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數墮胎方論第一
夫胎乃陽施陰化,榮衛調和,經養完全,十月而產。若血氣虛損,不能養胎,所以數墮也。凡妊婦腰痛多墮胎。
愚按:丹溪先生曰:陽施陰化,胎孕乃成。血氣虛乏,不能榮養,其胎則墜。譬如枝枯則果落,藤萎則花墜。嘗治賈氏婦,每有孕,至三月前後必墜。診其脈,左右大而無力,重則澀,知其血虛也。補其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初夏,教以濃煎白朮湯,下黃芩末二錢,與數十帖,得保而生。因而思之,墮於內熱而虛者,於理為多。曰熱曰虛,蓋孕至三月,上屬相火,所以易墮。不然,何以黃芩、熟艾、阿膠等為安胎之妙如此也。大抵治法,須審某月屬某經育養而藥之。
附治驗
一妊婦五月,服剪紅丸而胎墮及腹脹痛,乃服破血之劑,痛益甚,手不敢近。予曰:此峻藥重傷脾胃也,用八珍倍加參、耆、半夏、乳香、沒藥,二劑而痛止,數劑而安。
吳江庠史萬湖仲子室,年二十餘,疫疾墮胎,時咳,服清肺解表之藥,喘急不寐。予以為脾土虛而不能生肺金,藥復損而益甚也。先與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五味、炮姜,四劑漸愈。後往視之,用八珍加五味及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方,鯉魚二斤者一尾,粳米一升,用鹽醬煮食甚善,月食三次。
芎藭補中湯、杜仲丸,治氣虛而胎墜。
附方
十全大補湯
八珍湯(二方見二十卷第四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妊娠胎不長方論第二
夫妊娠胎不長者,因有宿疾,或因失調,以致臟腑衰損,氣血虛弱,而胎不長也。當治其疾疚,益其氣血,則胎自長矣。
愚按:前症更當察其經絡,審其所因而治之。
附治驗
一妊婦胎六月,體倦懶食,面黃晡熱,而胎不長,因勞欲墜。此脾氣不足也,用八珍湯倍加參、朮、茯苓,三十餘劑,脾胃漸健而長矣。
一妊婦因怒,寒熱往來,內熱晡熱,脅痛嘔吐,胎至八月而不長。此因肝脾鬱怒所致,用六君加柴胡、山梔、枳殼、紫蘇、桔梗,病愈而胎亦長矣。
黃耆湯 治妊娠不長,更安胎和氣。
黃耆(炒) 白朮(炒) 陳皮 麥門冬(去心) 白茯苓 前胡 人參(各五分) 川芎 甘草(炒,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集驗》用鯉魚長尺許,如食法,飲其汁,其胎漸大而長矣。
附方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妊娠胎動不安當下方論第三
夫人以胃壯實,衝任榮和,則胎得所,如魚處淵。若氣血虛弱,無以滋養,其胎終不能成也,宜下之,以免其禍。
愚按:前症宜用第十二卷方論主之。其胎果不能安者,方可議下。慎之慎之。
附治驗
鴻臚張淑人,痢疾後胎動,心神不安,肢體殊倦,用八珍散二十餘劑漸愈。因勞,加煩熱頭痛,以大劑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治之,熱痛頓止,仍用前散,又五十餘劑而安。其後生產甚易。
桂心散 治妊娠因病胎不能安者,可下之。
桂心 瓜蔞 牛膝 瞿麥(各五分) 當歸(一錢)
上水煎。
又方 牛膝一兩,酒一鍾,煎七分,作二服。
《小品方》用麥糵一升,擂碎,水二升,煮一升,服之神效。觀麥糵能損氣破血如此,脾胃虛弱,飲食不化者,不宜用。明矣。
文仲取雞子一枚,鹽三錢,服之立下。
佛手散 服之,胎死者即下,生者亦安。(方見十二卷第七論)
附方
八珍散(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妊娠墮胎後血下方論第四
墮胎後復損經脈而下血不止,甚則煩悶至死,皆以調補胃氣為主。
愚按:前症若肝經血熱,用四物、參、朮、山梔。肝經風熱,用防風黃芩丸。肝經怒火,用加味逍遙散。脾經氣虛,用四君、歸、地。脾經鬱滯,用加味歸脾湯。氣滯不和,用紫蘇飲。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
附治驗
