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前
種子之法在於調經。經若不冷不熱,不先不後,經前經後無有作痛,此平和之氣血也。氣血和,生意盛,未有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者矣。且男女交媾,天下所同,成男成女,各有所異,何以故哉?古今男女交合,二情胥暢,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血開裹精,陰外陽內,陰含陽胎,而男形成矣;陽精先至,陰血後沖,精開裹血,陽外陰內,陽含陰胎,而女形成矣。又有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大凡人父少母老,產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先察乎此,受氣偏瘁,與之補劑。補羸女必養血壯脾,補弱男必壯脾節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貴俟壯而婚。此疾外務內之本也,不可不知。
胎脈
《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解之者曰:搏者,近也。陰脈逼近於下,陽脈別出於上,陰中見陽,乃知陽施陰化,法當有子。《經》又曰:手少陰動甚者,妊子也。解之者曰:手少陰屬心,足少陰屬腎。心主血,腎主精,精血交會,適投於其間則有娠。又三部浮沉正等無病者,有娠也。又左尺脈浮洪者為男胎,右尺脈浮洪者為女胎;兩尺脈俱浮洪者為兩男,俱沉實者為兩女。《脈訣》云:肝為血兮肺為氣,血為榮兮氣為衛,陰陽配偶不參差,兩臟和通皆類例,血衰氣旺定無娠,血旺氣衰應有體。又曰:寸微關滑尺帶數,往來流利並雀啄,小兒之脈已見形,數月懷耽猶未覺。又曰:左疾為男右為女,流利相通速來去,兩手關脈大相應,已形亦在通前語。又曰:兩手帶縱兩個男,右手帶橫一雙女。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順還三女。寸關尺部皆相應,一男一女分形症。又曰:左手太陽浮大男,右手太陰沉細女。諸陽為男諸陰女,指下分明長記取。三部沉正等無疑,尺內不止真胎⿰⺼負。
愚按:近世醫家診視胎脈,皆宗諸家訓解,以尺脈為主,然多不驗。夫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蓋言左寸心脈,屬少陰經。然左寸,陽位也,其平常之脈浮大而散,陽體也。陰搏陽別者,言少陰心脈,忽見沉伏,按之動甚,無復浮大而散之陽體。是以謂之陰脈搏擊,而與陽體之平脈為殊別耶,為妊子之兆。故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所以然者,以心主血脈,女人受胎之後,血不下脫,積以養胎,彼榮氣所化之血,既皆心之所統,則所見之脈,安得不實盛而不鼓動耶?又《平人氣象論》曰:婦人手少陰動甚者,妊子也。《靈樞·診尺篇》亦曰:女子手少陰動甚者,妊子。夫手少陰言左寸心脈也,動者謂滑利搖動不寧靜也。如滑利而過甚,則妊子之脈也。及王太僕解經,改手經為足經,夫以手為足,豈不曰懷娠之事當在下體?下體當應尺脈,況胞門子戶又在尺也。丹溪朱氏復從而和之:受胎當在臍腹之下,則氣當盛於下,故尺鼓擊有力,與陽之寸脈殊別也。又謂當兼手足二經。此皆悖《經》之甚,所不敢遵。夫手少陰脈何以動甚而懷胎?蓋心主血脈,既以懷娠,則血養胞胎而不下脫,由是血脈上壅,而所主之脈滑利動搖,故知其妊子也。夫動而過甚,則必生子;如既動而不甚動,則必生女。余常以此脈診視胎脈,無有不驗。《脈訣》云:諸陰為男諸陰女,所言大是。蓋浮大動數滑,陽脈見,多生男;沉澀弱弦微,陰脈見,必生女。有六脈俱微,或俱無,身冷自汗而不月者,乃脈道閉塞而成胎,然多是女胎。設若輕取若動而重取則否;或指下弦滑而稍按即空;或動而不流轉,如迎刃他部,時見怪狀,而本部獨不流動;此則月信雖停,必是氣血為病,皆不可誤認為胎脈也。
無子之因(男女均有精) [附]種子方
夫有夫婦必有生育,天地間之常也。今有婦人,容貌起居如常,又無大病,月水依期,自少迄壯,絕不生育。薛氏曰:丹溪云,人之育胎者,陽精之施也。陰血能攝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今婦人無子者,卒由血少,不足以攝精也。然欲得子者,必使補其精血,無使虧欠,乃可以成肥孕。若泛用秦桂丸等劑戕臟腑,禍必旋踵矣。竊謂婦人之不孕,亦有因六淫七情之邪,有傷衝任;或宿疾淹留,傳遺臟腑;或子宮虛冷;或氣旺血衰;或血中伏火;又有脾胃虛損,不能榮養衝任。更當察其男子之形,虛實何如?有腎虛精弱,不能融育成胎者;有稟賦原弱,氣血虛損者;有嗜欲無度,陰精衰備者,各當察其原。而治之大要,當審男女之尺脈:若左尺微細,或虛大無力者,用八味丸;左尺洪大,按之有力者,用六味丸;兩尺俱微細,或浮大者,用十補丸。若誤用辛熱燥火,不惟無益,反受其害矣。無子者,其因不同,不獨婦人之無生也。或風水不利,或夫婦年命相剋,或夫婦俱有疾病。夫風水年命,非藥可救。若夫疾病,必須藥治,不生子而治婦人,人知之矣。然獨非男子之故哉。男子有腎虛精滑;有精冷精清;或臨事而不堅,堅即流而不射;有盜汗夢遺;有便溺淋澀;有腰憊不能轉搖;有好色以致陰虛;有勞熱;有虛寒者,諸如此類,必按症治之,以藥猶可育也。蓋無山不草木,無地不生物,要在栽培而灌溉之,生機勃然不可遏也。又有人所不及知,而已所獨知,不語諸人,不療以藥,先輩無剖露之言,後世昧治療之法,終於孤獨,委之天命,良可悲哉。予故吐露其理,以示諸人。男子之交,交其神也,交其精也。神交而精不交,何以成形?既交而即泄,則陰精之後至也,猶或可以成女。有等宮牆外望,不睹室家之好,垂首而返,兩無繾綣之情,是神與精兩不交也。夫兩石相擊,而後火生焉。兩不交而何以成生育哉?觀此則難獨咎於婦人矣。世人若有是病,急求治療,毋諉諸天。生育之道,男女各輸其精,然後成形,非男精女血之謂也。予嘗以其理而詳辨之。《黃帝素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絕;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八八而天癸絕。然男女均稱為天癸,則男女均有精也。世人認男子之精為天癸,以其所見於外者言也。認女子之血為天癸,亦以所見於外者言也。予思女子之經行,乃真精之充長,故經血之外見,因經行而知天癸至矣。若以經血即為天癸,則男女之身,尺寸之膚,皆有血養,則尺寸之膚皆天癸耶?特以女子屬陰,血有餘而月脫。男子屬陽,血不足而無下也。按《上古天真論》曰:由是男女交媾,各輸其精,胎孕乃成。若云男輸精,女輸血,豈理也耶?果使女輸血而無精,何古聖歷歷言之耶?《易》曰:陽精陽氣,聚而成物。又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又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靈樞·決氣篇》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之精。蓋精者,五臟六腑之真液,內含生氣,而具有魂魄神意志,故能施化而成形也。《心印經》亦云:人各有精,精各有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子華子》云:生之所自謂之精,兩精相薄謂之神。《關尹子》亦云:兩精相薄而神應之。歷觀古聖先賢之言,未曾有以血言者也。知此則知女人天癸為陰之精,男之天癸為陽之精,而成胎非血有明據矣。且腎為藏精之所,男女皆有腎,則皆有精藏焉。未聞女子之腎,所藏者獨血也。腎之所藏者非血,而交感以施泄者,獨為血,萬萬無是理也!有志斯道,惟細詳之,毋學侏儒觀場,隨眾喧喝可耳!
