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經報使

手太陽小腸 足太陽膀胱 上用藁本、羌活,下用黃柏。

手少陽三焦 足少陽膽經 上用柴胡、川芎,下用青皮。

手陽明大腸 足陽明胃經 上用升麻、白芷,下用石膏。

手少陰心經 足少陰腎經 上用白芷、獨活,下用知母。

手厥陰胞絡 足厥陰肝經 上用柴胡、川芎,下用青皮。

手太陰肺經 足太陰脾經 上用白芷、桔梗,下用白芍。

臑臂,再加桂枝;脾經,再加牛膝;腰腎,再加杜仲。

十八反

芍藥細辛與諸參,一見藜蘆便相侵。白及白蘞並半夏,栝蔞貝母五般真,莫會烏頭共烏啄,逢之其害疾如神。大戟芫花並海藻,甘遂之類反甘草,更有藿蔥同生蜜,用之若犯命難保。

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之精,火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稜。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氣冷,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煉炙煿相依。

托裡之劑

內托復煎散

治瘡瘍,腫焮在外,其脈多浮,邪氣盛,必侵內,宜此托之。

地骨皮 黃芩(炒) 茯苓 白芍 人參 黃耆(鹽水拌炒) 白朮(炒) 桂皮 炙草 防己(酒拌) 當歸(酒拌,各一錢) 防風(二錢)

水五中,煎一中,分為二服。一方加蒼朮錢半。

托裡散

治瘡瘍,飲食少思,或不腐不潰。

人參 黃耆(鹽炒) 當歸(酒炒) 川芎 白朮(炒) 茯苓 白芍(各一錢) 厚朴 白芷 甘草

水煎服。

沖和湯

治瘡,屬半陰半陽,似潰非潰,似腫非腫者,因氣虛弱失於補托所致。

人參(二錢) 黃耆 白朮 當歸 白芷(各錢半) 茯苓 川芎 皂刺(炒)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忍冬(一錢) 陳皮(二錢) 甘草節(一錢)

水酒各半,煎服。

濟陰湯

治瘡屬純陽,腫痛發熱。

連翹 山梔(炒) 黃芩 黃連(各一錢,炒) 白芍(錢半) 銀花(三錢) 甘草(一錢) 丹皮(錢二分)

水煎服。便秘量加大黃一二錢,俟藥煎將好時入。

回陽湯

治脾胃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潰不痛;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或陽氣脫陷等症。

炮姜 炮附子(各三錢) 人參 白朮 黃耆(各三錢) 當歸 陳皮 炙草(各二錢) 柴胡 升麻(各五分)

水酒煎。如不應,倍姜附。

姜附湯

治瘡瘍真陽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出多,以致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

人參(一兩或二兩俱可) 附子(炮,一兩) 乾薑(炒) 白朮(各五錢)

分二劑水煎。

陽和湯

治跗骨、多骨、鶴膝一切陰症。

熟地(一兩) 白芥子(二錢) 鹿角膠(三錢) 肉桂(一錢) 薑炭(五分) 麻黃(五分)

當歸川芎散

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症,或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或頭目不清,寒熱少食。

當歸 川芎 柴胡 白朮 白芍(各一錢) 山梔(炒) 丹皮 茯苓 蔓荊子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若肝氣不平,寒熱,加地骨皮;肝氣實,加柴胡、黃芩;氣血虛,加參、耆、歸、地;脾虛飲食少思,加茯苓、白朮;脾虛胸膈不利,加參耆;痰滯胸膈,加朮半;肝氣不順,胸膈不利,或小腹痞滿,或時攻痛,加青皮;肝血不足,胸膈不利,或小腹痞滿,或時作痛,加熟地;肝血虛寒,小腹時痛,加肉桂;日晡發熱,加歸、地。

神攻內托散

治癰疽、腦疽、諸發等瘡至十四日後,當腐潰而不腐,或潰而瘡不高腫,脈細身涼。

當歸 白朮 黃耆 人參(各錢半) 白芍 茯苓 陳皮 附子(各一錢)

薑棗為引,水煎服。

托裡溫中散

治瘡為寒變而內陷者,膿出清鮮,皮膚涼,心下痞,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短,不得安臥,時發昏憒。

羌活(三錢) 附子(炮,去皮尖,四錢) 乾薑(三錢,炮) 益智仁 沉香 丁香 木香 茴香 陳皮(各一錢) 炙草(二錢) 生薑(五片)

水煎服。

東垣黃耆人參湯

治諸瘡破後,食少無睡,及有虛熱,並穢物所觸者。

人參 麥冬 陳皮 白朮 蒼朮(各五分) 黃耆(一錢) 黃柏(四分,炒) 升麻(六分) 歸身(五分) 炒麵(三分) 炙草(五分) 五味子(九粒)

水煎服。

東垣聖愈湯

治諸瘡已潰未潰,血出多或膿水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眠者,血亡故也。

熟地 生地 川芎 人參(各五分) 歸身 黃耆(各一錢)

水煎服。

內補黃耆湯

治諸瘡腫發背已破後,虛弱無力,體倦懶言語,食無味,少睡,脈澀。自汗,口乾,並宜服之。

黃耆 麥冬(各一錢) 熟地 人參 茯苓 炙草(各三分) 白芍 川芎 官桂 遠志 當歸(各五分)

