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科大概
夫男女者,均稟天地之氣以生。有生之後,男則氣血俱足,女則氣有餘而血不足也。至於受病,外感內傷之證,未嘗不同,但女則別有調經、胎前、產後之治,此所以更立一科也。調經專以理氣補心脾為主;胎前專以清熱補脾為主;產後專以大補氣血兼行滯為主。此婦人科調治之大略云。
濟陰通玄賦
概論八條。
陰陽異質,男女殊科,特立專門之證治,以救在室之沉疴。因其血之虧也,故調之必使流通;因其氣之盈也,故抑之不使郁遏。體本嬌柔,性最偏頗。肥白者多痰,瘦黑者多火。胃太過者氣結,養不足者血涸。專寵愛者,治合異乎孤冷;飫膏粱者,療莫同於藜藿。月事時下兮,如潮汐之應期;血海常滿兮,似江漢之流波;謂之無病,可以勿藥。或不及期而先來兮,氣有餘而血易虧;或過期而後來兮,氣不足而血本弱。花氣淡淡兮,由血室之水虛;桃浪紫色兮,被胞戶之火灼。經未行而腹痛兮,氣滯血澀而可調;經已行而腹痛兮,和氣養血而勿錯。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氣血不藏;或數月而一行兮,元氣虧而生化不多。皆是損真之證,貴在調理之和。滿而不泄兮,為經閉、為血枯、為癥瘕;泄而不滿兮,為崩中、為帶下、為漏濁。常滿者惡其中滿,常泄者慮其氣脫。脈惟喜於芤澀,診切忌乎洪數。或隱忍而病盛兮,愚婦自速其亡;妄攻補而病增兮,庸醫反助其虐。
經候既調,男女可合,不出三日之期,宜盡應候之媾。乾闢坤闔,陽唱陰和。滴秋露於花枝兮,玉粒可結;鼓春風於桃浪兮,金鱗自躍。陰包陽兮,則丹桂發芽;陽包陰兮,則紅蓮吐萼。天地之大義,生民之本始,勿謂芻蕘之言,漫作詼諧之謔。
震風之喜有徵,妊娠之脈必確。尺數關滑而寸盛,陽搏陰別而雀躍。精神雖倦兮,桃腮更妍;飲食粗惡兮,天癸不落。無妨惡阻之害,所慎漏胎之濁。熱常要清,脾不可弱。熱不清兮而胎動不安,脾若虛兮而胎危易墮。惟以安胎為本,其餘雜證為末。斯先哲之格言,宜後人之守約。
子懸急痛而勿疑,子癇卒倒而可愕,子滿胎肥而氣壅,子瘧脾虛而氣弱。子煩子淋兮,胎熱所為;子腫子氣兮,胎水所作。子嗽子痢兮,病轉劇而胎損;傷寒傷食兮,痰若多而成惡。常慘常笑兮,肺氣結而非祟;暴啞不語兮,心血虛而勿藥。胎若肥而瘦胎速進,脈怕微而診脈休錯。
懷胎之後禁忌不可少犯,臨產之前戒慎乃為要約。預備藥物,審擇穩婆。禁譁去疑兮,恐產母之心動;居安守靜兮,令產母之氣和。兒身未轉兮,坐草不宜太早;胞漿既破兮,使力未可太過。或逆或橫兮,在穩婆之妙手;若遲若留兮,系催生之聖藥。
醫藥之系非輕,母子之命所託,差之毫釐,甚於水火。胎衣未下兮,取之有道;惡露未盡兮,去之勿過。血迷血暈兮,死生存乎呼吸;血脹血痛兮,攻擊戒乎揮霍。但以補虛為主,莫因他病而訛。藥喜甘溫兮,切忌苦寒;脈宜和緩兮,最嫌洪數。
惡阻各歸於臟腑,諸病若似於障魔。頭旋而常見黑花兮,乙木之病:聲啞而乍見鬼神兮,丁火之疴。臍下痛而或淋或秘兮,溝瀆塞於汙淤;腹中痛而或脹或腫兮,倉廩積乎陳莝。息逆而喘嗽不寧兮,因犯素天之氣;腰疼而俯仰不利兮,乃沖元海之波。煩熱兮,責其血去而陰虛;羸怯兮,知其蓐勞而氣弱。能詳察夫證候,斯可議乎方藥。
經候不調兮,烏雞可投;天癸或阻兮,蒼莎宜托。地黃補腎兼行,參朮養脾莫卻。三補涼血兮,專治崩中之藥;補中暖宮兮,能固帶下之脫。安胎胡連兮,在妊娠為最宜;瘦胎達生兮,視形證而休錯。黑神去惡露而可取胎衣,十全補虛羸而能除陰火。臨病審證兮,請觀設問之辭;舉一該百兮,勿訝立言之約。吐露靈府之珠璣,掣開醫門之鎖鑰。
