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有(1):元亨(2)。

* * *

(1)大有:卦名,下乾(☰)上离(☲),象征“大获所有”。案,“大有”之义,《集解》引虞翻注,释为“大富有”;本卦一阴居尊,获五阳之应,正具此象。《正义》:“柔处尊位,群阳并应,大能所有,故曰‘大有’。”

(2)元亨:物获“大有”,必然至为亨通,故称“元亨”。《王注》:“大有,则必元亨矣。”

* * *

《大有》卦象征大获所有:至为亨通。

--------------------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1),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2),是以元亨。

* * *

(1)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柔,指六五;上下,指上下五阳爻。此以卦中一阴获五阳之应,释卦名“大有”之义。《王注》:“处尊以柔,居中以大,体无二阴,以分其应,上下应之,靡所不纳,‘大有’之义也。”《正义》:“柔处尊位,是其大也;居上卦之内,是其中也。”

(2)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刚健,指下乾为健;文明,指上离为火。此以上下卦象释卦辞“元亨”之义。《王注》:“德应于天则行不失时矣;刚健不滞,文明不犯,应天则大,时行无违,是以元亨。”

* * *

《彖传》说:“大获所有”,譬如阴柔者得居尊位、高大而能保持中道,上下阳刚纷纷相应,所以称“大获所有”。此时能够秉持刚健而又文明的美德,顺应天的规律、万事按时施行,这样前景必然至为亨通。

--------------------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1);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2)。

* * *

(1)火在天上,“大有”:释《大有》卦上离为火、下乾为天之象。《程传》:“火高在天上,照见万物之众多,故为‘大有’。”

(2)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休,用如动词,犹言“休美”,《正义》释“休命”为“休美物之性命”。这是说明“君子”观《大有》之象,悟知在所获众多之时,应当不忘止恶扬善,顺从“天意”、休美“物命”。《程传》:“万物众多,则有善恶之殊;君子享大有之盛,当代天工,治养庶类。治众之道,在遏恶扬善而已;恶惩善劝,所以顺天命而安群生也。”

* * *

《象传》说:火焰高悬天上(无处不照),象征“大获所有”;君子因此在所获众多时遏止邪恶、倡扬善行,顺从“天”的意志、休美万物性命。

* * *

《穀梁传》宣公十六年谓“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正见“大获所有”之义。《大象传》“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则是衍发“火天”明照之象,指出“大有”之时当守正行善。司马光曰:“火在天上,明之至也。至明则善恶无所遗矣。善则举之,恶则抑之,上之职也;明而能健,庆赏刑威得其当,然后能保有四方,所以顺天美命也。”(《温公易说》)

--------------------

初九,无交害,匪咎(1);艰则无咎(2)。

* * *

(1)无交害,匪咎:交,犹言“交往”、“交接”。此谓初九处“大有”之始,以阳居下,与四无应,有与人不相交往之象,因此不惹祸患、不致咎害。《重定费氏学》引黄淳耀曰:“以九居初,是初心未变,无交故无害也。”

(2)艰则无咎:义与《泰》九三“艰贞无咎”略同(见该爻译注)。此处指初九当“大有”之时,虽“无交害,匪咎”,但还须牢记艰难,才能长保“无咎”。《尚氏学》“无交故无害,然须艰贞自守,方无咎也。”

* * *

初九,不交往不惹祸,自然不致咎害;但必须牢记艰难才能免遭咎害。

--------------------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 * *

《象传》说:《大有》卦的初九爻,说明初九不交往也就不惹祸害。

* * *

初九爻义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身虽处“大有”,但能慎守静居,不滥与物“交”,遂能“无害”、“匪咎”。二是当此之时,又不可因“大有”而忘艰难,故爻辞特称“艰则无咎”。就警戒意义言,后一点尤为深切。程颐曰:“若能享富有而知难处,则自‘无咎’也;处富有而不能思艰兢畏,则骄侈之心生矣,所以有咎也。”(《程传》)

