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女經閉成虛損
經旨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脈法
尺脈常盛,右手脈大,皆其常也。若腎脈微澀與浮,或肝脈沉急,或尺脈滑而斷絕不勻,皆經閉不調之候。
室女之脈,六部和平,獨左關細數。尺脈虛沉細而結,則經閉。兩尺滑大而浮洪,則為居經。六脈細數澀結,則為經閉。
室女經閉成虛損論
吳澄曰:女子月事,始於太衝,起於胞中,出於氣街,前行於胸,伏行於背,上出頏顙,滲灌諸陽,下入於足,注諸路,為十二經之海。其出入皆少陰經以行,故為血海,此經水之源也。若稟受素薄,先天不足,血氣未滿,即思男合,所願不遂,或憂思傷脾,鬱怒傷肝,則多氣血錯亂,經脈不行,變為癆瘵,不可不慎也。
月候
婦人以血為本,以氣為用,在上為乳漿,在下為月水。養之得道,則榮衛流行而不乖,調之失理,則氣血愆期而不應也。
室女經閉成勞
寇宗奭曰: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若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男子則神色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閉。且心病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脾虛則金虧,故發嗽;腎水絕則木氣不榮,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髮鬢焦,筋骨痿。若五臟傳變則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持,庶時保生。切不可用青蒿、虻蟲,涼血行血。宜用柏子仁丸、澤蘭湯,益陰血,制虛火。
室女月水不通
論曰:夫衝任之脈,起於胞內,為經脈之海。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二經為表裡。女子十四而天癸至,腎氣全盛,衝任流通,經血既盈,應時而下,否則不通也。
褚氏精血論
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內敗,小便道澀而為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疼,愈疼即愈便,愈便即愈疼。女子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不生,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子。合男子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聖濟總錄》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而下。若稟受不足,或任脈為風寒所搏,致令風氣凝結,不能應時而下,經久不治,則致癆疾。不可行血破血猛性之藥,宜通心氣,行榮衛,滑經絡。
婦人將理失宜
婦人將攝順理,則氣血調和,六淫不能為害。若勞傷血氣,則風冷乘之。脾胃一傷,飲食漸少,榮衛日衰,肌膚黃瘦,面無光澤。若入大腸則下利,若入關元則絕嗣。故婦人病有三十六種,皆由衝任勞損而致。蓋衝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其病皆見於少陰、太陽之經,當於此候之。
經脈不通
經脈不通,日久非細事,實為重病。若是室女初經,因食鹹酸之物,遂致血乾涸,亦成勞疾。
經閉為死候
危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行早性機巧,行遲性魯鈍,通行則陰陽和合,始能有子。若年十四至二十歲不行,命如風燭,朝不保暮,有病發則死;間有不死,百無一二,亦一生多病,或一生不循經度而行者,晚年有癖疾,則難治。
澄按:室女經閉成勞者,多由積想思慮在心。心主血脈,心傷則血逆竭,而月水先閉。心屬火,火既受病,不能生脾土,以榮養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則土不能生金,而肺氣虧,故發熱咳嗽。金既虧,則不能生水,而水氣絕,故四肢干。水氣不充,不能養木,故多怒發焦。傳變五臟,比至成勞亦難治矣。或有以為血熱,用清涼等藥。殊不知血熱則行,血冷則凝。凡經水少,漸至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漸至羸瘦潮熱,脈來細數,此陰虛血熱,陽往乘之,水不制火,火灼液干。當養陰血,宜培土養陰湯、資成湯、理脾陰正方,選而用之。保其津液,益其血脈,調其榮衛,氣血自通,非攻積、耗氣、破堅之藥所可治也。
