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發表門

桂枝湯 治風寒在表,脈浮弱,自汗出,頭痛發熱,惡風惡寒,鼻鳴乾嘔等證,及雜病自汗盜汗、虛損虛瘧,皆可煎服。若傷寒脈浮緊,無汗,及酒客病風寒而汗出者,禁用。

桂枝 生薑 酒洗白芍(各三錢) 炙甘草(二錢) 紅棗(二枚)

煎湯溫服,須臾啜熱粥一碗,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必不除。一服汗出,不必再服。若不出汗,照法再服。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後諸仿此。

《醫宗金鑑》曰:此方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發汗、調和營衛之第一方也,凡中風、傷寒,脈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其他但見一二證即是,不必悉具。故麻黃、葛根、青龍發汗諸劑踵行其後也。如汗不出,麻黃證也;脈浮緊,麻黃脈也。余法詳見一卷太陽上中下篇。

疏邪實表湯 陶節庵用代桂枝湯。治同前證。

土炒白朮(二錢) 桂枝 白芍 羌活 防風 川芎 炙草(各錢半) 生薑(三片) 紅棗(二枚) 飴糖(一匙)

自汗不止,加蜜炙黃耆;喘,加柴胡、杏仁;胸膈飽悶,加桔梗、炒枳殼。

黃耆湯 張潔古用代桂枝湯。治春夏月發熱惡寒,自汗不止,脈微弱者。

蜜炙黃耆 土炒白朮 北防風(等分)

煎服。惡風汗甚,加桂枝。

白朮湯 王海藏用代桂枝湯。治內傷冷飲、外感風邪,寒熱自汗,脈浮者。

土炒白朮 北防風(各三錢) 炙草(錢半) 生薑(三片)

小建中湯 治傷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煩,或腹中急痛,而脈陽澀陰弦者。

酒洗白芍(六錢) 桂枝 生薑(各三錢) 炙草(二錢) 大棗(二枚) 飴糖(一合)

煎服。凡病嘔者,忌服,恐甜助嘔也。

桂枝加葛根湯 治太陽風傷衛,汗出惡風,項背強急,太陽兼陽明症者。

葛根(四錢) 桂枝 白芍 炙草(各二錢) 生薑 大棗(引)

桂枝加芍藥湯 治太陽病,誤下之,致邪入太陰,腹滿,時痛時止,脈浮弱。

白芍(六錢) 桂枝 生薑(各三錢) 炙草(二錢) 大棗(二枚)

桂枝加大黃湯 治太陽病誤下,邪陷入太陰,腹滿,大實作痛,脈浮數者。

桂枝 生薑 白芍(各三錢) 炙草(二錢) 大黃(一錢) 大棗(二枚)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治表症誤下之,致微喘氣逆而停表邪者。

桂枝 生薑 白芍(各三錢) 炙草 姜炒厚朴(各二錢) 去皮尖杏仁(十枚) 大棗(二枚)

桂枝新加湯 治傷寒發汗後,身痛,脈沉遲者,用此補氣血而通營衛。

酒洗白芍 生薑(各四錢) 桂枝(三錢) 人參 炙草(各二錢) 大棗(二枚)

桂枝去芍藥湯 治太陽病下之,脈促,胸滿者。此陽邪內陷,滿而不痛,尚未成結胸也。

桂枝 生薑(各三錢) 炙草(二錢) 大棗(二枚)

桂枝加附子湯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出,四肢微急難屈伸者。

桂枝 生薑 白芍(各三錢) 炙草 炮附子(各二錢) 大棗(二枚)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重煩痛,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澀。

即前方減去芍藥,以避酸寒也。

桂枝甘草湯 治發汗過多,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五錢) 炙甘草(三錢) 大棗(三枚)

煎湯,頻服。

桂枝麻黃各半湯 若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虐狀,熱多寒少,脈微浮緩,小便清白而不嘔者,病當自愈。如脈微不緩,面赤熱而身癢者,猶有表邪怫鬱也,用此湯輕輕表之。

桂枝(錢半) 麻黃 炙草 酒洗白芍 生薑(各一錢) 去皮尖杏仁(十粒) 大棗(一枚)

服,取微汗。

桂枝二麻黃一湯 治太陽病,服桂枝湯,大汗出,形如虐,日再發者,服此。

桂枝(二錢) 麻黃(一錢) 酒芍 生薑 炙草(各錢半) 去皮尖杏仁(十粒) 棗(一枚)

桂枝二越婢一湯 治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服此解之。

桂枝 生薑 酒芍(各二錢) 麻黃 炙草(各一錢) 石膏末(二錢) 大棗(二枚)

桂枝龍骨牡蠣湯 《金匱》治男子遺精、女子夢與鬼交者。

桂枝 生薑 白芍 煅龍骨 煅牡蠣粉(各二錢) 炙草(錢半) 大棗(二枚)

桂枝五物湯 《金匱》治血痹,身體不仁,如風痹狀。亦治風中經絡,心清,舌軟難言者。

蜜炙黃耆 酒洗白芍 桂枝 生薑(各三錢) 大棗(二枚)

桂枝栝蔞湯 治太陽症備,身強𠘧𠘧,脈反沉遲。此為痙,用此徹熱榮筋,調和營衛。

桂枝 生薑 白芍 天花粉(各三錢) 炙草(二錢) 棗(二枚)

桂枝防風湯 治嬰兒傷寒,不堪發汗,用此解肌。

桂枝 白芍 防風 炙草(等分) 姜 棗(引)

喘,加炒枳殼、去皮尖杏仁;嘔,加製半夏、陳皮。

桂枝羌活湯 治風瘧初起,先傷於風,後傷於寒,熱多寒少,脈浮,有汗。

桂枝 羌活 防風 甘草(等分)

煎湯。於臨發之先服之。嘔,加半夏。

桂枝芍藥湯 治太陽陽明合病,日間發瘧,寒熱大作,汗出不止。

桂枝(錢半) 黃耆 白芍 知母 石膏(各三錢)

煎服,寒熱必減。

桂枝石膏湯 亦治前瘧。

桂枝(一錢) 黃芩(二錢) 知母 石膏末(各三錢)

麻黃湯 治傷寒,太陽症,寒邪傷營,發熱無汗,惡風惡寒,頭痛而喘,身痛腰疼,項背牽強,骨節痠痛,胸滿嘔逆,脈浮緊,或浮數。並治太陽陽明合病,喘促胸滿,及風寒濕三痹,肺經壅塞,昏亂不語,冷風哮吼等症。

去根節麻黃(三錢) 桂枝(二錢) 炙草(一錢) 去皮尖杏仁(廿粒)

不用引。煎湯。熱飲。溫覆,靜臥,只取微汗,中病即止,無汗再服一劑。

《醫宗金鑑》曰:此方開表逐邪,發汗第一峻劑,其制在溫覆取汗。若不溫覆取汗,則不峻也(解見太陽中篇)。凡傷風有汗,脈浮弱,尺脈遲者,禁服。

升陽發表湯 節庵用代麻黃湯。治同前症。

麻黃 桂枝(各錢半) 羌活 防風 白芷 川芎 升麻 甘草(各一錢) 去皮尖杏仁(十粒) 生薑 蔥白 豆豉(引)

川芎湯 潔古用代麻黃湯。治春初秋末傷寒,發熱,無汗,惡寒,強痛,身重,牽疼,脈浮緊者。

川芎 羌活 法制蒼朮(各三錢)

惡寒甚者,加入麻黃一錢,溫服取微汗。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治汗下後,汗出而喘。亦治溫瘧,先熱後寒,喘甚,渴飲無汗者。

麻黃(四錢) 炙草(二錢) 石膏末(八錢) 去皮尖杏仁(廿粒)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治傷寒因發汗不盡,邪熱壅於肌表而發黃者。

麻黃 連翹根 炙草 生薑(各二錢) 赤小豆(一合) 梓樹根白皮(五錢) 去皮尖杏仁(十粒) 大棗(二枚)

服,取微汗。

麻黃升麻湯 治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遲,手足厥冷,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出膿血,下利不止者。

麻黃 萎蕤 當歸 白芍 茯苓 炙草 土炒白朮 去心天冬 升麻 桂枝 黃芩 知母 乾薑 石膏末

麻黃白朮湯 《金匱》治濕家身體煩痛,用此發汗燥濕。

麻黃(三錢) 土炒白朮 桂枝(各二錢) 炙草(一錢) 制杏(粒)

煎服。取汗。

麻黃附子湯 《金匱》治水病,脈沉,虛脹,屬少陰氣水者。

麻黃(三錢) 炙草 炮附子(各二錢)

溫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少陰傷寒始得之,反發熱,脈沉,太陽少陰同病者。

麻黃 炮附子(各二錢) 北細辛(一錢)

方解見一卷少陰篇。

麻黃附子甘草湯 少陰始得病,反發熱,脈沉者,則用前湯。若得之二三日,脈沉,熱微而無吐利厥逆之裡症者,用此湯微表之。

麻黃 炙甘草(各二錢) 炮附子(錢半)

麻黃羌活湯 治寒瘧初起,先傷於寒,後傷於風,寒多熱少,脈浮無汗者。

麻黃 羌活 防風 甘草(等分)

煎湯。將發之先溫服取汗。嘔,加製半夏。

還魂湯 治邪在太陰,卒中暴厥,口噤氣絕,下咽奏效,而不用溫覆取汗。

麻黃(三錢) 炙草(二錢) 去皮尖杏仁(十粒)

《千金方》加肉桂,治同。

三拗湯 《局方》治感冒風寒,鼻塞,咳嗽。

麻黃(四錢,留根節,發中有收也) 杏仁(廿粒,留尖,取其發;連皮,取其澀也) 生甘草(二錢,補中有瀉也)

大青龍湯 治太陽風寒兩傷,營衛同病,脈浮緊,身疼痛,發熱惡寒,不汗出而煩躁。又治兩傷病,脈浮緩,身不痛而重,乍有輕時,而無少陰症者。方解見一卷太陽下篇。

麻黃 石膏末(各三錢) 桂枝 炙草(各一錢) 生薑(錢半) 去皮尖杏仁(十粒) 大棗(二枚)

服取微汗,得汗即停。

張仲景曰:若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此。誤服則致變厥逆,筋惕肉瞤。此為亡陽,急服真武湯以救逆(見祛寒門)。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發熱,乾嘔,或咳或渴,或喘或噎,或少腹痛,小水不利,短氣不得臥,及雜病膚脹、水腫等症。

麻黃 桂枝 白芍 炙草(各三錢) 北細辛 製半夏 五味子 乾薑(各二錢)

加減法:渴,去半夏,加花粉;喘,去麻黃,加制杏仁;噎膈,去麻黃,加炮附子;尿秘、少腹滿,去麻黃,重加茯苓;形腫、喘逆,去麻黃。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心下有水,脈浮者,加石膏末五錢。

葛根湯 治太陽病,項背𠘧𠘧,無汗,惡風。又治太陽陽明合病,下利,頭痛腰疼,肌熱,鼻乾,脈浮大而長。

葛根(四錢) 麻黃 生薑(各三錢) 桂枝 白芍 炙草(各二錢) 大棗(二枚)

合病,不下利但嘔者,加製半夏二錢。

葛根解肌湯 治傷寒溫病,發熱惡寒,頭痛項強。

前湯加黃芩二錢。

升麻葛根湯 治陽明傷寒、傷風,頭痛身重,發熱惡寒,無汗口渴,目痛鼻乾,臥不得安,及陽明發斑,欲出不出,凡寒暄不時致生疫疾,一切斑疹。

升麻(三錢) 葛根 白芍(各三錢) 炙草(一錢) 生薑(三片)