--------------------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1)。

* * *

(1)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这是比喻九二以阳刚处“大有”居中应五,有见信于“君”、任重道远之象,故所往必无咎。《王注》:“健不违中,为五所任;任重不危,致远不泥,故可以往而无咎。”《正义》:“能堪受其任,不有倾危,犹若大车以载物也。此假外象以喻人事。”

* * *

九二,用大车运载财富,有所前往,必无咎害。

--------------------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 * *

《象传》说:“用大车运载财富”,说明要装积在正中不偏之处才不致危败。

* * *

九二身负重任、前景光明,其“富有”犹如用车载斗量。但能获“无咎”,则关键在于居位适中,行为不偏,因此《象传》发“积中不败”之义。

--------------------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1),小人弗克(2)。

* * *

(1)公用亨于天子:公,王公,喻九三;亨,通“享”,《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引作“享”,犹言“朝献”,指古代诸侯向天子献礼致敬的仪式;天子,喻六五。此句说明九三处下卦之上,刚健居正,犹如“大有”之世的“王公”,故以“亨于天子”设喻。《本义》:“亨,《春秋传》作‘享’,谓‘朝献’也。古者亨通之‘亨’,享献之‘享’,烹饪之‘烹’,皆作‘亨’字。九三居下之上,公侯之象;刚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贤,故为‘享于天子’之象。”案,《王注》释“亨”为“通”,可备一说。

(2)小人弗克:此句从反面设戒,言“小人”不能当此大任;意指九三必须修德守正,不可稍懈。《正义》:“小人德劣,不能胜其位,必致祸害。”

* * *

九三,王公向天子献礼致敬,小人不能担当大任。

--------------------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 * *

《象传》说:王公向天子献礼致敬,要是小人当此大任必致祸害。

* * *

时当“大有”,物阜民丰;“王公大臣”必归此功于“君上”:既致敬意,又借以歌颂升平。程颐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下者何敢专其有?凡土地之富,人民之众,皆王者之有也。”(《程传》)这是本爻“王用亨于天子”的时代背景。

--------------------

九四,匪其彭,无咎(1)。

* * *

(1)匪其彭,无咎:彭,盛多之状。此谓九四以阳刚居上卦,“大有”渐盛;且阳处阴位,有不为过盛、谦恭顺承六五之象,故获“无咎”。《程传》:“九四居‘大有’之时,已过中矣,是‘大有’之盛者也。过盛则凶咎所由生也。故处之之道,‘匪其彭’则得‘无咎’;谓能谦损,不处太盛,则得无咎也。四近君之高位,苟处太盛,则致凶咎。彭,盛多之貌,《诗·载驱》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行人盛多之状;《雅·大明》云‘驷彭彭’,言武王戎马之盛也。”案,《释文》引《子夏传》训“彭”为“旁”,《王注》:“三虽至盛,五不可舍,能辩斯数,专心承五,常匪其旁,则无咎矣。旁谓三也。”于义亦通。

* * *

九四,富有不过盛,则无咎害。

--------------------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辩晢(1)也。

* * *

(1)明辩晢:辩,通“辨”;晢,音zhé,明智,《说文》:“晢,昭晢,明也,从日折声,《礼》曰‘晢明行事’。”此句释九四“无咎”的原因。《正义》:“由九四才性辩而晢知,能斟酌事宜。”

* * *

《象传》说:“富有不过盛、则无咎害”,说明九四具有明辨事理、权衡自身处境的智慧。

* * *

九四近“君”处危,“知几”自抑,是获得“无咎”的重要因素。爻旨颇含“明哲”才能“保身”的诫意。《折中》引沈该曰:“以刚处柔,谦以自居,而惧以戒其盛,得‘明哲保身’之义。”

--------------------

六五,厥孚交如(1),威如,吉(2)。

* * *

(1)厥孚交如:厥,其也;如,语气助词(下句“如”同)。此谓六五柔居“君位”,以信交接上下众阳,为大获人心、富有至盛之象。《王注》:“居尊以柔,处大以中,无私于物,上下应之,信以发志,故‘其孚交如’也。”

(2)威如,吉:此承前句之义,指六五以“诚”待物,其“威”自显,故获吉祥。《王注》:“夫不私于物,物亦公焉;不疑于物,物亦诚焉。既公且信,何难何备?不言而教行,何为而不‘威如’?为‘大有’之主,而不以此道,吉可得乎?”

