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后学季本辑录
象、彖、爻上传
象者,伏羲所画卦体之象也。彖者,文王所系一卦之辞也。爻者,周公所系六爻之辞也。孔子皆为之传,以释其义。释象义者谓之象传,以一卦之大旨言也;释彖义者谓之彖传,以卦全体之不变者言也;释爻义者谓之爻传,以卦各爻之变者言也。此三传者,皆孔子之手笔,深得羲、文、周公之意,非若讲师之所传或有失真者也。后
汉郑康成以来,诸儒皆谓孔子作十翼之辞,自上下经二篇外,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封九、杂卦十,所谓十翼也。郑学之徒,并同此说。彖、象传,义随经二篇而分,故亦有上下也。至宋皆未有改。虽或有以文言列系辞前者,或有以彖、象、文言互为分今者,亦其小异耳,而谓孔子所作,则无异论也。十翼与经文,本皆异卷。前汉费直得古文周易,而始变之,以经附傅,然经传之文犹旧也。至马融传郑康成,康成乃以彖、象连卦辞、爻辞,
而以本加彖曰、象曰;王辅嗣又附乾、坤二卦文言而加文言曰,于是经传遂大乱矣。夫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五传,其成传于孔子,或后人所附会,皆不可知,已论于名传下矣。然象、彖、爻三传,则皆孔子释经之精义,安可混而无别哉?宋儒亦有知象、彖、爻传之为三者,如胡周父以为彖一、大象二、小象三,胡翼之以为上彖、下彖、大象、小象。其曰彖,则彖传也;其曰大象,则象传也;其曰小象,则爻传也。但以大象列于彖传之后,而与小象通名为象,似亦未离于汉儒之见
耳。今稍更定之,以象传列于彖传之上,而与彖爻合为一类,使一卦之义即孔子之言而可求焉。其次则依经所列之卦,而仍分上下二篇。若夫十翼之数,则不必拘云。○象,本南方大兽之名,命在其鼻,其所食物皆以鼻取之,如天之象以气致用也。又象齿感雷,莫之为而文生,与天象感气莫之为而文生者同,故易中借此以为肖象之象。彖,说文以为豕走也,其字从互从豕,互豕,头上锐之形豕,走断而不疑,故易中借此以为决断之断。爻,阴阳相交而效见之意,详见
系辞下传第五章。
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取天象,故即天以发明乾义,后凡取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为义者,仿此。天行,天运也。天性至刚,不为阴柔所杂,纯亦不已者也,故谓之乾。不曰乾而曰健者,以其声相似而通用耳。盖凡以天言乾者,皆取健意,非谓其气体苍苍而已。天运不已,君子体乾之象,则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至刚也。
右乾象传。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道
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施,始豉反】
乾元之所以生物者,在于初动之几,故谓之始。此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自此端而充之,则发育万物,无所不尽,是大其始也。故语乾元者,必曰大哉。统,总也,主宰之意,言乾元之始,所以主宰乎天道也。此以天道释乾元之义。气之所蒸为云,云之所蓄为两。云行者,阴阳交也;雨施者,雨泽降也。如此,则能通万物,而万物之得其润者,各随品类,流于形而无不畅矣。此以天道释乾亨之义。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自其资始之初而言已,皆乾道之变矣;至其以渐长成,有
不知其所以然者,此则所谓化也。性者,命之所成;命者,性之所出。盖乾道之生万物,命之而成性,一物各具一太极,是其贞体之所正,而保之以合于太和,在人则为发而中节之和矣。性命得正,所谓利贞也。此以天道释乾利贞之义。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终始,指初爻以至上爻而言,即系辞下传第十章原始要终之义。不曰始终,而曰终始者,不终则无始,循环无穷之意也。六位者,六爻之位也。御,控御之御,谓
主而行之也。此言圣人于六位所当之事,能大明之,而自始至终,处之悉当,各以时成。盖其所主以御于天者,乘六龙而以时行耳。见圣人全体皆乾,无一毫阴柔之蔽,故处卦位而皆明也。终,有利贞之义,此不止言圣人之元亨也。古本,此十五字在乾道变化之上,草庐吴氏移于乃利贞之下,今详文义,当属于此。首出庶物者,乾能主宰万物也。万国咸宁,则无为而天下治矣。此见利贞之化也。
右乾彖传。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在下,谓其微而未见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施,始豉反】
德施普,非谓其泽已远施也,但言其德能及物而□之,犹所谓德博而化云耳。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如反求诸已之反;复,如七日来复之复,谓反而复于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进,谓当进步不进,则有咎矣。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作也,谓大有为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盈,谓亢也。久于亢,则其心有所不安而生悔,程子所谓盈则变有悔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天德,非必指乾,凡阳刚之德,皆天德也,其心不安于为首,故曰不可。
右乾爻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道无为,其势顺而不可遏,非若天行之能主宰也,
故以势言。坤者,柔德之积也,积德之厚,则无物不载矣。
右坤象传。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坤之元,顺乾者也,故以资生言,谓生意之自然也。乾以阳刚为主而始物,自此充之而极其大,故称乾以大哉。坤,则顺其大之势而无所为,则不可以有加矣,故曰至哉。承,奉也。曰奉天,则坤之事皆乾之所主也。天之始物,其大无体,而坤之顺与之合德,见坤元之
至,亦同其大也。弘,亦大也,自其恢廓而言,则谓之弘;自其包罗而言,则谓之大,皆以乾言也。含,含蓄也;光,光辉也,皆以坤言。乾道之弘,以坤含之,则其美蓄藏而积盛,此坤之静翕也。乾道之大,以坤成之,则其用虚明而化光,此坤之动辟也。惟顺,故不专行而能含。唯含,故不外骛而能照。含而有光,所以为亨,而品物由此畅茂矣。此以地道明坤元亨之义。马,阳物,而此属阴,故为地类。马行于地,正以其为阳而在阴中也,与龙之飞于天者不同矣。牝马,顺中之健,故其行无疆,足以配乾之健也。此以地道明坤利贞之义。
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强。【应,于证反,后凡言应者,并同】
柔顺之利贞,即牝马之贞也。顺主于健,君子之所以有攸往也。坤先乾,则迷而失其所由之道,唯后乾而顺之,乃得坤道之常耳。西南,阴方,所当得朋,故可以类行;东北,阳方,所当丧朋,故终有庆。言终,则究于西南而代有终矣。庆者,福泽及人之义,坤以有终为庆。此皆言坤道之顺也。顺,则安于牡马之贞而吉矣。顺中有健,然后与地之无疆相应。地之无疆,即牝马之
行地无疆。而行地无疆,即坤之德合无疆也。程子谓彖有三无疆而不同,似不知所谓无疆者,本健而言也。
右坤彖传。
初六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初六履霜,本草庐吴氏所定,盖据魏志、许芸之言。古本作履霜坚冰,于义似衍坚冰二字,故朱子亦从魏志。○凝,结也。驯,狎习也。致,致其极也。其道,阴道也,阳亦有资于阴者也。一阴之生,即有陨自天之意,非必不善也,但阴以从阳为正,阳既往而阴无所繋,则蹢
躅而不可制矣。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阳以九为变,阴以六为变,变则动矣,故以六二言动。光,言其大也。凡德至于大,则充实而光辉发外,遍照旡方矣,故语大者多言光。
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知,音智】
六三,阴含阳美,本可以贞。然蓄之既久,则必以时而发,见阳之不能不有为也。光大者,大而有光也。从王事,则本以阴含阳之德,充实而有光辉,是其知足以光阳之大也,盖无成有终之意。
括囊旡咎,慎不害也。
慎,谓括囊;不害,谓无咎。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文在中,与美在其中义同。充实之谓美,美之条理谓之文。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其道,阴道也。坤至于上六,而阴已极矣,阳安得不与之战哉?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大终,以牝马之贞言。马,阳物,故曰大也。终,发永字之
意。
右坤爻传。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坎,本取水象,此不曰水而曰云者,云蒸则为雨,雨隆则为水,从其类也。凡卦,皆假象以明义,随其所取以立说耳。云雷,谓将作雨也,如君子之治世,将使泽被天下也。经纶,皆治编之事,治世,犹治丝也。经者,先总其绪为一,而后分之;纶者,先理其绪为二,而后合之。
