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門

胞衣不下 一

胞衣不下,其因有四,或風冷干犯,因使振血凝滯;或下血過多,以致產路澀干;或惡血流入胞內,衣漸脹滿而疼痛;或產久氣弱,困怠無力運托而外行。夫兒身既離胞,宜速下。不爾,上攻心胸,脹滿喘急,將有性命之憂者矣。治此之法,急宜奪命散以解其危。或生化湯大加肉桂,使血和則易下也。

一法用蔥一莖,捲於產婦發內,令口嚼之,俟嘔可即下也。

奪命散 本門一

生化湯 本門二

玉門不閉 二

既產玉門不閉者,其致有二。或氣血衰弱,或初產傷重。氣血衰弱者,無所痛苦;因產傷重者,必腫而痛也。

若氣血衰弱,不能收閉者,十全大補湯。因初產傷重者,甘草煎湯淋洗之,其腫自平。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血暈 三

產後眼生黑花,頭目旋暈,不能起坐,昏迷不省人事者,謂之血暈。由惡露去少,敗血流入於肝,乘虛逆湊於心,神明被擾,故昏不省人,氣閉欲絕也。然因去血過多,心神失養者,亦能致此,名曰血脫。倘作血暈施治,必增危劇。二者何以辨之?面唇色赤者,血暈也;面唇色白者,血脫也。辨認不明,鮮不誤矣。

若血暈者,佛手散童便沖服。血脫而致者,清魂散。二者均宜燒下漆及燒鐵釘醋淬,不時熏鼻自蘇。若向有血暈之患者,宜於臨產之時,預服獨參湯或十全大補湯一二劑。不但可免血暈,而且易產,此屢試屢驗法也。

清魂散 本門三

獨參湯 本門四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惡露不下 四

惡露不下,有因風冷襲干胞門,以致氣滯血凝,腹中必有脹痛之虞。有因產時去血太多,血海乾澀,面顏必見黃白之色。以此辨之,誠切當不易法也。

若因血凝者,失笑散逐而行之。去血大多者,聖愈湯補而運之。

失笑散 見崩漏門八

聖愈湯 見月經門十二

惡露不絕 五

產後惡露,乃里兒汙血也。產時當隨胎而下,其未盡之餘,常以七朝為率。若日久不斷,時時淋漓者,有衝任虛損,不能收攝;有瘀停米盡,隨化隨行,當審其色,或汙濁不明,或淺淡不鮮,或其氣臭,或腥而穢,是汙濁不明,為虛中挾滯;淺淡不鮮,為衝任虧弱;其氣臭腥而穢者,財為瘀停不盡也。

若衝任虛損,不能攝血者,十全大補湯加續斷、阿膠。色汙濁不明者,人參養榮湯。色淺淡者,八珍湯。其氣臭腥而穢,隨化隨行,倆停所致也,佛手散加益母草。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人參養榮湯 見月經門二二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

佛手散 見月經門八

頭疼 六

頭者諸陽之會也。產後五臟皆虛,陰血暴亡,孤陽失守,上湊於頭而痛,誠陰虛所致也。面色必黃白,脈則寸強尺弱。間有敗血攻衝而疼者,必兼腹痛之證,治者詳之。

若去血太多者,此血虛頭疼也,八珍湯加蔓荊子。如脈寸強尺弱者,六味地黃湯加牛膝、五味子,此余歷驗者。敗血攻衝而致者,芎歸湯或沖童便。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

六味地黃湯 見月經門十五

芎歸湯 本門五

心胃痛 七

產後心胃痛有二。一風冷凝滯氣血,一飲食停留中脘也。蓋產後氣血衰微,諸凡最易干襲,若四肢厥逆,面爪青白而痛者,乃風冷凝滯,氣血不能宣通也;若嘔吐惡食,心胃脹滿而痛者,乃飲食停郁中脘,無力輸運也。倘大便硬結,小便赤澀,渴欲飲冷者,又屬內有實熱,法當從下也。

若心胃痛而四肢厥逆者,大岩蜜湯。嘔吐惡食而胃痛者,加味二陳湯,大便硬結屬實熱者,不妨少與玉燭散,攻而利之。

大岩蜜湯 本門六

加味二陳湯 本門七

玉燭散 見月經門五三

腹痛八

產後腹痛,其因有四。或去血過,則臟府乏其充養;或惡露去少,則瘀血凝滯不通;或恣食過傷,必見惡食脹滿;或寒乘胞中,必有冷凝形狀,皆致痛之由也。治此之法,血少者,補養之;瘀滯者,開逐之;食傷者,消導之;風寒乘於胞中者,溫散之。然倘數朝以內,飲食如常,忽爾腹痛,六脈沉伏,四肢厥冷,此惡血不盡,傷食里血而脈不起也。不可誤認氣血兩虛,輒用大補,須消導兼以行血可也。

若去血過多者,當歸建中湯或八珍湯、當歸羊肉湯。瘀血壅滯者,失笑散最驗。飲食傷者,異功散加山楂、神麯,或查木二陳湯。風寒乘虛入於胞中者,香桂散,或吳茱萸湯。

當歸建中湯 見月經門三二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

當歸羊肉湯 本六八

失笑散 見崩漏門八

異功散 本門九

查術二陳湯 本門十

香桂散 本門十一

吳茱萸湯 見月經門三一

少腹痛 九

產後少腹痛者,乃血塊未淨,名曰兒忱痛。蓋兒在胎中,宿有血塊,產時其血破敗,與兒俱下,則無是患。若臟府為風冷所幹,則血凝少腹之間,故結聚疼痛也。察此之法,須於小水辨之,其小便利者,為瘀血凝結;小便不利,淋澀脹痛者,乃蓄水作祟也。倘堅硬紅腫者,須防潰、疝、癃之患矣。

若兒枕痛者,延胡索散。屬蓄水為患者,五苓散。將成潰疝癃者,吳茱萸湯以溫而散之。

延胡索散 本門十二

五苓散 見胎前門八

吳茱萸湯 見月經門三一

脅痛 十

產後脅痛,由瘀血凝滯,使肝氣不能流暢,或所下過多,氣血虧而失滋榮。夫脅者,肝之部分也,但有左右氣血之不同,當明辨析。左痛者,血滯也;右痛者,氣虛而兼血弱也。詳而施治,鮮不效矣。

若左脅痛屬血滯者,延胡索散。屬血虛者,四物湯加參、朮、柴胡。右脅痛屬氣滯者,四君子湯加柴胡青皮,或四君子湯加柴胡薄佳。若氣血兩虛而因去血過多者,八珍湯加肉桂治之。

