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漏

東垣 曰:《內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夫大腸,庚也,主津,本性燥,清肅殺之氣,本位主收,其所司行津,以從足陽明旺,則生化萬物者也。足陽明為中州之土,若陽衰亦殞殺萬物,故曰:萬物生於土,而歸於土者是也。以手陽明大腸,司其化焉,既在西方,本位為之害蜚司殺之府,因飽食行房忍泄,前陰之氣,歸於大腸,木乘火勢而侮燥金,故火就燥也,大便必閉,其疾甚者,當以苦寒瀉火,以辛溫和血潤燥,疏風止痛,是其治也。以秦艽、當歸梢和血潤燥,以桃仁潤血,以皂角仁除風燥,以地榆破血,以枳實之苦寒補腎,以下泄胃實,以澤瀉之淡滲,使氣歸於前陰,以補清燥受胃之濕邪也,白朮之苦甘,以苦補燥氣之不足,其甘味以瀉火,而益元氣也。故曰:甘寒瀉火,乃假枳實之寒也。古人用藥,為下焦如瀆。又曰,在下者引而竭之,多為大便秘澀,以大黃推去之,其津液益不足,以當歸和血,及油潤之劑,大便自然軟利矣,宜作銼湯以與之,是下焦有熱,以急治之之法也。以地榆惡麥門冬而壞胃,故宿食消盡,空心作丸服之。

虞氏 曰: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又云: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若夫飽食太過,則脾氣倦甚,不能運化精微,朝傷暮損,清濁混淆,故食積下流於大腸之間,而為病也。蓋脾胃一虛,肺氣亦乏,而大腸之氣,亦從而虛,其肝木得以乘虛下流,而為腸風病,則是金失所養,木寡於畏之所為耳。其為變見,名狀種種不同,曰牛奶,曰鼠奶,曰雞心,曰雞冠,曰蓮花,曰翻花,曰蜂窠,曰穿腸,曰外痔,雖為狀不一,而其因則同焉。治法以苦寒瀉火,芩連梔子槐花之類。以辛溫和血,川歸、川芎、桃仁之類,風邪在下,以秦艽、防風、升麻之類提之,燥熱怫鬱,以大黃、枳殼、麻仁之類調之。遘此疾者,自宜慎口節欲依法調治,無有不安者也。

統旨 云:痔瘻其名有五,曰牝,曰氣,曰血,曰酒,又有腸風痔、脈痔、雌雄痔,皆五痔之別名也。其狀初生悉在肛旁,或如鼠乳,或結小核,癢痛注悶,甚者身熱惡寒。諸方論之,皆由房勞,飲酒過度,久嗜甘肥,不慎醉飽,以合陰陽,勞擾血脈,腸澼滲漏,沖注下部,肛旁生瘡,變為痔疾。治法:如覺痔發,便服秦艽白朮丸、槐角丸。實熱者,秦艽蒼朮湯,疏利臟腑,及洗浴重熨,以取內消,切忌酒面辛熱,房室肥膩,稍縱嗜欲,腐潰膿血,或逗留淫汁,歲月已深,旁穿竅穴,即變痔漏;即須用寸金錠子三五次,多服補氣之藥,又能味無味之味,事無事之事,其次靜養調節,謹慎合宜,未有不瘥者也。選要曰:夫痔漏者,肛門邊內外有瘡也。若成癗不破者曰痔,破潰而出膿血黃水,浸淫淋瀝,久不止者,曰漏也。此疾皆由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之。其狀有五,曰牡,曰牝,曰脈,曰血,曰腸痔是也。又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痔、螻蟪痔。古方分為二十四種,名狀不同,究其所因,亦不過久嗜辛熱,炙煿新酒,及房勞憂思,蘊積熱毒,憤郁之氣所成也。或藏於肛門之內,或突於肛門之外。若蘊毒深者其狀大,蘊毒淺者其狀小,大者如雞冠、蓮花、核桃之狀,小者如牛奶、雞心、櫻桃之形。或流膿水,或出鮮血,有妨行坐,久而不愈,則成漏矣。治法:在外者宜點之洗之,在內者宜祛其風而除其濕,消其熱而解其毒,斯得治之要也。

丹溪 曰:痔漏因風熱燥,歸於大腸也。治血為主,大法用條芩涼大腸,人參、黃連、生地黃、槐角涼血生血,當歸和血,川芎、升麻、枳殼寬腸。漏瘡先須用補藥以生氣血,參、耆、歸、術為主,大劑服之,外以附子為末,津和作餅子如錢厚,以艾灸之。漏大者艾炷亦大,漏小炷小,灸令微熱,不可令痛,餅乾則易之,再和再灸,如困且止,次日再灸,直至肉平為度,或仍前用補氣血藥作膏貼之。痔頭向上,是大腸熱甚,收縮而上,用四物湯、解毒湯加枳殼、白朮、槐角、秦艽治之。

蔭按:方氏曰:痔漏之源,由乎酒色過度,濕而生熱,充於臟腑,溢於經絡,墜乎穀道之左右,衝突為痔,久而成漏者也。痔輕而漏重,痔實而漏虛。治痔之法,不過涼血清熱而已。至於治漏,初宜涼血,清熱燥濕,久則宜澀竅殺蟲而兼乎溫散也。或曰痔漏,火是根源,何故而用溫澀?殊不知痔若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水,始是濕熱,終是濕寒,不用溫藥,何以去濕而散寒乎。非止痔漏;百病中多有始熱而終寒者,如瀉痢,如嘔吐,初作則腸胃氣實為熱,久作則腸胃氣虛而為寒矣。丹溪下血條云,下血久不愈者,後用溫劑,正此義也。

