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前諸證門

胎證總領 一

妊婦胎前,變顯極多。其最易犯者,惡阻、胞阻、子腫、子氣、子滿、子煩、子懸、子癇、子嗽、子淋、轉胞、激經、胎漏、尿血、吐血、胎動不安、墮胎、小產、滑胎、子死腹中、臟燥、鬼胎、腸覃、石瘕、母子盛衰等證,共計廿四條,皆當一一詳辨。其餘胎前傷寒、傷食、瘧痢、霍亂、泄瀉等疾,當於雜證門中參考施治,但須時刻保護胎原,不致誤犯為要耳。

惡阻 二

妊孕月餘,噁心嘔吐,名曰惡阻。蓋婦人受胎之後,胎門壅塞,臟氣內阻,挾胎氣衝逆於胃,中宮郁遏,不能舒布,以致頭目昏眩,心虛煩悶,體重肢倦,嗜酸擇食,輕者勿藥可愈,重者必須調理。治此之法,惟求於胃,審其寒熱,辨其痰飲,或胃素虛,或氣攻衝,隨宜施治,鮮不效矣。

若胃素虛者,保主湯;胃寒者,必喜熱飲,六君子湯,吐多痰水,且心煩頭目眩暈者,其入必胃中素有停飲也,宜加味六君子湯;若嘔吐心中煩熱憒悶,喜飲涼漿者,胃熱也,加味溫膽湯;倘愈止愈急者,須效仲景法,停藥月餘自安。

保生湯 本門一

六君湯 見經閉門五

加味六君湯 本門二

加味溫膽湯 本門三

參橘飲 本門四

胞阻 三

孕婦腹痛,名曰胞阻。致此之由,有食滯、胎氣、胞寒、水熱之分。欲察其因,須審痛處。若在心胃分界者,屬食屬滯,消導即愈。在少腹之間,小便清利者,必因胞血受寒,法當養血,溫暖下焦,或小水閉澀而痛者,則是膀胱蓄熱所致,但清熱決水,其治無難。惟腹痛連腰,乃胎氣作祟,或有觸犯而然,治此不易。若兼下血,尤屬可畏。何也?蓋胎繫於腎,腰者腎之府也。若不急為安養,恐墮隕接踵而至矣。

若心胃作痛者,食傷停滯也,宜加味平胃散;若大便秘結日久,加大黃以攻之,必倍甘草以緩其峻,庶不傷胎;若少腹作痛者,乃胞血受寒也,宜加味芎歸飲;小便閉澀而痛者,膀胱積熱也,導赤散;若水盛陽虛不化者,宜五苓散;苦內熱大小便閉者,蜜消煎;腰腹作痛,胎動下血者,宜延胡四物湯,定痛而保胎。下血更多而痛者,須防墮胎,宜加味膠艾四物湯。

加味平胃散 本門五

加味芎歸飲 本門六

導赤散 本門七

五苓散 本門八

蜜消煎 本門九

延胡四物湯 本門十

加味膠艾四物湯 本門十一

子腫子氣子滿皺腳脆腳 四

孕婦頭面浮腫,或漸及遍身,小便短澀者,水氣為病也,名曰子腫。自足腫至膝,或指縫出水,小便長利者,濕氣為病也,名曰子氣。若遍身俱腫,腹脹而喘,在六七個月之間者,名曰子滿。但兩腳腫而膚厚者屬濕,名曰皺腳;皮薄者屬水,名曰脆腳。大凡水之為病多喘促,氣之為病多脹滿。喘促屬肺,脹滿屬脾也。以其人素有水氣濕邪,故受孕有腫滿之證。兒未成形,被水浸漬,其胎每致損壞。已成形者,尚可調治。故五六個月後而有是證者,每多生育,但兒手足軟而有疾耳。

