必决。”故夬卦继益卦之后。
今译
夬卦有得意扬越于王庭的象征。因为五阳共决去一阴,而一阴高居上位,虽孚信于决,但难以决去,所以孚号而有危厉,这时须告诉同邑之人,不利于以兵戎刚暴取胜,须利有所往,共同协力决去小人,就可以有成了。
今释
吾人且参考郑玄和虞翻之说。郑玄曰:“夬,决也,阳气浸长,至于五,五尊位也,而阴先之,是犹圣人积德说天下,以渐消去小人,至于受命为天子,故谓之决。扬,越也。五互体乾乾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阴父越其上,小人乘君子,罪恶上闻于圣人之朝,故曰夬,扬于王庭也。”
虞翻曰:“阳决,阴息卦也。刚决柔,与剥旁通,乾为扬,为王,剥艮为庭,故扬于王庭矣。阳在二五称孚,孚为五也,二失位,动体巽,巽为号,离为光,不变则危,故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阳、息,动、复,则长成夬,震为告,坤为自邑,夬从复升,坤逆在上,民众消灭,二变时,离为戎,故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阳息阴消,君子道长,故利有攸往,刚长乃终。”这是本卦卦辞的象学说明。按:夬卦为阳增阴减之卦,离卦云:“刚决柔也。”与剥旁通,剥外卦艮,夬九二失位,变阴则二至五互体巽,夬与复相错。复内震外坤。夬九二变,则内卦为离。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1,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今注
1 健而说:健指乾,乾为刚健。说指兑,兑为悦。
今译
夬,是决去的意思,即刚决去柔的意思。刚健而喜悦,决去而平和,这是决时所应做到的。扬于王庭,是因上六阴柔,乘于五个阳刚(初九至九五)之上呀。孚号有厉,是说其在危险之中,能求出险之道,那么它的危险也就除去而光明了。告自邑,不利即戎,是因决去应该平和,如崇尚刚暴,就会困穷呀。利有所往,是说刚长时才善终呀。
今释
虞翻曰:“健、乾;说、兑也。以乾阳获阴之和,故决而和也。乾体大成,以决小人,终乾之刚,故乃以终也。”
荀爽曰:“信其号令于下,众阳危去上六,阳乃光明也。不利即尚、兵戎,而与阳争,必困穷。”按:夬卦五阳一阴,阴为小人之象,五阳终能决去一阴,而成乾刚。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今译
象辞上说:泽水蒸发而成水气,在于天上,这是夬卦的象征。君子观察此现象,即以施其俸禄以与其下民,如居存他的恩德,不施于下,这是君子所深忌的。
今释
陆绩曰:“水气上天,决降成雨,故曰决。”
虞翻曰:“君子谓乾,乾为施禄,下谓剥坤,坤为众臣,以乾应坤,故施禄及下;乾为德,艮为居,故居德则忌。阳极阴生,谓阳忌阴。”此二说可供吾人参研。
初九1,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初九以阳刚居阳位,在决去小人之时,有“壮于前面趾头”的象征,壮于前趾,则是凭血气之勇而往,如前往决去小人,不胜其位,则有咎。象辞上说:“不胜而往”,是有灾咎的。
今释
虞翻说:“夬变大壮,大壮震为趾,位在前,故壮于前。刚以应刚,不能克之,往如失位,故往不胜为咎,往失位应阳,故咎矣。”这是本爻象学的说明。按:夬九五变阴,则成大壮。外卦为震,初九与九四,刚以应刚,而九四失位,故往失位不胜为咎。
九二1,惕号,莫2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莫:“暮”的古字。
今译
九二以阳刚处阴位,当决阴之时,有惕惧而号叫,暮夜都有兵戎的象征,但在决去阴柔之时,这是不要忧恤的。象辞上说:“有戎勿恤”,是因在内卦之中得中道的关系。
今释
本爻何以有此象呢?且参考虞翻之说。
虞翻曰:“惕,惧也,二失位,故惕。变成巽,故号。剥坤为莫夜,二动成离,离为戎,变而得正,故有戎。四变成坎,坎为忧,坎又得正,故勿恤,谓成既济定也。动得正应五,故得中道。”按:九二以阳居阴故失位。变则二至四互巽,巽为号令。夬与剥相错,剥内卦为坤,坤为暗,故莫夜。夬九二变阴则内卦成离。九四变阴,则二至四互坎,而成既济。