延胡索散 本門十二

四物湯 見月經門一,

四君子湯 本門十三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

腰痛 十一

腰者腎之府,胞胎之所繫也。產則陰血暴脫,腎氣損傷,故每多痠痛之患。若腰中重墜,下注兩股,痛如錐刺者,乃產時風冷乘襲,瘀血滯於肝經,不即治療,久之必作癰疽也。

若因去血過多,三陰虧損,而痠痛者,八味地黃湯加杜仲、續斷。風冷乘襲,痛注兩股者,佛手寄生湯溫而散之。

八味地黃湯 見月經門十六

佛手寄生湯 本門十四

遍身痛 十二

產後遍身疼痛、山去血過多,榮血不足,衛氣衰微,不能榮養也,或風寒外客,必有表證可憑。倘面唇色紫,身脹而痛,則屬停瘀所致也。

若去血過多,榮血不足,或風寒外客者,均宜趁痛散主之。榮衛氣血兩虛者,人參養榮湯加黑姜。面唇色紫者,當以行瘀止痛為主,秦沒四物湯,瘀和而痛自止也。

趁痛散 本門十五

人參養榮湯 見月經門二二

秦沒四物湯 本門十六

腹中塊痛 十三

產後腹中有塊,堅硬攻痛者,多因新產之後,風冷乘虛而入,以致瘀血凝結也。宜速驅逐,久則必成血瘕。又有寒疝一證,亦在少腹攻築疼痛,此屬寒氣滯澀,當溫以散之。

若瘀血凝結者,急宜延胡索散逐而行之。寒疝攻痛者,宜吳茱萸湯溫而散之。

延胡索散 本門十二

吳茱萸湯 見月經門三一

筋攣 十四

產後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舒展,俗名雞爪風。皆由產後血液虧損,不能榮筋,故令拘攣疼痛也。大法宜養榮血,佐以舒筋。蓋血足則筋有養矣。

若無汗者,宜養榮之中兼以祛邪,宜四物湯加柴胡、木香、桂枝、釣藤鉤。若有汗者,宜大補榮血,用八珍湯加桂枝、黃耆、阿膠。

四物湯 見月經門一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二

傷食嘔吐 十五

產後氣血俱虛,脾胃自弱,一切飲食,最宜戒慎。苟恣欲無忌,過食肉面炙煿之物,以致心胸飽悶,惡聞食氣,嘈雜嘔惡,吞酸吐酸者,此食傷脾胃也。但產後氣血虧虛,不可同尋常論治,惟宜助健脾氣,佐以消導,使食消而脾不傷也。

若嘔吐噁心者,六君子湯加香附、砂仁、神麯、山楂。惡食飽悶者,六君子湯加厚朴。嘔逆痰涎者,此必挾痰飲而作也,二陳湯重用半夏,更加藿香。吞酸吐酸者,六君子湯加柴胡、吳萸。

六君子湯 見經閉門五

二陳湯 本門十七

呃逆 十六

呃逆者,屬脾虛聚冷,胃中伏寒也。蓋產後氣血並傷,臟府皆損,飲冷食寒,以致中焦之氣厥而不順。法當溫暖脾胃。然有中氣大虛,不能按納,下焦真氣,逆奔上衝,亦能致此,其聲必長,其候殊惡,又當溫補命門為主矣。

若脾虛胃冷者,丁香豆蔻散。如不應,當以參附湯峻補之。若發熱面赤者,屬熱實也,茹橘飲。下焦真氣逆沖者,都氣湯。

丁香豆蔻散 本門十八

參附湯 本門十九

茹橘飲 本門二十

都氣湯 本門二一

氣喘 十七

產後喘促,極危之證也。因所下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依,孤陽上越,獨聚肺中,誠陰竭陽浮之候,最難治療者也。然惡露不行,敗血上攻於肺者,亦能致此,必面色紫黑,喘息氣壯為辨耳。

若脈細無力,面唇色白,或面顏淡紅者,屬孤陽也。宜驟固補,急以參附湯,遲則不救。如有上面唇之色,而氣則出多入少,脈見寸口浮大無力,關沉尺細,或微,或脈雖豁大,按之則隱者,此陰竭陽浮之象,誠真陰涸竭,孤陽上脫之候也。宜加味都氣湯,余嘗用此,多臻奇效。面色紫黑者,此敗血上攻也,奪命散,稍涉虛者,二味參蘇飲。

參附湯 本門十九

加味都氣湯 見經閉門九

奪命散 本門一

二味參蘇飲 本門二二

浮腫 十八

產後浮腫,多由敗血停留,乘虛流入經絡,血化為水,故令浮腫。然有氣分、血分、水腫之別,不可不辨。輕虛浮腫,心胸脹滿,因素有水飲,名曰氣分也。皮如熟李,遍身青腫者,名曰血分也。若喘嗽小便不利,為水腫矣。

若屬氣分者,枳朮湯;屬血分者,小調經散。水腫者,茯苓導水湯。

枳朮湯 本門二三

小調中湯 本門二四

小調經散 本門二五

茯苓導水湯 見胎前門十四

發熱 十九

產後發熱,因端甚多,不可執一論治。蓋陰血暴亡,諸邪易湊。或陽無陰斂,而浮游肌表;或恣貪飲食,而壅滯胃中;或惡露不去,則瘀血留滯;或蚤起勞動,則困乏使然;或三朝蒸乳,或感冒風寒,諸如此類,皆致熱之由也。咸當詳細審辨,不可孟浪施療。倘獨執一熱,投以清涼,則禍如反掌矣。

若因亡血過多,致陽無所附而熱者,四物湯加炮姜,此從陰引陽之治也。血脫煩躁,乾渴面赤者,當歸補血湯。如脈浮虛,按之則微,此孤陽外越也,急宜參附湯,遲必汗出大喘,乃陽欲亡之象,雖藥終斃矣。飲食過傷者,異功散加山楂、神麯、厚朴、生薑。脾虛不能化食者,六君子湯。嘔惡者,香砂六君子湯。惡露不去致瘀血留滯者,必兼腹痛之證,生化湯。蚤起勞動而致者,十全大補湯或八珍湯。熱在三朝為蒸乳也,不須藥療。感冒風寒,治詳本條,見後二一。