李氏 曰:五痔皆因食色所傷。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蓋飽食則脾不能運,食積停聚大腸,脾土一虛,肺金失養,則肝木寡畏,風邪乘虛下流,輕則腸風下血,重則變為痔漏,或醉飽入房,精氣脫泄,熱毒乘虛下注;或淫極入房過甚,傷筋忍精停毒,甚則以男交男,致傷膀胱與腎肝筋脈。蓋膀胱筋脈,抵腰絡腎,貫臀走肝,環前後二陰,故痔乃筋脈病,發則面青,痛甚,肝苦急也。五痔:牡痔,肛邊如鼠乳。牝痔,肛邊一枚,生瘡陷入。腸痔,結核腸內,脫肛出血。血痔,大便清血,隨下如射箭。脈痔,腸口頻頻發痛,出血且痛且癢,五痔散主之。又有氣痔,肛門腫痛,便難強力,則肛出不收,橘皮湯。酒痔,飲酒則發,乾葛湯。蟲痔,浸淫濕爛,歲積月累,蝕腸穿穴,蝟皮丸、黑玉丹。凡毒深者大如雞冠、蓮花、核桃,毒淺者小如松子、牛乳、雞心、鼠乳、櫻桃,雖種種不同,皆三陰虛也。痔非外邪,乃臟內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蘊久流入大腸而成毒。有腸頭腫塊者濕也,肛腫後墜濕兼熱也。出膿血水者熱勝血也,痛極者火熱也,痛癢者風熱也,大便秘者燥熱也,小便澀者肝火濕熱也。又瘡頭向上或硬者熱多,向下或軟者濕多。痔以涼血為主,蓋熱則傷血,血滯則氣亦不運,而大腸下墜作痛,大要以槐花、槐角、生地黃涼血,芍、歸、桃仁和血生血,枳殼行氣寬腸,芩、連、山梔清熱,黃柏、防己、澤瀉行濕,麻仁、大黃潤燥,秦艽、荊芥疏風,風邪陷下久者,防風、升麻提之,氣弱者,人參、黃耆補之,氣不順者,木香、檳榔和之。古方熱痔,黃連阿膠丸、清心丸、槐角丸、槐膽丹;濕熱,香殼丸或四物湯合敗毒散;風濕,秦艽湯;燥痔,四順清涼飲;下血者,芎歸丸、苦參丸;痛者,七聖丸;癢者,黑玉丹;腫硬者,豚胃丸。外法刀割線剔,損臟傷命,藥點藥敷,閉毒變漏。初起只宜蒜灸,已成者,防風、荊芥、槐花、木鱉、朴硝煎湯熏洗,滑脫加文蛤、蓮蓬,洗後用古熊膽膏、融松油塗之。內痔宜內生肌丸,忌擦藥。斷根鬚用滋補,忌用寒涼。體實屬肺與大腸。風熱者,加味槐角丸,加味地黃三神丸,斷根更易。體薄屬肝脾腎三經,陰精損者,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以滋化源,更節嗜欲,謹起居,方可斷根。又有兼下疳瘡者,有莖中出白津者,有兼瘦者,皆肝腎不足變出,勿專服寒涼瀉火。又曰:漏須知初與久,凡癰疽久,則宿膿腐肉,停蓄其間,穿孔必深,風冷外侵,涓涓穢膿流出,如缸甕之有漏孔。九漏:肝主狼漏,胃主鼠漏,大腸主螻蟪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蠐螬漏,膽主蜉蛆漏,腎主螺癧漏,小腸主轉筋漏。原因氣血壅滯,染觸蠢動含靈之毒,而名其因,治則一也。在痔則有穿腸穿腎穿陰者,又有無痔,肛門左右,別生一竅,流出膿血,名為簞漏。竅在皮膚者,易愈;臟腑損者,難治。又有原有痔漏肛邊,別生一塊作膿,就在痔孔出,乃食積注下也,宜連魏散。痔止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血,初是濕熱,久是濕寒。初起淡紅,微腫小核,宜涼血,清熱燥濕,牽牛酒、加味槐角丸、臟頭丸、古枳巴丸、連歸丸。久則內如稿白,外如黑腐,淫蟲惡臭,宜澀竅殺蟲溫補,黑玉丹、釣腸丸、芎歸丸、苦參丸、蠟礬丸。又有初起因風冷者,久則虛而挾濕熱者,大補氣血,用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黃耆六一湯主之。丹溪用參、朮、黃耆、芎、歸為君,佐以蝟皮、蛇退、牛角腮、蜂房之類服之,外用丹溪附子餅灸法,灸至肉平為度,更用雲母膏貼之。畏灸者,內生肌丸最妙。他如熏洗方、齒髮散、蜂房散,平肌塞竅,取膿取蟲諸方,粗實者酌用,清貴者慎之。

脈法

脈沉小實者,易治;浮洪而軟弱者,難愈。

治痔漏初起濕熱方

丹溪方 痔瘡專以涼血為主,此方治之。

人參 條芩 黃連 生地(酒洗) 槐角 當歸 川芎 升麻 枳殼(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或丸服亦可。一方用黃耆,無人參。

滋陰涼血地黃湯

當歸(一錢半) 川芎 生地(酒洗) 黃耆 條黃芩 槐角子(各一錢) 白芍藥 黃連 秦艽(各八分) 升麻 枳殼(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銼一帖,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清涼飲 治諸痔熱甚,大便秘結。

當歸 赤芍藥 甘草(炙) 大黃(飯上蒸,曬乾,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水調下。

秦艽蒼朮湯 治痔疾若破,謂之痔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痛,此濕熱風燥,四氣合而為病,故大腸頭成塊者濕也,作大痛者風也,大便燥結者兼受火邪也。其西方肺金主氣,其體收下,亦助病為邪,須當用破氣藥兼之,其效如神。

秦艽(去蘆) 桃仁(去皮尖,另研) 皂角仁(燒存性,各一錢) 蒼朮(米泔浸) 防風(各七分) 黃柏(酒洗,五分) 當歸梢(酒洗) 澤瀉(各三分) 檳榔(二分,另研) 大黃(少許,雖大便通澀,亦不可多用)

上件除檳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另研外,余藥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渣,入檳榔等三味,再火上煎至一盞,空心熱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不犯胃氣也。服藥日忌生冷硬物及酒濕面大料椒姜等物,若犯之其藥無效。如有白膿,加白葵花頭五朵,去萼心青皮半錢,入正藥中同煎,木香三分為細末,同檳榔等三味,依前煎服。古人治此疾,多以歲月待除之,惟此藥一服即愈。

秦艽防風湯 治痔漏,每日大便時發疼痛,如無疼痛者,非痔漏也,此藥主之。

秦艽 防風 當歸身 白朮(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 澤瀉(各六分) 黃柏(酒洗,五分) 大黃(煨) 橘皮(各三分) 柴胡 升麻(各二分) 桃仁(三十個,去皮尖,另研) 紅花(少許)

上銼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之,避風寒,忌房事酒濕面大辛熱物。

秦艽羌活湯 治痔漏成塊下垂,不任其癢。

羌活(一錢二分) 秦艽 黃耆(各一錢) 防風(七分) 炙甘草 麻黃 升麻 柴胡(各五分) 藁本(三分) 細辛 紅花(各少許)

上銼,水煎,空心服。忌風寒處大小便。

秦艽當歸湯 治痔漏,大便結燥疼痛。

大黃(煨,四錢) 秦艽 枳實(各一錢) 澤瀉 當歸梢 皂角仁 白朮(各五分) 桃仁(二十個,去尖) 紅花(少許)

上銼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忌如前。

當歸郁李仁湯 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腸頭,下血苦痛不能忍。

郁李仁 皂角仁(各一錢) 枳實(七分) 秦艽 麻仁 當歸梢 生地(酒洗) 蒼朮(各五分) 大黃(煨) 澤瀉(各三分)

上銼作一服,除皂角仁為末,水三盞煎一盞,去渣,入皂角仁末調,空心食前服之。忌如前。

紅花桃仁湯 治痔漏經年,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治法當補北方瀉中央。

黃柏(一錢半) 生地黃(一錢) 澤瀉(八分) 蒼朮(六分) 當歸梢 漢防己 防風梢 豬苓(五分) 麻黃(二分) 紅花(半分) 桃仁(十個)

上銼一服,水三盞煎一盞,稍熱食前服。忌如前。

加味四物湯 治內熱痔漏下血。

當歸 芍藥 川芎 生地(酒洗) 黃芩(酒洗) 黃柏(酒洗) 槐花(炒,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地榆散 治痔瘡腫痛。

地榆 黃耆 枳實 檳榔 川芎 黃芩 槐花 赤芍藥 羌活(各一錢) 白斂 蜂房(焦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食前。

秦艽白朮丸 治痔疾並痔漏有膿血,大便燥硬而作疼痛不可忍。

秦艽(去蘆) 桃仁(湯浸,去皮尖) 皂角仁(燒存性,各一兩) 當歸梢(酒浸) 澤瀉 枳實 白朮(各五錢) 地榆(三錢)

上為細末,和桃仁泥研勻,麵糊丸如雞頭實大,令藥光滑,焙乾,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空心服,待少時以美食壓之。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類,並濕面酒及辛辣熱大料物之類,犯之則藥無驗也。

七聖丸 治大腸疼痛不可忍。叔和云:積氣生於脾臟旁,大腸疼痛陣難當,但令稍瀉三焦火,莫慢多方立紀綱。

羌活(一兩) 郁李仁(湯浸,去皮,一兩五錢) 大黃(煨,八錢) 檳榔 桂(去皮) 木香 川芎(各五錢)

上除郁李仁另研細入外,其餘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食前。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切禁不得多利大便,其痛滋甚。

橘皮湯 治氣痔。

橘皮 枳殼 川芎 槐花(炒,各一錢半) 檳榔 木香 桃仁(炒,去皮) 紫蘇莖 香附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前服。

