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風方論第一

論曰:四時八方之氣為風也,常以冬至之日候之。若從其鄉來者,長養萬物;否則名為虛邪,賊害萬物。體虛中之,客於皮膚則頑痹不仁,入於筋脈則攣急喎僻。若兼濕熱,則弛縱痿軟。若入臟腑,氣隨所傷經絡,而為諸病。妊娠中之,必須早治,庶免墮貽之患。

愚按:《病機機要》云:風木為熱,熱勝則風動,宜以靜勝其躁,是亦養血也。治法須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則虛其衛,多下則損其榮。雖有汗下之形,而有中臟中腑之分。中腑者,多著四肢,則脈浮惡寒,拘急不仁。中臟者,多著九竅,則唇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便秘。中腑者宜汗之,中臟者宜下之。表裡已和,宜治在經,當以大藥養之。此中見之要法。妊婦患之,亦當以此法治之,而佐以安胎之藥。仍參三卷首論主治。

防風散 治妊娠中風,卒倒口噤肢強,或痰氣上升。

防風 桑寄生 葛根(各五分) 家菊花 細辛 防己 秦艽 當歸 桂心 茯神 甘草 羚羊角(鎊,各三分)

上水煎,入竹瀝半合服。

白朮酒 治妊娠中風,口噤不語。

白朮(一兩半) 獨活(一兩) 黑豆(一合,炒)

上酒煎,分四服,灌之得汗即愈。

《補遺》:治妊娠中風,排風湯、續命湯、參蘇湯加羌活、風引湯,皆可選用。(方見第三卷中風類)

妊娠風痙方論第二

論曰:妊娠體虛受風,而傷足太陽經,遇風寒相搏,則口噤背強,甚則腰反張,名之曰痙。須臾自醒,良久復作。又名子癇、子冒。當審察其因而治之。

愚按:前症若心肝風熱,用鉤藤湯。肝脾血虛,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加味歸脾湯。氣逆痰滯,紫蘇飲。肝火風熱,鉤藤散。脾虛痰滯,二陳、薑汁、竹瀝。若兼症相雜,當參照子煩門。

附治驗

一妊婦出汗口噤,腰背反張,時作時止。此怒動肝火也,用加味逍遙散漸愈,又用鉤藤散而止,更以四君加鉤藤、山梔、柴胡而安。

一妊婦因怒,忽仆地,良久而蘇,吐痰發搐,口噤項強。用羚羊角散漸愈,更用鉤藤散始痊,又用歸脾湯而安。

羚羊角散 治妊娠冒悶,角弓反張,名曰子癇風痙。

羚羊角(鎊) 獨活 酸棗仁(炒) 五加皮 薏苡仁(炒) 防風 當歸(酒浸) 川芎 茯神(去木)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木香 甘草(炙,各二分)

上姜水煎。

附方

鉤藤湯(方見十二卷第四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紫蘇飲(方見十二卷第八論)

鉤藤散(方見四卷第四論)

二陳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

四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妊娠瘈瘲方論第三

竊謂瘈者,筋脈急而縮也;瘲者,筋脈緩而伸也;一縮一伸,手足相引,搐弱不已,大抵與嬰孩發搐相似,謂之瘈瘲也。此症多屬風,蓋風主搖動。駱龍吉云:心主脈,肝主筋,心屬火,肝屬木,火主熱,木主風,風火相熾,則為瘈瘲也。治法若因風熱,用鉤藤湯加柴胡、山梔、黃芩、白朮,以平肝木,降心火,養氣血。若風痰上湧,加竹瀝、南星、半夏;若風邪急搐,加全蠍、殭蠶。虧損氣血,用八珍湯加鉤藤、山梔為主。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者,肝氣絕也。皆不治。

附治驗方藥

一妊婦四肢不能伸,服祛風燥血之劑,遺屎痰甚,四肢抽搐。余謂肝火血燥,用八珍湯加炒黑黃芩為主,佐以鉤藤湯而安。後因怒,前症復作,小便下血,寒熱少寐,飲食少思,用鉤藤散加山梔、柴胡而血止;用加味逍遙散,寒熱退而得寐;用六君子湯加芍藥、鉤藤,飲食進而漸安。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妊娠鬼胎方論第四

