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遍身疼痛方論第一
產後遍身疼痛者,由氣虛百節開張,血流骨節,以致肢體沉重不利,筋脈引急,發熱頭痛,宜用趁痛散治之。陳無擇云:若兼感寒傷食,宜用五積散。若誤作傷寒發汗,則筋脈抽搐,手足厥冷,則變為痙,當大補氣血為主。
愚按:前症若以手按而痛益甚,是血瘀滯也,用四物、炮薑、紅花、桃仁、澤蘭,補而散之。若按而痛稍緩,此是血虛也,用四物、炮薑、人參、白朮,補而養之。
附治驗
一產婦身腹作痛,發熱不食,煩躁不寐,盜汗脅痛,服解散祛血之藥,不時昏憒,六脈洪大如無。用補中益氣加炮薑、半夏,一劑頓退二三,四劑寢食甘美。但背強而痛,用八珍散、大補湯,調理而安。
一產婦遍身頭項作痛,惡寒拘急,脈浮緊。此風寒之症也,用五積散一劑,汗出而愈。但倦怠發熱,此邪氣去而真氣虛也,用八珍湯調補而痊。
趁痛散 治產後骨節疼痛,發熱頭重,四肢不舉。
牛膝(酒炒) 甘草(炒) 甘草(炒) 薤白(各一兩) 當歸 桂心 白朮(炒) 黃耆(炒) 獨活 生薑(各半兩)
上每服半兩,水煎。
五積散(方見四卷第九論)
附方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腰痛方論第二
腎主腰腳,產後腰痛者,蓋腎為胎胞所繫,此因產勞傷腎氣,以致風冷客之。若連背脊,痛久未已,後遇有娠,必至損動。
愚按:前症真氣虛邪乘之者,用當歸黃耆湯或十全大補為主,佐以寄生湯。如不應,須十全大補加附子。
附治驗
一產婦腰痛腹脹,善噫,諸藥皆嘔。余以為脾虛血弱,用白朮一味炒黃,每劑一兩,米泔煎,時飲匙許,四劑後漸安,服百餘劑而愈。
治產後風邪頭眩,腰痛不可轉側,四肢沉重,行步艱難:
獨活 川芎 芍藥(炒黃) 桂心 續斷 生薑 桑寄生(各六分) 當歸 防風(各八分)
上水煎服。
如神湯 即生料五積散加桃仁,逐敗血,去風濕。
產後惡露不盡,腰重痛,或兩股痛如錐刺,宜服桃仁湯。若作疽,用五香連翹湯。
桃仁湯 治產後惡露不盡,腹中作痛,或流注腿股作痛,急用此湯治之,如未應,多變作疽,須用五香連翹湯。
桃仁(去皮尖) 蘇木 生地黃(各半兩) 虻蟲(去足翅,炒) 水蛭(炒,各三十個)
上每服五錢,姜水煎,空心熱服。以惡露下為度。
五香連翹湯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麝香 升麻 獨活 桑寄生 連翹 木通(各二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入竹瀝少許服。
當歸黃耆湯 治腰痛不可轉側,或汗出壯熱氣短。
黃耆(炒) 芍藥(炒,各二兩) 當歸(三兩)
上每服四錢,水煎。
附方
十全大補湯 治症同前。又治自汗盜汗,或內熱晡熱,潮熱發熱;或口乾作渴,喉痛舌裂;或胸乳膨脹,脅肋作痛;或臍腹陰冷,二便不調;或頭頸時痛,眩暈目花;或心神不寧,恍惚不寐;或形容不充,肢體作痛;或鼻吸氣冷,急趨氣促;或因飲食勞役,起居失宜;或更有一切虛熱之症,但服此藥,補其根本,諸症悉退。(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獨活寄生湯(方見四卷第七論)
產後惡露不絕方論第三
產後惡露不絕,因傷經血,或內有冷氣,而臟腑不調故也。
愚按:前症若肝氣熱而不能主血,用六味地黃丸。若肝氣虛而不能藏血,用逍遙散。若脾氣虛而不能攝血,用六君子湯。胃氣下陷而不能統血,用補中益氣湯。若脾經鬱熱而血不歸源,用加味歸脾湯。若肝經怒火而血妄行,用加味四物湯。若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若肝經風邪而血沸騰,用一味防風丸。
附治驗
一產婦惡露淋瀝,體倦面黃,食少惡寒,晝夜不寐,驚悸汗出。此脾經虛熱,用加味歸脾湯而痊。後因怒,脅脹作嘔,少食,用六君加柴胡治之而痊。
一方 用蒲黃二兩,水煎頓服。
一方 貫眾醋蘸炙乾,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返魂丹 (一名益母草丸) 治產後惡露不絕,及胎前產後諸症。
益母草(四五月採取,陰乾,用葉及子。子名茺蔚子。不許犯鐵器) 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米飲下。臨產腹痛,或胎動不安,或漏血,當歸湯化下。死胎,或胎衣不下,或牙關緊急,或血暈血熱煩悶,如見鬼神,並童子小便,入酒少許化下。惡露腹痛,或淋瀝,或月水不調,當歸酒化下。
