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前門下
子喑
《素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何為也?曰:胞之絡脈絕也。曰:何以言之?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曰:治之奈何?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大全》曰:搏陵醫之神者,曰郝翁。士有婦女妊喑,嘿不能言。郝曰:兒胎大徑壅,兒生經行,則言矣,不可毒以藥。
薛立齋曰:《內經》窮理之言,患此當調攝以需之。
張子和曰:《內經》雖有無治之論。可煎玉燭散二兩,放冷入蜜少許,時呷之,則心火下降,而肺金自清能作聲也。
馬玄臺曰:巢氏論九月腎經養胎,似合經旨。然以理推之,手足十二經之脈,晝夜流行無間。無日無時而不共養胎氣也。必無分經養胎之理。《經》云:九月而喑,因兒體已長,胞脈阻絕,分娩能言,故云不必治。治之當補心腎為宜。
張嶟璜曰:喑謂有言無聲。故《經》曰不能言,此不能二字非寂然不語之謂。凡人之音,生於喉嚨,發於舌本,因胎氣肥大,阻腎上行之經,以腎之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喉者肺之部,肺主聲音,其人切切私語。心生有言而人不能聽,故曰喑。肺腎子母之臟,故云不必治。若《大全》解作不語,則為心病。以心主發聲為言也,與子喑了不相干。若子和有降心火之說,玄臺有補心腎之言。如果腎之脈絡絕而上干心,則其病不治,豈有產後自復之理乎。故《經》云胞之絡脈絕,此絕字當作阻字解。
慎齋曰:妊娠不語,遵《內經》之旨,固無治法,故《大全》而下,後人不敢強立方論。獨子和以降心火為治,玄臺以補心腎立法。則以胞之絡脈屬手足少陰二經故也,但產後不語,屬敗血之入心。中風舌喑,屬痰涎之滯絡,則胎前子喑,亦必有所感,更當詳證參治,以補張、馬二公之未盡,若子喑用玉燭散,似屬無理。
中風
(子癇 瘛瘲)
《大全》云:風不從其鄉來者,名為虛邪。賊害萬物,人體虛則中之。若客於皮膚,入於經絡,即頑痹不仁;若入於筋脈,挾寒則攣急喎僻,挾濕則弛縱痿軟;若入臟腑,則恍惚驚悸。凡諸臟腑俞,皆在背虛,則邪從俞入,隨所傷臟腑經絡而為諸病。妊娠中風,若不早治,則會墮胎也。
(眉批:風者,百病之長,中之則隨所挾而現病。此語簡明詳盡妙之。)
薛立齋曰:《機要》云:風本為熱,熱勝則風動,宜靜勝其燥,是養血也。治法宜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則虛衛,多下則損榮。雖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腑中臟之分。中腑者多著四肢,則脈浮惡寒,拘急不仁。中臟者多著九竅,則唇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便秘。中腑者宜汗,中臟者宜下,表裡已和,宜治在經,當以大藥養之,妊娠患茲,亦當以此施治,佐以安胎之藥為主,勿過用治中風藥。
陳良甫曰:妊娠體虛受風,傷足太陽經絡,復遇風寒相搏,則口噤背強,甚則腰反張,名曰痙,又曰痓,其候冒悶不識人,須臾自醒,良久復作,謂之風痙,一名子癇,又名子冒。
薛立齋曰:前證若心肝風熱,鉤藤湯;肝脾血虛,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加味歸脾湯;氣逆痰滯,紫蘇飲;肝火風熱,鉤藤湯;脾郁痰滯,二陳加竹瀝、薑汁。
薛立齋曰:瘛者,筋脈急而縮;瘲者,筋脈緩而伸。一伸一縮,手足相引搐搦,此證多屬風,蓋風主搖動。駱龍吉云:心主脈,肝主筋;心屬火,肝屬木;火主熱,木主風;風火相熾,則為瘛瘲。治法若因風熱,鉤藤湯加柴、梔、苓、術,以平肝木降心火養氣血。若風痰上湧,加半夏、南星、竹瀝;若風邪急搐,加全蠍、天蟲;若氣血虧損,八珍湯加鉤藤、山梔;若肝火血燥,痰湧支搐,八珍湯加炒黃芩為主,佐以鉤藤湯而安。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油者,肺絕也,不治。
(眉批:此風皆本內熱,故立方亦皆從內。)
慎齋曰:以上序胎前有中風證,而子癇、瘛瘲其類及也。中風證多因,治法亦不一。立齋以潔古一論,為妊娠中風治法,惟靜勝其燥,養血為主,斯為療胎前中風之要。夫胎之賴以養者,血也。血虛則易於感邪,血行風自滅。丹溪於胎前,惟清熱養血為主,立齋宗之,引《機要》一條為證,誠有本矣。再按胎前中風,此正河間所謂將息失宜。腎水衰而心火旺,肝無所養,是非外中風邪急,當滋其化源瀉南補北,壯水制火則肝木自平,胎氣可安,恐養血猶屬第二義也。
傷寒
吳蒙齋曰:妊娠傷寒,六經治例皆同,但要安胎為主,凡藥中有犯胎者,不可用也。
《醫壘元戎》曰:胎前病惟當安胎順氣,傷寒六經傳變,婦人與男子無殊,惟娠妊患此,其用藥汗、下、溫之中,當以保胎為主,一切犯胎之藥,切須詳審,當以四物湯加減六合湯。
萬密齋曰:妊娠傷寒,專以清熱安胎為主。或汗或下,各隨五臟表裡,所見脈證主治,勿犯胎氣。故在表發汗,以香蘇散為主;半表半裡,則和解之,以黃龍湯為主;在裡則下之,以三黃解毒湯為主。此吾家傳之秘,活人甚多。如古方六合湯,雖分治詳明,猶不及此切當。
(眉批:汗下和三法,成法也,而主以香蘇、黃龍、三黃解毒,則發前人所未發。妙甚。)
瘧疾
夏時伏陰在內,陽浮於外,汗出煩渴,或過食生冷,或陰地取涼,致腠理閉密,邪留於胃,聚而成痰,至秋陽氣收肅,陰氣下移,中洲之痰氣愈加壅滯,胃氣行至其所,與之相遇而寒熱作焉。陰陽之氣更相勝負,故衛氣行過與邪暫離,故有時汗解及邪衛復集,病必再作,此陰陽之升降,邪正之離合也。
受病輕者,邪氣外舍於陽分,陽為腑,其邪淺,客於腠理與衛氣並行,故一日一發,發有晝夜之殊,因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也。
一日一發,及午前發者,邪在陽分,易已。間日發及午後夜間發者,邪在陰分,難已。所以正氣勝而外出,則移早為輕,邪氣勝而內入,則移晚為重。
《大全》曰:妊娠病瘧,乃夏傷於暑,客於募原,至秋而發,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相勝,寒熱交作。
《產寶》曰:妊娠瘧疾,因虛,氣血虛損,風寒乘之,風為陽邪,化氣而為熱;寒為陰邪,化氣而為寒,陰陽並挾,寒熱互見。《經》云:陽微惡寒,陰弱發熱,此皆虛之所致。不因暑氣所作,久不已,必傷胎,人參羌活湯主之。
何松庵曰:氣為陽,陽虛則惡寒,血為陰,陰虛則發熱。妊娠病瘧,股慓頜戰,百節振搖,墮胎最易,故用藥必以安胎為務。
趙養葵曰:有患胎瘧者,一遇有胎,瘧病即發,此人素有肝火,遇有孕則水養胎元,肝虛血燥,寒熱往來,似瘧非瘧也。以逍遙散清肝火,養肝血,兼六味丸以滋化源。
慎齋曰:妊娠瘧疾,古人以安胎為急,但邪不去則胎亦不安,故安胎莫先於去邪,而犯胎之品,又未可浪投,惟於發表之中兼補氣,清氣之中兼養血為當耳。
痢疾
(《內經》謂滯下,又曰腸澼)