婦人受胎,氣血壯健,略無少病,月經如期,一交而孕者,常也。有艱於子嗣者,經水不調之故耳。經水不調,真精不足可知矣,焉能妙合而凝耶?然有生平多病之婦,常臥衽席之間,亦能生子。此腎中陽氣,先天稟素旺也。亦有月經先期一二日者受胎,若先期多日,並逾期者,萬無受孕之理也。或曰:婦人受胎,大都必氣血壯盛者。今有癆怯之婦,氣血已大虛矣,故為反能成胎?答曰:此如枯木,猶有生意未絕,開花結果,終致萎謝,不成正果也。夫勞怯之婦,血已乾涸,結胎者,腎之真精猶未盡乏也。此見生子,不在於血矣。
凡求子者,交會之禁,固所當遵。轉女為男,理之所有。其受孕以一、三、五日為男,二、四、六日為女,理之常也。然其化生之妙,恐未必然也。過六日不成胎,尤未必然也。若婦人怯弱,經既淨後,元氣未復,生意不濃,直至十二三日後,精神稍復,交感方娠。不然,雖一、三、五日,亦罔益也。大抵陽精先泄則成女,陰精先至則成男,此不易之確論也。
[附]種子方
滋陰百補丸 治婦人勞傷氣血,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尪羸乏力。
香附(一斤,分四制) 益母草(半斤,火焙乾,另為末,不見日並鐵器) 炒玄胡索(二兩) 當歸(六兩) 川芎 熟地 芍藥(炒,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 茯苓(各四兩) 炙甘草(一兩)
上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螽斯丸 治婦人赤白帶下,經候不調,或前或後,行時小腹作痛,腿膝麻痹,腰腹疼痛,子宮不能攝受。
生地 熟地 當歸(各四兩) 陳皮 五靈脂 蘇木 紅花(各一兩) 白茯苓 川芎 赤芍 枳殼 黃芩 青皮 玄胡索(各二兩) 制香附(一斤) 乾薑(炒,五錢)
上末,用艾湯入醋一盞,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送下。
滋血暖宮丸 氣血不足服此藥,無不孕者。
香附(制,十二兩) 當歸(二兩) 艾葉(酒煮曬乾) 白芍(酒炒) 川芎 熟地 阿膠(炒)
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醋湯下,以食壓之。
妙應丸 治婦人氣虛痰盛,滿溢子宮,不能受精,肥胖婦人服此大效。
蒼朮(米泔浸,酒炒) 人參 黃耆(蜜炙) 白朮(土炒) 生地 陳皮 半夏 當歸 茯苓(各一兩) 滑石 炙甘(各七錢)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薑湯下。
加味養榮丸 此藥能使婦人速孕,且無小產之患。
熟地 當歸 白朮(各三兩) 白芍 黃芩(炒,各一兩五錢) 川芎 人參 茯苓 香附 陳皮(去白) 麥冬 貝母(各一兩) 阿膠(炒) 炙甘(各五錢) 黑豆(四十粒,炒去殼)
上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前溫酒或鹽湯任下,忌諸血。
神效墨附丸 治久不孕育,月經不調及數墮胎甚效。
香附(一斤,四制) 艾葉(四兩,醋四大碗,同香附搗爛,捏餅如錢,新瓦烙干,研末) 熟地 當歸 川芎 人參 茯苓 南木香(各一兩) 京墨(一兩,火煅煙盡,醋淬)
上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溫酒下。
八珍益母丸 專治氣血兩虛,脾胃虛弱,飲食少思,四肢無力,月經違期,或先期而至,或腰腹脹,緩而不收,或斷或續,或赤白帶下,身作寒熱,服之無不效。一月之後即可受胎,甚者服藥一斤,必對期受孕。
益母草(四兩)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 炙甘 川芎 白芍(醋炒) 熟地(酒蒸)
上末,蜜丸,彈子大,空心,蜜湯下一丸。如作小丸,則丸如小豆大,每服七八十丸。如脾胃虛寒者,加砂仁一兩,姜炒;如腹中脹滿者,加山楂肉一兩,飯上蒸曬。
經驗種子方
人參(一兩二錢) 白朮(二兩) 茯苓(一兩五錢) 炙甘(五錢) 當歸(二兩) 川芎(一兩) 芍藥(一兩五錢) 熟地(四兩) 鹿角霜(一兩五錢) 阿膠(一兩) 玄胡索 破故紙 杜仲 牛膝 黃芩 桑寄生(各一兩) 香附(四兩,四制) 益母草(末,四兩) 枸杞子(二兩) 麥冬(一兩五錢) 山藥(二兩) 黃耆(一兩五錢)
上除熟地酒蒸爛另搗外,余共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淡鹽湯下。以上治女。
聚精丸 精清薄者用之,神效。
魚鰾(八兩,切細,麵炒成珠,再加酥油,炒黃色) 當歸(一兩,炒黃色) 沙苑蒺藜(一兩,炒黃色)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或鹽湯下。人年四十以外,加童便煮大附三錢。服藥忌魚。
老龜丸 專補原陽精髓,腰腎強健,委可興,速可久,兼治五勞七傷,烏須種子。神效。
龜(半斤以上者一個,清水煮熟,去甲用肉,以好酒浸,火干,研末) 人參(一兩) 羯羊肝(四兩,煮熟) 韭菜根(去須,干,二兩) 菟絲子(酒煮,二兩) 當歸 枸杞子 銀杏仁(去衣、心) 蓮肉(去心,各二兩)
上末,入羊肝、龜肉,搗千餘下,丸,梧子大,空心,白湯或酒送百丸。
種子鹿興丸
鹿興(三條,酒炙熟,銼片,用頭男胎人乳浸,曬,七次) 蜜魚膠(一個,淡者佳,約重二三兩,切片,銅鍋炒乾,發泡時加豆酒一碗,以干為度) 沙苑蒺藜(四兩,微炒) 川歸 白芍(各四兩) 菟絲子(二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酒送,早晨及臨臥服。忌蔥、韭。
延壽丹
黃狗腎(三副,酥炙) 黃耆(二兩,蜜炒) 山藥(二兩) 人參(四兩) 山萸肉(三兩) 鹿茸(二對) 鹿角膠(三兩) 枸杞子(三兩) 杜仲(二兩半) 鹿跑草(三兩) 茯苓(三兩) 破故紙 天冬 鎖陽 仙茅(各二兩) 紫河車(二具) 牛膝 五味子(各一兩) 熟地 沙苑蒺藜 菟絲子 丹皮 魚鰾(麵炒成珠,加酥油炒黃,各四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資始乾健丸 男子少病而無子宜服。
秋石 鹿角霜(各四兩) 人參 枸杞子 山萸肉 麥冬 天冬 杜仲(姜炒) 生地 熟地(各二兩)