右屯象传。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难,乃旦反】
震体,一阳生于二阴之下,故曰始交。外遇坎险,有所沮抑而难行,故曰难生。此以二体释卦名义也。
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动险,二体之德也。不曰元亨而曰大亨者,主有为而言,此刚德之不能自已者也。元亨之动在险中,则设施之际,宜小而不宜大,其贞为居贞矣。不言利者,利在贞中。此释元亨利贞之义。雷雨,二体之象也。动亦本震初爻而言,谓方动而欲其满盈也,虽施未大行,而有为之势已动矣,此亦元亨之意。天造,谓肇造之
初。草昧,谓人无统属,而其心昏昧,如草之荒乱也,故必当立君以主之。不宁,不安也,谓人心未孚,常栗栗危惧也。此释利建侯之义。○后凡以卦德、卦体、卦象释卦名、卦辞者,皆以此例推之,后不备述。
右屯彖传。
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盘桓之正,居贞也。然九在动体之初,有有为之志,欲行其所居之贞,非终于居者也。贵者,有王者之德而能行仁政者也。亲民于下而为之主,所谓下贱也。大得民者,行仁故也。
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难,乃旦反】
邅回不进,是其难也。反,变也。守贞而不轻字人者,守其常也。久而知其可字,然后字之,则为变其常矣。
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舍,音舍】
从禽,志在于得禽也。穷,则极而无所得,所以吝也。
求而往,明也。
人主有志于安民,未有不求贤以自辅者也。然贤者不轻于进,必择之审而后从,相与往而有为,正所以十年乃字也。以伊尹之圣,犹必待汤三聘而后出,非知止有定而爵禄不入于心者不能,故曰明也。
屯其膏,施未光也。【施,式豉反】
光,大也。
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言必取祸而死期将至也。
右屯爻传。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断。【行,下孟反】
艮山坎水,蒙之象也。坎不曰水而曰泉者,水取险义,而泉则自其源之初出者言也。山下出泉,言静体中天机之动也。盖与险各取义耳。果行者,果决其当然之行;育德者,养育其本然之德。行者,德之见于事;
德者,行之根于心。果行所以育德也。谓之育,则待其自生,如泉之有渐矣。盖人心蒙昧,则德不明。而德之所以不明,以志之不果也。果行则有定志,本立而道生矣。立者行之果,艮之静也;生者德之育,泉之动也。此以人之所以自开其昧者言。
右蒙象传。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山下有险,以水为险,险不通行,以此取蒙之象,别为一义也。险而止,二体之德也。坎以刚揜为义,阳刚陷于险,又遇艮而止,人之所以蒙昧而未开明也。卦之
得名如此。盖蒙非恶德也,当其初,昏晦未开,而气机尚蔽,故亦有蒙之时耳。然自其德而言之,则二阴所揜之阳,刚而得中,本非终陷之德,而外体之止,亦德之能静养者,故充其刚中之志,而加之以静养之功,则所以发蒙之道,即蒙而在也。卦中或言蒙,或言发蒙,以此求之,则义自见矣。后凡卦名之释,与不义不同者,皆当以此类推。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能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以亨行,谓发蒙者以亨道行之,而感通人心也。时中,本九二之居中,言随时处中,因物而曲成之,所谓亨道也。志应者,谓童蒙之志应于我,非我有求于彼而强其明也。志应,本为童蒙求我而发,然而不及童蒙求我一言者,盖彖传从略之辞也。后多仿此。刚中者,亦以九二言,其中有主,故教不轻于言也。时中、刚中,同一中也,自其立德于己而言,则曰刚中;自其曲成于物而言,则曰时中耳。正,即利贞之贞,以止体言发蒙者,养之以贞,主静之教也。作圣之功,以静为主。此释卦辞。
右蒙彖传。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正法者,正身以立法也。
子克家,刚柔接也。
九二以阳刚统治群阴,自三以上,皆其所发之蒙也。阳爻上交于阴,故曰刚柔接。教者,代天理物之事,所以为子克家也。
勿用取女,行不顺也。【行,下孟反】
行不顺,言其失身也。
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阳实阴虚。实,谓阳刚。远实,与阳刚相远也。阴资阳以为明者,九四既以阴居阴位,而上下又与三阴相比,远于阳而明无所资者也,所以为困。
童豪之吉,顺以巽也。
自三阴相比而言,则谓之顺;自阴居阳下而言,则谓之巽。
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上下顺,指群阴而言,言皆柔顺而易于施教,不必过刚以害之也。
右蒙爻传。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上,时掌反;乐,音洛】
坎,水象,不曰水而曰云者,义与屯同。宴,安也。饮食以宴乐,安常之事也。朱子曰:云上于天,无所复为,待其阴阳之和而自雨耳。事之当云者,亦不容有所更为,但饮食宴药,俟其自至而已,一有所为,则非需也。
右需象传。
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待也。险,坎也。刚健,乾也。刚健之人,性常躁动,必待遇险而需。然以卦德论之,则虽遇险,但有需而已,而其健不至于陷。至于坎体得中,则得其中正而从容
有为矣。困于陷则穷,无所往,非乾健之义也。此释卦名义。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天位,阳刚居五,得尊位也。正中者,贞而得中也。有功者,济险而不陷也。此释卦辞。
右需彖传。
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难,乃旦反】
犯难行者,不安常而躁动也。初本微阳,而非躁动,以需为常,故曰未失常也。
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言终也。
衍,宽意。以阳刚居阴位而得中,吉也。
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灾,谓寇之为害也。外,外体也。敬慎者,以三居健体,有敬慎之义。不败,本不陷言,即所谓刚健而不陷也。然则寇之至,由我至之。敬慎,则寇无由至矣。
需于血,顺以听也。
顺,谓六四阴柔之顺也。聪,聪乾也。
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贞,则其经中正,故能酒食以待时也。中正,即彖传所
谓正中。但自理之得正而言,则以正合中也,故曰正中;自德之在中而言,则以中行正也,故曰中正。以欲恊韵,故随其所重而言耳。余义详见乾文言传。
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夫也。【当,都浪反,后当位、不当、正当、得当之当,并同,但有协韵者,则都平声】
上六以阴居阴,当位者也。其曰不当位,谓虽遇阳爻,亦未大失。如小畜六四以阴畜乾,其上九以阳爻居之,亦不为害,但不厌于以阴常畜,故征则凶耳。
右需爻传。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程子曰:天上水下,相违而行。二体违戾,讼之由也。若上下相顺,讼何由生?故凡作事必谋其始,绝讼端于事之始,则讼无由生矣。今按:始者,利己不爱人之心也,致讼之端,乃在于此。
右讼象传。
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凡讼,皆起于心之不平。唯在上者刚,则性不顺,而下之情不得通;在下者险而不安,欲以求直,故讼生焉。又内险自危而见于外者,健而不可遏,则成讼矣。此皆卦德之所以有讼也。此释卦名义。○此以乾为致
讼。至于四、五二爻,则以乾发无讼之意。盖自势从所重而言,则为讼;自处不失宜而言,则为无讼,亦随时变易之义也。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刚来而得中,但谓九二刚得中耳,盖主坤体得乾中爻而言,故曰来也。后凡主乾中得阴爻、坤中得阳爻者,皆卦变也。朱子卦变之说非是。详见说卦传弟十章。成,谓穷极其事,见讼可以不终也。尚,犹贵也。中正,则化于仁而无讼也。渊者,水之深处,入则陷于险而
不可出矣。此释卦辞。
右讼彖传。
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辩,当作辨,言其心自能明其辨也,非谓求辩于人也。
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凡讼,皆求直于在上之人,故曰自下讼上,非谓下讼其上也。掇,拾也,犹牵连也。盖讼由于上,则患于牵连者众矣。
食旧德,从上吉也。
上,谓外体之乾也。
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不失者,不失其本心也。盖从王事而无成,故能有终如此。
讼,元吉,以中正也。
中正以元言,元者,中正之德,即所以为大人也。
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受服而称其德,则人敬之。以讼受服,人所不敬也,岂能自安?一朝而三自褫脱,其不安甚矣。
