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絡部位歌

以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後定之。歌曰:

手足前廉屬陽明,後廉又屬太陽經,

外廉少陽厥陰內,內前太陰後少陰。

十二經絡引經藥歌

太陽羌活及防風,升麻白芷通陽明,

太陰桔梗白芍藥,少陰獨活知母行,

少陽厥陰同一性,柴胡青皮共川芎,

更有桂膝並杜仲,手足腰腎用無窮。

十二經所屬五行歌

甲木屬膽乙屬肝,小腸丙火心丁觀,

大腸庚金辛屬肺,胃乃戊土脾己看,

膀胱壬水腎癸水,三焦附丙胞丁關。

五善

服藥不嘔語言清,飲食如常脈和融,

精神氣色皆依舊,癰疽雖險亦易平。

七惡

服藥最忌是噁心,喘粗脈息不調勻,

四肢沉重發渴甚,精神恍惚睡昏昏,

癰疽已潰膿血臭,腹痛更見瀉利頻,

飲食不進全無味,病者見之難回春。

收功萬全歌

瘡毒既盡須細玩,肉芽肥紫用針穿,

肌高於膚宜臣症,微瘡略瘦能周全,

否則天陰痛且癢,更有癍疤突顯然,

用藥不解此中竅,余患難免不串邊。

又歌

大瘡之後起小瘍,名曰應候最為詳,

經絡微滯即外現,醫去方得無勞傷,

收口務要毒氣盡,餘毒不盡終彷徨,

鬻名只徒求功利,天良安得達上蒼。

秘傳口訣

任君眼力與神全,不用手按定不清,

按沉即起是黃水,沉而緩起是糟膿,

實而痛甚必是血,若氣堅實總不疼,

離手便知其中物,方見外科有別能。

飲食戒忌

病疽之人,當戒陰面燒酒、生冷油膩、雞鵝魚腥之類,羊肉、豬首,一切卵屬,瓜子、木耳、銀杏、胡桃、苜蓿、齒莧、戎芥秦椒等物。又當慎起居、節七情;仍忌孝服、產婦、經女、巫尼進房。室內常令馨香,使其血氣流暢。宜菜豆靠枕,隱伏其上,最能清心解毒。墊一麩褥,勝似錦被千床。

陰症收口論

凡陰毒潰爛至骨之候,症將愈,口雖收而膿路不能遂斂者,乃寒邪鬱結而氣血不能運用耳。須候毒氣盡時,外用桑枝熨法,或豆豉炙法,再以紅粉,內加桂附人參為末敷之。否則,久變為漏。慎之慎之!

視症要訣

凡看瘡症,先分經絡,明其陰陽,察形觀色,豫喻生死。然後用藥,當補當瀉,不可稍遲,以致有變。如發熱頭痛,惡寒惡風,身體拘急,邪在表也,宜以化坐丸汗之,或梅花點舌丹。腫硬疼痛,口渴便秘,身熱舌乾,甚至腹滿譫語,邪在裡也,宜下之以內疏黃連湯。腫疼堅硬,身重噁心,小便赤澀,邪在內也,宜解之以黃連消毒散。焮腫發熱,疼痛有時,飲食如常,二便自調,但不能速潰,氣血弱也,宜托之以人參托裡散。軟漫無膿,微熱微赤,不甚疼痛,陽氣虛也,宜補之以十全大補湯。再兼病者善於調攝,皆能奏效。如初起高腫色赤,作痛發熱,漸長已成焮痛,皮色光亮,身溫便調,已潰膿稠,色鮮不臭,腐肉易脫,腫痛遂減。瘡口內外活潤,潰後膿色稠黃,血色鮮亮,新肉易生,飲食漸進,如此順症,不治亦能自愈。若陽症似陰,指甲色青,手足厥冷,脈沉有力者,五利大黃湯救之。至於陰症似陽,腮顴紅,未老白頭,無膿軟陷,皮破無血,肉綻斑斕,肉腫瘡平,頂窪根散,水清無膿,腐肉難脫,色如豬肝,麻木不仁,目珠直視。或病久露神,面忽如脂,或如油膩塗抹。唇白唇青,耳黑耳枯,皆內敗外現之證。大劑參附盡,人事以聽天命矣。更有瘡毒已盡,而新肉遂生,肉芽形似魚鱗重疊相壓者,雖膿血鮮亮,神清氣爽,百無一生。然形證多端,片言難盡,惟在醫者詳察,要存一點仁心。

百會疽(亦名玉頂疽)

此症生於巔頂百會穴,屬督脈,由真陰虧損,虛陽上浮而成。初起如粒,頓增痛楚,寒熱大作,七日有膿者生。須當引火歸源,宜七味地黃湯加八珍加減之。

六味地黃湯

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秘,氣壅痰嗽,頭目暈眩,眼花耳聾,咽乾舌痛,牙齒不固,腰膝痿軟,自汗盜汗,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煩躁,癰疽回陽,足跟作痛等。

大熟地(九蒸曬,四錢) 杭萸肉(酒潤去核,二錢) 山藥(二錢,炒) 粉丹皮(錢半,酒洗) 白茯苓(乳制,錢半) 澤瀉(去毛焙乾,一錢半)

煉蜜為丸,鹽湯送下。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雲苓(各二錢) 粉草(錢,炙)

薑棗為引。

本方加陳皮、半夏,名六君子湯,治氣血虛、脾弱、食少、痰多;再加香附、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湯,治虛寒胃冷、或腹痛瀉泄。本方加木香、藿香、乾葛,名七味白朮散,治脾虛肌熱、瀉泄作渴。

四物湯

當歸(酒洗) 熟地(各三錢,涼血用生地) 白芍(二錢,酒洗) 川芎(錢半)

水煎服。本方合四君,名八珍湯,治氣血兩虛。

頂門癰(亦名佛頂疽)

此症生於頂門上星穴,屬膀胱經,由臟腑陰陽不合,火毒上壅而發也。宜活命飲加芩連之劑。虛者,八珍加羌活等急治之。若潰後黑陷,神昏便閉,變為不治之症。

真人活命飲

治一切癰疽腫毒,初起未消者。

銀花(三錢) 陳皮(去白) 當歸(錢半) 防風(七分) 赤芍 白芷 甘草節 川貝 花粉 乳香(各一錢,去油) 沒藥(二錢,二味另研,候藥熟下) 皂刺(五分) 山甲(三大片,蛤粉炒)

用好酒煎。毒在上飽服,在下飢服。善飲者,多飲酒以行藥勢。忌酸物斂收及鐵器。

額疽

此症發於左右額角,大小形如桃李,乃胃經積熱也。急以三黃散解其積熱。輕者自消。如潰見膿血者,須斟酌用之。

鬢疽

此症生於耳上髮際曲隅陷中,屬肝膽二經,由風熱、血虛、鬱怒所致。若發熱作渴者,用柴胡清肝散;疼甚者,活命飲加減。然此際三焦之絡終於此,斷不可妄用刀針。

柴胡清肝散

柴胡(錢半) 連翹(錢半) 黃芩(錢半,炒) 山梔(錢半,炒) 川芎(一錢) 桔梗(八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顴疽

