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 错蹇 综家人

睽1,小事吉。

今注

1 睽:卦名。有睽违乖异之义。上卦为火,火灾于上。下卦为泽,泽润于下。所以名为睽。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二女同居,其志不同,故名为睽。《序卦》曰:“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

今译

睽卦,在天下睽违之时,有“做小事是吉利”的象征。

今释

郑玄曰:“睽,乖也。火欲上,泽欲下,犹人同居,而异志也,故谓睽。二五相应,君阴臣阳,君而应臣,故小事吉。”荀爽曰:“小事者臣事也。百官异体,四民殊业。故睽而不同,刚者君也。柔得其中,而应于君,故小事吉也。”此二家的解说,于象数义理发挥得很完满,可供吾人参考。按:四民者,士农工商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1,泽动而下2,二女同居3,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4,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5,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今注

1 火动而上:指外卦离炎上。

2 泽动而下:指内卦兑泽润下。

3 二女同居:指离为中女,兑为少女,同居在一起。

4 说而丽乎明:指兑、悦;离、明。

5 得中而应乎刚:指六五柔居尊位,下应九二。

今译

彖辞上说:睽卦,外卦离火动而炎上,内卦兑泽动而润下,这是睽卦的卦象。又离为中女,兑为少女,共同合成睽卦,象征着二女同居,而她们的心志行为都有不同,这是睽卦的象征。内卦兑悦,附丽于外卦的离明,六五柔顺进而居五之尊位,居外卦之中,而下与九二之阳刚相应,所以做小事是吉利的。我们看天地是上下互相睽违的,但其生成万物的事功却是相同的。男女在外形上是互相睽异的,但他们的心志却是相通的。万物的形态也是互相睽异的,但它们的事类却是相似的。睽卦的时用,是很大的呀。

今释

为什么说睽卦有此现象呢?王肃曰:“高卑虽异,同育万物。”是也。虞翻说:“四动,艮为男,兑为女,故男女睽。坎为志、为通,故其志通也。四动万物出乎震,区以别矣,故万物睽。坤为事为类,故其事类也。”《九家易》曰:“乖离之卦,于义不大,而天地事同,共生万物,故曰用大。”这些解说有助于我们了解卦象。按:九四失位,变阴则外卦成艮,二爻至四爻互体震,而三爻至五爻互体坤。睽卦三爻至五爻互体坎。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今译

象辞上说:上卦为离火,下卦为兑泽,火炎于上,泽润于下,这是睽卦的象征,君子体察此现象,以治天下,则求同一事理,而分工分职,异其职责。

今释

荀爽说:“大归虽同,小事当异。百家殊职,四民异业。文武并用,威德相反。共归于治,故曰君子以同而异也。”此言可供吾人参考。

初九1,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避咎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初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初九以阳刚居睽违之初,它是没有悔吝的,它有“丧失了马,虽不追及,亦自能回来”的象征,在睽乖之时,恶人当道,虽见他,也没灾咎。象辞上说:“见恶人”,是为避免灾咎呀。

今释

初九为什么有此象呢?这须参考虞翻的说法,他说:“无应,悔也。四动得位,故悔亡。应在于坎,坎为马。四而失位之正,入坤,坤为丧,坎象不见,故丧马。震为逐,艮为止,故勿逐。坤为自,二至五体复象,故自复;四动,震马来,故勿逐自复也。离为见,恶人谓四,动入坤,初四复正,故见恶人以避咎矣。”按:九四为阳,故初九无应,九四变阴,则得位相应。三爻至五爻互体为坎。四爻变则三爻至五爻互体坤,而二爻至五爻有复卦䷗的现象。九四失位不正,故为恶人。

九二1,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九二居内卦之中,当睽离之时,应于六五,所以有“遇主人于街巷之中”的象征,它是没有灾咎的。象辞上说:“遇主于巷”,在睽违的时候,尚不失道。

今释

虞翻说:“二动,体、震,震为主、为大涂。艮为径路,大道而有径路,故称巷。变而得正,故无咎。而未失道也。”这是本爻象学之说明。按:九二失位不正,变阳则得正,而内卦成震。

六三1,见舆曳2,其牛掣3,其人天且劓4,无初有终。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舆:车。曳:是引的意思,也就是拖着走的拖。