右讼爻传。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畜,敕六反】
地中不能无水,所以资其漑物之功。犹国中不能无民,所以资其守邦之助。此以地中有水取象,盖以地象国,以水象民也。容与畜,以地言;民与众,以水言。能容保其民,然后可以畜聚其众。盖师以得民为本,故发此义。若彖传,则以卦体一阳在下体之中者,为卦之主而统群阴,又以险顺二体发统众之德,则与地中有水之象,各取一义。盖象传所言在厚民生,足兵之本也;彖传所言,在全民命,行师之要也,可以互相备矣。
右师象传。
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王,往况反】
众者,以群阴言也。卦体以一阳统五阴,故为众象。贞者,行师之正道也。行师者,一出于天理之正,无一毫自利之私,如文王之顺帝则、武王之无贰心,然后可以为正。以,用也。用众而以正,则王者之事也,故曰可以王矣。九二阳刚得中,行师以刚中为主,故为师之贞也。二以刚中之德,而与五柔中相应,刚而济之以柔也,盖发顺字之意。内卦险体,有栗栗危惧之德。师,本险道也,而遇外体之顺,则以顺道行险矣。此以丈
人言也。毒,困苦也。动天下之民而劳之,民所不欲,困苦甚焉。然以顺道行之,则虽在险中,而栗栗危惧,唯恐民命之有伤也。其顺足以王,故曰吉;其险不至伤民命,故曰无咎。此释卦辞。○易中卦爻言应者,始此。盖刚柔虽二体,而有相济之义,合而言之,其实一德而已。故凡言相应者,皆谓刚柔合德,义各有所取。如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则取五阳应六四一阴也;履,说而应乎乾,则取兑应乾也;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则取六二一阴应乾也;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则取五阳应六五一阴也。凡此,皆义
有相系者。若义不相系,则虽初与四【二与五、三与六】,亦无相应之情。至于中正之德,则本相应。盖外体中正之德,即内体中正之所养成。养成,则发用者大,而为君德。故刚中而应,则柔之所以济刚也;柔中而应,则刚之所以济柔也。盖有一定而不可易者。先儒槩以初应四、二应五、三应六,而以二体分为两人两事,则不知则柔所系之轻重矣。然有情相系而辞不及,则以意会之而已。
右师彖传。
师出以律,否藏凶也。
旧说,以律为齐众,故以失律为失令。殊不知讨罪安民,乃为行师之正道,而号令节制,乃其余事耳,非以众正之义也。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九二以丈人之德,在师之中而得吉。天子以其能顺人心而安天下,非亟战残民者也,故锡之命以宠荣之,或以词命,或以车服,皆不可知。然王者之心唯欲柔来万邦,不欲以力服人也,故曰怀。怀,则主于德爱,而见其所重在不战矣。
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师,以全民命为功,见战胜不足为功也。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宜退而退,乃师之常。
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以中行者,以九二之中德行师也。用人不当,则亦致败失。
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正功,谓正安民之功。小人旡安民之志,则其斗乱矣,安能如大君之开国承家哉?
右师爻传。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地上之水,流行以入于地,最相亲比者也。万国之有诸侯,犹地之有万物也。天子建国置侯而亲之,德泽加焉,犹水之入于地而滋其生也。此以君之比民者言,故取地上有水为象。○言先王建国,是自先王始也。凡体象之义,以通于上下而言,则曰君子;以通于王公者而言,则曰大人;以王者行政而言,则曰后;以制作所始而言,则曰先王。先王,盖指武王。
右比象传。
比吉。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
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吉下,旧本有也字,郭京、王昭素皆以为衍。草庐吴氏删去,今从之。君能比人,故有吉道。辅,释比义,而下顺从即辅也。此以人比我言,人比我,我之所以为吉也。下,以初、二、三、四四阴爻言,谓己顺从者也。不曰上者,至不宁者来,而后上方顺之,故以上下应言于下句。时已极而犹后至,故曰道穷。此释卦辞。
右比彖传。
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有他吉者,吉不止于得所依,如凡民而已。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比,本于心,盖因人之当比而比之,非狥人而比也,则于己旡所失矣。
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伤,谓伤其为小人也。
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贤,以五有中德,在四之上,而四比之,故曰从上也。
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诚,上使中也。
以吉言于显比,则下文皆顺比之意。舍逆,去者不追
也。取顺,来者不拒也。上使中者,中非上所能使,人皆化之,同一德也。正中,与正当意同。详见履九五传。
比之旡首,无所终也。
上之道穷矣,不比,何所终乎?
右比爻传。
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气畜则不成风,风行则气散,但行于天上,则在天之下,风所不及者,犹有所畜也。所畜不全,则不大耳,故以此取小畜之象。懿,美也。文德,德之见于事而有条理者,随事以求诚,诚之所在,即小德之畜也。若大畜,
则小德之应于事者,皆大德在中为主,而无所散也。○小畜,舆大畜不同。小畜者,以阴畜阳,阳行阴而畜者也;大畜者,以阳畜阳,阳能自畜者也。
右小畜象传。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四,阴位也,而六以柔居之,是柔得位也。上下五阳,皆以四为卦主而应之,阳待四而畜也。刚不得柔则躁进,故以柔畜之。一阴力弱,故曰小畜。凡释名,多不言曰,其言曰者,文异耳。此释卦名义。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
施未行也。【施,始豉反】
健而巽者,乾既畜,则其德巽而能入。又阳刚在乾体之中,本有有为之志,但未畜则志难遽发,至九五则阳刚得位而志行矣。阳发于用,所以亨也。尚往者,阳犹进也。阴,力微而不能尽畜,则阴之施尚未行也。若所畜者大,则施行矣。此释卦辞。
右小畜彖传。
复自道,其义吉也。
阳主于进,而初之义则吉也。
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不自失者,得其本体也。当畜之时,而发用太早,则失之矣。言亦者,本初爻复自道而言。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室,指妻而言,男以女为室。阳刚不过,有所含畜,而处得其中,则柔道可宜其妻,而妻听顺之矣。苟发泄太过,不足以服妻之心,则妻亦宜有以裁其过者,此不能正室所至也。以夫妻言,盖取以阴畜阳之义。
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上,指五,言畜德至此而成。然由四而畜,则四之志与五相合矣。
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富,以阳刚畜而成实德者言。
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积载,积之厚而至于载也。疑,如不疑其所行之疑,心有所碍而未通也。不能畜而欲有为者,皆畜之小而德犹未固也。若至于大畜,则不疑其所行矣。
右小畜爻传。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泽,卑下之处,水潴而不流者曰泽,其大者则海也。泽与天对,则最上者天也,最下者泽也。辩上下,谓别上
下之分、尊卑之等差是也。上下之分不辩,则民志无由定矣。故辩上下,所以定民志也。履,本敬而为礼,辩上下以定民志,礼之节也。因礼之有辩上下,故遂取上天下泽之象以起义。
右履象传。
履,柔履刚也。
柔履刚者,柔为刚所藉也。先儒多训履为践,盖言践,则蹈实祸矣,安能免于咥人哉?唯藉,则祸自外来,而在我者犹有待其自去之意,于义似安也。履之训践,但可为假借之辞耳。此释卦名义。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说,音悦】
说体之阴,欲也,从之则危,外体得乾而敬以保之,得免于祸,所以有履虎尾不咥人之象而亨也。至九五阳刚中正而得位以行之,则无所疚。不疚,谓无疵也,本亨而言。盖从敬惧中得之,故其德明而有光如此。光明,正以见不疚之意。中庸所谓笃恭而天下平者,正谓此也。此释卦辞。
右履彖传素。
履之往,独行愿也。
独行者,无他杂之之辞。愿,所欲之根于心者,谓诚意也。
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礼文外见,则易乱其中,中以静为正,何乱之有?