隨症加味:頭痛,加川芎、白芷;身痛背強,加羌活、防風;頭面浮腫,加芥穗、防風、白芷、川芎、連翹、牛蒡、石膏末;咽痛,加桔梗;斑出不透,加紫草茸;脈弱,加人參;腹痛,倍加白芍;胃弱食少,加土炒白朮;發熱不止,春,加柴胡、防風、黃芩,夏,加黃芩、石膏。

凡痘疹初發熱,此湯主之(見五集痘科)。

柴葛解肌湯 節庵用代葛根湯。治太陽陽明合病,頭目眼眶疼痛,鼻乾,不眠,肌熱,惡寒,脈微洪,無汗者。

柴胡 葛根 羌活 黃芩 白芷 白芍 甘草 桔梗 石膏末(等分) 生薑 紅棗(引)

惡寒甚,冬月加麻黃,春、夏、秋加蘇葉。

柴胡升麻湯 治少陽陽明合病,傷風,壯熱惡寒,頭痛身疼,鼻塞咽乾,痰盛咳嗽,唾涕稠黏,及陽氣鬱遏,元氣下陷,並時疫感冒,脈浮洪兼弦者。

柴胡 前胡 芥穗 黃芩 赤芍(各二錢) 升麻 葛根 桑白皮(各錢半) 石膏末(三錢) 生薑(三片) 豆豉(二十粒)

十神散 治時氣瘟疫,風寒兩感,惡寒無汗,發熱,頭痛,鼻塞,咳嗽,脈浮者。

麻黃 蘇葉 升麻 葛根 川芎 白芷 甘草 陳皮 赤芍 香附(等分) 姜 蔥(引)

百解散 治瘟疫初起,表實無汗,壯熱憎寒,頭身強痛,咳嗽,煩喘,唾涕稠黏,脈浮有力者。

麻黃(二錢) 製蒼朮 芥穗 白芷(各錢半) 陳皮 甘草(各一錢) 生薑 蔥白(引)

脈浮有汗,按和解門;表裡俱實,按表裡門。

大羌活湯 潔古用治兩感傷寒(見二卷兩感附法)。

羌活 獨活 防己 防風 黃芩 黃連 製蒼朮 白朮 川芎 生地 炙草 知母 生薑(引)

沖和靈寶飲 節庵治兩感初起,發熱憎寒,頭痛煩渴,口燥舌乾,三陽經先受病者。

羌活 防風 白芷 川芎 柴胡 細辛 生地 黃芩 薄荷 甘草 石膏 葛根 姜 棗

冬月,去黃芩,加麻黃。余按二卷辨症篇。

人參敗毒散 治傷寒傷風,憎寒壯熱,頭項強痛,鼻塞聲重,風痰咳嗽。凡時氣疫癘,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口瘡,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脈浮有表者,皆宜服此。

人參 甘草(各五分)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枳殼 桔梗 川芎 茯苓(各一錢) 薄荷(三分) 生薑(三片)

口乾舌燥,加黃芩;濕熱腳氣,加製蒼朮、大黃;皮膚風癢,加蟬蛻。

荊防敗毒散

前方去人參,加芥穗、防風。治前症脈浮數而兼風熱。通治瘡瘍初起,發熱惡寒;亦治腸風,下血清鮮。

連翹敗毒散

前方去人參,加連翹、銀花。治一切風熱瘡毒之主方。

硝黃敗毒散

前方去人參,加芒硝、大黃。治脈浮而數,裡熱便秘者。

黃芩敗毒散

前方去人參,加黃芩。治溫病發熱,不惡寒而口渴者。

倉廩散

前方加陳米一合。治噤口痢,食入即吐,及痢後寒熱渴飲。

再造散 治無陽症,凡傷風寒,寒熱無汗,頭身強痛,服汗藥數劑汗不出者,此因陽虛不能作汗也。

人參 炮附子 北細辛(各五分) 黃耆 桂枝 羌活 防風 川芎 炙草 酒炒白芍(各一錢) 姜 棗(引)

夏月,加黃芩、石膏。

九味羌活湯 張元素用代麻黃、桂枝、青龍、各半等湯。治傷寒傷風,憎寒壯熱,頭疼身重,項痛脊強,嘔吐煩渴,脈浮無汗,及四時感冒諸症。

羌活 防風 法制蒼朮(各錢半) 川芎 白芷 生地 黃芩 甘草(各一錢) 北細辛(五分) 姜 棗(引)

脈虛自汗,去蒼朮,加黃耆、白朮;胸滿,去生地,加枳殼、桔梗;喘,加制杏仁;夏月,加知母、石膏末;要汗下兼行,加大黃。

此方藥備六經,治通四時,不犯三陽禁忌,為解表神方。春可治溫,夏可治熱,秋可治濕,冬可治寒,是諸路之應兵,用代麻桂青龍等湯,最為穩常。但陰虛氣弱之人,及表虛自汗之症,亦在所禁耳。

羌活沖和湯 《金鑑》用治一切頭風暈痛,眉稜骨痛。

即前方倍用川芎、白芷,加白菊花錢半,隨經加引。

頭痛由項後起者,屬膀胱經,倍羌活,加藁本;脈實、便秘,俱加酒炒大黃;痛由太陽起,牽引眉目腦額者,屬胃經,倍白芷,加葛根、石膏末各二錢;痛由耳後起者,屬膽經,加柴胡;痛兼足冷氣逆者,屬腎經,倍用細辛;痛兼腹痛身重,屬脾經,倍蒼朮;痛兼肢冷,嘔吐涎沫,屬肝經,加吳萸;大痛煩渴,肌熱,倍條芩,加石膏;痛,吐痰飲,手足溫者,加茯苓、製半夏。

貼太陽穴法 治風邪入腦,頭痛如破。

雀腦 川芎 白附子(等分)

研末,生蔥搗汁,調作二餅,貼左右太陽穴,以布裹住,良久自愈。

清上蠲痛湯 治一切頭痛,隨症加味。

羌活 獨活 防風 菊花 川芎 白芷 甘草 當歸 蔓荊子 北細辛 製蒼朮 酒炒黃芩 去心麥冬 生薑(引)

加味法:左邊痛,加柴胡、膽草、生地、紅花;右邊痛,加葛根;虛,加黃耆;眉骨痛,加天麻、法半;痰痛,加法半、南星;食痛,加炒枳實、神麯、麥芽;腦頂痛,加藁本、蒼耳;風甚,加芥穗、蒼耳、全蠍、殭蠶;氣血兩虛,加參耆、炒芍、熟地;虛寒痛,去黃芩、麥冬,加乾薑、桂心;甚,加白附、天麻、藁本。

 芎芷石膏湯 治頭風暈痛,脈浮洪數。

羌活 藁本 白芷 川芎 石膏 菊花

風甚目昏,加防風、芥穗;熱甚,加梔子、連翹、條芩、薄荷;苦痛,加細辛;頭痛煩渴,脈實便秘,加酒炒大黃、芒硝。

川芎茶調散 治諸風上攻,偏正頭痛,目眩,發熱,惡風,有汗,鼻塞淡壅者。

薄荷葉(八錢) 川芎 芥穗(各五錢) 羌活 白芷 防風 甘草(各三錢) 北細辛(一錢)

共研細末。每用茶湯調化三錢,食後熱服。

菊花茶調散

前方加白菊花、炒殭蠶。治頭目脹痛,風熱兼痰者。

以上二散照減分量,加茶葉,同煎服。治頭痛甚便。

清震湯 治雷頭風,頭面疙瘩昏痛,惡寒發熱,狀似傷寒,耳中常聞雷鳴。

製蒼朮 升麻 荷葉(等分)

煎湯,頻服。又名升麻湯。

蔥豉湯 治傷寒初起,發熱惡寒,頭身強痛,表實無汗。

蔥白(七莖) 豆豉(一合)

煎湯。溫服。或加生薑。服此若無汗出,加葛根二錢,再煎服,取汗;如夾熱煩渴,表實無汗,切碎薑、蔥、豆豉、豆腐同煮熟,空心服食,取汗。

杏蘇散 治傷風喘嗽,脈浮緩者。

去皮尖杏仁(十粒) 桑白皮 炒枳殼 酒炒黃芩 去心麥冬 蘇葉 陳皮 前胡 貝母 桔梗 甘草(各一錢) 生薑(引)

醫方湧吐門

瓜蒂散 仲景治傷寒,如桂枝症,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喉,不得息者,胸有寒也,用此吐之。通治卒中,痰迷涎飲壅盛,顛狂煩亂,人事昏沉,五癇痰壅,窒塞上膈,及火氣上衝喉,不得息,食停上脘,欲吐不出。亦治卒然發黃,心滿氣喘。

甜瓜蒂(炒黃色) 赤小豆(等分)

研極細末。量人虛實,或用一錢,或五分,煎豆豉湯調服,白湯調服亦可。吐時須令閉目,束緊肚皮。如吐不止,服蔥白湯解之。倘服藥良久不作吐者,令含砂糖一塊,當即作吐。

凡頭額兩太陽痛者,令噙水一口,將竹管挑此散一字,吹入鼻中,鼻出黃水即愈。凡胸中停食、停痰,及水濕涎飲,胸滿頭痛,發熱惡寒,脈浮緊而不大者,皆服此散吐之。但亡血虛家、老人、產婦,血虛脈微者,忌服。

三聖散 治中風,風癇,痰厥頭痛。

炒瓜蒂 藜蘆 防風(等分)

研末。每用一錢,白湯調服,照前法吐之。用此吹鼻,能治頭風。

二聖散 治風痰壅盛。

炒瓜蒂(一錢) 焙全蠍(五分)

共研極細。白湯調服。

二神散 治傷寒煩悶。

炒瓜蒂

研末,豆豉湯調服一錢,照前法吐之。

參蘆散 治虛弱人痰涎壅盛。

人參蘆

研末,竹瀝調一二錢,滾湯沖服。

丹溪曰:人參補陽中之陰,參蘆反瀉太陰之陽,亦猶麻黃,根莖不同也。

稀涎散 治中風暴僕,痰涎壅盛,氣閉不通。先開其關,令微吐稀涎,續進他藥。亦治喉痹不能進食者。

白礬(一錢) 皂角(去皮弦,炙焦,二錢)

共研極細,白湯調服五分,以取微吐,但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即止,勿再服。

吐後關開,應用藥餌須緩緩與服。若飲食太猛,恐傷胃氣也。

丹溪曰:胃氣亦賴痰以養,不可盡攻。盡則虛而愈劇。

常山方 用吐瘧痰。

白礬 皂角 藜蘆 常山 甘草

研末。白湯,每下五分。

五元散 湧吐重劑。

白礬 膽礬 皂角 藜蘆 赤豆

研末。白湯,每下五分。

巴礬丸

巴豆肉 枯礬(等分)

研末,水糊小丸。水下三分。

梔子豉湯 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眠,甚者,反復顛倒,心下懊憹,及大下後身熱不退,心下結痛,或痰在膈中,用此微吐之。糞微溏者勿服。

連殼大梔子(七枚) 豆豉(二合)

煎湯。溫服,以取微吐。

本方加甘草,治前症兼少氣者;加生薑,治前症兼嘔者;去豆豉,加乾薑,治誤下,身熱不去,微煩者;去豆豉,加厚朴、枳實,治下後煩滿者。

梔子柏皮湯 治傷寒身熱,發黃。

梔子 黃柏 甘草(等分)

煎湯。溫服。

枳實梔豉湯 治傷寒新差勞復。

炒梔子 炒枳實 淡豆豉

溫服取汗。

梔豉大黃湯 治酒疸發黃,心中懊憹,時或熱痛,亦治傷寒食復等症。

梔子 豆豉 大黃 枳實

酌量煎服。輕則消導,重則吐下。

瓜蒂散,吐中之重劑,用吐上焦有形之實邪,凡未經汗下,邪郁胸膈而痞滿者宜之。梔子豉湯,吐中之輕劑,用吐無形之虛煩,凡經汗吐下,邪乘虛客於胸中而懊憹者宜之。若停宿食,宜服梔豉大黃湯。