《醫通》云:妊娠痢疾有三禁五審。三禁者,一禁盪滌腸胃,二禁滲利膀胱,三禁兜澀氣滯。蓋盪滌則陽氣下陷,胎氣愈墜;滲利則陰精脫亡,胎失榮養;兜澀氣滯而後重轉加。故善治妊娠痢者,宜調氣為先,調氣如爐冶分金,已敗之精血,隨氣而下,未傷之津液,統之而安。五審者,一審飲食進與不進。夫下痢乃腸胃受傷,飲食如常者易治,故痢以噤口為重。若初時能食,漸至惡食,脈息不振,此必盪滌太過。胃氣受傷,甚至呃逆、嘔噦者,此胃氣大敗,最危之候。惟峻與溫補,庶可挽回。二審溲之通與不通。下痢清濁不分,痢頻而小便通者,胎必無虞。若月數將滿,氣虛下墜,溲溺不通,名曰轉胞,切忌利水通津,急與升提自通,宜補中湯,少加車前、澤瀉,升清降濁,投無不效。三審腹之痛與不痛。蓋下痢痛者為實,不痛者為虛,亦有濁濕下趨而腹不痛,此證多見於肥人白痢,宜調氣運積。若痛有止歇,至圊不及者,火也;痛自下攻擊於上者,火也;痛而脹滿拒按,飲熱湯愈甚者,火也,實也。痛無止歇而綿綿不絕者,寒也;痛自上攻,注於下者,寒也;痛而不滿,喜熱手按者,寒也,虛也。大約初痢脹滿為實熱;久痢㽲痛為虛寒,即或初因火起,久痢氣傷變為虛寒,急須溫補,切勿利氣。四審後之重與不重。下痢後重,由濁氣壅滯,必以調氣為主,氣調則後重自除,而胎息自安,但初痢後重,宜開其壅滯。久痢後重,又當升舉其陽,陽氣升則胃氣運,胃氣運則周身之氣皆運而無壅滯之患。故雖血痢,亦用陽藥,不用滋膩血藥。蓋氣有統血之功,血無妄行之慮矣。五審身之熱與不熱。下痢初起,人迎脈浮數,可先用和營透表之藥,分解其勢。若初痢不發熱,後反發熱,脈來虛大無力,此真陰內亡,陽氣發越,平人急當桂、附溫補,而孕婦唯借參、朮、薑、萸、膠、艾之屬,大補濃煎,以固其脫。又有久痢胃虛,感冒風寒發熱者,左手脈必浮緩,當合表裡治之,佐參、術以助中氣,則客邪解散矣。又當察其積色,傷氣則白,傷血則赤,氣血紊亂,赤白兼併。蓋氣屬陽,陽傷則受寒居多。即有火迫下注,皆陽氣鬱遏,本寒標熱之證。當驗其積之稠黏如糊,色白如脂,方可暫與清熱治標。若汁沫如水,色晦如塵,急須溫理其氣。血屬陰,陰傷則受熱居多,然多有氣傷,陽不統陰之血,又不得不從事於辛溫也。故治血痢,尤當以色顯晦驗其虛實寒熱,此義前人所未發也。故凡積之瘀晦不鮮,清稀不黏者,皆虛寒之故,急以人參、薑、艾、阿膠。倘誤用黃連,速其斃也。惟積色稠黏光澤,合用苦燥,以堅腸胃滑脫。又必佐以調氣之藥,則陰邪得以解釋,此治痢之要妙也。(體會此篇,治胎前痢,定能得心應手。)
《秘錄》云:妊娠下痢,腹痛重墜,乃元氣下陷也,宜服補中湯而胎自安。切忌破氣降氣,益增墜下之患。況今之似痢非痢者居多,中氣虛而不能上升,脾氣虛而不能滲濕,腎氣虛而不能閉藏,慎勿泥有形之假滯,傷無形之元氣也。元氣一傷,變證百出,胎能保乎?
丹溪曰:胎前痢,先托住正氣以固其胎而後順氣和血佐以消積導滯,此治孕婦痢之要法也。
《準繩》云:孕婦患痢,用導滯理氣藥,腹中愈重墜者,乃下元虛也。胎動不安,內熱盛也,用補中湯仍不安,用六君子加條芩而安。
(眉批:重墜起於久病,故為下元氣虛,而以補中六君治之,若非久病,猶可安胎為主也。)
壺仙翁曰:有娠妊病痢不止,診其脈虛而滑,兩關若澀,此由胎氣不和,相火上炎而有熱,似痢實非痢也。用黃芩、白朮以安胎;四物、生地以調血,數劑而安。
薛立齋曰:妊娠痢疾,以當歸、黃芩為主,佐以白朮、茯苓、白芍、陳皮、甘草之屬。如瀉加蒼朮為主,佐以赤苓、神麯、陳皮之類。二證俱用砂仁煎服,痢愈後,又當大補陰血,可免臨產枯澀之患。
鄭文康曰:餘外祖薛氏家傳,胎前痢疾,不拘赤白,悉用養胃湯,始終只此一方,便可祛病,否則胃苓湯。若傷生冷而下白痢,五積散;赤白痢,香連白朮散。白多香倍於連,赤多連倍於香;有外邪者,紫蘇飲加神麯,身無熱加木香。蓋治孕婦痢,無異於常,惟以固胎為主,此藥最穩,脈小者生,脈大者死。
霍亂
《大全》曰:飲食過度,觸冒風冷,陰陽不和,清濁相干,謂之霍亂。其間或先吐,或腹痛吐利,是因於熱也。若頭痛體疼發熱,是挾風邪也。若風入腸胃,泄利嘔吐,甚則手足逆冷,此陽氣暴竭,謂之四逆。妊娠患之,多致損胎。
萬密齋曰:霍亂者,陽明胃經病名也。平日五味肥釀,腐積成痰,七情鬱結,氣盛為火,停蓄胃中。乍因寒熱之感,邪正交爭,陰陽相混,故令心腹絞痛,吐利並作,揮霍撩亂。如邪在上胃脘,則當心而痛,其吐多;邪在下胃脘,則當臍而痛,其利多;邪在中脘,其腹中痛,吐痢俱多。吐多則傷氣,利多則傷血,血氣受傷,不能護養胎元。邪氣乘勢鼓擊,子母難保,此危證,不可不亟治,香蘇散加藿香葉。
薛立齋曰:前證因內傷飲食,外感風寒,藿香正氣散;飲食停滯,平胃散;若果脾胃頓傷,陽氣虛寒,手足逆冷,須用溫補之劑,治當詳審,毋使動胎也。
此證因飲食失節,憂思過度,傷於中臟,加以暑濕不正之邪,黏膩腐腸之物,停滯胃脘,壅遏陽氣,脾土受困,肝木乘侮,致陰陽反戾,升降失宜,甚至暴吐暴瀉。津液頓亡,宗筋失養,拘攣收縮,輕者僅在手足,重者必及遍體,當隨其邪之所湊治之,而以保胎為主也。
泄瀉
薛立齋曰:妊娠泄瀉,屬脾虛不運,六君子為主;若米食傷加穀芽,麥食加麥芽,肉食加山楂。若兼寒熱作嘔,乃肝木侮脾也,六君加柴胡、生薑;兼嘔吐腹痛,手足逆冷,乃寒水侮土,六君加薑、桂;不應,錢氏益黃散。若元氣下陷,發熱作渴,補中湯;若泄瀉色黃,乃土之真色,六君加木香、肉果;若作嘔不食,腹痛惡寒,乃脾血虛寒,六君加木香、薑、桂。若瀉在五更,乃脾腎虛弱,五更服四神丸,日間服白朮散;如不應,或復作,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以生脾土為善。
《大全》曰:若因風冷,水穀不化,下如豆汁,胃風湯;寒冷臍下陰冷,洞泄,理中湯、治中湯;伏暑煩渴瀉水,四苓散;傷濕泄瀉,小便自利,不換金正氣散、胃苓湯。
慎齋曰:妊娠泄瀉,必原其由,大抵不外脾腎二臟,虛者居多。夫血統於脾,血壅胎元則脾陰虛而食不運化,水穀難消而作瀉,胎繫於腎,腎氣弱,命門火衰,胎竊其氣以擁護,而腎間之陽不能上蒸脾土則為瀉,此妊娠泄瀉之由也。雖其間不無風寒暑濕之外感;飲食生冷之內傷,而屬於脾腎有虧者,其本也。《大全》因外感立方。薛氏主內虛立法,分配某證用某藥,此膠柱鼓瑟,即定後人耳目,不能無議也。
中惡(俗名絞腸痧即此)
《大全》云:妊娠忽然心腹刺痛,悶絕欲死者,謂之中惡,蓋邪惡之氣,中於胎而傷人也。所以然者,血氣不和,精神衰弱,邪毒之氣得以中之,妊娠病此,多致胎損。薛氏曰:當調補正氣為善,一味金銀藤煎湯飲之。
傷食
《大全》曰:《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若妊娠飲食不節,致傷脾胃,最難用藥,惟木香丸、白朮散最穩。
薛立齋曰:東垣云:脾胃之氣壯,則過時而不飢,多食而不傷,胃主司納,脾主消化,五臟之本也。食倍而傷者,脾氣虛而不化也,若投以峻劑,則脾胃復傷,而胎亦損,當審所因調治。若飲食停滯,或腹痛,平胃散;嘔吐噁心,加枳殼、砂仁;吞酸噯腐,加黃連、吳萸;腹滿泄瀉,六君子湯;停肉食,加山楂;麵食,加麥芽;糯食,加白酒麴;米食,加穀芽;魚腥傷,倍陳皮;傷辛熱之物,加黃連;傷生冷之物,加砂仁、木香。大凡脾胃虛弱,飲食難化,以白朮、陳皮為末。神麯丸最穩,枳殼丸可暫用,枳實耗真氣,用者審之。