調經章
(概論五條)
謹按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衝任滿盛,月事以時下,乃有子。故得其常候者為無病,不可妄投調經之劑。苟或不及期而經先行者,或過期而經後行者,或一月而經再行者,或數月而經一行者,或經閉不行者,或崩者,或漏下者,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調也。大抵調治之法,熱則清之,冷則溫之,虛則補之,滯則行之,滑則固之,下陷則舉之,對證施治,以平為期。如芩連梔柏,清經之藥也;丁桂姜附,溫經之藥也;參朮歸茯,補虛之藥也;川芎香附、青皮玄胡,行滯之藥也;牡蠣赤石脂、棕櫚炭側柏葉,固精之藥也;升麻柴胡、荊芥白芷,升舉之藥也。隨其證而用之,鮮有不效者矣。
婦人經候不調有三:一曰脾虛,二曰衝任損傷,三曰脂痰凝塞。治病之工,不可不審。
脾胃虛弱者,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不月。夫二陽者,陽明胃也。胃主受納五穀,長養血氣,灌溉臟腑,流行經隧,乃水穀之海,血氣之母也。惟憂愁思慮則傷心,心氣受傷,脾氣失養,鬱結不通,腐化不行,胃雖能受,而所謂長養灌溉流行者,皆失其令矣。故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氣日漸耗,血日漸少。斯有血枯、經閉及血少、色淡、過期始行、數月一行之病。
衝任損傷者,經曰:氣以吹之,血以濡之。故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也。女子之性,執拗偏急,忿怒妒忌,以傷肝氣。肝為血海,衝任之系,衝任失守,血氣妄行也。又褚氏曰:女子血未行而強合以動其血,則他日有難名之疾。故女未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子強與之合,或於月事適來未斷之時,而男子縱欲不已,衝任內傷,血海不固。由斯二者,為崩為漏,有一月再行、不及期而行者矣。
脂痰凝塞者,蓋婦女之身,內而腸胃開通,無所阻塞,外而經隧流利,無所礙滯,則血氣和暢,經水應期。惟彼肥碩者,膏脂充滿,玄室之戶不開,挾痰者痰涎壅滯,血海之波不流。故有過期而經始行,或數月而經一行,及為濁為帶為經閉,為無子之病。
不及期而經先行
如德性溫和,素無他疾者,責其血盛,且有熱也。用:
歸身 川芎(各七分) 赤芍 生地 知母 麥冬 地骨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責其氣血俱熱,且有郁也。用:
歸身 川芎 白芍(各一錢) 生地(七分) 條芩(炒) 黃連(炒) 香附(童便浸,炒,杵,各一錢) 生甘草(五分)
水煎服。
如形瘦素無他疾者,責其血熱也。用四物加芩連湯。四物內用赤芍,芩連俱炒各一錢,甘草生五分,水煎,食前服。兼服三補丸和之。
三補丸 專治血熱。用:
黃芩 黃連 黃柏(各炒,各等分)
蜜丸,白湯下。
如形瘦素多疾且熱者,責其衝任內傷也。用:
歸身 白芍 熟地 人參 知母 麥冬(各一錢) 川芎(七分) 炙草(五分)
姜三棗二引,水煎,食前服。更宜常服地黃丸。
