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口乾痞悶方論第一
論曰:產後口乾痞悶,因食米麵乾飯太早,脾胃不能消化,熱鬱所致,慎不可下,但服見睍丸則愈。無擇云:若內積憂煩,外傷燥熱,宜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烏梅可愈。
愚按:前症若宿食停滯,用六君、枳實、神麯。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魚鱠之類,再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或咽酸噯腐,加炮姜;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
附治驗
一婦人食角黍煩渴,痞悶腹痛,大便欲去不去,服消導等藥,不應,飲食日減,肌體日瘦,半年矣。余謂此食積為患,用大酒麴炒為末,溫酒調服二錢,俄間腹鳴,良久仍下粽而愈。
一婦人食魚鮓腹痛患痢,諸藥不應,用陳皮、白朮等分為末,以陳皮湯送下,數服而愈。
見睍丸
薑黃(炒) 三稜(醋炒) 蓽澄茄 陳皮 良薑 人參 莪朮(酒炒,各等分)
上為末,用蘿蔔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產後心煩發渴,宜清心蓮子飲。(方見六卷首論)
附方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卷第六論)
四神丸(方見八卷第八論)
產後血渴方論第二
竊謂前症若出血過多,虛火上炎,用童子小便,或四物、白朮、麥門、丹皮。若胃氣虛而有熱,用竹葉歸耆湯。若血虛發熱,用八珍加麥門、五味。若血脫髮熱煩躁,用當歸補血湯。若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或七味白朮散。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朝寒暮熱,肚腹作痛,以手按之不痛。余以為血氣俱虛,用八珍之類治之。彼反行逐血,更加發熱煩躁。余用當歸補血湯,熱躁漸止;用八珍、麥門、五味,氣血漸復。
附方
七味白朮散 治中氣虛弱,津液短少,口乾作渴,或因吐瀉所致。
人參 白朮(炒) 木香 白茯苓 甘草(炒) 藿香 乾葛(各一錢)
上水煎服。
竹葉歸耆湯 治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飲食者。
竹葉(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黃耆(二錢) 白朮 人參(各一錢) 麥門冬(去心,七分) 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服。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當歸補血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產後乍寒乍熱方論第三
產後乍寒乍熱,由血氣虛損,陰陽不和。若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宜用增損四物湯。若因敗血不散,腹內作痛,宜用奪命丹,後用增損四物湯,隨病加減。無擇云:敗血流閉諸陰則寒,流閉諸陽則熱,用大調經散、五積散。
愚按:前症若因陽氣不足,陰氣上入於陽中而惡寒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因陰氣不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用六味地黃丸。若氣血不足而惡寒發熱者,用八珍湯。若病後寒熱倦怠者,用補中益氣湯。若肌熱大渴,目赤面紅者,用當歸補血湯。
附治驗
一產婦惡寒發熱,余以為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加炮姜而寒熱愈,用補中益氣而肢體安。又食後犯怒,惡寒發熱,抽搐咬牙,面色青中隱黃,此肝木侮脾土,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木香,一劑而安。
一產婦惡寒發熱,余以為氣血俱虛。不信,反用小柴胡湯,致汗出譫語,煩熱作渴,肢體抽搐。余用十全大補二劑,益甚,脈洪大,重按如無。此藥力不能及,乃加附子,四劑稍緩,數劑而安。
增損四物湯
人參 當歸 芍藥(炒) 川芎 乾薑(炒,各一兩) 甘草(四錢)
上每服四錢,水姜煎。
大調經散 治產後惡露未消,寒熱自汗,或肚腹作痛。
大豆(一兩半,炒,去皮) 茯神(一兩) 真琥珀(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濃煎,烏豆紫蘇湯調下。
附方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當歸補血湯(方見二十卷第十一論)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地黃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產後瘧疾方論第四
郭稽中雲:產後乍寒乍熱者,多是敗血為害,或陰陽不和,若概作瘧疾治之誤矣。陳無擇曰:產後寒熱,或一二日,或二三日一發,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純寒純熱者,皆是瘧疾,最難治療,可用草果飲、生熟飲、四獸飲,選用之。
愚按:前症當與第十四卷第九論參看。用藥以補胃氣為主,佐以草果飲之類。若胃氣稍充,以草果飲為主,佐以補胃之劑。大抵產後瘧疾,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用六君加桔梗、蒼朮、藿香。如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如外邪少,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勞役所傷,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加炮姜。中氣虛寒,用六君加薑、桂。元氣脫陷,急加附子。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胃氣下陷則寒熱交作,或吐瀉不食,腹痛煩渴,發熱譫語,或手足逆冷,寒戰如慄,雖見百症,但溫補脾胃,其病自退。若誤用清脾飲,則中氣傷而變症多矣。
