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条辨 作者:薛雪

湿热条辨

温病专著。薛雪著。撰年不详。首刊于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舒松摩 《医师秘籍》中。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左右由陈念祖辑入 《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 中,道光五年 (1825) 章楠加注辑入《医门棒喝》,咸丰二年 (1852) 王士雄予以补订,增入痢疾、湿温、暑月病证等内容并辑入《温热经纬》卷4,名为 《薛生白湿热病篇》。现存主要版本为 《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及石印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之单行本。薛雪,医学家。字生白,号一瓢。清代吴县 (今属江苏) 人。精于诗画。乾隆初曾两次应考科举未中,后因母多病而研究医学,擅长治疗温热病,尤长于湿热诸证。主要著作有 《湿热条辨》、《薛生白医案》、《扫叶庄医案》等。 本书1卷。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约6 000字。详论湿热性质、特点、传入途径,以及湿热病主证、变证及治则方药等。指出湿热病内因是 “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外因是自然界的热气与湿气相合的湿热之邪。其变化发展,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阳明经属胃,太阴经属脾)。因此,脾胃乃是湿热病变的中心。本书综合运用八纲、脏腑经络、六经、三焦、卫气营血各种辨证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在湿热病的治疗方面有较大影响。但书中将湿热时病与温病割裂,认为 “温病乃少阴太阳同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且把温病全认作伏于少阴加新感的伏气温病,有其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