地黃丸 治女子衝任損傷,及腎虛血枯、血少、血閉之證。
熟地(焙,八兩) 山藥(四兩) 山茱萸(去核,焙,四兩) 白茯(去皮,三兩) 牡丹皮(去木,三兩) 澤瀉(去毛,三兩)
蜜為丸,空心白湯下。
如曾誤服辛熱暖宮之藥,責其衝任伏火也。用:
歸身(一錢) 川芎(七分) 赤芍 生地(酒洗,各一錢) 黃柏(炒) 知母 木通(去皮,各一錢) 甘草(生五分)
水煎,食前服。更服三補丸和之。
如形肥多痰多郁者,責其血虛氣熱也。
歸身 川芎 生地(薑汁炒,各七分) 陳皮(去白) 半夏(滾水泡,各五分) 白茯 甘草(生各五分) 條芩(炒) 香附(童便浸,炒) 黃連(炒,各一錢)
姜引,水煎服。
經過期後行
如德性溫和,素無疾者,責其血虛少也,八物湯主之。
川芎 白芍 人參 白朮 茯苓 歸身(酒) 甘草(生,各等分) 生地(酒洗) 姜(三片) 棗(三枚去核)
水煎,食前服。
如性急躁,多怒多妒者,責其氣逆血少,八物湯加香附湯主之。前方加香附(童便浸炒)、青皮等分,水煎服。兼常服蒼莎丸以調之。
蒼莎丸 和中開鬱。
蒼朮(米泔浸) 香附(童便浸一日夜,各三兩) 條芩(炒,一兩)
共末,湯浸蒸餅為丸,白湯下。
如形瘦素無他疾者,責其氣血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補湯主之。此湯治氣血兩虛,脾胃不足。
人參 黃耆(蜜) 白朮 白茯 甘草(炙)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 生地(酒洗,各一錢) 厚桂(五分)
薑棗引,煎服如前。
如形瘦食少,責其脾胃衰弱,氣血衰少也,用異功散加當歸川芎湯主之。此方專補脾胃,進飲食,養氣血。
人參 白朮 白茯 炙草 陳皮 歸身(酒洗) 川芎(各一錢)
薑棗引。兼服地黃丸。
如肥人及飲食過多之人,責其濕痰壅滯,軀肢迫寒也。用六君子加歸芎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草 陳皮(去白) 半夏(湯泡七次) 歸身 川芎 香附(童便浸、炒,各一錢)
姜引。兼服蒼莎丸。
如素多疾者,責脾胃虛損,氣血失養也。用參朮大補丸、地黃丸。參朮大補丸即參苓白朮散加歸芎。
人參(五錢) 白朮 白茯 陳皮 蓮肉 歸身(各七錢半) 甘草(炙,三錢) 山藥(一兩) 砂仁 川芎 石菖蒲(各五錢)
共末,荷葉包米煮飯為丸。米飲下。
一月而經再行
如性急多怒氣者,責其傷肝以動衝任之脈,用四物加柴胡湯主之。
歸身 川芎 白芍 生地 柴胡 人參 條芩 甘草(生) 黃連
煎服。更宜常服補陰丸,以瀉衝任之火。
補陰丸
黃柏(炒) 知母(去皮,等分)
蜜丸。每服五十丸。
如曾服辛熱之藥者,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湯及三補丸主之。
如曾傷衝任之脈者,用四物人參知母麥冬湯及地黃丸主之。
數月而經一行
瘦人,責其脾胃弱,氣血虛,用十全大補湯及地黃丸主之。
肥人,責其多痰兼氣血虛,用六君子加蒼莎導痰丸主之。
人參 川芎 半夏(泡,各七分) 甘草(五分) 白朮 白茯 陳皮(去白) 蒼朮(米泔水浸) 歸身 香附(童便炒) 枳殼(各一錢)
蒼莎導痰丸
蒼朮(泔水浸焙) 香附(童便浸,焙,各二兩) 陳皮(去白) 白茯(去皮,各一兩五錢) 枳殼(麩炒) 半夏(泡七次) 南星(炮、去皮) 炙草(各一兩)