夫人臟腑調和,則血氣充實,精神健旺。若榮衛虛損,精神衰弱,妖魅之精乘之,亦如懷妊之狀,故曰鬼胎也。

愚按:前症因七情脾肺虧損,氣血虛弱,行失常道,衝任乖違而致之者,乃元氣不足,病氣有餘也。若見經候不調,就行調補,庶無是症。治法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雄黃丸之類行散之。若脾經鬱結氣逆者,用加味歸脾湯調補之。若脾虛血不足者,用六君、芎、歸培養之。肝火血耗者,用加味逍遙散滋抑之。肝脾鬱怒者,用加味歸脾、逍遙二藥兼服。腎肝虛弱者,用六味地黃丸。

附治驗

一婦人經閉八月,肚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用胎症之藥不應。余診視之曰:面青脈澀,寒熱往來,肝經血病也。面黃腹大,少食體倦,脾經血病也。此鬱怒傷脾肝之症,非胎也。不信,乃用治胎散之類,不驗。余用加味歸脾、逍遙二藥,各二十餘劑,諸症稍愈。彼欲速效,別服通經丸,一服下血昏憒,自汗惡寒,手足俱冷,嘔吐不食。余用人參、炮姜,二劑漸愈。又用十全大補湯,五十餘劑而安。

雄黃丸 治鬼胎瘀血腹痛。

雄黃 鬼臼(去毛) 莽草 丹砂(細研) 巴豆(去油皮) 獺肝(炙黃,各半兩) 蜥蜴(一枚,炙黃)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溫酒下,日二服。或下如蛇蟲之類,其病乃除。

治鬼胎,及血氣痛不可忍:

斑蟊(去頭翅足,制) 延胡索(炒,各等分)

上為末,以溫酒調下半錢,以下穢物為度。

附方

加味歸脾湯

加味逍遙散

十全大補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妊娠傷寒方論第五

夫時令嚴寒,體虛所傷,即成傷寒。輕者灑淅惡寒,翕翕發熱,微咳鼻塞,數日而愈。重者頭疼體痛,寒熱交作。久而不愈者,多致傷胎也。

愚按:前症為害匪輕,當審經絡表裡而治之,不可輕忽。

加減四物湯 治妊婦腹痛,或月事不調,胎氣不安,產後血塊,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

當歸 川芎 白芍藥(炒) 熟地黃(各一兩)

上每服四五錢,水煎,日二三服。下血,加艾葉、阿膠。虛熱口乾,加栝蔞根、麥門冬。惡血腹痛,加當歸、芍藥。血崩血淋,加熟地、蒲黃。因熱生風,加川芎、柴胡。頭暈項強,加柴胡、黃芩。大便秘結,加大黃、桃仁。嘔吐噁心,加白朮、人參。虛煩不眠,加竹葉、人參。煩躁大渴,加知母、石膏。水停吐逆,加豬苓、茯苓。虛煩傷寒,加人參、柴胡、防風。

阿膠散 治時氣,先服此以安胎,卻以主藥間服。

阿膠(炙) 白朮(炒) 桑寄生 人參 白茯苓

上為末,等分,每服一錢,用糯米飲調下,日三服。

前胡湯 治傷寒頭痛壯熱,肢節煩疼。

石膏(一錢) 前胡 甜竹茹 梔子(炒) 黃芩(炒) 大青 知母(各五錢)

上用蔥白水煎服。

蘇木湯 治傷寒時行,灑淅寒振,或兼噦者。

赤芍藥 橘紅 黃芩(炒) 黃連 甘草 蘇木(各五分)

上用水煎服,汗出即瘥。如胎不安,兼服阿膠湯。

黃龍湯 治妊婦寒熱頭痛,嘿嘿不食,脅痛嘔痰,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或經水適來,勞復熱不解散。

柴胡(二錢) 黃芩(炒) 人參 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柴胡石膏湯 治頭痛惡寒,身熱拘急口乾。

柴胡(二錢) 甘草(一錢) 石膏(三錢)

上用姜水煎服。氣虛加人參。

枳實散 治傷寒四日至六日,腹脹少食,腰疼體重。

枳實(炒,三錢) 陳皮(一錢) 麥門冬(一錢半)

上用生薑、蔥白水煎服。

旋覆花湯 治傷寒頭目旋疼,壯熱心躁。

旋覆花 赤芍藥 甘草(各五分) 前胡 石膏(各一錢) 白朮 人參 麻黃(去根節) 黃芩(各三分)

上用姜水煎服。

麥門冬湯 治傷寒壯熱,嘔逆頭疼,胎氣不安。

人參 石膏(各一錢半) 前胡 黃芩(各五分) 葛根 麥門冬(各一錢)

上薑、棗、竹茹一分,用水煎服。

梔子大青湯 治發斑變黑,尿便血。

升麻 梔子(各一錢) 大青 杏仁 黃芩(各一錢)

