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乍見鬼神方論第一

產後如見鬼神,或言語譫妄,皆由血氣虧損,陰虛發熱,或瘀血停滯,以致心神煩躁而然也,宜以調經散治之。

愚按:前症若敗血停滯,用調經散。若血虛發熱,用八珍加炮姜。若心血虛損,用柏子仁散。大抵此證皆心脾血少所致,但調補胃氣,則痰清而神自安矣。若果系鬼祟所附,即灸鬼哭穴可愈。其或不起者,多因豁痰降火,攻伐之過也。(仍參第三卷產後譫語乍見鬼神方論)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或用調經散,愈而復作,仍復前散,益甚,痰涎上湧,朝寒暮熱。余朝用八珍散,夕用加味歸脾湯,各五十餘劑而愈。

調經散 治血虛經閉,心神煩躁,渾身疼痛,或時見怪。

沒藥 琥珀(並細研) 桂心(各一錢) 芍藥(炒) 當歸(各一分) 細辛(半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錢,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柏子仁散 治產後元氣虛弱,瘀血停滯,狂言亂語。

柏子仁 遠志 人參 桑寄生 防風 琥珀(別研) 當歸(炒) 生地黃(焙) 甘草(炒,等分)

上用白羊心一個,水三盞,煮清汁七分,入藥五錢,煎服。

附方

八珍湯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鬼哭穴(見六卷第八論)

產後心神驚悸方論第二

產後心神驚悸恐懼,或目睛不轉,口不能言,乃心氣虛而六淫內侵。診其脈動而弱者,驚悸也。動則為驚,弱則為悸矣。

愚按: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所由作也,當補血氣為主。(仍參三卷第十論)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二度,服琥珀地黃丸、《局方》妙香散,隨效。再患服之,其症益甚,而脈浮大,按之如無,發熱惡寒,此血氣俱虛。余用十全大補、加味歸脾二湯,各百餘劑而愈。後遇驚恐勞怒復作,仍復前藥而安。

琥珀地黃丸 治產後惡露未盡,胸腹作痛,或小便不利。

琥珀(另研) 延胡索(糯米同炒赤,去米) 當歸(各一兩) 蒲黃(四兩,炒香) 生地黃(研取汁,留滓) 生薑(各二斤,研取汁,留滓,生薑汁用銀石器內炒地黃滓,以地黃汁炒生薑滓,各干為末)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當歸煎湯化下。

治血虛驚悸少寐,及產後敗血停留,少腹作痛等證:

辰砂(另研) 沒藥 琥珀(並研細) 當歸(為末,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日午臨臥用白湯調下。

產後驚悸亂語,精神不定,用好硃砂為細末,酒調服錢許。

附方

《局方》妙香散(方見三卷第十三論)

茯苓補心湯(方見三卷第十論)

十全大補湯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中風心驚方論第三

產後眼張口噤,肢體強直,腰背反偃,言語錯亂如癇者,此氣虛風邪所傷而成痙也。

愚按:仲景先生云:有汗為柔痙,用桂枝湯。無汗為剛痙,用麻黃湯。然產後得此,血氣俱虛之敗症也,不可與傷寒例看。丹溪先生云: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可用十全大補湯以補元氣。如不應,急加附子。更不應,是藥力弗逮,仍用參附湯多服。余嘗治大虛之症,參耆數斤,附子數枚方應。

附治驗

一產婦患此,不省人事,言語妄甚,惡風寒,喜熱飲,形氣倦怠,脈虛浮無力。余謂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不應,又二十餘劑稍緩。乃漸加附子至一錢,服數劑,諸症減一二。又二十餘劑,十退三四。乃去附子五分,數劑諸症頓退而安。後又發,仍服前藥加附子三五分而愈。

茯苓散 治產後心虛忪悸,言語錯亂,健忘少睡,或自汗盜汗。

人參 甘草(炒) 芍藥(炒黃) 當歸 生薑(各八分) 茯苓(各一錢) 桂心(六分) 麥門冬(去心,五分) 遠志(去心) 大棗(二枚)