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淡薑湯下。
經行或前或後
悉從虛治,加減八物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歸身 川芎 白芍(酒炒) 炙草 陳皮 丹參 香附(童便浸) 牡丹皮(各一錢)
薑棗引。更宜常服丸藥。
烏雞丸 此丸專治婦人脾胃虛弱,衝任損傷,血氣不足,經候不調,以致無子者,服之屢驗。
白烏骨雄雞一隻,要未鐓者,先以粳米養七日,勿令食蟲蟻野物,吊死,去毛去雜細,以一斤為率。用:生地、熟地、天冬、麥冬各二兩,放雞肚中,甜美醇酒十碗,以沙罐煮爛,取出,再用桑柴火上焙。去藥,更以余酒淹盡,焙至焦枯,研羅為末。再加杜仲(鹽水炒)二兩,人參、炙草、肉蓯蓉(酒洗)、破故紙(炒)、小茴(炒)各一兩,歸身、川芎、白朮、丹參、白茯各二兩,砂仁一兩,香附(醋浸三日,焙)四兩。
共研末,和上末,酒調麵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或米飲下。
經期腹痛
凡經水將行,腰脹腹痛者,此氣滯血實也,桃仁四物湯主之。
歸尾 川芎 赤芍 丹皮 香附(醋浸) 玄胡索(各一錢) 生地 紅花(各五分) 桃仁(二十五粒)
水煎,入桃泥在內傾出服。
如瘦人責其有火,加黃連、黃芩(炒)各一錢。
肥人責其有痰,加枳殼、蒼朮各一錢。
凡經水過後腹中痛者,此虛中有滯也,加減八物湯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歸身 川芎 白芍 生地(各一錢) 甘草(炙) 木香(各五分) 青皮(七分) 香附(醋炒,一錢)
薑棗引。
經水多少
瘦人經水來少者,責其血虛少也,四物加人參湯主之。
人參 歸身 川芎 白芍 生地 香附(童便浸,炒) 炙草(各一錢)
薑棗引。
肥人經水來少者,責其痰礙經隧也,用二陳加芎歸湯主之。
陳皮 白茯 歸身 川芎 香附(童便浸炒) 枳殼(炒,各一錢) 半夏(泡七次,八分) 甘草(五分) 滑石(二分)
姜引。
凡經水來太多者,不問肥瘦,皆屬熱也,四物加芩連湯主之。
歸身 白芍(酒洗) 知母 條芩 黃連(各一錢) 川芎 生地(各五分) 黃柏(七分)
兼服三補丸。
經水紫色淡色
色紫者熱也,四物加香附黃連湯主之。
歸尾 川芎 赤芍 生地 香附(童便浸) 黃連(炒) 生草 牡丹皮(各一錢)
煎服。
色淡者虛也,八物湯主之。
人參 白朮 白茯 歸身 川芎 白芍 熟地 黃耆 香附(童便浸,各一錢) 炙草(五分)
薑棗引。更常服地黃丸。
以上各例調經之法,並宜於經候行時,連進十餘服,則下次經候自不愆矣。若丸藥,則宜常久服之,乃效。
經閉不行
婦人女子,經閉不行,其候有三:乃脾胃傷損,飲食減少,氣耗血枯而不行者,法當補其脾胃,養其氣血,以待氣充血生,經自行矣。不可妄用通經之劑,則中氣益損,陰血益干,致成癆瘵之疾而不可救。所謂索千金於乞丐,棰楚日加,徒斃其生而已。一則憂愁思慮,惱怒怨恨,氣鬱血滯,而經不行者,法當開鬱氣、行滯血而經自行。苟用補劑,則氣得補而益結,血益凝聚,致成癥瘕脹滿之疾,所謂養虎自遺患也。一則軀肢迫寒,痰涎壅滯,而經不行者,法當行氣導痰,使經得行。斯謂之良工矣。
如因脾胃傷損,血枯不行者,用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
