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玉函經》與《傷寒論》同體而別名,欲人互相檢閱而為表裡,以防後世之亡逸,其濟入之心,不已深乎。細考前後,乃王叔和撰次之書。緣仲景有《金匱錄》,故以《金匱玉函》名,取寶而藏之之義也。王叔和西晉人,為太醫令,雖博好經方,其學專於仲景,是以獨出於諸家之右。仲景之書,及今八百餘年,不墜於地者,皆其力也。但此經自晉以來,傳之既久,方證訛謬,辨論不倫,歷代名醫雖學之,皆不得彷彿。惟孫思邈粗曉其旨,亦不能修正之,況其下者乎。

國家詔儒臣校正醫書,臣等先校定《傷寒論》,次校成此《經》,其文理或有與《傷寒論》不同者,然其意義皆通。聖賢之法,不敢臆斷,故並兩存之。凡八卷,依次舊目,總二十九篇,一百一十五方。

恭惟。

主上,大明撫運,視民如傷,廣頒其書,為天下生生之具,直欲躋斯民於壽域者矣。治平三年正月十八日。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書員外郎(臣)孫奇

尚書司封郎中秘閣校理(臣)林億

等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