上水煎服。

抱膽丸 治產後遇驚發狂,或遇經行發狂。

水銀(二兩) 黑鉛(一兩五錢) 硃砂(一兩,細研) 乳香(一兩,另研)

上將黑鉛入銚內火熔,下水銀,結成砂子,下硃砂、乳末,乘熱用柳木槌研勻,丸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湯下。得睡忽驚,覺來即安。妙香散亦善。

附方

妙香散(方見三卷第十三論)

十全大補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參附湯(方見後第六論)

產後中風恍惚方論第四

產後恍惚,因元氣俱虛,心經血少,或外邪所侵,以致心神恍惚,怔忡不寧。

愚按:前症當大補血氣為主,而佐以後方為善。蓋風乃虛極之假象也,固其本源,諸病自退。若專治風,則速其危矣。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盜汗自汗,發熱晡熱,面色黃白,四肢畏冷,此氣血俱虛,用八珍湯不應,更用十全大補、加味歸脾二湯始應。後因勞怒,發厥昏憒,左目牽緊,兩唇抽動,小便自遺,余為肝火熾盛,用十全大補加鉤藤、山梔而安,再用十全大補湯、辰砂遠志丸而愈。

辰砂遠志丸 治產後中風驚狂,起臥不安,或痰涎上湧。

石菖蒲 遠志(去骨蘆,甘草煮) 人參 茯神(去木) 辰砂(各三錢) 川芎 山藥 鐵粉 麥門冬(去心) 細辛 天麻 半夏(湯泡) 南星 白附子(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綠豆大,別以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臨臥薑湯下。

附方

八珍湯

十全大補湯

加味歸脾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虛極生風方論第五

產後生風,因去血過多,氣無所主,以致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急服濟危上丹。若投以風藥,則誤甚矣。

愚按:前症若心脾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加附子、鉤藤鉤。若肝經血虛,用逍遙散加鉤藤。經云:脾之榮在唇,心之液為汗。若心脾二臟虛極,急用參附湯救之。

附治驗

一婦人患前症,或用諸補劑,四肢逆冷,自汗泄瀉,腸鳴腹痛。余以陽氣虛寒,用六君子、薑、附,各加至五錢。不應,以參、附各一兩始應:良久不服,仍腸鳴腹痛,後灸關元穴百餘壯,及服十全大補湯方效。

濟危上丹

乳香(研) 五靈脂 硫黃 玄精石(同研極細) 阿膠 卷柏 桑寄生 陳皮(等分)

上將上四味入石器內,微火炒,再研入余末,用生地黃汁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或當歸酒下。

當歸建中湯 治產後腹痛拘急,痛連腰背,自汗少食。

當歸 桂心(各三兩) 白芍藥(六兩,炒焦黃) 甘草(炙,一兩)

上每服五錢,薑、棗水煎,入飴糖一匙服,如未應,加之。

附方

十全大補湯

逍遙散(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獨參湯 治一切失血,惡寒發熱,作渴煩躁,或口噤痰鳴,自汗盜汗,或氣虛脈脫,手足逆冷。蓋血生於氣,故血脫補氣,陽生陰長之理也。(方見三卷第十三論)

產後虛汗不止方論第六

產後汗不止者,皆由陽氣頓虛,腠理不密,而津液妄泄也。若遇風則變痙縱,虛乏短氣,則身體消瘦,唇口乾燥,久則經水斷絕,由津液竭故也。

愚按:前症屬血氣俱虛,急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用參附、耆附等湯。若汗多亡陽發痙,尤當用前藥。王海藏先生云:頭汗出,至頸而還,額上偏多,蓋額為六陽之所會也,由虛熱熏蒸而出。竊謂:前症當以部位分之,額左屬肝,額右屬肺,鼻屬脾,頤屬腎,額屬心,治者審之。(仍參三卷第六論)

附治驗

一產婦略聞音響,其汗如水而昏憒,諸藥到口即嘔。余以為脾氣虛敗,用參、附末為細丸,時含三五粒,隨液嚥下,乃漸加之到錢許,卻服參附湯而痊。

一產婦資汗不止,遂致廢寐,神思疲甚,口乾引飲。余謂血虛有熱,用當歸補血湯以代茶,又以當歸六黃湯,內黃芩、連、柏炒黑,倍加人參、五味子,二劑而愈。

麻黃根湯 治產後虛汗不止,身熱發渴,驚悸不安。

當歸 黃耆(炒) 麻黃根 牡蠣(煅為粉) 人參 甘草(炒,等分)