人參 白朮(各二分) 炙耆 柴胡(各七分) 炙草(五分) 歸身 白芍(酒洗) 川芎 陳皮(各七分) 神麯(炒) 麥芽(炒,各五分)
薑棗引。更宜服前參朮大補丸、烏雞丸,以經行為度。
如因氣鬱血閉不行者,用開鬱二陳湯主之。
陳皮 白茯苓 蒼朮 香附(童便浸) 川芎(各一錢) 半夏(泡,炒) 青皮 莪朮(煨) 檳榔(各七分) 甘草 木香(各五分)
姜引。更宜服四制香附丸,以經行為度,此丸乃婦人常用之要藥也。
四制香附丸
香附(一斤,淨,杵,分四制,酒、醋、鹽水、童便各浸三日,焙研) 天台烏藥(八兩)
共末,醋糊為丸,白湯下。
如因痰者,用前蒼莎導痰丸主之。更服上開鬱二陳湯,去莪朮,加枳殼一錢,服之。
有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寵之妾,寡居之婦,庵院之尼,欲動而不能得遂,憾憤而不能得信,多有經閉之疾。含羞強忍,不欲人知,致成癆瘵之病,終不可救者,宜用四制香附丸、參朮大補丸,攻補兼行,庶幾可瘳。此七情之變,無以法治者也。
有經閉不行,骨蒸潮熱,脈虛者,增損八物柴胡湯主之。
人參 白茯(各一錢) 炙草(五分) 歸身 白芍(酒拌炒) 生地 麥冬 知母 北柴胡
有汗加地骨皮,無汗加牡丹皮各一錢,淡竹葉十五皮,煎服。
凡婦人血虛有熱者,皆可服之。如熱太甚,服此不平者,加黑乾薑一錢,神效。
有經閉發熱,咽燥唇乾,脈實者,用四物涼膈散主之。
歸身 川芎 赤芍 生地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山梔(酒炒) 連翹 桔梗(各一錢) 生草 薄荷葉(各五分) 淡竹葉(十皮)
凡血實形盛,脈有力者,皆可服之。
附:石瘕
石瘕者,因行經之時,寒風自陰戶而入,客於胞門,以致經血凝聚,月信不行,其腹漸大,如孕子狀。婦人壯盛者,半年之後,小水長而消矣;若虛怯者,必成腫病。溫經湯主之。
歸身梢 川芎 赤芍 莪朮(煨) 人參(各一錢) 炙草(五分) 川牛膝 破故紙(炒,杵) 小茴(炒,各一錢)
薑棗引。更宜頻服香附丸。
附:腸覃
腸覃者,因經行之時,寒風自肛門而入,客於大腸,以致經血凝澀,月信雖行而血卻少,其腹漸大如孕子狀,為胎漏狀。壯盛婦人半年以後,氣盛而除,虛怯者必成脹病。桂枝桃仁湯主之。
桂枝 檳榔(各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 生地(酒洗) 枳殼(麩炒,各一錢) 桃仁(二十五粒) 炙草(五分)
薑棗引,煎熟入桃泥,去渣服。更宜常服四制香附丸。
以上二證,載《靈樞經》內,人鮮知者,女科未載焉,特表而出之。
崩漏章
崩
婦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氣虛,不能收斂其血,加以積熱在裡,迫血妄行,故令經血暴下而成崩中。崩久不止,遂成下漏。叔和《脈訣》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腎水枯也。治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熱,後補其虛,未有不痊者也。
凡婦人女子,初得崩中暴下之病者,宜用止血之劑,乃急則治其標也。四物湯調十灰散服之,以血止為度。
十灰散
藕節 蓮蓬 艾葉 棕櫚 大小薊根 側柏 乾薑 油發 乾漆