薑棗煎服。

內消散

治癰疽發背,一切反瘡。此藥能令內消化毒為黑水,從小便而出。勢大者,再服。

忍冬 知母 花粉 白芨 半夏 山甲 皂刺 乳香(各一錢)

水一碗,煎八分,藥渣搗爛,加芙蓉葉一兩、白蜜五匙,調敷瘡上,一夜自消。忌口。

清熱消風散

治癰疽瘡腫諸毒,已成未成之間,外不惡寒,內不便秘,紅赤高腫,有頭焮痛。

防風 川芎 當歸 黃芩 白芍 花粉 忍冬 甘草(各五分) 連翹 紅花 柴胡 蒼朮 陳皮 黃耆 皂刺(各一錢)

水煎服。婦人加便炒香附。

排膿內托散

治諸瘡已潰。流膿時,宜服此藥。

當歸 白朮 人參(各二錢) 川芎 白芍 黃耆 陳皮 茯苓(各一錢) 香附 肉桂(各八分) 甘草(五分) 白芷(項之上,加三分) 桔梗(胸之上,加五分) 牛膝(下部,加五分)

水煎服。

越鞠丸

治六郁。胸膈痞悶,吞酸嘔吐,飲食不化。

香附 梔子(姜炒) 蒼朮 神麯(炒) 扶芎

神麯打糊為丸,空心白湯下。血鬱加桃仁、紅花;濕鬱加白芷、茯苓;火鬱加青黛;食鬱加山楂、麥芽、砂仁;痰鬱加南星、栝蔞、海石、半夏;氣鬱加木香、檳榔。

本方去神麯,加人參、白朮、陳皮、半夏、炙草,名托裡越鞠湯,治瘍症鬱結,胃弱少食。薑棗為引。

托裡黃耆湯

黃耆(六分,炒) 甘草(炙) 天花粉(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中,煎八分,頻服之。加人參一錢亦可。愚按:此方治氣虛作渴甚效。若氣血俱虛,或膿水大瀉作渴,或兼發熱者,宜用托裡養榮湯治之。

清解之劑

竹葉黃耆湯

治氣血虛,胃火盛,諸瘡發熱作渴。

淡竹葉(二兩) 生地(八兩) 麥冬 黃耆 當歸 川芎 白芍 甘草 人參 半夏 石膏(各二兩)

水煎服。

當歸六黃湯

治陰虛有火,盜汗發熱。

當歸 生地 熟地 黃芩 黃柏 黃連 黃耆(焙)

竹葉石膏湯

治癰疽,胃火盛,腫痛作渴。

淡竹葉 石膏(煅)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各五分)

生薑為引,煎服。

犀角升麻湯

治時毒。或風熱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或風熱鬢疽、痄腮等症。

升麻 川芎 當歸(各錢半) 連翹 黃連 牛子 白芷(各一錢)

焮痛連太陽,加羌活;連耳後加山梔、柴胡。水煎服。

黃連救苦湯

治腦疽、髮鬢、發頤,及天行時毒初起,憎寒、壯熱、頭面耳項俱腫。

黃連 升麻 葛根 柴胡 赤芍 川芎 歸尾 連翹 桔梗 黃芩 羌活 防風 忍冬草節(各一錢)

水煎服。

四順清涼飲

治腫痛發渴,大便秘結,或湯潑火燒,涼水所激,火毒內攻,致煩躁內熱。

連翹 赤芍 羌活 防風 當歸 山梔 甘草(各一錢) 大黃(炒,二錢)

水煎服。

人中黃丸

治瘟疫熱毒。

大黃 蒼朮 桔梗 人中黃 滑石(各二兩)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一兩) 防風(五錢) 香附(薑汁拌曬,二兩)

神麯打糊丸。每服二三錢,熱湯送下。大黃鬚用尿浸過。

生犀飲

犀角(二錢) 蒼朮(一錢) 川連(一錢) 黃土(五錢) 岕茶(一攝)

便秘加大黃,渴加花粉,虛加鹽炒人參,熱去蒼朮、加黃芩。

黃芩清肺飲

治肺經陰虛而火燥,小便不利。若因脾熱,當清其脾;心火克肺,當制其心。

黃芩 山梔 肉桂(各二錢)

水煎服。

清金導赤散

治心肺二經熱湧於上,以致口內生瘡,咽喉腫痛。

黃連 黃芩(酒炒) 山梔 木通 澤瀉(各一錢) 生地(二錢) 麥冬(二錢) 炙草(一錢)

水煎服。

面瘡驗方

荊芥(一錢) 防風(五分) 山梔(五分) 連翹(八分) 黃連(五分) 薄荷(五分) 黃芩(七分) 川芎(七分) 白芷(八分) 桔梗(二錢) 枳殼(五分) 炙草(一錢) 銀花(一錢)

發散之劑

東垣黃連消毒飲

治癰疽、發背於腦項或背太陽經分,腫勢外散,熱毒焮發,麻木不痛者,宜先炙之。或痛而發熱,並宜服此。

黃連(制) 羌活(各一錢) 黃芩 黃柏(酒製,各五分) 生地 知母(制) 獨活 防風 歸尾 連翹(各四分) 藁本 防己 桔梗(各五分) 黃耆 蘇木 陳皮 澤瀉(各二分) 人參 甘草(各三分)