慎齋曰:胎以脾胃為主,脾胃強則胎系如懸鐘而不墜。若傷食不化,則脾困而胎不能固。故凡消食導滯。先以補脾健胃為主,則飲食自化,觀立齋一條,得其本矣。附薛案:一妊婦,因傷食,服枳朮丸,胸腹不利,飲食益少,更服消導寬胸之劑,其胎下墜,余謂此脾氣而不能承載也,用補中益氣及六君子。中氣漸健,其胎漸安,又用八珍湯,加升、柴而痊。
咳嗽
《大全》曰:肺內主氣,外主皮毛,皮毛不密,寒邪乘之,則咳嗽久不已,則傷胎也。
(眉批:丹溪曰:胎前咳嗽,由津血聚養胎元,肺乏濡潤,又兼鬱火上炎所致,法當潤肺為主,天冬湯主之。)
薛立齋曰:前證若秋間風邪傷肺,金沸草散;夏間火邪剋金,人參平肺散;冬間寒邪傷肺,人參敗毒散;春間風邪傷肺,參蘇飲。若脾肺氣虛,六君子加芎、歸、桔梗;若血虛,四物加桑皮、杏仁、桔梗;腎火上炎,六味丸加五味子;脾胃氣虛,為風寒所傷,補中湯加桑皮、桔梗、杏仁。蓋肺屬辛金,生於己土,嗽久不已,多因脾虛不能生肺氣,腠理不密,致外邪復感,或因肺虛不能生水,致陰火上炎,治法當壯土金,生腎水,以安胎為要。
慎齋曰:咳嗽屬肺病,《大全》主以外感寒邪,丹溪主於內傷肺燥,若立齋則分四時所感,五臟均受,有風寒火之不同,外感內傷之各別,雖不專屬胎前咳嗽論,而治法無殊,總兼安胎為主也。
喘
《產寶》曰:胎前喘息,皆由營衛之氣,流行失度,氣經於臟,臟不能受,諸氣上並於肺,肺溢而氣爭,故令喘。
朱丹溪曰:妊婦因火動胎,逆上作急者,用條芩、香附為末,水調服。
呂滄洲曰:有婦胎死於腹,病喘不得臥,醫以風邪傷肺治之。診其脈,氣口盛人迎一倍,左關絃動而疾,兩尺俱短而離經。因曰:病得之毒藥動血,致胎死不下,奔迫上衝,非風寒作喘也。大劑芎歸湯,加催生藥服之,夜半果下死胎而喘止。
慎齋曰:《內經》論喘,屬於肺經為病,若妊娠氣喘,有乍感風寒而不得臥者,客邪勝也,發散自愈,參蘇飲主之,三拗湯在所斟酌,若脾虛四肢無力,肺虛不任風寒,腎虛腰痠、短氣不能步,猝然氣喘不息,此脾肺素虧,母虛子亦虛,腎氣不歸元。而上乘於肺也,生脈散、補中湯去升柴加沉香、補骨主之。《產寶》一條,泛論喘證,非胎前病也。丹溪大動作喘,此胎前最多,至於毒藥傷胎病喘,時俗往往有之,病機不可不審也。
吐血
《大全》曰:妊娠吐血,皆由臟腑有傷,凡憂思驚怒,皆傷臟腑,氣逆於上,血隨而溢,心煩滿悶久不已,多致墮胎。
薛立齋曰:妊娠吐血,若肝經怒火,先用小柴胡、山梔、生地,次用四物加逍遙散;若肝經風熱,防風子芩丸;心經有熱,硃砂安神丸;心氣不足,補心湯;思慮傷心,妙香散;胃經有火,犀角地黃湯;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氣不攝血,補中湯;腎經虛火,加味六味丸。
慎齋曰:吐血證,或七情內傷,或六淫外感,皆足致失血之患。而妊娠吐血,一主火熱者,正以氣血壅養胎元,或有所感,則氣逆而火上乘。此立齋分證獨主火論也。但火有虛實之分,實火當清熱以養血;虛火當滋陰以補水,則胎安而可固。若執尋常治血之法,用行血消血之劑,胎必墮而禍不旋踵矣。
臟躁悲傷
仲景曰:婦人臟躁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許學士曰:一婦無故悲泣,或謂有祟。祈禱不應,用仲景方盡劑而愈。陳良甫曰:管先生治妊婦,四五月臟躁悲傷,遇書則慘慼淚下,茫然忽如有所憑,亦與此方而愈。古人方種種妙如此。)
(眉批:臟躁者,肺金燥也,肺之志為悲,胎熱則火炙肺,不能自持,故無故悲哭,茲治以甘緩,佐以涼瀉,無不愈矣。)
薛立齋曰:一妊婦悲哀煩躁,其夫詢之,云我無故,但欲自悲耳。用仲景方,又用淡竹茹湯,佐八珍湯。但前證或因寒水攻心,或肺有風邪者,宜審察治之。
慎齋曰:臟躁者,肺臟燥也。妊娠氣血擁養胎元,津液不能充潤,而肺為之燥,肺燥當補母,故仲聖用甘草大棗以補脾。若立齋用八珍補養氣血,佐前人未盡。
腹內鐘鳴
《大全》云:孕婦腹內鐘鳴,用鼠窟前後土,為細末,研麝香,酒調下,立愈。
《產寶》曰:腹中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因妊婦登高舉臂脫出兒口,以此作聲,令妊婦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仍入兒口,即止。又云:治法用鼠穴土,同黃連濃煎飲,即止。
慎齋曰:鐘鳴即是兒哭,故《大全》治法亦無異。立齋云:黃連性寒,麝香開竅,當酌用,究竟此作何證,凡病有《靈》、《素》不載,而後人以意治之,不可深解者,此類是也。
胎動不安
陳良甫曰:胎動不安,由衝任經虛,受胎不實也,或飲酒行房,或忤觸傷僕,或怒氣傷肝,鬱結不舒,或過食辛熱,毒藥犯觸,皆致胎動不安。有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有因胎不固,及母病者,但安胎,母自愈。
《女科正宗》云:胎動與胎漏,皆下血,胎動則腹痛,胎漏無腹痛,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皆緣子宮久虛,致令胎墜,危同風燭,非正產可比,急以杜仲丸預服。
胎動有其因,必審其因而藥之,不盡此也。
傷胎
《大全》曰:懷胎將滿,胎神已具,墜僕傷胎,甚至下血不醒,當驗母之形色。若面赤舌青,子死;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唇舌俱青,兩邊沫出,子母俱死。
良甫曰:娠婦患熱病,臟腑熏灼,其胎致死,身冷而胎不自出,服黑神散暖其胎,氣溫即自下,用附子、桂心、乾薑、當歸、生地、白芍、黑豆。
《大全》曰:妊五七月,築磕著胎,惡露已下,疼痛口噤欲絕,用神妙佛手散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損胎,立便遂下,又名芎藭湯,此藥治傷胎去血神效。
《捷經方》曰:妊婦牙關緊急,手強拳握,自汗身微熱,與中風相似,此由毒藥攻胎,胎逆上衝,其脈浮而軟,十死一生。若作中風治必死。用白扁豆二兩,生去皮為末,新汲水調下即效。
又誤食毒物,或草藥傷胎下血,胎未損可安,已死可下,用桂、桃仁、丹皮、赤芍、茯苓,名奪命丸,淡醋湯下。丹溪亦稱其妙。
以上數條,均足致胎之傷,此非脈之可憑,必須醫者數問以悉其情,而後可以審證施治也。
《聖濟》錄:子死之理有二,用藥寒溫,各從其宜,有胎漏血儘子死者;有頓僕內傷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附子湯進三服,使胞宮溫暖,凝血流動,此用溫藥之意也。有因傷寒熱、病溫瘧之類,胎受邪熱毒氣,內外交攻,因致胎死,留於子宮,漸至脹大,故用朴硝、水銀、硇砂之藥,不惟使胎不脹,又能使胎化爛,佐以行血順氣之藥,死胎即下。
《證治要訣》曰:胎漏不止,欲因其勢下之,惟佛手散,可安即安,不可安即下,順其自然。醫者檢方用牛膝一兩,酒煎服。又進桂香散,血暴下如決,煎獨參湯未及而卒。或問牛膝補藥而能墜胎何也?曰:生則宣而熟則補。豈獨牛膝哉?鹿角墮胎破血,煎為白膠,則安胎止血,因其熟而信其生,此謂粗工,著以為世戒。
慎齋曰:胎傷用下,恐有誤下之戒也,必先驗,舌青腹冷,口穢的確,方可用下,亦必先固妊婦本元。補氣養血,而後下之,若輕用攻伐,禍不旋踵。《要決》云順其自然,四字最妙。立齋云:胎果不能安者,方可議下,慎之慎之。前賢垂戒深矣。
墮胎