四物湯 見月經門一

當歸補血湯 見月經門十一

參附湯 本門十九

異功散 本門九

六君子湯 見經閉門五

香砂六君子湯 見月經門三九

生化湯 本門二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

寒熱 二十

產後寒熱,有往來寒熱、乍寒乍熱、寒熱似瘧、壯熱憎寒之別。名既不同,其證亦異。寒熱往來者,寒去熱來,熱去寒來,遞相更換,為氣血虛損,陰陽不和也。乍寒乍熱者,有時作寒,有時作熱,無定之時,乃陰陽相乘,榮衛不調也。寒熱似瘧者,或先寒後熱,先熱後寒,一定不移,至其時而始作,緣飲食停滯,或敗血不散而然也。壯熱憎寒者,其身既壯熱而復時時畏寒,因汗出遇風,玄府閉秘也。有諸內,自形諸外,須明辨之,斯克效矣。

若陰陽不和,寒熱往來者,柴胡四物湯,或追遙散。榮衛不調,乍寒乍熱者,乃陰陽相乘也,蓋陽乘陰則熱,陰乘陽則寒,宜增損四物湯,或八珍湯少加柴胡。若敗血停留,兼食傷中,寒熱似瘧者,生化湯加柴胡、山楂、神麯。感受風寒,憎寒壯熱者,更生散。

柴胡四物湯 見月經門五二

逍遙散 見月經門九

增損四物湯 本門二六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

生化湯 本門二

更生散 本門二七

感冒 二一

新產之後,不謹調護,因而感冒風寒,以致頭痛脊強,發熱惡寒者,慎勿峻劑表散。蓋產後大血既去,氣因亦虧,表裡空虛,雖即微邪,亦易乘襲,當以養血為主,佐以疏解,主強則賊自遁避,血和則風寒消滅。不知此,誤投峻散之方,津汗一出,重則亡陽,輕則惕瞤,或鬱冒昏迷,或抽搐便秘,變幻諸證,靡非過散之害也。

若頭痛發熱惡寒者,蔥柴四物湯。頭痛脊強體疼者,羌佳四物湯。

蔥柴四物湯 本門二八

羌桂四物湯 見月經門三六

自汗 二二

產後陰血既亡,陽氣因之而虛,誠陰陽兩虧之時,若微汗自出,乃榮衛和調之象。倘自汗如洗,極危證也。蓋汗本血液,產既亡陰,而復大汗,豈不虧而又耗乎?究其由,緣陰氣虧損,不能斂藏,故陽氣外越而汗出不收,速宜固密衛氣,否則陽亡而斃矣。若自汗太甚者,宜黃耆湯。如陰血大脫,孤陽外越,致汗不止者,非大劑參附湯不可。或更加五味子,其效尤捷。

黃耆湯 本門二九

參附湯 本門十九

頭汗 一二

產後陰亡,陽氣獨盛,上蒸於頭,故但頭汗出,至頸而還也。夫陽既獨盛,微汗則損陽就陰,兩相平均,無足為慮,設大汗淋洗,乃陰既下亡,陽夏上脫,危劇之候也。

若微汗至頭而還者,當歸六黃湯,內芩、連、黃柏三味,俱炒黑用之。大汗淋洗者,治見上自汗條,亙互參考。

當歸六黃湯 本門三十

中風 二四

婦人以榮血為主,產時下血太多,臟府虧損,未曾平復,蚤起勞動,因而風邪乘襲,客於皮膚、經絡以致筋骨疼痹,羸乏少氣,唇青肌冷,神昏目眩。凡筋脈挾寒,則攣急喎僻,挾熱則縱緩虛弱,種種證狀,皆由氣血虛損所召。《經》所謂,邪之所湊,其正必虛也。

治此者,宜大溫補,雖有他證,從末治之,宜十全大補湯,如牙關緊結,令人推正其身,一人夾正其面,挖開口灌之,如不得下,令側其面,出之仍灌,熱者又冷又灌,數次即能下咽,少傾可蘇。此立齋法也。蘇後酌宜施治。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痙病 二五

產後血氣皆虛,臟府均弱,多自汗出,腠理不密,風邪乘間襲入,遂成痙證。三陽之筋,結於頷頰,風乘之則口噤,陰陽經絡,用環於身,風乘之,則頭項肩背強直,如角弓反張之狀,證雖不一,實陰血不足,無以榮養筋脈而然也。當以培補氣血為主,其勢自解。若見頭搖喘促,汗出不止,兩手撮空,乃真氣去,邪氣獨留,必死之候也。

若角弓反張口噤鼓頷者,附防十全大補湯。

附防十全大補湯 本門三一

瘛瘲 二六

夫瘛者,筋脈拘急也;瘲者筋脈弛縱也。產後患此,由去血過多,筋無所養,陽火熾盛,致使抽搐、發熱、心煩口渴。《經》曰肝主筋、藏血。蓋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值此陽旺陰衰之際,當以養陰為主,則陽火退而諸證息。不應,則以補脾為要。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也。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大汗不止者,其命將休,不治之證也。

若治此者,宜釣藤八珍湯主之。如不應,用釣丹四君湯。

釣藤八珍湯 本門三二

釣丹四君湯 本門三三

不語 二七

產後不語,須分虛實。有痰熱乘心者,有敗血衝心者,有氣血兩虛而鬱冒神昏者,大抵產後屬虛者多,而實者少也,治者詳之。

若氣血兩虛者,加味八珍湯;痰熱者,星連二陳湯;敗血衝心者,七珍散。

加味八珍湯 本門三四

星連二陳湯 本門三五

七珍散 本門三六

驚悸恍惚 二八

產後陰血虧虛,心氣怯弱,神志失守,邪熱乘心,以致驚不自安,悸動不定,目睛不轉,恍惚疑懼者,惟宜養血安神。蓋血足則神有藏舍,驚悸何能作哉?