子腫,全生白朮散;子氣,天仙藤敞;子滿、皺腳、脆腳,茯苓導水湯;子腫、子氣亦宜准此。

全生白朮散 本門十二

天仙藤散 本門十三

茯苓導水湯 本門十四

子煩 五

孕婦別無他證,惟時時心煩者,名曰子煩。由陰既養胎,孤陽獨旺,上乘於心,故使煩熱不寧也。宜知母飲加減主之,或犀角散亦可。

知母飲 本門十五

犀角散 本門十六

子懸胎上逼心 六

孕婦心胸脹滿,名曰子懸,由其人累有寒氣,重因食冷,與氣相傳,故胸次脹滿不舒也。更加喘甚者,名為胎上逼心,其因亦然。調之之法,咸直流氣養血為主,惟紫蘇飲兼善其功。

紫蘇飲 本門十七

子癰 七

孕婦忽然顛仆,痰涎壅盛,抽搐不省人事,須臾自醒,頃復如常,名曰子癇。乃肝心二經血虛所致。蓋血虛則主熱,熱盛則生風也。《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始發之際,宜疏風清熱,既醒之後,須以養血為主,所謂血和風自滅耳。

若抽搐微者,羚羊角散;甚者鉤藤湯主之。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則已成中風廢證,當於中風門參考。

羚羊角散 本門十八

鉤藤湯 本門十九

子嗽 八

妊娠咳嗽,名曰子嗽。有感冒風寒、痰飲上逆、陰虛火動之不同。若不速治,久必傷胎。感冒者,必有表證可據,一散可解。痰飲上逆者,痰涎必多,法當理氣化痰。陰虛火動者,身體壯熱,其嗽午後益甚,須以壯水滋金為主,則痰可瘳而胎可保矣。

若感冒風寒者,桔梗湯;痰逆涎盛者,枳桔二陳湯;久嗽陰虛者,麥味地黃湯。

桔梗湯 本門二十

枳潔二陳湯 本門二一

麥味地黃湯 見經閉門四

子淋 九

孕婦小便頻數,窘澀點滴疼痛者,名曰子淋。由氣血聚養胎元,不及輸運滲道,遂使膀胱鬱熱,小水為之不利也。法當養血清熱,佐以利水。然亦有中氣虛弱,無力升提,胞壓於脬,因致小水不利者,須從升補,別之之法,在脈有力無力間也。

若因膀胱鬱熱者,加味五淋散,或安榮散。日久倦怠,脈虛弱者,補中益氣合四苓散,舉而利之。

加味五淋散 本門二二

安榮散 本門二三

補中益氣合四苓散 本門二四

轉胞 十

妊娠臍下急痛,欲小便不得,飲食如常,心煩不能安臥者,名曰轉胞。凡尿急疾趨,或忍尿飽食,胎因下墜,壓及胞系,水竅閉遏,故有是證,當升提其胎。胎舉而胞系亦疏,水道自通矣,不可滲利非獨無益也。宜先用丹溪舉胎法,令穩婆剪去指甲,香油塗手,從玉門托起其胎,則尿自出,暫救其急,遂以舉胎四物湯,煎服探吐。如是三四次,則胎舉而小便通利矣。若其素賦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服吐如上法亦安。倘若不應,乃繫有飲,宜阿膠五苓散,清而利之。

舉胎四物湯 本門二五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

阿膠五苓散 本門二六

激經 十一

婦人受孕之後,經夏循月者,名激經。緣胎尚徽,其血榮養有餘,故坦然無恙。勿妄治療,俟胎形漸長,則血壅護胞中,而經不再見矣。今世云七八月產子者,率都由此,惜人未能察耳。

胎漏 十二

妊娠下血,其腹不痛,謂之胎漏。由衝任脈虛,不能約制血海,或胞中蓄熱,致使經水妄行,或勞役傷脾,無力統攝歸原,或怒氣傷肝,因得疏泄肆權,故血時下,淋漓不止也。當為速治,否則胎於而壅矣。

若衝任氣虛者,其漏下黃汁,或如豆汁,黃耆湯或銀苧酒;胞中蓄熱,其血必多,或色紫黑,阿膠湯清之;勞役傷脾者,歸脾湯;怒氣傷肝者,加味逍遙散。

黃耆湯 本門二七

銀苧酒 本門二八

阿膠湯 本門二九

歸脾湯 見月經門十四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

尿血 十三(附胎動胎漏尿血辨)