月水不通
月水不通者,所致不一。有食味不化,血微不通;有前期太過,後期不通;有大病後,熱燥不通;有寒凝結滯不通;有積聚氣結不通;有心氣抑滯不通。凡此所受不同,治之亦異。蓋婦人假血為本,以氣為用,血氣稽留,則澀而不行。其為病或寒或熱,臍腹堅痛,肌肉消瘦,久則為癆瘵之症。
室女經閉與婦人不同
室女經閉,非本先天元氣虛弱,血氣未充,即是欲男子而不可得,所願不遂。思慮傷心,抑鬱傷肝,以致月水閉而成病。故凡寡婦、師尼犯經閉者,當同此法。
室女師尼寡婦論
昔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各制方,蓋有謂也。此種人鰥居獨陰,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皆以為寒熱也。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何以知欲男子而不得?診其脈,肝脈弦出,是以知也。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本經,故血結在內不通也。或曾經吐血致血枯,或醉以入房,勞傷肝臟,血竭於內,俱令月水不通。久則胃氣虛,不能消化水穀,使津液不生血氣,亦令月水不通。其候腸中鳴是也。但益津液,則經血自下。久不通者,血竭為塊。若脾胃虛弱,則變為水腫,土不勝水故也。其月水來而不斷者,由勞傷經脈,衝任氣虛,不能制經血也。
婦人經閉
婦人經閉,屬於心事不足,思慮傷脾。蓋心屬陽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氣。若有月水不通,未必不由心事不足,思慮傷脾。有所勞倦,穀氣不輸,肺金失養,胃水無滋,經血枯涸,以致三五不調,漸至閉絕,虛損內熱,骨蒸癆瘵之作,而率難以治。惟養心則血生,脾健則氣布,二者和則氣暢血行,而調經之要至矣。
血枯經閉
經云:有病胸脅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此年少時,因大脫血,或醉而入房,虧損肝腎。蓋肝藏血,受天一之氣,以為滋榮。而胸膈滿,妨於食,則肝病傳脾,而聞腥臊臭,出清液。若以肝病而肺乘之,則吐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出,皆肝血傷之症也。
二陽之病發心脾
婦人百病,皆自心生。如五志之火一起,則心火亦從而燔灼。經閉不通之症,先因心事不足,心血虧耗,故乏血以歸肝,而出納之用已竭。經曰子能令母虛,是以脾不磨而食少,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者此也。因食少,故肺氣亦失所養,而氣滯不行,則無以滋腎陰。況月水全賴腎水施化,腎水既竭,則經水易以乾涸,或先或後,淋瀝無時。若不早治,漸至閉塞不通,而成為勞極之症,不易治也。
澄按:經閉之症,所關甚重,殊非輕候,然亦有血枯。血滯二者之分。滯者,衝任未虧,偶因氣滯血凝,為病輕,可以活血行氣。枯者,衝任內匱,不因氣滯,本無血凝,但當助胃壯氣,則榮自生而經自行。所以婦人室女,一病而經斷絕不至者,極重之候也。若女子崩漏潮熱,經閉不通者,資成湯。食少脾虛,經不至者,理脾陰正方。若兼腹痛泄瀉氣滯者,歸脾湯。血虛有火,肝氣上逆者,理脾益營湯,或暢郁湯。若陰分不足,脾土又虧者,培土養陰湯。若食少痰多者,中和理陰湯。潮熱氣鬱者,加味逍遙散。血虛兼發熱者,益榮內托散。氣虛兼外感發熱者,寧志內托散。若勞傷兼外感發熱,而月事不至者,理勞神功散。
治案
東垣治一夫人,病寒熱,月事不至者數年矣,又加喘嗽,醫者悉以蛤蚧、桂、附等藥投之。李曰:不然。夫人病陰,為陽所搏,大忌溫劑,以涼血和血之藥,服自愈。已而果然。
滑伯仁治一婦,暑月中病經事沉滯,寒熱自汗,咳嗽有痰,體瘦悴,腹臍刺痛。診其脈弦數,六至有餘。曰:此二陽病也。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得之則不月。二陽,陽明也,陽明為金,為燥化。今所以不月者,因其所遭也。陽明本為燥金,適遭於暑。暑,火也,以火鑠金,則愈燥矣。血者,水類,金為化源,宜月事沉滯不來也。他醫用燥熱藥,滑曰:夫血得寒則止,得溫則行,得熱則搏,搏則燥,復加燥劑,血益干而病必甚。以柴胡飲子,清陽瀉水,流濕潤燥,三五進而經通,余病亦除。
汪石山治一婦,右脈緩濡而弱,左手無脈,再三尋之,動於腕臂外廉陽谿、偏歷之分。乃語之曰:左脈離其部位,其病難以脈知。以右脈言之,仍屬於脾胃不足也,尚當言其病焉。告曰:每遇經未行前,咯血數口,心嘈不安,食少懶倦。汪以四君子加山梔、陳皮、麥冬、牡丹皮,煎服,數帖而安。