此症生於顴骨,屬胃經鬱火所致。卒然而痛,經宿寒熱,宜活命飲加升麻、葛根等。

鼻症

鼻生息肉者,乃肺經之鬱熱上蒸,如雨霽之地突生芝菌也。甘桔湯加茯苓、桑白皮、山梔、辛夷。鼻中生疳,乃肺胃二經之濕熱,清胃散加茯苓、枯芩。鼻赤,俗名酒齄,多因好飲之人而得,亦有肺經素有風熱,雖不飲酒亦生此症,以瀉白散加元參、杷葉、黃芩、天冬。鼻衄,乃肺經火旺,逼血妄行而從鼻竅出,清胃散加茅花、羚羊角,或用黃連、枳殼加大黃大劑服之。

清胃散

生地 丹皮 黃連 當歸 升麻(各一錢)

一方加煅石膏。

瀉白散

桑白皮(一錢,炙) 地骨皮(一錢)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

辛夷散

治鼻生息肉。

辛夷 白芷 升麻 藁本 防風 細辛 木通 甘草(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茶送下。

桑白皮散

治鼻發乾。

桑白皮 木通 大黃(各一兩) 升麻(兩半) 石膏 葛根(各三兩) 炙草(兩)

共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涼膈散

治肺液不足,鼻孔發乾。

梔子(酒拌微炒,一錢) 桔梗(一錢) 麥冬(一錢) 黃芩(一錢,酒炒) 竹葉(廿片) 炙桑皮(錢半) 連翹(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鼻淵膿血

貝子(煅研為末)

酒服二錢,日二服。

麗澤通氣湯

治鼻不聞香。

黃耆(四錢) 蒼朮 羌活 獨活 防風 升麻 葛根(以上各三錢) 炙草(二錢) 麻黃(不去節,冬月加) 川椒 白芷(以上各一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一盞,去粗溫服。食遠忌一切冷物,及風寒涼處坐臥行立。

硇砂散

治鼻痔肺熱,鼻內息肉,閉塞孔竅,不宣通。

硇砂(一錢) 輕粉(三分) 冰片(五釐) 雄黃(三分)

共為末。用草桔咬毛蘸藥勤點,自然漸化為水。

瓜蒂散

治鼻內發乾。

牙硝(一錢) 瓜蒂(十四枚) 冰片(少許)

共為末。用豆許吹之,效。

齒鼻瘡疳

糞中尾蛆(炒焦為末,一錢) 蠍子灰(五分)

和勻敷之。

齒疳爛通

鹿角(一兩,砂瓷內武火炒成末) 枯白礬(兩) 頭髮(五錢,燈火燒存性)

上為末。用花椒湯洗淨,搽之三四次即愈。如瘡不收口,用瓦松燒灰存性,研為末,干搽之即收。

鼻中生瘡

元參 苦參 細辛(等分,為末)

以生地煎汁調塗,或將眾藥拌勻,以棉包塞之,干則再易。

鼻息肉臭

杏仁(去皮尖,去油,一兩) 輕粉(一錢) 雄黃(五分) 麝香(少許)

共研細末。臨臥時,以骨簪點少許於內。

鼻衄

大蒜搗爛,貼足心,止則立去。

鼻衄不止

黃連(生用,三錢或五錢) 枳殼(等分,炒) 大黃(酒蒸,減半)

煎服。

鼻赤法

杏仁 桃仁(俱去皮尖,生用) 核桃仁(去皮,同研細) 水銀 生棗肉 麥冬(等分)

先將棗肉同水銀搗至無星,方入眾藥為丸。每洗面後,二目緊閉,以此敷之,數天而愈。

又方

硫黃(五錢,入布袋內,外用豆腐煮) 元明粉(五分) 明礬(五錢) 硃砂(五分) 冰片(三分)

共為細末。晚間用少許,以唾調和,搽鼻上。

鼻生息肉

蝟皮(炙) 苦礬 通草 細辛 藜蘆

共為細末,綿裹塞孔中。

又方

土木鱉子(二個,去殼) 甘遂(一分)

共搗為丸,塞鼻中,其臭氣息肉自化,血水流出即消。覺喉中疼痛,去甘遂,止用土木鱉搗丸塞鼻,以消為度。

口齒舌症

口舌生瘡,皆膀胱移熱於小腸,上為口糜。蓋小腸者,心之腑也。諸經之熱皆應於心,心脈部舌上,心火上炎,故口舌為患。外用利口丹加黃連,內服導赤散。脾脈部舌下,脾熱生痰,熱涎相搏,亦生瘡者尤多,宜瀉黃散。二者,諸涼劑皆可用。若口瘡連年,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氣虛寒,當以理中湯;小便頻數,腎水有虧,又宜八珍加減,不可概用寒涼而傷生氣。赤痛發於胃者,喜冷而惡熱,宜清胃散加葛根、薄荷、荊芥;發於大腸者,多喜熱而惡寒,宜調胃承氣,或六郁湯。若虛火上炎,以致牙痛,右(尺)無力,非八味不效。蟲牙作痛,胃有濕熱,甘露飲。牙疳,因素有癖疾,積熱上攻,輕為牙癖,重則牙疳,以消疳生肌散敷之。若陰虛內熱,牙齒搖動,六味湯加補骨脂。骨槽風,一名穿腮毒,初生於耳,下及項,略有小核,漸大如慄,牙齒腫痛,寒熱交作,腐爛不已,有憂思驚悲所致,當用甘桔湯加芩、荊、防、川芎、鬱金。上齶癰發於口內,懸生於上齶,壯如葡萄,屬肺與心胞二經,令人寒熱大作,舌不能伸縮,口不能開合,再兼有三焦積熱者,鼻中時出紅涕,當急急砭去惡血,再服普濟消毒飲。牙叉發於左右牙叉骨接處,腫脹攻及牙關,張口不得,因諸熱上攻,或多食煎炙之物,以致牙縫中破出膿血,由陽明經之鬱熱所致,治宜清胃散或甘露飲三五劑,又不可過服寒涼,使火不能歸源;若遇過服寒涼,久而不愈者,須以理中之屬投之。如舌脹腫而不仁者,為木舌;舌下復生一物,形似小舌,為重舌,皆心經血熱所致。俱當瀉心為主,導赤散。口唇,上屬陽明,下屬大腸,燥則干,熱則裂,風則潤,寒則揭。若唇乾,以舌潤之,潤至何處,干至何處,名唇風,以生地膏潤之即愈。若因七情火動,或因厚味積熱傷脾,腫生痞癗,名曰繭舌。大要審本證,察兼證,清胃氣,生脾津,或滋腎水,令燥自潤,火自降,風息腫消,症自除矣。患者忽略,治者不察,輕變為消渴,重至唇反、肉敗、色青、筋絕,無能為矣。舌腫出口,妨於飲食者,以陳繡子火熏之自縮。

導赤散

治小腸有火,便赤淋漓疼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瘡,咬牙口渴。

生地 木通 甘草稍 淡竹葉(各等分)

水煎服。

瀉黃散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乾,口瘡舌臭,煩渴易飢,熱在肌肉。

防風(四錢) 藿香(七分) 山梔(一錢,炒) 石膏(五分) 甘草(二錢)