草果飲 治產後瘧疾,寒熱相半者,或多熱者。
半夏(泡) 赤茯苓 甘草(炙) 草果(炮,去皮) 川芎 陳皮 白芷(各一錢) 青皮(去白) 良薑 紫蘇(三錢) 乾葛(四錢)
上㕮咀三錢,水一鍾,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當發日侵晨連服三服,無有不安者。
生熟飲子 治產後瘧疾多寒者。
肉豆蔻 草果仁 厚朴(生用,去皮) 半夏 陳皮 甘草 大棗(去核) 生薑
上八味等分,半用生,半用濕紙裹煨,令香熟,去紙,與生者和勻,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食前一服,食後一服。
清脾飲 治產後瘧疾,熱多寒少。
養胃湯 治產後瘧疾,寒多熱少。
七寶飲 久不已者用截之。(三方見十四卷第九論)
附方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十全大補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蓐勞方論第五
夫產後蓐勞者,此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復,不滿日月,氣血虛羸致,將養失所,而風冷客之。風冷搏於氣血,則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顏容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而感於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乾,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於風邪,流注臟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則蓐勞之候也。
又論曰:婦人因產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心慮,致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愚按:前症當扶養正氣為主,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若因中氣虛而口乾頭暈,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苦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參、術。若因肝腎虛弱,而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若因脾虛血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加白朮。若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症,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當補脾胃。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仍照虛煩發熱方論主治。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虛弱,寒熱如瘧,食少腹脹。
柴胡 人參 甘草(炒) 陳皮 川芎 白芍藥(炒,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薑、棗煎,日二服。
白茯苓散 治產後蓐勞,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桂心 白芍藥(炒) 黃耆(炒) 人參(各半兩) 熟地黃(半兩,自制)
上先以水三盞,入豬腎一雙,薑、棗各三事,煎二盞去之,入前藥半兩,煎一盞服。
豬腰子粥 治產後蓐勞發熱。用豬腰子一枚,去膜切片,用鹽酒拌,先用粳米一合,入蔥椒煮粥,鹽醋和,將腰子鋪碗底,以熱粥蓋之,如作盦生狀,空心服。
黃耆建中湯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或惡寒腹痛。
黃耆(炒) 肉桂(各一兩) 白芍藥(炒,二兩) 甘草(炒,七錢)
上每服五錢,用薑、棗、水煎,日三二服,虛甚須加附子。
附方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
四物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八珍湯
加味逍遙散(二方見二十卷第四論)
產後虛羸方論第六
《產寶》云:產後虛羸者,皆系產後虧損血氣所致,須當慎起居,節飲食,六淫七情,調養百日,庶保無疾。若中年及難產者,毋論日期,必須調養平復,方可治事。否則氣血復傷,虛羸之症作矣。
愚按:前症產傷氣血者,用八珍湯。飲食傷胃者,用四君子湯。停食傷脾者,用六君子湯。勞傷元氣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噯氣覺有藥味者,此藥復傷胃也,但用四君子湯,徐徐少飲,以調脾胃。若胃氣一健,血氣自生,諸症自愈矣。
黃雌雞湯 治產後虛羸腹痛。
小黃雌雞(一隻,去頭足翅羽腸肚,細切) 當歸 白朮(炒) 熟地黃(自制) 桂心 黃耆(炒,各半兩)
上先以水七鍾,煮雞至三鍾,每用汁一鍾,藥四錢煎,日二服。
十全大補湯 治產後氣血未復,形體虛弱,發熱惡寒等症。(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風虛冷勞方論第七
產後氣血勞傷,臟腑虛弱,若風冷乘之,血氣愈虛,形氣羸損,風冷入臟,令人無子,謂之風虛冷勞也。
愚按:前症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丸。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產寶》方 治產後虛羸,不生肌肉。
黃耆(炒) 當歸 芍藥(炒) 人參(各三錢) 桂心 甘草(炒) 川芎 生薑(各四錢) 大棗(十二枚)