乾薑霍亂吐方 治腹中絞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俗名絞腸痧症。

炒枯鹽一把,淬熱童便中,分作三碗,頓服一碗,旋以指頭,或用鵝翎探掃喉間,令作大吐,再服一碗,如法再探,再吐。三飲而三吐之。

鹽湧於上,溺泄於下,則中通矣。方極簡便。

鹽湯探吐法 治傷食物,痛連胸膈,痞悶不通,手足逆冷,尺脈全無者。

炒枯鹽一把,淬熱湯中,頓服一二碗,旋以指探喉間,令作大吐,立愈。

凡霍亂蠱毒,冷氣鬼氣,宿食腹痛,先用此法三飲而吐之,大勝用藥。

桐油餞 治喉風喉痹,痰涎壅塞,氣閉不通。

熱水半杯,內調桐油少半,取雞鵝硬翎,蘸桐油探掃喉間,導引作吐,一連探吐數次,痰涎湧出,以氣通聲高為度。預煎甘草湯,頻頻漱口,以解油毒,後服藥餌。

凡腹痛便秘者,為下症,胸滿便軟者,為吐症。若大便溏瀉,多屬裡虛,寒在下也,不宜取吐。

雄黃解毒丸 治纏喉急痹,痰涎壅盛,內外腫痛,湯水不下,病勢危急者。

明淨雄黃 川鬱金(各三錢,先研細末)

剝淨巴豆肉十四粒,綿紙包裹,捶壓去油,合前末,研勻,米醋糊為丸,綠豆大。茶湯送下七丸。得吐利自愈。

若昏冒不醒,牙關噤急者,用醋化開十丸,含醫人口中,以竹管插其鼻,將藥從管中徐徐吹入,度過咽喉,俾得吐利,其關立開。

如意勝金錠 治喉痹初起,狀似傷寒,用此開關利格。

火牙硝 淨兒茶 石硫黃 生川烏 薄荷葉 小川芎 乾生地(等分)

研極細,搗生蔥汁糊藥為錠,每重一錢。薄荷湯磨化,服之。甚者,連服三錠,得吐利自減。

奪命散 治中風閉症,腹滿便秘,神昏口噤,痰結喉間。

生南星 半夏 葶藶子 白芷梢(各一錢)

先研極細,另研巴豆肉,紙包壓去油,取霜一錢,合前末研勻。每用五分,白湯調服,以吐利為度。

清化丸 治積熱上攻,喉痛聲嘶,痰涎壅閉。

黃連 桔梗(各三錢) 粉甘草 山豆根(各二錢) 硼砂 薄荷葉(各一錢)

研末,蜜丸,重一錢。噙化,白湯嚥下。

聲嘶方

研細薄荷葉(一兩)

拌白糖、烏梅肉各二兩,搗膏為丸。常當噙咽。

兒茶散 通治音啞。

兒茶(五錢) 硼砂(三錢)

研末。白湯,每調二錢,頻嚥下。

嚏鼻追喉引涎諸方,皆屬上行宣越之法,故並載湧吐門。

通關散 治中風、中痰、中惡、驚癇,卒然昏死,不省人事。吹鼻取嚏,以通關。

生南星 生半夏 北細辛 薄荷葉 牙皂肉(等分)

研極細。男左鼻,女右鼻,每用竹筒吹入三五釐。有嚏者,生。無嚏者,肺氣絕也。治痰厥,加白礬。

霹靂散 治中惡卒死。

川芎 白芷 牙皂肉 北細辛 明雄黃(各五分) 躑躅花(俗名老虎花。一分)

先研極細,加麝香五釐,再同研勻,磁瓶收貯。每用三五釐,吹鼻取嚏,引出毒涎,溫水漱淨,後服湯藥。

如聖散 治時氣纏喉,牙關噤閉。

藜蘆 雄黃 枯礬 皂角(等分)

研極細。每用三五釐,吹鼻,得嚏自開。

碧雲散 治頭風目翳,眉稜、腦額諸痛。

鵝不食草(即石胡荽,曬灱。五錢) 川芎(四錢) 北細辛 辛夷 淨仁(各一錢) 青黛(五分)

曬研極細。每用五釐,口含溫水,竹管吹鼻,取嚏。或用小瓶收貯,常常嗅鼻,能墜風翳。

蓽茇散 治風熱頭痛。

研蓽茇(五錢)

豬膽汁拌濕,曬乾,再研極細,照前法吹鼻,令出黃水。

治風濕頭痛:甜瓜蒂、松羅茶等分,研末,吹鼻。

熏鼻法 治中風痰,口噤昏死。

巴豆肉(五錢)

綿紙包裹,捶碎,令油黏紙上,去渣,再卷皂角末燒煙燻鼻。巴豆油紙搓丸,塞鼻,治喉痹不通。

解語法 治中風舌強不能言。

取烏龜,放磁盤中,以鏡對照,龜自撒尿。用雞翎蘸尿,頻點舌根下,舌自軟能言。

開關散 治中風痰,驚癇痙症,牙關不開。

生南星 烏梅肉(各三錢)

先搗如泥,拌冰片一分,再同搗勻。每用二錢,遍捺牙關,涎出立開。

烏梅方 通治口噤不開。

搗烏梅肉,頻捺牙關。風寒牙噤,生薑捺之。

一笑丸 治六郁牙痛,蟲牙痛。

研碎川椒七粒,和巴豆肉一粒,再同研勻,搗飯糊為丸,薄綿包裹,咬在痛處,良久,惡涎湧出,方取下漱後。

玉池散 用此噙漱,治諸蟲牙痛。

升麻 防風 白芷 川芎 細辛 藁本 甘草 當歸 黑豆 槐花 地骨皮(等分)

煎湯,常常噙漱。

牙疳散 主治牙疳及牙痛。

焙乾人中白 煅綠礬 五倍子 檳榔片(各二錢) 冰片(五釐)

共研極細。煎甘草湯漱口,用此捺牙,再漱,再捺。

風熱牙痛:用石膏、白芷各五錢,花椒、膽草、枯礬、炒鹽各二錢,研末,捺之;

風冷牙痛:用良薑、細辛、川椒、蓽茇、升麻、草烏等分,研末捺之,溫水漱口。

經驗方 治牙痛,舌腫,唇口諸症。

元明粉 硼砂 兒茶(各二錢) 川連 雄黃 青黛(各五分)

先研細末,兌冰片五釐,再同研勻。吹、捺聽便。

風牙方

炒焦草烏片(二錢) 焙灱全蠍 殭蠶(各一錢) 北細辛(五分)

先研末,加冰片五釐,再同研勻。每用五分,捺牙,吐出風涎,良久,用白湯漱口。

溫風散 治風牙痛,不甚焮腫,不怕冷熱。

當歸 川芎 白芷 藁本 防風 細辛(各一錢) 露蜂房(五分)

煎湯。先噙一半,漱吐風涎,次溫服一半。

寒牙痛

前方加羌活、麻黃、炮附子。

先噙漱一半,次服一半。

又方:乾薑、黑豆、花椒、艾茸、蔥白等分。煎湯。照前法噙服。

冰硼散 通治口舌咽鼻腫痛、潰爛。

硼砂 元明粉(各三錢) 硃砂 冰片(各一分)

共研極細。或吹或搽。

七寶散 治喉風腫痛。

牙硝 雄黃 白礬 膽礬 硼砂 牙皂 焙灱全蠍(等分)

研末。每用三五釐,竹管吹入,良久,用白湯漱吐惡涎。

珍珠散 治咽喉潰爛。

川連 黃柏 貝母 兒茶 硼砂 青黛 煅人中白(各錢半) 煅魚腦石 燒蠍子灰 水粉(各一錢) 冰片 牛黃 硃砂 豆腐煮珍珠(各五分) 麝香(三分)

共研極細,磁瓶收貯。每用三五分,吹捺患處。

消蛾方 治乳蛾初起。

膽礬 枯礬 硼砂(各錢半) 焙灱雞內金 百草霜(各二錢)

研細,醋調成糊。鵝翎蘸掃患處,滿吐惡涎,後用薄荷湯漱口。

 嗅鼻法 治呃逆不止。

石硫黃 淨乳香(等分)

封口煎湯,乘熱揭孔,以鼻嗅之。

又方:燒鹽梅存性,香藎蒂煎湯調服,或薑汁、白蜜,滾水沖服。

 硫汞散 治吐逆噦噫,湯水到咽即吐。

石硫黃(三錢) 水銀(錢半)

同研至水銀不見星,色如煙煤為度,搗生薑汁,和酒調成糊,滾湯沖化,頓服。次日大便出黑糞,已後食,不再吐逆。

又方:淨黃土,和鹽少許,搓三丸,彈子大,煅紅,淬白湯中,待溫,頓服之。水調灶心土,塞鼻,服藥不吐。

醫方攻裡門

大承氣湯 治傷寒,陽明府病,陽邪入里,胃實不大便,腹常滿痛,發熱自汗而不惡寒,胃實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胃燥妄言,如見鬼狀,喘冒不能臥,脈滑實、沉實,痞滿燥實堅五症全見者。並治雜病三焦俱熱,六脈沉實,及陽明剛痙。然非大實大滿,不可輕投,恐有寒中、結胸、痞硬之變。

酒洗大黃(四錢) 薑汁炒厚朴(八錢) 麵炒枳實(一錢) 淨芒硝(三錢。俱另包)

先將厚朴、枳實煎湯,次入大黃,煎數沸,後將芒硝同煎一二沸。去滓,溫服。良久,大便下利,不可再服。此正陽陽明藥,解見一卷陽明篇。

小承氣湯 治傷寒陽明症,譫語便硬,潮熱而喘,及雜病上焦痞滿不通。

生大黃(四錢) 姜炒厚朴(二錢) 麵炒枳實(一錢)

溫服,取微下,勿令大泄。五症未全,故除芒硝,毋傷真陰。此少陽陽明藥,解見一卷陽明篇。

調胃承氣湯 治傷寒,陽明症,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閉,譫語,腹滿,中焦燥實,及傷寒吐後,腹中脹滿,陽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煩者,亦治渴症中消,善食而溲。《金鑑》治表解有汗,裡熱不除,胃因不和而邪不作解者。

酒浸大黃(四錢) 芒硝(八錢) 炙甘草(二錢)

煎湯。少少溫服,只取微泄。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三湯方解見一卷陽明篇後。

三一順氣湯 後人合前三湯為一方,治傷寒雜病,蓄熱內甚,燥實堅脹。

酒浸大黃 炒厚朴 淨芒硝 炙甘草(各二錢) 炒枳實(一錢)

溫服,取下。

六一承氣湯 節庵合三一承氣與大柴胡、大陷胸六方為一方,治潮熱自汗,煩渴,譫語,發斑發黃,腹滿便秘,胃府實症。

酒洗大黃 炒厚朴 柴胡 黃芩 芒硝 炙草(各錢半) 炒枳實(八分)

臨服,兌鐵鏽水三匙,或加白芍。

麻仁丸 治大陽症,傳入陽明,腸胃燥熱,大便秘結,小水數多,脈浮而澀。

蒸曬去殼淨麻仁(二兩) 去皮炒灱杏仁 姜炒厚朴(去皮) 大黃 酒炒白芍(各一兩) 麵炒枳實(五錢)

曬灱,研細,煉蜜糊丸,梧子大。白湯先下十丸,日三服,漸加至二十丸,以便利為度。

大陷胸湯 治傷寒下之早,表邪入里,心下滿而硬痛,或重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渴,日晡潮熱,從心至小腹硬滿,痛不可近,或無大熱,但頭出微汗,脈沉,而為水結胸症。