若血虛而致者,茯神散。憂愁思慮而傷心脾者,鎮心歸脾湯。

茯神散 本門三七

鎮心歸脾湯 本門三八

發狂譫語見鬼 二九

產後發狂譫語,妄見鬼神,由敗血衝心,或心血虛損。敗血衝心者,面顏赤紫,其聲壯厲而揮亂;心血虛損者,面唇黃白,神志恐怯而言微。以此辨之,最為確當。

若敗血衝心者,小調經散。心血虛損者,妙香散,以當歸熟地煎湯調服,其效如神。

小調經散 本門二五

妙香散 本門三九

虛煩 三十

產後虛煩,其致有三。或陰血虧竭,因見氣浮而短;或敗血衝心,雖煩多兼脹痛之證。若煩而躁者,乃去血過多,亡陰所致也。

若心煩而短氣者,人參當歸湯。敗血衝心者,失笑散。亡血過多者,當歸補血湯,則煩躁皆除也。

人參當歸湯 本門四十

失笑散 見崩漏門八

當歸補血湯 見月經門十一

發渴 三一

產後發渴者,氣血虧虛也。蓋陰血暴亡,津液短少,不能上奉,廉泉涸竭,故口乾而渴也。治當審其偏氣偏血,鮮有不愈者。

若津液不足者,參麥飲。血虛而渴者,麥粉四物湯,渴甚不解者,竹葉歸耆湯。

參麥飲 本門四一

麥粉四物湯 本門四二

竹葉歸耆湯 本門四三

咳嗽 三二

產後咳嗽,有蚤起勞動,感受風寒者,必有頭疼身痛可據;有敗血上衝入肺者,必見面唇紫赤之色。治此之法,外感者,疏散之;敗血者,消逐之。無難事已。然因陰虛而致者居多。蓋產後陰血大脫,則真陰必虛,陰虛則火無制,上刑肺金,欲不咳嗽,勢難容己。當以滋金壯水以漸圖功也。

若感冒風寒者,旋覆花湯。敗血上衝入肺者,桃紅佛子散。真陰虧虛者,麥味地黃湯,滋其化源必自愈也。

旋覆花湯 本門四四

桃紅佛手散 本門四五

麥味地黃湯 見經閉門四

衄血 三三

產後衄血,乃惡露不下,虛火載血上行,不能循其經隧,故溢出鼻竅也。若兼黑色見干口鼻,為熱極反兼水化,系胃絕肺敗之候,藥餌最難醫者。蓋凡色紅赤者,陽熱之生氣也,青黑者,陰寒之絕氣也。況口鼻為陽明多氣多血之部,而見陰寒慘殺之氣,則胃中陽和之氣衰敗可知、其下死也幾希。若強欲治此者,惟人參澤蘭葉湯,或冀其萬一耳。

人參澤蘭葉湯 本門四六

痢疾 三四

產後痢者,名產子痢。多因飲食不謹,恣貪生冷,或起居不慎,沖寒受暑所致。若腹中㽲痛,裡急後重者屬有餘;日久虛寒滑脫者,屬不足。其色黃赤稠黏,多屬於熱;清稀澄澈,如鴨糞者,則屬於寒。此虛實寒熱之辨也,更以脈息遲數參之,庶不致誤。治之之法,熱者清之,寒者溫之,冷熱不和者調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虛實新久之間,宜細心詳察也。

若其色黃赤稠黏者,熱也,槐連四物湯,清其熱而堅腸胃,或六一四物湯亦可。赤白相兼者,冷熱不和也,芍藥湯調之。色白清稀滑脫者,虛寒也,真人養臟湯,溫而澀之。日久不止,必氣血大虛,十全大補湯。若見色白或黃而清稀,次數甚多,或久不止,此因產大虛,腎廢封藏之職也,當以溫固腎氣為主,宜八味地黃湯去丹皮加故紙、五味、兔絲子。若為風寒沖感而致者,人參敗毒散。因暑濕而致者,香連丸。痢下純紅,名曰血痢,此敗血滲入大腸也,膠榆四物湯。

槐連四物湯 本門四七

六一四物湯 本門四八

芍藥湯 本門四九

真人養臟湯 本門五十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八味地黃湯 見月經門十六

人參敗毒散 本門五一

香連丸 本門五二

膠榆四物湯 本門五三

瘧疾 三五

瘧疾之發,各有常期,或一日一發,或間日、三日而一作,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如信人有約定不爽也。產後患此,多因瘀血停留,榮衛不和,故有斯疾。然有似瘧一證,亦發寒熱,蓋因氣血並竭,陰陽兩虛,陽虛則作寒,陰虛則發熱也。二者之治,須當詳辨。倘率以瘧法施治,則禍不旋踵矣。

若因瘀血停留者,加味生化湯。痰飲食積者,加味二陳湯。外感風寒者,藿香正氣散。榮衛不和,乃氣血衰弱也,柴胡八珍湯。氣血並竭,陰陽兩虛,以致寒熱似瘧者,當補氣血為主,八珍湯、十全大補湯,陰陽平均則寒熱自除矣。宜與前寒熱條互相參考。

加味生化湯 本門五四

加味二陳湯 本門五五

藿香正氣散 本門五六

柴胡八珍湯 本門五七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蓐勞 三六

產後氣血兩虛,蚤起勞動,六淫外傷,七情內損,致有寒熱往來,臍腹脹痛,懶食廢飲,貪臥嗜眠,起則目眩頭暈,甚而骨蒸潮熱,盜汗自汗,痰喘咳嗽,面色萎黃,肌肉消瘦,日漸尫羸,名曰蓐勞。皆不善調攝之所致也。當先健脾理胃,俾飲食漸進,中氣日充,則氣血生化,諸臟有賴,繼餌之以調榮益衛,補虛培損,庶可望其有濟也。

若健理脾胃,惟六君子湯加減主之,使能食易消,則水穀之氣,化生精微,後天氣血日隆,精神由之漸旺,然後調補榮衛,三合散加減主之。日久惟見虛羸者,法當大補氣血,如八珍、十全、人參養榮之類,隨宜施用。方俱見月經門,茲不冗贅。

六君子湯 見經閉門五

三合散 本門五八

血崩 三七

產後陰血已亡,未得平復,更患崩證、乃血脫氣陷之候也。致此之由,或勞役過度,或瘀血停留,或因驚恐而觸心,或為憤怒而傷肝。蓋氣血大虛之際,一切最易干犯,治此之法,須當詳審。若少腹滿痛不已,而脈實大緊數者,此肝陰已竭,肝氣隨敗矣。難治。

若勞役過度者,法當峻補,宜加味十全大補湯。瘀血停滯者,少腹必有形徵,按之則痛,佛手散、失笑敞,以逐之,倘遽止其血,必致淋漓。因驚恐者,歸脾湯。憤怒傷肝,疏泄用事,故血妄行也,茅地逍遙散。

加味十全大汁湯 本門五九

佛手散 見月經門八

失笑散 見經閉門八

歸脾湯 見月經門十四

茅地逍遙散 本門六十

大便秘結 三八

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產後血去太過,傷其津液,胃燥腸枯,故令大便秘結也。若飲食如常,腹無脹滿之苦者,不可輕易導下,致傷元氣,惟宜滋陰養血為主,血旺則腸胃津回,而便自通利矣。方宜四物湯重用當歸,大加肉蓯蓉、火麻仁之類。