巢元方曰:妊娠受胎在腹,七日一變,婦人墮胎,在三月五月七月者多。三月屬心,五月屬脾,七月屬肺,皆五臟之脈,陰常易虧,故多墜耳。如三月墮,後孕至三月亦墮,以心脈受傷也,先須調心。五、七月亦然,惟一月墮胎,人皆不知。一月屬肝,怒則多墮,洗下體則竅開亦墮。一次既墮,肝脈受傷,下次亦墮,今之無子者,大半一月墮胎,非盡不受孕也。故凡初交後,最宜將息,勿復交接,以擾子宮,勿令勞怒,勿舉重,勿洗浴,多服養肝平氣藥,則胎固矣。
齊仲甫曰:妊婦血氣調和,胎乃得安,若子宮為風冷所乘,血氣虧損,不能蔭養其胎而墜。若有腰痛,須防墜胎,腰為腎府。女子系胞故也。
朱丹溪曰:陽施陰化,胎孕而成,血氣虛損,不足榮養其胎則墮。闢如枝枯果落,藤萎花墜。或勞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墮胎。正如風撼其樹,人折其枝也。火能消物,造化自然。有孕婦至三四月必墮。脈左大無力,重取則澀。知血少也,止補中氣,使血自榮,以白朮濃煎,下黃芩末,數十服而安。因思胎墮於內熱,而虛者為多。孕至三月,上屬相火,所以易墮。相火太盛,不能生氣化胎,乃食氣傷精故也。汪石山曰:宜大補陰陽,去桂加芩柏蜜丸服之。
王海藏曰:墮胎皆由氣血虛損,不能榮養胎元所致。或七情太甚,內火發動,火能消物而墮;或過傷勞役飢飽,動胎而墮;或過於房事,觸動其胎而墮,或勞力跌僕閃挫,傷動其胎而墮;或大怒悲哀,傷動心肝之血,墮而墮。然小產重於大產。由胎臟損傷,胞系腐爛故也。治宜補虛,生肌肉,養臟氣,生新血,去瘀血為主。素患此者,按證治之。
王節齋曰:婦人墮胎,致成滑胎之患,於妊後須多服養氣血之劑,以固胎元而補其虛。如養胎全在脾胃,故白朮為安胎要藥。若因氣者,多加砂仁,少佐木香行氣。
慎齋曰:妊娠墮胎,前條已備病機之要,而保胎之法,節齋治論,在養脾胃其本也。莫若千金保胎丸,用白朮、黃芩、熟地、當歸、杜仲、續斷、阿膠、香附、益母、川芎、陳皮、砂仁、艾葉,棗肉丸。一方為最妙,趙養葵得其意,以六味丸,加杜仲、續斷、阿膠、五味,急滋腎水以固胎元。正以胎繫於腎,腎氣壯則胎固而可安。此補脾不如補腎之要妙也。
齊仲齋曰:血寒則凝,血溫則散。若墮胎損經,其血不止,或不出,一則因熱而行,一則氣虛不斂。瀉血多者,必煩悶而死。或因風冷墮胎,血冷相搏,氣虛血逆上則血結不出,搶上攻心,則煩悶而死,當溫經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瀝不止,最衝任氣虛,不制約制故也。宜膠艾湯加伏龍肝散。
陳良甫曰:墮胎後復損經脈,下血不止,甚則煩悶至死,皆以調補胃氣為主。
慎齋曰:此序墮胎後,有下血不止,血凝不出二證也。墮胎而血出過多不止者,經脈損而衝任之氣虛而不攝,是不足病也。法當大補氣血,以固其脫。墮胎而血凝不行作痛者,外邪乘而敗濁之,血閉而不流,是有餘病也。法當導瘀消蓄,以溫其經,不特墮胎為然也。即產後見是證,亦宜以此治之。
半產
武叔卿曰:妊娠日月未足而產者謂之半產。蓋由妊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胎元,或顛仆閃墜,致氣血損動或因熱病溫瘧之類。仲景謂虛寒相搏,此名為草。婦人則半產漏下是也。
《產寶》曰:人之胎系胞中,氣血養之,靜則神藏,欲火一動則精神走泄,大擾於中則胎墮矣。驢馬尚知護胎,人其知所戒哉。
(眉批:欲動則精泄,而子宮不閉,多致半產。此論可謂發前人之未發。)
東垣曰:婦人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知。蓋因陰血暴亡,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亡,不能鎮撫也。血已虧損,醫反用滑石、甘草、石膏辛甘大寒之藥,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二者俱傷,反成不是虛勞病。夫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為無形之熱,而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內經》云,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
(眉批:所謂有兩死而無兩生也。)
瞑目閤眼之病,悉屬於陰。陰血降亡,孤陽欲脫。當補而升舉之。心得血則能養而神不昏,方用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名全生活血湯。
(眉批:先生之論甚妙,但亡血家不可發汗。方中風藥倍於血藥,雖曰升舉其陽,不能無疑焉。)
薛氏曰:小產重於大產。大產如慄熟自脫,小產如生破其皮殼,傷其根蒂也。人苟輕視,致死者多。治法宜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若產而血不足,人參黃耆湯補之;若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主之;胎氣弱而小產者,八珍湯固之;若血出過多而發熱者,聖愈湯;汗不止,急與獨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八珍湯;口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加薑、附。東垣云:晝發熱而夜安靜,陽氣自旺於陽分也,四物二連湯;晝安靜,而夜發熱,陽氣下陷於陰分也,補中益氣湯;晝夜俱發熱者,重陽無陰也,當峻補其陰,四物湯之類。王太僕云: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八味丸;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六味丸。
慎齋曰:妊娠半產,非七情六淫,勞役房室,則無是患。故用藥與正產無殊,總不外丹溪大補氣血為主,一論也。然墮胎與半產有別。如一二三四月,胎未成形而下者名曰墮胎;五六七八月胎已成形而下者名曰半產。總屬妊婦氣血虛弱,衝任經虛,以致胎元不固,故千金保胎丸,一方最妙。而養葵以六味飲加杜、續、五味、阿膠,為安胎聖藥。此傳心之秘典也。
胎不長
虞天民(號花溪)曰:按月行經而胎日長者,名曰盛胎。其婦血氣充盛。養胎之外,血有餘也。有胎數月而血大下,謂之漏胎。因事觸犯,動其妊脈,故血下而不傷子宮也。然孕中失血,胎雖下墮,氣血亦虧,多致逾月不產,曾見有十二三月,或十七八月,或二十四五月生者。俱是氣血不足,胚胎難長故耳,當服大補氣血藥以培養之。
婁全善曰:先期欲產者,涼血安胎,過期不產者,補血行滯。
《聖濟錄》曰:人受氣於有生,十二經脈迭相滋養。凡胎處胞中,或有萎燥者,由孕婦所稟怯弱,陰陽氣血偏勝,非冷即熱,胎失滋養,所以萎燥不長也。所以然者,由脾胃飲食減少,不能行榮衛化精微養衝任,故令胎內弱。惟宜資母血氣,調脾胃而化水穀,則胎從而有養矣。
慎齋曰:妊娠以十二經脈養胎。全賴氣血以充養胎元,而氣血之旺,惟以脾胃水穀之氣化精微而生血氣,雖有宿疾失調。總以健脾扶胃為長養胎元之本。《聖濟》一條為知要矣。
鬼胎