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不足以有明,不足以与行,言柔杂于刚,刚德不足,不能有为也。位不当,详见豫六三传。盖三为阳位,本已不中,而六居之,又复不正,易动于欲者也。虎尾之危,正在于此。然阳刚履之,则有敬畏之心,而足以有为,
乃得免于人欲肆行之祸。刚德不足,而徒任其刚暴之志,躁动妄行,如武人之为大君,此所以为履虎尾咥人凶也。
诉诉终吉,志行也。
阳刚至五而志行,所以为终吉也。
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五,阳位,而九居之,以阳居阳,为得其正,于他爻但曰位,或曰当位,未有言正者,唯九五则常言正。盖五本中位,而其得正亦本于中者也,故言正已兼中意,所以别于三、四之不中耳。然或言正中,或言正当者,
自其德之所存而言,则曰正中;自其事之所宜而言,则曰正当。其实当即正也。以欲恊韵,则中与当各随所用,而以正为兼有之辞,见正则中在其中,虽言当而不言中可也。
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元吉,则笃恭而天下平之化皆原于此,故曰大有庆也。
右履爻传。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相,息亮反;左,音佐;右,音佑】
天在上而其气下降,以交于地;地在下而其气上腾,以交乎天。交则情通,所以为泰。财,与裁通。天地之道,天地所赋于人之理也。宜者,道之所宜。道之本体,其大旡外,虽圣人亦有所不能尽,故必裁成之,而随其宜以立教,使人人可能即辅相也。自道之全体而言,则谓之裁成;自有助于天地之所不能而言,则谓之辅相。裁成,即所以辅相也。左右者,左右扶持之而使其德不偏也。道之所宜,皆以理言,故裁成辅相者,理之出于天地者也,故曰天地。而此理在人,则人生有赖于圣人之教以立德者也,故又曰以左右民也。此
致治之事。泰之时,上下志同而可以有为,故发此义。
右泰象传。
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尔,小人道消也。【长,展两反】
万物通,气相通也,此发上下交之义。上谓君,下谓臣,王志同,所以通也。此释卦名。阳阴,以刚柔之德言;健顺,以乾则之德言。内阳健者,为君子而发也;外阴顺者,为小人而发也。此释小往大来之义。君子道长,阳进也;小人道消,阴退也。此释吉亨之义。
右泰彖传。
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外,谓外体应用之地,所以出而用世也。
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泰之时,情虽通,而人之德犹未正也,故以包荒为重。专于包荒,非中道也,故又以用冯河、不遐遗、朋亡三者继之。言包荒得尚于中行,则中行之中包用冯河、不遐遗、朋亡而言矣。光大者,九二阳居阴位,能包阳而光其大也。
无平不陂,天地际也。
天地际,谓阴阳之交,乃理之必然,虽陂必复,而当以艰为贞也。此为泰之三阴在外而发,见阴之顺阳,亦阳艰贞之所致耳。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失实,言三阴从阳而不为主也。阳实则能为主,阴虚则但顺承而已,不有其富之义也。中心愿者,言阴之从阳,出于本心也。
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愿,即六四中心愿之愿。六五柔顺得中,以顺德成以祉之功,能行其愿者也。
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命乱,谓否至则天命亦乱,乃循环自然之理,非人力之所能为也。
右泰爻传。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辟,音避;难,去声】
地气不上腾,天气不下降,是不交也,所以为否。此小人得志之时也。俭约之以藏于内,而无可见也。朱子曰: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避小人之难,人不得以禄位荣之。
右否象传。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旡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长,展两反】
观泰象传,则可知矣。旡邦者,志不同而天下之国皆不听命也。
右否彖传。
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志在君者,以顺从阳也。
大人否亭,不乱群也。
乱,犹杂也。否之时,大人本守艰贞,而俭德避难者,不
杂于小人之群也。其所以否而亨者,以小人之能包承耳,明大人之不失正也。
包羞,位不当也。
三在否时,阳虽未泯,而其位不中,亦阴邪之所易乘也。六之不正,亦有由矣。余义见豫六三传。
有命无咎,志行也。
天命已复,则阳刚志行,不终否也。
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位正当,义见履九五传。
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何可长者,正以见阳之能倾也。
右否爻传。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与,相与为一之意。天体虚空,火炎上而天与之合一,阳光之照,无障碍也,故以取同人之象类比而合之也。族者,物类之本同,如父子君臣各为一族也。辨,分别也。物,以族之成形者言。分其族而类之,即所以辨物。如是,则有以通天下之志,而处之不失其方,是大同也。
右同人象传。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以六二一爻为卦之主。二,以阴居阴,柔得位也;在下体之中,得中也。得位得中,中正之德也。然阴不得阳,则或蔽于私。唯上应乎乾,有乾乾惕若之诚,故足以胜私,而六二中正之德,不复有所蔽,所以能同人也。曰同人下,旧本有同人曰三字,胡氏、程子皆谓衍字,而草庐吴氏删去,今从之。此释卦名义。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乾行,则能去私而勇于同人,故亨而利涉大川也。离
者,明之美也,故曰文明能健,则明之不息也。柔顺中正,而又上应九五,刚健中正,柔而济之以刚者也。内外二体之德,体用之道,君子之所以有为者,其贞如此,故能通天下之志而大同于人,此所谓利君子贞也。亨与利涉大川,皆本于此阳刚用事,故曰利君子贞,与否之不利君子贞者异矣。此释卦辞。
右同人彖传。
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草庐吴氏曰:又谁咎,又谁得而咎之也。
同人于宗,吝道也。
三之有私,二之中正所羞也,故二有吝道。
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刚,谓乾体在上。敌刚,则有所畏惧而伏也。三之时,犹动于私,至于久而不复能起,则安而行之矣。盖非德盛则私欲未能净尽也。私欲净尽,当以九五时言矣。
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既乘其墉,则非阳刚之力有所不克也,盖入于乾体,不安于不义耳。困,刚为所揜之意。则,法也,谓天理之正。云困,则知其已蔽于私而反正为难也。非乾道,其孰能之?
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先,谓号啕。中直,即六二之中正,自其无所违曲而言,则谓之直,与克协韵耳。相克而后遇,本其后之所以为笑也。
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无位,则不得大行其志,故其志未得。如此,则不必得位大行,而后为同人也。
右同人爻传。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火在天上,阳明发扬而无所不照也,故为大有为之
象。遏恶扬善,赏善罚恶也。罚以遏之,赏以扬之,使之各得其常者。天之休命,好善恶恶,一顺乎理,无有作好作恶,所谓顺也。遏扬,本刚德言;顺,本柔德言。
右大有象传。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五,成功之地,故位曰尊位,中曰大中。以其能应用而言,则曰尊位;以其已养成而言,则曰大中。与同人六二之得位得中者不同矣。上下应之,诸阳与之合德也。盖六五之德,中而得位,已足有为,而诸爻又皆以阳应之,则柔以刚为体,有为之所以大也。此释卦名。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文明者,明得中也。刚健文明,则明之文者本于健,而所照者大矣。天,即刚健而能为主宰者也。五与合德,则刚健以主之,随所行而皆宜,故曰应乎天而时行,所以为元亨也。此释卦辞。
右大有彖传。
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初九,本体潜藏之德,动而失其本体,然后为害也。
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积中者,刚健之德,积于中也,能胜任,故不败。
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躁动,则不足以孚众之志,其交为害矣。
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晳者,辨之精也。以离体能与乾合德言。
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易,以豉反】
信,即孚诚也,能感人心而志相应,是有以发人之志也。人心自服,何待隄防?此君子之心所以坦然平易,而不必过为之备也。慈湖杨氏谓六五大中之道,其心平易,初无戒备之意,而自有道德之威,得之矣。由此观之,则圣人所谓大有为者,在于诚敬之至,而不
在于检防之周矣。
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天在上,天祐所以见上吉也。
右大有爻傅。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重寡,称物平施。【裒,蒲侯反;称,尺证反;施,始豉反】
地体,卑下者也,山有蕴于地中者,是地中有山也。山体本高,而蕴于地中,则高者损抑而为卑矣。谦之自卑者,其象如此。裒,一作掊,以手掬取之义。多者,自满之心也;寡者,不自足之心也。多者裒之,则加之祸以抑其过也;寡者益之,则福之所归,而不及者有所补也。此福善祸淫之常理。而君子之处物如此,然后为得其平也。称物,以权衡之称物取象也。平施,谓施之得其平也。夫岂损高填下而使适均之谓哉?