附方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
十全大補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補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
加味四物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一味防風丸(方見十二卷第六論)
產後惡露不下方論第四
產後惡露不下,因臟腑勞傷,氣血虛損,或風冷相搏所致。
愚按:前症若惡露不下,用失笑散。若氣滯血凝,用花蕊石散。若因去血過多而煩熱不止,宜參第七論主治。
附治驗方藥
一產婦患前症,服峻厲之劑,惡露隨下,久而昏憒,以手護其腹。余曰:此脾氣復傷作痛,故用手護也。以人參理中湯加肉桂二劑,補之而愈。
失笑散(方見後)
人參理中湯(方見後)
花蕊石散(方見十八卷第四論)
返魂丹(方見前)
產後惡露上攻心痛方論第五
產後心痛,為陰血虧損,隨火上衝心絡,名曰心胞絡痛,宜大岩蜜湯治之。若寒傷心經,名曰真心痛,朝發夕死,夕發朝死,無藥可救。
愚按:前症若陽氣虛寒,用岩蜜湯溫之。瘀血上衝,用失笑散散之。血既散而痛仍作,用八珍湯補之。大凡肚腹作痛,以手按之,卻不痛,此血虛也,須用補養之劑。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昏憒口噤,冷汗不止,手足厥逆,用六君子加附子一錢,以回其陽,二劑頓蘇。又以十全大補湯,養其血氣而安。
一產婦患前症,手不敢近腹,用失笑散一服,下瘀血而愈。次日復痛,亦用前藥而安。
一產婦患前症,用大黃等藥,其血雖下,復患頭痛,發熱惡寒。次日昏憒,自以兩手堅護其腹,不得診脈。視其面色青白,余為脾氣虛寒而痛也,用六君子湯加薑、桂而痛止,又用八珍湯加薑、桂調理而安。
大岩蜜湯 治產後陽氣虛寒,心腹作痛,不食嘔吐,四肢厥逆。
生地黃 當歸 獨活 吳茱萸 芍藥(炒) 乾薑(炒) 甘草(炒) 桂心 小草(各一兩) 細辛(半兩)
上每服半兩,水煎。
失笑散 治產後惡血上攻,心腹作痛,或牙關緊急,一服可愈。
五靈脂 蒲黃(各一錢)
用醋水煎。一味五靈脂尤妙。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十全大補湯
八珍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惡露腹痛方論第六
產後腹痛,或因外感五邪,內傷六淫,或瘀血壅滯所致,當審其因而治之。
愚按:前症若瘀血內停,用失笑散;風寒外感,用五積散。
附治驗
一婦產後小腹痛甚,牙關緊急,此瘀血內停,灌以失笑散,下血而蘇,又用四物加炮薑、白朮、陳皮而愈。
一婦人經水來比常度過多不止,遂服澀藥止之,致腹作痛。此乃氣血凝滯也,用失笑散二服而愈。
隱居澤蘭湯 治產後惡露腹痛,或胸滿少氣。
澤蘭 生地黃 當歸 芍藥(炒) 生薑(各一錢) 甘草(炒,五分) 大棗(四個)
上水煎服。
四物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五積散(方見第四卷第九論)
失笑散(方見前)
產後兒枕腹痛方論第七
產後兒枕者,乃母胎中宿血也,或因風冷凝滯於小腹而作痛。
愚按:前症若宿血作痛,失笑散行之。既散而仍痛,四神散調之。若噁心作嘔,此屬氣虛,用六君子健其胃氣。若發熱頭痛,或腹痛按而不痛,此屬血虛,用四物、炮薑、參、術補其脾氣。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或用驅逐之劑,昏憒口噤,手足發搐。此血氣虛極之變症也,用八珍湯加炮姜二錢,四劑未應。又以十全大補湯加炮姜一錢,二劑而蘇。
一方 用山楂濃煎汁,入砂糖少許,再煎熱服。
失笑散(方見前)
四神散(方見第四卷第四論)
六君子湯
四物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小腹痛方論第八
產後小腹作痛,由惡露凝結,或外寒相搏。若久而不散,必成血瘕,而月水不調。