共為細末,蜜水調服。

八珍湯

治氣血兩虛。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炙草(一錢) 當歸(酒洗) 熟地(各三錢,涼血用生地) 酒芍(一錢) 川芎(錢半)

水煎服。

清胃散

生地 丹皮 川連 當歸 升麻(各一錢)

八味地黃湯

熟地 山藥 萸肉 澤瀉 茯苓 粉丹皮 肉桂 附子

清咽利膈湯 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乳娥喉癰,重舌,煩熱飲冷。

連翹 黃芩 甘草 桔梗 荊芥 防風 山梔 薄荷 銀花 黃連 牛蒡 元參(各一錢)

水煎,食後服。壯者,加硝黃。

隨經止痛湯

生地 丹皮 石膏 青皮 防風 荊芥 甘草(各一錢)

四門牙,上屬心,加黃連、麥冬;下屬腎,加黃柏、知母。兩邊牙,上屬腎,加川芎、知母;下屬脾,加白朮、白芍。左盡牙,上屬大腸,加大黃、枳殼;下屬肺,加黃芩、桔梗。

發斑喉閉

元參 升麻 牛子(炒) 甘草

水煎服。

清陽散

治骨槽風,乃牙根盡處結腫,連及耳項作痛。

升麻 白芷 黃芩 牛子 連翹 石膏 防風 當歸 荊芥 白蒺藜(各等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中和湯

治骨槽風已經穿潰,膿水臭穢不可近,疼痛不止。

人參 黃耆 甘草 白朮 白芷 川芎 當歸 桔梗 白芍(各一錢) 肉桂 麥冬 藿香(各五分)

薑棗引,水煎服,入酒一小盅。

蘆薈消疳飲

治走馬牙疳,身熱氣粗,牙齦腐爛,及穿腮破唇。

蘆薈 銀柴胡 胡黃連 黃連 牛子 元參 桔梗 山梔 石膏 薄荷 羚羊(各一錢) 甘草 升麻(各五分) 淡竹葉(十片)

水煎服。

加味甘桔湯

治咽喉腫痛。

桔梗(一兩) 甘草(一兩) 赤芍(二錢) 芥穗(錢半) 元參(二錢) 牛子(三錢) 射干(一錢) 南山豆根(二錢)

金鑰匙

治喉閉、纏喉風,痰涎壅盛,口噤不開。

焰硝(兩半) 硼砂(五錢) 片腦(二錢半) 白殭蠶(一錢) 雄黃(二錢)

共為末,以竹筒吹患處。

利口丹

治口內一切瘍症。

硼砂(八分) 膽礬(八分) 青黛(錢六分,飛) 薄荷(為末,錢六分) 黃柏(為末,三錢二分) 片腦(一分)

以米泔水漱淨,以葦筒吹患處即愈。

紫袍散

治口內一切痞□潰爛等症。

石青 青黛 硃砂(俱水飛) 硼砂(各一兩) 膽礬 人中白(煅) 元明粉(各五錢) 冰片(三分) 山豆根(二錢)

共為極細末。

生肌散

珍珠(五分,煅) 海巴 象牙(煅)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龍骨(各一錢,煅) 冰片(三分) 輕粉(三分) 真紅褐子(三分,燒灰存性,或舊織錦亦可)

共為末,擦數次即愈。

消疳散

治上下疳瘡。

乳香(一分) 龍骨(一分,煅) 靈棗樹根皮(向北入土者佳,焙乾,一錢半)

忌油調。

牙𤸧

象牙(為末炒黃,一錢半) 牡蠣(煅,研,水飛,一錢) 褐子(燒灰存性,二錢) 瓦楞子(煅,水飛,一錢) 冰片(一分)

走馬牙疳

桃花信 雄黃 飛白麵(各等分)

水合作餅,曬乾。用時為末敷之。

金腮瘡蝕

初生如米豆,久則穿蝕。

雞髀胵 鬱金(等分)

為末,以鹽水漱口,貼之。忌食米食。

齒疏陷物

爐甘石(煅,水飛) 寒水石(煅,水飛,各等分)

為末。每用少許擦牙齒,忌用刷牙。久久自密。

牙齒日長

漸至難食,名曰髓溢。

白朮一味煎湯,漱服。取效為度。

牙齒動搖及觸傷

蒺藜(炒,去刺,五錢)

入青鹽,煎湯溫漱。以蒺藜根燒灰貼之亦牢。

牙不生

雄鼠屎(用兩頭尖的,廿一粒)

每日以一粒揩牙根,揩至二十一日生。

牢牙散

治牙疳內潰動者。

升麻(二錢) 羌活(五分) 龍膽草(酒洗,七分) 羊脛骨(燒灰,二錢)

共為細末,擦之神效。

鋦牙方

牙動能堅,牙稀能密,牙短能長。

當歸 熟地 青鹽 細辛 榆白皮 沒石子(用一雌一雄) 雄鼠脊骨(酒炙,各等分)

為末,擦牙縫上。

離骨丹

急性子(一錢) 茄科(以馬尿泡三日,曬乾,炒,為末,三錢) 玉簪花根(取汁合曬為末)

以燈心草點牙根少許,二三次自落。

取牙不犯手

草烏(生用) 蓽茇(各五錢) 川椒 細辛(各一兩)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擦患牙內外,其牙自落。

風火牙痛方

官粉(一錢) 皮硝(二錢) 冰片(二分) 硼(一錢)

共為細末。蒜三錢打爛,將藥入內調勻,攤青布上,要一錢多厚,貼患處。燒香至三寸,其疼立止。

漱風牙疼痛方

露蜂房一塊,置磁器內,用上好燒酒漫高一指,以火點著,俟火將滅,息火。候酒溫頻漱。

回手散

立止牙痛。

樟腦(五錢) 川椒(三錢) 南薄荷(一錢)

拌勻,以新蒜罐入藥於內,以茶中覆住,鹽泥封固四圍,文武火升半炷香,取茶中底上霜。疼時以指蘸藥拭牙,回手即止。其渣加食鹽少許,亦能止痛。

漱牙止痛方

治一切牙痛俱宜。

當歸(二錢) 白芷(一錢) 川芎(一錢) 細辛(五分) 青鹽(一錢) 川椒(一錢)

水煎濃湯,漱口即愈。

治口瘡奇效方

吳萸 蒼朮 白朮 車前子(各三錢) 檳榔(錢半)

共為細末,陳醋煮數沸,作丸置足心中,以綿塞之即愈。

取蟲牙法

白芷(一錢) 花椒(五分) 樟腦(三分) 韭子(五分)

共為細末,以紙包少許,塞鼻內片時。以藥貼牙痛處,其蟲盡在藥上黏之。

熏蟲牙方

天仙子不拘多少、燒煙,置瓦片上,向耳熏之,其蟲儘自耳出。

治牙疼驗方

雞髀胵 青鹽(各一錢) 細辛(八分) 川椒(七粒)

上共為細末,搽牙止痛,神效。

面上風癬皯皰

酒磨鹿角汁塗之。

喉閉方

麝香 雄黃

用獨蒜頭一個,搗爛。先將麝香、雄黃末按男左女右放在虎口穴上,後以蒜蓋在藥上,用核桃半個扣住,以布扎之,不一時,患喉自消。穴上起以泡,以銀針刺破,毒水流出,以黃丹敷之即愈。