上每服四錢,水煎。

一方 治產後自汗盜汗,胃氣虛弱,服別藥則嘔吐不能入。

當歸 黃耆(各一兩) 麻黃根(二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

治產後氣脫,汗不止,小便短少,四肢難以屈伸:

甘草(炙,一兩) 附子(炮,五錢) 桂心 芍藥(炒,各兩半)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服。虛甚更加,以效為度。

止汗散

牡蠣(為末,半兩) 小麥麩(八兩,炒黃,為細末)

上每服三五錢,用豬肉汁調。

人參湯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內熱晡熱等症。

人參 當歸(等分)

上為末,以豬腰子一枚切片,水二鍾,糯米半合,蔥白二根,煮取汁八分,入藥三錢,煎服。

附方

當歸六黃湯 治氣血虛熱,盜汗不止。不應,加人參、白朮。心血不足加酸棗仁(炒)。

當歸 熟地黃(自制) 黃耆(炒,各二錢) 生地黃 黃柏(炒黑) 黃芩(炒黑) 黃連(炒黑,各一錢)

上水煎服。

參附湯 治陽氣虛寒,自汗惡寒,或手足逆冷,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吃逆不食,或汗多發痙等症。

人參(一錢) 附子(炮,五錢)

上作一服,薑、棗水煎,徐徐服。去人參加黃耆,名耆附湯。

當歸補血湯 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頻渴引飲,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者。

當歸(三錢) 黃耆(炙,一兩)

上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耆附湯 治陽氣虛脫,惡寒自汗,或口噤痰湧,四肢逆冷,或吐瀉腹痛,飲食不入,及一切虛寒等症。

黃耆(一兩) 附子(炮,五錢)

上作一劑,薑、棗水煎服。如不應,倍加附子,方得全濟。

產後冒悶汗出方論第七

產後忽冒悶汗出者,因陰血虧損,陽氣鬱暴故也。急吞雞子三枚,未醒飲童便。或時復發,宜服竹瀝五合。

愚按:前症屬大虛,宜固元氣為主。其汗不止,必變柔痙。東垣先生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目瞑,蓋因血暴亡而火上熾,但補其血則神自昌。若常時血下,當補而升舉其氣,陽得血而神安,則目明矣。今立一方,以補手足厥陰之血,兼益陽氣,名曰全生活血湯。

全生活血湯 治發熱自汗盜汗,目䀮䀮,四肢無力,口乾頭暈,行步欹側。

柴胡 當歸(各二錢) 生地黃(炒) 熟地黃 川芎 藁本(各一錢半) 防風 羌活 獨活 葛根 甘草(炒,各二錢) 細辛 蔓荊子(各五分) 升麻 芍藥(炒,各三錢) 紅花(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熱服。

產後汗多變痙方論第八

產後汗多變痙,因氣血虛損,肉理不密,風邪所乘,其形口噤,背強如癇,或搖頭馬嘶,不時舉發,氣息如絕,宜速灌小續命湯。若汗出如雨,手拭不及者,不治。

愚按:前症因去血過多,元氣虧極,或外邪相搏,以致牙關緊急,四肢痙強,或陰火內動,或腰背反張,肢體抽搐。若有汗而不惡寒者,曰柔痙。若無汗而惡寒者,曰剛痙。由亡血過多,筋無所養。故傷寒汗下過多,潰瘍膿血大泄多患之,乃敗症也。急以十全大補湯治之。如不應,急加附子,多有復甦者。亦有六淫七情所致者,治法見第三卷第三論。

附治驗

一產婦牙關緊急,腰背反張,四肢抽搐,兩目連札。此去血過多,元氣虧損,陰火熾盛,用十全大補加炮姜,一劑而蘇,數劑而安。

余在吳江史萬湖第時,將入更,聞喧嚷。詢云:家人婦產後出直廚,忽僕而死。余意其勞傷血氣而發痙也,急用十全大補加附子煎滾,令人正其面,開其口灌之。久不能下,令側其面而出之,換以熱藥。如此五次,方得下咽,遂蘇。