一妊婦墮胎昏憒,不時吐痰,自用養血化痰之劑,昏憒不省,自汗發搐,痰涎湧出。彼以為中風,欲用祛風化痰。予曰:此屬脾氣虛寒所致。用十全大補湯加炮姜,二十餘劑尋愈。
治妊娠損動,下血腹痛。
阿膠(一兩,炒) 艾葉(半兩)
水一大盞煎。
治墮胎下血煩滿,寒熱狂悶。鎊鹿角炒為末,每服三錢,水調下,日三服。或家鴿翎燒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良久再服,以效為度。
附方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紫蘇飲(方見十二卷第八論)
防風黃芩丸(方見十二卷第六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
十全大補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妊娠未足月欲產方論第五
妊娠未足月,而痛如欲產,或應產而難,或為子煩,用知母一味,蜜丸桐子大,粥飲服之。或槐子、蒲黃等分為丸,酒服。或蒲黃水調錢許,並效。
愚按:小產重於大產。蓋大產如瓜熟自脫,小產如生採,斷其根蒂,豈不重哉!而人輕忽,死於是者多矣。大抵治法,宜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為主。若未足月,痛而欲產,用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產而血不止,人參黃耆湯補之。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主之。元氣弱而欲產,八珍湯固之。出血過多而發熱,聖愈湯治之。若汗不止,或昏憒喘咳,急用獨參湯。若發熱煩躁,或肉瞤筋惕,用八珍湯。大渴面赤,脈洪而虛者,用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者,用四君、姜附,以回其陽可也。
附治驗方藥
一妊娠八月,胎欲墜如產,臥久少安,日晡益甚。此氣血虛弱,朝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隨愈,更以八珍湯調理而安。
當歸川芎湯 治小產後瘀血,心腹疼痛,或發熱惡寒。
當歸 川芎 熟地黃(自制) 白芍藥(炒) 玄胡索(炒) 紅花 香附 青皮(炒) 澤蘭 牡丹皮 桃仁
上水煎,入童便、酒各小半盞服。
若以手按腹愈痛,此瘀血為患,宜用此藥或失笑散消之。若按之不痛,此是血虛,宜用四物、參、苓、白朮。若痛而作嘔,此是胃虛,宜用六君子。若痛而作瀉,此是脾虛,宜六君子送二神丸。
芎歸補中湯 治氣血虛而欲產
艾葉(代姜) 阿膠(炒) 川芎 五味子(杵,炒) 黃耆(炙) 當歸 白朮(炒) 人參 杜仲(炒,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若脾氣虛弱,須補中益氣湯。若氣虛而有火,宜用安胎飲。
人參黃耆湯 治小產氣虛,血下不止。
人參 黃耆(炒) 當歸(炒) 白朮(炒) 白芍藥(炒) 艾葉(各一錢) 阿膠(炒,二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當歸散 治產後氣虛弱,惡露內停,憎寒發熱,宜服此藥。
當歸 白芍藥(炒) 川芎 黃芩(炒,各一兩) 白朮(五錢)
上為細末,溫童便調下二錢。
聖愈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九論)
獨參湯(方見三卷第十三論)
當歸補血湯
八珍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斷產方論第六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然婦人有臨產艱難,或生育不已,而欲斷之,故錄驗方,以備所用。若服水銀、虻蟲、水蛭之類,不惟孕不復懷,且禍在反掌。
愚按:前症用蠶故紙尺許燒灰為末,產後酒服之,血虛者,終不復孕。大抵斷產之劑,多用峻厲,往往有不起者。是則產之害,未若斷產之害也。吾聞閣老張羅峰、太常李恆齋,俱因服斷產之劑,自謂形體俱怯,遇勞必病。有由然矣。