牙疳

大棗(去核,入人中白如棗核大一塊)

以束之燒炭存性,加麝香少許為細末,搽患牙上立愈。

清熱補氣湯

治中風虛熱,口舌如無皮狀,或發作渴。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焦杭芍(各一錢) 升麻 五味 麥冬 炙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如不應,加炮姜;更不應,加附子。

清熱補血湯

治舌生瘡,體倦少食,日晡益甚,或目澀熱痛。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酒洗,各一錢) 元參(七分) 知母 五味 黃柏 麥冬 柴胡 丹皮(各五分)

上水煎服。如不應,用補中益氣加五味治之。

元參升麻湯

治心脾虛壅熱,舌上生瘡,木舌、舌脹或連頰,兩項腫痛。

元參 升麻 犀角 赤芍 桔梗 貫眾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盅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甘露丸

解壅毒,退風熱,治口舌乾燥。

寒水石(二斤,燒令赤,攤於地上一宿出火毒) 馬牙硝(研細,三兩) 鉛霜(研細) 龍腦(研細) 甘草(炙赤,各七分)

上為細末,研勻,以糯米飯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食後用新汲水磨化服。

口舌糜爛

治膀胱移熱於小腸,上為口糜生瘡,心胃壅熱,水穀不下。

地骨皮 柴胡(各三錢)

水煎服。

瓜蔞根散

治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

栝蔞根 胡黃連 黃芩(各七錢五分) 白姜蠶(炒) 白蘚皮 大黃(銼炒,各五錢) 牛黃(研) 滑石(研,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不拘時,竹葉湯調服。

本事方

治虛痰上攻,口舌生瘡。

草烏(一個) 南星(一個) 生薑(一塊)

為末,醋調作掩子,貼足心。

續斷舌方

並治蠟燭疳。

用黑狗頭一個,連毛剖開,入黑鉛一兩於腦內,用鹽泥封固,入大炭煅紅,取出聽用。將鉛一錢化開,入汞一錢於內,研極碎,配細藥。

乳香(去油,一錢) 沒藥(去油,一錢) 輕粉(二分) 硼砂(分半) 雄黃(一分) 寒水石(四分)

上共為細末,同鉛汞和勻,收瓷器內封固,不可泄氣。一料可收一年。如過年,藥性去,不可用矣。如斷舌二三日,俱可治,一日更妙。先以米泔水熬連蔥須,水洗淨後,用綿胭脂擦乾,將藥敷上,一刻舌復原,即去藥;如遲恐太長。

龜頭以蔥煎湯熏洗,上藥一夜可出半寸。如不足,次夜再擦,合勢則止。用甘草水洗淨。忌魚腥、公雞、羊肉一月。

舌強

起泡如豬膽者。

百草霜,醋調敷之。

立馬追

治白口瘡,並黃水瘡,及小兒奶𥻓舌胎。

五倍子(焙) 枯礬 黃丹(各等分)

為末,吹口內,即去腐肉一層。

舌脹滿口

陳繡子燒煙燻之。

鳳脫散

治紅白口瘡、牙床疙瘩、並治耳疳、陰疳。

黃連(一錢) 兒茶(二錢) 雞蛋胞(錢半)

共為末,入冰片少許,擦之即愈。

舌腫

蒲黃擦之。

舌衄

槐花末擦之。

甘露飲

治口舌生瘡、牙宣心熱。

枇杷葉 石斛 黃芩 生地 炙草 麥冬(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消疳生肌散

治一切上下疳症。一名海外生肌散。

珍珠(五分,煅) 海巴 象牙(煅)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龍骨(各一錢,煅) 冰片(三分)

真紅褐子

燒灰存性,三分,或舊織錦亦可。

共為末,擦數次即愈。

六味湯

熟地 山藥 萸肉 丹皮 澤瀉 雲苓 補骨脂

生地膏

治一切損傷,及熱毒暑癤。

生地(一兩二錢) 粉甘草(三錢) 當歸(六錢) 黃占(一兩五錢) 香油(六兩)

熬成膏聽用。

普濟消毒飲

治大頭天行,甚則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乾舌燥。

黃芩(酒炒胡) 黃連(酒炒) 陳皮 生甘草 元參(各二錢) 連翹 牛蒡(炒,研) 薄荷(各一錢) 升麻(七分) 姜蠶(洗淨灰絲,炒) 柴胡(各一錢) 桔梗(二錢) 板藍(一錢) 馬勃(一錢)

水煎服。

理中湯

脈沉無力,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厥冷拘急。

白朮(一錢,土炒) 人參(二錢) 乾薑(炮) 炙甘草(各一錢)

女腹滿,去甘草;嘔,去白朮,加半夏。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治中寒、腹痛不止,四肢拘急。

咽喉

夫咽喉乃出納之官,一有疾患,生死立判,治此尤當加意焉。如喉中兩旁作腫,為雙乳娥;一邊者,為單乳娥,以形似乳頭故名。須以小刀鉤出紫血,以雞內金散吹之。如腫痛不悶者,切不可用砭法,只以一釐丹吹之即安。若連日頭目眩暈,胸膈緊塞,氣急短促,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飲食不下,痰毒壅盛,為纏喉風,其症最急。又有兩塊結於喉旁,大如雞卵。氣塞不通,痰鳴不止,為鎖喉風。二症更劇,勿用砭法,急以奪關散。若牙關噤者,按男左女右搗足心自開,再兼服消毒之劑。又有喉痛諸藥不效者,非喉痛,乃鼻中生紅絲如發,懸黑泡如珠,垂掛咽喉,致飲食不入,用土牛膝末醋調,滴鼻孔中,絲斷珠破即愈。有咽噎乾燥時,若草刺時,妨硬物,嘔出酸水,噦出甜涎,甚至口舌生白胎,唇若礬色,音啞痰喘等症,當作虛火上炎,治之宜八味地黃湯,加元參、牛子、麥冬,不可誤用芩連之劑。更有驀然喉痹、氣塞不通、脈浮無力者,乃陽氣飛越,不急治立斃;大劑參附,或補中益氣湯大用人參亦可。

雞內金散

治咽喉一切瘍症。

雞髀胵(二錢,焙) 硼砂(錢半) 南山豆根(二錢)

共為細末,以葦筒吹患處,神效。

一釐丹

治乳娥、喉閉、嗓瘊。

黃連 青黛 白礬 朴硝 殭蠶 薄荷葉(各等分) 硼砂 膽礬(減半)

共為細末,臘月初一日豬膽拌勻,裝入膽內,再用皂紙包膽,將地刳一坑方深各一尺,一竹竿橫懸豬膽於地內,上用草蓋,再用土壓固,俟立春日取出陰乾。每用少許吹患處,神效。

奪關散

巴豆(七粒,去皮,三生四熟,用燈火燒灰) 玉金(一粒) 雄黃(指頂一塊) 蓖麻子(去皮,五個)

共為細末,每用一分,茶滷調下,候痰出,再進一付。

八味地黃湯

熟地 山藥 萸肉 澤瀉 丹皮 茯苓肉桂 附子 元參 牛子 麥冬

補中益氣湯

炙耆(錢半) 人參 歸身 甘草 白朮(各一錢,土炒) 陳皮(五分)