愚按:前症若因氣滯,用延胡索散。若因外寒,用五積散。若因怒氣,用四物加木香、柴胡。若因血虛,用四物、參、朮、炮姜。若因陽氣虛弱,用四君、當歸、炮姜。若因脾虛血弱,用六君、當歸、炮姜治之。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或作嘔,或昏憒,此脾氣虛寒,用人參理中湯漸愈,又以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全愈。後復作痛而兼喘,仍用補中益氣湯培補脾肺而瘥。
延胡索散 治產後惡血凝滯,臍下作痛,或作寒熱。
延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用熱酒調下。失笑散尤效。
當歸養血丸 治產後瘀血心腹脹痛,或腰腳疼痛。
當歸 赤芍藥 牡丹皮 延胡索(炒,各二兩) 桂心(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
附方
人參理中湯 治陽氣虛弱,小腹作痛,或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去後無度,或嘔吐腹痛,或飲食難化,胸膈不利。(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人參 白朮 乾薑(炮)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五七錢,或一兩,水煎服。
五積散(方見四卷第九論)
四物湯
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產後寒疝腹痛方論第九
產後臍腹作痛,乃冷氣乘虛也,用當歸建中湯治之。陳無擇云:若產當寒月,人門臍下脹痛,手不可近者,用羊肉湯治之。
愚按:前症若脾胃虛弱,寒邪所侵,用蟠蔥散。若肝經濕熱,小便不利,用龍膽瀉肝湯。仍參前論,恐有瘀血為患。
附治驗
一產婦小腹作痛,小便不利,內熱晡熱,形體倦怠。余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生肝血;用補中益氣湯,補脾胃、升陽氣而痊。
羊肉湯 治產婦脾虛寒邪所乘,以致腹痛,或頭眩脅臍急痛。
精羊肉(四兩) 當歸 川芎(各半兩) 生薑(一兩)
上以水十盞,煎至四盞,分四次空心服。
蟠蔥散
龍膽瀉肝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加味逍遙散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兩脅脹痛方論第十
產後兩脅脹痛,因惡露不盡,或肝經血虛,或肝經氣滯,當分而治之。
愚按:前症若肝經血瘀,用玄胡索散。若肝經氣滯,用四君、青皮、柴胡。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參、朮、柴胡。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若肺金勢盛,剋制肝木,用瀉白散。仍參照前各論主之。
附治驗
一產婦因怒,兩脅脹痛,吐血甚多,發熱惡寒,胸腹脹痛。余以為氣血俱虛,用八珍加柴胡、丹皮、炮姜而血頓止,又用十全大補湯而寒熱漸退。此症苟非用薑、桂辛溫助脾肺以行藥勢,不惟無以施其功,而反助其脹耳。
經效方 治產後肝經氣滯不平,脅肋腹痛,或寒熱往來,內熱晡熱。
當歸(一錢五分) 芍藥(炒) 苦梗(炒) 檳榔 枳殼(麩炒,各八分) 桂心 青木香 柴胡(各六分)
上水煎服。
當歸散 治產後陰血虛弱,或氣滯血凝,以致發熱腹痛,或腹脅脹滿,以當歸、乾薑等分,每服三錢,水煎。
抵聖湯 治血滯腹痛,或腹悶滿,嘔吐不食。(方見後卷第八論)
四君子湯
四物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瀉白散(方見五卷第一論)
玄胡索散(方見前)
產後積聚癥塊方論第十一
夫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然積為陰,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陽,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皆由飲食不節,起居失宜,產後血氣虛弱,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耳。