乾葛湯 治酒痔,每遇飲酒便發腫痛而流血。

乾葛 枳殼(炒) 半夏 茯苓 生地黃(酒洗) 杏仁(各一錢半) 黃芩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加黑豆一百粒、姜三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逐瘀湯 凡痔漏熱證有瘀血作痛,用此通利大小腸,取下惡物見效。

川芎 白芷 枳殼(炒) 赤芍藥 阿膠(炒成珠) 茯苓 莪朮(煨) 生地黃 茯神 木通 甘草 五靈脂(各一錢) 桃仁(炒,去皮尖) 大黃(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蜜三匙,水煎,食前服,以和為度。

黃耆葛花丸 治腸中久積熱毒,痔瘻下血疼痛。

黃耆 葛花 生地黃(焙) 黃赤小豆花(各一兩) 大黃 赤芍藥 黃芩 當歸(各三錢) 檳榔 白蒺藜 皂角仁(炒,各五錢) 蝟皮(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及茴香槐子煎湯下亦可。

香殼丸 治濕熱內甚,因而飽食,腸澼發為諸痔,久而成瘻。

木香 黃柏(各三錢) 枳殼(去穰,炒) 厚朴(各五錢) 黃連(一兩) 蝟皮(一個,燒灰) 當歸(四錢) 荊芥穗(二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溫水下,日二服。

蒼朮澤瀉丸

蒼朮(四兩,去皮) 澤瀉 枳實 秦艽(各二兩) 地榆 皂角子(燒存性,各一兩)

上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或酒下。

消毒百應丸 治痔漏瘡並臟毒,神效。

蒼朮 黃柏 槐花 金銀花 當歸 皂角(各四兩)

上六味切片,分作四分,每服用水七碗煎至四碗,去渣,留藥汁,浸大黃片一斤,浸一宿,次日取出,安篩內曬乾,如此將四次水浸曬盡為度,將大黃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四丸,空心白湯下。忌厚味胡椒燒酒之類。

芎歸丸 治痔下血不止。

川芎 當歸 黃耆 神麯 地榆 槐花(炒,各半兩) 阿膠(炒) 頭髮(燒灰) 荊芥 木賊(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槐角丸 治五種腸風下血,痔漏脫肛下血並宜服之。

槐角(炒,一兩) 地榆 黃芩 當歸(酒浸,焙) 防風 枳殼(麩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加味槐角丸(一名地榆丸) 治痔漏通用及腸風下血。

槐角 生地黃(各二兩) 當歸 黃耆(各一兩) 阿膠 川芎(各五錢) 黃連 黃芩 枳殼 秦艽 防風 連翹 地榆 升麻(各一兩) 白芷(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或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漸加至七八十丸,空心溫酒或米湯下。法曰:以槐角、生芣(音戶,地黃也)生血涼血為君,當歸、川芎、黃耆補虛為臣,以諸藥為佐使,去黃連瀉心火,條芩涼大腸,枳殼寬大腸,秦艽去大腸風,防風為血證上使,連翹為血證中使,地榆為血證下使,而連翹又能散經絡中火邪,地榆又能涼血,升麻散火邪又與白芷引諸藥入大腸經絡,蓋痔乃經絡病也。

黃連散 原有痔漏,又於肛門邊生一塊,皮厚腫痛作膿,就在痔孔出,作食積注下治。

黃連 神麯 山楂 桃仁 連翹 槐角 犀角(各等分)

上為末,以少許置掌心,時時舐痔,津液嚥下,如消三分之二,止後服。

連歸丸 治痔漏及脫肛便血。

當歸(全用) 黃連(酒浸,四兩) 防風 枳殼(各二兩)

上為末,用前浸黃連酒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飲下。忌羊魚雞鵝煎炒熱物。

枳殼散 治腸風痔漏,便血無數,行痛不可忍。

枳殼(去穰,麩炒) 槐子(微炒黃色) 荊芥穗(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薄粟米粥調下,如人行一二里地再以粥壓下,日進二三服。

五灰散 治五種痔,不問內外,並宜服之。

鱉甲(治牡痔) 蝟皮(治牝痔) 蜂房(治脈痔) 蛇退(治氣痔) 豬左足懸蹄甲(治腸痔,各等分)

上燒存性,隨證倍用一分,為末,井花水調二錢,空心臨臥服。

槐角丸 治痔瘻有效。

槐角 當歸 地骨皮 蝟皮(炙,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

蝟皮丸 治諸痔瘡出血,裡急疼痛。

槐花(炒) 艾葉(炒) 枳殼 地榆 當歸 川芎 黃耆 白芍藥 白礬(枯) 貫眾 蝟皮(炙,各一兩) 頭髮(燒,二錢) 皂角(一挺,炙黃,去皮) 豬後蹄重甲(十枚,炙)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湯下。

邊尚書方 治痔漏。

當歸(全用) 豬牙皂角(炒,去子,各一錢半) 人參(一錢二分) 黃連 槐角子(各二兩) 鳳眼草(即椿樹實,炒) 枳殼 芫荽子(炒) 馬藺子(一名楮實,炒,各五錢) 珍珠(少許,火煅)

上十味各另研為細末,秤足合均,用豬大腸二尺二寸,用水洗極淨,將藥裝入腸內,兩頭麻繩札住,煮爛搗如泥,丸如彈子大,每日寅午酉三時各服一丸,嚼爛以無灰好酒下,忌燒酒雞子胡椒蔥欲事,四十日取效。

敗毒散 治痔漏。

木鱉子 山梔 連翹 當歸 芍藥 川芎 甘草 熟地黃 防風 金銀花 荊芥 陳皮 枳殼 全蠍 穿山甲 殭蠶 蟬蛻 皂角子(各一錢) 朴硝 蜈蚣(一條,去頭腳) 大黃(各三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少刻下瀉糞則效。

蓮花蕊散 治痔瘡二三十年不愈者,三服止。

蓮花蕊 黑牽牛(頭末,各一兩半) 當歸(半兩) 礬紅(少許)

上為末,先忌食肉五七日,空心令食肉一頓,就取溫酒下三錢,約兩時辰取下膿血或蟲是效。

濟生蓮蕊散 治痔漏如神。

蓮蕊(一兩) 錦紋大黃 黑牽牛(一方用白,取頭末,各一兩二錢) 當歸 五倍子 礬紅(各五錢) 黃連(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上為細末,欲服藥先一口勿吃晚飯,次日空心用淡豬肉汁一鍾、好酒一鍾半和前藥一錢二分調服,午後乾淨黃土上疏宣時見出毒物為驗,或如爛杏,五色相雜,亦為驗矣。如散藥難服,用酒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錢五分。此方神效,不可輕忽,切忌燒酒色欲惱怒及羊魚大肉發物。

神雷湯 治漏。

蕪荑仁 雷丸(白者) 木賊 黃芩 防風 茄子(各五分) 鶴蝨(一錢) 當歸(酒洗) 龜甲(酒洗) 鱉甲(酒洗) 蟬退 小枳實(各三分) 大黃(少許) 皂角刺(二十個,用黃蠟一錢炒)

上共作一服,加烏梅一個、竹葉七片,用水一大鐘、無灰酒半鍾煎至八分,空心溫服,用干煎精豬肉壓之。服至八服,筋桶出蟲,後去皂角刺、蟬退不用,外用生肌藥白龍骨、赤石脂各五分,二味加雞肶胵皮包入豬蹄甲內,火煅過,去胵甲不用,將二味為末,入前湯藥內,每帖加二味藥一錢,再服四帖除根。忌酸辣雞魚麵筋發毒動風之物,其餘不忌,酒亦少用。

一方 治痔有鼠結核作渴疼痛。

皂角(酥炙) 黃耆 荊芥 槐子 川山甲 木香 蝟皮 桔梗 鱉甲(醋炒) 露蜂房(炒焦) 芍藥(各一兩) 大黃(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食前,日三服。未知,加至四五十丸。