耳症

生於耳輪者,為耳發,屬三焦風熱,漸腫如李,或如蜂之狀,或赤或紫,疼痛徹心,以芩連消毒飲主之。若常出黃水,為聤耳;出紅膿者,為風耳;出白膿者,為纏耳;臭穢者為耳疳;耳內虛鳴,常流清水,為震耳。雖有五般,其源一也,皆足少陰、手少陽風濕上壅而然,六味湯加磁石、桑螵蛸。又有不作膿、不寒不熱,外無壅腫,耳塞不通,當作腎虛論,七味地黃湯。若寒熱大作,痛楚難禁者,當作耳疔論,點舌丹、化生丸。若寒熱兼作,腫痛日增,為耳癰,用鼠黏子湯。生於耳根,狀如核桃,重按而微痛者,為耳根毒,屬三焦、膽二經,當視人之壯弱,或汗或下或解。生於耳下一寸三分,結塊如拳,肉色不變,按之微痛,為耳後疽,一名夭疽,難療。生於前聽會穴,為耳門癰,屬三焦經,未潰,三黃湯主之;如發熱焮痛,或生寒熱,乃三焦兼膽經風熱,用小柴胡湯加防風、白芷、牛子;內熱口乾,屬腎虛,用地黃湯以滋陰。生於耳上,黃汁流出,漸沿前後,俗呼旋耳滲濕,藥末敷之即愈。

芩連消毒飲

酒芩 酒連(各錢二分) 柴胡(一錢) 羌活(三分) 荊芥 防風 川芎(各錢半) 白芷 枳殼(各八分) 桔梗(一錢) 連翹(錢半) 麝香(八分) 甘草(三分)

先加大黃,利一二次後,以此方理之,加人參、當歸調理。為末,生薑水煎,入牛子末一撮,再煎。有痰,加竹瀝薑汁服。

六味湯

熟地 山藥 萸肉 丹皮 澤瀉 茯苓 磁石 桑螵蛸

點舌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硃砂(水飛) 硼砂 苦葶藶 血竭(各二錢) 明礬(二錢) 牛黃 冰片 沉香(各一錢) 熊膽 麝香(各五分) 珍珠(六分,煅)

共為細末,用蟾酥錢二分、以乳汁泡化,將前藥末入酥和勻,為丸如綠豆大,真金為衣,每服一丸,黃酒下。

化生丸

桔梗(五錢) 桃仁(一錢,去皮尖,炒)

為丸。

鼠黏子湯

治耳內生瘡,此症不宜利大便。

柴胡(三分) 連翹 黃芩 牛子 歸尾 生地 黃連(各二分) 蒲黃 炙草 龍膽草 昆布 榆木 甘草(各一兩,生用) 紅花(少許)

水煎服。

聰耳地黃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遠志、石菖蒲、牛膝各一兩,杏仁八錢,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全蠍地黃丸

八味地黃丸,每付三錢。壯盛之人,須六味用丸,加全蠍四十九個,連尾足全用,泡去鹽性,焙為末,分作三付。

四生散

治頹症上注,耳鳴,目癢,鼻赤;下注,陰濕瘙癢,臁腿生瘡,及婦人血風等症。

白附子 蒺藜(炒,去刺) 黃耆 羌活(各等分)

共為末。每服二錢,鹽酒調下。

蔓荊子湯

治內熱,耳出膿汁。

升麻 木通 麥冬 赤白芍 生地黃 前胡 甘菊 甘草 桑白皮 赤茯苓 蔓荊子(各等分)

上用薑棗水煎,食後服。

清上散

治上焦風熱,耳出膿汁,頭面瘡癤。胎熱,眼睛腫赤,糞色稠黃,肚熱啼哭及身上紅腫。

川鬱金 甘草 桔梗 花粉 乾葛 薄荷葉(各等分)

上為末,入蜜拌勻,白湯下三五七分或一錢。仍用艾葉煎濃湯,溫浸足底,以引其熱下行。

當歸龍薈丸

治肝膽風熱,耳中鳴,出青膿,名曰震耳。大便秘,小便黃赤,連服數劑,即能宣通血氣,調順陰陽。

當歸 龍膽草 柴胡(各一兩) 青黛(飛) 膽星 大黃 藿香(各五錢) 麝香(五分) 梔子 酒芩 酒黃連 黃柏(各一兩) 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清黃散

治耳內出黃膿、紅膿,名曰膿耳,及舌上生瘡,如楊梅狀者。

黃連(酒炒,三錢) 滑石(六錢,飛) 甘草 辰砂(各一錢) 薄荷(六分) 犀角(磅屑,二錢)

上為末,每服錢五分,蜜拌薄荷湯下,夜再服。

清白散

治肺熱,痰火上壅,耳出白膿,名曰纏耳,兼治咳嗽。

桑白皮(蜜炒) 地骨皮(各三錢) 甘草(一錢) 貝母(二錢) 寒水石(三錢,煅) 天花粉 酒芩 天冬(各錢半)

上為末,以蜜水調,食後服,或白通草煎湯下,尤妙。

交感丹

治耳中疳臭,名曰伍耳,或怒氣上逆,上下不得宣通,遂成聾耳。

香附米(童便浸透,炒,三錢) 茯神 黃連(各二錢) 桂心 甘菊花(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錢五分,燈心湯下。

禹餘糧丸

治聤耳出膿水。

禹餘糧(煅,醋淬七次) 海螵蛸(去背上硬骨) 百草霜 伏龍肝(各二錢) 大附子(去皮臍,生用,一枚)

上為末,以綿裹如圓眼核大,安耳內,次日再易之。如不差,乃有蟲也。

滋陰地黃丸

治腎虛耳鳴、膿汁不幹、腎陰不足。

熟地(一兩) 茯苓(四錢) 萸肉(五錢) 甘菊(四錢) 丹皮(四錢) 首烏(黑豆蒸三次) 黃柏(四錢)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

耳濕腫

荊芥 防風 黃芩 大黃(熟,各等分)

水煎服。

蟲倉蠆尾散

治耳底久不愈。

五倍子(炒,一錢) 青皮(一錢) 蠍稍(燒灰存性,七個) 海浮石(煅,二錢)

共為細末,加麝香少許,吹之即愈。內熱加黃連。

黃馬散

治耳內外惡瘡,乃頭瘡、肥瘡。

黃柏(為末,五錢) 馬齒莧(為末,一兩)

調勻敷之。

耳底初起

燒酒(兩) 綿胭脂(一錢)

共為一處,擠脂色盡,用酒灌耳。

耳底腫痛

鉤藤(四錢) 白芍(酒洗,二錢) 青皮(八分) 梔子(炒,一錢) 栝蔞(碎的,半個) 花粉(二錢) 生地(酒洗,二錢) 炙草(一錢) 南夏枯(一兩) 柴胡稍(二錢)

水煎溫服。

聤耳

治聤耳生膿,並黃水瘡。

枯白礬(五分) 綿胭脂(灰,二分半) 麝(少許) 片腦(一分) 爐甘石(煅,五分)