水煎服。

白芷升麻湯

治手陽明經臂上生癰,左右寸部脈皆短,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得之八風之變者也。

白芷(錢半) 升麻 桔梗(各一錢) 炙草(五分) 黃耆 酒芩(各四錢) 生芩(三錢) 紅花(五分)

上二服。水酒各半煎,溫服。

內托黃耆柴胡湯

治瘡生腿內近膝股,或癰或附骨癰,初起腫痛勢大者,足太陰厥陰之分,脈細而弦,按之洪緩有力。

黃耆(二錢) 柴胡(一錢) 羌活(五分) 連翹(錢半) 肉桂(三分) 瓜蔞根(一錢) 生地(一錢) 黃柏(三分) 歸尾(七分半)

水二分,酒一分煎,食後服。

內托黃耆酒煎湯

治瘡生腿外側,或因寒濕得附骨癰,手足少陽經分微浸,足陽明經堅硬漫腫,行步作痛,或不能行。

柴胡(錢半) 連翹 肉桂 大力子(各一錢,炒) 黃耆 歸尾(各二錢) 黃柏(五分) 升麻(七分) 炙草(五分)

水酒各半煎,食後服。

散腫潰堅湯

治馬刀瘡結,硬塊子堅如石者,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至肩上,或入脅下手足少陽經中,及瘰癧遍於頦,或至頰車,堅硬如石,在陽明經中所。或二症瘡已破,流膿水,皆治之。

柴胡(四錢) 升麻(三錢) 膽草(酒炒,五錢) 黃芩(八錢,一半用酒炒) 炙草(三錢) 桔梗(二錢) 黃柏(酒製,去皮) 知母(酒製,各五錢) 歸尾 白芍(各二錢) 連翹(三錢) 天花粉(酒製,五錢) 葛根(二錢) 黃連(一錢) 三稜(酒製,微炒) 蓬朮(制同上,各三錢) 昆布(洗,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六七錢。水二中,入藥先浸多半日,煎至一中,熱服。另攢半料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四五錢,食後用此湯送下。

消腫湯

治馬刀瘡,足少陽經分。

柴胡(二錢) 連翹(三錢) 歸尾 甘草(各一錢) 生芩(二錢) 紅花(少許) 黃連 牛子(炒,各五分) 花粉 黃耆(各錢半)

水煎,分二次溫服。

白芷胃風湯

治手足陽明經氣虛風熱,面目麻木,或牙關緊急眼瞤動。

白芷(二錢半) 升麻(二錢半) 葛根 蒼朮(各八分) 炙草 當歸(各錢半) 草蔻 柴胡 黃柏(炒) 藁本 羌活(各四錢) 蔓荊子 姜蠶(三分) 麻黃(去節,七分)

水煎服。

柴胡通經湯

治小兒項側有瘡,堅而不潰,曰馬刀。

柴胡 連翹 歸尾 黃芩 甘草 牛子 桔梗 三稜(各二錢) 紅花(少許) 黃連(五分)

水煎,熱服。

中和湯

治時毒,脈弦洪,在半表辦理者。

菖蒲 牛子 羌活 甘草(減半) 川芎 防風 漏蘆 荊芥 麥冬 前胡(各等分)

共為末,每一兩,水煎服。

東垣托裡榮衛湯

治濕熱鬱於手足少陽二經,以致血脈凝澀,形勢高起,結腫作痛。其人多怒而有忿顏,其面赫赤而腫、微黯,其瘡亦赫赤而微帶黯色,其脈左手寸外洪緩、關上洪緩而弦,是客邪在於血脈之上,皮膚之間,宜急發其汗而通其榮衛,則邪自去矣。

黃耆 紅花 桂枝(各五錢) 蒼朮(三錢) 柴胡 連翹(各二錢) 羌活 防風 歸身 炙草 黃芩(各錢半) 人參(一錢)

每一兩,水酒各半,煎服。

梔子清肝飲

治三焦及足少陽風熱,耳內作癢生瘡,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間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 梔子(炒) 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白芍 當歸 牛子(炒,各七分) 炙草(五分)

水煎服。若太陽疼,加羌活。

升麻葛根湯

治胃臟發咳嗽,而右脅疼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及無汗惡寒,發斑,欲出未出,以此發之。

升麻 白芍 甘草(各二錢) 葛根(三錢)

水煎服。

右脅者,脾胃之鄉;肩者,手陽明之脈。斑由胃熱,胃主肌肉。用此方直入陽明而逐其邪熱。其治發斑,止宜於將出者。若已出而用之,重虛其表,反增斑爛矣。

人參敗毒飲

治時疫濕熱病初起,或汗無、熱不止,乃三陽之藥。及瘡瘍寒熱,拘急焮痛,頭痛,脈細無力。

人參 茯苓 羌活 柴胡 枳殼 桔梗川芎(各一錢) 甘草(五分) 獨活(一錢)