妊娠尿血,由於胞熱,或勞怒動火,血為火熱搏激,遂滲入膀胱,故血從尿出,治此之法,唯血餘四物湯,或加山梔仁,足稱神劑。

血餘四物湯 本門三十

按胎動、胎漏、尿血三證俱見下血,第胎動腹痛,胎漏腹不痛。然胎漏、尿血。腹皆不痛,亦有差別,尿血出自溺孔,胎漏出自人門為異耳。

吐血 十四

妊娠吐血,皆屬於熱。蓋氣血壅聚胞元,胞中恆多鬱熱,或為暴怒傷肝,或因膏梁積胃,一有於犯,則火乘氣上,血隨而溢也。

若胞中鬱熱者,芩連四物湯;怒動肝火者,加味逍遙散;膏梁積胃者,清胃飲;胃經有火者,犀角地黃湯。

芩連四物湯 見月經門二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

清胃飲 本門三一

犀角地黃湯 見月經門四五

胎動不安墮胎小產滑胎 十五

氣血充盛,形體壯實,則胎元安固,何患之有。加以調攝,穩如磐石。苟或衝任虛損,勞役太過,因患他疾延綿,偶為磕觸跌撲,或暴怒以傷肝,或房勞而虧腎,此不安、墮胎、小產、滑胎所由出也。蓋衝任虛損,胞中乏其蔭養;勞役太過,氣血難以周榮;他疾延綿,則胞蒂萎而不固;磕觸跌撲,則胎元損而難安;暴怒傷肝,則疏泄用事,子宮受搏,因而不能弭靜;房勞虧腎,則封藏失職,真元盜泄,難御欲火熬煎。今世患是證者,率由乎此。然小產、墮胎亦自有別。五七月,兒體已成,名為小產。二三月形象未備,謂之墮胎。若懷孕三五七月,無故而隕及下次受娠亦復如是者,名曰滑胎。犯此者,宜預補肝腎,以杜後患。尤宜戒房欲,節勞役,庶幾有濟。種植者可不慎歟。

若衝任虛損,勞沒太過,腹痛不下血者,加味聖愈湯;腹痛已下血者,加味佛手散;因患他疾干犯者,十聖散;磕觸跌撲胎欲墮者,芎藭湯調下益母丸;暴怒傷肝者,逍遙散;房勞虧腎者,地黃飲;慣於滑胎者,尤宜長需。倘腹痛連腰,血下時多,挽留難矣。蓋胎繫於腎,腰為腎府也。若胎已墮,血下不止,面黃唇白者,脫榮怔也,急用獨參湯,峻補其氣,以生其血。斯時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顧,使無形主出有形也。若惡血瘀滯不行,腹脅脹痛者,宜於回生丹、益母丸,酌其宜而用之。屢經墮胎者,宜千金保胎丸。

加味聖愈湯 本門三二

加味佛手散 本門三三

十聖散 本門三四

芎藭湯 本門三五

益母丸 本門三六

逍遙散 見月經門九

地黃飲 本門三七

獨參湯 本門三八

回生丹 見後產後門六六

千金保胎丸 本門三九

子死腹中 十六

妊婦胎死,須先驗舌。其色青而面紅和者,子死之證也。當急驅逐,不可遲延。更兼肚腹脹大,或腹如冰,甚而冷沖嘔惡,口出穢氣者,最危之候也,尤宜急下。然必審其虛實,別其寒熱,隨直施用,方盡活人高手。

若人虛羸者,佛手散大加肉佳;人壯實者,平胃散加芒消

佛手散 月經門八

平胃散 本門四十

子母存亡辨 十七

凡妊婦一切凶危之候,欲知子母存亡者,當於孕婦面舌之色定之。若面赤舌青,其子必死,面青舌赤其母已亡。倘面舌俱見青色,兩口角流涎沫者,子母二命皆難保也。

胎兼癥瘕 十八

凡妊婦素有癥瘕,或新有病當攻者,俗云:有娠不可攻削。此臆說也。《經》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言藥雖峻利,有病則病受之,不能傷及胎氣,故重示「亦無殞也」之句。但宜衰其大半而上,毋過孟浪。又何必據有娠不可攻之說也耶。