九三1,壮于2,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3有愠4,无咎。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今注
1 九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王弼说:“面权也。”
3 濡:濡湿、沾湿。
4 愠:怒。
今译
九三以阳刚处阳位,在夬之时,故有壮于面目的象征,这是有凶的。但君子处此,欲决去小人的心里,决而又决,又独与上六的阴爻相应,故又有“独行遇雨”的象征。如沾濡了雨,虽不免有愤怒的颜色,但是这是无咎的。象辞上说:“君子夬夬”,是终于没有灾咎的。
今释
翟元曰:“,面也。谓上处乾首之前,称。颊间骨,三往壮上,故有凶也。”
荀爽曰:“九三体乾,乾为君子,三五同功,二爻俱欲决上,故曰君子夬夬也。独行,谓一爻独上与阴相应,为阴所施,故遇雨也。虽为阴所濡,能愠不说,得无咎也。”按:九三应于上六,处内卦乾之极。
九四1,臀2无肤,其行次且3,牵羊4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臀:臀部,屁股。
3 次且:即趦趄,行而不进的意思。
4 牵羊:指连下之三阳。
今译
九四以阳刚居阴位,当夬之时,有“臀部没有皮肤,所以走路颠滞,不能前进”的象征。如联络众阳像牵着羊一样前进,则没有后悔,但九四居多疑之地,所以闻此言,也不相信。象辞上说:“其行次且”,是由于其位不当(以阳处阴)的关系。“闻言不信”,是由于听不明的关系。
今释
此爻吾人可参阅虞氏之说。
虞翻曰:“二四已变,坎为臀,剥、艮为肤,毁灭不见,故臀无肤。大壮,震为行,坎为破,为曳,故其行次且。兑为羊,二变巽为绳,剥艮手持绳,故牵羊。谓四之正,得位承五,故悔亡。震为言,坎为耳。震坎象不正,故闻言不信也。”按:夬二四变阴,则成既济,外坎内离,夬与剥相错,剥外卦为艮,夬九五变则成大壮。上震下乾。夬外卦兑,二爻变则二至四互巽。巽九四爻变正,则成既济,上承九五,皆得其正位。坎为耳,离为目,未变既济,故坎离不成,故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九五1,苋陆2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苋陆:王弼以为是“草之柔脆者也”。来氏以为是苋菜。
今译
九五居以阳刚尊位,有决除苋陆,决而又决的象征,行中道,定没有灾咎的。象辞上说:“中行无咎”,是因为未能光大于中的关系。
今释
荀爽说:“苋谓五,陆谓三。两爻决上,故曰夬夬也。苋者,叶柔而根坚且赤,以言阴在上六也。陆亦取叶柔根坚也。去阴远,故言陆。言差坚于苋,苋根小,陆根大。五体兑,柔居上、苋也。三体乾,刚在下根深,故谓之陆也。”此言可供吾人参研。按:夬外卦兑,五在其中,故体兑。内卦乾,三在其上,故体乾。
上六1,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本卦最上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上六以阴处阴位应于九三,居夬之极,是众人所欲决除者,上六若不叫号九三来助,则终于会有凶的。象辞上说:“无号之凶”,是说终不可以长久的。
今释
虞翻曰:“应在三,三动时,体巽,巽为号令,四已变坎,之应,历险,巽象不见,故无号。位极乘阳,故终有凶矣。阴道消灭,故不可长也。”此是本爻象学的说明。按:上六应于九三,三变时,三至五互巽,四变,则外卦成坎,坎为险而在前,故往应则历险,然三未变,故巽象不见,故无号,巽为号。上六居夬卦之极,位九五之上,故曰位极乘阳,故终有凶。夬卦五阳决去上六一阴,上六之一阴,势必消灭,故不可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