《千金》斷產:用油煎水銀,一日方息,空心服棗大一丸,永斷其孕,且不損人。
《千金》去胎:大麴五升,清酒一斗,煮二沸,去滓,分五服,隔宿勿食,旦再服。其胎如糜,母無所苦。千金不傳。
四物湯 每服五錢,加蕓薹子二撮,於經行後,空心溫服。
妊娠咳嗽方論第七
夫肺內主氣,外司皮毛,皮毛不密,寒邪乘之則咳嗽。秋則肺受之,冬則腎受之,春則肝受之,夏則心受之。其嗽不已,乃傳於腑。妊娠病久不已,則傷胎也。
愚按:前症若秋間風邪傷肺,用金沸草散。夏間火邪剋金,用人參平肺散。冬間寒邪傷肺,用人參敗毒散。春間風邪傷肺,用參蘇飲。若肺脾氣虛,用六君、芎、歸、桔梗。若血虛,四物、桑皮、杏仁、桔梗。腎火上炎,用六味丸加五味子煎服。脾胃氣虛,風寒所傷,則補中益氣加桑皮、杏仁、桔梗。蓋肺屬辛金,生於己土,嗽久不愈者,多因脾土虛而不能生肺氣,而腠理不密,以致外邪復感,或因肺氣虛不能生水,以致陰火上炎所致。治法當壯土金,生腎水為善。諸臟腑嗽,見六卷第十一等論。
附治驗
一妊娠氣喘痰甚,諸藥不效,素有帶下,始於目下浮兩月餘,其面亦然。此氣虛而有痰飲也,用六味丸料數劑而愈。
一妊婦嗽則便自出。此肺氣不足,腎氣虧損,不能司攝,用補中益氣湯以培土金,六味丸加五味以生腎氣而愈。
一妊婦咳嗽,其痰上湧,日五六碗許,諸藥不應。予以為此水泛為痰,用六味丸料及四君子湯各一劑稍愈,數劑而安。
一妊婦因怒,咳嗽吐痰,兩脅作痛。此肝火傷肺金,以小柴胡湯加山梔、枳殼、白朮、茯苓治之而愈。但欲作嘔,此肝侮脾也,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而痊。
桔梗散 治風寒咳嗽,喘急不食。
天門冬(去心) 桑白皮 桔梗(炒) 紫蘇(各五分) 赤茯苓(一錢) 麻黃(去節,二分) 貝母 人參 甘草(炒)
上姜水煎。
馬兜鈴散 治咳嗽氣喘。
馬兜鈴 苦梗 人參 甘草 貝母(各五分) 陳皮(去白) 大腹皮(黑豆浸洗) 紫蘇 桑白皮(各一錢) 五味子(五分)
上姜水煎。
百合散 治咳嗽,胸膈煩悶。
川百合 紫菀 麥門冬 苦梗 桑白皮(各五分) 甘草(三分) 竹茹(二分)
上姜水煎。
治妊娠傷寒,涎多咳嗽。
知母 杏仁 天門冬 桑白皮(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旋覆花湯 治感冒喘嗽,胸滿痰盛。(方見二十二卷第四論)
華蓋散 治症同上,或項背拘急,鼻塞頭眩,時發寒熱。(方見六卷第十二論)
參蘇飲加杏仁、五味子,治症同上。
附方
金沸草散(方見六卷第十二論)
人參平肺散(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二論)
人參敗毒散(方見二十四卷第十論)
補中益氣湯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妊娠吐血衄血方論第八
妊娠吐血,由七情臟腑所傷,氣逆於上,致血不溢不止,心悶甚者多死,或墜胎也,宜用《局方》必勝散。
愚按:前症若肝經怒火,先用小柴胡、山梔、生地,次用前藥合四物,後用加味逍遙散。肝經風熱,防風子芩丸。心經有熱,硃砂安神丸。心氣不足,補心湯。思慮傷心,妙香散。胃經有火,犀角地黃湯。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因氣鬱滯,紫蘇飲子。氣不攝血,用補中益氣湯。腎經虛火,加味六味丸。仍以七卷第五論互用。
附治驗方藥
一妊娠因怒吐血,兩脅脹痛,小便淋澀。此怒而血蓄於上,隨火出也,用小柴胡合四物,四劑血止,用六君子、安胎飲調理而安。
紫蘇飲 治妊娠失調,胎氣不安,上攻作痛,或逆氣失血。(方見十二卷第八論)
若肝脾氣血虛而有火不安,宜兼逍遙散。若脾氣虛弱而不安,宜四君、芎、歸。
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四物湯
補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防風子芩丸(方見十二卷第六論)
硃砂安神丸(方見三卷第十論)
養心湯(方見三卷第十論)
妙香散(方見三卷第十一論)
安胎飲(方見十二卷第一論)
犀角地黃湯(方見七卷第六論)
