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皮大丸 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金匱產後)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生竹茹(一分) 石膏(二分)

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脈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竹茹溫膽湯 治傷寒日數過多。其熱不退。夢寐不寧。心驚恍惚。煩躁多痰。不得眠者。(回春)

柴胡(一錢) 竹茹 桔梗 枳實(麩炒各一錢) 黃連(錢半) 人參(五分)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錢) 香附(八分) 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竹茹湯 治吐血汗血。大小便下血方。(千金方)

竹茹(二升) 甘草 芎藭 黃芩 當歸(各六分) 芍藥 白朮 人參 桂心(各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竹葉黃芩湯 治精極實熱。眼視無明。齒焦發落。形衰體痛。通身虛熱方。(千金方)

竹葉(切二升) 黃芩 茯苓(各三兩) 甘草 麥門冬(各二兩) 生薑(六兩) 芍藥(四兩) 大黃(二兩) 生地黃(切一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竹葉石膏湯 治痘不惡寒。壯熱煩渴。小便赤澀。(保赤全書)

石膏 知母 甘草 麥門冬 淡竹葉

上水煎服。

竹葉石膏湯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主之。(傷寒勞復)

竹葉(二把) 石膏(一斤) 麥門(一升去心) 半夏(半升洗)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瘥。人強與谷。脾胃氣消弱。不能消穀。故令微煩。損谷則愈。

竹葉湯 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主之。(金匱產後)

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一兩) 附子(一枚泡) 大棗(十五枚) 生薑(五兩)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使汗出。 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藥揚出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竹葉湯 治五心熱。手足煩痛。口乾唇燥。胸中熱方。(千金方)

竹葉 小麥(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三兩) 茯苓 黃芩 麥門冬(各二兩) 人參(一兩半) 栝蔞根 半夏 甘草(各一兩) 生薑(五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內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分五服。

竹葉湯 療氣極傷熱。氣喘。甚則唾血。氣短乏。不欲食。口燥咽乾方。(外臺秘要)

竹葉(切一升) 麥門冬(去心) 小麥 生地黃(切各一升) 生薑(六兩) 干棗(十枚擘去核) 麻黃(三兩去節) 甘草(一兩炙) 石膏(六兩碎裹綿)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蕪荑。

竹葉湯 療煩躁而渴不止。惡寒仍熱盛者。此湯常用亦佳。不徒療天行。凡虛羸久病。及瘧後。胸上痰熱者。服之妙方。(同上)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五枚擘) 半夏(一兩洗) 芍藥(三兩) 前胡(一兩) 黃芩(一兩) 小麥(五合) 人參(二兩) 粳米(一升) 知母(三兩) 麥門冬(四合去心) 栝蔞根(一兩) 生薑(四兩) 竹葉(一把須以竹條飲代水煮湯小用其葉)

上十四味。切。以竹條飲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三服。若非天行而虛羸久病。胸生痰熱。亦可服之。加黃耆二兩。除黃芩。減知母一兩。除栝蔞。用之效。忌羊肉。海藻。菘菜。餳。

竹葉湯 療霍亂吐利。已服理中。及四順湯。不解者。(同上)

竹葉(一虎口) 小麥(一升) 生薑(十兩) 甘草(一兩炙) 人參(一兩) 附子(一兩炮) 肉桂(二兩) 芍藥(一兩) 白朮(三兩) 橘皮(二兩) 當歸(二兩)

上十一味。以水一斗半。先煮小麥。竹葉。取八升汁。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吐利後。腹滿加厚朴二兩。炙上氣加吳茱萸半升差。理中四順則大熱。熱毒霍亂。宜竹葉湯。忌生蔥。海藻。菘菜。豬肉。桃李。麻雀肉等。

竹葉湯 治脾癉煩悶。口甘咽乾煩渴。(聖濟)

淡竹葉(切四兩) 柴胡(去苗二兩) 犀角(鎊屑) 芍藥(各一兩半) 黃芩(去黑心) 大黃(銼炒各半兩) 山梔子(七枚)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朴硝半錢匕。溫服。

竹葉飲 療骨蒸。唇乾口燥。欲飲水止渴。(外臺秘要)