右谦象传。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上,时掌反;恶,乌路反;好,呼报反】
天道下济,以艮体九三言,阳刚下交,与阴相济,艮有光明之义,盖阳得阴以止之,而其明有光也。地道之
卑,即坤体之顺而行于上,以卑逮下,光明之所以能发也。光明因顺而上行,所以亨也。亏者,退而消也;益者,进而长也。此谓日月阴阳之类。变者,形之坏也;流者,水之归也。此谓山川陵谷之类。鬼神以天地福善祸淫之灵言,害即祸也。好恶,以人心言,所谓裒多益寡者,即此好恶之心也。此言人所以当谦之意。心之主张奋发处,谓之尊;心之柔顺谦下处,谓之卑。九三以止体之阳,所以光也。光,即光明,而居坤之下,则卑矣。然地道上行,能顺乎阳,三之光明亦因以发,恶得以其卑而逾越之哉?见阳刚之光,能出乎阴之上也。
其德可久,所谓君子之终也。君子有阳刚之德者,以九三言。盖九三为成卦之主,非此不得为谦也。
右谦彖传。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养也,谓养谦德也。
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中心得者,得其本心之正也。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万民服者,以九三能为众阴之主也。
无不利㧑谦,不违则也。
则,法也,以阳刚言。盖六四之㧑谦,以阳刚在三者为主,故曰不违则也。
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不服,因万民服而言。谦之为德,能服万民,而有不服者,则用以侵伐,谦岂煦煦为仁者哉?
鸣谦,志末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志未得,谓时不用而不得行其志也。义与同人上九志未得同。此则为征邑国而发。征邑国,与九五征不服相因。盖九五得志则可大行,故侵伐以征不服之国。上九不得志,则但有自治而已。行师以征邑国,刚
道用于自治也。
右谦爻传。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老。
程于曰:雷者,阳气奋发,阴阳相薄而成声也。阳始潜闭地中,及其动,则出地奋震也。始闭郁,及奋发,则通畅和豫,故为豫也。今按:雷出地奋,自然之动,其声之发,无所闭郁,盖以自然通畅为和也。乐者,所以导和,乐以和心,则德益进。作乐,所以自崇其德也。盖豫,德之和也。但豫之时,易于怠弛,故作乐以振德之,使其心常和,所谓崇德也。先王,指武王。殷,盛也。荐,祭享也。
既有和德,则足以配天。配天之祭,推其德始于祖考,而以祖考配享礼之最盛者,故曰殷荐。配以祖者,郊祀后稷以配天也。配以考者,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也。天与帝,一也,总而言之,则为上帝。以祖考配,则天神格而人鬼响,非和德之至者不能也。此但主于和而言,其能通神明耳,非谓以所作之乐荐也。即以所作之乐荐,则所谓宗德者,崇谁之德邪?义不相贯矣。
右豫象传。
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九四一阳,为卦之主,而上下应之,则群阴顺之矣。四乃有为之地,于此而动,则无所滞,其志得行也。坤顺震动,以顺而动人之和德,则为发而中节之和矣。卦体卦德皆有豫义,故谓之豫。此释卦名义。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
天地如之,不违于人之和德也。建侯行师,亦顺以动而已。此民心所欲,乃人道之至迩者,民又孰能违之?日月不过,四时不忒,所谓天地如之也。刑罚清,言民
化而无刑罚也。民服圣人之德者,以此而已。圣人顺动如此,则天地如之矣,此建侯行师之所以利也。此申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之意。
豫之时义大矣哉!
时义者,豫时之义也。卦各以时而名义有所繋。豫之时,和则易于怠缓,当以介石为贞,然后为顺动之正,此其义之所系也,故曰时义。观卦,唯六二一爻言吉,则寓戒之意深矣。○彖传释卦,有言时义,有言时用,有但言时者,凡十二卦,皆赞其大,而亦各有别。豫、随、遁、姤、旅言时义,盖此五卦皆当易入于邪之时,欲人
之谨之也,故以其义之所繋言;坎、睽、蹇言时用,盖此三卦皆当不敢有为之时,欲人之适之也,故以其用之所系言;颐、大过、解、革但言时,则以此四卦之德能及于天下,故以天下之所系者为大也。然圣人亦因此十二卦偶发一义耳,其实义中有用,用中有义,而时则诸卦之所同也。学者岂可泥于文义哉?隆山李氏曰:十二卦,或言时义,或言时用,或只言时,各随卦体而赞之,初无异义,未有有时而无义,有义而无用者也。要之,时义、时用共归于大哉者,均所以为推广之意。
右豫彖传。
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志之在初,方进之时也。初而志穷,则自足而不进矣。
不终曰贞吉,以中正也。
中正,所以为贞也。以阴居阴,为得其正,义见需及履九五传。
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三,本不中之位,但阳位阳之所安,若以阳居之,乃为得当。六三以阴居阳,处非其位,则其所为,必有不得其正者,故曰不当。不当,则以不正言矣。
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志大行,谓阳刚为主而得大行其志于群阴,即彖传所谓刚应而志行也。
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刚在下,则天理动而能敬畏也。中,得中也。未亡,即不死,既葬而反曰亡。
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何可长,谓冥豫成而不渝,则非久长之道也。言当变也。
右豫爻传。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向,许亮反】
泽,深藏之处。雷在泽中,其动息矣,随时伏藏之象也。君子夙兴则精勒以修其业,故昼不居内;夜寐则寝息以安其身,故宵不居外,皆随时之宜也。向晦者,入于夜也。伏藏为发用之本,恐人但知应事之随时,而不知其本也,故特举入宴息者言之。
右随象传。
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
刚来下柔,刚主于内而桑随于外也,则泽中有雷之义。动而说,则行之皆顺而为随矣。此释卦名义。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
天下随时者,言天下之事皆在随时之中,无一而不从天理之正,此大亨贞之所以为无咎也。此释卦辞。
随之时义,大矣哉。
随,恐易于随物而动,则事不合于时宜,是随所系之义大也。随之时义,详见豫彖传。○旧本天下随时,王肃本作天下随之,今从旧本。随时之义,王肃本作随之时义,今从王肃。
右随彖传。
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从上,以贞言,谓随时以从道也。不失者,不失其本体之正也。
系小子,弗兼与也。
与,当之也。二若兼与,则志不专而躐等,非随时之义矣。
系丈夫,志舍下也。【舍,音舍】
下,指初,谓小子也。
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义凶者,有凶之义,非谓其必凶也。明功者,谓其明能烛事几也。
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五,中位,而九居之,正之得中者也。
拘系之,上穷也。
上,以阴随阳,德极而无以加者也。
右随爻传。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风,风在山腹之中也。风之气旋转于山腹之中,则其坏自内,故以为蛊之象。蛊必有所更始,然后得以长卷其新心。不然,则事日坏而莫能救矣。振民者,振起人之新心也,振民则其德日长矣。振民,所以
育其德也。君子,盖自新其德而刚柔相济者,故能使民兴起,人人皆振,何患于天下之蛊哉?六五之用誉,盖本于此。
右蛊象传。
虫,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刚上,则阳刚性静,不欲理事;柔下,则阴柔才弱,不能任事。又巽之德顺则无断,艮之德止则无为,皆以因循而致蛊者也。此释卦名义。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蛊,唯元亨,然后可以振起,否则不可治矣,所以见其当元亨也。往有事者,谓往而有所为也,与需往有功者不同。有功,以能涉险为成功也;有事,则欲其有涉川之勇耳。此不可因循之意也。始者,正以明甲之义。时至于蛊,则既极矣,极即终也,未有终而不复始者,此天道自然之运,故曰天行。然则始虽人之所不可匆,而亦天理之所不能自已者也。元亨之几,唯在于始,欲治蛊者于此求端焉。夫蛊之卦体、卦德,皆致蛊之道而元亨。治蛊之义,则因九二有刚中之德,可以有为而发。此见天下无不可为之事。而卦之不善,
岂遂无善处之道乎?此释卦辞。
右蛊彖传。
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初六虽非干蛊之才,而有待于九二。然巽非恶德也,谓之干,则亦有承考之志,才虽不足,而意则可嘉者也。终吉之善,亦承此意而已矣。
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以刚济柔,乃为中道。当用元亨之时,而若以贞,则不足以济初六之柔失。
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爻言无大咎,而此言无咎者,盖大咎对小有悔而言,单言之,则但言无咎而意已足矣。非谓无大咎而尚有小咎也。
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得,谓得其本心之所安。裕,似于安,而实非所以安,故曰未得。未得,则为吝矣。
干蛊用誉,承以德也。
承,承考也。德,谓六五柔中之德。以德,故有誉。
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隐居求志,可以为法。治蛊者,岂宜置之无位之地哉?