大黃(五錢) 芒硝(一兩)

先煎熟,去渣,另調甘遂末五分。溫服,以取快利。

大陷胸丸 治傷寒結胸,項強如柔痙狀。

大黃 芒硝 炒葶藶子 炒灱去皮杏仁(各五錢) 甘遂(五分)

共研末,蜜糊丸,彈子大。水煎服,過宿乃下。

小陷胸湯 治傷寒誤下,邪結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並治痰熱塞胸。

薑製半夏 栝蔞仁(各三錢) 黃連(一錢)

煎湯。溫服。

十棗湯散 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頭痛,漐漐汗出,心下痞硬痛,引脅下,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表解而里未和,邪熱內蓄,有伏飲者宜之。

炒黑芫花 紅芽大戟 甘遂(各二錢)

共研極細。強人用一錢,虛人用五分,紅棗十枚,煎湯,調服,取快利,下後服粥補養。

黃龍湯 節庵治熱結下利(見二卷辨症篇後)。

酒洗大黃 炒厚朴 芒硝 當歸 桔梗 炙草(各一錢) 人參 煨枳實(各五分) 姜 棗(引)

老弱人,去芒硝。

三化湯 《機要》:治中風邪實,便秘腹滿脹痛者。

大黃(四錢) 炒厚朴 羌活(各一錢) 炒枳實(一錢)

溫服。通利三焦,復其傳化之常。

小胃丹 丹溪治胸膈腸胃熱痰、濕痰。

炒芫花 大戟 甘遂(各一錢) 酒炒黃柏(六錢) 煨大黃(三錢)

米粥糊為小丸。薑湯送下五分。

備急丸 《千金》:治食停腸胃,冷熱不調,腹脹氣急,痛滿欲死,及中惡客忤,暴病卒死,脈症實者。

巴豆肉(紙包,捶去油,取霜。二錢) 大黃 乾薑(各三錢)

共研末,蜜為丸,綠豆大。每用三丸,白湯送下,口噤者化開灌之。

硇砂丸 《本事》:治一切積聚,痰飲心脅引痛,通治肉食積滯、血積、氣積。

硇砂 白芷 乾薑 三稜 巴豆霜(各三錢) 木香 檳榔 胡椒 青皮 肉蔻(各錢半) 炒乾漆 大黃(各五錢)

研末,煮醋糊為小丸。薑湯,每下五丸。

木香檳榔丸 治胸腹積滯,痞滿結痛,二便不通,或瀉泄下利,裡急後重,食瘧實積。

木香 檳榔 去白陳皮 醋炒青皮 麵炒枳殼 酒炒黃柏 吳萸湯炒黃連 醋炒三稜 莪朮(各五錢) 大黃(一兩) 黑醜 香附米(各二兩)

共曬灱,研末,煮芒硝四兩,濾汁,糊丸,綠豆大。每用一錢,或八分,白湯送下。

導滯丸 東垣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施化,腹痛痞硬,及酒食積滯瀉泄。

大黃(一兩) 麵炒枳實 炒神麯 酒炒黃連 黃芩(各五錢) 土炒白朮 茯苓 澤瀉(各三錢)

曬灱,研末,煮麵糊丸,綠豆大。每用一錢,薑湯送下,日三服。

化滯丸 治心腹急痛,濕熱鬱結,及氣積食滯,脈沉有力者。

巴豆肉(紙包,捶壓去油,取霜。二錢) 醋炒青皮 三稜 莪朮 酒炒黃連(各五錢) 製半夏 陳皮(各八錢) 木香 丁香(各三錢)

曬灱研末,麵糊小丸。白湯,每下五分。

透羅丹 治寒實痰飲,喘咳頓塞,氣閉不通。

巴豆霜 皂角肉 製半夏 炒杏仁 大黃 黑醜(等分)

研末,麵糊小丸。薑湯,每下五分,或三分。

一捻金 治裡熱便秘,痰壅氣促,喘急脹滿。

大黃 檳榔 白醜 黑醜 人參(以沙參代。等分)

研細末。每用一錢,或五分,蜜湯調服。

黑白散 治熱毒壅結肛門,腹痛,脹秘欲死。

黑醜 白醜 半生半炒大黃 檳榔 陳皮 甘草(各三錢) 元明粉(五錢)

研極細。蜜水,每調下一錢。

大黃湯 治三陽熱結,反胃呃逆。

川大黃(五錢。切片,薑汁拌炒焦黑色)

兌陳米一合,蔥白三寸,煎湯。作二次溫服。

破郁丹 治心口飽塞,噯氣不止。

醋炒香附(二兩) 梔仁 川連 青皮 枳實 莪朮 蘇子(俱炒) 檳榔 栝蔞仁(各五錢)

研末,煮麵糊小丸。白湯下一錢。

一塊氣 通治積聚、癥瘕,及呃逆疝氣,形氣實者。

三稜 莪朮 香附 青皮 神麯 麥芽 蘿蔔子(俱炒灱。各五錢) 白醜 檳榔 陳皮 鬱金 炒川連(各三錢) 麵炒枳實 炙牙皂肉 百草霜(各錢半)

共研極細,煮麵糊丸,綠豆大。每用三四十丸,視病上下,食前、食後,酒水送下,日三服。

破積丸 治積聚、癥瘕。

炒焦乾漆 去油巴豆霜 醋煮硇砂(各三錢) 煨大黃 煨三稜(各五錢)

共研極細,煮醋糊為小丸。米湯,每下五分,日二服。

桃仁煎 治血積、血瘕。

去皮尖灱桃仁 大黃 朴硝(各五錢) 炒焦虻蟲(二錢)

共研極細,慢火熬成米醋,糊末為丸,綠豆大,曬乾,磁瓶收貯。先日莫吃晚飯,五更初溫酒送下一錢,攻下惡物為度,不下利,再服。

三稜煎 治積聚、癥瘕。

去皮尖杏仁 萊菔子 乾漆 青皮 神麯 麥芽(各一兩)

俱炒灱,研極細末。另切碎三稜四兩,入砂鍋內,酒熬成膏,布濾去渣,糊勻藥末為丸,梧子大。空心,米湯送下三十丸,日二服。

保安丸 治心腹內結塊如拳,漸上撞心,及奔豚惡症。

酒蒸曬大黃(三兩) 乾薑(一兩) 炮附子(五錢) 醋炙鱉甲(兩半)

研極細,醋糊丸,梧子大。每日五更,白湯送下二十丸,以通利為度。

四制丸 治一切痢疾。

錦紋大黃一斤,切片,分作四分(去聲):一分煎黃連一兩,取湯拌大黃,炒焦;一分用乳汁浸透,炒焦;一分煎吳萸一兩,取湯拌大黃,炒焦;一分用童便浸透,炒焦。

共研極細,酒煮灰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二錢。

白痢,煎吳萸湯送下;赤痢,煎川連湯送下;赤白痢,米湯送下。

法制丸 通治失血、夾熱、停瘀,及咳血、咯血等症。

川大黃一斤,切大片,拌紅花四兩,燒酒浸透,盛大碗內,九蒸九曬,以大黃透黑為度。曬灱,研末,水糊丸,梧子大,青黛滾衣。每用一錢,空心,白湯送下。

沆瀣丹 治小兒裡熱便秘之通劑。

酒蒸大黃 酒炒黃芩 酒炒黃柏 川芎(各九錢) 酒炒赤芍 炒灱黑醜 滑石 檳榔 連翹(各六錢) 麵炒枳殼 薄荷葉(各四錢)

曬灱,研末,煉蜜為丸,重一錢。空心,白湯化服。

大黃皂刺湯 治疝瘕、血疝,形氣實者。

大黃、皂刺(等分)

酒煎成湯。空心,溫服,中病即止。

當歸承氣湯 河間治裡熱火鬱,或皮膚枯燥,或咽燥鼻乾,或二便秘結,蓄瘀發狂。

酒浸大黃 當歸 芒硝(各三錢) 炙甘草(二錢) 姜 棗(引)

大黃甘草湯 《金匱》治食已即吐,《外臺》用治吐水有升無降者。並治三焦消渴實症。

酒浸大黃(六錢) 炙草(三錢)

煎湯。溫服,取下。

蜜煎導法 治陽明症,自汗,尿利,大便秘結。

白蜜四兩,入銅杓內,慢火熬煉,頻攪,勿令灼焦,俟凝結如飴糖狀,捻作挺子,頭銳如指,約長三寸,摻皂角末少許,乘熱套入肛門中,良久,候欲大便時取出。

膽汁導法 治同前症。

豬膽一枚,瀝汁,兌醋少許,和勻。用竹管如指頭大,長三寸,下削平口,刮光,套入肛內二寸許,上裁斜口,令其俯臥,以膽汁自斜口灌入,良久,必欲大便,方才取出。

醬姜導法 主治冷秘。

取肥實大醬姜,削作挺子,如小指大,插入肛中,待欲大便時方取出。

《集解》曰:津液枯者,宜蜜煎導法;熱邪盛者,宜膽汁導法;冷秘氣滯者,宜醬姜導法。王海藏用蜜煎與鹽相合,治大便燥硬,與草烏末相合,治風寒秘結。法貴變通也(見一卷陽明篇集解)。

醫方表裡門

大柴胡湯 治傷寒發熱,汗出不解,陽邪入里,熱結胃府,心下痞硬,嘔而下利;或往來寒熱,煩渴譫妄,腹滿便秘,表症未除,里症又急,脈洪或沉實弦數。

柴胡(四錢) 黃芩 白芍 製半夏(各錢半) 酒浸大黃(一錢) 麵炒枳實(五分) 生薑(三片) 大棗(一枚)

治瘧,加檳榔、煨草果、炒厚朴。

五積散 治少陰傷寒,及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身疼,項背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寒熱往來,腳氣腫痛,冷秘寒痛,寒瘧濕瘧,惡寒無汗,婦人經水不調,寒濕為病者。

白芷 陳皮 炒厚朴 製蒼朮 炒枳殼(各八分) 當歸 川芎 白芍 茯苓 桔梗(各一錢) 製半夏 麻黃 肉桂 乾薑 甘草(各五分) 生薑(三片) 蔥白(三寸)

有汗,去麻黃、蒼朮;氣虛,去枳殼,加人參、白朮;腹痛夾氣,加吳萸;胃寒,加煨姜;陰症傷寒肢冷,虛汗,加炮附子;婦人調經,加醋炒艾茸。

五積交加散 五積散合人參敗毒散(見發表門)。治寒濕為病,身體重痛,腰腳痠疼。五積者,能散寒積、痰積、氣積、血積、食積也。

防風通聖散 通治風寒、暑濕、飢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氣血怫鬱,表裡三焦脈症懼實,壯熱憎寒,頭暈目眩,眼赤睛痛,鼻塞耳鳴,口苦舌乾,咽喉不利,唾涕稠黏,咳嗽上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瘡瘍腫痛,折跌損傷,瘀血便血,腸風痔漏,手足瘛瘲,驚狂譫妄,丹毒癮疹,服此解表通里。

防風 芥穗 連翹 麻黃 當歸 炒芍 川芎 薄荷 土炒白朮 酒炒大黃 炒黑梔仁 芒硝(各五分) 石膏末 黃芩 桔梗 甘草(各一錢) 滑石末(三錢) 生薑(三片) 蔥白(三寸) 豆豉(十粒)

自利,去硝、黃;自汗,去麻黃,加桂枝;涎嗽及嘔逆,加生薑、製半夏。去大黃、芒硝,亦名雙解散。

雙解通聖散 即防風通聖散。劉河間用此解利四時、冬溫、春溫、夏熱、秋熱、正令傷寒,凡邪在三陽,表裡不解者,服此汗下兼行,從無寒中痞結之變(詳見二卷傷寒附法門)。

參蘇飲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發熱頭痛,嘔逆咳嗽,痰塞中焦,嘈雜心煩,頭暈目眩,或兼下利,及傷寒已汗,發熱不止。