蔥姜為引。天氣尚寒,加麻黃;渴加葛根;瀉泄,加白朮、枳殼。

加味二陳湯

治㾦瘰。

二陳湯加羌活、荊芥各一錢,防風二錢,白芍二錢,蒼朮二錢,歸身四錢,麥冬二錢,萆薢一錢。

生薑為引,水煎服。

攻裡之劑

機要內疏黃連湯

治瘡皮色腫硬,發熱而嘔,大便閉,脈洪實者。

黃連 赤芍 當歸 檳榔 木香 黃芩 梔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兩) 連翹(二兩) 大黃(二兩半)

每一兩,入姜煎服。

托裡散

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疽、便毒始發,脈洪實弦數,腫甚欲作膿者,三付消盡。

大黃 牡蠣 花粉 皂針 朴硝 連翹 銀花 當歸(各一兩) 赤芍 黃芩(各一錢)

共為粗末。每半兩,水酒煎服。

瀉心湯

治瘡毒癰腫,發燥煩渴,脈實洪數者。

大黃(四錢) 黃連 梔子 漏蘆 澤蘭 連翹 黃芩 蘇木(各二錢) 犀角(一錢)

每三五錢,水煎服。

千金漏蘆湯

治積熱丹毒,五名惡瘡腫痛,脈洪實者;弦滑發熱,發煩熱者。

漏蘆 麻黃 升麻 赤芍 黃芩 甘草 白蘞 白及 枳殼(各一錢) 大黃(三錢)

入姜煎服。

五利大黃湯

治時疫,焮痛、赤腫、煩渴、便秘、脈實數者。

大黃(煨) 黃芩 升麻(各二錢) 芒硝 梔子(各一錢二分)

水煎,空心熱服。

補養之劑

保元大成湯

潰瘍,元氣素虛,精神怯弱,或膿水出多,神無所主,以致睡臥昏倦,六脈虛細,足冷身涼,食不知味,大便溏泄。

人參 白朮 炙耆(各二錢) 茯苓 白芍 陳皮 歸身 炙草 附子 萸肉 五味子(各一錢) 木香 砂仁(各五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清震湯

治潰瘍,脾胃虛弱,誤傷生冷,或氣惱勞役,或入房夢遺,致大邪乘入,中脘痞,生飽逆。

益智仁 陳皮 半夏 茯苓 人參 甘草 香附(各一錢) 柿蒂(二十四個) 澤瀉(三分) 熟附(手足冷者,用一錢) 燈心(二十寸)

薑棗引,水煎。如身熱口乾者,加黃連五分。

醒脾益胃湯

治潰瘍,脾胃虛弱過傷飲食生冷,以致胸膈不寬,四肢面目浮腫,及小水不利。

人參 陳皮 茯苓 半夏 山藥 白朮(各一錢) 蒼朮 厚朴 澤瀉 麥芽 木香 山楂 蘇子 豬苓(各五分) 老黃米(炒黃,一錢) 燈心(廿寸)

姜引,水煎服。

托裡健中湯

治瘡瘍,元氣素損,或因涼藥傷胃,飲食少思,或作嘔瀉等症。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半夏 炮姜(各一錢) 炙草(五分) 黃耆(錢半) 肉桂(三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托裡益中湯

治中氣虛弱,飲食少思,或瘡不消散,或潰而不斂。

人參 白朮 陳皮 半夏 茯苓 炮姜(各一錢) 木香 炙草(各五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托裡抑青湯

治脾土虛弱,肝木所侮,以致飲食少思,或胸膈不利。

人參 白朮 茯苓 半夏 陳皮(各一錢) 白芍 柴胡 炙草(各五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托裡清中湯

治脾土虛弱,疫氣不清,飲食少思等症。

人參 白朮 陳皮 茯苓(各一錢) 半夏(八分) 桔梗(七分) 甘草(五分)

薑棗為引,水煎溫服。

托裡益黃湯

治脾土虛寒,水反侮土,以致飲食少思。

人參 白朮 陳皮 茯苓 半夏(各一錢) 炮姜 甘草 丁香(各五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托裡當歸湯

治潰瘍,氣血俱虛,瘡口不斂,或晡熱內熱,寒熱往來,或婦人諸瘡,經水不調,小便頻數,大便不實等症。

當歸 黃耆 人參 熟地 川芎 白芍(各一錢) 柴胡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

治傷於勞役,肌熱面赤,煩渴引飲。

黃耆(一兩,炙) 當歸(二錢)

水煎服。

加味健脾丸

白朮(土炒,四兩八錢) 人參(一兩) 廣皮(一兩六錢) 雲苓(一兩六錢) 青皮(醋炒,五錢) 枳實(麩炒,八錢) 神麯(炒,八錢) 穀芽(炒,八錢) 當歸(六錢) 木香(二錢) 黃連(姜炒,八錢) 吳萸(泡去苦水,五錢,炒) 白蔻(三錢)

共為細末,水煮紅米荷葉湯為丸。每服七八丸,米湯白水任下。

四神丸

治腎瀉、脾瀉。腎瀉者,五更時瀉也。脾瀉者,脾之清陽下陷,不能運化,不能分別水穀,不痛而瀉也。

故紙(酒浸炒,四兩) 五味子(炒,三兩) 肉菓(麵煨,二兩) 吳萸(鹽水泡,一兩)