共為細末。先以綿杖子展干膿水,以葦筒吹,神效。

聤耳出汗

枯礬(一兩) 黃丹(炒,一錢)

為末吹之,並治騾馬含毒。

耳痛或流血

蛇蛻燒灰存性,為末吹之。

又:杏仁炒黑,研爛綿裹塞之,亦止痛。

耳鳴方

石菖蒲 細辛 生地 烏賊骨 白芷 防風 松香(等分)

為末,熔蠟為丸,如小棗核大,綿裹塞耳中,一天一易。

耳鳴不止

川烏頭(燒灰) 菖蒲(等分)

為末,綿裹塞之,一日再易,取效。

耳鳴耳聾

卒聾及腎虛,耳內如風水鐘鼓之聲。

川山甲(一大片) 蛤粉(炒山甲用) 赤蠍稍(七個) 麝香(少許)

為末,麻油少許,融燭作梃,綿裹塞之。

耳卒聾閉

磁石一塊,入病耳中,再用鐵砂入不病耳內,自然通透。

腎虛耳聾

吸鐵石(一塊) 川山甲(炒,存性,一片)

為末,新綿裹塞耳內,口內含生鐵一塊,覺耳內如風雨聲即通。

諸般耳聾

細辛末,融燭為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

耳底腫痛

桑螵蛸(炒,存性) 麝(少許)

研末。每用半字滲入。有膿者,先絞淨。

耳聾方

炒梔子(二錢) 黃芩(錢半) 石膏(生,研,四錢) 黃柏(酒炒,錢半) 知母(生用,錢半)

水三盅,煎六分,研入鐵鏽少許,溫服。藥用磁石塞耳,右耳聾塞右,左耳聾塞左,兩耳聾全塞。

目症

眼科自有專門,其症多端,不能盡述,但即素所經驗者數症,書此以備用。

一目內眥忽結成泡,三日內便生膿汁者,為之目疳,乃心經邪熱而成。患此者,背上有紅細點,形如小瘡,刺破眼即差。故有偷針眼之說。

一大眥內忽起如脂如肉,漸掩瞳人,為胬肉扳睛,由暴怒傷肝,或好食辛熱之人,多患此症。四物湯加犀角、蟬蛻、木賊等,外以法制爐甘石加滷砂點之即愈。若久而堅硬者,難消。

一目泡,或上或下生瘡,為之眼丹,乃脾經有風、胃經有熱而成。未潰,以清熱散毒為主;已潰者,當加意調養,否則易於成漏。

一目泡,生出如菌頭大,蒂小漸長垂下,以致昏蒙,謂之目泡菌,俗呼谷眼。用軟綿蘸藥水蔭之少頃,用披針切之。血水出,以翠云錠子磨塗,再服清脾之劑。

一目症,忽然赤腫,頭重,怕熱,羞明,涕淚交流,染及里巷,為天行赤熱,用牛子大黃散,服之即愈。

八寶眼藥

點外障雲翳、瘀肉攀睛。

硃砂(一分) 珍珠(六釐) 川連(六釐) 琥珀(三釐) 乳香(去油,三釐) 硼砂(三釐) 爐甘石(法制,二錢) 滷砂(一釐) 青果核(研汁,二釐)

上為細末,瓷罐收貯。以骨簪蘸涼水點之,神效。

撥雲散

治外障雲翳。

爐甘石(法制,一錢) 珍珠(一分) 珊瑚(五釐) 琥珀(四釐) 熊膽(五釐) 硇砂(少許)

各為細末,按方稱准,共合處,一再研,至無聲為度。

清涼散

點火眼爛弦等症。

爐甘石(一錢,制) 硼砂(四釐) 明礬(二釐) 朴硝(一釐)

共為細末,研至無聲為度。

千金寶線

治眼漏。

爐甘石(五錢,制) 硃砂(五分,飛) 雄黃(五分,飛) 輕粉(一錢)

各為細末,合一處,用熊膽五釐,水化合面作線如馬尾,納竅中,外以膏藥封之。

赤火金針

治赤眼、頭風、冷淚、鼻塞、耳鳴、牙疼。

焰硝(一兩) 川芎 雄黃 乳香 沒藥 石膏(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一二分吹鼻三次,令患者噙水。

去翳方

豬胰(洗淨,五錢) 蕤仁(去油,五分) 青鹽(一錢)

共搗千下令如泥。每點少許,取下膜翳為效。

翠云錠

治眼泡內生菌毒。用左手大指甲佃於患眼根,右手以披針尖頭齊根切下,血出不妨。隨用此錠磨濃塗之,其血自止。

銅綠(研末,一錢) 杭粉(五錢) 輕粉(一分)

上研細末,用黃連一錢同川米百粒、水一杯,煎一半,再熬,折去二分,和藥作錠,陰乾。臨用清水磨搽。治爛弦或暴赤腫者,箍搽更妙。

針眼

南星(三錢) 生地(一錢)

同研成膏,貼太陽穴。

洗眼方

治諸般眼疾。

歸尾(一錢) 防風(一錢) 赤芍(一錢) 杏仁(去皮尖,搗爛,一錢) 銅綠(二分) 白礬(五分)

水煎。趁熱先熏後洗,忌見風。

赴宴散

治暴發眼,立刻見效。動土用白礬。

紅棗二枚,披開去核,入黑礬分半,以紙包數層,水濕透,燒熟,去紙灰,入碗內,滾水泡,先熏後洗,神效。

眼毛倒睫

木鱉子仁,搗爛,以綿束作條,右患塞左鼻,左患塞右鼻,其毛自分上下。次服蟬蛻藥。

目生胬肉

川貝母(制) 黃丹(等分)

為細末,點之。

目赤腫痛

蜜調黃丹,貼太陽穴,神效。

五寶丹

治一切瞳人缺陷、瞽目,無不神效。

夜明砂(淘淨,曬乾,醋炒) 晚蠶砂(揀取土子,醋炒) 鳳凰脫(洗淨,微火焙炒乾) 老母鴨肝(水泡,切片,新瓦上焙乾) 嫩公雞肝(制同鴨肝)

共為細末,等分和勻。每日早晚用酒調服三錢,至七日見效。重者,再服一料自愈。

三光飲

當歸(錢半) 川芎(錢半) 生地(錢半) 赤芍(錢半,酒洗) 甘草(二錢) 穀精(二錢) 木賊(二錢) 蒺藜(炒,去刺,二錢)