上水煎,分三服。
又方 豬腎一雙煮,入蔥、豉作臛,如常食之。
產後腹脹嘔吐方論第八
產後腹脹,滿悶嘔吐者,因敗血散於脾胃,不能運化而致,宜用抵聖湯治之。
愚按:前症若敗血散於腸胃,宜用前方。若飲食停於脾,宜用六君、厚朴。若飲食傷於胃,宜用六君子湯。大凡損其脾者,當節其飲食為善。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或用抵當湯,敗血已下,前症益甚,小腹重墜,似欲去後。余謂此脾氣虛而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溫補脾氣,重墜如失,又用六君子湯而安。
抵聖湯
赤芍藥 半夏 澤蘭葉 人參 陳皮 甘草(炒,各一錢)
上用生薑焙乾半兩,水煎。
愚按:前方最宜用之。
附方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產後嘔逆不食方論第九
經云:胃為水穀之海,以養臟腑。因產後胃氣虛弱,飲食所傷,必致嘔逆,故不食也。
愚按:前症若因飲食過時,用四君子湯。飲食過多,用六君子湯。飲食過時而兼勞役,用補中益氣。若因飲食停滯,用人參養胃湯。脾胃氣虛,用六君子湯。胃氣虛寒,加炮薑、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黃散。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湯,多有生者。
附治驗
一產婦朝吐痰,夜發熱,晝夜無寐,或用清痰降火,肌體日瘦,飲食日少,前症愈甚。余曰:早間吐痰,脾氣虛也;夜間發熱,肝血虛也;晝夜無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以次調補而痊。
開胃散 治產後胃虛嘔吐,胸滿不食。
訶子肉(兩半) 人參(一兩) 甘草(炒,半兩)
上每服五錢,薑、水煎。
治產後胃虛嘔逆:
橘紅(一兩) 半夏 甘草(炒,各半兩) 藿香(二兩)
上服五錢,薑、水煎。
治產後嘔逆不食:
白朮(五錢) 姜(六錢)
水煎,徐徐溫服。
石蓮散 治產後胃寒咳逆,嘔吐不食,或腹作脹。
石蓮肉(兩半) 白茯苓(一兩) 丁香(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薑湯或米飲調下,日三服。
附方
錢氏益黃散 治脾土虛寒,水反來侮,以致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症。
陳皮 青皮 訶子肉 甘草(炙) 丁香(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疼,或作瘧疾。
半夏 厚朴(制) 橘紅(八分) 藿香葉 草果 茯苓 人參(五分) 甘草(炙,三分) 蒼朮(一錢)
上姜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附子理中湯(方見二十卷第八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霍亂方論第十
產後霍亂,因臟腑虛損,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若熱而飲水者,四苓散。寒而不飲水者,理中丸;虛冷者,加附子,來復丹尤妙。
愚按:此症當與後卷第十一論互相主治。
附治驗
一產婦停食霍亂,用藿香正氣散之類已愈。後胸腹膨脹,飲食稍過即嘔吐,或作泄瀉。余謂此脾胃俱虛,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治之漸愈。後因飲食失調,兼恚怒,患霍亂,胸腹大痛,手足逆冷,用附子散,又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而康。設泥痛無補法而用辛散,或用平補之劑,必致不起。
一產婦吐瀉咽酸,面目浮腫,此脾氣虛寒,先用六君加炮姜為主,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而脾胃康。
白朮散 治脾胃傷,吐瀉腹痛,煩渴,手足逆冷,或大便不實。
白朮 橘紅 麥門冬(去心) 人參 乾薑(炮,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每服四錢,薑、水煎。
附子散 治脾胃虛寒,吐瀉腹痛,手足逆冷,或自汗口噤。
附子(炮) 白朮(炒) 當歸 吳茱萸 丁香 橘紅 甘草(炒,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若脾胃虛,用參苓白朮散。
附方
藿香正氣散 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疼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
藿香(一錢五分) 桔梗(炒) 大腹皮 紫蘇 茯苓 白芷 半夏曲 陳皮 白朮(炒) 厚朴(制,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熱服。
五苓散
白朮(炒) 豬苓(各一錢) 桂(三分) 澤瀉(二錢五分) 茯苓(一錢)
上水煎服。
理中丸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飲食少思,肚腹膨脹。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炮)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米糊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細白湯下。
來復丹 治伏暑泄瀉,身熱脈弱,其效如神,倉卒間須用此藥。
硝石(一兩,同硫黃火上微炒,用柳條攪結砂子,不可火大) 太陰玄精石(研) 舶上硫黃(各一兩) 五靈脂(去砂石) 青皮 陳皮(各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易簡方》云:硝石性寒,佐以陳皮,其性疏快。硫黃性寒味澀,若作暖藥以止瀉,誤矣。蓋由啖食生冷,或冒暑熱之氣,中脘閉結,揮霍變亂,非此藥不能通利三焦,分理陰陽,其功甚速。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