加味清胃散(方見二十四卷第一論)
加味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妊娠子煩方論第九
論曰:妊娠苦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多有是症。《產寶》云:是心肺虛熱,或痰積於胸。若三月而煩者,但熱而已。若痰飲而煩者,吐涎惡食。大凡停痰積飲,寒熱相搏,吐甚則胎動不安。
愚按:前症若因內熱,用竹葉湯。氣滯,用紫蘇飲。痰滯,用二陳、白朮、黃芩、枳殼。氣鬱,用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弱,用六君、紫蘇、山梔。
附治驗
一妊婦煩熱,吐痰惡食,噁心頭暈。此乃脾虛風寒為患,用半夏白朮天麻湯以補元氣,祛風邪,數劑漸愈。惟頭暈未痊,乃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以升補陽氣而愈。
竹葉湯 治子煩。
防風 黃芩(炒) 麥門冬(各一錢) 白茯苓(二錢)
上竹葉數片,水煎服。
人參散 治熱乘心脾,煩熱乾渴。
人參 麥門冬 赤茯苓 地骨皮 乾葛 黃芩(炒) 犀角(鎊,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水煎。
竹茹湯 治妊娠煩躁,或胎不安。淡竹茹一兩,水煎服之。
益母丸 知母炒為末,棗肉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人參煎湯下。
附方
分氣飲 治脾胃虛弱,氣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氣喘嗽,飲食少思。
陳皮 茯苓 半夏(炒) 桔梗 大腹皮 紫蘇梗 枳殼(麩炒) 白朮(炒) 山梔(炒,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姜水煎服。
紫蘇飲(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二陳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妊娠煩躁口乾方論第十
足太陰脾之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之經,其氣通於舌。若臟腑不調,氣血不和,以致內熱乘於心脾,津液消爍,放心煩口乾也。與子煩大同小異,宜用益母丸。
愚按:前症若胃經實火,用竹葉石膏湯。若胃經虛熱,用人參黃耆散。若胃經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若肺經虛熱,用紫蘇飲。若肝經火動,用加味逍遙散。若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湯。若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
附治驗
一妊婦煩熱,兼咽間作痛,用知母散加山梔,以清肺經而愈。後內熱咳嗽,小便自遺,用補中益氣加麥門、山梔,以補肺氣、滋腎水而痊。
知母散 治煩躁悶亂口乾。
知母 麥門冬 黃耆(炒) 子芩(炒) 赤茯苓(各一錢) 甘草
上水煎,入竹瀝一合,更煎二沸而服。
人參黃耆散 治身熱煩躁口乾。
人參 黃耆(炒) 葛根 秦艽 赤茯苓 麥門冬(各一錢) 知母 甘草(五分)
上姜三片,竹葉二七片,水煎。
《補遺》:人參白朮散、黃耆六一湯皆良。
附方
竹葉石膏湯
石膏(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甘草 人參(各一錢) 麥門冬 竹葉(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紫蘇飲(方見十二卷第八論)
加味逍遙散
加味歸脾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加味地黃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