清心丸 《素問》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此藥主之。

黃連(一兩) 茯神 微赤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前米湯下。

寬腸丸 治內外痔。

枳殼 黃連 百藥煎(各等分)

上為細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湯下。

平臟丸 治漏瘡,旬日見效。

黃連(酒炒) 枳殼(麩炒) 地榆 槐角(各一兩) 當歸 蓮蕊(各三錢) 側柏葉(一錢) 京墨(五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漸減至六十丸止,若加黑醜頭末五錢尤效。

三八全應丸 治痔漏有驗。

刺蝟皮(一個,酒浸曬乾) 當歸(酒洗) 槐角(酒浸,炒) 黃連(酒炒) 地骨皮(酒炒) 甘草(蜜炙,各二兩) 乳香(二錢) 核桃(十八個)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白湯或酒下,早晚二服,一月後平復。

蝟皮丸 治五種痔漏。

豬左懸蹄甲 黃牛角䚡 蝟皮(一個以上,俱燒存性) 防風 貫眾 槐角子(炒) 鱉甲(醋炙) 枳殼(去白,生用) 雞冠花 槐花 黃耆 雷丸 黃連 當歸 香白芷 油發灰 元參(各半兩) 麝香(另研,五分)

上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米湯下。年高虛弱者不宜服也。

榼藤子丸 治腸澼下血,痔漏結核疼痛。

榼藤子(一個重七錢者,酥炙,和皮用) 皂角刺(燒存性) 茴香(炒) 白礬(枯) 枳殼(去白,麩炒) 樗白皮(焙乾) 白附子(炮) 蝟皮(燒存性,各半兩) 乳香(二錢半)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如痔瘡痛,醋研五七丸,塗患處。

槐膽丸 不問遠年近日痔瘡,服之如神,久服黑髮固齒。

十月上巳日揀肥實槐子,用瓦盆如法固濟埋背陰牆下,約二三尺深,預先取黑牛膽五六個,臘月八日取前槐子裝在膽內高懸陰乾,至次年清明日取出,瓷器收貯,每空心白湯下一粒,二日二粒,漸加至十五粒止,以後一日遞減一粒,周而復始。

牽牛酒(一名豬腎丸) 治通行漏瘡中惡水自大腸出。

用黑牽牛碾細末二錢半,入豬腰子內,以線扎箬葉包裹,慢火煨熟,空心細嚼,溫酒送下。

豚胃丸 治痔漏皆效。

蝟皮(七錢) 牡丹皮 黃連(各一兩) 槐花(二兩) 羌活(六錢)

上銼碎,入豬肚內縫定,煮爛,去藥食肚,如硬再服,以患處軟方止,或同藥為丸服亦可。

淨固丸 治痔漏下血癢痛。

槐花(炒) 枳殼(去穰,各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豬蹄散 治諸痔。

豬懸蹄甲(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米湯調二錢,空心服。

一方 治諸痔瘡。

槐花(四兩) 皂角刺(槌碎,一兩) 胡椒(十粒) 川椒(一兩)

上用豶豬肚一個入藥在內,扎定口,煮熟去藥,空心食肚子。

一方 治腸痔,每大便常下血。

蒲黃

上研細,每服方寸匕,米飲調下,日三頓瘥。

一方 治痔。

用雞冠花不拘多少,濃煎湯,每服一盞,空心服。本草云:雞冠花性涼,治瀉血。

一方 治野雞痔,下血腸風,明目。

嫩槐葉一升蒸如茶法,取葉碾作末,亦如茶法煎呷之。

一方 治腸痔每大便下血。

取槐樹上木耳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良。

一方 治腸風痔漏如神。

取大樹上寄生葉,干為末,酒水茶米飲任下或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亦得。

一方 治五痔。

蒼耳莖葉以五月五日採,干為末,水服方寸匕或丸桐子大,服之立效。

一方 治腸痔多年不瘥,下血不止。

木賊 枳殼(各二兩) 乾薑(一兩) 大黃(二錢)

上四味共銼一處,入銚子內炒黑色存三分性,搗羅為末,溫粟米飲調,食前服二錢匕甚妙。

一方 治五痔下血不止。

杏仁去皮尖及雙仁,水一升研濾取汁,煎減半,投米煮粥,停冷,空心食之。

一方 治腸痔大便常有血。

鯽魚煮羹食之,及隨意飽食。

三神丸 治無酒色,但飽食久坐成痔,初起經久皆效。

枳殼 皂角(煅) 五倍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下。

一方 治痔漏臥床,策杖方能移步者。

旱蓮草一小把連須,水洗淨,用粗碗搗極爛如泥,極熱酒衝入飲之,剩渣再搗爛,敷患處,重者不過三服即愈。

治痔漏日久虛寒方

臟連固本丸 凡膏粱富貴之人,患痔甚多,必干於飲食色欲所致,及有火酒犯房,若要除根,必須服此,兼戒醇酒厚味,寡欲方可痊矣。

生地黃(六兩) 乾山藥 山茱萸(去核) 黃連(各四兩) 茯苓 牡丹皮 黃柏 槐角(各三兩) 澤瀉 知母 人參 當歸 皂角 天花粉(各二兩)

上為末,用豶豬大臟頭一段去油,灌入藥末,兩頭線扎住,用糯米一升,煮飯將半熟撈起入甑內,將藥腸盤藏於飯中,如蒸飯之熟,待冷些時取出,去兩頭無藥之腸,將藥腸搗爛為丸,如硬加些飯,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

黑地黃丸 治血虛久痔神妙,治痔之聖藥也。

蒼朮(油浸) 熟地黃(各一斤) 五味子(半斤) 乾薑(秋冬一兩,夏半兩,春七錢)

上為細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米飯或酒下。

加味地黃丸 治五痔,滋陰必用之。

熟地黃 黃耆(各一兩半) 槐花(炒) 黃柏(炒) 杜仲(炒) 白芷(各一兩) 山藥 山茱萸肉 獨活(各八錢) 牡丹皮 茯苓 澤瀉(各六錢) 白附子(二錢)

為上未,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飯下。

釣腸丸 治久漏肛門腫痛,或生瘡時有膿血,及腸風下血,虛寒久不愈者。

瓜蔞(二個,燒存性) 蝟皮(二個,燒存性) 雞冠花(微炒,五兩) 白礬(枯) 綠礬(枯) 白附子 生南星 枳殼(去穰,麩炒) 半夏 訶子(煨,去核,各二兩) 胡桃仁(十五個,燒存性) 附子(去皮臍,生用,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每服三五十丸,臨臥溫酒下,遠年不瘥者,服十日效,久服除根。

黑丸子 專治年久痔漏下血,用之累驗。

乾薑 百草霜(各一兩) 木饅頭(二兩) 烏梅 敗棕 柏葉 油發(以上七味各燒灰存性) 桂心(三錢) 白芷(五錢,不見火)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乳香丸 治冷漏。

乳香(二錢半) 牡蠣粉(一錢二分半)

上為末,雪糕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薑湯下。

黑玉丹 治男子婦人久新腸風痔漏,疼痛不可忍,服此三四次見效。初得此病,或癢或疼,穀道周迴多生硬核是痔,破者是漏,下血是風,皆因酒色過度,即成此疾,人多以外醫敷洗,不知病在腸中有蟲,若不去根,其病難除。

槐角(三兩) 敗棕(四兩) 苦楝根(二兩半) 雷丸 芝麻(各二兩) 牛角䚡(銼) 刺蝟皮(銼,各八兩) 豬懸蹄(百個) 亂髮(皂角水洗淨,四兩)