胎萎不長 十九

夫胎處於胞中,全賴氣血滋養。凡妊娠至五六月,其胎萎不長者,由妊母稟賦虛羸,氣血虧弱而然。但當大補中州,使飲食日進,氣化有自,血因以生,更當大補氣血,則胎自長而不萎矣。

若脾胃久虛,飲食不迸者,六君子湯;氣血兩虧者,八珍湯。

六君子湯 見經閉門五

八珍湯 見月經門二三

子喑 二十

妊娠至九月,聲音細啞者,謂之子喑。蓋足少陰之脈系舌本,因胎形長大,阻遏其脈,不能上至於喉,故發言不亮,非絕然無聲也。不必治療,俟十月子生,其絡復通,則能言矣。岐伯有言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子啼 二一

孕婦腹內有鐘聲,或嬰兒在內啼哭者,名曰子啼。蓋兒在腹中,口含臍帶上血餅,因妊母登高舉臂脫出其口,故兒作聲。令妊婦曲腰如拾物狀,仍入兒口,則聲即止。古書雖載其證,然不經見,設偶有之者,惟黃連煎主之。

黃連煎 本門四一

臟燥 二二

孕婦無故時刻悲傷哀痛,象若神靈依憑者,名曰臟燥。夫悲者,肺情之所主;燥者,金氣之所化。因氣血壅養胎元,津液不能上奉,故肺燥而悲也。甘麥大棗湯主之。

甘誇大棗湯 本門四二

鬼胎 二三

邪思情感,鬼胎因生,夫鬼者,偽也。晝之所思,為夜之所見。婦女之情,心淫而動,則肝腎相火翕然而起,淫精異位,凝聚胞中,其形漸長,腹因漸大,儼若懷子,非實有鬼神交接而後始成也。《經》所謂思想無窮,所願不得,化為白淫者是也。法當攻積破血,則經通而腹消矣。宜於後石瘕腸覃條互參。

腸覃石瘕 二四

《經》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傳,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狀,按之則堅,椎之則移,月事以時下。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寫不寫,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由此觀之,雖皆如懷子狀,腸罩氣病而血不病,故月事以時下。石瘕先氣病而後血病,故月事不來也。

石瘕宜吳茱萸湯主之。腸覃宜香稜丸主之。

吳茱萸湯 見月經門三一

香稜丸 本門四三

母子盛衰 二五

娠母強壯,胎元盛實,則胎前產後但然無虞。倘孕氣萎弱者,則胎前病必多。母氣衰羸者,則產後疾迭見。以此察之,可預知也。

胎孕變常記 二六

李時珍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絕,此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生子,如褚記室所載,平江蘇達卿之女,年十二受孕。有婦人年五十六十而生子,如遼史所載,亟普妻,年六十生二男一女。此又異常之尤者也。

胎前門匯方

保生湯 一

人參 甘草(各二錢) 白朮(土炒) 香附子 烏藥(炒) 橘紅(各五錢)。

上銼,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

加味六君湯 二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 陳皮 半夏(各一錢五分,制) 甘草(五分,制) 藿香葉 枇杷葉(各一錢,制) 縮砂仁(炒) 枳殼(各八分,炒)。

上銼,生薑煎服。

加味溫膽湯 三

陳皮 半夏(制) 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炙) 枳實 竹茹 黃芩(各一錢) 黃連(八分) 麥冬(二錢,去心) 蘆根(一錢)。

上銼,薑棗煎服。

參橘飲 四

人參 橘皮 茯苓 麥冬(去心) 厚朴(薑汁炒) 白朮(各一錢,土炒) 甘草(五分,制) 竹茹(一團)。

上銼,加生薑煎服。

加味平胃散 五

厚朴(薑汁炒) 蒼朮(米泔浸炒) 陳皮 甘草(炙) 人參(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加姜煎服。大便秘結,加大黃倍甘草。