人參 蘇葉 前胡 葛根 法半 茯苓(各一錢) 甘草 桔梗 去白陳皮(各八分) 炒枳殼 木香(各五分) 姜 棗(引)

表重,去棗,加蔥白三寸;肺中有火,去人參,加制杏仁、桑白皮;瀉利,加土炒白朮、炒扁豆、蓮肉;無人參,以沙參、萎蕤加倍代之。

芎蘇飲 治外有發熱惡寒頭痛之表,內有咳嗽吐痰氣逆之裡症者。

即參蘇飲去人參、前胡,加川芎、柴胡。

杏蘇飲 治前症肺中有火,喘嗽痰涎。

即參蘇飲去人參,加去皮尖杏仁十粒。熱甚,再加酒炒黃芩。

茯苓補心散 治虛人感冒,及吐衄便血,表未解者,用此兼治之。

即參蘇飲加當歸、川芎、炒芍、熟地,煎服。

香蘇飲 治四時感冒,頭痛發熱,或兼內傷胸膈滿悶,噯氣惡食。

酒炒香附 蘇莖葉(各二錢) 陳皮 甘草(各一錢) 生薑(三片) 蔥白(二寸)

傷食,加炒神麯、麥芽、山楂;咳嗽,加杏仁、桑皮;痰甚,加製半夏、茯苓;心中卒痛,加元胡索,酒引;傷風自汗,加桂枝;傷寒無汗,加麻黃;鼻塞頭暈,加羌活、淨芥穗;頭痛,加白芷、川芎。

黑奴丸 治陽毒(見二卷辨症篇)。

小麥奴(是小麥成黑穗者) 麻黃 黃芩 大黃 芒硝 百草霜 吊揚塵(等分)

曬研極細,蜜丸,重二錢。新汲水化服。服後若渴欲飲冷水,令恣意飲之,須臾自當寒振出汗,腹響微利,邪作解也。如始終不作渴,恐是陰極似陽,忌服此。

還陽散 治陰毒(見辨症篇)。

石硫黃

研細末。每用二錢,艾湯調服。良久發熱汗出,其邪自解。若不汗出,可再服之。

退陰散 治陰毒。

炮川烏 炒乾姜(等分)

研末。每用一錢,熱鹽湯調服。肢冷者,連進三服,溫而汗之。

燒褲襠散 治陰陽易病(見二卷辨症篇)。

取男女褲襠近隱處者,剪下,燒灰存性,水調服方寸匙,日三服,尿利自愈。男病用女襠,女病用男襠。

葛根芩連湯 治桂枝湯症,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喘而汗出,用此湯散表清裡。

葛根(四錢) 炙草 黃芩(各一錢) 黃連(錢半) 姜 棗(引)

三黃石膏場 治傷寒溫毒,表裡俱熱,狂叫奔走,煩躁大渴,面赤鼻乾,兩目如火,身體拘急而不得汗,或已經汗下,過經不解,三焦大熱,譫狂鼻衄,身目俱黃,六脈洪數,及陽毒發斑。

石膏末(三錢) 黃芩 黃連 黃柏 麻黃(各一錢) 梔子(三枚) 豆豉(十粒) 細茶(五分) 姜 棗(引)

有汗,減麻黃一半。

二聖救苦丹 凡時疫、傳染、傷寒、溫病、熱病,熱盛形氣實者,初起服此,或汗或吐或下,三法兼行,其病立解。

川大黃(二兩) 皂角肉(一兩)

曬灱,研細末,水糊為丸,梧子大。無根水,每下二三錢,老幼減半服。

冰解散 治時疫一二日,頭痛壯熱。

麻黃(二錢) 大黃 黃芩(各錢半) 桂枝 白芍 炙草(各一錢)

煎湯。溫服,令汗下兼行,其疫自解。

葳蕤湯 治風溫初起,表裡俱實。

萎蕤 羌活 麻黃 葛根 白芷 川芎 甘草 木香 石膏末 去皮杏仁

酌量服。裡實熱甚,多汗者,加大黃、芒硝。

八仙湯 治哮吼不止,脈浮大者。

麻黃 桔梗 知母 貝母 甘草 枯芩 石膏末 去皮尖杏仁

煎湯,頻服。

九寶湯 治久吼,遇寒即發者。

蘇葉 陳皮 薄荷 甘草 麻黃 桂心 桑白皮 大腹皮 制杏仁 姜 蔥(引)

五虎湯 治表盛無汗而喘者。

麻黃(二錢) 石膏末(四錢) 去皮杏仁(廿粒) 陳茶(一錢) 生薑(三片)

痰盛,加陳皮、法半、茯苓、甘草。

定喘湯 治肺虛感寒,膈熱氣逆,哮吼不止。

麻黃 蘇子 甘草 條芩 制杏仁 製半夏 款冬花 白果肉 桑白皮 生薑(引)

又方:治氣喘。南蘇子、白芥子、蘿蔔子等分,炒香,煎服。

華蓋散 治外寒傷肺,氣逆喘急。

麻黃 款冬花(各錢半) 桑皮 蘇子 陳皮 茯苓 甘草 制杏仁(各一錢) 姜 蔥(引)

千緡湯 治痰飲喘急。

薑製半夏 法制膽星 炒枳殼 赤茯苓 桔梗 甘草 炙皂角 生薑(引)

蘇葶丸 治水盛上攻,喘不得臥。

炒蘇子 炒葶藶子(等分)

研極細,煮紅棗取肉,糊藥為丸,梧子大。薑湯,每下一二錢。

葶藶大棗湯 治水飲攻肺,喘不得臥。

葶藶子(一兩) 紅棗(十枚)

煎湯。做三次服。忌食酸鹹。

瀉肝散 治雷頭風,形氣實者。

大黃 枯芩 芒硝 膽草 知母 元參 羌活 桔梗 當歸 車前子 薄荷(引)

磁石丸 治頭風,形氣虛者。

磁石(一兩。能吸鐵者方真,火煅酒淬三次) 元參 丹皮 乾薑(各八錢) 炮附子 五味子(各五錢)

曬灱,共研極細,蜜為小丸。茶水送下二錢。

外臺茵陳丸 治時氣、瘴疫、黃疸、痎瘧、赤白痢疾初起,脈症實者,皆可服。

白花茵陳 醋炙鱉甲 梔子 芒硝(各四錢) 去皮炒灱杏仁 酒洗常山 川大黃(各六錢) 巴豆肉(紙包,捶壓去油,取霜。二錢) 豆豉(五錢)

曬灱,研細末,蜜糊為丸,梧子大。白湯,每下五分,良久,或汗或吐或下,其病自減。

若不見效,邪氣實也,再服五分。倘仍不效,則飲熱湯催之。老幼量服。

此方備汗吐下三法,故能統治諸病,居常預合此丸,以備緩急。雖云劫劑,實良方也。

醫方和解門

小柴胡湯 治傷寒中風,少陽症,往來寒熱,胸脅痞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腹中痛,或脅下痛,或渴或咳,或利或悸,小便不利,口苦耳聾,脈弦者;或汗後餘熱不解,及春月時嗽,瘧發寒熱,經婦傷寒,熱入血室。又治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痛,不欲食,便硬,脈細者,為陽微結。

柴胡(四錢) 人參 黃芩 生薑 甘草 製半夏(各錢半) 紅棗(二枚)

加減法:煩而不嘔,去人參、半夏,加栝蔞仁;腹中痛,去黃芩,加白芍;口渴,去半夏,加花粉;脅下痞硬,去棗引,加煅牡蠣;脅下痛,加白芍、醋炒青皮;心下悸,小便秘,去黃芩,加茯苓;若不渴而外有微熱,去人參,加桂枝,取微汗;咳嗽,去人參、薑棗,加乾薑、五味子;嘔逆,倍生薑,加陳皮;虛煩,加粳米、淡竹葉;齒燥無津,加石膏末;痰多,加貝母、栝蔞仁;本經頭痛,加川芎;發黃,加茵陳。節庵加陳皮、白芍,名柴胡雙解散;加芒硝,名柴胡芒硝湯;以前胡易柴胡,名小前胡湯。

柴胡加桂枝湯 前湯加桂枝錢半。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者。

柴胡合桂枝湯 前湯加桂枝、酒洗白芍各錢半。治牡瘧等症。

柴胡黃芩湯 前湯加石膏、知母各二錢,桂枝五分。治陽瘧不愈。

柴胡四物湯 前湯加當歸、熟地、白芍、川芎。治婦人虛勞,往來寒熱。

柴平湯 前湯加製蒼朮、炒厚朴、陳皮各錢半。治濕瘧身重,傷食痞悶。小柴胡加羌活、防風,治少陽溫疫;加桔梗,治春月咳嗽。

柴胡去半夏加花粉湯 小柴胡湯去半夏,加花粉二錢。治勞瘧口渴。

厚朴生薑半夏參草湯 小柴胡湯去柴胡、黃芩,加厚朴。治汗後虛脹。

黃芩湯 仲景治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

黃芩(三錢) 酒洗白芍 炙草(各二錢) 紅棗(二枚)

後人運化此方治諸痢疾。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湯加法半、生薑各二錢。治膽府發咳,嘔出苦水如膽汁者。

外臺黃芩湯 治乾嘔下利。

黃芩 乾薑(各三錢) 製半夏(二錢) 桂枝 人參(各一錢) 大棗(二枚)

乾薑芩連湯 治傷寒熱虛口渴,得食則吐。

炒乾姜 黃芩 川連(等分)

煎服。一方有人參。

栝蔞薤白白酒湯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者。

栝蔞(一枚) 薤白(三兩)

白酒二斤,煎藥,作三次服。若心痛徹背,夜不得臥,加製半夏一兩。

枳實薤白桂枝湯 治胸痹,氣結在胸脅下,氣逆搶心。

麵炒枳實 姜炒厚朴 桂枝(各錢半) 薤白 栝蔞仁(各三錢)

煎服。

逍遙散 治血虛火旺,頭痛目眩,口苦煩渴,目赤耳聾,往來寒熱,骨蒸勞熱,咳嗽便秘,抑鬱不樂,兩脅作痛,小腹重墜,婦人月經不調,脈弦大而虛者。

柴胡 茯苓 酒洗當歸 酒炒白芍 土炒白朮(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薄荷(三分) 煨姜(三片)

肝氣滯,加陳皮;肝氣鬱,加川芎、酒炒香附;肝氣鬱熱,加吳萸湯炒黃連一錢。

八味逍遙散 前方加丹皮、黑梔仁各一錢。治怒氣傷肝,血少目暗。

溫膽湯 治膽虛痰熱不眠,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陳皮 茯神 製半夏(各二錢) 炒枳實 甘草 竹茹(各一錢) 生薑(引)

心虛,加人參、棗仁;心內煩熱,加炒連、麥冬;口燥舌乾,去半夏,加麥冬、五味、花粉;表熱未清,加柴胡;大便自利,去枳實,加炙白朮;內實心煩,加炒梔仁。

六和湯 治夏月飲食不調,內傷生冷,外傷暑氣,寒熱交作,霍亂吐瀉,及伏暑煩悶,倦怠嗜臥,口渴便秘,治一切酒病。

炒研砂仁 去皮尖杏仁 炒研扁豆 土炒白朮 製半夏 炒厚朴 赤茯苓 藿香 木瓜 人參 甘草(等分) 姜 棗(引)

傷暑,加香茹;傷冷,加紫蘇;食滯,加炒神麯、麥芽、山楂。

卻瘴湯 預服此湯,能闢時疫。

製蒼朮 白朮 前胡 陳皮 茯神 甘草 炒川連 條芩 炒神麯 梔仁 製半夏 山楂 生薑(引)