《大全》曰:人之臟腑調和,則血氣充實,風邪鬼魅,不能幹之,若榮衛虛損,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於臟,狀如懷妊,故曰鬼胎。
虞天民曰:晝之所思,為夜之所見,凡人之性淫而虛者,肝腎相火,無時不起,故勞怯人多夢與鬼交。所謂鬼胎者,偽胎也,非實有鬼神交接成胎也。古方有云,思想無窮,所願不遂,為白淫,流入子宮,結為鬼胎。本婦自己之血液淫精,結聚成塊,胸腹脹滿,儼若胎孕,非偽胎而何?薛立齋曰:鬼胎證因七情相干,脾肺虧損,氣血虛弱,衝任乘違所致,乃元氣不足,病氣有餘也。若見經候不調,就行調補,庶免此證,治法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雄黃丸之類,行散之。
一婦經閉入月,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作胎治不應。診之脈澀,寒熱往來,體倦少食,此鬱怒傷肝脾之證,非胎也,用加味歸脾逍遙而愈。
孤漿預下
《脈經》云:婦人懷軀六七月,暴下鬥余水,其胞必倚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故也。
(眉批:孤漿預下,必倚而墮,此氣血兩虛也。)
(補)胎疸
巢氏曰:其母臟氣熱,熏蒸於胎。
兩胎一死一生
巢氏曰:陽施陰化,精盛有餘,則成兩胎,其兩胎而一死者,候其胎上冷,是胎已死也。
附方
子喑方
玉燭散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大黃 芒硝 甘草 上二兩,入蜜少許,時呷之,令心火下降。
(眉批:子喑用玉燭散,似屬無理。)
中風方
防風散 治妊娠中風卒倒,悶亂、口噤、四肢急強。
防風 葛根 桑寄生(各一兩) 羚羊角 細辛 當歸 桂心 秦艽 漢防己 甘菊花 茯神 甘草(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一大盞,去滓,入竹瀝半合,攪勻,溫服無時。
白殭蠶散 治妊娠中風,心膈痰涎壅滯,口噤肢強。
白殭蠶(炒) 天麻 獨活(各一兩) 麻黃(一兩五) 烏犀角(七錢半) 白附子(炮) 半夏(制) 南星(炮) 藿香(各五錢) 龍腦(二錢半,另研)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生薑、蒲荷湯調下,日三服。
赤箭丸 治妊娠中風,手足不隨,筋脈緩急,言語蹇澀。
赤箭 萆薢(酒浸) 麻黃 獨活 鼠黏 羚羊角 熟地 阿膠 防風 川芎 當歸 五加皮 苡仁 秦艽 丹參 棗仁 漢防己 柏子仁(各七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豆淋酒下。
白朮酒 治妊娠中風,口噤語言不得。
白朮(兩半) 獨活(一兩) 黑豆(一合炒)
上銼,酒三斤煎取一斤半,去滓溫分四服。口噤者,拘口灌之,得汗即愈。
又方 治妊娠中風,不省人事。
熟艾(三兩) 陳米醋(炒)
令極熱綿裹熨臍下,良久即省。
(眉批:此方中寒、中風俱妙。)
風痙方
羚羊角散 治妊娠冒悶、角弓反張,名曰子癇風痙。
羚羊角 獨活 棗仁(炒) 苡仁 防風 當歸(酒浸) 五加皮 川芎 茯神 杏仁(各五分) 木香 甘草(各二分)
上㕮咀,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羌活酒 治妊娠風痙,口噤四肢強直,角弓反張。
羌活(兩半) 防風(一兩) 黑豆(一合,去皮)
上前二味好酒(五斤)浸一宿,每服黑豆一合,炒熱入藥酒一大盞,候沸即住。去滓分兩服灌之。
鉤藤湯 治妊娠瘛瘲。
鉤藤 當歸 茯神 人參(各一錢) 桔梗(一錢半) 桑寄生
上銼,水煎服。煩熱加石膏(二錢半。)
傷寒方
六合湯 見《準繩女科》,通治四物湯加減條下。
香蘇散 凡妊娠傷寒,勿論日數,但見惡寒頭痛此主之。
香附(炒黑) 紫蘇(各二錢) 陳皮(一錢) 甘草(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斤,蔥五根煎服。頭痛加川芎、白芷。假令得脈,肝脈外證,面青善怒,脈浮而弦,惡寒里和,本方加羌、防各一錢,謂肝主風,是膽受病也。假令得心脈外證,面赤口乾,善笑,脈浮而洪,惡寒里和,本方加黃芩、石膏各一錢半,謂心主熱,是小腸受病也。假令得脾脈,面黃善噫,脈浮而緩,惡寒里和,本方加白朮、防己各一錢半,謂之濕,是陽明受病也。假令得肺脈外證,面白善嚏,善悲,脈浮而澀,惡寒里和,本方加黃耆、防風各一錢,謂肺主燥,是大腸受病也。假令得腎脈外證,面黑善恐,脈浮而澀,惡寒里和,本方加附子(炮)一錢,謂腎主寒,是膀胱經受病也。(附子犯胎,禁用,吳茱萸溫之可也。)
(眉批:附子雖云犯胎,然仲景附子湯亦治胎寒,但須真寒方可酌用。)
黃龍湯(《活人》) 妊娠傷寒得之三五日,後惡寒發熱,內有煩渴引飲,小便赤澀之證,此邪在半表半裡也,此主之。
柴胡(二錢) 黃芩(一錢半) 人參 甘草(各一錢)
上加薑、棗煎。如寒熱往來,無汗口渴加葛根二錢,去棗入蔥白三根;頭疼加川芎,白芷各一錢半,去棗加蔥白三根;發熱有汗口渴加白朮、瓜蔞根各一錢半;脈浮大有力,大熱大渴合人參白虎湯去薑、棗;心煩不得臥加茯苓、麥冬各一錢。嘔噦加半夏、茯苓各一錢,去棗;胸膈滿痛加枳殼、香附、川芎各一錢;大便秘加大黃五分,得利則止,不利加至一錢,以利為度。
(眉批:黃龍湯即小柴胡或半夏,為少陽經藥,而此自重在和解,故主之,其加減法更妙。)
三黃解毒湯 妊娠傷寒五六日後,並無頭痛惡寒表證,但煩躁、發熱、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脈沉實。此邪在裡也,此方主之。
黃芩 黃連 黃柏 山梔 大黃(各等分)
假令得肝脈內證,煩滿消渴,溲便難,尺寸脈沉弦有力,是肝經受病也,本方加當歸一錢半,甘草五分,倍山梔。假令得心脈內證,煩躁心痛,掌中熱而噦,尺寸脈沉數有力,是心經受病也,本方加麥冬一錢,竹茹一錢,倍黃連。假令得脾脈內證,腹脹滿譫妄,脈沉緩有力,是脾經受病也,本方加枳實、厚朴各一錢半,倍大黃。假令得肺脈內證,喘咳煩滿,寸脈沉澀有力,是肺經受病也,本方加葶藶炒一錢,桔梗五分,倍黃芩。假令得腎脈,泄利下重,足脛寒而逆,尺寸脈沉而石,是腎經受病也,本方去芩、連、山梔,加炮姜五分,熟地炒一錢半,倍黃柏。
加減當歸六黃湯 治妊娠傷寒發汗後,汗漏不止,胎氣損者。
歸身 炙耆 生地 黃芩 白芷 阿膠珠 炙草(各等分)
上浮小麥煎湯下藥五錢,煎七分溫服。
加味黃芩湯 治妊娠傷寒下後,協熱利不止,胎氣損者。
黃芩(二錢) 白朮 白芍 茯苓 炙草 阿膠(各一錢)
上水一盞半,後入阿膠,再煎至八分服。
加味竹葉湯 妊娠汗下後熱不除者,虛也。此方主之。
人參 麥冬 生地 阿膠 炙草(各一錢) 上加竹葉十二片,粳米一合煎服。
(眉批:此竹葉石膏湯變法也,以阿膠、生地易知母、石膏,妙甚。)
加減四物湯 治妊婦傷寒熱極發斑,狀如錦紋者。
當歸 白芍 生地 黃芩(各等分)
每服八錢,水煎服。
梔子大青湯 治妊婦傷寒發斑變為黑色。
升麻 黃芩 梔子(各二兩) 大青 杏仁(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細切蔥白三寸煎服。