上用蔥白三寸,水煎服。

白朮湯 治傷寒煩熱,頭痛胎動,或時吐逆不食。

白朮 橘紅 麥門冬 人參 前胡 赤茯苓 川芎 甘草 半夏(各五分)

上用生薑、竹茹一分,水煎服。

《良方》白朮散 治傷寒。

白朮 黃芩(炒,各二錢)

上用薑棗水煎服。若四肢厥逆,陰症也,不可用。

芎蘇散 治外感風寒,壯熱頭疼,心胸煩悶。

紫蘇葉 川芎 白朮 白芍藥 麥門冬(去心) 陳皮 乾葛(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用生薑、蔥白水煎。

參蘇飲(去木香) 治證同前。(方見六卷第十二論)

妊娠時氣方論第六

論曰:四季之間,非其時而有其氣,謂春寒夏冷,秋熱冬暖之不正也。所感者不拘長少,其症相類,故云時氣。妊娠患之,重者多致傷胎。

愚按:前症與前傷寒互相主治。

秦艽散 治時氣五六日不得汗,口乾飲水,狂言嘔逆。

秦艽 柴胡(各五分) 石膏(一錢) 犀角 赤茯苓 前胡 甘草 葛根 升麻 黃芩(各四分)

上用淡竹茹一分,水煎服。

葛根飲子 治時氣煩熱口乾頭熱。

乾葛 麻黃(去節根,各半兩) 石膏(一兩) 豉(一合) 白米(半合) 梔子(二十粒) 蔥白(二莖)

上用水煎,分三服,汗出為效。

消熱飲子 治時氣六七日,大小便不利。

芒硝(一兩,細研) 葵子(二兩)

上如前煎服,以利為效。(芒硝即朴硝。)

人參敗毒散(方見二十四卷第十論)

妊娠熱病方論第七

冬時觸冒嚴寒即病,為傷寒;藏於肌骨,夏至發,為暑病,即熱症也。妊娠患之,多致墮胎。熱病與中暑相似,但熱病者脈實,中暑者脈虛。治當審察,不可概施。

愚按:此症與前後三症同治。

治妊娠熱病頭痛,嘔吐煩悶:

人參(一方無) 竹茹 葛根(各一兩) 蘆根(二兩) 知母(三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上每服四錢,連根蔥白三寸水煎。

梔子仁飲 治熱病發斑黑色,小便如血,氣喘急,胎欲落。

梔子 升麻 石膏 生地黃(各二兩) 黃芩 大青(各一兩)

上每服半兩,蔥白七寸,豉四十九粒,水煎。

大黃飲 治熱病六七日,大小便秘澀。

大黃(微炒) 石膏(各一兩) 知母 前胡 赤茯苓(各三分) 梔子 甘草 黃芩(各半兩)

上每服五錢,生地黃一分,煎服。

又方 伏龍肝細研,每服一錢,水調下。(外用水調塗臍下)

又方 葛根煮汁,時服一盞。

《補遺》蘆根湯 治熱病頭疼,心煩嘔吐。

知母(四兩) 青竹茹(三兩)

上每服五錢,生蘆根一握,糯米一撮,水煎。

梔子五物湯 治妊婦傷寒,壯熱頭痛。

梔子 前胡 知母 黃芩(一面) 石膏(四兩)

上每服五錢,用水煎服。

升麻六物湯 治傷寒斑黑溺血。

升麻 梔子(各三兩) 大青 杏仁 黃芩

上每服五錢,蔥頭水煎。

妊娠傷寒熱病防損胎方論第八

論曰:非節之氣,傷於妊娠,熱毒侵損胞胎,若不早治,多致墮胎漏血,則子母之命亦不能全矣。

愚按:前症當分察六經為主,而參於前後方論。

治妊娠傷寒身痛壯熱:

蔥白(切,一升) 前胡 葛胡 石膏(各一分) 青黛(六分) 升麻(八分) 梔子(十二個)

上用水煎,分三服。

治妊娠傷寒大小便秘結:

前胡(十分) 大黃 石膏(各二十分) 梔子仁(十枚) 知母 黃芩 茯苓 生薑(各八分)

上用水煎,分三服。

治妊娠傷寒,發斑忽黑,小便如血,胎欲落:

梔子 升麻(各四兩) 青黛(二兩) 生地黃(二十枚) 石膏(八兩) 黃芩(三兩) 蔥白(切,一升)

上用水煎,分三服。忌熱物。

又用井中泥塗心下,干則易。(二方出《本事》.再錄有效。)

《補遺》治妊娠熱病,先以白朮散安胎。(方見前)