竹葉(一握) 麥門冬(一升去心) 大棗(二十枚擘) 甘草(三兩炙) 半夏(一升湯洗令滑盡) 粳米(五合) 生薑(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溫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

竹瀝湯第一方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千金方)

竹瀝(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薑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服訖。覺四體有異。似好。次進後湯方。

竹瀝湯第二方。(同上)

竹瀝(一升) 生葛汁(五合) 芎藭 防己 附子 人參 芍藥 黃芩 甘草 桂心(各一兩) 生薑(四兩) 羚羊角(三兩) 石膏(六兩) 杏仁(四十枚) 麻黃 防風(各一兩半)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減半。內瀝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取汗。間五日更服一劑。頻與三劑。漸覺少損。仍進後方。

竹瀝湯第三方。(同上)

竹瀝(三升) 防風 升麻 羚羊角 防己 桂心 芎藭(各二兩) 麻黃(三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兩日服一劑。常用加獨活三兩最佳。此方神良。頻進三劑。若手足冷者。加生薑五兩。白朮二兩。若未除。更進後方。

竹瀝湯第四方。(同上)

竹瀝(一升) 甘草(一本作根二兩) 人參 芎藭 獨活 升麻(各一兩) 防風 麻黃 芍藥(各一兩半) 生薑 羚羊角 石膏 防己 桂心 黃芩 附子(一作杏仁) 白朮(各二兩)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減半。內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若有氣者。加橘皮。牛膝。五加皮。各一兩。

百合知母湯 百合病。發汗後者。主之。(金匱)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兩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後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服。

百合雞子湯 百合病。吐之後者主之。(同上)

百合(七枚擘) 雞子黃(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雞子黃。攪勻煎五分溫服。

百合地黃湯 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主之。(同上)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黃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

百合洗方 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主之。(同上)

百合(一升)

上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也。

百合滑石湯 百合病。變發熱(一本作發寒熱)者。主之。(同上)

百合(一兩炙) 滑石(三兩)

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

安中散 治遠年近日。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氣。留滯於內。停滯不消。胸膈脹滿。攻刺腹脅。噁心嘔逆。面黃肌瘦。四肢倦怠。又治婦人血氣刺痛。小腹連腰。攻注重痛。並能治之。(局方)

甘草(一十兩炒) 玄胡索(去皮) 良薑(炒) 乾薑(炮) 茴香(炒) 肉桂(各五錢) 牡蠣(四兩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婦人淡醋湯調服。如不飲者。用鹽湯點下。並不拘時。

安心養血湯 若誤用承氣及寒涼剝削之劑。變證蜂起。卒至殞命。宜服此湯。(溫疫)

茯神 酸棗仁 當歸 遠志 桔梗 芍藥 地黃 陳皮 甘草

加龍眼肉。水煎服。

安石榴湯 廩丘公云。吾患痢三十餘年。諸療無效。唯服比方得愈也。療大疰痢。及白滯。困篤欲死。腸已滑。醫所不能療方。(外臺)

乾薑(二兩生薑倍之) 黃蘗(一兩細切) 石榴(一枚小者二枚) 阿膠(二兩別研漬之)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內膠。令烊頓服。不差復作。療老小亦良。人羸者。稍稍服之。不必頓盡。須臾復服。(石榴預取之肘後同一方無黃蘗用黃連)

安蟲散 蟲痛面皎白。心腹痛。口中吐沫及清水。發痛有時。此方主之。小兒本怯者。多此病。積痛。食痛。虛痛。大同小異。惟蟲痛者。當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隨其證用藥。(小兒真訣)

胡粉(炒) 檳榔 川楝子 鶴蝨(炒各二兩) 白礬(五錢)

上為細末。每一字大者半盞。溫米飲調下。痛時宜服。(按局方化蟲丹。幼幼新書化蟲丹同。)

托裡舉斑湯 邪留血分。裡氣壅閉。則伏邪不得外透而為斑。若下之。內壅一通。則衛氣亦從而疏暢。或出表為斑。則毒邪亦從而外解矣。若下後斑漸出。不可更大下。設有下證。少與承氣。緩緩下之。若復大下。中氣不振。斑毒內陷。則危。宜此湯方。(溫疫)