上為末,老米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一月後,俟女子月經淨,男子空心服車前草湯半盞,交即有孕。
端效丸 治元氣不足,腎虛陽脫易萎易泄,尺脈微弱,壯陽益氣,補虛添精。
菟絲子 枸杞子 破故紙(酒炒) 韭子(炒) 茴香(鹽炒) 川山甲 京墨(煅) 遠志 蓮芯 紅花 蓮肉 母丁香 芡實 牛膝(酒洗) 木香(各一兩) 巴戟天(酒浸,去心) 益智仁 川楝肉 青鹽 沉香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或鹽湯下。
還少丹 尺脈細微,陽事痿弱,精氣不射無子。
熟地 枸杞子(各一兩五錢) 川牛膝 制遠志 山藥 山萸肉 白茯苓 川巴戟 五味子 石菖蒲 楮實子 肉蓯蓉(酒洗) 杜仲(姜炒) 茴香(炒,各一兩)
上末,蜜和,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下,或鹽湯下,日三服。
加味虎潛丸 腎脈虛弱,精神短少,腰膝無力,此藥健筋骨,補腎壯精。
人參 黃耆(蜜炙) 白芍 當歸 山藥(各一兩) 鎖陽(酥炙) 虎骨(酥炙) 龜板(酥炙) 菟絲子 補骨脂(炒) 杜仲(姜炒) 五味子(各七錢半) 牛膝(酒浸,二兩)
上末,蜜共豬脊髓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滋陰大補丸 腎虛微弱,陰陽兩虛,補陰和陽,生精益血,潤肌澤膚,強筋壯骨。
牛膝 山藥(各一兩五錢) 杜仲 山萸肉 巴戟 肉蓯蓉 五味子 茯苓 茴香(炒) 遠志 石菖蒲 枸杞子(各五錢) 熟地(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紅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或鹽湯下。以上治男。
論子宮
愚按:《易》曰: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又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又《內經》曰:胞門子戶,為受胎之所。丹溪云:陰陽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曰子宮。一系在下,上有兩歧,一達於左,一達於右,精勝其中,則陽為之主,受氣於左子宮,而男形成。精不勝血,則陰為之主,受氣於右子宮,而女形成。夫男左女右,陽左陰右,天地之定位也。以左右分男女之受胎,固揆之以天地間之常理耳,似或可信者。然自予思之,亦不能無疑焉。假使人生一男,必左子宮之所受也,無庸議矣。人生一女,必右子宮之所受也,亦無庸議矣。至於駢胎同生二男,則右子宮亦可以成女矣。一乳二女,則左子宮亦可以成又矣。吾恐左男右女,既一定而不可易,安得陽成陰,陽成陽,左易右,右易左耶?且又有說焉,按國朝天順時,揚州民家一產五男,皆韶秀。又汝寧秀才燕生妻一產三男。知州陸人傑榜境內同時一產三女者妻之。又當塗縣吳倫妻一產三男一女。及不佞所目睹耳聞,二男二女,三男三女,不可勝記。然則二男二女者,猶曰子宮左可男而右可女也。其五男,三男,三女,並三男一女者,豈婦人之子宮,或有五而生五,或有四而生四,或有三而生三也?不然,則生五者,餘三無所著;生四者,餘二無所著;生三者,其一受於何所耶?故知子宮有二,左男右女之說,為誕而不經,甚矣。愚謂獨男獨女,生理之常;駢胎、品胎,生理之異。如蓮開並頭,果生雙子,木之連理,瓜子同蒂,核之雙仁,卵之二黃,魚之比目,鳥之比翼。虎一交而生,兔望月而孕,與夫周生八士,四乳各二,蓋有不期然而然者,非常理也。豈曰胞門子戶,必其左成男而右成女哉?此理之所必無者也。理必無而丹溪言之,乃一時信口之談耳。不然,則丹溪而生有窺垣之聖,如秦越人者,能知五臟癥結,婦人子宮,或一或二,或左或右,何不一一剖晰,著為其說,以垂示萬世,必待丹溪出而始言之耶。又按雲南永昌軍民府有九嶺,在城南相傳有一婦浣絮馬羅池,觸沉木有感,因妊產九男,後沉木化為龍,眾子驚走,惟季子背龍而坐,因砥其背,蠻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故名九隆,長而黠,遂推酋長。又有一婦生九女,九龍兄弟妻之。夫觀此一產九男,一產九女,益知左右子宮有二之說,為不足信矣。
妊娠惡阻
惡阻者謂嘔惡阻其飲食是也。由婦人胃氣怯弱,中脘停痰,受孕之後,經血既閉,飲血相搏,氣不宣通,遂致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惡聞食氣,好食酸鹹,多臥少起,甚作寒熱,心中憤悶,嘔吐,恍惚不能支持。治宜豁痰導水,理氣養血。
薛云:若中脘停痰,用二陳加枳殼;若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枳殼;若脾胃虛,用異功散;若胃氣不足,用人參橘皮湯;兼氣惱加枳殼;胸肋脹悶再加蘇梗;肋痛加柴胡;若飲食少思,用六君加柴蘇、枳殼;頭暈體倦,用六君子湯;若脾胃虛弱,嘔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湯,蓋半夏乃健脾氣、化痰涎,主藥也;脾胃虛弱而嘔吐,或痰涎壅滯,飲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湯,倍加白朮。然半夏、茯苓、白朮、陳皮、砂仁,善能安胎氣,健脾胃,予常用有驗。惡阻以聞食氣而嘔惡,責之脾虛;嘔吐以食入復出,責之有火。所謂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也。此是厥陰之血,既養其胎,少陽之火,虛而逆上也。
愚按:惡阻之病,雖婦人之常,元氣壯盛者,但嗜酸鹹爽口之物,嘔惡頭暈,或間有之耳。若嘔惡不止,全不進食,其胎或有不能安者。
白朮湯 治脾虛惡阻吐水,甚至十餘日,粥漿不食,入口即吐。
白朮(炒,一錢) 人參(五分) 丁香 甘草(各二分)
上姜水煎服。
人參橘皮湯 治惡阻嘔吐痰水,飲食少思,肢體倦怠。
人參 橘紅 白朮(炒) 麥冬 茯苓(各一錢) 厚朴 炙甘(各五分)
上加竹茹姜水煎服。
保生湯 治妊娠惡阻,少食嘔吐,或兼吐瀉作渴。
人參(一錢) 炙甘 白朮(炒) 香附 烏梅 橘紅(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安胎飲 治體倦惡食,或胎動腹痛,或下血發熱。