妊娠熱病胎死腹中方論第九

論曰:熱病以致胎死不能出者,但服黑神散,胎自下矣。

愚按:陳無擇先生曰:前症當視產母,若面赤舌青,知其子死;面青舌赤,知母死子生;唇青吐沫,子母俱死。若雙胎,或一死一活,用黑神散。竊謂前症,宜補助產母,使其胎自下。黑神散,恐其大熱,不宜輕用。果一胎已死者,用平胃散、朴硝、水銀下之,最為穩當,庶不錯傷生者。(平胃散方見後)

黑神散(又名烏金散,《靈苑方》名肉桂散)

桂心 當歸 芍藥 甘草(炙) 乾薑(炒) 生地黃(各一兩) 黑豆(炒,去皮,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用溫酒調下。

《補遺》:胎死用紅花酒煮汁,飲二三碗。

又方 伏龍肝為末,溫酒調下二錢,白湯亦可

又方 朴硝末,童子小便和,熱酒調下三錢,立出。

妊娠瘧疾方論第十

論曰:妊娠病瘧,乃夏傷於暑,客於皮膚,至秋而發,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相離,寒熱俱作。其發晏者,由風邪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至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故發日晏。與早者,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骶,二十二日入脊內,上注於俠衛之脈,其行九日,出缺盆,其氣既止,故發更早。其間日發者,風邪內搏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也遲,不能日作也。妊娠而發,多傷於胎。

愚按:前症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勞傷元氣,用補中益氣湯。若鬱怒所傷,用小柴胡兼歸脾湯。若木侮土,久而不愈,用六君子為主,佐以安胎藥。乃參三陰三陽經而治之。

附治驗

一婦人因怒發瘧,舉發無期,久而不已,胸腹不利,飲食少思,吞酸吐痰。用六君子加柴胡、山梔,二十餘劑尋愈。但晡熱少食,又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為主,佐以逍遙散而痊。

一妊娠瘧久不已,噯氣下氣,胸腹膨脹,食少欲嘔,便血少寐。此屬肝脾鬱怒,用歸脾湯加柴胡、山梔漸愈,又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山梔、升麻而愈。

一妊婦患瘧已愈,但寒熱少食,頭痛,晡熱內熱。此脾虛血弱也,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頭痛頓止,又用六君子湯加芎、歸,飲食頓進,再用逍遙散加參、術而寒熱愈。

七寶散 治瘧疾一日一發,或一日兩發。或間日一發。

常山 厚朴(薑製) 青皮 陳皮(並去白) 甘草(炒) 檳榔 草果(等)上每服半兩,酒水各一碗,煎至一碗,去渣,露一宿,發時面東溫服,良久再服。一妊婦先寒後熱,六脈浮緊,用前散一劑而愈。

人參養胃湯 治妊娠瘧疾,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頭痛惡心,身痛,面色青白,脈弦遲者。又有驅邪散,治證亦同。(方見七卷第十八論)

清脾湯 治妊婦瘧疾,寒少熱多,或但熱不寒,口苦舌乾,大便秘澀,不進飲食,脈弦數者。

青皮 厚朴(薑製) 白朮(炒) 草果 茯苓 半夏(炒) 柴胡 甘草(炙各五分)

上用姜水煎。

附方

交加散 治食瘧神效。

肉豆蔻(二枚,一生一煨) 草豆蔻(二個,一生一煨) 甘草(二錢,半炒半生) 厚朴(二錢,半炒半生) 生薑(二兩,半生,半煨)

上用姜水煎,發日五更服。

仲景白虎加桂枝湯 治溫瘧。

知母(六錢) 桂枝 黃芩(各一錢) 栝蔞根(二錢) 甘草(炙) 牡蠣 乾薑(各一錢)

上用水煎服,汗出即愈。此少陽經藥也。

桂枝羌活湯 治瘧處暑以前,頭痛脈浮,惡風有汗。

桂枝 羌活 防風 甘草(各一錢五分)

上水煎,發服。吐加半夏曲。

麻黃羌活湯 治症如前,但惡寒無汗。

麻黃(去節) 羌活 防風 甘草(各半兩)

上如前服,加法同二方。太陽經藥也。

白芷湯 治瘧身熱目痛,熱多寒少,脈長。先以大柴胡下之,微利為度。餘熱不盡,當服此湯。

白芷(一兩) 知母(一兩七錢) 石膏(四兩)