(眉批:一方治孕婦熱病斑出赤黑色,小便如血,氣急欲絕落胎。梔、芩、升麻各一錢,青黛八分,懷生地二錢,豆豉四十九粒,杏十粒,石膏一錢半,蔥白七寸。)
護胎法(《本事》) 治妊娠時氣身熱,令子不落。伏龍肝為末,小調塗臍下二寸,干則易瘥則止。又井底泥調敷心下,干則易。
又方 白藥子為末,雞蛋清涸攤紙上,如碗大。貼臍下胎存處,干則以水潤之。
瘧疾方
七寶散 治男婦一切瘧疾。
常山 制樸 青皮 陳皮 甘草 檳榔 草果(去殼,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半兩於未發,隔夜用水酒各一盞煎至一大盞,去滓,露一宿,再用水酒煎滓,亦露一宿,當發之。早溫藥面東先服頭藥,少頃服二煎效。
(眉批:又方:半夏七分,草果、青皮各三分,烏梅二分,人參、黃芩各一錢,白朮、當歸各二錢,紫蘇、甘草各四分,藿香五分,姜水煎。)
清脾湯 治妊娠瘧疾,寒少熱多。或但熱不寒,舌苦舌乾,大便秘澀,不進飲食,脈弦數者。
青皮 制樸 白朮(炒) 草果 茯苓 半夏 黃芩 柴胡 炙草(各五分)
上加生薑水煎服。
驅邪散 治妊娠停食,感冷發為瘧疾。
高良薑(炒) 白朮 草果 橘紅 藿香葉 砂仁 白茯苓(各一錢半) 炙草(五分)
上加生薑五片,棗一枚,水煎服。外用護胎法(見傷寒。)
痢疾方
白朮湯(一名三物湯) 治孕婦下利膿血。
白朮 黃芩 當歸
當歸芍藥湯 治妊娠腹中㽲痛,下痢赤白。
白芍 茯苓 當歸 川芎 澤瀉(各五錢) 白朮(七分半)
上為末,溫酒或米飲任意調服。
黃連湯 治妊娠下痢赤白膿血不止。
黃連(八分) 制樸 阿膠 當歸 乾薑(各六分) 川柏 艾葉(各四分)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下,日三服。
三黃熟艾湯 治妊娠挾熱下痢。
黃連 黃芩 黃柏 熟艾(等分) 嘔加橘皮、生薑。
(眉批:以三黃湯加熟艾治熱痢,加橘皮、生薑治嘔,俱妙。)
大寧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灰色,泄瀉疼痛垂死者。
黑豆(二十粒) 甘草(二錢,生炙各半) 粟殼(二個,去頂,半生半炒)
上為粗末,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服,神效。
鴨蛋湯 治婦人胎前產後赤白痢。
生薑(取自然汁) 鴨子(一個,打碎入薑汁內攪勻)
上二味,煎八分,入蒲黃二錢,煎五七沸,空心溫服,立效。
二黃散 治妊娠下赤白,絞刺疼痛。
雞子(一枚烏雞者佳,傾出清留黃用) 黃丹(一錢,入雞子殼內,同黃攪勻,厚紙糊鹽泥固濟火內煨乾)
上研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一服愈者是男,二服愈者是女。
霍亂方
香蘇散 香附(炒) 紫蘇(各二錢) 陳皮(一錢) 炙草 藿香葉 縮砂(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如轉筋加木瓜一錢;胎動不安加白朮一錢半。如夏月得之加黃芩錢半,黃連一錢,香薷二錢;如冬月得之加人參、白朮各一錢,乾薑(炮)五分。
(眉批:此方平正,可法。)
回生散:治中氣不和,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回生。
陳皮(去白) 藿香(各五分)
上為末,水煎溫服。
(眉批:此方良。)
七味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吐瀉作渴不食。
白朮 人參 茯苓 炙草 木香 藿香(各五錢) 乾葛(一兩)
上為末,沸湯調服二錢,吐甚者加生薑汁,頻服。
理中湯 治妊娠霍亂,腹痛四肢逆冷,汗出脈虛弱者。
白朮 人參 乾薑(炮) 甘草(炙,各一錢)
甚者加熟附子五錢。
木瓜煎 治妊娠霍亂,吐瀉轉筋悶絕。
淡吳萸 生薑(各七分半) 木瓜(一兩半)
分三服。
(眉批:此方可常用。)
竹茹湯(嘔吐) 益元散 桂苓甘露飲 冬葵子湯(並治霍亂)
武叔卿曰:霍亂切忌溫藥,犯者必死,即不發熱煩渴者,亦不可輕用,慎之慎之。
泄瀉方
胃芩湯 治脾濕太過,胃氣不和,腹痛泄瀉,水穀不化。陰陽不分,此平胃散與五苓散合方也。
蒼朮 厚朴 陳皮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 官桂 炙草(各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遠服。
不換金正氣散 治妊婦傷濕泄瀉。
蒼朮 厚朴 陳皮 藿香 半夏(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加薑、棗煎。
胃風湯 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米穀不下,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每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或下魚腦無度。
(眉批:此方治瀉久,氣血兩虛誠妙然,肉桂非久虛脈冷者,斷不可用。其曰,胃風取其益胃而升陽也。)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 肉桂(各等分)
每服八錢,陳倉米一撮,水煎服。腹痛加木香。
加味理中湯 治妊娠泄瀉。
人參 白朮 茯苓 白芍 乾薑 黃連 木香 藿香 訶子 肉豆蔻 甘草(各一錢)
上銼,水二鍾,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煎一鍾,飢時服。
錢氏益黃散 治妊娠泄瀉嘔吐,腹痛手足厥逆。
陳皮 青皮 訶子(各五錢) 丁香(二錢) 甘草(炙,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中惡方
當歸散 治妊娠中惡,心腹疼痛。
當歸 丁香 川芎(各三兩) 青皮 吳萸(五錢,湯泡三次,炒)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一錢。
補遺方 治妊娠中惡,心腹絞急切痛,如鬼擊之狀,不可按摩,或吐衄血者,熟艾如拳大,煮汁頻服。
(眉批:此真中惡也,煮艾方極妙。)
一方 灶心土為末,每服二錢,井水調服,白湯亦可。
傷食方
平胃散 治妊娠飲食停滯,或肚腹作痛。
蒼朮(泔浸,炒) 厚朴(薑製) 陳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嘔吐噁心加枳殼、砂仁;酸噯腐加川連三分,吳萸二分。
六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飲食難化,或腹滿泄瀉。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草 半夏 陳皮(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停滯肉食加山楂;麵食加麥芽;糯米食加白糖酒麴一味;米食加穀芽;魚腥所傷倍加陳皮;辛熱之物加黃連;傷生冷之物加砂仁、木香;如不應更加肉豆蔻、補骨脂,再不應加四神丸。