小續命湯 治剛痙,或腳氣痹弱,不能轉舒,行步欹側,或口眼喎斜,牙關緊急,角弓反張。

麻黃 桂心 甘草(各半兩) 防風(三兩) 芍藥(炒) 白朮(炒) 人參 川芎 附子(炮) 防己(酒拌) 黃芩(炒,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入薑汁少許溫服。若自汗為柔痙,去麻黃。有熱去附子,減桂一半。盛冬初春,去黃芩。

十全大補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產後口噤腰背反張方論第九

產後口噤。由血氣虛而風邪乘於手三陽經也。蓋手三陽之筋,循結於頷,得風冷則筋急,故致口噤,腰背攣急,角弓反張者,是風邪入於諸陽之經也。

愚按:前症因血氣耗損,腠理不密,汗出過多而患之者,乃虛象也,宜固氣血為主,佐以本方。丹溪云:產後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症,以末治之。如惡寒發熱等症,乃氣血虛甚之極也,宜大劑參、耆、歸、朮、肉桂以培養之。如不應,急用炮附子。再不應,用人參一兩,炮附子二三錢,名參附湯。仍猶未應,乃藥力未能及也,宜多用之。

愈風散 治前症用荊芥略焙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下,童便亦可,其效如神。牙緊,灌口鼻。

清順散 又名交解散。(方見第二卷第五論)

治婦人產後不省人事,吐涎瘛瘲:

當歸 荊芥穗(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少許煎,灌下咽即蘇。

愚按:前症如有未應者,急用大補氣血為主。

產後中風,白鮮皮一兩,或共獨活三兩,酒水煎服。

張仲文用白朮四兩,以酒煎頓服。

小續命湯 治產後口噤,角弓反張。(見前)

產後中風方論第十

產後中風,或血氣未復,風寒所感,以致筋攣拘急,口眼喎斜,或肢體緩弱,入臟則恍惚驚悸。郭稽中雲:產後強力下床,或誤入房,或憂怒內傷臟腑。陳無擇曰:當以脈辨而治之。若努力下床,月內入房,憂怒著艾,非中風類,乃蓐勞火邪之症也。

愚按:前症果外邪所屬,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當補元氣為主,稍佐以治病之藥。若強力下床,月內入房,屬形氣病氣俱不足,當純補元氣,多有復甦者。若誤投風藥,乃促其危也。仍參照第三卷諸論主之。

治產後身背拘急,妄言發熱,四肢拘攣,不時驚悸:

川芎 羌活 羚羊角(屑) 酸棗仁(炒) 芍藥(炒黃,各四兩) 桑白皮(六分) 防風(五分)

上水煎,分三服。

治產後中風,唇青鼻黑,用小續命湯,連進三服即愈。

產後中風煩渴,用紅花子五合炒研,水煎,徐呷之。

獨活寄生湯 治前症亦良。仍與第三卷中風類通看。(方見後)

產後四肢筋攣方論第十一

產後中風,筋脈攣急,乃血氣俱虛。或風邪客於皮膚,則頑痹羸乏。若入於筋脈,則四肢攣急。皆由大經空虛,風寒乘虛而漸入也。

愚按:肝屬木而主筋。前症若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如不應,當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經云: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仍參第三卷諸論主之。

附治驗

一產婦筋攣臂軟,肌肉掣動,此氣血俱虛而自熱也,用十全大補湯而安。

一產婦手麻,服愈風丹遍身皆麻,神思倦怠。余謂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加炮姜,數劑漸愈。去姜又數劑,及逍遙散而痊。

治產後氣血不足,風邪所襲,肢節攣痛,背項強直:

防風(一兩) 赤芍藥(炒) 桂心(半兩) 羚羊角 川芎 羌活 當歸 酸棗仁(炒) 牛蒡子(炒,各三錢)