上粗末,依前服。陽明經藥也。

桂枝芍藥湯 治瘧寒熱不論先後,此太陽陽明合病,寒熱作則必戰。經曰:熱甚而動也。發熱則必汗泄。經曰:汗出不愈,知內熱也。乃陽盛陰虛之證,此湯主之。否則久而傳於陰經矣。

桂(五分) 黃耆(炒) 知母 石膏 芍藥(各二錢)

上粗末,水煎。此太陽、陽明經藥也。

桂枝黃芩湯 如服前藥轉甚,三陽合病也,宜此和之。

柴胡(一錢五分) 黃芩 人參 甘草(各八分) 半夏 石膏 知母(各五分)

上每粗末,依前服。如外邪已解而內未已,再服下藥。從卯至午發,大柴胡下之。從午至酉發,邪氣在內也,大承氣下之。從酉至子發,或至寅發,邪氣在血也,桃仁承氣湯下之。微利後,更以小柴胡湯徹其邪氣。按此太陽、陽明、少陽經藥也。以上諸方,並系發風寒暑熱之氣,自外而入,中於三陽之經者也。

桂枝石膏湯 治瘧疾隔日,先寒後熱,寒少熱多。

桂枝(五錢) 石膏(一兩五錢) 知母(一兩五錢) 黃芩(一兩)

上分三服,水煎。此太陽、陽明經藥也。隔日發者,邪氣所舍深者也。

麻黃黃芩湯 治瘧疾如前症而夜發者。

麻黃(一兩,去節) 甘草(炙,二錢)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黃芩(五分) 桂(二錢)

上依前服。桃仁味苦甘辛,肝者血之海,血驟則肝氣燥,經所謂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故桃仁散血緩肝。謂邪氣深遠而入血,故夜發,乃陰經有邪。此湯發散血中風寒,治風暑深入陰分,乃血受病,邪氣所舍尤深者也。麻黃、桂枝、桃仁等,乃太陽經血藥,非三陰經藥也。

附方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藿香正氣散(方見二十一卷第十論)

人參養胃湯(方見七卷第十八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妊娠霍亂方論第十一

夫飲食過度,觸冒風冷,陰陽不和,清濁相干,謂之霍亂。其間或先吐,或腹痛吐利,是因於熱也。若頭痛體疼發熱,是挾風邪也。若風折皮膚,則氣不宣通,而風熱上衝為頭痛。若風入腸胃,則泄利嘔吐,甚則手足逆冷。此陽氣暴竭,謂之四逆。妊娠患之,多致傷胎也。

愚按:前症若因內傷飲食,外感風寒,用藿香正氣散。若因飲食停滯,用平胃散。果脾胃頓傷,陽氣虛寒,手足逆冷者,須用溫補之劑。治當詳審,毋使動胎也。

附治驗

一妊婦霍亂已止,但不進飲食,口內味酸,泛行消導寬中。余曰:此胃氣傷而虛熱也,當用四君子湯。彼不信,乃服人參養胃湯。嘔吐酸水,其胎不安,是藥復傷也,仍與四君子湯,俾煎熟,令息者先嗅藥氣,不作嘔則呷少許,恐復嘔則胎為釣動也。如是旬余而愈。

人參散 治脾胃虛寒,霍亂吐瀉,心煩腹痛,飲食不入。

人參 厚朴(薑製) 橘紅(各一錢) 當歸 乾薑(炮) 甘草(炙,各五分)

上用棗水煎服。

人參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吐瀉,或吐瀉作渴不食。

白朮 茯苓 人參 甘草(炒) 木香 藿香(各五分) 乾葛(一錢)

上用水煎服。吐甚加生薑汁頻飲之。

縮脾飲 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吐瀉,宜沉冷頻服。

草果仁(四兩) 烏梅肉(三兩) 甘草(炒,三兩半)

上每服半兩,用姜十片,水煎。

木瓜煎 治吐瀉轉筋悶絕。

吳茱萸(湯泡七次) 生薑(切,各一分) 木瓜(木刀切,兩半)

上每服二三錢,用水煎。

治霍亂,其效神速。一方有黃連無扁豆。仍與第二論通用。妊婦霍亂腹痛,四肢冷逆,自汗脈細,理中湯治之。傷食,加陳皮。寒甚脈欲絕,陰症悉具,加炮附子。(方見二十卷)

竹茹湯 治霍亂熱渴脈數。(見七卷嘔吐門)

附方

藿香正氣散(方見二十一卷第十論)

平胃散(方見七卷第十八論)

四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人參養胃湯(方見七卷第十八論)

五苓散(方見二十一卷第十論)

理中丸(方見二十卷第八論)

香薷飲(方見七卷第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