加味芎歸湯 六

當歸(五錢,酒洗) 川芎(二錢) 吳茱萸(八分,甘草水制) 靳艾(酒炒,一錢) 甘草(六分,炙) 阿膠(二錢,蛤粉炒) 人參(一錢,去蘆)。

水煎溫服。

導赤散 七

生地(三錢) 木通(二錢) 甘草梢一錢。燈心一團,煎服。

五苓散 八

白木(土炒)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二錢半) 桂(三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蜜消煎 九

蜂蜜 芒硝。

上煎,溶化服。

延胡四物湯 十

延胡索(三錢,酒煮透) 當歸(二錢,酒洗) 川芎(一錢五分) 熟地(二錢) 白芍(二錢,酒炒)。

上銼,水煎服。

加味膠艾四物湯 十一

當歸(酒洗) 熟地 阿膠 白芍(各二錢,酒炒) 杜仲(一錢五分,鹽水炒) 靳艾(各八分)。

上加蔥白三寸,大豆淋酒煎服。芳因外感之邪加羌活一錢,或濁活以散之。

全生白朮散 十二

白木(二錢半,土炒) 茯苓皮(一錢半) 陳皮 生薑皮 大腹皮 桑白皮(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或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下亦可。

天仙藤散 十三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陳皮 甘草 烏藥 木香(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紫蘇五葉,水煎日三服。腫消止藥。

茯苓導水湯 十四

茯苓 檳榔 豬苓 縮砂 澤瀉 白朮 木瓜 大腹皮 桑白皮 蘇梗(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煎服。脹加枳殼;喘加苦葶藶子;腿腳腫加防己。

知母飲 十五

知母 麥冬 甘草(各五錢) 黃耆 子芩 赤苓(各七錢五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溫服。

犀角散 十六

犀角尖(磨汁臨服投入) 地骨皮 赤茯苓 麥冬(去心) 條芩(各二錢) 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入竹瀝一合,溫服。

紫蘇飲 十七

當歸 川芎 白芍(各二兩) 陳皮 蘇莖葉 大腹皮(各一兩) 甘草(炙) 人參量虛實用。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服,日進二服。

有熱加黃芩、竹茹.心煩加羚羊角。有食加神麯、山楂。

羚羊角散 十八

羚羊角(鎊) 獨活 酸棗仁 五加皮 防風 薏苡仁 杏仁 當歸(酒浸) 川芎 茯神(各五分,去木) 甘草 木香(各二分)。

上㕮咀,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釣藤湯 十九

釣藤鉤 當歸 茯神 人參(各一兩) 苦桔梗(一兩五錢) 桑奇生(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六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忌豬肉、菘菜。

煩熱加石膏二兩五錢。臨產月加桂心一兩。

桔梗湯 二十

天冬(去心) 桑皮 桔梗 紫蘇(各五分) 麻黃(三分,去節) 貝母 人參 甘草(各二分,炙)。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一方有杏仁無貝母。

枳桔二陳湯 二一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二錢) 甘草(五分,炙) 枳殼 桔粳(各一錢)。

上銼,姜水煎服。

加味五淋散 二二

赤苓(二錢) 山梔(一錢,炒黑) 當歸(一錢) 白芍(二錢) 子芩(八分) 甘草(五分) 生地(二錢) 澤瀉(一錢) 車前(一錢) 木通(一錢)。

上水煎服。

安榮散 二三

當歸 白芍(各二錢) 麥冬(一錢半,去心) 通草(一錢) 滑石(六分) 人參(一錢)。

水煎溫服。此方加石斛、山梔其效尤捷。

補中益氣合四苓散 二四

人參(一錢) 黃耆(蜜炙) 白木(土炒) 當歸(各二錢) 升麻 柴胡(各五分) 陳皮(八分) 甘草(六分) 赤苓 澤瀉 豬苓(各一錢)。

上加薑棗煎,溫服。

舉胎四物湯 二五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熟地 川芎 人參 白朮(各二錢,土炒) 陳皮 升麻(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阿膠五苓散 二六