日服一劑。

藿香正氣散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壯熱憎寒,頭痛嘔逆,胸滿痞悶,氣喘咳嗽,及傷冷傷濕,瘧疾中暑,霍亂吐瀉,感冒山嵐瘴氣,皆可服此。

藿香 紫蘇 白芷 茯苓(各錢半) 陳皮 桔梗 大腹皮 炙白朮 製半夏 炒厚朴(各一錢) 甘草(五分) 姜 棗(引)

或加木瓜。傷食,加消導藥。

三解湯 治時行、瘧疾,初起形氣實者。用此汗利和三法解之。虛,加補藥。

麻黃 澤瀉 柴胡(各三錢)

溫服取汗利。

清脾飲 治瘧疾,熱多寒少,口苦嗌乾,小便赤澀,脈弦數者。

醋炒青皮 厚朴 酒炒黃芩 煨研草果 製半夏 炙白朮 柴胡 茯苓 炙草 生薑(等分)

或加檳榔。渴甚,加麥冬、知母;瘧不止,加酒炒常山一錢,烏梅一個;虛,加人參;濕甚,加蒼朮、澤瀉;痰多,倍半夏,加陳皮;渴熱,加知母、花粉、麥冬、石膏末;食滯,加炒神麯、麥芽、山楂。

柴胡截瘧飲 治瘧疾日久,表裡無症,用此截之。

柴胡 法半 甘草 條芩 酒炒常山 煨研草果 去皮尖桃仁 檳榔 人參 烏梅 姜 棗

隔夜煎湯,露一宿,次日臨發之先一時,燙熱服之。如欲作嘔,以白砂糖壓之。

陀僧散 截瘧之峻劑。

研陀僧末

每用七分,冷燒酒調勻,臨發之先一時,面南服之。不愈,如法再服。忌葷腥冷熱物數日。

常山飲 截久瘧不止。

酒炒常山(二錢) 煨研草果 知母 貝母 甘草 檳榔(各一錢) 烏梅(二個) 姜(三片) 棗(二枚)

半酒半水煎湯,露一宿,五更時燙熱,溫服。其渣再煎成湯,俟瘧將發之時,乘熱服之。

七寶飲 治久瘧,脈症實者。並治鬼瘧、食瘧。

酒炒常山 煨研草果 醋炒青皮 厚朴 陳皮 甘草 檳榔(等分)

酒水煎成。露一宿,臨發之先,燙熱服之。

麻桂柴胡四物湯 治三陰瘧疾,發在夜間,初起宜汗宜和。

麻黃 桂枝 柴胡 當歸 熟地 炒芍(各一錢) 黃芩 川芎 炙草 人參 法半 生薑(各五分) 去皮尖杏仁(五粒) 大棗(一枚)

蘇合香丸 治鬼瘧,入夜則發,屍氣注之,睡多惡夢,時生恐懼,久不止者。

安息香一兩,研細末,用蘇合香油五錢、燒酒半斤,拌勻前末,熬膏聽用;另研丁香、木香、檀香、沉香、蓽茇、香附、硃砂、訶子肉、鋸犀角、羚羊角各取淨末一兩,麝香、冰片、熏陸香各末五錢。共研勻,篩入前膏內,加煉蜜糊丸,梧子大,新瓶收貯。每用一錢,酒水送下,小兒減半服。

黃連阿膠湯 治傷寒少陰病(見一卷少陰篇)。

黃連(四錢) 黃芩(一錢) 白芍(二錢) 阿膠(三錢)

煎成湯。攪化雞子黃一枚,分作二服藥,沖化服之。

海藏方 治傷寒熱毒入胃,下利膿血。

炒黃連 炒黃柏 炒阿膠(各二錢) 梔仁(八分)

血虛,加當歸、川芎;血甚,加地榆;腹痛,加白芍。

薑茶飲 治赤白痢。

生薑 陳茶(等分)

煎濃湯。每服一碗。常服最妙。

梅蜜飲 主治熱利。

陳白鹽梅 白冬蜜(等分)

煎湯。頻服。

陰陽湯 通治霍亂。

百沸湯 清泉水(各用半盅)

和勻,頓服。

柴胡清肝湯 治肝經鬱火,致生瘡瘍。

酒炒柴胡 當歸 生地(各二錢) 炒研牛蒡 連翹 赤芍(各錢半) 炒黃連 黃芩 升麻 梔仁 甘草 丹皮(各五分)

清熱解鬱湯 治心胃刺痛。

炒川連 梔仁 枳殼 香附 製蒼朮 川芎 陳皮 甘草 乾薑

痛甚,加生薑汁。

加味八仙湯 治身肢麻木。

當歸 川芎 生地 赤芍 人參 炙術 茯苓 炙草 製半夏 威靈仙 陳皮 秦艽 牛膝 木瓜 羌活 防風 生薑(引)

舒筋湯 治氣滯經絡,手足麻木。

製蒼朮 半夏 蘇葉 陳皮 香附 烏藥 川芎 當歸 膽星 秦艽 羌活 桂枝 甘草 良薑 蔥白(引)

調肝湯 治肝氣不行,皮膚麻癢。

黃耆 當歸 川芎 白芍 丹參 桂心 澤瀉 甘草 陳皮 香附 酒炒芥穗 醋炒青皮 酒(引)

甘草黑豆湯 治筋疝,莖中刺痛,挺脹不堪。

甘草梢 大黑豆(等分)

煎湯。頻頻溫服。用洗諸瘡,能解百毒。

蘇餅湯 治感冒夾食腹痛。

蘇葉(連莖切碎。二兩)

入罐封口,水煎成湯。另用小鍋炒焦陳谷二兩,將蘇湯淬濕,粗碗蓋定,煮乾,再炒再淬,以炒至焦黑成餅,方用蘇湯泡浸,濾去渣,乘熱服。治小兒食滯更效。

熨臍法 治臍腹氣痛,曲腰不伸。

生薑 豆豉 蔥白(等分)

共搗如泥,加鹽少許,入鍋炒熱,用布二塊,輪流包裹,推熨臍腹。治縮陰最效。

姜熨法 治傷寒、感冒、寒結、痰結、血結、氣結、食結、水結。

切碎生薑(一斤)

搗如泥,略去汁,入鍋炒熱,照前法包熨胸腹。寒結,加蔥白更妙。

鹽熨法 凡霍亂、縮陰、奔豚、疝氣,及平常腹痛,脹硬不消,大小便秘之症。

生鹽(一斤)

入鍋炒熱,用布二塊,輪流包熨胸腹。亦治諸處腫硬。

蔥熨法 治虛冷厥逆,陰毒傷寒,臍腹刺痛,二便不通。

連須生蔥(一斤)

搗如泥,和鹽二兩,加麥麩半升,再同搗勻,入鍋炒熱,用絹二塊,輪流包熨胸腹,良久氣通自愈。

握藥法 治燥結冷秘。

巴豆肉 韭菜子 乾薑 薑黃 甘遂 硫黃 檳榔(各一錢)

共研極細,米湯糊作二丸。先煎花椒湯,洗淨兩手,麻油塗手心,握定兩丸,良久,便自瀉利,欲止洗去。小兒減半。此方神效,世莫知之。

醫方理氣門

補中益氣湯 治煩勞內傷,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惡食,脈洪大而虛,或喘或渴,或陽虛自汗,或氣虛不能攝血,或脾虛瘧痢久不能愈,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之症。惟上焦痰喘,中焦濕熱,傷食膈滿者,忌服。

蜜炙黃耆(二錢) 人參 當歸 炙草 炙白朮(各錢半) 留白陳皮(一錢) 柴胡 升麻(各五分) 生薑(三片) 紅棗(二枚)

無人參,重用沙參、蜜蒸萎蕤代之。

加減法:精神短少,加五味子一錢;肺熱咳嗽,去人參;嗌乾,加葛根;血虛,倍用當歸;頭痛,加蔓荊子;痛甚,加川芎;腦痛,加藁本、細辛;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加羌活、防風;濕痰,加半夏;風痰,加前胡、膽星;胃寒氣滯,加青皮、木香、白蔻、益智;腹痛,加白芍;熱痛,加炒川連;腹脹,加炒枳實、厚朴、煨砂仁、木香;能食而心下痞悶,加川連;大便秘結,加酒炒大黃;咽痛,加桔梗;有寒,加肉桂;陰火,加黃柏、知母;陰虛水虧,去升麻、柴胡,加熟地、山藥、棗皮;春月,加旋覆花、款冬花;夏月,加麥冬、五味子;秋月,加枯芩;冬月,加留根節麻黃;寒,加乾薑;瀉甚,去當歸,加製蒼朮、益智仁、茯苓;濕盛,加蒼朮、澤瀉,或加茯苓。

調中益氣湯 治脾胃不調,胸滿肢倦,食少短氣,口不知味,或食入反出。

前湯去當歸、白朮,加製蒼朮一錢,木香五分。

益胃升陽湯 治月經不調,或脫血後食少,水瀉,並治飧瀉。

前湯加炒神麯、炒黃芩。

前湯加白芍、五味,治氣虛多汗。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倦怠嗜臥,四肢不收,值秋燥令,濕熱退時,體重節疼,口乾舌燥,大便不調,小水頻數,食不消化,飲食無味,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

蜜耆 炙草 人參 法半(各一錢) 羌活 獨活 防風 陳皮 炒芍 炙術 澤瀉 茯苓(各五分) 柴胡 川連(各三分) 姜 棗(引)

尿利,去澤瀉。

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 治陰火乘陽,發熱晝甚,自汗短氣,口渴無味。

補中益氣湯內加生地錢半,黃柏八分。

烏藥順氣散 治中風,遍身頑麻,骨節疼痛,步履艱辛,語言蹇澀,口眼喎斜,喉中氣急痰喘。

烏藥 陳皮(各二錢) 炒枳殼 麻黃 桔梗 白芷 川芎(各一錢) 炒殭蠶 炮姜 炙草(各五分) 姜 蔥(引)

自汗,去麻黃,加黃耆;手足強硬,加防風、續斷、威靈仙;拘攣,加木瓜;腳氣腫痛,加獨活、牛膝、秦艽。

木香順氣湯 治陰陽壅滯,氣不宣通,胸膈痞悶,腹脅脹滿,大便不利。

木香 陳皮 當歸 茯苓 炒研草蔻 炒研益智 醋炒青皮 法制蒼朮 炒厚朴 製半夏(各一錢) 澤瀉 乾薑 升麻 柴胡 泡吳萸(各五分)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嘔血,或大便不利。

炒研蘇子 炒厚朴 製半夏 當歸 前胡 陳皮(各錢半) 炙草 桂心(各一錢) 生薑(三片)

越鞠湯 通治六郁,胸膈痞悶,吞酸嘔涎,飲食不化。

醋炒香附 製蒼朮 炒神麯 川芎(各錢半) 炒梔仁(一錢) 生薑(引)

或製為丸。薑湯,每下二錢。

加味法:濕鬱,周身重痛,或關節墜痛,天氣陰寒轉甚者,加茯苓、白芷;火鬱昏冒,小水短赤,倍梔仁,加青黛;氣鬱,胸脅脹痛,加木香、檳榔;血鬱,四肢無力而能食,加桃仁、紅花;血虛,往來寒熱,加當歸、柴胡;痰鬱,動則氣喘,寸口脈滑,加製半夏、膽星、海石、栝蔞仁,或加陳皮、茯苓;食鬱,吐酸噯臭,腹飽不欲食,寸口脈緊者,加炒神麯、麥芽、砂仁、山楂;挾寒,加泡吳萸;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加黃芩;冬,加乾薑。

四磨湯 治七情氣逆,上氣喘急,腹脅氣痛。

檳榔 枳殼 烏藥 木香(等分)

