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產總論(產子,又名分娩。)

婦人以血為主,血和則氣順,氣順而產亦順。奈富貴之家,居尊養優,耽於安樂,全不運動,使精血凝於胞胎,氣不流通。抑或臨產驚恐,穩婆冒昧,坐草太早。迨產母困倦無力送兒,以致難產。即如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胎」;漿水點滴微來名曰「試水」。此時兒方轉身,切莫倉皇,並禁穩婆將手人探腹上揣摩,直至腰痛如折,眼中火出,水破淋漓,兒逼產門,方可坐草用力送之,小孩自來。而猶遲遲末下者,始服催生之藥。然又不可輕用峻劑徒滲水道,愈令難產。時逢盛暑,氣散血沸,產室宜水缸以收熱毒。節屆嚴冬,氣滯血凝,產室宜備火盆以解寒邪,此調護之法,當因時以制宜也。

臨產脈法

欲產之脈散而離經

脈一呼三至,曰「離經」,是陽加於陰一部也;一呼一至,亦曰「離經」,是陰加於陰一部也。蓋由胎動於中,是以脈亂於外,故能知其欲產。

沉細而滑,不日分娩。

沉細而滑,乃腎臟本脈之形,腎系胞胎,故見此脈者,亦與「離經」同也。

楊子建十二產難論

一曰正產 懷胎十月,陰陽氣足,忽然作陣疼痛,胎至產門,漿破胎下,兒即正產。

二曰傷產 胎未足月,有所傷動,以致忽然臍腹疼痛;或服催生藥太早,或產母用力太過,逼兒錯路,以致不能正生。故分娩須待兒身轉動,頭對產門,然後努力一送,自然產下。

三曰催生 欲產時,兒頭已至產門,而生猶遲滯者,方用藥催之;又或挨延日久,產母困倦難支,宜服藥以助其氣血,令兒速生。

四曰凍產 天氣寒冷,產母氣血凝滯,不能速生。務要產室和暖,衣被加厚,使產母溫和,不致血凝胎滯。

五曰熱產 暑天產母熱甚,則頭痛面赤昏暈,或產室人多氣逼,亦致此患,名曰暈。宜多置水盆,以收熱毒,庶免崩暈。然或遇涼風陰雨又當謹避。

六曰橫生 此由兒方轉身,產母努力逼之,以致兒頭不正。當令產母安然仰臥,推兒身正直,撥頭對產門。推撥時以中指深兒肩,不令臍帶系絆,方用藥催之,繼以努力一送,兒即生矣。

催生保母飲

葵子(三錢,天葵) 阿膠(四錢) 當歸(三錢) 川芎(二錢) 滑石(三錢) 上五味共為末,紹酒蜂蜜調服,古用三脫散蜜調服。

三脫散(方見本卷集催生諸方門)

七曰倒生 由兒尚未掉頭努力一逼故也。亦令安然仰臥,令穩婆徐徐將兒足推送入腹,候兒身自順,切勿驚惶。如良久不生,信穩婆輕輕用手推足,就令一邊漸漸順下,正對產門,然後服催生藥,努力一送即生矣。

八曰偏生 由兒頭未順生路,產母努力一逼,以致兒頭偏墜一邊,雖已露頂,實乃頭角也。亦當令仰臥,輕輕用手撥正,小兒頭面直對產門,一送即下。若兒頭頂後骨偏墜穀道而先露頭,則令穩婆以綿衣烘暖裹手於穀道外旁,轉手推兒努力送之自生,名曰「側生」。

九曰遺(宗岳按:第八段自「若兒頭頂後骨」一句,至段末即第九段)

十曰坐產 言兒欲生時,當於高處牢掛手巾一條,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良久,兒即順生。

十一曰盤腸生 臨產時,小腸先出,然後生兒其腸不收,名曰「盤腸」。急以熱水浸軟舊布蓋住其腸,不可包托。外以醋半盞,新汲水半盞,默噀產母背面一噴,令一縮,再噴再縮,以盡為度,不可驚惶。可用如聖膏塗頂心,收盡即洗去;或以半夏末吹鼻即收;或以麻油紙菸熏鼻;或用磨刀水少許,火上溫過,以潤其腸後,用好磁石(即吸鐵石)煎湯一盞,服之自收。蓋用磨刀水之故,即以借其勢。如腸久出而風吹乾不能收者,用淨器盛貯,煎黃耆湯浸之。

如聖膏又名收線子母膏(見產後奇異症門,又見胎衣不下門)

十二曰交骨不開、陰門不閉 二症皆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攝,以致氣血不能運達而然。交骨不開者,陰氣虛,加味芎歸湯;陰門不閉者,氣血兩虛也。用十全大補湯。

加味芎歸湯

龜板(一兩)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十全大補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陳皮、半夏各等份