大棗百枚,生薑八兩切片,同煮棗爛,去姜,以棗肉為丸,每服二錢,臨臥,鹽湯下。

本方單用故紙、肉豆蔻,名二神丸。治同。

通用之劑

湯潑雪

治一切癰疽初起,肝脾二經尤妙。

烏蛇(一般重三兩以下者,佳木槌打碎) 黃燭 白礬(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將蛇入砂鍋內焙焦存性,共為極細末,江米糊為丸,每重二錢。用時以黃酒一大杯,入藥重湯煮化,溫服。

太乙紫金錠

解諸毒及諸瘡,利關竅,通治百病。此藥真能起死回生,制之濟人,奇效不可殫述。凡居家出入、遠方仕宦,不可無之。

山茨菇(洗去皮毛,淨,焙,一兩) 五倍子(去蟲蛀,炒,一兩) 麝(揀當門子研,淨末,錢五分) 千金子(一名續隨子。取淨白仁,去油為粉,五錢) 硃砂(有神氣者,研極細末,錢五分) 雄黃(鮮紅大塊者,研極細末,錢五分)

以上諸藥,各擇精品於淨室中炮製畢,候端午、七夕、重陽,或天德、天醫、月德、黃道上吉之辰,淨室修合,將前藥六味復稱准,入於大乳缽內,再研數百轉,漸加江米濃汁,調和得宜,方用杵搗千餘下,至光潤為度。每錠重一錢。修合時,除合藥潔淨之人,余皆忌見,惟在精誠潔淨為妙。

一、治不服水土,或中蠱毒、誤食自死六畜等肉,及惡菌中毒。食之必昏亂卒倒,或生異形之症,並用涼水磨服。

二、治山嵐瘴氣,最能傷人,才覺意思不快,憎寒惡熱,欲嘔不嘔,急用涼水磨服。

三、治一切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節紅絲及楊梅結毒等症。赤腫痔瘡未破時,並用無灰淡酒磨服。外用涼水磨塗患處,日夜各數次。覺癢立消,潰出膿血者,亦可少減。

四、治傷寒心悶,狂言亂語,胸膈痞塞,邪毒未出;瘟疫煩亂髮狂,喉閉喉風,俱用薄荷湯待冷磨服。

五、治赤白痢疾,瀉泄急痛,霍亂,攪腸痧及諸痰喘等症,並用薑湯磨服。

六、治心氣疼及諸般氣痛,同無灰酒或薑湯磨服。

七、治急中癲邪,唱叫奔走,鬼胎鬼魘,失心狂亂,羊馬豬癲等瘋,俱用石菖蒲煎湯磨服。

八、治中風中氣,口眼喎斜,牙關緊急,言語蹇澀,筋脈攣縮,骨節風腫,遍身疼痛,行步艱辛諸症,並用酒磨,頓熱服之。

九、治一切惡蛇瘋犬傷,隨即發腫,攻注遍身,毒氣入里,昏悶喊叫,命在須臾,俱用酒磨灌下,並塗患處,再吃蔥湯一碗,被蓋出汗立蘇。

十、治新久瘧疾,臨發時,取東流水,煎桃柳枝湯,磨服。

十一、治小兒急慢驚風、五疳五痢,脾病黃腫,牙關緊閉,並用薄荷浸水磨膿,加蜜調服,仍磨搽患處。

十二、治牙痛。水磨塗痛處,再含少許,良久嚥下。

十三、治小兒百日皮塌爛斑,穀道眼眶損爛者,俱用清水磨服。

十四、治打僕損傷。用松節炒,衝入無灰酒,磨服。

十五、治湯火傷。用東流水磨塗傷處。

十六、治年深頭脹,太陽疼痛,偏正頭風,及時病愈後,毒氣攻注,腦門下脹者。俱用蔥酒磨服,仍磨塗太陽穴上。

十七、治婦女經水不通。紅花湯磨服。

十八、治傳屍癆瘵,諸藥不能禁止。用涼水磨,或檀香湯磨服。

十九、遇天行疫症,相傳遍染者,用桃根煎湯磨濃抹入鼻孔,次服少許。任入病家,再不傳染。

二十、服此丹,大人用一錢,虛弱者減半。小兒未及周歲者,每服半分或一分;一二歲者,服二三分。或吐或利即效。勢重者,連服二錢;通利後,用溫粥補之。孕婦忌服。時常佩能祛疫癘邪氣,真濟世衛身之寶藥也。

回生丹

一名蟾酥丸。

蟾酥(二錢) 血竭 沒藥 乳香 胡黃連(各一錢) 粉霜 輕粉(各六分) 硃砂 冰片(各四分) 麝(四分)

共為細末。將蟾酥以人乳化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蔥白煎湯送下發汗,避風。如瘡走失,遍身發腫,昏迷不醒,用三丸研為末,蔥白煎湯送下,如湯潑雪,其腫立消,真起死回生之聖藥也。

煉粉霜法(法近煉打降丹)

焰硝(六分) 白礬(四分) 水銀(二錢) 食鹽(二錢) 黑礬(二錢六分)

用石錘在白磁碗內研為泥,按罐底以木杵打實,微火烘,烘爆,爆有聲,視有紅色為度。然後,於桌上鋪灰,灰上鋪磚,磚上有鋪灰,灰上重鋪毛頭紙。罐口倒向紙上,覆定灰圍。及罐之半罐底向上編一小鐵絲籠,輕輕按木炭時,以筆管吹之,二炷香,候冷去灰,掃去紙上白霜,麵糊為丸,如黍粒大。初二丸,次三丸,又次四丸,每日早晚黃酒下,視牙齦腫爛即止,其瘡痂自落。只此一味,治楊梅結毒如神。