右蛊爻传。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强。
泽上言有地,则地乃泽之岸也。岸在水际而下临于泽,故以此取临之象。教思者,本兑而言,一阳在二阴之上,有思之义,而说则以教育材之心也。容保,本坤而言,临民之道,唯在于容保,而教思则所以容保也。说德根阳,故能无穷;坤德顺阳,故能无疆。
右临象传。
临,刚浸而长,说而顺。【长,展两反】
水渐而润,曰浸长,言民德之进也。说而顺者,喜于民
德之进而顺成之,此临民之道也。此释卦名义。
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九二刚中而应六五,则刚而能柔,体用合德,此保民之所以旡疆也。唯其刚中则能元亨,刚以柔济,则元亨不过,而为贞矣。盖九二以刚中之德临民,即民德也。因民之德而用以临民,乃上天覆物之本心,故阳德之在人心,随所临而长,此天道之本然,而人岂可不以成民德为事哉?消不久者,谓物盛必哀,其消亦易,不必定以八月为限也。及民德之方进而顺成之,
则其治乃可久安耳。此释卦辞。
右临彖传。
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阳有有为之志,既有所感,则必进而上行矣。此明贞吉之义。
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顺命,谓顺天命。九二咸临而至于吉旡不利,其德已能不失中矣。但其感因临,未免由教而成,尚有畏惧矜持之意,未能不疑其所行。至于德盛自然,然后为顺命也。云未顺命者,盖重其进而不已之辞。
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位不当,义见豫六三传。咎以久而至者为长。
至临无咎,位当也。
位当,谓柔得正也。
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行中,犹舜之用中而为大知也。
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临者,临初与二之阳也。上六之敦,亦敦此而已。初与二在内体之下,故曰志在内也。
右临爻传。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古唤反;省,悉井反】
风行地上,周及庶物,为巡历周览之象。省方者,巡省四方也。观民者,以德为民之观也。设教者,德教施于民也。德则化神,即神道设教之意。
右观象传。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古玩反,下并同】
大,阳也。二阳在上以为观,故曰大观。顺而巽,无为之德也。中正,以九五言,以中正之德观天下,所以无为也。此释卦名义。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下观之观,如字】
下观而化,至德自然之应,无为之治也。此释卦辞。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无为而化曰神。天之神道,天德之无为者也。天以此道观示,而四时不忒之化自成,所以为神也。圣人以德为教,即天所观之神道也。天下服则民化矣。此以天道引起圣人,而极言观道之大,以申上文之意。
右观彖传。
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小人之道,止于朴实,但可使由之,而待其自进也。
𬮭观女贞,亦可丑也。
丑,谓居秽而可恶也。丈夫守女子之贞,则无志于有为,而甘心柔弱,所以可丑也。盖以六二之𬮭观,本丈夫言矣。
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进虽不勇,然所观者在己之德,故曰未失道也。
观国之光,尚宾也。
尚,上也,谓上而为宾也。
观我生,观民也。
观民,谓以中正之德观示于民也。
观我生,志未平也。
未平,有所忧惧,谓不能忘天下而安于无事也。
右观爻传。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𠡠法。
卦本火在上,雷在下,宜曰电雷,而曰雷电者,朱子谓当作电雷是已。雷震则电有光,威明兼著之象也。噬嗑本取颐中有物为义,而取象于雷电者,盖物晦则不章,雷电之合,物无不章,亦咬而合之之象也。明,章示之也。罚者,所加之刑也。𠡠,整𠡠之也。法者,所定之制也。明罚,所以𠡠法也。噬嗑,用威明之卦也。武王之
时,纣党暴虐,奸宄天下,化于酗酒,所以梗治者,莫大乎此。而武王威明兼用,首正此刑,故称先王。○内雷外电则为噬嗑,内电外雷则为丰,大象皆以刑罚明之。然于噬嗑则曰明罚救法,于丰则曰折岳致刑。其不同者,盖噬嗑动而明者,章其动也,主动而言,则以见用刑之断;丰明以动者,大其明也,主明而言,则以见处刑之详。义名有所在也。
右噬嗑象传。
颐中有物曰噬嗑。程子曰:外刚中虚,颐口之象,中虚之中又一刚,为颐
中有物之象。口中有物,隔其上下,不得嗑,必啮之则得嗑,故为噬嗑。此释卦名义。
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难不当位,利用狱也。
间不去,则治不合一矣。不合,则不得亨,此亨因于合也。刚柔分,谓刚不杂于柔而能断也。动而明者,动则有威而明著也。雷电合,则物不晦而章明矣。此以动而明之象言合,所以明噬嗑而亨之意。九四爻辞所谓用金矢者,盖本于此。六居于五,柔而得中,又上行君位,为发用之地,则以柔用刚者也。当位者,五,阳位,
九以阳居之,然后为当。当位,则刚之得中,已在其内矣。刚而得中,治狱已不为过,而六以阴居阳,虽不当位,然刚位之本中者,其所发用,得柔以行之,有所相济,则委曲详尽,虽得其情,而哀矜勿喜,不特以刚明为治岳之能也,故以柔中之德为正。此以明利用岳之意。九五爻辞所谓得黄金者,盖本于此。此释卦辞。
右噬嗑彖传。
屦校灭趾,不行也。
以屦校止其不行,但明治轻罪之意耳。古人岂特为轻罪而立此制哉?程子谓古人制刑,有小罪,则校其
趾,近于固矣。盖罪状未明之时,罪无轻重,必皆屦校。及其既明,则轻者自宜释校,而重者则何校在首。但以何校比屦校,则止于屦校者,不必用何校,所以为轻耳。
噬肤灭鼻,乘刚也。
刚,指初九,以其为致狱之根也。
遇毒,位不当也。
三刚不中,故能为毒;六柔,故不能为大害。位不当,与豫六三传同。
利艰贞吉,未光也。
九四以刚直治狱,而利于艰贞,以其未及六五柔中之德也,故曰未光。
贞万无咎,得当也。
以六居五,本不当位,但柔得中而上行,与当位者同,故曰得当也。
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上居卦之终,为恶受刑,宜闻之矣,而复过刚以取罪,则其不聪甚矣。
右噬嗑爻传。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有火,光有所碍、有所不碍。近山之处,其明即止,不及于远也。取此象者,但以见明不尽用之义耳。明庶政,明加于其所见也。折,炤晳也。岳情尽其炤晳,亦能明之意,但不敢过察而使之无所容耳。盖违于庶政,则有狱折岳,亦所以明庶政也。然敢于折狱,则是过察,而非文明以止之义矣。言当便庶政修举,而不可尽人之罪以为明也。如此,则犹有浑厚敦本之意,而文不尽发也。故贲者,恐其得罪而委曲以饰之仁术也,用之于宁失不经者也。周谚谓察见渊鱼不祥,正此意也。草庐吴氏曰:明者,离之明;无敢者,艮之止。
右贲象传。
贲,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旧本贲下有亨字,朱子以为疑衍,而草庐吴氏删去,今从之。
离体,二阳在外,而柔来居中,则阳得阴以为贲,而行旡不通,所以亨也。艮体,二阴在下,而阳居其上,则刚之上进者也,但自柔而文之,故其利往亦小往。虽由阳而利往,则由于阴也,盖贲之时不敢大用其明如此。此释卦辞。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也上,旧本无刚柔交错四字,胡氏以为脱遗,而朱子亦谓或然。草庐吴氏既更定矣,于义为是,今从之。刚柔交错者,谓柔来文刚,刚上文柔也。天文者,天理自然之文也。离明之文,全贲于止,文明以止,贲之要义,盖本天文而言。柔来文刚,即离文明之象也;刚上文柔,即艮止之象也。此天理之在人者,故曰人文。时变,以贲之时言,即天理之随时变易者,非谓日月星辰、寒暑、阴阳、四时迁改之迹也。人文亦岂外于随时变易哉?化成天下者,顺人文以为治,则罪大察之无徒者,故贲道成而天下皆归于仁矣。此因释卦辞
而极言贲道之大。此广贲义。○程子曰:贲之象,取卦变柔来文刚、刚上文柔之义。卦之变,皆自乾坤。下离本乾中爻变而成离,上艮本坤上爻变而成艮。离在内,故云柔来;艮在上,故云刚上。非自下体而上也。乾坤变而为六子,八卦重而六十四,皆由乾坤之变也。余详见说卦传弟十章。
右贲彖传。
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阳刚本致用之才,但于时宜安于下,无外慕之心,故而义弗乘也。
贲其须,与上兴也。
上,指九三。
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陵,即礼记陵节之陵,谓越也。永贞,则阳不至于上陵矣。
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讲,终无尤也。
当位,以六居四也。疑,谓有所碍而不进,止之意也。尤,过也。能使三为婚媾,何过之有?