炙甘 茯苓 當歸 熟地 川芎 白朮(炒) 黃耆(炒) 半夏 阿膠 地榆(各五分)
姜水煎服。
又方 治惡阻。
陳皮 半夏 砂仁 當歸 黃芩 柴胡(各八分) 川芎 蘇梗 枳殼 厚朴(各七分) 香附(一錢) 甘草(三分)
上姜水煎服。
參朮飲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 炙甘(五錢) 藿香(三錢) 陳皮(四錢) 丁香(二錢五分)
噁心加炙乾姜,胸膈不寬加枳殼。上為末,每用二錢,姜五片,水一鍾,煎七分,溫服。
又方 砂仁為末,每服二錢,薑湯或米飲調下。
又有時時噁心,嘔吐水穀,兼又吐蛔,此胃氣虛寒,可用理中湯加烏梅、花椒之類。
妊娠痰逆不食
妊娠痰逆不食者,乃水飲停積,結聚為痰。輕者妨食嘔逆,甚者腹痛傷胎,皆由胃氣不健,或風冷外乘所致,此阻為甚。三月惡阻,病有痰涎流不絕者,此乃脾虛不能約束津液也,當健脾自愈。
薛云:因飲食停滯,用半夏茯苓湯加枳殼;氣惱加柴胡;因痰壅滯,用半夏茯苓湯加白朮;因風寒外傷,參蘇飲;傷飲食腹脹,用香砂六君子湯;寒熱嘔吐,人參養胃湯。
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嘔吐不止。
半夏(泡,炒黃色) 陳皮(各一錢) 茯苓(二錢) 砂仁(炒一錢) 炙甘(五分)
薑棗水煎服,二三劑後用茯苓丸。
茯苓丸 治妊娠煩悶噁心,聞食氣嘔逆;或胸腹痞悶。
赤茯苓 人參 桂心 炮姜 炙甘 半夏(泡,炒黃) 橘紅(各二兩) 白朮(炒) 葛根 枳殼(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日三服。
香砂六君子湯 治飲食所傷腹脹,即六君子湯加香附、砂仁,見月水不斷。
參蘇飲 治妊娠感冒。
人參 紫蘇 前胡 半夏 葛根 茯苓 陳皮 枳殼 桔梗 木香 甘草
姜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痛,或作瘧疾。
半夏 厚朴 橘紅(各八分) 藿香 草果 茯苓 人參(各五分) 炙甘(三分) 蒼朮(一錢)
上姜梅水煎服。
胎動不安
妊娠胎動不安,或飲食起居,或衝任風寒,或跌僕擊觸,或怒動肝火,或脾氣虛弱,或房室過度,或登高上下,風攻產戶,入於子宮,當各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動,但治其母;若因胎動而母病,惟當安其胎,轉動為安,重者必致傷墮。
薛云:胎氣鬱滯者,用紫蘇飲;脾氣虛弱者,六君子湯加蘇殼;郁傷脾者,歸脾湯加柴、梔;怒傷肝脾者,四七湯加芎、歸;怒動肝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若胎已死,急用平胃散加樸、硝腐化之。
紫蘇飲 治子懸腹痛,或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或大小便不利。
當歸 甘草 人參 大腹皮(黑豆水浸泡) 川芎 陳皮 白芍(炒,各五分) 紫蘇(一錢)
薑蔥水煎服。
一孕婦累日不產,催藥不驗,此坐草太早,心懷畏懼,氣結而血不行也,用此飲,一服便產。
一婦人孕七月,上衝腹痛,面不赤,舌不青,乃子懸也,亦用此飲而胎母俱安。
鉤藤散 治妊婦胎動腹痛,面青冷汗,氣欲絕者。
鉤藤 當歸 茯神 人參(各一錢) 桔梗(一錢五分) 桑寄生(八分)
水煎服,煩熱加石膏。
黃耆湯 治氣虛胎動,腹痛,下水。
糯米(一合) 黃耆(炒) 川芎(各一兩)
上水煎,分三份。
順氣飲子 服之安胎。
蘇葉 木香 人參 草豆蔻 茯苓 大腹皮(各一兩,若氣虛者不用) 炙甘草(五錢)
每服三錢,苧根三寸,糯米少許,水煎服。
安胎寄生湯 治妊娠下血,或胎不安,或腰腹作痛。
桑寄生 白朮(各五分) 茯苓(四分)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四物湯(見錯妄) 加熟艾、阿膠、茯苓。
六君子湯(見月水不斷) 加紫蘇、枳殼。
歸脾湯(見調經) 加柴胡、梔子。
四七湯(見錯妄) 加川芎、當歸。
加味小柴胡湯(見調經)
平胃散
蒼朮 厚朴 陳皮 甘草
姜水煎服。
漏胎
妊娠經水時下,名曰漏胎。此是陰虛不足以濟火,氣虛不足以固血,故有此患,以膠艾丸治之。阿膠、地黃、芎、歸以益其血,黃耆、艾葉、甘草以固其氣,血以養之,氣以固之,止漏之治在是矣。又婦人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經》曰:風勝則動,則血室不寧是也。治以防風、黃芩、山梔自愈矣。
薛云:若因風熱,用防風黃芩丸;若因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見調經);若因血虛,用二黃散;若因去血太多,用八珍湯(見調經);未應,補中益氣湯;若因肝火,用柴胡山梔散;若因脾火,用加味歸脾湯(見調經);若因房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湯加阿膠、熟艾;若因脾胃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若脾胃虛陷,前湯內倍升、柴;若晡熱、內熱,用逍遙散。
愚按:世醫遇下血、漏血,以血熱則行,動用芩、連、梔、柏一切涼血之藥。不應,又以血滑則行,動用牡蠣、棕灰一切止澀之藥,非徒無益而反下多,以止澀、寒涼,反傷脾胃也。蓋血生於脾,又統攝於脾,歸於肝而藏於肝,脾氣困弱,不生不攝,肝有怒火,不歸不藏,不用治本之藥,而徒以寒澀末治,揚湯止沸,徒費手力,吾未見其有一效也。
二黃散 治漏胎下血,或內熱、晡熱,或頭痛頭暈,或煩躁作渴,或脅肋脹痛等症。
生地 熟地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朮枳殼湯下。二黃鬚杵膏為丸,庶藥不枯槁而有力也。
膠艾丸 不問月數深淺,安胎。
熟地(二兩) 艾 當歸 川芎 甘草 阿膠(各三兩) 黃耆(一兩)
每用三錢,水煎服。
防風黃芩丸 治肝經有風熱,致血崩、便血、尿血。
條芩(炒焦) 防風
各等分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柴胡山梔散(即後二方)