又諸毒惡瘡已潰,毒硬如靴底者,即以粉霜點之,則毒水自出,腐肉自化。如無陽城罐,即小接白罐亦可。可用蚯蚓糞,鹽水合稀,以新筆沾泥;罐外四圍,以火逼干,再敷再烤,如此四五次,升降丹砂,即無失矣。

寧草內消散

治一切未潰瘡症,一劑見全。已潰者,亦能減半。

臭柳蒿三錢,以燒酒煎服。其次用黃酒,但不如燒酒之功捷。內再加引經之藥更妙,屢驗。

二仙散

治瘡痛不可忍。

白芷(未潰用一兩,已潰用五錢) 浙貝母(未潰用五錢,已潰用一兩)

用無灰酒,煎服之。

護心散

治諸瘡,心煩口渴等症。

綠豆粉(二兩) 乳香(去油,五錢) 硃砂(飛,一錢) 甘草(二錢)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服。

醒消丸

治一切紅腫陽症。

乳香 沒藥末 麝(錢半) 雄黃(五錢)

共研。取黃米一兩搗爛,入末再搗為丸卜子大,曬乾,忌烘。每服三錢,熱陳酒送下。服後蓋被取汗,痛息癰消。

金液戊土丹

治脫疽、疔瘡、發背。及縱食高粱、法酒、丹石、補藥,勉力房者,多致腎水枯竭,不能上制心火,故多生惡症,預服亦可轉重即輕,又解五金八石之毒。

人中黃 烏梅肉 茯神 胡黃連 五味子(各一兩) 大生地 石菖蒲 辰砂 雄黃 遠志 朴硝(各三錢) 牛黃 冰片(各一錢)

共為細末,配准,前數佩合時於端午、七夕,或二至、二分日吉辰,在淨室中先將烏梅肉、地黃搗極爛,漸加煉蜜為丸,重一錢,金箔為衣,黃蠟封固。忌婦女雞犬見之。每用一丸,人乳童便化下。

保安萬靈丹

治惡瘡初起,增寒壯熱,狀類傷寒。

全蠍 石斛 天麻 當歸 炙草 川芎 羌活 荊芥 防風 麻黃 細辛 川烏(湯泡,去皮) 草烏(湯泡,去皮,各一兩) 雄黃(六錢)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藥一兩,分作四丸或六丸、九丸三等,用硃砂六錢為衣,磁罐收貯。每用連須大蔥九枝煎湯一中,將藥一丸趁熱化服,取汗。如汗遲,再用蔥白煎湯催之。發散瘡毒,其功甚捷。

舒筋活絡丹

四物湯,當歸用身尾,血熱用生地,加萆薢、續斷(酒炒)、甘草。

虛弱,加參耆(鹽炒);在骨節者,加松節(打碎,炒),或茯苓心木,按經施行。

解毒紫金丹

黃蠟(六錢) 文蛤(去蟲蛀,炒,五錢) 龍骨(煅,水飛,三錢) 雄黃(水飛,一錢半) 枯礬(一錢)

共為細末。先將蠟化開,入眾藥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一丸,黃酒下。

療毒湯

治一切久遠痛癢諸瘡。

胡麻 威靈仙 生首烏 苦參 荊芥 菖蒲 防風 獨活 甘草

酒煎服。

代針丸

治癰疽有膿不潰。

皂針 蜀葵花子(十粒) 蠶繭(十個,要出蛾的,炒炭存性)

共研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新汲水或黃酒送下,須臾即破一孔。

秘方托裡散

治一切瘡毒,始終常服,不致內陷。

瓜蔞(大者一個,打碎) 當歸(酒洗) 黃耆(鹽炒) 白芍 甘草(各兩半) 熟地 天花粉 銀花 皂針(炒,各一兩)

上每用藥五兩,以五灰酒五、茶中,入磁器內,厚紙封固,再用油紙重封,置湯鍋內蓋煮,至藥香取出分服,至瘡愈。

退管丸

治痔漏成管。

地龍(三錢,焙) 火硝(三錢) 炙乳香(三錢) 炙沒藥(三錢) 蟬蛻(三錢,去足翅) 木香(三錢) 姜蠶(三錢,焙) 蜂房(一兩,帶子用) 蝟皮(五錢,炙焦) 象牙(五錢,醋炙) 血竭(二兩)

黃佔八兩,熬黑色,將藥入內攪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黃酒下。

炮製法則

昇汞粉法

用砂鍋一口,或小鍋亦可;新磬口古大碗一個,將硝礬各研羅為細末,稱准分數調勻,按於鍋內,使其著實中杵凹,貯汞一碗覆之,騎碗縫用棉紙裁豎條和鹽泥稀糊 筋盤於四周,以牙塞之,合二為一方用石膏細末微水和沙粒護碗多須細細緩緩碾壓數次,務使胎蜜,用新穰子一塊,以水濕透貯碗底上,加重物壓住,然後升之,先以文火慢煉,或有不固處,即有黃煙漸起。預備細沙土著力嚴摔,侍初一炷香燃盡,再武火一炷香,至第三炷香過多半之際,要視穰子深胡黃色為度。如此方可十保八九。候碗溫輕輕去其石膏紙灰,仰碗取霜,以生甘草煎湯飛過聽用。