磨汁。白湯調服。腹痛,加白芍、甘草。

七氣湯 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咯不出,咽不下,名梅核氣;或胸滿喘嘔,攻衝作痛。

製半夏 茯苓(各三錢) 姜炒厚朴(二錢) 紫蘇(錢半) 姜 棗(引)

三因七氣湯 治七情鬱結,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寒熱眩暈,痰滿噎塞。

法半 炒樸 茯苓 白芍 紫蘇 陳皮 人參 桂心 生薑 紅棗

開鬱正氣散 通治五積六聚。

醋炒青皮 酒炒香附 土炒白朮 酒煮元胡 炒研砂仁 炒神麯 炒麥芽 山楂肉 茯苓 陳皮 桔梗 炙草 海粉 生薑(等分)

煎服。或曬研細末。薑湯,每調二錢,空心,日三服。

大七氣湯 治積聚癥瘕形氣實者。

煨三稜 煨莪朮 醋炒青皮 炒研益智仁 藿香 桔梗 陳皮 甘草(各一錢) 木香 肉桂(各五分)

四七湯 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虛冷上氣,或心腹絞痛,或脹硬喘急。

人參 官桂 薑製半夏(各一錢) 甘草(五分) 生薑(引)

心腹痛,加元胡索。

代赭旋覆湯 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旋覆花 製半夏 甘草 生薑(各三錢) 人參 代赭石(各一錢) 棗(二枚)

丁香柿蒂湯 治因寒呃逆。

丁香 柿蒂(各二錢) 人參(一錢) 生薑(引)

夾痰,加陳皮、法半、茯苓、良薑、甘草;夾熱,去人參、生薑,加陳皮、竹茹。

橘皮竹茹湯 治虛羸呃逆,及吐利後噦噫噯氣。

陳皮 竹茹 人參 炙草 赤茯苓 製半夏 去心麥冬 蜜炙楷杷葉 姜 棗(引)

胃熱,去人參;胃寒,去麥冬、竹茹,加丁香、砂仁;呃甚,加丁香、柿蒂。

金匱橘茹湯 主治噦逆。

陳皮 竹茹 甘草 生薑(各三錢) 人參(一錢) 棗(引)

胃熱,用沙參;氣逆,加香附;痰,加半夏、茯苓;傷酒,加炒神麯、葛根。

利膈丸 治呃逆、便秘、喘嗽。

人參 炙草 藿香 桃仁(各三錢) 當歸 大黃 炒麻仁 枳殼 厚朴(各一兩) 檳榔 木香(各二錢)

研末,蜜為小丸。白湯下二錢。

五噎丸 治五噎(解見四卷)。

炙白朮 茯苓 陳皮(各一兩) 人參 川椒 炮姜 桂心 炮附子 吳萸 細辛(各五錢)

研末,蜜為小丸。酒水,每下一二錢。

加減正氣散 治呃逆反胃。

製蒼朮 厚朴 炒研白蔻 陳皮 藿香 茯苓 法半 土炒白朮(各一錢) 炒枳實 炒連 炙草(各五分) 姜(引)

橘杏丸 治噎膈反胃,大便燥者。

陳皮(研末) 杏仁(去皮) 麻仁(去殼,各三兩) 郁李仁(泡去皮,五錢)

共搗如泥,煮棗取肉,糊為小丸。枳實湯下二錢。

保和湯 治積滯反胃。

陳皮 法半 茯苓 連翹 炒神麯 萊菔子 山楂(各錢半) 姜炒川連(五分)

噎不止,加木香;痰呃,加栝蔞仁;便秘,加大黃。

保中湯 治虛熱呃逆。

炙白朮 製半夏 炒研砂仁 姜炒川連 蜜炙枇杷葉 酒炒條芩 炒黑梔仁 陳皮 茯苓 甘草 桔梗 生薑 黃土(引)

比和飲 治胃虛久病,見食即吐。

人參 炙術 茯苓 炙草 藿香 陳皮 炒神麯 伏龍肝 炒研砂仁 陳米 生薑 紅棗

復脈散 治呃逆無脈。

人參 炙術 茯苓 炙草 法半 陳皮 竹茹 五味子 去心麥冬 姜 棗(引)

補元湯 治元氣敗壞,呃逆不止。

人參 炙術 蜜耆 炙草 山藥 陳皮 石斛 木香 炒研白蔻 益智仁 姜 棗(引)

清郁湯 治痰火氣食,噯噫吞酸。

陳皮 法半 茯苓 甘草 川芎 白芍 炒香附 川連 枳實 梔子 神麯(俱炒香) 製蒼朮 生薑(引)

煎服。

和中丸

炙白朮 法半 楂肉 茯苓 連翹(各兩半) 炒枳殼 神麯 乾薑 陳皮(各一兩) 炒蘿蔔子 炒白蔻 木香(各三錢)

研末,米湯糊為小丸。白湯下二錢。

茱連丸 治鬱積吐酸。

製蒼朮 炒川連 泡吳萸(各五錢) 陳皮 茯苓 法半(各一兩)

研末,煮麵糊為小丸。薑湯,每下二錢。

吳萸丸 治醋心吐水。

泡吳萸(一兩) 炒神麯 炒麥芽 製蒼朮 陳皮 桂心(各五錢)

研末,煮麵糊為小丸。薑湯,每下錢半。

痰火越鞠丸 治嘈雜懊憹。

去油栝蔞仁 製蒼朮 膽星 海石 川芎 梔仁(各一兩) 醋炒香附(三兩)

研末,麵糊小丸,青黛滾衣。白湯,每下二錢。

順氣消滯湯 治氣滯呃逆。

法半 陳皮 茯苓 炙術 丁香 柿蒂 香附(各一錢) 炒川連 神麯 炒研砂仁 竹茹(各五分) 生薑(引)

保合丸 治積滯腹痛。

土炒白朮(二兩) 法半 陳皮 茯苓 香附(各一兩) 煨三稜 莪朮 炒川連 條芩 製蒼朮 厚朴 炒神麯 麥芽 炒蘿蔔子 連翹 山楂肉(各五錢) 炒枳實 木香(各錢半)

研末,薑汁糊小丸。白湯,每下二錢。

化堅湯 通治諸積。

炙白朮 炒香附 炒枳實 制桃仁 醋炒三稜 莪朮 製半夏 當歸 川芎 紅花 茯苓 山楂 甘草 生薑(引)

傷面積,加炒研蘿蔔子;肉積,加制杏仁、炒川連;左脅有塊,加柴胡;右脅結塊,加炒青皮;飽脹,加藿香、炒研砂仁;口渴便秘,加大黃;奔豚氣,加烏藥、木香。

奪命湯 治奔豚攻心。

泡吳萸(五錢) 茯苓(三錢) 澤瀉(錢半) 肉桂(一錢)

奔豚方

炒小茴 炙山甲(各五錢) 焙全蠍 木香(各三錢)

研末,酒下二錢。

瀉肺丸 治嗽血、痰壅、氣逆。

去油栝蔞仁 炒葶藶子 制杏仁 煨大黃 炒川連 法半 枯芩 貝母 鬱金

便溏,去大黃。研末,麵糊丸。白湯下一錢。

保肺湯 治肺癰。

白芨 苡仁 銀花 貝母 陳皮 桔梗 甘草(節) 炒葶藶子

木香調氣飲 治中氣昏死。

木香 丁香 檀香 藿香 茯苓 甘草 炒研白蔻 炒研砂仁

煎湯,頻頻灌之。中氣中惡,見三卷類中風。

中惡調氣散 治中惡昏死。

前方加製蒼朮、炒厚朴、陳皮。煎湯灌之。

八味順氣散 治中虛昏死。

人參 炙草 茯苓 陳皮 烏藥 白芷 土炒白朮 醋炒青皮 姜 棗(引)

煎湯,灌之。

木香流氣飲 快利三焦,通行榮衛,外達表氣,內通里氣,中開胸膈逆氣,通治水腫腹滿,氣逆喘嗽,氣痛走注。

人參 炙術 茯苓 炙草 陳皮 法半 木香 丁香 沉香 檳榔 桂心 白芷 木通 木瓜 蘇葉 川芎 大腹皮 去心麥冬 青皮 枳殼 香附 草果 厚朴 莪朮 大黃(俱用酒炒) 生薑(引)

酌量煎服。

分心氣飲 治七情氣滯,胸腹脹痛。

藿香 蘇葉 陳皮 桔梗 茯苓 炙術 甘草 木通 製半夏 大腹皮 炒青皮 炒桑皮 醋炒莪朮 香附 去心麥冬(各一錢) 檳榔 桂心 木香(各五分) 姜 棗(引)

香砂和中湯 治食積、氣鬱、濕痰諸脹。

藿香 炒研砂仁 法制蒼朮 土炒白朮 青皮 枳殼 香附 神麯(俱炒香) 陳皮 茯苓 山楂 甘草 生薑皮(引)

開鬱導氣湯 通治寒熱食氣諸脹痛。

製蒼朮 炒香附 炒梔仁 炒神麯 炮姜 茯苓 川芎 白芷 陳皮 甘草

煎服。尿秘,加滑石末。

寒痛脹滿方

炮姜 桂心 陳皮 甘草 香附 良薑 炒研砂仁 炮附子 泡吳萸 炒厚朴 枳殼 木香(引)

食滯,加炒神麯、麥芽、山楂。

顛倒木金散 通治氣鬱胸痛。

木香(一兩) 鬱金(五錢)

研末。酒下二錢。屬血鬱者,用鬱金一兩,木香五錢。研末。酒調服。

疏肝散 治肝實脅痛。

柴胡 白芍 香附 川芎 陳皮(各錢半) 炒青皮 枳殼 甘草(各一錢) 木香(引)

痛甚,加膽草。

枳芎散 治左脅痛屬瘀血者。

枳殼 川芎 甘草 鬱金

煎服。

枳橘散 治右脅痛屬痰氣者。

枳殼 陳皮 薑黃 甘草

煎服。

益氣健脾湯 治飧瀉,胃強脾弱(解見三卷虛勞門)。

人參 炙術 茯苓 炙草 陳皮 炒芍 炮姜 訶子 製蒼朮 煨肉蔻 酒炒升麻

腹痛,去升麻,加木香,薑棗引。

復元通氣散 主治乳癰,並治胸脅氣滯脹痛。

酒炒青皮 去白陳皮(各二兩) 去油栝蔞仁 焦川山甲(半生半炙) 甘草 銀花 連翹(各一兩)

共曬灱,研末,磁瓶收貯。每用一二錢,酒水調服。

醫方理血門

四物湯 通治血虛經產之總劑。

熟地黃(三錢。血熱時改用生地黃) 白芍(二錢。血瘀改用赤芍) 當歸(二錢) 川芎(錢半)

煎湯。溫服。

涼血法:涼心,加生黃連;涼膽,加炒連;涼肝,加條芩;涼肺,加枯芩;涼大腸,加子芩;涼腎與膀胱,加黃柏;涼脾,加生地;涼胃,加大黃;涼三焦,加地骨;涼心包絡,加粉丹皮;涼小腸,加梔仁、本通、淡竹葉。

清氣法:清心與包絡,加麥冬;清肝,加丹皮、柴胡;清脾,倍白芍、生地;清肺,加枳桔;小腸,加赤苓;清胃,加葛根、石膏;大腸、三焦,加連翹;血滯,加元胡;血燥,加人乳;膀胱,加滑石、琥珀;血瘀,加桃仁、紅花、韭菜汁、童便;暴血,加元參,薄荷、炒黑芥穗、蒲黃;血下不止,加發灰、京墨、炒蒲黃;久下不止,加酒炒升麻;血虛脫,加炙草、艾葉、炒阿膠。