梔子清肝散 治三焦及肝膽經風熱,耳內作癢,或生瘡出水,或脅肋胸乳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 山梔(炒) 丹皮(各一錢) 茯芩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白朮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以致項胸作痛,或頭目不清,或耳前後腫痛,或寒熱體疼。
柴胡 黃芩(炒,各五分) 人參 山梔(炒) 川芎(各一錢) 連翹 桔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卒然下血
妊娠卒然下血者,因衝任脈虛;或因勞後喜怒,飲食生冷,觸胃風寒;或冷熱不調,卒然勞動,故血卒下,腰腹疼痛。
薛曰:若因怒氣,用小柴胡湯;若因風熱,用一味防風丸;若因血熱,用一味子芩丸;若因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若中風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若氣血盛而下者,不用服藥。
安胎飲 治卒然腰痛下血。
熟地 艾葉 白芍(炒) 川芎 黃耆(炒) 阿膠(炒) 當歸 炙甘 地榆(各五分)
薑棗水煎服。
子芩丸 治肝經有熱,致血妄行。
細條芩為末,每服一錢,以秤錘燒赤,焠酒熱調服,若脾胃虛不宜用。
防風丸 治肝經有風,以致血得風而流散不歸經。
用防風一味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
防風黃芩丸(見上條)
妊娠驚動跌僕胎漏
妊娠驚僕漏胎,乃懷娠之時,或從高墜下,傷損胞絡;或甚至於下血,其母面赤舌青,無沫出者,子死母活;唇口俱青,沫出者,母子俱死;面青赤,舌沫出,母死子活;如僵仆,無血下,輕者猶可救之。
薛云:若驚動跌僕,或手足抽搐,用鉤藤湯;若因氣滯,用紫蘇飲;若因脾胃氣虛,用六君子加蘇梗;若鬱結傷脾,用歸脾湯;若鬱怒傷肝脾,用四七湯加芎、歸;若去血過多,用佛手散;如不應,膠艾湯;氣血虛,八珍湯加膠艾。
佛手散 胎痛服之即安,胎損服之立下。
當歸 川芎(各五錢)
用酒煎;如血崩昏暈,水煎。
又方 治妊娠從高墜下,腹痛下血。
生地 益母草(各二錢) 當歸 黃耆(炒,各一錢)
上姜水煎服。
膠艾湯 治妊娠頓僕,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去血腹痛。
阿膠(炒,一兩) 熟艾葉(數枝)
水三碗,煮二碗,分三服。
又方
帶殼砂仁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熱服即安。
安胎飲(見下血)
又方 治寒邪所犯,心腹作痛。
桂枝 芍藥 半夏(各一錢) 茯苓 厚朴 枳殼 甘草(各五分) 人參 紫蘇(各一錢)
薑棗水煎服。
鉤藤湯(見胎動)
子懸
妊娠胎上逼,脹疼悶絕者,子懸也。若將養如法,則氣血調和,胎安而易產;否則胎動氣逆,脹滿疼痛,臨產亦難,甚至危矣。此症乃下焦氣舉胎而上也,故用紫蘇、陳皮等流其氣,歸、芍利其血,氣流血利,而胎自下矣。
誤服毒藥胎動
妊娠誤服毒藥動胎氣,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色黃黑;或上搶心,悶絕,血下不止,冷汗自出,喘滿,宜用甘草、黑豆、淡竹葉煎湯治之。
心痛
妊娠因風邪痰飲乘於心,邪氣搏於正氣,或飲食所傷而作痛,或怒動肝氣而作痛,或口食冷物,或身冒冷氣,皆能作痛,大抵是胃脘作痛,非真心痛也,治者當審其因而藥之。
心腹痛
妊娠心腹痛者,或因宿有冷疾,或新觸風寒,臟虛邪正相擊,隨氣而行,衝心則心痛;攻下則腹痛;痛擊胞絡必致動胎,甚則傷墮。
愚按:婦人心性多不和平,憂思忿怒之氣恆鬱於中,發為諸痛;飲食所傷,間而有之;風寒所觸,十中一二。其肝脾氣滯者,用二陳加山楂、梔子、青皮、木香;或以六君加升麻、柴胡、木香治之。
當歸芍藥湯 治妊娠心腹急痛。
白芍 當歸 茯苓 白朮 澤瀉(各一錢) 川芎(二錢)
水煎服。
阿膠散 治胎動腹痛。
茯苓 白朮 川芎 阿膠(各一錢) 當歸 陳皮(各一錢) 炙甘(三分)
薑棗水煎。
又方 治胎動腹痛欲落。
上等銀(一斤) 茅根(二斤,去黑皮)
水五碗,煮取三碗,入清酒一碗,並茅根,煎數沸,徐徐服,立安,金銀首飾亦可。
腰腹背痛
腎主腰足,因勞後傷損其經,以致風冷乘之,入腰則腰痛,乘腹則腹痛,其痛相引,背痛蓋腎以系胞,痛甚則胎墮也。
薛云:外邪所傷,用獨活寄生湯;勞傷元氣,用八珍加杜仲、砂仁、膠、艾;脾腎不足,以前藥加白朮、補骨脂;氣血鬱滯,用紫蘇飲(見胎動)加枳、桔;肝火所動,用小柴胡加白朮、枳殼、山梔;肝脾鬱結,用歸脾加柴胡、枳殼。
獨活寄生湯
獨活 桑寄生 續斷 杜仲 細辛 牛膝 秦艽 茯苓 白芍 桂心 川芎 防風 人參 熟地 當歸 炙甘(各五分)
上水煎服。
小腹痛
妊娠小腹痛,由胞絡虛,風寒相搏,痛甚亦令胎動也。
愚按:小腹乃肝脈所絡,大抵肝腎陰虛能令小腹作痛,故治用大劑熟地、黃柏、青皮則安。然而婦人多性氣,常多惱怒,肝氣鬱滯,則小腹作痛者為多,治以平肝解鬱則愈矣。若風寒所搏等症,間有之耳。
心腹脹滿
妊娠心腹脹滿者,若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用藿香正氣散;若食傷脾胃,用六君子湯;若陽氣壅滯,用紫蘇飲。
愚按:前症有中氣虛甚,無力健運,以致填中宮,痞滿而不通泰者;有脾本土虛,復有肝氣所乘,以致脹滿不舒快者;有陰火上衝,填塞而脹,似有餘者。
藿香正氣散
藿香 大腹皮 紫蘇 茯苓 白芷 陳皮 白朮 厚朴 半夏曲 桔梗 甘草
薑棗水煎。
妊娠中惡
妊娠若忽然心痛,悶絕欲死者,謂之中惡。蓋因氣血不足,精神衰弱,故邪毒得以中之也。
薛云:前症當調補正氣為善,用金銀藤一味,煎湯飲之。
又方 治前症。
生地(二錢) 枳殼(一錢) 木香(三分)
酒煎服。
妊娠墮胎並胎不長大
愚按:二症皆娠母氣弱血虛之故。氣虛則不能固胎,血虛則不能蔭胎。譬諸草木果實,全賴地土,肥厚則得其力,蔭方能長大成熟。雖風雨摧,不致殞落,根深則蒂固也。如土磽則木瘁,木瘁則果落,縱使不落,則果亦細小不大,治在培養元氣,則根本牢固,縱有剪伐之傷,必無墮落之患,自然日新月茂矣。如娠母氣血俱虛,用八珍湯;如脾胃虛,飲食少,不能生血氣,用補中益氣湯。
妊娠咳嗽