白芍 當歸(各一錢) 升麻(五分) 白芷 柴胡(各七分) 川山甲(二錢炙黃)

水姜煎服。下後斑漸出。復大下。斑毒後隱。反加循衣摸床。撮空理線。脈漸微者危。本方加人參一錢補。不及者死。若未下而先發斑者。設有下證。少與承氣。須從緩下。

托裡消毒飲 治癰疽已成。不得內消者。宜服此藥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時不可用泄氣。寒涼等藥。致傷脾胃為要。(正宗)

人參 川芎 白芍 黃耆 當歸 白朮 茯苓 金銀花(各一錢) 白芷 甘草 皂角針 桔梗(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脾弱者去白芷加人參。

行氣香蘇散 治內傷生冷。飲食厚味。堅硬之物。肚腹脹滿疼痛。外感風寒濕氣。頭痛。身痛。手痛。足痛。肩臂痛。遍身骨節痛。麻木。發七情。惱怒相沖。諸氣痞塞。飲食不下。心腹氣痛。(古今醫鑑)

紫蘇(一錢) 陳皮(八分) 香附(一錢) 蒼朮 川芎 羌活 枳殼(各八分) 麻黃(一錢) 甘草(三分)

上銼。生薑水煎。溫服。外感風寒。加蔥白三根。(回春無蒼朮)

西州續命湯 治中風痱。(一作入藏)身體不知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識人。拘急背痛。不得轉側方。(千金)

麻黃(六兩) 石膏(四兩) 桂心(二兩) 甘草 芎藭 乾薑 黃芩 當歸(各一兩) 杏仁(三十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麻黃再沸。去上沫。後下諸藥。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猶能自覺者。勿熟眠臥。可厚覆小汗出。已漸減衣。勿復大覆。可熟眠矣。前服不汗者。後復一升。汗後稍稍五合一服。安穩乃服。勿頓服也。汗出則愈。勿復服。飲食如常。無禁忌。勿見風。並治上氣咳逆。若面目大腫。但得臥。服之大善。凡服此湯不下者。當以人口噓其背。則下矣。病人先患冷汗者。不可服此湯。若虛羸人。當稍與五合為佳。間有輒行此湯。與產婦及羸人而有害者。皆為頓服。三升傷多。且湯濁不清故也。但得清澄而稍稍服。微取汗者。皆無害也。(胡洽方。古今錄驗。名大續命湯 按外臺有生薑。郁李仁。防風三味。療中風入臟。及四肢拘急不隨緩急風方云云。)

肉豆蔻散 治脾胃氣虛。腹脅脹滿。水穀不消。藏府滑瀉。腹內虛鳴。困倦少力。口苦舌乾。不思飲食。漸瘦弱。並宜服之。(局方)

訶子皮 川烏(炮去臍) 肉桂(去粗皮) 茴香(炒各二兩) 厚朴(去粗皮姜炒) 甘草(炙) 乾薑(炮) 橘皮(各一兩) 蒼朮(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溫服。

回乳四物湯 治產婦無兒吃乳。致汁腫脹。堅硬疼痛難忍。(正宗)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各二錢) 茶芽(二兩炒粗末)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用腳布束緊兩乳。以手按揉。其腫自然消散。甚者。再用一服。

冰硼散 治咽喉口齒。新久腫痛。及久嗽痰火。咽喉作痛。(正宗)

冰片(五分) 硃砂(六分) 玄明粉 硼砂(各五錢)

共研極細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五六次最效。

地膚大黃湯 妊娠患子淋。宜下之。(外臺)

地膚草 大黃(各三兩) 知母 黃芩 茯苓(一作豬苓) 芍藥 枳實(炙) 升麻 通草 甘草(炙各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後。淋不好瘥。還飲地膚葵根汁。忌海藻。菘菜。酢物。

地龍湯 治瘀積太陽經中。腰脊痛。不可忍方。(醫通)

地龍(焙乾) 肉桂(各五分) 桃仁(十粒研) 羌活(二錢) 獨活 甘草(炙) 黃蘗(姜酒炒各一錢) 麻黃(六兩) 蘇木(八分) 當歸梢(錢半)

上水煎。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