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①,其诊又别。直上直下②,浮则为督。牢则为冲,紧则任脉。寸左右弹,阳跷可决。

尺左右弹,阴跷可别。关左右弹,带脉当决。尺外斜上,至寸阴维。尺内斜上,至寸阳维。

督脉为病,脊强③癫痫。任脉为病,七疝④瘕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主带下,脐痛精失。

阳维寒热,目眩僵仆。阴维心痛,胸胁刺筑⑤。阳跷为病,阴缓阴急。阴跷为病,阴缓阳急。

癫痫瘛疭⑥,寒热恍惚。八脉脉症,各有所属。

【提要】

此奇经八脉的脉象与主病。

【注释】

①奇经八脉:奇者,异也。奇经即异于十二经的另一类经脉,称之为奇经。这样的经脉有八条,故称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

②直上直下:指奇经八脉的走向直上直下。

③脊强:腰脊强直。

④七疝;疝的七种类型的总称。即水疝、狐疝、气疝、血疝、寒疝、疡疝、筋疝七种。

⑤筑:跳动,悸动。

⑥瘛疭:瘛,筋脉拘急而收缩;疭,筋脉缓纵而伸。肢体伸缩交替,抽动不已者为瘛疭,又称抽搐,俗称抽风。

【白话解】

奇经八脉的诊法又有不同。若其脉直上直下,浮为督脉病变;牢为冲脉病变;紧为任脉病变。寸部脉左右弹动为阳跷脉病变;尺部脉左右弹动为阴跷脉病变;关部脉左右弹动,为带脉病变。尺部脉向外侧斜上至寸为阴维脉病变;尺部脉向内侧斜上至寸部为阳维脉病变。督脉为病,见颈项脊背强直,或见癫证和痫证。任脉为病,见各种疝证或体内积块。冲脉为病,见气逆上冲,心腹急痛。带脉为病,主女子带下,男子遗精。阳维脉为病,见恶寒发热,眩晕昏厥。阴维脉为病,见心胸两胁刺痛。阴阳跷脉为病,既可见经脉拘挛,又可见经脉弛缓。至于癫痫、肢体抽搐、恶寒发热、精神恍惚,均分属奇经八脉病变。平人在寸口部触及不到脉搏,可能是脉位移于外侧,如出现在阳溪、列缺等部,称为“反关脉”和“斜飞脉”。

【解析】

前文已经论及,诊脉采取“独取寸口”的原理是: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动脉,而百脉均朝会于肺,五脏六腑之气亦终始于此。因此,气血及脏腑之气运行的情况,均能从寸口脉象上反映出来。所以寸口脉可断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的疾病。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但从历史文献和临床上看,奇经八脉的脉象和主病应用较少,更多的是运用于针灸学领域,故奇经八脉的脉象应用当参考对待。

以下介绍奇经八脉之受病之病机和临床应用:

( 1)督脉: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痛”的病证,症见拘挛、振颤、抽搐、中风不语,癫痫、癫狂、头部疼痛、目赤肿痛流泪、腿膝腰背疼痛、颈项强直、伤寒、咽喉牙齿肿痛、手足麻木、破伤风、盗汗等。

( 2)任脉:任脉在颈颅面部的经穴主治失语、喘息、面瘫、齿痛等。任脉在胸部的经穴主治心肺病证:胸闷、气短、咳喘、喘息、胸痛、呃逆等。任脉在脘腹部的经穴主治胃肠疾患: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胃痛呕吐、纳谷不思、水肿、痈证、脾胃虚弱等。

( 3)冲脉:由于冲脉没有自身的俞穴,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常常被忽视。根据冲脉的功能和病证的阐述,我们在治疗妇科疾患时可根据冲任之气血盛衰辨证;在内科治疗足少阴肾经之疾患时,亦常联系冲脉之证辨之。

( 4)带脉:带脉主少腹疼痛、拘急,腰腹酸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女子不孕,男子失精等症,临床上妇科疾患多见。

( 5)阴阳跷脉:阴跷脉与阳跷脉主要是用于治疗癫痫病,但二者有所区别,阳跷病证之癫痫属阳证,发于昼间,其证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关;阴跷病证之癫痫属于阴证,发于夜间,其证与足少阴肾经相关。除此之外,阴阳跷脉之病证均与其他相关经脉病证相关,常被忽视。在治疗中风偏瘫、风湿痹证、转筋麻木、疝气崩漏等病证中,应该考虑阴阳跷脉的作用。

( 6)阴阳维脉:阴阳维脉不仅可以主治外感表证,也用于内脏疾病的治疗。如治疗营卫不和的表证时,若见恶寒发热等症状,常应考虑到系阳维脉发病,卫气不固而致。在治疗心痛之里证时,也应想到系阴维脉发病而出现的里实证。治疗腰痛病时要考虑阴阳维脉皆能令人患腰痛证,当取阴阳维脉之始穴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