四物湯 見月經門一

小便淋閉 三九

產後淋閉,由邪熱挾瘀血流滲膀胱,故腹脹而痛。當以和瘀通利為主,加味四物湯主之。

加味四物湯 本門六一

小便頻數不禁淋瀝 四十

產後氣虛陷下,多令小便頻數而色白。腎虛不固,小便自遺而不禁。若產時穩婆傷其胞脬,多致小便淋瀝。須詳分施治。

若氣虛頻數者,補中益氣湯。腎虛遺尿不禁者,加味地黃湯。胞脬傷而淋瀝者,黃耆當歸散。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

加味地黃湯 本門六二

黃耆當歸散 本門六三

大便出血 四一

產後便血,有因膏梁積熱,醇酒濕毒,壅積胃中,傳及大腸者;有脾氣餒弱,不能統攝者;有中氣下陷,無力升提者。析而明之,施治可也。

若腸胃積熱者,加味芩連四物湯。脾虛不能統血者,歸脾湯。中氣下陷者,補中益氣湯。

加味芩連四物湯 本門六四

歸脾湯 見月經門十四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

小便出血 四二

產後溺血,因氣血衰弱,熱由內起,乘之於血,血得熱則流滲脬內,故血隨尿出。若脅脹少食者,此肝乘脾也。

若熱流脬內者,加味四物湯。脅脹少食者,加味逍遙散。

加味四物湯 本門六一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

敗血成癰 四三

新產半月前後,癰腫發於四肢胸腹者,則敗血不盡,流滯經絡。或氣虛血弱,榮氣不從,逆於腠理也。二者之辨,亦有差別。敗血瘀滯者,焮腫赤痛,而脈弦洪有力,當養血之中,佐以導瘀。氣虛血弱,榮澀衛逆者,平塌散漫,而脈虛微少神,宜峻補氣血,以固本元。以此察之,瘀虛立判。治療之法,隨其虛實,務使氣壯血和,其毒乃解。若以清涼解毒為事,勢必不膿不潰,而成壞證矣。

若敗血而成者,金翹生化湯。氣血虛弱者,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乳香、沒藥。

金翹主化湯 本門六五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月水不通 四四

產後月水不通者,不必藥也。蓋衝任二脈,為經絡之海,皆起胞中,手太陽少陰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產時去血過多,乳汁每每不通,是乳與月水皆一血也,故乳子半歲一歲之內,月經不行者,乃其常候。或半歲經即行者,必少壯血盛之人。若一二年不行,無他疾苦,亦不宜用通經之藥。蓋此非勞傷榮衛,即衝任脈虛耳。但健理中州,培補氣血,則經自流行。倘強欲通之,是與榨乾汁者無以異也。

產後虛實審宜 四五

朱丹溪曰:產後氣血兩虛,惟宜大補,雖有他證,以末治之。張從政曰:產後慎不可作諸虛不足治。二公之淪,不無各偏。嘗見遵朱者,則失於溫補。守張者,則誤乎清涼。顛倒錯施,比比皆然。躬救其偏者,指不勝屈,故特剖而析之。夫人稟賦不齊,勇怯各異,即產後諸證,亦各有虛實之殊,如證發壯熱,色見紅赤,脈息沉實滑數之類者,實也,熱也。證候喜暖,色見黃白,脈息虛弱細遲者,虛也,寒也。治療之法,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清之。余守用有年,從未致誤。總之,能於形、證、脈三者參詳,何施不可?《經》曰:能合脈色,可以萬全。其斯之謂歟。

產後門匯方

奪命飲 一

沒藥 血竭各等分。

上研為細末,才產下便用童便、細酒各半杯,煎一兩沸,調下二錢,良久再服,其惡血自下行,便不衝上,免生百疾。

生化湯 二

當歸(四錢) 川芎(二錢) 丹參(一錢)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 紅花(八分) 薑炭(一錢)。

水煎服。

清魂散 三

澤蘭葉 人參(各二錢) 川芎(五錢) 荊芥穗(一兩) 甘草(二錢,炙)。

上為末,用溫酒熱湯各半杯,調一錢灌之,下咽眼即汗,氣定即醒。

獨參湯 四

用人參三五錢。

水煎服。

芎歸湯 五

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二錢五分)。

水煎服,或沖童便半杯服之。

大岩蜜湯 六

當歸 熟地 白芍(各二錢) 乾薑 肉桂(各一錢) 吳茱萸 獨活 遠志(炙) 細辛 甘草(各八分,炙)。

上水煎眼。

加味二陳湯 七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炙) 神麯 麥芽 砂仁 木香。

加生薑三片,水煎眼。

當歸羊肉湯 八

肥羊肉(一斤,去脂) 當歸(五兩) 黃耆(四兩) 生薑(六兩)。

上先以水一斗煮羊肉,取汁八升,後下三味煮取二升五合,分為四服。

異功散 九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神麯 山楂肉 甘草(炙)。

上加薑棗,水煎服。

查術二陳湯 十

半夏 陳皮 茯苓 甘草(炙) 白朮 山楂。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溫眼。

香桂散 十一

當歸 肉桂 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酒調眼。

延胡索散 十二

延胡索 當歸 赤芍藥 桂心 生蒲黃 紅花 琥珀(各等分)。

上以好醋浸一宿,焙乾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四君子湯 十三

人參 白朮 白苓 甘草(炙)。

加薑棗水煎服。

佛手寄生湯 十四

當歸 川芎 桑寄生 獨活 肉桂 續斷 牛膝 防風。

酒水各半煎眼。

趁痛散 十五

當歸 官桂 白朮 黃耆 獨活 牛膝 生薑(各五錢) 甘草(炙) 薤白(各三錢五分) 桑寄生(五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秦沒四物湯 十六

