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 错观 综遁

大壮1,利贞。

今注

1 大壮:卦名,大者,盛壮的意思。大指阳,四阳盛长,故名大壮。二月之卦。《序卦》曰:“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今译

大壮,在阳道盛壮之时,利于守正。以获盛壮之利。

今释

虞翻曰:“阳息泰也,壮,伤也。大谓四,失位为阴所乘,兑为毁折伤;与五易位,乃得正。故利贞也。”按:息,增也,泰卦增一阳,即成大壮。九四失位,六五乘之,六五以阴居阳,亦失位,九四六五易位,则各得其正,故利贞。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今译

彖辞上说:大壮,是说阳大而盛壮的意思。刚健而动,所以盛壮。大壮利贞,是说大者须刚正的意思,人能正大观万物,则天地的一切情状,皆可看见明达了。

今释

刚以动故壮,是说,乾为刚健(内卦),震为动(外卦),刚健而动,所以能得盛壮之利。荀爽说:“乾刚震动阳从下升,阳气大动故壮也。”虞翻曰:“谓四进之五,乃得正,故大者正也。正大谓四之五成需,以离日见天,坎月见地。故天地之情可见也矣。”这是从象学的理论而言。按:九四六五易位则成需外卦坎,三至五互离。内卦为乾,故天地之情可见。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1。

今注

1 弗履:即不行之意。

今译

象辞上说:雷在天上,有大壮的现象,君子观察大壮的现象,以之处世,非礼不行。

今释

非礼弗履,即不合礼仪的,不做;亦即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崔憬曰:“乾下震上故曰雷在天上,一曰雷阳气也,阳至于上卦,能助于天威,大壮之象也。”陆绩曰:“天尊雷卑,君子见卑乘尊,终必消除,故象以为戒,非礼不履。”这是从象学的观点立说的。

初九1,壮于趾,征2凶,有孚。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今注

1 初九:是指本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2 征:行、往的意思。

今译

本卦初九,它的壮是在下,故有壮于足趾的现象,壮于下,以之而一味地前往,必有凶,而有孚信(于凶)的。象辞上说:“壮于趾”,是因它孚信于困穷凶吝呀,一说唯有孚信可以避凶。

今释

王弼说:“其下者,在下而壮,故曰壮于趾也。居下而用刚壮,以斯而进,穷凶可必也。故曰征凶有孚。”虞翻曰:“趾谓四,征,行也,震足为趾,为正,初得位,四不征之五故凶,坎为孚,应在乾终,故其孚穷也。”这两家的说法,或以理解,或以象说,都有道理。按:大壮外卦震为足,初九以阳居阳得位,九四失位,无应故凶,四之五,五之四,则成需,初九得应之,故有孚,大壮初至四互乾,故应在乾终。

九二1,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今注

1 九二:是指本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本卦九二在大壮之时,居内卦之中,不过于壮,故有正而且吉利的象征。象辞上说:“九二贞吉”,是因为居在中位,能守着中道,不过于盛壮的关系。

今释

虞翻说:“变得位(变六二),故贞吉;动体离,故以中也。”来知德谓:“九二以阳刚当大壮之时,居中而不过于壮,正而且吉者也。”此两家的说法,皆足供吾人参考。按:九二不正,变阴,则得正,而内卦为离。

九三1,小人用壮,君子用罔2,贞厉,羝羊3触藩,羸4其角。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今注

1 九三:是指本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2 罔:有二解,一解作无,二解作网。

3 羝羊:即壮羊。

4 羸:即瘦而伤病之意。

今译

九三以阳刚处内卦之上,有小人过于盛壮凌暴于人,而为君子所网罗的现象;有如强壮的羊,去抵触藩篱,而使它的角受损伤的现象。象辞上说:“小人用壮”,会因凌暴于人而为君子所捉获的象征。

今释

王弼解罔为网,其意可通。本爻即从之。侯果曰:“藩谓四也,九四体震为竹苇,故称藩也。三互乾兑,乾、壮,兑、羊,故曰羝羊。四藩未决,三宜勿往,用壮触藩,求应于上,故角被拘羸。”这是从象去解说的。按:外卦震,二至四互乾,三至五互兑。

九四1,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2。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今注

1 九四:是指本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2 舆:即车。:即辐的意思。车辐大而且壮,则载运多而且顺利。

今译

九四居二阴爻之下,可以用壮了,所以它是正而且吉利,没有悔吝的。就如藩篱已经决破,前进不会受阻,不会受伤损,它有居于内卦之上、二阴爻之下,而在大壮之时,可以用壮,有壮于大车的车辐的现象。象辞上说:藩篱决开,不会受阻而受伤损,意思就是说可以前往。

今释

以上是纯从义理去解说,兹再引象数学的解说以证,虞翻曰:“失位悔也。之正得中,故贞吉而悔亡矣,体夬象,故藩决。震四上处五,则藩毁坏,故藩决不羸,坤为大举为腹,四之五,折坤故壮于大舆之腹。而象曰:尚往者谓上之五。”按:九四失位,与五易位,则各得其正,而不成震矣,震为藩篱,不成震,故藩决,六五爻体坤,四五易位,不成坤,故壮于大舆之。

六五1,丧羊于易2,无悔。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3也。

今注

1 六五:是指本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2 易:即场,是田畔之地。

3 位不当:是指五本阳位,而六五以阴居之,故其位不当。

今译

六五以阴爻处尊位,而在大壮之时,它有丧失羊在田畔之上的象征,没有悔吝的。象辞上说:“丧羊于易”,是因它的位置不当的关系。

今释

虞翻认为:“四动成泰,坤为丧也。乾为易,四上之五,兑还属乾,故丧羊于易,动各得正,而处中和。故无悔矣。”这是从象学的观点立说的。按:大壮九四变阴,则成泰卦,上坤下乾。大壮三至五互兑,二至四互乾,故兑还属乾。四五不正失位,变正则各得其正,而五处外卦之中,故处中和。

上六1,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2,无攸利,艰则吉。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3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今注

1 上六:是指本卦最后一爻*的爻位而言。

2 遂:达到前进的目的。

3 详:就是祥的意思,有吉祥善美之意。

今译

上六居大壮之极,有壮羊接触藩篱,既不能退又不能进的象征,它是无所利的,如以处理艰难的心情去处理,终能得吉利的。象辞上说:“不能退,不能遂”,是因不吉祥之故。“艰则吉”,是说只有去克服困难,则灾咎不会长久的。

今释

我们再看象学家如何解说此种现象。虞翻说:“应在三,故羝羊触藩。遂,进也;谓四已之五,体坎,上能变之巽,巽为进退;故不能遂,退则失位,上则乘刚,故无攸利。坎为艰,得位应三,利上,故艰,乾善为详不得三应故不详也。”按:上六应九三,外卦震为藩,故触藩。四五易位成需,外卦为坎。上变则外卦成巽。而失位,五已变,上不变则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