雲翳加蟬蛻,去足翅;再甚,加蛇蛻;紅絲多者,加梔子、歸尾各三錢;紅絲上浸黑珠,加桑白皮炙;眼中淚多,加柴胡、升麻各三錢;血灌瞳人,加石膏煅,二錢、黑梔仁二錢、熟軍二錢、歸尾二錢;瞳人側身,加柴胡、升麻各五錢;瞳人端正,我將手招之,他手不招,謂之水火未濟之象,乃輪氣不灌,加蜣螂瓦焙乾,研末,二錢;瞳人相蓋如睡,此脾之倦也,加白朮土炒,二錢;黑白混濁,觸中瞳人,加黃柏、知母各二錢;目癢,倍加蒺藜;視人長大,或一人視二人者,加青葙子炒,二錢;兩目並太陽脹痛,加蔓荊子炒,三錢;目無他症,視之不明,名青盲,加黃柏、知母各一錢;目如針刺,加大黃二錢、梔子炒黑,二錢;雙目細小者,名夾視,白朮一錢、白茯苓一錢、枸杞一錢加之。雙目色紅如血,乃三焦火盛,號曰珠鈴,加梔子仁二錢、元參二錢、麥冬二錢;兩珠脹滿,突起如怒者,號曰古睛,乃風濕之症,倍加蒺藜,再加防風各二錢、車前二錢,炒;閤眼不能自開,手披淚傾,名曰含漿,乃風濕太甚,攻於肺肝,加龍膽草酒洗,三錢,防風、羌活、柴胡各二錢,赤芍倍用;目黑睛紅,白珠不紅,號曰餘熱傷肺,加百合二錢、桑白皮二錢、梔子仁炒黑,二錢。眼內睛翳突起,乃水盛火衰,號曰烏睛,肝不納血之故,重加木賊,再加膽草、柴胡各二錢。

牛蒡大黃散

牛蒡(一錢,炒) 連翹(去穰,一錢) 大黃(一錢) 梔子(二錢) 川芎(一錢) 甘草(一錢) 防風(一錢) 歸尾(二錢) 羌活(一錢) 薄荷(一錢) 蟬蛻(去足翅,一錢) 望月砂(一錢,炒)

為末。用生豬肝二兩,以竹刀劈破入藥末二錢,以綿束之蒸熟,連藥服數日,自愈。

肝傷眼

此症,目內有藍白二圈。治小兒更妙。

青皮(炒) 蒼朮 柴胡 神麯 黃連 黃芩(酒炒) 梔子 甘菊 蒙花 草決 生甘草 姜皮(炒,各一錢)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竹葉、燈草煎湯送下。

久患內障

麥冬 車前(炒) 乾地黃(各等分)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累試有驗。

外障翳膜

穀精 防風 蟬蛻(等分)

為末,米飲調服。

班疹入目

浮萍草(陰乾,為末) 生羊肝(半個)

水半碗,煮肝熟爛,搗,絞汁調末服之。已傷者,不過數劑。

明目地黃丸

大生地(酒浸,四兩) 牛膝(酒蒸,二兩) 白蒺藜(酒浸,焙焦。去刺,一兩半) 熟地(九蒸,曬,六兩) 菊花(去蒂,三兩) 當歸(去頭,酒洗,焙,一兩) 石斛(鹽水炒,二兩) 羌活(一兩) 枸杞(酒蒸,搗,曬,一兩)

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豆淋酒下。

豆淋酒,用好黃酒-斤,大黑豆一把。先將豆炒焦,趁熱淬滾酒中,封一宿。每用半盞送藥。

目中流膿

膽草 當歸(等分,為末二錢)

清水送下。

眉眶作痛

黃芩 白芷(等分,為末,二錢)

茶送下。

龍膽飲子

穀精 川鬱金 蛇退 炙甘草(各五分) 麻黃(錢半) 升麻(二錢) 青蛤粉 膽草 黃芩 羌活(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茶清調服之。

眉練癬瘡

菟絲子炒,為末,香油調敷之。

害眼方

鮮姜一塊,切兩半,挖空,黃連、白礬二味入姜中,合一處,草紙熟火煨姜,熟去姜,滾水泡黃連洗。

黃連退翳膏

治暴發火眼,胬肉攀睛,甚至目中結翳如蝸牛者,久塗能去之。

黃連微炒,為細末,雞子清調稠糊,塗太陽穴。

治雲翳遮睛方

用荸薺,不拘多少,洗淨搗爛取汁,候定成粉,去水將粉曬乾,收好聽用。遇患者,將檳榔、青果、核仁磨無根水,蘸水調粉點大眼角內,坐片時方開,一日一次,以愈為度。

風火無憂膏

治暴發火眼,外障雲翳,胬肉扳睛。

當歸尾(三錢) 川芎(二錢) 大生地(五錢) 紅花(錢半) 赤芍(三錢) 草決(打碎,二錢) 穀精草(三錢) 蛇退(一條) 蟬蛻(去足翅土,三錢半) 防風(三錢) 黃連(三錢) 木賊(三錢)

香油十二兩。將眾藥炸枯,稱准,兌炒官粉,熬至滴水成珠,軟硬得宜。隔夜再試好,方入細藥。

乳香(錢半) 沒藥(錢半) 珠子(一錢,煅) 明礬(一錢)

共為極細末,徐徐入內。雲翳甚者,加制硇砂少許。用時,攤藥一章如小錢大,剪作二片,形似月牙,貼大眼角。

湯泡散

黃柏(五錢) 甘草(五錢) 銅綠(二錢半) 明礬(二錢半) 枯礬(二錢半)

共為細末。用整蠶繭開一孔,去其蛹,實填藥於內。臨用時,將繭以大針刺十數孔,滾湯沖泡出綠色,頻洗。冷以重湯煮熱再洗。

目中生蘿蔔花秘方

大萊菔一個,剜空,入雞子清一個,種土內。待開花時結子後,取出雞子白,研細,加煅爐甘石一錢、熊膽五分、冰片分半,為末,蜜和,點眼一日一次,七日全好。

項中疽(亦名對口)

生於頸後啞門穴,前與口相對,俗名對口。正者,屬督脈;偏者,兼屬膀胱經,乃陰氣獨盛,相火上炎而發。未潰,外用八陣圖散,內服內托之劑。已潰,用太乙膏、對口散。藥審形色,斟酌用之。子始至終,兼服地黃湯,庶可全疴。如偏對口易於走黃,連腦項俱腫,當用千墜鎮住,再以圍藥束之。如頸兩旁,一邊腫痛,乃內有積熱,為風寒所束而致,用生薑自然汁捻之自消。如不早治,必成癰膿,甚是難潰。大人容或有之,惟小兒生此者極多。

八陣圖

治一切發背、癰疽,陰毒尤效。

紅藥子(四兩) 白及(兩半) 白蘞(兩半)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二錢) 硃砂(三錢,飛) 冰片(二分) 麝(二分) 雄黃(三錢,飛) 黑狗(下頦一個,煅存性)

共為末,蜜醋調敷四周。

太乙膏

元參 白芷 當歸 赤芍 肉桂 大生地 生大黃 防風(各五錢) 頭髮(一撮) 香油(斤四兩)

將油熬成,按油加丹成膏。

結喉癰

《靈樞》云:發於嗌中,名猛疽。如不急治,毒化為膿,膿不得瀉,閉塞咽喉而死。在外者,名鎖喉癰。生咽正中,屬任脈,倒屬胃經,由積熱憂憤所致,急用托裡越鞠湯或柴胡清肝散,甚者黃連解毒湯。遲則內潰,慎之慎之!