愚按:前症乃真氣虧損,邪氣乘之,況產後得之,尤當固元氣為主。若求旦夕之效,而攻其邪,則速其危矣。當參前六七論,及七卷痃癖諸論治之。
附治驗方藥
一產婦腹中似有一塊,或時作痛而轉動,按之不痛,面色萎黃,痛則皎白,脈浮而澀。余謂此肝氣虛而血弱也。不信,乃行破血行氣,痛益甚,轉動無常。又認以為血鱉,專用破血祛逐之藥,痛攻兩脅,肚腹尤甚。益信為鱉確。服下蟲等藥,去血甚多,形氣愈虛。肢節間各結小核,隱於肉裡,以為鱉子畏藥,而走於外。余云:肝藏血而養諸筋,此因肝血復損,筋涸而攣結耳。蓋肢節胸項,皆屬肝膽部分,養其脾土,補金水,以滋肝血,則筋自舒。遂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加減調治而愈。
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殊類瘵症,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而愈。
逍遙散
八珍湯
歸脾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血瘕方論第十二
產後瘀血,與氣相搏,名曰瘕,謂其痛而無定處。此因夙有風冷而成,輕則否澀,重則不通。
愚按:前症乃寒邪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常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難經》云:任脈之病,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當參前後各論治之。
治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八分) 桂心 芍藥(炒) 血竭 蒲黃(炒,各六分) 延胡索(炒,四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
葛氏方 治症同前,用桂心為末,每服一錢,空心酒調下。
產後余血奔心煩悶方論第十三
產後余血奔心,蓋因分娩後,不飲童便,以致虛火上炎所致,宜用後方主之。
愚按:前症當與前第五論同治。
金黃散 治惡血上衝,肚腹作痛,或發熱作渴。
延胡索 蒲黃(各一錢) 桂心(二分)
上為末,酒調服。
一方,用炒蒲黃,每服三錢,水煎服,失笑散亦佳。
產後虛煩發熱方論第十四(原無論)
竊謂前症乃陽隨陰散,氣血俱虛,若惡寒發熱,煩躁作渴,急用十全大補湯;若熱愈甚,急加桂、附;若作渴面赤,宜用當歸補血湯。若誤認為火症,投以涼劑,禍在反掌。王太僕先生云: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不時而熱,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當助其腎。故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收於內。又熱不勝寒,是無火也;寒不勝熱,是無水也。治法前症無水者,六味丸;無火者,八味丸;氣血俱虛者,八珍湯與十全大補湯。
附治驗
大尹俞君之內,產後發熱哺熱,吐血便血,兼盜汗,小便頻數,胸脅脹痛,肚腹痞悶。余曰:此諸臟虛損也,症當固本為善。自恃知醫,用降火之劑,更加瀉利,腸鳴嘔吐,不食腹痛,足冷,始信余言。診其脈,或浮洪,或沉細,或如無。其面或青黃,或赤白。此虛寒假熱之狀,時雖仲夏,當舍時從症。先用六君子加炮薑、肉桂,數劑胃氣漸復,諸症漸退。更佐以十全大補湯,半載全愈。
儒者楊敬之內人,所患同前,但唾痰涎,或用溫補化痰之劑,不應,面色黧黑,兩尺浮大,按之微細。此因命門火虛不能生脾土,脾土不能生諸臟而為患也,用八味丸補土之母而痊。
人參當歸湯 治產後虛煩,短氣煩悶。
人參 當歸 麥門冬 桂心 生地黃(各二錢) 大棗(四枚) 粳米(一合) 淡竹葉(二錢) 芍藥(炒黃,一錢)
上水煎服。
蒲黃散 治症同上。方見前兒枕病。
四物湯加茯神、遠志,治產後虛煩。十全大補湯尤效。
六味丸
八味丸(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