薛立齋治一室女,年十六,癧久不愈,天癸未通,發熱咳嗽,飲食少思,欲用通經丸。薛曰:此蓋因稟氣不足,陰血未充故耳。但養氣血,益津液,其經自行。彼惑於速效,仍用之。薛曰:非其治也。此乃慓悍之劑,大助陽火,陰血得之則妄行,脾胃得之則愈虛。後經血妄行,飲食愈少,遂致不救。
楊元鼎女,及笄勞嗽,發熱體瘦,唾中有紅,病甚危,百藥不效。偶遇一名醫,用劫勞散三十餘劑,遂愈不發。
呂滄州治一室女,經閉五月,腹大如有孕。公診之,面色乍白乍赤者,鬼也。非有異夢,則鬼祟所憑耳。乃以桃仁煎,下血如豬肝五七枚而愈。
經閉例方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研) 牛膝 卷柏(各五錢) 澤蘭(一兩)
上為末,蜜丸,米飲下三十丸。
澤蘭湯
澤蘭葉(二錢) 當歸 白芍(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劫勞散 治勞嗽發熱,盜汗體瘦,唾中有紅,或成肺痿。
白芍(二錢) 黃耆 甘草 人參 五味 當歸 半夏 阿膠 茯苓 熟地(各五分)
上加薑、棗,水煎,日三服。
加減大建中湯 治一切虛損,月水不調,腹臍疼痛,往來寒熱,自汗口乾煩渴。
白芍(二兩) 當歸 川芎 黃耆 肉桂(各一兩) 甘草 白朮(各七錢五分) 生薑 大棗
人參鱉甲丸 治一切虛損,肌肉瘦瘁,盜汗心忪,咳嗽上氣,經脈不調,或作寒熱,不思飲食。
杏仁(去皮尖) 人參 當歸 赤芍 甘草 柴胡 桔梗(各一兩) 地骨皮 宣黃連 胡黃連(各五七分) 肉桂 木香(各五錢) 麝香(五分,另研) 鱉甲(一枚,重二兩,醋炙黃)
上為末,用青蒿一斤,研爛絞汁,童子小便五升,酒五升,同熬至二升,入真酥三兩,白沙蜜三兩,再熬成膏,冷方下眾藥末,搜和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人參丸 養陰生血補虛。
人參 鹿角膠(炒) 熟地 白芍 當歸 白朮 川芎(各等份)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如聖散 治稟受氣血不足,不耐寒暑,易冒疾傷,月水不調,久而心虛,狀若心勞,四肢倦怠,筋骨少力,盜汗易驚,或時不寧,五心煩熱,肌膚不長,間作頭昏,飲食無味,胸膈不利。並婦人胎前產後,並可服之。
北柴胡 茯苓 甘草 熟地 人參 當歸(各一兩) 鱉甲 胡黃連 沉香 知母(各五錢) 桑寄生 乾葛(各七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烏梅一個,棗二枚,麥冬煎至八分,服無時。
筒骨煎 治諸虛疾,羸瘦乏力,腰背引痛,心煩喘嗽,唾膿嘔血,頑涎壅盛,睡臥有妨,胸膈氣促,夜多盜汗,發焦耳鳴,皮寒骨熱,一切五勞七傷,骨蒸等症。
地皮骨 粉草 柴胡 前胡 烏藥 麻黃(不去節) 葛根 青蒿 桔梗 知母 天仙藤 條芩(各一兩) 人參 生地 秦艽 鱉甲 黃耆(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酒一分,豬骨筒一莖炙焦,分為四服。桃、柳枝各七寸,杏仁五粒,去皮尖,捶碎,煎至七分,去渣溫服。加烏梅半個尤妙。一方加當歸、白芍。
豬肚丸 治勞熱羸瘦。
北柴胡 赤茯苓 人參 黃耆(各一兩) 黃連 地骨皮 木香(各五錢) 桃仁 鱉甲(各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用好嫩豬肚一枚淨洗,將藥末入豬肚內,以線縫合,蒸令爛熟,於砂盆內研如膏,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食後米飲下三十丸。
河車丸 治勞嗽,一切癆瘵虛損,骨蒸得效方。
河車(一具,初生男子者尤佳,於長流水中蕩洗血淨,入磁器內,重湯煮爛入藥) 白茯苓(五錢) 人參(一兩) 山藥(二兩)
上為末,入河車汁,加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少麝香末為衣。每服三十丸,米飲下。嗽甚者,五味子湯下。
麥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注四肢,心胸煩壅等症。
赤茯苓 當歸 乾漆 鱉甲 常山 大黃 北柴胡 白朮 石膏 生地 甘草 小麥(五十粒)
上煎,食後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
方見各門
歸脾湯(見血。)
逍遙散(見郁。)
補中益氣湯(見東垣治法。)
四物湯
十全大補湯(以上見秦越人治法。)
資成湯
理脾陰正方
理脾益榮湯
暢郁湯
培土養陰湯
中和理陰湯
益榮內托散
助衛內托散
寧志內托散
理勞神功散(以上見師朗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