以上十味,各燒存性,為灰,等分,和勻,每服三錢。或用醋煮糯米粉為丸,每服百丸,不喜散者用之。血止即服清熱之劑,用涼血地黃湯主之。
生地 當歸(各一錢) 黃連 黃柏 知母 藁本 川芎 升麻(各五分) 柴胡 羌活 防風(各七分) 黃芩 炙草 細辛 荊芥穗 蔓荊子(各四分) 紅花(一分)
煎服。如血未盡,再吞十灰丸。
血已止,裡熱已除,宜用補中之劑,加味補中益氣湯主之。
炙耆 人參 白朮 陳皮 歸身 白芍(酒炒) 熟地(各一錢) 炙草 白茯 升麻 柴胡 知母 黃柏(炒,各五分)
薑棗引。更宜早服地黃丸,夕服參朮大補丸,以平為期。
漏
凡崩久成漏,連年不休者,此中氣下陷,下元不固也,宜用前加味補中益氣湯,兼服鹿角霜丸主之。
鹿角霜丸
鹿角霜 柏子仁(去殼,炒) 歸身 茯神 龍骨(煅) 阿膠(蛤粉炒成珠,各一兩) 川芎(七錢) 香附(醋炒,二兩) 炙草(五錢) 川續斷(兩半)
共末。山藥五兩,研作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附:經血妄行
如經血妄行,或吐血、或唾血、或口內血腥,用前四物涼膈散加生韭自然汁服之。
赤白帶下
帶下之病,婦女多有之。赤者屬熱,兼虛兼火治之;白者屬濕,兼虛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者,以補脾胃為主,兼升提。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要知此候。
赤帶用前四物加芩連湯,再加升麻、丹皮主之,兼服三補丸。
白帶用加味六君子湯主之。
陳皮 半夏(泡) 蒼朮(米泔水浸) 人參(各一錢) 白朮(一錢五分) 白茯(一錢二分) 炙草(七分) 升麻 柴胡(各五分)
姜引。兼服蒼莎導痰丸。
帶久不止者,專以補虛為主,宜服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加陳皮、半夏、乾薑(炒)。更服參朮大補丸,以補脾胃之虛,及服補宮丸,以固下元之脫。
補宮丸
鹿角霜 白茯 白朮 白芍(酒炒) 白芷 牡蠣(煅,童便淬) 山藥 龍骨(煅) 赤石脂(各等分) 乾薑(炒,減半)
醋糊丸。空心米飲下。
白濁、白淫、白帶辨證
婦人常有白帶、白濁、白淫之疾,證既不同,治亦有別。白帶者,時常流出,清冷稠黏,此下元虛損證也,用上帶久不止之法治之。白濁者,隨小解而來,渾濁如泔,此胃中濁氣滲入膀胱也。加味二陳湯主之。
陳皮 半夏(泡) 白茯 白朮 蒼朮(泔水浸) 益智仁(鹽水炒,杵末,各一錢) 炙草(五分) 升麻 柴胡(七分)
姜引。
附:遺白帶方
酒煮白果三升,去心去膜,曬乾為末,每服二錢,白水下。
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後而來,亦不多,此男精不攝,滑而自出,不須治即自愈。
溫經湯 婦人行經之時,連服三劑,易能成孕。
陳皮 半夏 生地(各一錢) 歸身尾(二錢) 川芎 白芍 紅花 秦艽 烏藥(各八分) 香附(一錢半) 木通(三分) 青皮(七分)
姜引。水煎服。
種子章
十二條。
無男女,乾坤或幾乎息矣。男女配匹,所以廣嗣,厥系匪輕,勿謂無預於人事。生育者,必陽道強健而不衰,陰癸應候而不愆。陰陽交暢,精血合凝,而胎元易成矣。不然,陽衰不能下應乎陰,陰虧不能上從乎陽,陰陽乖離,是以無子。雖雲天命之有定,抑亦人事之未盡歟!