白朮散 治妊娠脾胃虛弱,氣不調和,飲食易傷。
白朮(炒) 紫蘇(各一兩) 人參 白芷(炒,各七錢半) 川芎 訶子皮 青皮(各五錢) 甘草(炒,二錢半)
每服二錢,加生薑三片煎。
咳嗽方
馬兜鈴散 治妊娠氣壅塞,咳嗽氣喘。
馬兜鈴 苦梗 人參 甘草 桑白皮 陳皮 大腹皮(黑豆水浸洗) 紫蘇(各一錢)
加生薑一片,水煎。
紫菀湯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動不安。
紫菀 天冬(各一兩) 桔梗 杏仁 桑皮 甘草(各) 一方有防風五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加竹茹一團,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一二沸溫服。
(眉批:加蜜法妙。)
喘急方
平胃散 治妊娠上氣喘急,大便不通,嘔吐不食,腹脅脹痛。
川芎 木香(各一錢半) 陳皮 熟地 乾薑(炮) 生薑 厚朴(制炒) 甘草(各一錢)
上火燒鹽一捻,煎一鍾,時服。
桔梗湯 馬兜鈴(並見前咳嗽條)
血證方
河間生地散 治吐血、衄血、咯血、溺血、下血諸見血無寒,皆屬於熱。但血家證皆宜服此。
生地 熟地 杞子 地骨皮 天門冬 黃耆 白芍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服。脈微身涼,惡風每兩加桂半錢;下血加地榆。
(眉批:黃耆益氣,枸杞助陽,似與血證當斟酌,然與諸藥同用則又助氣益血耳。)
局方必勝散 治血妄流溢,吐血衄血嘔血咯血。
熟地 小薊(並根用) 人參 蒲黃(微炒) 當歸 川芎 烏梅肉(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眉批:此方有人參、芎、歸、烏梅。血證新起不可輕用。)
臟躁方
甘麥大棗湯 治婦人臟躁悲傷不止。
甘草(三兩) 小麥(一升) 大棗(十枚)
上水六升,取三升,溫分三服,亦補脾氣。
(眉批:悲傷肺病,此方補脾所謂補母也,甘能生濕,濕生何反燥焉?)
淡竹茹湯 治妊婦心虛驚悸,臟躁悲傷,又治虛煩甚效。
麥冬 小麥 半夏(各一錢半) 人參 茯苓 甘草(五分)
上加生薑五片,棗一枚,淡竹茹一團,水煎服。
一方 治臟燥悲哭及自笑自哭。
紅棗燒存性研末,米飲調下。
腹內鐘鳴方
一方 鼠窟土一錢,麝香三釐。酒調下。
一方 鼠穴土同黃連煎湯服。
胎動傷胎方
安胎散 妊娠常服安胎。
白朮 當歸(各一錢) 黃芩(一錢半) 炙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如腹脹加神麯、麥芽二分半;氣虛泄瀉加人參三分,陳皮二分;潮熱加柴胡一錢;氣逆加枳殼三分。
(眉批:健脾養血清火則衝任自足,胎孕自安。)
芩術湯 常服健脾清熱,故胎不動。
子芩(一兩) 白朮(五錢)
上銼,水煎服。
金匱當歸散 此方養血清熱,孕婦宜常服。如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曾半產者皆宜服,以清其源而無後患也。
當歸 川芎 白芍 黃芩(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砂仁湯調下,日再服。
鉤藤湯 治胎動腹痛氣欲絕者,此由勞動傷胎,宜急治之。
鉤藤 當歸 茯神 人參(各一錢) 桔梗(一錢半) 桑寄生(五分)
上銼,水煎服。煩熱加石膏二錢半。
十聖散 治氣衰血少不能護胎,致不安者,宜此主之。
人參 黃耆 白朮 地黃 砂仁(各五分) 炙草 當歸 川芎 白芍(炒,各一錢) 續斷(八分)
上銼,水煎服。
黃耆湯 治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
黃耆 川芎(各一兩) 糯米(一合)
上水二大盞,煎一盞。三分溫服。
(眉批:糯米者穀味之陰,所以補地氣之不足,乘天行之健也。)
佛手散 治妊娠因事築磕胎動不安,或子死腹中,惡露不下,疼痛不已,用此探之,不損則疼止,損則立下。
當歸(酒浸,三錢) 川芎(二錢)
上酒一鍾,煎乾入水一鍾,煎二三沸,溫服。
膠艾湯 治傷損動胎下血腹痛。
阿膠(炒,一兩) 艾葉(二兩)
水煎服。指迷方加秦艽(一兩)
膠艾芎歸湯 治妊娠跌僕胎動,腰腹痛欲死,已有所下。
阿膠 川芎(各三兩) 當歸 地黃 艾葉(各二錢)
(眉批:阿膠益金固血;艾葉助陽上升,升則不墜,固則不流,故二方皆用之。)
一方有甘草無地黃。水七升煮三升半,分三服。
阿膠散 治妊娠或因頓作,或因毒藥,胎動不安。
阿膠(炒) 艾葉(炒) 當歸(酒浸) 川芎 白芍(炒) 熟地 黃耆 炙草(各一錢)
上加生薑五片,棗三枚,水煎空心服。
當歸湯 治妊娠胎動心煩,口乾,橫生逆產,上衝下築,迷悶、唇口青黑,手足冷厥。
當歸 人參(各一兩半) 阿膠(炒,一兩) 甘草(二兩)
一方有川芎,厚朴無甘草。上服八錢加連須、蔥白一莖,水煎溫服。
(眉批:二方平中之奇,且奏效最捷。)
一方 治妊娠從高墜下,腹痛下血煩悶。
生地 益母草(各一兩) 當歸 黃耆(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四片,煎六分,去滓,服無時。
三物解毒湯 治誤服毒藥動胎。
甘草 黑豆 淡竹葉(各等分) 水煎濃服。
白扁豆散 治妊娠誤服諸般毒藥、毒物。
白扁豆(生去皮,為細末)
米飲調服方寸匕,神效或濃煎亦可。
(眉批:解毒良方。)
墮胎半產方
千金保胎丸 孕三月墮胎,雖氣血不足,乃中衝脈有傷。中衝脈即陽明胃經供應胎孕。至此時,必須節飲食,絕欲戒怒。庶免小產之患,服此可以保全。
土炒白朮 薑汁炒熟地 薑汁炒杜仲(各四兩) 酒洗當歸 酒洗川斷 蛤粉炒阿膠 四制香附 益母草 炒條芩(各二兩) 陳皮 川芎 艾葉(醋煮,各一兩) 砂仁(炒,各五錢)
上為末,煮棗肉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飲下。
(眉批:三月雖手心主養胎,而實十二經皆受氣於陽明,陽明屬中衝,故中衝傷胎亦墮也。)
杜仲丸 治妊娠二三月,胎動不安,防其欲墮,宜預服之。
黃耆 人參 白朮 甘草 川芎 地黃 杜仲(去粗皮,薑汁炒去絲)
為末,棗肉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
(眉批:胎繫於腎,故用杜仲補腎。若云胎動不安,則有脾虛氣虛血虛;有寒熱之不同。又當因而病藥之,不可熱也。)
刪繁方 治妊娠懷胎數落而不結實。
黃耆 人參 白朮 甘草 川芎 地黃 吳茱萸(各等分)
一方有當歸、乾薑。上為末,空心溫酒下二錢。
婁氏曰:按丹溪論俱是虛熱而無寒者,今姑存此一方,以俟施之,千百而一也。
(眉批:此方極穩當。)
人參湯 治半產後血下過多,心驚體顫,頭目運轉,或寒或熱,臍腹虛脹疼痛。
人參 麥冬 生地 當歸 白芍(炒) 黃耆 茯苓 炙草(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前分服。