上銼碎,入瓷罐內,燒存性研細,入乳香一兩,麝香四錢研合和勻,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先細嚼胡桃一枚,以溫酒送下,每日空心臨晚二服,甚者三服。忌別藥房室醋魚雞諸般發風動氣毒物,並忌坐濕地。

加味蠟礬丸 治新久諸漏。

象牙(五錢) 露蜂房 殭蠶 蛇退 血竭 木香(各三錢) 乳香(二錢) 白礬(二兩)

上為末,黃蠟四兩溶化為丸,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內生肌丸 治漏,生肌塞竅。

枯白礬 鹿角 芝麻(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如竅塞後,去鹿角,加象牙一兩、黃蠟為丸,常服斷根。

鱉甲丸 治腸痔屬寒。

鱉甲 蝟皮(炙焦黑) 川山甲(炙焦) 白礬(枯) 附子 豬牙皂角(各半兩,炙焦存性二分)

上為細末,研勻,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前日三服。

又方 槐花(炒) 白礬(枯,各一兩) 附子(五錢)

上為細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前日三服。

一方 治腸風痔漏。

赤芍藥 官桂(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二錢,姜二片、白糖一塊水煎,空心服。

追風補腎十漏大金丹 治漏,庚申甲子成除日合。

當歸 麥門冬 破故紙 肉蓯蓉 山藥 白茯苓 枳殼 白芷 杏仁(各二兩) 人參 生地黃 小茴香 鹿茸 大附子 川烏 木香 青木香 砂仁 厚朴 青皮 陳皮 烏藥 肉豆蔻 天麻 乳香 沒藥(各一兩) 熟地黃 大茴香 枳實(各三兩) 香附 松節(各四兩) 丁香 硇砂(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空心酒化下。

十全大補湯 治痔漏日久,氣血大虛,須用此大補,庶可取效。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黃耆 肉桂(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桂附丸 治冷漏諸瘡。

桂心 附子(炮製,米醋中浸,再炮三五次,去皮臍) 厚朴(薑製) 粉草(炙) 白朮(各一兩) 木香(二錢半) 乳香(研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丹溪 曰:精要治冷漏諸瘡,與桂附丸。此冷只因瘡久不合,風冷乘之,血氣不潮而成也。厚朴雖溫,其瀉衛尤速,恐不若參耆佐以陳皮,庶乎與病情相得。此方治冷漏瘡,若寒而虛者,只以加味十全湯隨時令經絡加減用之為當。又虛甚者,宜參耆歸術膏。

骨碎補丸 治癰疽久不能瘥,瘡口不合,變易為疳漏,敗壞肌肉,銷損骨髓,以致痿跛,宜此方主之。

骨碎補 補骨脂 熟地黃 當歸 續斷 石楠 石斛 牛膝 杜仲 萆薢 附子 芍藥 川芎 菟絲子 沙參 羌活 防風 獨活 天麻 黃耆(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空心鹽湯服。此方與大僂方相表裡。

大僂方 陽氣者,清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宜用此方。

羌活 防風 細辛 附子 白朮 當歸 甘草 川芎 續斷 白芍藥 桂心 麻黃 黃耆 熟地黃(各等分)

此方與前骨碎補丸相表裡。

治漏四奇方

第一方 湯服。

蓮花蕊 當歸 五倍子 黑牽牛 白牽牛(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五分) 土朱(名板兒朱,三錢)

上為末,重者五錢,輕者三錢,五鼓時用肉汁湯調服,再吃好酒一鍾,打下蟲來或爛肉方驗,再服後藥。

枳殼(二錢) 黃耆 當歸 川芎 生地黃(各一錢) 條黃芩 槐角 黃連 升麻(各六七分)

上銼,水煎服,食遠服。

第二方 坐收功藥。

皮硝(一斤) 明礬(八兩) 龍骨 海螵蛸 沒藥 乳香(各一兩) 土朱 樟腦 血竭(各五錢)

上為末,以絹袋盛,將臀坐袋上,三炷香時即好。

第三方 丸服。

蓮花蕊 龜甲(各一錢) 犀角(三錢) 羚羊角(二錢) 珠子(五分) 麝香(三分)

上為末,好酒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酒吞下。忌房事,重者加牛黃二錢。

第四方 熏洗。

蟬蛻 薑黃 升麻 蜂房 象牙(各一兩) 木香 乳香 沒藥 血竭 胡黃連(各五錢) 皮硝 地骨皮 梧桐皮(各三錢)

上銼碎,煎湯熏洗。

治痔漏外洗方

熏洗方 治痔瘡。

五倍子(八錢) 朴硝(一兩) 桑寄生(五錢) 蓮房(七錢) 荊芥(五錢)

上用水三四鍾煎湯先熏後洗,又冬瓜藤亦好。如大腸熱腫,用木鱉子、五倍子研細末調服。一方無荊芥,有百藥煎。一方無蓮房,有木鱉子七個。

一方 槐花 地榆 荊芥(各五錢) 蓮房(一個) 五倍子(三錢)

上煎湯熏洗。

一方 洗多年痔漏神方。

茄根 蔥根 艾葉 馬齒莧 五倍子 皮硝 花椒(各等分)

上七味,煎湯熏洗。

洗痔方

透骨草 槐條 花椒 連須蔥

上四味切碎,水煎數沸,熏洗。

又方 五倍子 皮硝(各三兩) 雄黃(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一包,用砂淺鍋一個,盛滾熱水一碗,將余藥入水,乘熱洗患處即愈。

一方 槐花 荊芥 枳殼 艾葉

上以水煎,入白礬,先熏後洗。

淋洗法

天仙子 荊芥穗 小椒 蔓荊子

上用水煎湯洗。

卻毒湯 熏洗痔漏。

五倍子 花椒 防風 側柏葉 枳殼 蔥白 蒼朮(各三錢) 瓦松 馬齒莧 甘草(各五錢) 皮硝(一兩)

上用水五碗煎至三碗,先熏後洗,日三次。

一方 治痔漏疼痛。

枳殼(五錢) 朴硝(二錢半) 薄荷(五錢) 荊芥 干蓮蓬(各一兩)

上為粗末,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半,乘熱熏洗。

神效散 熏洗痔瘡。

苦參 川椒 苦葫蘆 芫荽子 槐花 枳殼 荊芥 金銀花 白芷 連翹 獨活 小茴香 麻黃 牡蠣(煅) 威靈仙 椿樹皮(各二兩)

上銼,每用五錢,水六七碗、蔥白二莖煎五七沸,去渣,以盆盛藥水,上坐先熏後洗,甚驗,加黃老茄子二個尤妙。

一方 熏洗痔瘡。

五味子 朴硝 枳殼 白芷 陳皮 細辛 黃柏 黃連 水楊柳根(各五錢)

上銼碎,用水七碗煎至六碗盛壇內,以痔坐壇口,著實熏之,待湯溫洗患處,後服敗毒散。

一方 治血痔。

用皂莢同本身頭髮燒煙於壇內,坐上熏之,再用花椒蔥葉煎湯洗之,即效。

熏洗痔方 此方久痔亦能除根。

枳殼不拘多少為末,每用二錢,水一盞砂瓶內煎令沸,先坐瓶嘴上,熏後卻瀉出,通手熱洗妙。

洗痔方

輕者用朝東馬齒莧、劉寄奴濃煎湯熏,待溫卻用手洗拭乾,重者加大青葉梗乾者一半同煎。

一方 治痔癢。

用齒莧帶根濃煎湯,先熏後洗。

一方 取河水頻洗,用蝸牛塗之。

一方 洗痔。

木鱉子(七個,取仁研) 土礬末(二錢)