調經法:血熱,加黃連、條芩;血色淡、脈沉遲,加附片、桂心;肥人多痰,加陳皮、法半、膽星;瘦人多火,加炒知柏、梔仁;氣滯夾食,加木香、香附、藿香、炒曲、砂仁;瘀,加桃仁、紅花、元胡、桂心;血熱脈實,加酒大黃、丹皮、炒枳實、厚朴;氣虛,加參耆、炙白朮、炙草;安胎,加條芩、炙白朮。

雜治法:陰虛有火,加黃柏、知母、元參,用蜜為丸,名坎離丸;治陰虛嗽血、陰火咽痛,加元參、桔梗、甘草、花粉;去血過多,目成障翳,加香附、夏枯草;血虛,五心煩熱,加酒炒黃連、胡連;血脫,加蜜耆、升麻、柴胡、生地、丹皮;陰虛,往來潮熱,加黃柏、黃芩、甘草;血虧經閉,加甘草、芒硝、酒炒大黃;僕損血瘀,藏結便秘,加桃仁、紅花;風虛暈眩,風秘便難,加羌活、秦艽;血虛氣滯,血氣上衝,加木香、檳榔;發汗過多成痙者,去白芍,加防風;血虛心腹㽲痛,去地黃,加炒乾姜;經水淋漓不止,加阿膠、艾葉、炙草。

神應養真丹

四物內加天麻、羌活,研末,蜜丸。姜三錢,薑湯化服。主治肝經受風寒暑濕,癱瘓不遂,語言蹇澀,及血虛腳氣腫痛。左癱,屬血瘀,四物加桃仁去皮尖、紅花、竹瀝,薑汁煎服。

地骨皮飲

四物內加地骨皮、丹皮。治血虛發熱,不惡寒者。

血熱甚,加芩連;寒甚,加附桂;破血,加桃仁、紅花;止血,加茅根、炒黑蒲黃。

雙和飲

四物內加蜜炙黃耆、炙草、桂心、薑棗。補血益氣之妙方。

生津湯

四物內加麥冬、知母、花粉、甘草、炒川連、黃柏、薄荷,烏梅引。主治上消。四物內加麥冬、知母、芡實、蓮肉。主治下消、消濁。

聖愈湯

四物內加人參一錢、蜜耆二錢。治一切失血過多,陰虛氣弱,煩熱口渴,睡臥不寧者。

佛手散 治脈絡受傷,失血諸症。凡胎動不安,子死腹中,產後頭痛,皆可煎服。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催生保產,用酒引;子死腹中,加炒黑豆、童便,煎服;交骨不開,橫生產難,加醋炙龜板五錢,煅枯頭髮二錢,名加味芎歸飲;平常血瘀,用佛手散加大黃下之,或加紅花、桃仁破之,或加鬱金、丹皮、苦酒行之。

當歸補血湯 治傷於勞役,肌熱面赤,煩渴引飲,脈大而虛,亡血血脫者。

蜜炙黃耆(一兩) 酒洗當歸(二錢)

煎湯,溫服。

歸脾湯 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驚悸,健忘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或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及婦女經帶。

蜜炙黃耆 土炒白朮 炒研棗仁 龍眼肉 白茯神(各二錢) 酒洗當歸 去骨遠志(各一錢) 炙草 木香(各五分) 生薑(三片) 紅棗(二枚)

酸棗仁湯

前湯去白朮、元肉、木香,加茯苓、陳皮、炒蓮肉。治虛煩不眠。

金匱棗仁湯

炒棗仁 茯苓 川芎 知母(各二錢) 甘草(一錢) 姜(引)

治同前。

仁熟散 治膽虛氣怯,恐懼不眠。

去油柏子仁 茯神 枸杞(各錢半) 熟地(三錢) 炒棗皮 五味子 白菊花(各一錢) 炒枳殼 桂心 人參(各五分) 酒(引)

安神丸 治心熱膽弱,怔忡驚悸。

黃連(一兩) 當歸 生地(各五錢) 甘草(三錢)

研末,麵糊為小丸,硃砂滾衣。臨臥,鹽湯,每下二錢。

養心湯 治心虛血少,神氣不寧,健忘恍惚。

蜜炙黃耆 酒洗當歸 川芎 法半 茯苓 茯神(各一錢) 炒遠志肉 去油柏子仁 炒研棗仁 五味子 炙草 人參 肉桂(各五分)

無肉桂,用桂心;無人參,重用沙參,或萎蕤代之。

人參養榮湯 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盜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水赤澀。亦治過汗,身振脈搖,筋惕肉瞤。通治瘡瘍潰後,氣血虛者。

人參 蜜耆 炙術 炙草 茯苓 白芍 酒洗當歸 熟地 陳皮(各一錢) 遠志肉 五味子 桂心(各五分) 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

咳血方 治咳嗽痰血。

去油栝蔞仁 炒黑梔仁 淨訶子肉 青黛 海石(等分)

研末,蜜丸,重一錢。噙化,白湯嚥下。嗽血,加去皮炒灱杏仁。

獨聖散 治久嗽肺痿,咳血紅痰,肺葉傷損,常服可愈。

白芨(半斤,切片)

曬灱,研末。每用一二錢,臨臥,用糯米湯調服。

雞蘇丸 治肺有鬱熱,咳血嗽血,衄血便血,熱淋消渴,口苦口臭等症。

雞蘇葉(一名龍腦薄荷,似蘇葉而皺面,尤香者。一兩六錢) 生地(曬灱。一兩) 去心麥冬(曬灱。五錢) 蛤粉炒阿膠 炒黑蒲黃 蜜黃耆 銀柴胡 炙草 木通(各三錢) 沙參(四錢)

研末,蜜為小丸。白湯,每下一錢。

太平丸 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面頰色赤,咽喉不利。

薄荷葉 川連(各五錢) 桔梗(兩半) 防風 甘草 川芎 柿霜(各一兩)

研末,蜜丸。白湯,每下二錢。

犀角地黃湯 治胃熱火盛,吐血衄血,嗽血便血,蓄血如狂,漱水不欲咽,陽毒發班。

生地(五錢) 白芍(三錢) 丹皮 犀角(各一錢)

煎服。如無犀角,代以黃連;熱甚如狂,加黃芩;因怒致血,加梔仁、丹皮。

升麻葛根合犀角地黃湯

前湯加升麻、葛根各二錢。治衄血無汗。

加味犀角湯

前湯加當歸、紅花、桔梗、陳皮、甘草、藕汁。節庵治前症。

參地煎 治因熱傷吐血衄血,久不得止。

古用人參五錢,生地一兩;今無人參,當用北沙參、生地各一兩。

煎湯。溫服。

還元水 治咳血吐血,及產婦血暈,陰虛久嗽,火蒸如燎。

取八九歲童子不茹葷腥清徹小便,去頭尾,乘熱服。有痰,加生薑汁。

發灰散

取壯盛人頭髮,洗淨,納滿小砂罐中,瓦片封口,鹽泥固濟,陰乾,架灰火上煅令通紅,待冷,取出,研末,篩細,磁瓶收貯,聽用。

凡吐衄不止,用熱酒和童便,調服三錢;鼻衄,用竹管吹入,數次自止。

加味救肺飲 治肺勞咳血。

沙參 蜜耆 當歸 白芍 紫菀 麥冬 炙草 百合 馬兜鈴 款冬花 五味子

脾勞嗽血,加川鬱金。

抵當湯 治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必有蓄血,令人善忘,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也。

酒浸大黃(四錢) 去皮尖研桃仁(七粒) 虻蟲(去頭足翅,三枚) 水蛭(三條,俱用豬油炒令焦黑)

煎服。中病即止。

代抵當湯丸 前湯大峻,此丸代之。

酒炒大黃(二兩) 曬灱生地 歸尾 炙川山甲 去皮炒灱桃仁 元明粉(各五錢) 桂心(二錢)

共研極細,面為丸,梧子大。酒水,每下二錢。

下瘀血湯 治血蠱石瘕,單腹鼓脹。

酒炒大黃(四錢) 桃仁(去皮尖,炒灱,廿粒) 土鱉(去足,炒黃,三枚)

酒煎服。

大黃䗪蟲丸 治五勞七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黑暗。

酒蒸大黃 曬灱生地(各一兩) 桃仁 杏仁(去皮尖,炒灱) 酒炒白芍(各五錢) 炒條芩 甘草(各三錢) 炒焦乾漆 炒焦土鱉 焙灱蠐螬(各一錢) 炒焦螞蝗(十條) 虻蟲(去頭足翅,炒焦,七枚)

共研極細,蜜為小丸。酒水,每下五分,日三服。

桃仁承氣湯 治傷寒外症不解,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譫語,血發熱如狂,及血瘀胃痛、腹痛、脅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蓄血急痛。

去皮尖研桃仁(十粒) 大黃(四錢) 芒硝 甘草 桂枝(各一錢)

節庵加當歸、白芍、柴胡、蘇木、青皮、枳實,功效尤速。

當歸活血湯 治夾血症(解見一卷辨症篇),不與桃仁承氣症治相同。

當歸 赤芍 生地 川芎 甘草 柴胡 炮姜 人參 紅花 桂心 炒枳殼 制桃仁

酒水煎服二三劑,去桃仁、紅花、桂心,加茯苓、炙白朮,多服自愈。

復元活血湯 治從高墜下,瘀留脅下,痛不可忍。

歸尾(二錢) 酒浸大黃(三錢) 柴胡 花粉 炙山甲(各錢半) 甘草 紅花 制桃仁(各一錢)

酒水煎服。

槐花散 治腸風藏毒下血。

炒槐花 炒側柏葉 炒黑芥穗 炒枳殼 炒川連(等分)

研末。米湯下二錢。腸風,加秦艽、防風;藏毒,加蒼朮、苦楝肉。

槐角丸

前散去柏葉,加當歸、槐角、條芩、地榆。

研末,酒糊小丸。米湯,每下一錢。治便血日久不止。

和血湯 治久便血。

製蒼朮 秦艽 當歸 蜜耆 白芍 桂心 丹皮 陳皮 生地 熟地 炙草 生草 酒炒升麻(有熱,加吳萸湯炒黃連。等分)

煎服。

凡治痔漏方法,詳見外科醫方便考。

當歸芍藥湯 治下痢膿血稠黏,腹痛後重。

歸尾 白芍 黃芩 黃連(各一錢) 大黃 炙草 木香 檳榔 桂心(各五分)

煎服。痢不減,倍大黃;前症兼渴,去桂心、炙草,加炒枳殼。

香連和胃湯 治痢疾攻後,病勢大減,用此調養。

木香 黃連 黃芩 炙草 當歸 白芍 茯苓 陳皮 土炒白朮 炒研砂仁

白痢久虛,加人參、炮姜;赤痢血多,加炒地榆、椿白根皮。

白朮和中湯 治白痢日久。

當歸 白芍 白朮 茯苓 陳皮 炙草 炒連 炒芩

木香汁兌服。

加味補血湯 治赤痢日久。

當歸 川芎 赤芍 升麻 炒連 炒芩 去皮桃仁

赤白兼者,加茯苓、白朮、香附、陳皮;白多紅少,再加炮薑、炒吳萸。

香連化滯湯 治時痢裡熱。

歸尾 白芍 川連 條芩 黃柏 甘草 木香 檳榔 酒浸大黃 炒枳殼 滑石末

酌量服。

芍藥地榆湯 治下利膿血脫肛者。

製蒼朮 炒地榆 白芍 卷柏 蒲黃 炒阿膠(等分)

煎服。

小薊飲子 治下焦熱結而成血淋。

小薊 木通 生地 當歸 甘草 藕節 炒蒲黃 炒梔子 淡竹葉 滑石末(等分)

煎服。

失笑散 治殺血心痛,一切血滯瘀痛。

五靈脂(焙灱) 蒲黃(微炒,等分)

研極細。每用一錢,醋調成糊,滾湯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