柴胡清肝散

治鬢疽,及肝、膽、三焦風熱怒大之症,或項胸作痛,或瘡毒發熱。

柴胡(錢半) 黃芩(錢,炒) 山梔(錢半,炒) 川芎(一錢) 桔梗(八分) 甘草(五分) 連翹(一錢)

上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等分)

此方非實症不可輕投。本方梔子、黃柏,加熟大黃,名三化丸,治頭項腫痛,目赤口瘡,心膈煩躁,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瘰癧

此症由積怒怫鬱,或憂思過甚,風熱邪氣內搏所致。故令筋縮結核,初如豆粒,後若梅李,累累相連,大小不一。其候生於頸項,沿及頤頷,連至缺盆。其毒出肝經,非追肝經之毒不效。氣血勝者,用立應散;稍弱者,用連翹散堅湯。如已破者,用太乙膏蓋之。靈樞云:患瘰癧者,審其目中有赤脈貫瞳子。見一脈者,一歲死;見二脈者,二歲夭。脈不下貫者,可治。

立應散

治瘰癧,無論遠年近日、已潰未潰,氣血盛者,立效。

白姜蠶(洗去絲灰,二十八條) 紅花斑蝥(同江米炒,二十八個)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黑醜(取頭末,各一錢)

共為細末,每付一錢五,更溫酒調服,午後小便見膿為效。如腹痛者,以琥珀為末湯調解之;如不應,再以茶滷解之;如再不應,用羌活三錢煎湯解之,一付病去。如失下膿後小便澀痛,以利小便之方二三付方可。

連翹散堅湯

已潰未潰瘰癧,並皆治之。

當歸 黃芩 連翹 莪朮 三稜(各五分) 花粉 膽草(各一錢) 柴胡(二分) 炙草(六分) 黃連 蒼朮(各三分) 白芍(二分)

壯人加大黃,服一二付。

瘰癧驗方

用八兩熟地的六味地黃湯劑,加酒製香附四兩,用夏枯草二斤熬膏。以川貝末四兩同煉蜜收,開水沖服。

瘰癧初起

川芎(三錢) 生梔(連皮研,三錢)

水二盅,煎四分,調蕎麵為稀糊,臨臥㧾之。清晨揭去,至晚再㧾,數天自愈。

瘰癧潰爛

屢試屢驗。

雞子十數個,連皮置白米中,或蒸或煮十數次,去清將黃炒黑枯,帶渣並其內自來油碾細,以臘月豬脂調敷患處。

烏金丹

乾花椒木(二三寸長,四五段,香油內浸一晝夜,燒炭研細,一兩) 白砒(打為豆許,以生棗去核入內,將棗燒為炭,研細,一兩) 冰片(二分) 麝(五分)

共為細末。先以米泔水洗淨爛肉,香油調搽少許。如被膿水衝去,再搽,連三四次,以膏封之,待三天,結核一塊,四圍離皮,俟其自落,再上生肌敗毒藥。

夏枯草膏

香油(一斤) 黃丹 貝母(各一兩) 貓眼草(四兩) 夏枯草(四兩)

將藥炸枯,濾去渣,稱油若干,按二油一丹熬之,以帛攤貼。

太乙膏

治瘰癧神效。

冰片(一錢) 輕粉(二錢) 乳香(二錢) 沒藥(四錢) 麝(三錢)

共為細末。蔥白七根,共用香油十兩。先將蔥七枝炸枯,胡黃色,以柳枝攪之,遂去蔥,以綿紙濾淨,稱油若干,兌丹成膏,再下細藥,聽用。

瘰癧不斂

乾薑為末,生薑汁打糊為丸,和作劑,黃丹為衣,隨症大小入瘡內,膿淨口合。如不合,以蔥汁調大黃末搽之即愈。

治瘰癧方

陳羊角煅過存性,為末,好醋調敷患處即愈。

肩疽

發於肩尖肩隅穴,屬於手足少陽經,由風濕熱結所致,或負重損傷而作。初起活命飲加柴胡。前側,手陽明經積熱所致。初起活命飲加白芷。後側,屬於手太陽經鬱怒所致。初起加羌活柴胡。三者,亦視人之強弱,或汗或下。潰後須托裡養血。

夾肢癰

生於肩膊下隙內,屬心與胞絡經風熱所致。宜千金散加柴胡,壯實者下之。潰後,治同肩疽。

膈臂疽

按骨度云:肩至肘曰臑,肘至腕曰臂。肘之上下生癰,治同諸瘡。但服藥內務用引經藥,前廉手陽明,加白芷;後廉手太陽,加羌活;內廉手厥陰,加丹皮;外廉手少陽,加川芎;內前廉手太陰,加桔梗;內後廉手少陰,加白芷。奈多生骨空,舉動不便,垂手墜痛,須防傷筋,醫者加意審經,視色臨症施方。

手臂毒

初起漫腫無頭,驟然聚毒,久則入骨,難於消散,須得內潰。由於手三陰經風熱鬱滯而發,宜活命飲加芩連,或桂枝薑黃,外以黃靈藥點之。

鵝掌風

初起斑點,漸至皮枯破裂,由於三陽經血燥兼外受風寒所致,以大楓子,去殼,研如泥,搓掌上,以火烤之。

天蛇頭

此症生於指頭,有膿,開裂,狀似蛇頭,是以名之。由本經中素有積熱所致。甚至色黑、潰爛,脫落不至傷生,外用千金墜拔其毒,內黃連解毒,加引經藥。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等分)

代指

代指者,腫痛焮熱,色不青黑;甚者爪甲脫落,急以托裡解毒之劑,須防毒氣內歸。如初起麻木漸腫,色白,痛癢不已,即用小托毒,屢屢換之,以愈為度。

發背(附搭手陰陽症)

生於脊背,除頸骨三節,相按下數第三節身柱穴為上發背,第五節神道穴為中發背,第九節筋縮穴為下發背,俱屬督脈兼膀胱經。外側各開一寸五分,亦如是數之。肺俞穴為上搭手,心俞穴為中搭手,肝俞穴為下搭手,屬膀胱兼督脈。此症須分陰陽。症之由來如積熱怒而得者,初如黍米,漸大如碗,焮痛腫疼,宜活命飲、托裡消毒散加減。由服金石之藥而得者,初如丹疹湯火之形,當解藥毒。由房勞而得者,堅腫拘急,口苦便澀,急服透膿散使毒外潰。潰後俱宜地黃湯加八珍加減,方能奏效。總之,神清食甘有膿者可治,昏迷躁亂,七惡有二三者難療。若生於肩骨者,其中有膈膜一層,須開通,膿方得透;如形勢大瘡口小,須開寸許,敗肉易出,膿毒易消。

活命飲

銀花(三錢) 陳皮 當歸(各錢半) 防風(七分) 赤芍 白芷 甘草節 川貝 花粉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二分,另研,候藥熟下) 皂刺(五分) 川山甲(三大片,銼,蛤粉炒,去粉用)

用好酒煎。毒在上,飽服;在下,飢服。善飲者,多飲酒以行藥勢,忌酸物鐵器。酸性收斂,凡藥多忌鐵器。

托裡消毒散

人參 川芎 白芍 黃耆 當歸 白朮 茯苓 忍冬(各一錢) 白芷 甘草 皂刺(各五分)

水煎服。脾弱者,去白芷、倍人參。

透膿散

治癰疽諸毒、內膿已成、不穿破者。

黃耆(四錢) 山甲(炒末,一錢) 當歸(二錢) 皂刺(錢半)

水煎,入酒一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