上以水煎熏洗,如肛門腫熱,以朴硝末,水調淋之良。

一方 用無花果葉煮水熏,少時再洗。

一方 用韭菜投熱湯,盛器中留一竅,以穀道坐上蒸熏,候溫用菜湯輕輕洗瘡數次,自然脫體。

一方 先用干馬齒莧煎湯洗,次用螺螄活搗敷瘡,紙封口,空心食前鹽湯調下枳殼末一二錢。

洗漏瘡方 治漏瘡孔中多有惡穢。

常須避風洗淨,露蜂房、白芷煎湯洗,或大腹皮苦參煎湯洗。上洗畢拭乾,先用東向石榴根皮曬為末,乾摻以殺淫蟲,少頃敷藥。

又方 用冬瓜湯洗即愈。

一方 用朴硝井水調洗,或用蜜和硝調擦。

一方 用河邊水漂出柳根赤須,煎湯洗,極效。

治痔漏外熏方

熏痔方

蝟皮(切方三指大) 雄黃(棗大,研) 熟艾(雞子大)

上為末,用瓦器以灰實一半,如燒香法安長桶內,坐其上熏之,煙氣從口出佳。熏久則癢不可當,稍歇再熏,凡三度熏永瘥。勿犯風冷,忌雞肉毒物。

一方 用五倍子如燒香法置桶中熏妙。

一方 一方搗桃葉一斛蒸之,納小口器中,以粗布榻上坐,蟲自出。

一方 用好醋沃燒新磚,如法坐熏良。

一方 用半新馬桶一個,入新磚一個,放桶底上,再用新磚一個,燒紅放磚上,上用全蠍兩三枚燒煙,患人坐桶上熏之,不二三次即愈。

熏痔方

用鼠郎皮一味,瓶內燒煙,坐身於瓶上,熏三五次除根。

熏痔瘡方

艾葉 五倍子 白膠香 苦楝根(各等分)

上銼碎,如燒香法置長桶內,坐熏瘡處。

熏翻花漏瘡方

蓖麻子(去殼) 防風 天南星(各半兩)

上為粗末,盆內燒煙,用器具蓋之,留一孔坐上熏之。

治痔漏敷貼方

蒲黃散 治下部痔漏。

蒲黃(一兩) 血竭(半兩)

上為細末,每於少許貼於患處。

貼瘡方

蜀葵子(半兩) 蟬蛻(五個) 檳榔(一個)

上為末,用棗三枚取肉研細搜和,如硬,滴少蜜研成膏,量大小貼於病處。

一方 治痔。

用雄黃、雞膽、片腦和勻貼之。

熊膽膏

熊膽 片腦(各等分)

上研細,用井花水調,以雞羽掃痔上。一方熊膽塗之,神效。

蝸牛膏 塗痔瘡有效。

用蝸牛一枚,麝香少許,用小砂盒子盛蝸牛,以麝香摻之,次早取汁塗瘡上。

一方 治痔漏。

白礬(一兩) 蟢兒白衣(十六個)

上二味共飛過,為細末擦之。

一方 酥合油(五分) 熊膽(五分) 頭生雞子(三個取清煎成油)

上三味和勻,敷之。

一方 片腦(一分) 朴硝(五分) 熊膽(三分) 橄欖核(燒灰,五錢) 蝸牛螺肉(十餘個)

上搗爛,同入瓷罐內,以水澆上,滿罐浸一宿,取去水,以藥敷痔,無不斷根者,至妙至妙。

一方 用鄉村食百草鵝,殺取膽汁,調孩兒茶,敷一二次即愈。

一方 治外痔肛門邊有礙者。

劉寄奴(取自然汁煎如蜜) 孩兒茶 苦參(各一錢) 輕粉(三分) 血竭 沒藥(各五分)

上六味和為膏,一日三次擦之,止痛立消,大有神效。

仙螺膏 治痔漏臟毒成三五孔出水。

用蟬蛻、白芷搗爛將孔塞滿,再用大田螺一個,入片腦一分,過一宿即化為水,用鵝毛擦瘡口即收,再用後擦藥。

擦藥方

珠子(一分,入豆腐內紙包,火煅為末) 冰片(五釐) 象牙(研) 血竭 乳香 沒藥 海螵蛸(去殼) 龍骨(火煅,尿浸) 定粉(火煅黃,各五分) 輕粉(三分)

上共為末,乾擦立效。

一方 治翻花痔。

先用荊芥、防風、朴硝煎湯洗之,次用木鱉子、鬱金研末,入龍腦些少,水調敷之。或用熊膽、片腦和勻貼之,尤妙。

四效散 治鼠奶痔漏。

密陀僧(三錢) 麝香 片腦(各五分) 銅綠(一字)

上為末,先用漿水洗,拭乾敷之。

神繭散 治諸痔有神效。

蠶繭納入男子指甲,以滿為度,外用童子發纏裹,燒灰存性,蜜調敷之。

蜈蚣油 治痔。

端午日取大蜈蚣一條,竹籤陰乾,臨發剪一寸,煅存性,桐油調塗,輕則不發,重則次年對周日又發,再剪一寸煅塗,斷根。

又方 用活蜈蚣一條,以香油一小罐浸之,陳愈妙,敷之累驗。

又方 用生蜈蚣數條浸麻油內,俟生黴,略熬化塗痔及諸瘡癬。

一方 治痔漏。

犍牛膽 蝟膽(各一個) 膩粉(五十文) 麝香(二十文)

上將蝟膽、粉、麝三味和勻,入牛膽內,懸於檐前四十九日,逐旋取為丸如大菱角,急送入瘡內,後追出惡物,日三,驗候瘡口漸合,用生面蓋瘡口,一偏出惡物妙。

槐白皮膏 治內外諸痔,年久不愈者。

槐白皮 枳實(各五錢) 赤小豆(二合) 桃仁(六十枚) 當歸(二兩) 甘草 白芷(各二兩)

上㕮咀,以煎成豬膏一斤微火煎至黃色,藥可成膏,以貼瘡上。

生地黃膏 治漏瘡通用。

露蜂房(炙) 五倍子 木香(各三錢) 乳香(一錢) 輕粉(一字)

上為末,用生地黃一握,搗細和為膏,攤生絹貼之。

一方 治痔漏。

用蜣螂焙乾為末,先用礬水洗淨貼之。

蛇蛻散 治漏瘡血水不止。

蛇皮(焙焦) 五倍子 龍骨(各二錢五分) 續斷(五錢)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津唾調敷。

辰砂膏

瓜蒂(末,二錢) 密陀僧(研,二錢) 硃砂(半錢) 片腦(少許)

上件為末,濕瘡干貼,干瘡津調貼。

玉紅散

硇砂 白礬(各二兩,先燒硇砂在鍋內,次用白礬末放上,枯煙盡為度) 硃砂(四錢)

上件為末,敷痔,乾用津唾調貼。

蜂房散 治年久漏瘡,或暫瘥復發,或移於別處。

露蜂房(炙黃,三分) 穿山甲 龍骨(各一分) 麝香(少許)

上為末,用臘月豬油調敷,濕則乾擦。

齒髮散 治漏瘡惡瘡,生肌,里欲乾者用之。

人齒 頭髮 雞肶胵(各等分)

上俱燒存性,入麝香、輕粉各少許為末,干撒,乾者麻油調擦。

鯽魚散 治痔漏久不愈。

鯽魚一個破開,去盡腸,入白礬令滿,瓦上燒存性,為末,用雞毛卷藥敷之,立見效。

生肌散 治痔瘡久不合。

黃狗頭骨 亂髮 川山甲(等分燒灰)

上為末,干撒患處。如干,則用津唾調敷。

治久漏方

用九孔蜂房炙黃,以臘月豬脂研敷,候收汁,以龍骨降真節為末,入些乳香敷瘡。

牛黃金花散 敷痔漏。

黃連 黃芩 黃柏(各一錢,為細末) 真牛黃(三分)