(眉批:《別錄》謂,人參能治心腹鼓痛。此用之蓋虛痛也,若實痛則不宜矣。)
人參黃耆湯 治小產氣血不止。
人參 黃耆(炙) 白朮(炒) 當歸 白芍 艾葉(各一錢) 阿膠(炒,二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眉批:脾統血,氣載血。此方最妙。)
全生活血湯 治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所知覺。此因血暴亡,心神無所養也。(用此補血升陽)
升麻 白芍(各三錢) 當歸(酒洗) 葛根 柴胡(去苗) 紅花(三分) 羌活 獨活 防風 甘草(炙,各二錢) 川芎(一錢半) 藁本(一錢半) 生地(夏月加) 熟地(各一錢) 蔓荊子 細辛(各五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煎一盞去滓,食前稍熱服。以上治血下過多之劑。
(眉批:陰從陽升,故用藥如此,三陰三陽之氣俱升。)
生地黃湯 治妊娠胎氣損動,氣血不調。或顛仆閃墜以致胎墮,墮後惡滯不盡,腹中㽲痛。
生地黃(一兩) 大黃(煨) 白芍 當歸 茯苓 細辛 黃芩 炙草 桂(去粗皮,各半兩)
上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大棗同煎至一盞,不拘時溫服。
(眉批:妙在桂與大黃同用,然須認證真切方可。)
當歸酒 治妊娠墮胎後血不出。
當歸(炙令香) 白芍(炒,各二兩)
上每服三錢,無灰酒一盞,入生地汁一合,銀器內慢火煎七分,去滓溫服,以惡血下為度。
(眉批:產後忌芍藥,而此以血不出者用之,要知與當歸同用,以無灰酒、生地汁同煮則不收斂而入肝行血矣。)
烏金散 治妊娠墮胎後血不下,兼治諸病血病。
好墨(二兩,燒通赤,好醋一升,醮七遍再燒通赤,放冷另研) 沒藥 麒麟竭(各二錢半) 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溫酒調下一錢匕,如血迷心,用童便加酒調下二錢匕。
紅藍花散 治墮胎後血不出,奔心悶絕不識人。
紅藍花(微炒) 男子發(燒存性) 京墨(燒紅) 血竭(研) 蒲黃(隔紙炒,各等分)
上為末,童便小半盞,調二錢服之立效。
(眉批:二方俱宜合之,以備緩急。)
白蜜酒 治墮胎後惡血不出。
白蜜(二兩) 生地(取汁,一盞) 酒(半盞)
上汁與酒共入銅器內,煎五七沸,入蜜攪勻,分兩服。二三劑百病可愈。以上治惡血不出之劑。
(眉批:妙在緩肝行血,以上諸方攻補不同,所謂寒熱溫涼各從其事也,用者審之。)
當歸湯 治妊娠墮胎胞衣不出。
當歸(切、炒) 牛膝(酒浸,各兩半) 木通 滑石(研,各二兩) 冬葵子(炒,三合) 瞿麥穗(一兩)
每服三錢,未下再服,以下為度。
(眉批:此方滑利,催生、下胞俱可用。)
地黃湯 治胞衣不出。
蒲黃(炒) 生薑(切炒,各二錢半) 生地(五錢,切炒)
上無灰酒三盞,銀器內同煎至二煎,去滓分三服,未下再作服。
(眉批:方法宜妙,宜詳之。)
蒲黃酒 治胞衣不下。
蒲黃(炒,一合) 槐子(十四枚,為末)
上酒三盞,煎二分,溫三服,未下更服。以上治胎衣不下之劑。
(眉批:一方一變,巧似化工。)
當歸川芎湯 治小產後,瘀血心腹痛 或發熱惡寒。
當歸 川芎 熟地 白芍 延胡(炒) 紅花 香附 陳皮 澤蘭 丹皮 桃仁(各等分)
上水煎,入童便、酒各小半盞服。若手按腹愈痛,此瘀血為患,宜此藥。若按之不痛,是血虛,宜四物(參、芩、白朮。)
(眉批:平正之方,可法可法,尤妙。)
當歸補血湯 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脈滑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血虛也。誤服白虎必死。
當歸(三錢) 黃耆(一兩)
上作一服,水煎。
(眉批:病似陽明,症象白虎。故云非此東垣神方也,病真藥當,一服如神。)
胎不長方
安胎白朮散 治妊娠宿有冷,胎萎不長,或失於將理傷胎多墮,此藥補榮衛養胎氣。
白朮 川芎(各一兩) 吳萸(泡,五錢) 炙草(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煎溫酒調下,忌生冷果物。
(眉批:天地以大氣春生夏長,人身以心肝應之。若宿有冷者,春氣不溫也,以吳萸溫之;胎痿不長者,夏氣不大也,以川芎大之,白朮、甘草乃培土以補其母也。)
黃耆湯 治妊娠胎不長,安胎和氣,思食利四支。
黃耆(炒) 白朮(炒) 茯苓 前胡 人參(各七分半) 川芎 甘草(炒,各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食前服。
(眉批:此方悉以補氣為主,而前胡散結氣,川芎行結血,皆所以助其生長也。觀其主治乃得其妙。)
長胎白朮丸 治孕婦宿有風冷,胎痿不長,或傷動胎氣,多致損墮,常服益血保胎,調補衝任。
白朮 川芎 阿膠 生地(各六分) 當歸(一兩) 牡蠣(二分) 川椒(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眉批:此以風冷而用川椒;川芎以傷動而用;白朮、牡蠣、阿膠、生地涼血固胎不多用者,畏其涼也。當歸一兩,其血中之主藥歟?故以為尺分一兩奇。)
人參丸 治妊娠胎不長,宜服養胎。
人參 茯苓 當歸 柴胡 刺蘇 厚朴 桑寄生(各一兩) 枳殼(七錢半) 甘草(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溫水下。
(眉批:此方助生氣寬中,育胎又是一法。)
知母丸 治妊未足月而痛如欲產者,兼治產難及子煩。
知母 為末,煉蜜丸桐子大,粥飲下二十丸。
(眉批:治子煩,胎熱妙劑。)
又方 取蒲黃篩過如棗核大,井花水調服。
加味四物湯 治過月不產者,用此補血行滯。
四物加 香附 桃仁 枳殼 縮砂 紫蘇
上用水煎服即生。
鬼胎方
斬鬼丹 治鬼胎如抱一甕。
吳萸 川烏(一方作川芎) 秦艽 柴胡 白殭蠶 巴戟 巴豆(不去油) 芫花(醋煮,各二兩) 輕者去芫花、巴豆、巴戟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丸,蜜酒下即出惡物而愈。
(眉批:此等方皆治諸蟲怪病之假借氣血而成形者,又何獨論鬼胎之有。)
雄黃丸 雄黃(細研) 鬼臼(去毛) 莽草 丹砂(細研) 巴豆(去油) 獺肝(炙黃,各五錢) 蜥蜴(一枚,炙) 蜈蚣(一條,炙黃)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溫酒下,日兩服,如不利至三丸。初下清水,次下如馬尾狀,甚者下蟲蛇、蝦蟆或如白膏,或如豆汁其病即除。
枳實檳榔丸 治妊娠癥瘕癖塊。
枳實 檳榔 黃連 黃柏 黃芩 當歸 阿膠(炒) 木香
上為末,水法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不計時,日三服。
(眉批:此方甚平,何以能治癥瘕痞塊,唯疑似者,庶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