降汞粉法

凡升煉丹霜,須用陽城罐為上。如無陽城罐,即以甘子土作罐如元寶罐樣,曬乾無再燒紅不破方可。不然,即小接白罐,外加蚯蚓糞、鹽水,和為稀糊,護一二重,以火逼干,再燒紅亦可。煉丹時,用大接白罐一個,盛水令滿,理與地平,口上坐大白碗一個。將眾藥各為細末,先下無汁漿之藥,如白砒、硃砂、黑鉛等,次下白礬、硼砂等,一物攪之,俟結於碗底,即覆於大白碗內,靠碗邊以毛頭紙占筋護住,炭火三分,滷土七分,鹽水和泥填滿碗,用瓦片圍好罐,沿四圍排山炭六斤,發火燒之,火盡俟冷,將碗底上霜掃下聽用。

熬膏藥法

凡膏之加丹者,即硬入蠟者即軟,此一定之理也。若內有草藥者,必先煉枯,俟油微溫,以棉隔去渣滓,稱准分數。每油一兩,加丹四錢五分,冬季只用四錢。將油熬滾離火,然後徐徐入丹,丹盡再熬,視油將沸,急離火以冷水噴去煙沫,再熬,再沸再噴,熬至滴水成珠,黑如墨,四圍毫無黃色無度。若夏月,則俟至面無泡花為止。自始至終以柳枝攪,出油中之煙盡,方能明亮。如內有細藥者,俟次日試膏軟硬得宜,方可化開。細細攪入軟膏藥法亦如是。每油一兩,入蠟三錢,冬月二錢半,慢火化盡,離火即將細藥調勻,俟冷用之。

兌散藥法

夫散藥者,至潔之物也,不可造次疏忽為之。先將藥品洗刷極淨,然後各自炮煉為末,按方稱准,合為一處。如內有冰片、麝香者,務用磁罐收貯,黃蠟封口。

三妙膏

專治癰疽、發背、對口、疔瘡、無名腫毒、濕痰流注、楊梅結毒、瘰癧、馬刀、婦人乳癰、小兒丹毒、湯火燒灼、蜂叮蠍螫;金刃所傷、出血不止;跌撲打損、瘀痛難禁;或風寒濕痹,襲入經絡,以致骨痛筋攣;或濕熱橫入脈絡,閃腰挫氣,舉動難伸;並大人小兒之五積六聚、男婦之痞塊癥瘕,並宜用之。此膏貼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而斂,故名三妙。

紫荊皮 獨活 白芷 赤芍 石菖蒲(各二兩) 川大黃 川黃柏 黃芩 千金子 當歸川連 桃仁 紅花 蘇木 肉桂 防風 花粉 荊芥 羌活 麻黃 細辛 半夏 銀花 牙皂 烏藥 川貝 黃耆 連翹 牛子 柴胡 苦參 姜蠶 鱉甲 全蠍 蝟皮 草烏 大戟 天麻 巴豆 蓖麻 山甲 牛膝 防己 良薑 白及白蘞 白附子 海風藤 甘草 血餘(以上各五錢)蜈蚣(三條) 蛇退(一條)

上藥共五十二味,用香油二百兩,大盆內浸藥七日七夜,取起;再入桃柳桑枝各二十一段,每段寸許,慢火熬至黑枯色,濾去渣;將鍋拭淨,再以密絹仍濾入鍋內,務要潔為美。再用文武火熬至油滴水成珠,大約淨油一百六十兩為準。離火,入上好飛丹八十兩,一手持槐木棍,一手下丹,不住手攪勻,其膏自成。隔夜視膏軟硬得宜,再入預製研細藥末。

木香 沉香 檀香 降香 楓香 丁香 藿香 麝(以上八味各五錢) 珍珠 冰片(各一錢)

以上十味徐徐添入,攪極勻,再入潮腦五錢成膏,收貯聽用。神效。

神異膏

治一切癰疽,甚效。

露蜂房(一兩) 蛇退(鹽水洗,五錢) 元參(五錢) 黃耆(三錢) 男子發(洗淨,雞子大一團) 杏仁(去皮尖,一兩)

香油二斤,按油加丹。

拔毒膏

治一切惡瘡。

升麻(二兩) 山甲(打碎,五錢) 乳香 沒藥(去油,各三錢) 銀花 地丁(各三錢) 鬱金(打碎,二錢) 冰片(二分) 麝(三分)

一方加蓖麻子仁一兩,去冰、麝、地丁。用香油一斤四兩,加丹熬成;離火再加冰麝乳沒細藥。

普濟膏

治一切瘡症,已潰未潰俱宜。

當歸(五錢) 白芷(三錢) 赤芍(四錢) 生甘草(四錢) 升麻(三錢) 山甲(打碎,三錢) 荊芥(二錢) 防風(二錢) 木鱉子仁(打碎,四錢)

香油一斤二兩,熬油去渣滓,按油加丹。

當歸膏

治下部濕瘡,連年不愈。內兼服六味湯加防己、獨活等。

當歸(一兩) 陀僧(二兩) 香油(四兩)