上共研細,如痔瘡用蜜水調擦上不過四五次,如是漏捻成錠子曬乾,量瘡眼大小內入不過二七即好。

秘傳神應膏 治痔漏如神。

片腦 熊膽 血竭 牛黃 乳香 沒藥(各五分)

上為細末,用蝸牛取肉搗成稀膏,每夜洗淨拭乾,將此膏擦上患處,數遍即愈。若蝸牛無鮮者,用乾的放水碗內泡一宿,去殼內自然成肉,共藥末同搗,要稀稠得所,用瓷罐收貯封固,勿使風塵在內,則不效矣。

一方 治痔。

輕粉(二分) 雄黃(三分)

上為細末,用六月棗一枚去核,納藥於內,炭火上燒過存性為末,先用米泔水洗患處,拭乾貼。

一方 治痔疾有頭如雞冠者。

用黃連為末,敷之即瘥。更加赤小豆末尤良。一方用黃連、木香末敷妙。

取漏蟲法

用活黃鱔一條,擲在地上,就其盤曲處以竹釘五六枚釘穿,以香油塗之覆瘡上,扁布系定,良久覺瘡痛不可忍,取鱔入水中,覺蠕動有如線之蟲,未盡再覆,如是者五六易,後用干艾煎湯,入白礬三錢洗淨,以黃連、檳榔等分為末敷之,月餘方愈。

塞藥

用爐甘石煅,以童子尿淬之,牡蠣煅,共為末,敷之。

又方 用馬藺草根研細敷上,片時看肉平去藥,稍遲恐肉反出。

治痔漏枯斂方

枯痔方

赤腳蜈蚣(一條,香油煎酥,紙上挹干) 乳香沒藥(各二錢) 麝香 粉霜(各五分) 人指甲(五錢,泥里煨乾脆)

上為末,用鵝毛管盛藥吹上,如有水即時出盡,不疼,其物結一硬丁,用線系在上揭落之。

治痔神方

雄黃 硫黃 明礬(各等分)

上為末,新盞盛藥,先入礬末一半在底,次入余藥,又將礬末一半蓋上,用火煅,候礬枯為度,出水毒研末,津液調敷,乾落為度,後用石膏五倍子為末收瘡口。

辰砂梃子 治痔漏等瘡。

人言(一錢) 白礬(二錢) 密陀僧 辰砂(各五錢)

上件先研人言,細鋪鍋底,次用礬鋪人言上,枯煙盡為度,次將密陀僧、辰砂研細,白糕和作尖梃如小麥大,每用一粒,頑漏納瘡口上,去敗肉盡後貼生肌散。

生肌散

寒水石(煅) 輕粉(各一錢) 龍骨(煅,五錢) 干胭脂(三分)

上研為細末,干貼。瘡嫩,寒水石、干胭脂加龍腦,瘡老止依方。

代針膏

巴豆(五錢,去殼) 枳殼(大者二個,去穰)

上將豆裝在枳殼內綿縛,罐內盛醋煮乾枳豆,研細用絲綿蘸濕,展藥敷瘡根上,去痔不用,止用生肌散。如頑漏日久不可用,津調代針膏敷瘡頭尖,敗肉自去。

白銀錠子 治漏止有一孔者,用此藥不過十日全愈,又不作痛,神效。

白砒(三兩) 白礬(一兩)

上二味共研為細末,鐵勺內溶成餅,再入炭火煅令煙淨,取出去火毒,為末,用麵糊和為錠子成條,插入漏內,直透里痛處為止,每一日上三次至七日為止,至九日瘡結痂而愈,如漏未痊,後用生肌藥。

生肌散

乳香 沒藥 輕粉 海螵蛸(用三黃湯煮過) 寒水石(煅) 龍骨(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撒患處,止,用太平膏。

太平膏

防風 荊芥 梔子 連翹 黃芩 大黃 羌活 獨活 當歸 生地 赤芍藥 甘草 金銀花 五倍子 兩頭尖 頭髮(各二錢) 白及 白斂 山慈菇(各一兩) 香油(一斤)

上銼碎,入油內浸一晝夜,用文火熬焦去渣滓,再熬滴水不散,入上好黃丹水飛過炒黑用半斤入內再熬,滴水成珠為度,待溫冷再入乳香、沒藥、輕粉、血竭各二錢為末,於內攪勻,如藥色嫩,再入官粉五錢亦佳。務要看其火色,不老不嫩得所為妙。

治痔瘡方

用大雄雞一隻,罩地板上,卻不與食,伺飢甚,別移乾淨地上,用豬胰子四兩銼碎旋餵雞,令其撒糞旋收之,如此兩三日,候雞糞積至四兩,曬乾入後藥。

透明礬(四兩) 葉子雌黃(六錢) 雄黃(一錢) 膽礬(五錢) 朴硝(一兩)

上各另研為粗末,有沙鍋或銀鍋須要寬高約貯藥之餘,上有半截空者,先將雞糞一兩鋪在鍋底,次以白礬一兩,次以膽礬,次以雌黃,次以朴硝,次以雄黃,然後盡下白礬在內再以雞糞蓋其上,然後以新碗蓋鍋頂,簇炭火煅,青煙盡為度,放冷,取出細研,入乳香、沒藥各五錢,同研極細,以瓷盒收貯。每用時令患人縮一腳,用藥少許,以津唾吐在手心中調勻,以新筆蘸藥點患處,一日三五次,一夜兩次,先以新筆蘸溫湯洗淨,軟絹挹干,然後敷藥,敷後黃水淋瀝不止最妙,雖多不妨,三二日後其痔自乾枯剝落,倘硬,煎湯頻洗白,脫腸自紅軟收止,忌毒物酒色,即除根矣。

周先生枯痔法(共九方)

明礬 赤石脂(五錢) 辰砂(痛加一錢) 黃丹

上為末,先用鬱金末護肛門,如無鬱金以薑黃代之,調塗四圍好肉,如不就,加綠豆粉打合,卻將枯藥敷上,如肛門疼急,濃煎甘草湯放溫,拂四圍肛門上,就與後寬腸藥。

寬腸藥方

槐花 大黃 枳殼 木通 連翹 瞿麥 當歸

上水酒各半盞煎服。

枯痔藥早辰上一次,日午洗去舊藥再上一次,申時又洗去又上一次,如要急安,至夜半子時又洗上一次,至次日且看痔頭,淡淡黑色,兩三日如烏梅,四五日內用竹篦子輕輕敲打痔頭,見如石堅,至七八日便住,更不須上枯藥,且待自然如蘿蔔根,乃脫去也。洗用甘草、荊芥、槐花煎湯,洗去舊藥,方上新藥。

枯痔寬腸方 凡醫痔之法,且如明日要下手,今日先與此藥,所以寬大腸,使大便軟滑,不與痔相礙,且不泄瀉。痔頭未脫落者,須要日日與之。

大黃(濕紙煨) 枳殼(去穰,炒) 當歸(酒洗,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好酒或白湯吞下三十丸。

治枯痔頭慮生他證方 凡用枯藥,或觸壞腎根,或水道赤澀痛,與此藥。

大黃 木通 生地黃(各一兩) 滑石 瞿麥(各半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催痔方 如枯盡未脫落,以此催之。

好磁石(一錢) 白殭蠶 生川烏(各五分)

上同為細末,冷水調,敷上立脫。

護肛方 凡用枯藥,去盡乳頭,恐留痔硬頭,損破肛門,四周成瘡,用此藥。

龍骨 石膏(各一錢) 沒藥 膩粉(各五分)