愚按:咳嗽一症,孰不曰肺感風寒乎?肺受火邪乎?散風寒,清火熱是矣。豈不曰:肺為諸臟之華蓋也。風寒暑濕為外邪,皆得而犯之;五勞七傷為內邪,均得而侵之。外來之客感,祛而散之易易耳。至於腎虛之陰火,非以補陰之藥不可也。怒火之刑金,非以平肝之藥不可也。肺金之自虛,非以補肺之藥不可也。若不能區別,而概曰肺病也,專於治肺,欲其投劑而止嗽,難矣!腎虛火炎刑金,用六味丸加牛膝、故脂、桑皮;怒火焚金,必用小柴胡加歸、芍、膽草、香附、山梔、麥冬;本臟自病虛症,必用參、朮、耆、歸、麥冬五味。若認得的確,投劑立安,此治嗽之確見,幸毋忽焉。
吐血衄血
妊娠吐血由七情臟腑所傷,氣逆於上,致血上溢不止,心悶甚者多死,或墮胎也。宜用《局方》必勝散。
薛云:若肝經怒火,先用小柴胡、山梔、生地,次用前藥合四物,後用加味逍遙散。肝經風熱,防風子芩丸;心經有熱,硃砂安神丸;心氣不足,補心湯;思慮傷心,妙香散;胃經有火,犀角地黃湯;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因氣鬱滯,紫蘇飲子;氣不攝血,用補中益氣湯;腎經虛火,加味六味丸。
硃砂安神丸
硃砂(飛過,五錢) 黃連(六錢) 炙甘(五分) 生地 當歸(各一錢五分)
蜜丸,小豆大,每用一錢,滾白水下。
補心湯
茯苓(四兩) 桂心 炙甘(各三兩) 紫石英(煅) 人參(各一兩) 大棗(廿枚) 麥冬(去心,三兩) 赤小豆(廿四粒)
上水七升,煎二升半,分三服。
妙香散
炙甘(五錢) 遠志(炒,一兩) 辰砂(另研,三錢) 麝(另研,二錢) 山藥(炒,一兩) 人參(五錢) 木香(二錢半) 茯苓 茯神 黃耆(各一兩) 桔梗(五錢)
上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犀角地黃湯
犀角(鎊) 生地 白芍 丹皮(各一錢)
上水煎服。
加味清胃散
川連(錢半) 當歸 生地 丹皮(各一錢) 升麻(二錢)
加犀角,連翹,甘草。
上水煎服。
黃芩清肺飲
黃芩(炒) 山梔(炒,各一錢)
水煎服。
必勝散
熟地 小薊(並根用) 人參 蒲黃(炒) 當歸 芎藭 烏梅肉(各等分)
水煎服。
子煩
妊娠子煩,以四月受少陰君火之氣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之氣以養氣,所以有此。又有不拘此二月,若煩悶,由娠母將理失宜,七情感傷,心驚膽寒,多有此症。臟腑虛而熱,乘於心曰心煩,但煩熱而已曰虛煩;有痰飲而嘔吐涎沫,五心煩熱,曰胸中煩。
愚按:有云子煩者,懷子有煩悶也。責心肺有熱故,用犀角涼心,地骨皮退熱,條芩瀉火,麥冬清金,赤茯苓導赤,甘草和中而愈矣。然有腎虛者,則水不制火,上乘於心,發為煩心。蓋腎子通於肺母也,須大劑補水制火,方有效耳。
煩躁面赤口乾
妊娠煩躁,面赤口乾者,蓋足太陰脾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其氣通於舌,臟腑不調,氣血不和,以致內熱乘於心脾,津液消鑠,故令心煩口乾也。與子煩大同小異。
愚按:娠母身中大熱煩躁,日夜不寐,嘔吐痰涎,米穀水漿,入口即吐,多日不曾下咽,六脈洪大急數,一似有餘熱症,似宜寒涼瀉火乃為正治。醫用寒涼,芩、連、梔、柏之類,火不少退,更用犀角、地黃,熱反倍甚,前症益增,坐臥不安,只可人扶而立,視其六脈空大,乃假熱,非真火也。以肝腎之陰虛極,火厥上矣。理應大補腎肝之陰,佐以引火歸經之品,斯火斂歸經而諸症陡息矣!用六味地黃加減治之。
中風
愚按:中風一症,西北苦寒之地,人有觸冒其殺厲嚴凝之氣,乃成中風;東南之方,陽氣常多,真中風寒者,十不一二,乃類中風耳。中痰、中火、中氣、中暑、中濕等症,外症相似,而病源各異,男子且然,而況婦人居家室之內,處帷幕之中,而有真中風寒者乎?雖有厥逆、口歪、舌強等症,亦不據投風藥,宜詳其致病之源,投以應病之藥;若急遽孟浪,反成壞症。慎之!慎之!有等富貴之家,暑月患病,令人扇風取涼,患病者偶而睡熟,伏侍之人扇不停手,以致風入毫竅,變成風症。予所常見。第世人多忽,今予書此,後所當慎也。
子癇
愚按:凡熱甚則生風,懷子而癇僕,由於厥陰之血,既養其胎則陰虛,火亢無所制而上泛,痰隨火上,而倒僕故耳,治惟補陰制火為妙也。
瘛瘲
竊謂:瘛者,筋脈急而縮也;瘲者,筋脈緩而伸也。一縮一伸,手足相引,搐搦不已,大抵與嬰孩發搐相似,謂之瘛瘲也。此症多屬風,蓋風主搖動。駱龍吉云:心主脈,肝主筋;心屬火,肝屬木;火主熱,木主風,風火相熾,則為瘛瘲也。治法:若因風熱,用鉤藤湯加柴胡、山梔、黃芩、白朮,以平肝木,降心火,養氣血;若風痰上湧,加竹瀝、南星、半夏;若風邪急搐,加全蠍、殭蠶;虧損氣血,用八珍湯加鉤藤、山梔為主;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者,肝氣絕也,俱不治。
鬼胎
夫人臟腑調和,則血氣充實,精神健旺;若榮衛虛損,精神衰弱,妖魅之類乘之,亦如懷妊之狀,故曰鬼胎也。
薛云:前症因七情脾肺虧損,氣血虛弱,行失常道,衝任乖違而致之者,乃元氣不足,病氣有餘也;若見經候不調,就行調補,庶無是症。治法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雄黃丸之類行散之;若脾經鬱結氣逆者,用加味歸脾湯調補之;若脾虛血不足者,用六君、芎、歸培養之;肝火血耗者,用加味逍遙散滋抑之;肝脾鬱怒者,用加味歸脾、逍遙二藥兼服;腎肝虛弱者,用六味地黃丸。
雄黃丸 漢鬼胎瘀血腹痛。
雄黃 鬼臼(去毛) 莽草 丹砂(細研) 巴豆(去油、皮) 獺肝(炙黃,各五錢) 蜥蜴(一枚,炙黃) 蜈蚣(一條,炙黃)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溫酒下,日二服;或下如蛇蟲之類,其病乃除。
傷寒
冬時觸冒嚴寒之氣,即病為傷寒,藏於肌骨,夏至為暑病,即熱症也。妊娠患之多致墮胎,熱病與中暑相似,但熱病者脈實,中暑者脈虛,治當審察,不可概施。
瘧疾
瘧疾由於外感風寒暑濕之邪,內傷生冷飲食、居處之邪。不必夏傷於暑,秋為痎瘧也。發瘧之候,始而呵欠,繼而足冷,面色青黃,身體拘急寒慄,鼓頷,腰脊俱疼,寒去未幾,內外皆熱,頭疼而渴,但欲飲冷,嘔惡妨悶,而不欲食者,此其危也。
薛云:此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停滯,用六君加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見痰逆);勞傷元氣,補中益氣湯;若鬱怒所傷,用小柴兼歸脾;若木侮土而久不愈,用六君為主,佐以安胎藥,參三陰三陽經而治之。