阿膠 澤瀉(各二錢) 豬苓 白木 茯苓(各一錢半) 肉桂(三分)。

上銼,水煎溫服。

黃耆湯 二七

黃耆 糯米 川芎。

上銼細末,水二大盞,煎至一盞,溫服。一方無川芎。

銀苧酒 二八

苧麻根(二兩,銼) 紋銀 清酒(一盞)。

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渣分溫二服。

阿膠湯 二九

阿膠(炙燥) 熟地(焙) 艾葉(微炒) 川芎 當歸(焙) 杜仲(去粗皮炙銼) 白朮(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棗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血餘四物湯 三十

血餘淨(一錢,煅灰) 生地(三錢) 白芍(二錢) 當歸(一錢半) 川芎(一錢) 白茅恨(一錢)。

上水煎溫眼,或加山梔仁更妙。

清胃散 三一

生地(四錢) 丹皮(二錢) 黃芩(一錢半) 升麻(六分)。

加味聖愈湯 三二

人參(一錢) 黃耆(二錢,蜜炙) 熟地(三錢) 當歸(三錢,酒洗) 川芎(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杜仲(二錢,鹽水炒) 續斷(一錢半) 縮砂仁(一錢,炒)。

上加薑棗水煎溫服。

加味佛手散 三三

當歸(五錢) 川芎(二錢) 阿膠(二錢,蒲黃炒珠) 蘄艾(一錢,醋炒) 杜仲(二錢,鹽水炒) 續斷(一錢五分) 白朮(二錢,土炒) 條芩(一錢)。

上水煎溫服。

十聖散 三四

人參 黃耆 白朮 熟地 砂仁(各五分)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白芍(各一錢,炒) 川續斷(八分)。

上銼,水煎服。

芎歸湯 三五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上水煎服。

益母丸 三六

益母草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採,陰乾忌鐵器。

上一味,以石器碾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童便好酒研化服之。

地黃飲 三七

熟地(四錢) 山藥(二錢,炒) 山萸(二錢,酒蒸去淨核) 白苓(一錢五分,乳制) 阿膠(一錢五分,蛤粉炒珠) 五味(五分,蜜酒浸炒) 杜仲(二錢,鹽水炒) 續斷(一錢五分)。

水煎服。

慣於小產滑胎者,將上分兩一倍,作十,加魚鰾二兩,兔絲子二兩,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鹽湯送服,一料即愈。

獨參湯 三八

用好人參二兩或四兩。

水煎徐徐服。

千金保胎丸 三九

治婦人受孕,經三月而胎墮者,雖氣血不足,乃中衝脈有傷。中衝脈即陽明胃經,供應胎孕,至此時必須節飲食,絕欲,戒怒,庶免小產之患。服此可以保全。

白朮(土炒) 熟地(薑汁炒) 杜仲(各四兩,薑汁炒) 當歸(酒洗) 續斷(酒洗) 阿膠(蛤粉炒) 香附米(四制) 益母草 條芩(各二兩,炒) 陳皮 川芎 艾葉(各一兩,醋炙) 砂仁(五錢,炒)。

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

平胃散 四十

厚朴(三錢,姜炙) 蒼朮(一錢五分,米泔炒) 陳皮(一錢五分) 甘草(六分,炙)。

下死胎加芒硝一二錢,水煎溫服。

黃連煎 四一

川黃連

上一味煎湯,調空房中鼠穴內土服。

甘麥大棗湯 四二

甘草(三兩) 小麥(一升) 大棗(十枚)。

上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亦補脾氣。

香稜丸 四三

木香 丁香(各半兩) 枳殼(麩炒) 三稜(酒浸一夕) 莪朮(細銼,每一兩用巴豆三十粒,去殼同炒,待巴豆黃色,去巴豆不用) 青皮 川楝子肉 茴香(各等分,炒)。

上為末,醋煮,麵糊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姜鹽湯送下,或溫酒下,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