上同研十分細,先以荊芥湯洗,次撒之,切忌毒物生薑。

痔脫後洗方

用甘草湯、豆豉湯洗,再用荊芥、五倍子煎湯洗,便不生膿。

痔脫後肉癢方 用大粉草濃煎湯洗。

收腸方 凡用枯藥,脫下乳頭,隨即與此,以收其腸,此方補氣,又收膿去血生肉。

人參 當歸(各一兩) 川芎 甘草 白芷 防風 厚朴 桔硬 桂枝 黃耆

上為細末,水酒各半煎服。如惡酒者,酒少水多煎之,夏月減桂、樸,加芩、柏。

系痔法 治痔瘻有頭。

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以淨水洗卻入木臼搗,用少許水絞取汁,於銀銅器內,慢火煎成膏,將絲線於膏內度過,系痔瘡頭,系時微痛,候心躁痔落時,以紙捻引入膏藥於竅內,永除其根,不得便尿。

周先生割痔麻藥

川烏 草烏尖 胡椒 花椒 吳茱萸 白殭蠶(炒)

上為細末,酒調敷四邊,然後割之,又以此藥敷之,否則亦用麝香、龍骨塗之。

上枯痔、系痔、割痔三法,用前項藥服及敷貼不退者,然後用之。必敬謹之,不可視為常法。

蝕痔法 治痔漏。

生砒(一字) 水銀(一粒如米大) 膩粉(一字) 麝香(一粒如小豆大)

上件併入乳缽內,研極細,如痔有珠子者將礬湯淨洗拭乾,用手捻藥揩在痔上,覺痛便是藥行,一日二次,又洗五日後住藥見效。如或有孔,只用紙捻將引藥送入,令徹其內,更用紙貼孔前,一日二次,使藥自能生全。陳無擇云:忌用生砒,恐毒氣入腹。今兩存之,以治珠突者。

陷脈散 治漏瘡及二三十年癭瘤,或大如杯盂,久久不瘥,致有漏潰,令人骨肉消盡;或堅或軟或潰,令人警惕,臥寐不安,體中掣痛,愈而復作。

乾薑(炮) 琥珀(研) 大黃 附子(炮,去皮,各一兩) 丹參(七錢半) 石硫黃(研) 白石英(研) 鍾乳粉(研) 烏賊骨(研,各半兩)

上為末,貯以瓷盒韋囊,勿令泄氣,若瘡濕即敷,無汁煎豬脂敷之,以干為度,或死肌不消,加芒硝二兩益佳。一法加燕巢一枚。

五灰膏 治臟腑一切蘊毒,發為痔瘡,不問遠年近日,形似雞冠、蓮花、核桃、牛乳,或內或外,並皆治之。此方親敷之,瘡科劉叔茂累試皆驗,不敢自秘。

蕎麥灰(半鬥) 荊柴 老杉枝 蘇柴 山白竹

上,以上四般,柴、竹截作二尺許,長以斧劈破皮片,各取一束,曬乾,放火上燒過,置壇內防為風所化,俟盡燒,卻以水於鍋內煮,用炭汁,又用酒漏,以布帛其竅,置蕎麥灰干酒漏內,以所煮四般炭汁淋之,然後取汁於鍋內,慢火熬汁,約取一小碗,候冷入石灰,同丹和成膏,以瓦瓶貯之,止用石灰敷之,上面不令走氣,臨用時卻去石灰,以冷水調開,令病者以水洗,洗淨痔瘡,仰臥搭起一足,先以濕紙於瘡四周貼護,卻用竹篦挑藥塗痔上,須臾痛息,用紙揩去藥再塗,如此三四遍,要痔瘡如墨樣黑方止,以水洗淨。每日常置冷水一盆,以蔥湯和之,日洗三五遍,六七日後膿穢出盡,其瘡自消。

寬腸丸 五灰膏塗痔瘡之後,或臟腑秘結不通者,用此藥寬腸。

黃連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三品錠子方

(共五方)

上品錠子 專治痔漏一十八證。

紅礬(二兩半) 乳香 沒藥 硃砂(去鐵,各三錢) 牛黃(五分半) 硇砂(一錢四分,二分熟,一分生) 白信(一兩,火煅)

中品錠子 專治翻花癭瘤等證。

白礬(三兩八錢五分) 乳香 沒藥(各五錢半) 硃砂(三錢) 牛黃(七分半) 硇砂(一錢,半生半熟) 金信(一兩五錢,以火煅黑,煙止用淡清硇)

下品錠子 專治疔瘡發背等證。

紅礬(三兩二錢) 乳香(六錢) 沒藥(五錢) 硃砂(三錢) 牛黃(四分半) 硇砂(一錢四分,半生半熟) 白信(三兩,火煅黑,盡半日取起)

上各依法制,用麵糊和勻,捻成錠子,看瘡漏大小深淺插入錠子,如肉內黑色,勿上生肌散,只等黑肉溶盡,方可上之。若瘡無頭,太乙膏一個,加後藥一粒丹貼之。

一粒丹

白礬(二兩) 乳香(二錢二分) 沒藥(二錢七分) 硃砂(四分) 牛黃(五分) 薑黃(三錢半) 白丁香(二錢半) 巴豆(三錢,草紙去油淨) 白信(二兩,火煅,煙盡半日取用)

上依法制度為末,用唾沫調敷瘡,一日三次換,但瘡破插上前錠子。

生肌散

乳香 血竭(各五錢) 沒藥(四錢) 全蠍(十個,焙乾) 輕粉 黃丹(生用) 海螵蛸(去殼,煅) 硃砂 鳳凰退(各二錢) 明礬(二錢半) 龍骨(二兩,火煅紅,酒淬五次) 赤石脂(一兩半,火煅紅,酒淬七次)

上為末,待瘡洗淨上之。

神應膏 治久漏,收斂瘡口。此宋褚防禦治理宗久漏瘡,諸方不效,獨此膏愈之。如腸毒胃毒,為丸服之神效。

當歸(一兩一錢) 赤芍藥 大黃(各一兩五錢) 元參(一兩三錢) 川續斷 生地黃(各一兩二錢) 香白芷 官桂 莪朮(各一兩)

上九味細碎,用真香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鍋內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濾去渣,如熱天用黃丹二十兩,冷月十五兩,旋旋下丹,不住手攪,試水中沉為度,不可令婦人雞犬見。如漏有孔者,以膏送入孔內,外仍以膏攤貼之。

截疳散 治年深疳瘻瘡。

白蘞 白及 黃丹 密陀僧(各一兩) 黃連(半兩) 龍腦 麝香(各半錢,另研)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干撒在紝上,以膏貼之。

治痔漏灸法

隔附灸法 先用參、耆、歸、術等補氣血氣藥,大劑服之,用附子為末,津和作餅子如錢厚,以艾灸之。漏大者,艾炷大,漏小者,炷小。灸令微熱,不可令痛,餅乾則易之,再和再灸,知困且止,次日再灸,直至肉平為度,或仍前用補氣血藥作膏貼之。

又蒜灸洗

用大蒜一片,頭垢捻成餅子,內安頭垢餅於痔上,外安蒜,用艾灸之。

隔礬灸法 治痔漏神效。

皂礬(一斤,用瓦一片兩頭用泥作一壩,再用香油制瓦上焙乾,再著皂礬瓦上焙枯去砂為末) 川山甲(一錢,入紫粉罐煅存性,取出為末) 木鱉子(去殼,火煅,二錢半,淨為末) 乳香 沒藥(各一錢半,為末,臨灸時加入)

上和勻,以冷水調,量瘡口大小作餅子,貼瘡上,將艾炷灸三四壯,灸畢就用後熏洗藥,先熏後洗,日六度,三五日如前法復灸,以瘥為止。

熏洗方 前法灸畢,以此方熏洗。

皂礬(制如前法為末,約手規二把) 知母(四兩,焙乾為末,取一兩) 貝母(四兩為末,取一兩淨) 蔥(七莖)

上先將蔥用水煎三四沸,傾入瓶內,再入前藥,令患者坐於瓶口上熏之,待水溫,傾一半洗瘡,留一半,候再灸再熏洗,以瘥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