六五之吉,有喜也。
能贲上九,则其本心遂矣,故曰有喜。
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得志,谓质素之志得阳而行也。
右贲爻传。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高耸于地者也。山顶颓塌,则附著于地。言附,以别于山之本在地也,故以此取剥之象。阴虽剥上,然为上者不可以其剥而罪之,必当厚于民而安定其居。厚下,本坤言;安宅,本艮言。欲厚下,不可不安其宅也。如此,则小人虽剥庐,而君子自当得舆矣。此成汤所谓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之意也。
右剥象传。
剥,剥也,柔变刚也。
剥,圣人但以剥释之而已,未以落也训落,似未切剥义耳。变者,剥而变之,谓变五刚为柔也。盖已有剥去未尽一阳之势矣。此释卦名义。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长,展两反】
五阴剥阳,此小人既长之时,君子何以自安?故顺时而止,有往则不利也。顺,坤德;止德艮。卦有此象,观
于象,所以体其德也。息,生也。息本歇息之义,息则复生,故以生训息。消息者,盈虚之渐。盈虚者,消息之成。息而盈,时当进也;消而虚,时当止也。此天道自然之运,君子所尚者在此,故能顺其时之当止而止之,不至于往而有不利也。此释卦辞。
右剥彖传。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灭,草炉吴氏以为与爻辞篾字同。如此,则传之作灭,乃传写之误耳。灭下者,言其在下而即灭正道也。见剥之初,即有履霜之渐矣。
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与,应也。谓二与五应也。二若有应,则阴得阳以相济,而与阳相为体用。无与,则但从阴之党,故六二虽柔顺中正,而在剥之时,与阴为党,则同一篾贞而已。以其位之中正,故发此义。○建安丘氏曰:凡阴阳相应为有与,困九四应初六,言有与是也。阴阳不应为无与,井初六不应六四,言无与是也。咸六爻皆应,则谓之感应以相与;艮六爻皆不应,则谓之敌应不相与。剥之未有与者,言当剥之时,在上未有以应阴,无以止阴之进也。
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言六三之心犹存天理之正,与上下诸阴相失,而不欲与之为党也。
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四,外体应用之位,阴剥阳而至于四,则篾贞将尽,而恶已大矣,害之及身者也,故曰切近灾也。切近灾,所以为凶,此见阴之剥阳,乃自害也。
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尤,过也。阴本欲剥阳者,五能使群阴顺序,则终无过矣。
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阴在下,乃阳之舆也,故曰民所载。阳在上,乃阴之道也。不可用者,以阴柔之难测也。
右剥爻传。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至日,长至之日,雷未发声,而阳初动于地下之时也。闭关不省方,恐泄气也。程子曰:雷在地中,阳始复之时也。阳始生于下而甚微,安静而后能长。先王顺天道,当至日阳之始生,安静以养之,故闭关使商旅不得行。人君不省视四方,观复之象而顺天道,安静以
养其阳也。节斋蔡氏曰:商旅,至贱也;后,至贵也。上自后,下至商旅,皆以安静为事也。
右复象传。
复,亨,刚反也。动而以顺行,是以田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长,展两反】
刚反之下,草庐吴氏本加也字,今从之。反,还也。刚反,由是而亨矣。动而顺者,顺天理之动而行之,则刚常为主,无所害之,而其德如朋来之盛矣。天行者,天道自然之运,言七日来复,其势不可遏也。刚长者,谓既反而长,所以亨也。此释卦辞。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天地之心,生意之所发端,即仁也。此何由见?见之于己所独知而已。己所独知者,几之复也。天下之人,无不有之。故一阳之复,当求之于吾心本礼之仁,而仁外岂有阳哉?程子谓圣人无复,此特可为昏蔽聪明者言耳。若静中之动,则圣人之复,与众人之复,同一天地之心也,岂可以殊观哉?
右复彖传。
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以不远之复修身,则见于外者皆本于心之仁也。
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下,谓初。休,虽在六二,而后则以初阳为主,故曰下仁。
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三不中不正,足以致咎者也。而三为阳位,则有无咎之义。
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道,指初阳而言。
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考,求也。自考者,为仁由己,而欲于己反求也。六五柔顺得中,故能如此。德至于无悔,已为盛矣,而犹欲自
考,盖乾乾不息之诚也。然则复必考其真有无悔之心,而后可以为敦耳。
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反,草庐吴氏以为与彖传刚反之反同。君道,谓初阳所复之仁也。迷复之凶,不仁之甚者也。然其凶止于十年,则犹能复,故曰反君道也。此正物极必反之意。
右复爻传。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天下雷行,震动以生万物,生物之心,即天所与无妄之德也。茂,盛也。对,当也。对时,犹言对景,谓随其所遇
之时,而心常对之,未尝有一息之忘也。圣人以生育万物为心者也,无时而不育物,则其德充周,无所亏欠,故曰茂也。此盖至诚无息,本天命之自然,而何容于有心哉?
右无妄象传。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
内,谓初九。震以初爻为主,成卦由之,故初为无妄之主。动而健,则其行不息,德之所以无妄也。此释卦名义。
刚中而应,大下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背,不利有攸
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以九五之刚中而应六二,则外刚而内柔,动中有静者也。惟其外刚,则能以元亨育物;唯其内柔,则能以贞静为体,此大亨之所以本于贞也。盖元亨者,天命之流行,而贞则流行之于穆也。流行,则不已,所谓勿忘也;于穆,则无为,所谓勿助也。此元亨利贞之义也。匪正,则失其贞静之本体矣,故有眚,而于往不利。何之之之,亦往也。何之者,问辞也。旡妄之往,匪正而往者也,则于天命不顺。天命不顺,则私意间之,无以感化人心,而天命不祐矣,安可行哉?此不利有攸往之
义也。此释卦辞。○大亨以正,天之命也,与临彖传语意相同,但自临民之道而言,则曰天道;自育物之德而言,则曰天命耳。
右旡妄彖传。
无妄之往,得志也。
志可以行,则为得矣。
不耕获,未富也。
富,以阳言,即富以其邻之富。无妄诸爻,以阳比阳者则易助,以阴比阴者则易忘。二,在初阳之上,而未交上体之阳,故曰未富。若即以阳而比初阳,则富而未
免于助也。
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此归重邑人之辞,谓灾由己之失守所致也。
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以阴含阳,则贞为四固有之德矣。既曰固有,则岂从外得哉?见其为天命之本然而可以常存者也。
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试,用也。
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穷,谓阳刚太盛,至此极矣。灾,谓眚也。
右无妄爻传。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体至大,而发生万物,无处不到,在山腹之中,如方外人所谓洞天者,亦天也。山中之天,虽非在外者之大,而其生物之心,本旡山中之限也,但自畜而言,则以为在山中耳。大亦能畜,则所畜者大,故以此取大畜之象。前言往行,谓古人之言行,察言以观其心,考迹以观其用,无不尽知其理,所谓多识也。然非德之已成者,则中无定主,而反为闻见所动矣。故多识前言往行者,德无所动而能畜也。虽亦以此大其所畜,
而畜亦岂在德外哉?