* * *

六五,用诚信交接上下,威严自显,吉祥。

--------------------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1);“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2)。

* * *

(1)信以发志:《程传》:“由上有孚信,以发其下孚信之志。”

(2)易而无备:《正义》:“以己不私于物,惟行简易,无所防备,物自畏之。”案,《程传》释“易”作“易慢”,以为指六五“若无威严,则下易慢而无戒备也。”可备一说。

* * *

《象传》说:“用诚信交接上下”,说明六五以己信启发他人的忠信之志;“威严自显的吉祥”,说明六五行为简易、无所防备(而人自敬畏)。

* * *

六五以柔居尊,有“谦虚”之象;又处“中”位,即《彖传》所谓“大中”之义。《周易学说》引刘沅曰:“惟五居尊而虚中,孚于无形,不严而威,故‘威如’;刚柔兼济,故‘吉’。诚能动物,人自信之,此所以‘大中而上下应之’也。”

--------------------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1)。

* * *

(1)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此谓上九以阳刚之德居《大有》卦终,超然安处于“无位”之地,犹如获“天祐”长保富有,故“吉无不利”。《系辞上传》引孔子语释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王注》依此为说,指出:“五为信德,而己履焉,‘履信’之谓也;虽不能体柔,而以刚乘柔,‘思顺’之义也;居丰有之世,而不以物累其心,高尚其志,‘尚贤’者也。爻有三德,尽夫助道,故《系辞》具焉。”根据王弼的理解,上九阳刚在上、下比六五的居位特点,含有履信事君、以刚顺柔、崇尚贤者(“君”、“柔”、“贤”均指六五)这三项美德,故终获“天祐”之吉;孔颖达所谓“天尚祐之,则无物不祐”(《正义》)即明此意。此说似甚可取。案,郭雍认为上九“天祐”、“无不利”,是“终六五之义”,指出:“六五之君实尽此,而言于上九者,非上九之才能得此也;盖言《大有》之吉以此终也。”(《郭氏传家易说》)可备一说。

* * *

上九,从上天降下祐助,吉祥而无所不利。

--------------------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 * *

《象传》说:《大有》上九爻的吉祥,是从上天降下的祐助。

* * *

物获“大有”至盛之时,欲长保不衰,唯须守顺谦下、诚信接物、见贤思齐。这三者又以“顺”为首要前提。《大象传》发“顺天休命”之义,正与上九所言“天祐”有合。

【总论】

传说上古的舜帝曾造《南风》歌,发出“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的赞语(《孔子家语·辩乐解》引);又撰《祠田》辞:“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文心雕龙·祝盟》引);战国时“道旁禳田者”也有“五谷蕃熟,穰穰满家”(《史记·滑稽列传》引)的祝词。可见,天下昌盛富有,是古人的一种普遍心愿。《大有》卦辞称“大有,元亨”,正含盛赞“富有”之义。六爻所示,则是当“大获所有”之时,如何善处“大有”的道理。视诸爻情状:初,“富庶”之始,不滥交则“无咎”;二有“车载斗量”之富,慎行中道也获“无咎”;三富若“王公”,恭敬献享于“天子”则有利;四虽富而能自抑,不为过盛必“无咎”;五居“大有”之尊,诚信遍施上下获“吉”;上谦顺安处,得“天祐”长保富有。显然,各爻情状虽不一致,但均主于妥善安保“富庶”。当然,卦旨并非仅仅示人居处“大有”之道。从上下象取“火在天上”及卦中六五喻“明君”、群阳喻“贤臣”的蕴义看,似又表露着“大有”之世的出现,与“政治昌明”的必然联系。杨万里指出:“六爻亨一、吉二、无咎三。明主在上,群贤毕集:无一败治之小人,无一害治之匪德。”(《诚斋易传》)此说正把“大有”视为“盛世明治”的直接体现:这一点,实为本卦象征大义的一个重要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