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脉,不及本位①(《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②(《脉经》)。

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肝肺,长短自见。短脉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乃气不足以前导其血也。

【体状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③,涩短迟迟细且难④。

【相类诗】

短涩而浮秋喜见⑤,三春为贼有邪干⑥。

涩、微、动、结,皆兼短脉。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⑦。

浮为血涩沉为痞⑧,寸主头疼尺腹疼⑨。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提要】

此段讲短脉的脉象、主病,以及相似脉、相兼脉的脉象及主病。

【注释】

①不及本位:短脉脉体短小,寸部、尺部脉体均不足。

②应指而回,不能满部:搏动短暂,应指即回,不能充实于寸部、尺部。

③两头缩缩名为短:短脉既不能满于寸,又不满于尺,故称“两头缩缩”。

④涩短迟迟细且难:涩脉虽然也可见脉体偏短,但与短脉不同之处还有脉体偏细,往来艰难迟缓。

⑤短涩而浮秋喜见:秋季阳气初敛,气血运行不似夏气涌盛,故脉象见浮略有短涩。这是人体阴阳气血与四季保持协调之象,故称“秋喜见”。

⑥三春为贼有邪干:春季自然界变化是“阴消阳长”,气血运行渐盛而应见长脉,弦脉,今反见短脉,则可视为邪犯于内的病脉。此外,中医认为长脉应于春,属木;短脉应于秋,属金。春季不见长脉反见短脉,是为“金来乘木”,故春季见短脉为逆。

⑦短而滑数酒伤神:酒为纯谷之液,过量饮酒,湿热内生,气实血涌,故脉来短促而见滑数。

⑧浮为血涩沉为痞:短脉见浮为血少而涩,血少不能敛阳则见脉浮;若短脉兼沉则为胸腹痞满,因气血阻滞故见脉沉。痞:指胸腔堵闷不舒或指腹部积块。

⑨寸主头疼尺腹疼:寸部短脉主上焦病变,故可见头疼;尺部短脉主下焦病变,故可见腹疼。这里的头疼、腹疼只是例举寸尺分主上下,临证时不可拘泥。

【白话解】

短脉的脉象为脉体短小,且搏动短暂,应指即回,不得充达于寸部或尺部。

脉象及相类脉:脉来既不能充满寸部又不能充满尺部是为短脉,而涩脉除脉体短小还兼见细迟,往来艰难。若秋季见脉短涩而浮属正常脉象,而春季见短脉则为贼邪来犯的病脉。

主病:短脉的诊察主要是视其能否充满于寸部或尺部,短脉兼见滑数可能是嗜酒酿成湿热。短脉兼浮可主血液涩少,短而兼涩可能是胸腹痞满,寸部短脉主上焦头痛,尺部短脉主下焦腹痛。

【解析】

短脉多因阳气不足,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所致,故脉短无力。也可因气滞血瘀,痰食阻滞使脉道不畅所致 ,但必是短而有力。因此短脉也不尽主虚证。

现代医学认为,短脉是指桡动脉搏动的长度短于正常人。血流缓慢,血容量不足,或失液过多血液浓缩,有效循环量降低,使血流涩滞,常见短脉。主动脉瓣缩窄严重,血液流入血管明显受阻,不能充盈脉道而显细小无力,血行缓慢,也可形成短脉。故临床上,短脉不是多见脉象,主要见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失液过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