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秦艽 沒藥 桃仁 紅花。

酒一水二煎眼。

二陳湯 十七

白苓 半夏 陳皮 炙草。

加姜水煎服。

丁香豆蔻散 十八

公丁香 白豆蔻仁 伏龍肝各等分。

上為末,生薑湯點服。

參附湯 十九

人參(一兩) 附子(五錢,炮)。

上作一服,薑棗水煎,徐徐服。去人參加黃耆,名耆附湯。

茹橘飲 二十

竹茹 橘皮(各三錢) 乾柿(一枚)。

水姜煎服。

都氣湯 二一

熟地(四錢) 山藥(炒) 山萸(各二錢,酒蒸去核) 白苓 丹皮(酒製) 澤瀉(各一錢五分) 五味子(五分) 肉桂(一錢,去皮)。

水煎服。

二味參蘇飲 二二

人參(一兩,為末) 蘇木(二兩)。

上以蘇木煎湯,沖人參末服。

枳木湯 二三

枳實(二兩,炒) 白朮(二兩,土炒)。

水姜煎服。

小調中湯 二四

白朮(一錢五分) 茯苓 當歸 白芍 陳皮(各一錢)。

水煎眼。

小調經散 二五

白芍 當歸 沒藥 琥珀 桂心(各一錢) 細辛 麝香(各五分)。

上為末,每服五分,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增損四物湯 二六

當歸 白芍 川芎 人參 甘草(炙) 炮姜。

水煎服。

更生散 二七

當歸 生地 川芎 人參(各二錢) 荊芥穗(三錢) 乾薑(八分,炮)。

水煎服。

蔥柴四物湯 二八

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三錢,酒炒) 川芎(錢五分) 蔥白(三寸) 柴胡(二錢)。

水姜煎服。

黃耆湯 二九

黃耆(三錢,蜜炙) 牡蠣粉(二錢) 白朮(二錢,土炒) 茯苓(一錢) 麥冬(二錢,去心) 熟地(三錢) 防風(一錢) 甘草(七分,炙)。

上加浮小麥一合,煎眼。

當歸六黃湯 三十

當歸 熟地黃 黃耆(各二錢,炙) 生地黃 黃柏(炒黑) 黃芩(炒黑) 黃連(各一錢,炒黑)。

水煎服。

附防十全大補湯 三一

人參(一錢) 黃耆(二錢,炙) 白朮(二錢,土炒) 白苓(一錢)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肉桂(一錢,去皮) 甘草(七分) 附子(一錢,炮) 防風(五分)。

上加薑棗水煎服。

釣藤八珍湯 三二

人參(一二錢,去蘆) 白朮(二錢,土炒) 茯苓(一錢) 甘草(八分,炙)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酒洗)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丹皮(酒洗) 生地(各一錢五分,灑洗) 釣藤鉤(一錢)。

薑棗水煎服。

釣丹四君湯 三三

人參(一錢,去蘆) 白朮(二錢,土炒) 白苓(一錢五分) 甘草(八分,炙) 釣藤鉤(一錢五分) 丹皮(一錢,酒蒸)。

薑棗水煎服。

加味八珍湯 三四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土炒) 白苓(一錢) 甘草(八分,炙)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酒洗)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遠志(六分,炙) 菖蒲(五分) 釣藤鉤(一錢)。

薑棗水煎服。

星連二陳湯 三五

膽南星(一錢五分) 黃連(一錢,薑汁炒焦) 橘紅 半夏(姜炙) 白苓(各一錢五分) 甘草(六分,炙)。

生薑水煎服。

七珍散 三六

人參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兩) 細辛(一錢) 防風 辰砂(各五錢,另研)。

上為細末,每眼一錢,薄荷煎湯調服。

茯神散 三七

茯神(一兩,去木) 人參 黃耆(炙) 赤芍 牛膝 琥珀 龍齒(各一錢五分,研) 生地(一兩五錢) 窪心(五錢) 當歸(二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鎮心歸脾湯 三八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土炒) 黃耆(二錢,炙) 當歸(二錢) 茯苓(一錢) 遠志(六分,制) 棗仁(二錢,炒研) 木香(四分) 甘草(八分,炙) 龍眼肉(一錢) 龍齒(一錢,研) 硃砂(五分,水飛調)。

加薑棗水煎服。

妙香散 三九

甘草(五錢,炒) 遠志(制去心) 山藥(薑汁炒) 茯苓 茯神(去木) 黃耆(各一兩,炙) 人參 桔梗(各五錢) 辰砂(三錢,另研) 麝香(二錢,另研) 木香(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當歸熟地煎湯調下。

人參當歸湯 四十

人參 當歸 熟地 麥冬 白芍(各二錢) 五味子(三分) 桂枝(一錢)。

上銼,水煎服。

參麥飲 四一

人參 麥冬 五味。

上水煎服。

麥粉四物湯 四二

麥冬(二錢) 花粉(一錢) 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上水煎服。

竹葉歸耆湯 四三

人參 白朮(土炒) 當歸 黃耆(各二錢,炙) 竹葉(二十片) 甘草(五分,炙)。

上銼,水煎服。

旋覆花湯 四四

旋覆花 赤芍藥 荊芥穗 半夏曲 前胡 甘草(炙) 茯苓 五味子 杏仁(去皮尖麩炒) 麻黃(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有汗不宜用。

桃紅佛手散 四五

當歸(五錢) 川芎(二錢) 杏仁(十四粒,去皮尖) 川貝(一錢,去心) 延胡索(二錢)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泥) 紅花(一錢,酒洗)。

上水煎服。

人參澤蘭葉湯 四六

人參(五錢) 澤蘭葉 丹皮 牛膝(各二錢) 生地(三錢) 熟地(五錢)。

藕節五枚煎,沖童便服。

槐連四物湯 四七

當歸 川芎 赤芍 生地 槐花 黃連(各一錢,炒) 御米殼(五分,去蒂蜜炙)。

上銼,水煎服。

六一四物湯 四八

熟地(三錢,土炒) 當歸(二錢) 白芍(三錢,酒炒) 川芎(一錢) 甘草(三分) 滑石(二錢,末調)。

水煎服。

芍藥湯 四九

白芍藥(炒) 當歸 黃連(各半兩,炒) 檳榔 木香 甘草(各二錢,炙) 桂(二錢五分) 黃芩(三錢,炒)。

上每服半兩,水煎,如不減,加大黃。此證又有因中氣虛弱,脾氣鬱結者,治當審察。

真人養臟湯 五十

人參 白木 白芍 肉桂 肉蔻 訶子(各一錢,煨) 木香 甘草 罌粟殼(各八分)。

上銼,薑棗煎服。

人參敗毒散 五一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各一錢五分) 枳殼 桔梗 人參 茯苓(各一錢) 川芎(八分) 甘草(五分)。

上銼,薑蔥煎服。

香連丸 五二

黃連(十二兩,淨) 吳茱萸(十兩,去枝梗)。

上先將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磁器內,置熱湯燉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滾湯下。久痢中氣下陷者,用補中益氣湯下;中氣虛者,用四君子湯下,中氣虛寒者,加薑桂。