熬之,油紙攤貼。

魚兒膏

治一切腫毒、惡瘡,未消能消,已潰尤能化腐生肌,棒傷、傷手瘡等症。

鯽魚(一尾) 乳香 沒藥 白及 巴豆仁 木鱉子仁 蓖麻仁(各六錢)

香油十二兩。先煠魚,次煠白及,再下木鱉、巴豆,然後入乳沒,俱煠黃枯色,以棉紙隔去渣滓,將淨油再熬,去大煙,離火,俟油冷,用微炒的官粉十兩,羅過入內攪勻,再熬,俟油沸時,急離火,以鐵器試之,能拈長絲為度。如火過軟、色暗,用涼水攝撥一二次;過硬,以熱水攪撥一二次,其色自能白矣。

紅玉膏

治潰後一切瘡症。搽新肉上,其腐易脫,新肉自生,瘡口自斂。

白芷(五錢) 甘草(一兩二錢) 歸身(二兩) 血竭(四錢) 輕粉(四錢) 白蠟(二兩) 紫草(二錢)

香油一斤,熬之。

白玉膏

治異怪惡瘡,並治臊疳,神效。

豬油(四兩) 白蠟(二兩) 朝腦(二兩) 輕粉(一兩) 冰片(一分)

先將豬油化開,次下白蠟,再下朝腦,又次下輕粉、冰片,攪勻取出冷定,再和為稀糊。先將花椒、蔥白煎湯洗淨,方敷患處。用水煮油紙覆密,以帛束之,一日一易。

碧雲膏

治一切陽症神效,屢驗。

黃蠟 白蠟(各一兩) 豬脂(熟油三兩)

共熬成膏,綿紙攤貼之。

化腐紫霞膏

治發背已成、瘀肉不腐及不作膿者,有膿而不潰者,俱用次膏。不腐者,自腐不潰者,自潰。其功勝於烏金膏及碧霞錠子。

輕粉 蓖麻仁(研,各三錢) 血竭(二錢) 巴豆(研白仁,五錢) 朝腦(一錢) 金頂砒(五分) 螺螄肉(用肉,曬乾為末,二個)

上各為末,共碾一處,磁罐收貯。臨用時,旋用麻油調搽頑硬肉上,以棉紙蓋,或膏貼俱可。至頑者,不過二次即軟,腐爛為膿。點諸瘡亦能開口。

豬毛膏

治潰瘍,化腐生新。

桐油 香油(各四兩) 豬毛(洗淨,三兩)

同熬,俟毛化,滴水不散,人黃丹四兩成膏。離火,俟溫入白佔三錢,再入乳沒細藥各一錢。熬膏時,須以柳枝攪之。

玉珍膏

治已潰諸瘡,及小兒頭上黏瘡、眼皮乾澀、口唇乾裂。

象皮(土炒,一錢) 兒茶(一錢) 象牙(核桃油炙,一錢) 血竭(一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龍骨(一錢) 冰片(一分)

共為細末,以臘月豬板油煉淨四兩,再熬極滾,入白、黃蠟各三錢化勻,入細藥攪至冷,坐涼水中去毒,敷之。

如意膏

治大人小兒黃水瘡、濕黏瘡,不論新久,敷三次即愈。

荊芥 防風(各二錢) 蒼朮(三錢) 羌活(二錢) 白芷(二錢)

香油四兩五錢。將眾藥熬去渣,入白蠟六錢化盡,離火,再入大黃末二兩、朝腦三錢,攪勻,俟冷敷之。

隔紙膏

治濕毒頑瘡、臭腐臁瘡。

豬板油(熬化,一兩) 黃蠟(五錢) 輕粉(二錢) 黃柏(豬膽汁炒,一錢) 珍珠(錢半) 官粉(三錢) 赤石脂(煅,一錢)

共為細末。先將脂油化開,入藥攪勻,加蠟成膏。務以韭菜煎湯洗淨,夾紙攤膏貼之。

黃占夾紙膏

起發陰毒,兼治水疔。

柳木灰(用鮮柳頂上枝,燒灰存性為末,錢二分) 黃占(五錢) 香油(一兩)

先將油熬滾,入占化盡,再加炭末,離火攪勻,去火毒,夾油紙內,以帛輕輕束之。

雨傘夾紙膏

治瘡口內陷。

胡椒(十二粒) 綠豆 芝麻 百草霜(各一撮)

共搗如泥。若干,再加芝麻少許。用陳雨傘紙一塊,以竹針刺數十孔,再用紙一塊,攤藥於上,合住;用細絲縫周圍,將刺面向瘡貼之。

綠雲膏

治首上未潰瘡症。

銅青(三錢) 黃香(七錢) 蓖麻仁(三錢)

入香油一滴,搗成膏,作一圈套患處即消。瘰癧,加杏仁,去皮尖,二錢,輕粉五分,乳香五分,沒藥五分,麝一分。

神應銅青膏

治一切未潰瘡瘍症,貼之立消。

淨松香(八兩) 銅青(四兩) 黃蠟(四錢) 乳香(五錢) 香油(八兩)

先將松香入油熬數滾,再下黃蠟、銅青煎好,方下乳香攪勻,淬冷水中,拔毒半日。用油紙攤貼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