愚按:古人治瘧,多用常山、草果、檳榔之類,稍涉虛怯者,雖男子且不敢輕用。今之時世然也,況妊娠之尤弱,尤關利害者乎。然瘧之所發不特飲食、風暑與怒氣之所傷已也。陰虛而類瘧者,與中虛而似瘧者,不可不辨也。若概用止截髮散,非惟瘧不能愈,反傷胎孕矣。可不慎歟?陰虛者,用六味丸料加柴胡、黃芩、甘草、花粉、防風、乾葛、煨姜;中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黃芩、花粉、防風、乾葛,倍柴胡,水煎,發前早早服,俱一服而效。
霍亂
夫飲食過度,觸冒風冷,陰陽不和,清濁相干,謂之霍亂。其間或先吐,或腹痛吐利,是因於熱也。若頭疼,體痛,發熱,是挾風邪也;若風折皮膚,則氣不宣通,而風熱上衝為頭痛;若風入腸胃,則泄利嘔吐,甚則手足逆冷,此陽氣暴竭,謂之四逆。妊娠患之,多致傷胎也。
薛云:前症若因內傷飲食,外感風寒,用藿香正氣散(見心腹脹滿);若因飲食停滯,用平胃散;果脾胃頓傷,陽氣虛寒,手足逆冷者,須用溫補之劑。治當詳審,毋使胎動也。
泄瀉
妊娠泄瀉,冷熱不同,或飲食不節,或暑氣相干,致脾胃虛弱而受之,使米穀不化,小腸熱結,使水濕不行,清濁相干,腸鳴腹痛,故泄瀉不止。治宜六君為主,更審察其因以加減之。若元氣下陷,肢體怠甚,則當用補中益氣湯。
下痢
妊娠痢疾日久者,須察其病勢,不甚急迫,不可竟治痢疾,只宜補脾胃,扶元氣,以補中、六君二方加以開胃品味,投之自能奏功。若初痢者,又當於安胎中,帶消導理氣以治之。
愚按:下痢一症,不獨飲食所傷,風寒暑濕燥火之邪皆能致之。自有治例,可考而知也。乃妊母下痢比之平時不同,更宜慎重。有胎熱而似痢者,不可不審也。妊婦八九個月,傷暑傷熱,心腹脹滿,下墜似痢,每登厠時坐炊久,忽爾氣下,方得大便一通。世俗不知,率用痢藥,不知此病胎中有熱,可用小柴胡湯下黃連阿膠丸;或用炒阿膠、淨黃連各一錢,枳殼、大黃半之,分作二服,烏梅、薑、蜜煎服而愈。又有血虛氣滯而似痢者,夫血虛則臟腑涸燥,氣滯則經絡否澀,所以擾亂腸胃,痛而痢,痢而欲去不得去也。一婦人下痢,腹痛異常,晝夜去一百五六十遍,所去止一點,諸同道僉用芩、連、木香、檳榔、芍藥、蒼朮、厚朴一切治痢套藥,更數醫不效。迎余診之,六脈滑利動搖,左關脈弦甚。予曰:此娠耳。因怒動肝火,而肝血涸燥,肝火擾亂腸胃之故耳。患人疑信相半。蓋以斷乳未久,或未必然也。予見真確,投以當歸一兩,芍藥二錢,熟地四錢,佐以砂仁、木香。一服減去十分之六,再服之立瘥。一月之後,娠有動驗,始信脈藥兩神也。夫食積而痢,胎熱而痢,七情所感,血虛氣滯而痢不同,如此豈可曰痢病?藥之治痢之方足矣,而可不加審察之力耶?一婦人妊娠病痢不止,其脈虛而滑,兩關若澀,此由胎氣不和,相火炎上,而有胎熱似痢,實非痢也。乃用黃芩、白朮以安胎,四物以養血,遂安。
大小便不通
妊娠大小便不通,由臟腑之熱所致也,或由素弱之婦,血既蔭胎,小腸血燥有熱,則小便不利;大腸血燥有熱,則大便不通;大小腸俱血燥而熱,則大小便俱不通矣。
愚按:大小便不通,由於大小腸固然矣,抑不知其所以然者,由於氣血之兩虛乎。夫腎肝開竅於二陰,心肺之陽虛不能降,肝腎之陰餒不能升,則升降出入遂乖其運用之能。又云:大腸供肺為傳送。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肝腎心肺之氣血,既以兩虛,則一不能傳送,一不能濡潤,是以大小便俱閉結,而不宣通。妊婦所有氣血,既養胎則臟腑自燥,治以補益氣血為上策也。降火分利似當兼治,若徒治火,潤腸利便,欲其利而反不得利矣。一婦人大小便不通,多日服四物湯,並降火通利之藥,多服反不利,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檳榔,大利。
小便不通
妊娠轉脬,小便閉澀,多因胎婦虛弱,兼以憂悶性躁,所食厚味所致。古方用滑利疏導罔效。若脬為胎墜壓而不通,但用補中益氣之品,升舉其胞胎,而小便自行;若臍腹作脹,而小便淋閉,此脾胃氣虛,胎壓尿胞。四物、二陳、參、術,空心服後探吐數次自安。前症亦有脾肺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者;亦有氣熱鬱結,津液不利者;亦有火鑠脾土,濕熱甚而不利者,更當詳審施治。
子淋
妊娠小便欲去不去,不去又來,謂之淋。何以故哉?腎虛而膀胱有熱也。腎虛不能制火,則小便數。膀胱熱,則小便澀而數。蓋胞系於腎,腎虛則熱而成淋,甚者心煩悶亂,以致胎動,治之以安榮散。
安榮散 治子淋甚妙。
麥冬 通草 滑石 當歸 燈心 甘草 人參 細辛(各五分)
上水煎服。
遺尿
妊娠尿出不知,用白薇、芍藥為末,酒調下;或白礬、牡蠣為末,酒調二錢;或雞毛灰末,酒服一匕;或炙桑螵蛸、益智仁為末,米飲下。
愚按:前症若脬中有熱,宜用加味逍遙散;若脾肺氣虛,宜用補中益氣湯加益智;若肝腎陰虛,宜用六味丸。
尿血
妊娠尿血,內熱乘於血分,以致血熱流滲於脬,名子淋。用葵子一升,研細,水五升,煮二升,分三服;或生艾葉一斤,酒五升煮二升,分三服;或生地黃一斤,酒四升煮二升,分三服。亦治落產後下血。
愚按:前症因怒動火者,宜小柴胡加山梔;因勞動火者,宜補中益氣湯;若因厚味積熱,宜加味清胃散;若因肝經血熱,宜加味逍遙散;若因脾氣下陷,宜補中益氣湯;若因脾虛血熱,宜用加味逍遙散。
子腫
《產乳集》云:妊娠三月,足腫至腿出水,飲食不甘,似水腫,謂之子氣。至分娩方消者,此脾胃氣虛,或衝任經有血風。《名醫錄》云:宋少主元徽與徐文伯微行,學針法。文伯見一妊婦足腫,脈之。少主曰:此女形也。文伯曰:此鬼胎也。在左而黑,遂用針胎下。果然。亦有脾虛,水氣流溢;或因瀉痢,臟腑虛寒;或因瘧疾飲水,脾虛濕漬;或因水漬於胞,不能分利,皆致腿足肚腹腫症也。
薛云:前症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用鯉魚湯;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若面目虛浮,肢體如水氣,用全生白朮散,如未應,用六君子湯;脾虛濕熱,下部作腫,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若飲食失宜,嘔吐泄瀉,用六君子湯;若腿足發腫,喘悶不安,或指縫出水,用天仙藤散;脾胃虛弱,兼四君子湯,如未應,用補中益氣湯;若脾虛氣滯,用加味歸脾湯,佐以加味逍遙散。
天仙藤散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陳皮 甘草 烏藥(白者、辣者良,各等分)
每服五錢,生薑、木瓜、蘇葉各三片,水煎,日三服。
鯉魚湯