膠榆四物湯 五三

熟地(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血餘(一錢,燒灰) 烏賊魚骨(一錢) 阿膠(一錢,炒) 地榆(一錢)。

上銼,水煎服。

加味生化湯 五四

當歸 川芎 丹參 紅花 桃仁 薑炭 柴胡 鱉甲。

上銼,水煎服。

加味二陳湯 五五

半夏 陳皮 白苓 山楂 厚朴 甘草(炙)。

加姜,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 五六

藿香(一錢五分) 桔梗 大腹皮 紫蘇 茯苓 白木(炒) 白芷 半夏曲 陳皮 厚朴(各一錢,炙) 甘草(五分,炙)。

上銼,姜水煎服。

柴胡八珍湯 五七

人參(一錢) 白木(二錢,土炒) 白苓(一錢) 甘草(八分)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柴胡(一錢) 黃芩(一錢,炒) 半夏(一錢,姜炙)。

上加薑棗水煎服。

三合散 五八

當歸 白芍 茯苓 熟地(各一兩) 柴胡 人參(各一兩五錢) 黃芩 半夏(制) 甘草(各六錢) 川芎(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鍾半,煎服,日三。

加味十全大補湯 五九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 甘草(炙) 熟地 白芍(酒炒) 當歸 川芎 黃耆 肉桂 阿膠 升麻 薑炭 續斷。

加薑棗,水煎溫服。

茅地逍遙散 六十

當歸 白芍(酒炒) 白朮(土炒) 茯苓 柴胡 黑梔子 生地 白茅根 甘草(炙)。

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六一

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蒲黃(生) 瞿麥 桃仁 牛膝 滑石 甘草梢 木香 木通。

水煎服。

加味地黃湯 六二

熟地 山藥 山萸 白苓 丹皮 澤瀉 益智仁(炒) 桑螵蛸(炒) 補骨脂(炒) 附子(炮) 肉桂(去皮)。

上銼,水煎服

黃耆當歸散 六三

人參 白朮(土炒) 黃耆 當歸 白芍(各三錢) 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水煎服。

加味芩連四物湯 六四

生地(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黃芩(一錢,炒黑) 黃連(一錢,炒黑) 地榆(一錢,炒) 阿膠(一錢,炒) 荊芥穗(一錢,微炒) 升麻(八分,蜜制) 棕櫚皮(一錢,燒灰)。

上銼,水煎服。

金翹生化湯 六五

當歸(三錢) 川芎(錢五分) 丹參(一錢) 紅花(八分)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薑炭(八分) 乳香(一錢,去油) 沒藥(一錢,去油) 金銀花(錢五分) 連翹(一錢) 甘草節(八分)。

上銼,水煎眼。

回生丹 六六

錦紋大黃(一斤,為細末) 蘇木(三兩,打碎,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聽用) 大黑豆(三升,水浸取殼,用絹袋盛殼,同豆煮熟,去豆不用,將殼曬乾,其汁留用) 紅花(三兩,炒黃色,入好酒四碗,煎三五滾,去渣,取汁,聽用) 米醋(九斤,陳者佳)。

將大黃末一斤,入淨鍋,下米醋三斤,文火熬之,以長木筋不住手攪之成膏,再加醋三斤熬之,又加醋三斤,次第加畢,然後下黑豆汁三碗,再熬,次下蘇木汁,次下紅花汁,熬成大黃膏。取入瓦盆盛之,大黃鍋粑亦剷下,入後藥同磨。

人參 當歸(酒洗) 川芎(酒洗) 香附(醋炒) 延胡索(酒炒) 蒼朮(米泔浸炒) 蒲黃 茯苓 桃仁(各一兩,去皮尖油) 川牛膝(酒洗) 甘草(炙) 地榆(酒洗) 川羌活 廣橘紅 白芍(各五錢,酒炒) 木爪 青皮(各三錢,去穰炒) 乳香 沒藥(各二錢) 益母草(三兩) 木香(四錢) 白朮(三錢,米泔浸炒) 烏藥(二兩五錢,去皮) 良薑(四錢) 馬鞭草(五錢) 秋葵子(三錢) 熟地(一兩,務要九蒸九曬) 三稜(五錢,醋浸透紙里煨) 五靈脂(五錢,醋煮化焙乾研細) 山萸肉(五錢,酒浸蒸搗)。

上三十味並前黑豆殼,共曬為末,入石臼內,下大黃膏拌勻,再下煉熟蜜一斤,共搗千杵,取起為丸。每丸重二錢七八分,靜室陰乾,須二十餘日。不可日曬,不可火烘,干後只重二錢有零。鑠蠟護之,即蠟丸也。用時去蠟殼,調服。湯引列下:

一臨產用人參湯服一丸,則分娩全不費力。如無人參,用淡淡炒鹽湯,調化服之。

一凡胎已成,子食母血,血里其子,服此丹逐去敗血,自然易生。若橫生逆產者同治。

一氣血兩虛,力不能送,以致產難者,宜多用人參湯調服一丸。

一或因母染重病,或因抱重物傷胎,或腹為物所觸,致使子死腹中,用車前子一錢,煎湯調服一丸、或二丸、三丸,無不下者。

一因血下太早,子死腹中,用人參、車前子各一錢煎湯調服一丸,如無人參,用陳酒少許,煎車前子湯下之。

一胞衣不下,用炒鹽少許泡湯,調服一丸,或二丸、三丸即下。

一產後去血過多,以致血暈,用薄荷湯調眼一丸即醒。

以上六條,乃臨產緊要關頭,雖明醫不能措手,稍有餘貲者,當須備之。利已兼以濟人,功德無量矣。

一產後血暈,起止不得,眼見黑花,皆血氣未定,奔走五臟,上衝於肝之所致。用滾白水調化一丸,服之即愈。

一產後七月,血氣未定,因食與血結聚胸中,口乾心悶煩躁,用滾白湯送下一丸愈。

一產虛羸,血入心肺,熱入脾胃,寒熱往來似瘧,用滾白水送下一丸愈。

一產後敗血走注五臟,停留四肢,遍身浮腫,口渴惡寒,此乃血腫,非水腫也。用白滾水調服一丸自愈。

一產後心中煩躁,言語顛狂,此血熱也,非風邪也。用滾白水調眼一丸,或二丸愈。

一產後敗血流入心孔,閉塞聲音,用甘菊花(三分) 桔梗(三分) 煎湯調服一丸愈

一產後月內,誤食寒酸堅硬之物,與血相摶,流入大腸,不能克化,瀉痢膿血,用山楂煎湯,調眼一丸愈。

一產時百節開張,血入經絡,停留日久,以致周身虛脹痠痛,非濕也。用蘇梗三分煎湯,調服一丸愈。

一產月內飲食或不應時,事務或動氣怒,以致余血流入小腸,閉卻水道,小便澀結,溺血似雞肝,用木通四分煎湯,調服一丸。又或流入大腸,閉卻肛門,大便澀結,便下瘀血,如雞肝色者,用廣陳皮三分煎湯,調眼一丸愈。