上每服四錢,水酒煎。

愚按:前方如未應,當用八珍湯。更不應,用十全大補湯。

加味逍遙散

十全大補楊(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味地黃丸(方見三十四卷第十一論)

產後瘛瘲方論第十二(新附)

竊謂瘛者,筋脈拘急也。瘲者,筋脈張縱也。經云:肝主筋而藏血。蓋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前症因產後陰血去多,陽火熾盛,筋無所養而然耳。故癰疽膿水過多,金瘡出血過甚,則陽隨陰散,亦多致此。治法當用八珍散加丹皮、鉤藤,以生陰血,則陽火自退,諸症自愈。如不應,當用四君、芎、歸、丹皮、鉤藤以補脾土。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土也,故小兒吐瀉之後,脾胃虧損,亦多患之。乃虛象也,無風可遂,無痰可消。若屬陽氣脫陷者,用補中益氣加薑、桂,陽氣虛敗者,用十全大補加桂、附,亦有復生者。此等症候,若肢體惡寒,脈微細者,此為真狀。若脈浮大,發熱煩渴,此為假象,惟當固本為善。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流者,皆不治。

附治驗

一產婦因勞兩臂不能屈,服蘇合香丸,肢體痿軟,汗出如水。余謂前藥辛香,耗散真氣,腠理虛而津液妄泄也。先用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補實腠理,收斂真氣,汗頓止。又佐以四君子,調補元氣漸愈,用逍遙散、大補湯調理而痊。

一產婦先胸脅乳內脹痛,後因怒,口噤吐痰,臂不能伸,小便自遺,左三部脈弦。余謂此肝經血虛,而風火所致,不能養筋。先用加味逍遙散治之,臂能屈伸。又以補肝散、六味丸,諸症悉愈。

一婦人發瘛遺尿,自汗面赤,或時面青,飲食如故,肝脈弦緊。余曰:此肝經血燥風熱,名瘛也。肝主小便,其色青,入心則赤。法當滋陰血,清肝火。遂用加味逍遙散,不數劑而諸症悉安。

附方

海藏愈風湯 一名舉鄉古拜散。治一切失血,筋脈緊急,產後搐搦。

荊芥(為末)

上先以炒大豆黃卷,以酒沃之,去黃卷取清汁,調前末三五錢,和滓飲之。輕者一服,重者二三服,中病即止,其效如神。氣虛者忌服。一方用童便調。《本事方》云:此藥委有奇效神靈之功。大抵產室無風為佳,不可衣被帳褥太暖,太暖即汗出,汗出則腠理開,易於中風,便昏冒。一婦人產後遮護太密,更生旺火,睡久及醒,則昏昏如醉,不省人事。用此藥佐以交加散,服之即睡,睡中必以左手搔頭,覺必醒矣,良久果驗。

交加散 治瘛瘲或顫振,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當歸 荊芥穗(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少許,煎至七分,灌下神效。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或經適斷,致手足牽搐,咬牙昏冒異症。

柴胡(八錢) 黃芩(炒,四錢) 人參 半夏(各一錢) 石膏(四錢) 知母(二錢) 黃耆(炒,五錢) 甘草(炙,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姜五片,棗四枚,水煎溫服。

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產後腳氣方論第十三

論曰:產後腳氣,因元氣內虛,六淫外侵所致。其狀發熱瞀悶,搐掣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用小續命湯治之。若以為敗血攻之則誤矣。

愚按:前症當補氣血為主,佐以小續命湯、寄生湯。如不應,用大防風湯。仍參第一卷九論主之。已上十一症,誠似小兒慢驚風,無風可逐,無痰可清,但專補元氣,庶保其生。

附治驗

一產婦患前症,或用獨活寄生湯而痊。後復作,服之其汗如水,更加口噤吐痰。余用十全大補湯,培養血氣,漸愈。後飲食日少,肌體日瘦,吐痰如湧,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及加味歸脾湯,諸症漸退,肌肉漸生。

獨活寄生湯 治風邪內攻,兩脛腫痛,或緩縱攣痹等症。(方見四卷第七論)

小續命湯(方見前)

大防風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九論)

十全大補湯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八味丸(方見十五卷第十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