白朮(五兩) 茯苓(四兩) 當歸 芍藥(各三兩)
上先以小鯉魚一頭,如食法煮,取汁,每汁二盞,入藥五錢,姜七片,橘皮少許,煎七分,空心服。
全生白朮散
白朮(一兩) 生薑皮 大腹皮 陳皮 白茯苓(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傷食
《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又云: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故妊娠傷食最難調治。
愚按:東垣先生云:脾胃之氣壯,則過時而不飢,多食而不傷。蓋胃主司納,脾主消化,五臟之本也。然食倍而傷者,乃脾氣虛而不化也。若投以峻劑則脾胃復傷而胎亦損矣。當審其所困而調治之。若飲食停滯或肚腹作痛,用平胃散;嘔吐噁心,加枳殼、砂仁;吞酸噯腐,加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腹滿泄瀉,用六君子湯;停滯肉食,倍加山楂;停滯麵食,倍加麥糵;停滯糯食,用白酒麴末一味;米食停滯,倍加谷糵;魚腥所傷,倍加陳皮;傷辛熱之物,加黃連;傷生冷之物,加砂仁、木香,如不應,更加肉豆蔻、補骨脂;再不應,用四神丸;若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凡噯覺藥氣,且戒藥餌節飲食。《經》云:損其脾胃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大凡飲食難化,多系脾胃虛弱,以白朮、陳皮為末等分,曲糊丸常服,最善枳朮丸,但可暫用,枳實峻厲,能耗真氣,治者慎之。
四神丸 治脾胃虛弱,清晨五更作瀉,或全不思飲食或食而不化,神效。
破故紙(炒,四兩) 肉豆蔻(二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四兩)
上制過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同棗用水煮熱去姜,取棗肉和藥丸,桐子大,每用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不語
孕婦不語,不須服藥,臨產月但服保生丸、四物湯,產下便語。《素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何也?岐伯曰:胞絡繫於腎,腎脈貫系舌本,故不能言。十月分娩後,自為之言也。人有患此,當調攝以需之。不必驚畏而泛用藥也。
保生丸
大麻仁(去殼,一兩半) 貝母 黃芩 大豆黃卷 粳米 炙甘 炮姜 肉桂 石斛(去根) 石膏 秦椒(微炒,出汗,各一兩) 當歸(炒,五錢)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空心溫酒或棗湯化下。
悲傷
許學士云:一婦無故數次悲泣,是為臟躁,用大棗湯而愈。又,程虎卿內妊娠五月,慘慼悲傷,亦投大棗湯而愈。
愚按:前症或因寒水攻心,或肺有風邪者,治當審察。
大棗湯
甘草(三兩) 小麥(三兩) 大棗(十枚)
上水六鍾煎三鍾,分三服,亦補脾氣。
喘急
妊娠喘急,兩脅刺痛,脹滿,因五不利,血氣虛弱,或食生冷,致憎寒,唇青面白,筋脈拘攣,骨節痠痛,皮毛乾澀,上氣喘急;或嘔吐;或大便不通,可服紫蘇飲。
愚按:世之喘急者,多因外感風寒,客於肺經而然。又有痰滯於肺經,阻礙氣道而然。又有懷娠,肝腎虛極,陰火上衝,刑害肺金而然。又有死胎作喘,其脈氣口盛於人迎一倍,厥陰絃動而疾,兩尺俱短而離經。蓋得之毒藥損胎,奔迫而上衝,非風寒作喘也。已上諸症,各有不同,不可例視而不辨也。
頭旋項腫
妊娠頭目旋眩,視物不明,腮項腫滿者,皆因懷娠多居火閤,衣厚蓋熱,並食辛辣之物,致令胎熱,肝臟壅熱,風衝入腦也;若加涎壅則危大,忌酒、面、煎、熬、炙、煿、辛辣一切熱物。治用益血涼血之藥。
乳自出
妊娠乳自出,謂之乳泣。此因原氣虛薄,不能收攝而然也。可服八珍湯加黃耆、附米、陳皮。
胎肥
身居富貴,口咽肥甘,喜樂不常,食物無度,飽即便臥,致令胞胎肥厚,根蒂堅牢,行動氣急,於臨盆必致難產。可服無憂散,並瘦胎、滑胎等方。
無憂散
當歸 川芎 白芍 枳殼 乳香(各三錢) 木香 甘草 血餘(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日進二服。
縮胎飲(即達生散)
大腹皮(三錢) 人參 陳皮 蘚莖、葉(各五分) 白芍 白朮 當歸(身、尾各一錢) 炙甘(二錢) 枳殼(五分) 縮砂(五分) 青蔥(五葉) 黃楊樹腦(一錢)
上水煎服。
滑胎方
車前子為末,酒調方寸匕。不能飲者,水調。
半產
《脈訣》云:半產漏下,革脈主之,弱即血耗,立見傾危。仲景曰:弦則為寒,芤為虛,虛寒相搏,名曰男子亡血失精,婦人半產漏下。
愚按:半產一症不同正產,如果中粟熟,其殼自拆,兩無所損。若小產,如採粟折其枝條,碎其膚殼,損其皮膜,然後取得其實,是胎元損傷,胞條斷去而後始墜,皆因月未滿足,血氣虛弱,不能榮養。如果木無力,自然萎謝,或誤服藥餌,或寒邪熱毒所傷,或舉重跌僕所傷,或犯禁忌,或大怒傷肝,或衝任脈虛漏下所致。大都半產者初次三個月墜;再娠墜亦三個月、五個月墜;再娠必五個月、七個月墜;再娠必七個月,不差毫髮。若其氣血虛弱者,理宜預服藥,以防之。既墜之後,尤宜慎重將息,比之正產更十倍也。有嫌兒女太多,一覺有娠,服毒去胎,尤關利害,此則自招,於人何尤?
孕癰
治孕癰用瀉藥五錢,水一鍾,煎七分,入牛皮膠一兩,煎化溫服,或薏仁煮汁飲之。
薛云:孕癰即是腹內患癰,如前法不應,宜用牡丹皮散或薏苡仁湯。
牡丹皮散
丹皮 人參 天麻 白茯苓 黃耆(炒) 川芎(各一錢) 官桂 炙甘(各五分) 木香(三分)
水煎服。
滑胎易產
愚按:生產之難,難於氣血之劣弱;生產之易,易於娠母氣充而血裕也。乃若壯實之婦,懷娠十月滿足,生育不費時日,易易耳。何必服藥?若怯弱者,難概論矣。是宜補血氣。以培其元,則芎、歸、茺蔚、參、術之類所不能已;滑水道以利其路,則車前子、滑石、葵子之類,在所必用。清熱有條芩,寬胎用枳殼,順氣用蘇梗,如此之藥,預多服於第九個月之時,臨產無艱難之慮,既產無諸病之生,誠預防之妙 法也。若奉養之家,胎氣肥厚者,須無憂散、枳殼達生散以寬其胎,則生產亦易。保生家宜隨虛實以為用舍,不可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