右大畜象传。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刚而健者,乾体也。实,谓艮体之阳也。以其在乾体之上,则其实加厚,故曰笃实。如此,则所畜者大,而辉光发越矣。以畜之大者为本,则日新其德,自有不能已者,见大畜之所以为大也。此释卦名义。
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刚上,即贤著在上位之象,故曰尚贤,与刚上非二义,
但欲发贤者在上,以起不家食意,故以尚贤属刚上耳。刚德在上,则其德已成,所以止健者,全在于此,乃大者之正也。此以上九一爻明利贞之义。大,以阳言,阳能自正,故以此爻为成卦之主。养贤,谓食天禄,见家食之为吉也。蒙上文尚贤而言,亦为上九发也。大畜而不家食,则其发用者大,故能济险而涉大川。此以六五应乾健言。盖涉险当以健而有柔中之德应之,然后能济,故曰应乎天也。此释卦辞。
右大畜彖传。
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知危而早止,则不犯灾祸矣。
舆说輹,中无尤也。
中无尤者,刚得中,则不随乾而进,故无过也。
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上,谓上九。三在止体二阴之下,而有欲止之志,则上九不能外三之止以为止也,其志同,故曰合志也。
六四元吉,有喜也。
喜,以心言。元吉在心,故曰有喜。
六五之吉,有庆也。
庆,谓福泽及人而可庆也。○庆与喜不同,自其本心
天理之动而言,则曰喜;自其成功可以庆赏而言,则曰庆。
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道大行,谓亨也。然在大畜止体之上,所谓大行不加者也。
右大畜爻传。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山下有雷,其声隐隐,止而不奋之象也。言语饮食,皆日用之所常有,在口而颐必勤,震之象也。慎之节之,艮之象也。言语曰慎,则谨于庸行矣;饮食曰节,则薄
于滋味矣。虽因口而发,然皆养德之事也。先儒谓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则失于分析矣。
右颐象传。
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所养,谓养德之道,即动而止也。观其自养,自观其所养也。此与孟子以善养人,中养不中,才养不才义同。此释卦辞。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养及于天下,则与天地养万物者同功,故于时为大。
盖极言养道之大而赞之养物、养贤、观民,皆使之以动止为养也。
右颐彖传。
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动而旡动,动即止也。既动而待于止,则初已自失矣,何足贵哉?
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行,即征也。类,指群阴而言。四阴相比,体皆静虚,所以为养也。故在颐之时,至五犹当自养。二,若进而有为,则为失类矣。盖二乘初阳,又居震体,恐其从阳而动,
故云尔。
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道大悖,谓动于欲也。
颠颐之吉,上施光也。【施,始豉反】
上,指上九。上九阳刚能止,而六四以阴承之,故能不动,是上九施及之光也。
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外卦艮体,一阳居二阴之上,一阳为主而二阴从之,故顺之。六五虽柔顺中正,而犹待于养,未敢有为,至于上九而德施大成,然后可以发用,故曰顺以从上
也。
由颐厉吉,天有庆也。
福泽之入人者为庆。发用者大,则养道之入人深矣。所谓养贤以及万民者如此。
右颐爻传。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泽水过高,至于没木,而木能独立,大过之象也。独立不惧者,勇往直前而无所疑惧也。大过之义如此,然有大过之才而不为时用,则亦能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也。如伊尹自任以天下之重,而伐夏救民,大过也。处畎
亩之中,而将乐道终身,遁世无闷也。然则所谓大过者,当未用之时,不见其有为之才者也。
右大过象传
大过,大者过也。
此以卦名为刚过,但谓任重之过耳。先儒以过之大与大事过为二义,则支离矣。此释卦名义。
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说,音悦】
本,指初;末,指上,以阴居之,则弱矣。本弱则不固,末弱则易摇,所以刚过,则栋之在上者至于挠也。然刚虽
过,而二五皆刚而得中,则所以节其过者有主。又内巽而外以说行之,有委曲和柔之意,则刚得柔道以相济矣。刚本能进而往者也,苟过刚之甚,则反易于折,故必以中为节,而得柔以济之,始利于往,利往然后亨也。易中凡言亨者,皆在利有似往之前,谓其亨而可以往也。此以亨言,言于利有攸往之后,则固利往而亨也。盖过刚有不利往者,安得先有亨道邪?此释卦辞。
大过之时,大矣哉!
大过之时,所任者大,系于世道者不小,故以大矣哉赞之。
右大过彖传。
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柔之在下,为刚之过者,正宜得初阴以为藉,善阴之辞也。但一阴初生,有履霜之渐,是为本之弱也,故刚过而致栋桡者,亦在于此。此在观其党之所从而已。
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与,犹助也。初阴应阳,当过之时,而有助于阳,使得中者也。
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辅,亦助也。初六白茅之藉,本以助阳也。九三之刚,既自处大过,虽有柔在下,而亦莫能相助,则反与上六为党,而栋桡于本末之弱矣。
栋隆之与,不挠乎下也。
下,谓初六。
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何可久,谓栋桡之速也。丑,谓阳刚发用过甚,而士夫之未老者,亦为老妇所得,则刚过而不能有动之所致,乃阳之失德也。以其对老妇言,故曰可丑。
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虽凶可攺,岂可遂以过涉灭顶为不可补之过咎?
右大过爻传。
水瀳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内明外暗,阳在内而阴在外,其性下陷,故以为坎之象。瀳,仍也,水相仍而至也。常者,内实而有常之意。德行者,敬畏之心,唯恐陷于险者也。教,即修道之教,谓我所学之事也。习之,则无时而不畏危矣。习教事,即所以常德行也。先儒以教事分属治人,于坎义不切。
右坎象传。
习坎,重险也。
阳陷于阴中,有栗栗危惧之意,险而不安,故谓之险。险,以德言也,重以明习义,所以见屡经险难而不陷也。此释卦名义。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坎为水,兑为泽,同一水也,而险说不同。盖流者为水,汇者为泽,水下陷则流,故为坎;平则盈,盈则溢,溢则汇而为泽,乃为兑矣。兑体安和,非若坎之危险也。水唯其险,故常流而不盈。行险者,乃其性之本诚而不
能息也。此以水明有孚之义。诚在于心,刚中之德也。刚中之德根于二,至五则德能孚人,有所感通而亨矣。往有功者,因亨而言,谓出险也。此释卦辞。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天险,谓天理自然之险,得人心之和而足以威天下者。王公因山川丘陵之险而设之以守国,亦恃人和而已。其所危惧在心,正所谓天险也。非天险,地乌得以险言哉?孟子所谓地利不如人和者,意盖本此。此极言险道之用而赞其大也。
右坎彖传。
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此以人自陷危地者言,凡陷险者,皆失处险之道故也。处险之道,不欲阳之陷,如六四之与阳相得是也。若六三之险且枕,则失道矣。
求小得,未出中也。
刚中之德,至五而出险始得亨而有尚也。二之德犹未孚人,不足以有感通,是为未出中也,则但可求小得而已。
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险之深则不得出,故曰无功。
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际,际遇,言相得也。五刚四柔,五之险为四所陷者,至是因五有出险之机,而乘机解之以出,使不终陷,则刚柔之情相得而不相陷矣。○观此以樽酒簋贰为句,则见以道以樽酒簋为一句、贰用缶为一句者,义不同矣。况损彖辞有二簋可用亨之文,则簋贰之说,不可谓无据。当依爻传。
坎不盈,中未大也。
中未大者,谓虽有刚中之德,而在两阴之中,自宜以
柔道小处,未能大有所为,非谓其德未大也。观彖传赞坎时用之大,则所谓未大者,岂谓德哉?
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凶三岁者,凶止于三岁也,则三岁之后,与阳相得而可以光矣。与阳相得,即刚柔际之义也。
右坎爻传。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作,起也。两作者,不止一明而已,言其相继也。大人,以德之大者言。继,谓继续,即缉熙之意。缉熙以照四方,所谓明明德于天下也,与丰彖传宜照天下义同。
右离象传。
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丽,如丽景、丽人秀丽之丽,皆言明之美也。日月之有光,乃明于天之美也;百杀草木之有文,乃明于地之美也。此释卦名义。○古说皆训丽为附,盖以离为阴阳相附而明,遂起附丽之说,殊不知在离则丽取明义,不取附也。黄东发谓丽为文明,有华丽气象,得之矣。
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重,直龙反】
重明,明之不已也。丽乎正,因贞而丽也。有贞以为之本,则能遍照,而其丽可以化成天下矣。此利贞之义,阴从阳者也。柔不能自亨,唯居二五之位,则得中正,而五之发用者大,故能亨耳。畜牝牛以养顺德,然后为丽中正,所以言者在此,是吉因于畜牝牛也。朱子曰:柔丽乎中正,说六二分数多。六五柔离乎中而不得其正,特借中字包正字耳。此释卦辞。
右离彖传。
履错之敬,以辟咎也。【辟,音避】
辟咎者,不近于咎之意,非谓欲求免于咎而敬也。
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元吉之元,由虚中而生也。
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何可久,言明尽而将死也。
突如,其来如,旡所容也。
无所容,谓人恶绝之,而至于死弃也。
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六五居尊,王公之德也,故以其离属于王公。
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其心但在正邦,不以滥获为功也。
右离爻传。
易学四同卷之三终