故種子者,男則清心寡慾,以養其精;女則平心定氣,以養其血;補之以藥餌,濟之以方術,是之謂人事之常盡也。何謂男貴清心寡慾?蓋形樂者易盈,志樂者易蕩。富貴之人,不知御神,則蕩必傾;不知御形,則盈必虧。此清心寡慾,為男子第一緊要也。何謂女貴平心定氣?蓋女子以身事人,而性多躁;以色悅人,而情多忌。稍不如意,即憂思怨怒矣。憂則氣結,思則氣鬱,怨則氣阻,怒則氣上。血隨氣行,氣逆血亦逆。此平心定氣,為女子第一緊要也。藥餌惟何?男子宜服地黃丸,以補左腎之陰;加杜仲、蓯蓉、巴戟、補骨脂、沉香,以補右腎之陽。女子宜服烏雞丸,以養其氣血,調其經候,斯為得理。若彼桂、附、丹石,動氣耗陽、損血消陰之劑,一切遠之。何謂濟之以方術?如種子之歌,《素女》之論是也,宜博求之。
女人無子,多因經候不調,藥餌之輔,尤不可緩。若不調其經候而與之合,徒用力於無用之地。此調經為女人種子緊要也。
如肥盛婦人,稟受甚厚,及恣於酒食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滿溢,閉塞子宮。宜行濕燥痰,用前蒼莎導痰丸、四制香附丸。
如瘦怯性急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子宮乾澀無血,不能攝受精氣。宜涼血降火,用地黃、三補丸調之。
如素有濁漏帶下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下元虛憊,不能聚血受精。宜補虛澀脫,用前烏雞丸、補宮丸調之。
種子歌云:三十時辰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滿地是佳期,經水過時空霍亂。霍亂之時枉費工,樹頭樹底覓殘紅。管教芳花能結子,何愁丹桂不成叢。此蓋言經水未行之時,血海正滿,子宮未開,不能受精以成其孕。經水既行,則子宮開,血海淨,斯能受其精矣。然亦自經水初行之時,計算三十個時辰,足恰兩日半,欲種子貴當其時。故一日、二日、三日與之交,則多生男;四日、五日、六日與之交,則多生女。七日之後,子宮復閉,不必再交矣。
婦女陰質,取象於月。若自朔至望,經水行不失其候者,結胎易,生子多壽,以月光漸生,月輪漸滿也。若自望至晦,經水行或失其期者,胎難結,生子多夭,如月光漸消,月廓漸空也。此造化之理,可與懵者道之耶?
《素女》論中,男有三至,女有五至。如男至而女未至,玉體才交,瓊漿先吐,雖能下應乎陰,而陰不從也;如女至而男未至,則桃浪雖翻,玉露無滴,雖能上從乎陽,而陽不應也,所以無子。此氣至者,亦有先後男女之別。如陽精先至,陰血後參,則精開裹血而成女;陰血先至,陽精後沖,則血開裹精而成男。故卜書云:陰包陽則桂廷添秀,陽包陰則桃洞得仙。此之謂也。
何謂男有三至?蓋陰痿而不舉,肝氣未至也;舉而不堅,腎氣未至也;堅而不熱,心氣未至也。肝氣未至而強合則傷肝,其精流滴而不射;腎氣未至而強合則傷腎,其精散漫而不黏聚;心氣未至而強合則傷心,其精冷而不熱;此男子之所以無子,貴乎清心寡慾,以養肝腎心之氣也。何謂女有五至?蓋交感之時,面赤而熱,心氣至也;目中涎瀝,微睨視人,肝氣至也;嬌聲低語,口鼻氣喘,肺氣至也;伸舌吮唇,以身偎人,脾氣至也;玉戶開張,瓊液流出,腎氣至也。五氣皆至而與之合,則情洽意美,陽施陰受,有子之道也。
男女無疾,交會應期,三虛四忌,不可不避。三虛者,天地晦冥,日月薄蝕,雷電風雨,晦朔弦望,天之虛也;地震土陷,山崩水溢,地之虛也;憂怒悲恐,醉飽勞倦,人之虛也。犯此三虛,則交而不孕,孕而不育,疾病且生,為身之災也。四忌者:一忌本命正沖甲子庚申,滅沒休廢之日;二忌大寒、大暑、大醉、大飽之時;三忌日月星辰、寺觀壇廟、灶厠塚墓之處;四忌觸忤惱犯、罵詈擊搏之事。犯此四忌,不惟令人無子,且致夭也。
凡種子者,當應候之時,男服補腎益精之藥,女則調其飲食,淡其滋味,避其寒暑,至於夜半生氣乘旺之時,依上三至、五至、三虛、四忌行之,自然交而必孕,孕而必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