3 掣:是挽的意思。

4 天:黥额。劓:割鼻。

今译

六三当睽违之时,应于上九,但乘九二阳刚之上,又承于九四阳刚之下,乘承皆不正,所以遇到九二后拖其车,九四前挽其牛;于是愤怒,如被人刻面割鼻一样痛愤不已,虽然开始时即遇到如此的患难,但却可以得其善终。象辞上说:“见舆曳”,是由于其位(三本为阳位,而六三为阴)不当的关系。无初有终,是因遇到阳刚之故。

今释

六三为何有此现象呢?这须从象去解说、去观察。掣,汉虞翻作,他说:“离上坎下,故其牛也。离为见,坎为车,为曳,故见舆曳,四动坤为牛,为类,牛角一低一仰,故称。其人谓四恶人也。黥额为天。割鼻为劓。无妄乾为天,震二之乾五以阴墨其天,乾五之震二,毁艮割其鼻,兑为刑人,故其人天且劓。失位,动得正成乾,故无初有终。象曰:遇刚,是其义也。”这是他的说法,亦颇有道理,本爻的解说,根据来氏知德的说法。按:本卦外卦为离,三爻至五爻互坎,在外卦之下,故曰离上坎下。睽卦自无妄来,无妄六二与九五易位,即成睽。六三失位,变阳,则内卦为乾。

九四1,睽孤,遇元夫2;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元夫:大人,指阳。

今译

九四据睽乖之时,前后皆阴,孤立无援,故有睽乖之象。但最后能遇到阳刚的大人,互相的孚信,虽危厉于初,但无咎。象辞上说:“交孚无咎”,是因为其志得行之故。

今释

虞翻曰:“孤,顾也。在两阴间,睽五顾三,故曰睽孤。震为元夫,谓二已变,动而应震,故遇元夫也。震为交,坎为孚,动而得正,故交孚厉无咎矣。”这是从象学立论的。按:九四在六三与六五之间,故睽五顾三。九二变阴,则内卦成震。

六五1,悔亡,厥2宗噬肤3,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厥:其。

3 噬肤:参见噬嗑卦。

今译

六五在睽之时,以柔处尊位,应于九二,故没有后悔之灾。其遇阳刚九二,如噬(吃也)肤肉之容易,前往是没有灾咎的。象辞上说:厥宗噬肤,是说前往定有吉庆。

今释

虞翻说:“往得位,悔亡也。动而之乾,乾为宗。二体噬嗑,故曰:噬。四变时,艮为肤,故曰厥宗噬肤也。变得正成乾。乾为庆,故往无咎,而有庆矣。”这是本爻的象学说明。按:六五变阳,则外卦成乾。睽卦二爻至上爻有噬嗑之象。四变时,外卦成艮。

上九1,睽孤,见豕负涂2,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3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本卦最上一爻*的爻位而言。

2 豕:猪。负:背。涂:泥涂。

3 说:即脱的意思。

今译

上九当睽之时应于六三,但六三为九二、九四所困,上九孤立而无援,故有睽孤的现象。见六三“舆曳牛掣”,乃疑其为豕,在泥涂之中,见“其人天且劓”,(六三)又以为是载鬼一车,正欲先张弓射箭,又疑其不是鬼,乃脱去弓箭而不射,如非九二九四的寇盗,则早已与六三相应合,而为婚媾了,前往如果遇雨的话,就会吉利。象辞上说:遇雨的吉利,是因为群众都没疑心的关系。

今释

虞翻曰:“睽三顾五,故曰睽孤也。离、见、坎为豕,为雨。四变时坤为土,土得雨,为泥涂,四动艮为背,豕背有泥,故见豕负涂矣。坤为鬼,坎为车,变在坎上,故载鬼一车也。开、非、坎为寇,之三历坎,故匪寇;阴阳相应,故婚媾;三在坎下,故遇雨。与上易位,坎象不见,各得其正,故则吉也。”这是从象学的立场去解说的。按:九四变阴,则外卦成艮,三至五互坤,上九应六三,故阴阳相应。六三与上九易位,则二爻各得其正。睽卦三爻至五爻为坎,故有雨泥寇盗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