將產昏倒

凡將產忽然昏倒,或坐草之時,驀然口噤目翻吐沫者,皆因產前不能忌口,恣食肥甘,以致五臟氣滯,六腑不和;且胎氣既肥,用力太早,遂令胎驚猝倒,治以瘦胎金腋丸可保無憂矣。

瘦胎金腋丸

(公、母)羊糞(各二錢五,燒存性) 飛生毛(腋下者,燒存性) 人發(各五錢,無病者燒存性) 揀砂仁(五分,生研) 黑鉛 水銀 灶心土(各一錢)

共八味,先將後四味入鍋內溶化,拌勻取出研碎,再與前四味共為末,用江米粽子角(不論多少),搗和為丸如綠豆大,遇前症及橫生倒產,以急流水吞下五丸,則子母俱保。

交骨不開

凡將產真陰枯滯,或中年破腹,交骨不開以致難產者,宜服開骨千金不易湯。

開骨千金不易湯

敗龜板(三錢,醋炙研) 人頭髮(一錢,燒存性) 川芎(三錢) 全當歸(六錢) 紹酒(一盞)

此方初產婦人更宜服,方中用發以無泥垢者為嘉,其發不拘男女皆可用。

死胎不下(並雙胎一死一生)

凡胎死腹中,外現指甲青黑,脹悶不食,口中極臭,用平胃散加朴硝五錢,水酒煎服,其胎化成血水而下。如血乾而寒者,芎歸湯下,或服桂香丸,或服立竿見影方;雙胎服蟹爪湯。

加硝平胃散

蒼朮(炒)、川樸(炒)、陳皮、甘草(各一錢) 朴硝(五錢) 紹酒(一兩)

芎歸湯即佛手散(見集催生諸方門)

桂香丸

邊桂(三錢) 麝香(一分) 蜂蜜為丸桐子大,白水送下。

立竿見影方

黃葵花(三錢) 牡丹皮(三分) 真蕪荑茶(三分) 麝香(一分) 蠶(半個) 巴豆(半粒,去油) 蓖麻子(半粒,去油)大黃(一錢,研末)

上八味,用前七味共為末,醋糊為丸,彈子大,大黃為衣。臨用研碎一丸,熱紹酒和芝麻油少許送下。

按:此方用蔥汁糊為丸更妙,此方活水瘦胎軟骨,一切橫生逆產,死胎立下。

蟹爪湯

蟹爪(一兩) 甘草(二兩,生) 東流水十盞,煎至三盞去渣,人阿膠三兩(研末沖)。此藥作三次頓服,每服一次相隔一小時。

上方專治一婦孕雙胎,一死一活者,用此方一劑,能令活者安,死者出。

胎衣不下

凡胎衣不下,由產母困倦無力送胎衣;或停滯已久,外乘冷氣凝滯血道;或胎前素弱,血氣枯涸而衣遂傳留。三者俱速煎生化湯大料進之,血旺復和衣自下矣;或兼送益母丸,次送鹿角灰,外貼如聖膏均無不效。但服藥固須盡調理之宜。

生化湯(見產後惡露門)

益母丸

益母草(一斤,端陽後小暑前收,連根、葉、花、子當風陰乾)為末,蜜丸如彈子大,臨時捺一丸於熱湯盞內化開,生化湯送下。

鹿角灰

鹿角片(一錢,炒黑為末)生化湯送下。

如聖膏

雄黃蓖麻子(去殼,各二錢)

共搗成膏,塗手足心,胎衣已下即洗去。

胎衣不下調護潔

胎衣未下時,產母只宜坐守,不可臥倒,必須先斷臍帶,用草鞋一隻系之,否則胞上抱心而斃。如寒日至,母到床依人坐定,用火籠被中蓋覆,時換熱衣暖服,自然血旺衣下,但下後防虛,仍須速進生化湯三四帖[注]方妙(貼[注]即劑也)。

生化湯(方見產後惡露門)

——產畢不可即時臥倒,當依人坐定,令人以熱手從心下輕輕揉挪至臍腹五六次,然後臥下,亦不可久坐,以致耗乏。臥後仍不時揉按,庶使惡露不滯。其法須將兩足曲豎,不可直伸。其睡須高枕厚褥,四壁無風。

——產畢即煎生化湯二三帖連服數碗。如飢則服一煎後食白粥,不可過飽,片時即服第二煎。如不飢將藥服完然後進食,自然無塊痛諸病。

——產母腹皮,時用小衣烘暖溫之。雖暑天亦不可缺被,或以薄棉衣蓋護心腹。如春冬天氣嚴寒,尤當密閉產室,四圍置火,常令和暖。且下部衣被更宜加厚,方免胎寒血凝,變生諸症。

——初產不可問是男是女,恐因言多泄氣或以愛憎動氣,皆能致病。不可獨宿,恐致虛驚。犯時微若秋毫,成病重於山嶽,可不慎哉!