一產後惡露未淨,飲食寒熱失調,以致崩漏,形色如肝,潮熱煩悶,背膊拘緊,用白朮(三分) 陳皮(二分)煎湯,調服一丸愈。

一產後血停於脾胃,脹滿嘔吐,非翻胃也,用陳皮煎湯,調服一丸愈。

一產後敗血入五臟六府,遍走四肢,面黃口渴,鼻中流血,通身斑點,危證也。陳酒化服一丸。

一產後小便澀,大便閉,乍寒乍熱,如醉如癡,用滾白水調服一丸愈。

以上十三條,皆產後敗血為害,服此丹最有奇功。至產後一切異證,人所未經,醫所不識,但服此丹,無不立效。一丸不應,二丸三丸必效無疑。胎前常服,能壯氣血養胞胎,室女經閉,月水不調諸證並效。

產後十八論神驗方 六七

此蒙溪覺河圖道先氏傳也。序云:予子媳孕素弱多病,臨產愈甚,舉家惶恐,延醫十數,聚論無濟,真呼吸死生也。適有好友于老醫處覓得此方持送,極言其效。予無計可施,只得按症投藥,一服而母子保全,其應如響。後值家人婦三四輩,皆產後危症,按論而治,不爽毫釐,族黨親友以此方治人者,無不神驗,歷年以來,百投百效。用是公之於世,庶產難有解,而生全無算矣。

紅花(二兩) 官桂(一兩五錢) 乾薑(一兩,二味如婦人三十歲以外者再加五錢) 熟地(一兩) 當歸(一兩) 莪朮(一兩,麵煨) 蒲黃(一兩,炒) 赤芍(一兩) 雄黑豆(一兩)。

上藥九味,如法炮製,共為細末。盛磁瓶內,須封口勿令出氣,臨用時每服三錢。凡患產後諸症者,細查十八論中,必其所患與所論相符,乃照所論引子,用水二鍾,煎六分,將前藥三錢衝入攪勻,空心溫服即效,其服數不拘多少,總以病好為度。大約重者不過四五服,輕者二三服而已。

一孕婦有患熱病六七日,小腹疼痛欲死,指甲青色,而口中出沫者,皆因臟府熱極,以致子死腹中,不能順下耳。若眼此藥即產。用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陳酒三分和藥服。如不熱,連鍾頓滾水內,候熱服。

一凡難產者,因子在母腹飲血十個月,或有餘血,凝結為塊,名曰兒枕。生時兒枕先破,敗血流入衣胞中,所以難產。急服此藥,逼去敗血,自然易生。用炒黃燕子糞、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酒三分和藥服。

一胎衣不下,敗血流入衣中所致。用炒黃燕子糞、滑石、榆皮各一錢煎湯,加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三五日,起坐不得,眼見黑花及心迷不識人者,因敗血流入五臟奔注於肝。庸醫不知,誤認為暗風,治之必死。惟此藥能救。用陳酒一鍾,將生鐵燒紅,浸其內候鐵冷,取出,再燒紅浸之,如是三次。用榆恨皮炭、延胡索各一錢煎,入陳酒、童便各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口乾,心悶多煩渴者,乃氣血未定,便吃腥酸熱物,以致余血結聚於心,故有此症。用當歸一錢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寒熱往來,頭疼腰背痛者,皆產時偶受風寒,邪氣入於腸內,敗血不盡,上連心肺,下至肝腎,故有此症。用當歸一錢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發熱,或遍身寒冷,皆因敗血攻注於四肢,停滯日久,不能還元,仍結膿血,甚至四肢俱腫。若作水腫必誤,蓋水腫則喘,小便澀滯;氣腫則四肢寒熱,須細細辨明。先服此藥逐去敗血,次服通寶散立效。用官佳、紅花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言語顛狂,眼見鬼神,乃敗血攻心所致。急眼此散,用當歸一錢,酒半鍾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失音不語,是七孔三毛九竅,多被敗血沖閉,所以言語不得。用延胡索、棕皮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腹痛兼瀉痢,或腹脹虛滿者,皆因月中誤吃生冷熱物,而余血結聚,日久漸甚,腹脹疼痛,米穀不消,或膿血不止。水氣入腸冷痛,或敗血入小腸,變赤白帶。須先眼此藥,逐去敗血,然後調洽瀉痢。用葛恨一錢煎湯入童便、陳酒各二分和藥服。

一產後百節疼痛,乃敗血入於關節之中,聚結虛脹,不能還元故耳。用酒半鍾、牛膝一錢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有血崩如雞肝,昏悶發熱者,因敗血未定,誤吃腥酸之物所致。用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昏迷驚恐,氣逆咳嗽,四肢寒熱,口乾心悶,或背膊酸腫,腹中時痛,皆因血未還元,早吃熱物麵食,致有此症。日久甚至月經不通,黃赤帶下,而小便或滑或脹急,服此散。用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胸膈氣滿嘔逆者,敗血未淨,心有惡物,肺氣不清,所以如此。不可作傷食治,宜服此藥。可用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入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小便赤色,大便澀滯,或產門脹腫,乃敗血流入小腸,閉卻水道所致。切勿認作淋澀,當服此散。用樟柳根、杏膠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眼。

一產後舌乾鼻衄,繞項生點者,敗血流入五臟也。用當歸一錢,酒半鍾煎湯,入童便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腰痛眼澀,或渾身拘攣,牙關緊閉,或兩腳如弓,狀如中風者,因百日之內,過行房事耳。用烏蝦蟆、麻子各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一產後臟腑不安,言語不得,咽喉作蟬聲者,乃月中誤吃熱物,或停宿食,而敗血攻注,喘息間上下往來,與牙關相緊,故有此症。用乳香一錢煎湯,入陳酒三分和藥服。

原方本系未藥,如倉卒有患產症者,未獲制末藥,即照原方藥料,用十分之一,仍按症照引煎服,以病好為度,亦百試百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