——凡產生之後一月之內,無論新產舊產,無論春夏秋冬,每產母食飲及用小方,均令周身潮潤。且忌大汗,又忌無汗,能今日日潮潤,必免生諸症。

集催生諸方

佛手散

全當歸(八錢) 川芎(四錢)

按:此方氣血虧者,尤當必服,血旺則胎自下。如胞衣已破者,恐其乾涸,將上原方加冬葵子三錢。

二脫散

蛇脫(一條,白者) 蠶脫(一張)

煅存性,紹酒送下或榆皮為引。

《濟陰綱目》云:「二脫散須加榆白皮一錢調下,連進三服,覺痛便生。」

三脫散

人脫(男子脫下頭髮,如雞子大一團) 蟬脫(十四枚) 蛇脫(一條) 俱煅灰為末,分三服紹酒送下。

上方並可治橫生、難產、胎死腹中。

三脫六一散

蛇脫(一條,白的) 蠶脫(一張) 蟬脫(五枚) 滑石(一錢二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共為末,紹酒送下。

桂乳散

上邊桂心(一兩) 乳香(一兩,去油)

共為末,作三服,芎歸湯送下。

香桂散

麝香(五分,另研) 官桂(三錢,去粗皮,研) 各為末和勻,作三服,童便紹酒下。

此方系下死胎之聖藥,宜慎用之。用時蔥白汁調服,須臾,如手推下。

滑胎飲

益母草、川芎(各三錢) 當歸身(六錢) 冬葵子(二錢) 阿膠(一兩,炒珠) 滑石粉(三錢)

凡胞漿已破而胎猶不下者,當連進二劑;或原方加蘇油一兩,(藥煎畢將油和勻)即下。

屢次經驗催生秘方

魚膠一兩用紅棉布一尺,卷魚膠以罐盛貯封固,火煅存性為末,每服一錢,用芝麻油、蜂蜜、紹酒各半盞調服立下。

此方胞漿水破,瀝乾不下者可用。

油蜜煎

芝麻油、蜂蜜、童便各一碗,和勻入銅鍋,慢火煎三沸,掠去浮沫,調入白滑石粉一兩;或不用滑石,用益母草末一兩,亦可拌勻頓服。外以油蜜於母臍上下摩之,此方治難產瀝漿,胞胎不下最妙。《濟陰綱目》云:「此方甚妥。蓋童便取破血,又有濁陰下降之理,而摩法更妙。」

催生如聖散

黃葵子,不拘多少焙乾為末,熱酒調下二錢,神效。如無葵子,葵花亦可。若漏胎血乾,難產極痛者,並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產。如打撲死胎,紅花酒下。

又方曰:黃葵子,炒服七十粒,難產危時免哭泣。

華佗肘後方

巴豆肉(三粒) 蓖麻子(七粒) 麝香(少許)

共研如泥捻作餅,貼於臍上,須臾分娩矣。

王叔和難產生死歌

身重體寒熱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舌上反冷子多死,腹中須遣母歸冥。

身重者,胃氣絕也;體熱者,陰氣虛也;寒慄者,陽氣衰也;舌卷、舌下脈青黑及舌反冷不溫,乃子母俱傾之候。

面赤舌青獨留母

面赤是營衛流行之氣,故留母。舌上青色是妊娠絡絕,故子死。

唇口俱青子母傾

唇口俱青,營衛氣絕也。舌青而又營衛俱青,故子母俱死。

面舌俱青頻出沫,母亡子活定須應。

面舌俱青是營衛兩絕,吐痰沫是胎氣上衝,脾胃氣絕,乃子活母死之症。

王叔和生死脈訣歌

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逆分明,寸口滑絕不調死,沉細附骨命可生。

按:產後身發寒熱,其脈多數,切不可因熱而作熱治。蓋緣血虛陰虧而然,只須重用當歸,則身熱自退,其脈數自漸除。若遇前醫生過用桂附者,且產母直言心燒將斃,生化湯去姜,加酒洗乾地黃三錢,即愈。

新產禁補

丹溪云:「產後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昔有陳氏婦,新產四五日腹痛寒熱,醫者拘於大補之語,誤進參耆,遍身紫黑髮喘而死。殊不知其言治末者,即標本之謂也。陳氏婦瘀血未淨惡露發熱,所謂「急則治其標」,正合用生化湯倍加當歸,先去其瘀血,則身熱自然漸退矣。今驟然大補,是失丹溪「主末」二字之義也。又有一婦張氏,產後血暈,用參附而愈。蓋一因血虛補之而痊,一因惡露不淨誤補而死,一症也,一藥也,而病不同。利害立判,是在臨症細心斟酌。必須問其惡露有無,按之痛與不痛,審症的確,然後施治,方保萬全。如瘀血未淨,腹痛便結,脈現澀滯沉實有神,浮洪有力,治宜生化湯;若或寒或熱,脈浮而數,按之無力者,當遵產後大補氣血為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